财政·税收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九江年鉴.2006》 图书
唯一号: 140520020230001998
颗粒名称: 财政·税收
分类号: F812.7
页数: 5
页码: 243-247
摘要: 本文介绍了2005年市财政工作的概况,包括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财政与经济协调发展、克服困难完成各项财政工作任务等。
关键词: 九江市 财政 税收

内容

财政
  【概况】 2005年,市财政全面落实科学的发展观,统筹财政与经济协调发展,讲政治、顾大局、保稳定,坚持开源节流,狠抓增收节支,克服种种困难,较好地完成了各项财政工作任务。全市财政总收入完成39.81亿元,比上年增长13.5%,比2000年增长94.2%,年均递增14.2%,比“九五”平均增幅提高5.1个百分点,比“十五”计划的33.02亿元增加6.79亿元,增长20.6%。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22.45亿元,比上年增长19.4%,比“九五”期末的2000年增长114%,年均递增16.4%。“十五”期间全市财政总收入和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平均增幅比“九五”期间年均增幅分别提高了5.1个和5.9个百分点。2005年财政总支出51.93亿元,比上年增长36%,比2000年增长151.1%,年均递增20.2%。财政总收入和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全面完成了预算任务;财政支出坚持有保有压,实现了年度收支平衡;财政系统机关作风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其它各项财政工作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有力地推动了全市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
  【以促进发展为第一要务,加大财源建设的力度】 发展经济,壮大财源是缓解财政困难的根本途径。一年来,认真发挥财政职能,按照市委提出的“3+1”战略,大力支持经济发展,加快财源建设步伐。一是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支持工业企业做强做大。通过安排技改资金、财政贴息、设立专项担保资金等办法,争取金融部门加大对重点骨干企业的支持力度,缓解企业扩大再生产与资金投入不足的矛盾;大力支持企业改造和科技创新。二是以扶持优势产业为突破口,多方筹集资金,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三是积极做好中央企业分离办社会工作,减轻企业负担,促进企业做大做强。2005年,将全市符合移交条件的中央企业办社会机构上报移交22家,上报移交人员951人,核增资产320万元,核增经费2000多万元,达到了预期目标。
  【以组织收入为中心,推动财政收入的平稳增长】 2005年,在组织收入方面,总体情况是:遇到的困难比预料的大,完成的结果比预想的好。一年来,受政策性因素和市场因素影响,原油、煤电等生产资料价格上涨、纺织服装行业出口下降,部分支柱企业效益下滑,加上2005年起免征农业税和为支持全民创业省国税局、省地税局分别调高了个体工商户增值税和营业税起征点,加上台风、禽流感、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影响,全市的财政形势非常严峻,财政增收困难重重。在困难面前,全市各级财税部门在当地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始终绷紧财政收入这根弦,咬住收入不放松,千方百计挖潜增收,推动财政收入的平稳增长。一是做到收入计划早安排、收入任务早布置、早落实。二是加强督导,加快收入入库进度,做到均衡入库。三是加强与税务部门的沟通和协调,协调收入分解和税收征管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四是建立了财税奖惩机制,充分调动了各级财税部门抓收促收的积极性。
  在经济发展的强劲带动下,通过全市各级党政的高度重视和广大财税干部的团结拼搏,全市财政总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均较好地完成了年初预算任务。财政部门直接组织收入9.38亿元,同比增长28.8%。特别是在农业税免征的情况下,积极做好契税和耕地占用税的征管工作。全年共入库契税13712万元,同比增收5437万元,增长65.7%,入库耕地占用税3038万元,同比增收2461万元,增长426.5%,契税和耕地占用税的增收基本上弥补了农业税免征造成的收入缺口。
  从2005年的财政收入完成情况看,一个显著的特点是县级财政收入增长迅速,有力地拉动了全市财政收入的增长。2005年县(市、区)总收入、地方收入分别完成26.65亿元、17.04亿元,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25.3%和21.1%,县级财政总收入占全市财政总收入的比重由2000年的48.1%提高到2005年的66.9%,县(市、区)财政总收入全部实现超亿元,其中浔阳区、修水县过3亿元,瑞昌市、永修、武宁过2亿元,瑞昌、德安、修水、星子、九江县等5个县(市)的财政收入实现了3年翻番。
  【以深化改革为动力,进一步提升财政管理水平】 一是进一步深化农村税费改革,防止农民负担反弹。在全市范围内取消了农业税,使农民最终实现了合同内“零”负担。同时,全市各级财政部门认真做好粮食直补和良种补贴发放工作,确保粮食直补资金和粮种补贴资金及时、足额到位到户,使广大农民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二是进一步深化部门预算改革。2005年初对市纪委、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市交通局、市农业局、市建设局、市教育局、市口岸办8个单位进行了部门预算编制改革试点。在试点的基础上,10月对市直单位全面铺开2006年部门预算编制,目前2006年部门预算编制已经市人大审议通过。三是积极推进国库管理制度改革。10月10日市国库集中支付中心正式投入运行,改革在市直8个部门20个试点单位先期开展,2006年将全面铺开。在国库集中支付改革上,永修、德安县进行了试点,运行效果良好。四是深化政府采购制度改革。认真贯彻实施《政府采购法》,扎实做好全市公务用车统一保险、定点加油的联动招标采购工作,大力推进市县区域联动采购和协议供货方式工作,进一步扩大政府采购范围和规模,不断提高政府采购效率与效益,政府采购工作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005年,全市政府采购预算179790.12万元(含部门集中采购),实际采购金额146,804.48万元,节约32,985.64万元,节约率为18.3%.五是加强非税收入征收管理。2005年,全市非税收入完成7.71亿元,比上年增长37.5%。仅市本级纳入财政专户资金就达5.88亿元,比去年4.34亿元增长35.48%,全年征收政府调剂资金2000多万元,为政府集中了财力,缓解了收支矛盾。六是推进了乡财县代管、村账乡代理改革试点工作。在这项改革上,修水、彭泽两县走在了全市的前列。修水县成立了乡镇财政管理局,对乡镇财政进行全面规范系统地管理。在此基础上全面启动了乡财县代管、村帐乡代理工作,该项工作获得了省财政厅的肯定。2005年彭泽县进行了乡村财务改革,实行了会计集中核算,效果良好。七是深入推进“金财工程”建设。全市15个县(市、区)财政局都成立了信息中心;市本级、全市14个县(市、区)财政局完成了信息网络建设,并与市县两级政府信息中心联网;通过建立财政信息平台,为全市财政改革与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撑。
  【以保证重点支出为目标,增强财政保障能力】 全市各级财政按照“调整结构,优化支出,确保重点,兼顾一般”的原则,大力加强财政支出管理,实现了“五个确保”。在提高财政保障能力方面,特别是在11月26日九江县、瑞昌市发生5.7级地震后,市县两级财政部门认真发挥好财政各项职能,及时启动财政抗震救灾应急机制,协同民政等部门一起积极向上反映情况,争取资金,加强抗震救灾资金管理,支持抗震救灾工作。此外,为了缓解九江市经济社会发展资金需求与自身财政困难的矛盾,提高财政保障能力,2005年全市各级财政部门在向上争资方面积极主动为市委、市政府当好参谋助手,在选准项目、上下沟通联络方面充分发挥好财政部门的职能作用,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由于上级部门加大了转移支付的力度,加上九江市积极主动向上争取,2005年上级财政给予我市的各类专项资金、转移支付等补助资金近33亿元,比上年增加10亿元,剔除一次性抗震救灾资金5亿元不可比因素外,净增了5亿元,特别是2005年底省财政一次性给予九江市财力补助8000万元,数额之多是九江市多年来没有过的。
  【以强化监督检查为手段,进一步规范财经秩序】 2005年,全市各级财政部门重点是对社会保障资金、国债专项资金、支农资金、粮食风险、扶贫资金和政法补助专款、退耕还林资金等管理使用情况进行了检查,严防截留、挤占、挪用。市财政局对全市57个行政、企事业单位2004年度的会计信息质量进行了检查,共查出违纪资金473.1万元。通过检查规范了部分单位的财经秩序,提高了九江市的会计信息质量。
  【以优化政务环境为落脚点,进一步加强机关作风建设】 一是大兴开门纳谏之风,针对问题狠抓整改。在先进性教育活动期间,全市各级财政部门都非常注重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并针对有关问题立说立行,认真整改。市财政局派出了21个组分头走访全市128个市直行政事业单位、重点企业及15个县(市、区、山)财政部门征求意见。市“两会”期间,局领导班子和有关科室负责人分13个组列席参加人大分组讨论会,听取人大代表对财政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收集到大量宝贵的意见建议。针对问题和不足,建章立制,建立了以制度管人管事的工作机制,先后修订和建立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坚持以制度来规范和约束干部职工的行为。全市各级财政部门通过加强与社会各界的沟通,协调好方方面面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的和谐氛围。二是提升服务理念,牢牢把握财政工作主动权。九江市各级财政部门按照省财政厅倡导的“变被动落实型财政为主动服务型财政、变消极安排型财政为积极发展型财政”的要求,积极主动地为领导、部门和单位服务、企业、基层和人民群众服好务。三是积极开展创建活动,树立财政部门良好形象。为了进一步改进财政部门机关作风,推动全市财政工作新发展,市财政局在全市财政系统开展了以“学习型、诚信型、高效型、服务型、廉洁型、节约型”为主要内容的创建“六型”机关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005年市财政局还被省政府授予“全省民旅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荣誉称号”和“全省实施妇女儿童发展纲要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税收
  国家税收
  【概况】 2005年,九江国税在江西省国税局和九江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科学发展观,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以促进全民创业、加快富民兴赣为动力,与时俱进闯新路,众志成城助发展,真抓实干强管理,争先创优树形象,实现了国税工作的跨越式发展。全市国税系统组织入库税收19.22亿元,同比增收6384万元,增长3.4%,圆满完成了全年税收任务。深化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直属税务分局成功申报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创建工作先进单位。市局稽查局、修水县局办税服务厅、湖口县局办税服务厅3个单位被授予全国妇联“巾帼文明岗”。瑞昌市局荣获全国税务系统先进集体。庐山风景区国税局征收管理科等4个单位荣获江西省第六届“巾帼文明岗”、江西省第六届“巾帼建功”先进协调单位等荣誉。
  【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 制定先进性教育活动学习制度、党员领导干部联系点制度、督查制度、群众监督评价制度,建立起“领导引学、骨干助学、群众评学、组织考学”的“四学”机制。发放征求意见表528份,开展构建和谐国税、思想政治工作专题调研,收集整理6个层面38条意见和建议,并将整改任务分解到各部门,责任落实到人,市局新出台了12个规章制度,建立起党员永葆先进性的长效机制,形成了关心党的事业、刻苦钻研业务、恪守职业道德、热情服务群众的良好风气。
  【推行省级集中版综合征管软件】 推行省级集中版综合征管软件,是建设“金税工程”三期的重要一环。省级集中版综合征管软件涵盖了目前国税的所有税种和业务、环节,引入了工作流机制,可以实现全省业务流程的统一,全省在统一的平台上实现征管业务的集中处理和数据实时共享。九江市国税局抽调业务技术骨干成立推广办,制定科学严密的工作方案,坚持每天例会制度,及时解决疑难问题。优化网络配置,提升网络性能,在全省率先搭建可供40人同时在线的V2.0业务模拟环境,分析掌握新、老系统中有关业务流程的异同点,提出操作注意事项,编写详细的操作培训手册,分级组织培训,严把培训质量关。开展数据清理和转换并库,对照省局集中版的征管岗责体系,及时调整相关业务。举全局之力,顽强拼搏,攻坚克难,确保了各项业务2006年1月1日平稳顺利上线。
  【开展税收专项整治】 会同市民政局对永修县、星子县、庐山区等地民政福利企业进行实地年检,取消不符合条件企业2户,并对全市27户享受增值税先征后返民政福利企业名单予以公布。结合九江实际,确定服装加工及纺织行业、废旧物资回收经营企业、军工企业、水泥生产业、房地产业等10个行业为专项检查的重点。配合省局“1206”专案组查处涉嫌犯罪的5户闽籍纺织服装企业,对4个省市、17家外贸企业、1110份销项发票,19个省市、200家企业、1696份进项发票仔细核查,查补税款3824.11万元,罚款3834.78万元,加收滞纳金249.1万元,同时移送司法机关追究法律责任,整顿和规范了税收秩序。
  【落实税收优惠政策】 开展税收政策巡回宣讲,深入各县(市、区)向党政机关、纳税人、下岗失业者、农林牧渔种养户代表巡回宣讲税收政策,召开宣讲会15场,听众达2000多人,现场解答96名代表105个涉税问题;编印并免费发放《支持全民创业税收优惠政策手册》500本;确定10户企业、18个社区(街道)和140户下岗失业人员为“落实支持全民创业税收优惠政策联系点”;全年免收税务登记证工本费1159户,免收工本费4.64万元;审核审批农村信用社减免税223户(次),主辅分离和辅业改制安置人员兴办的企业3户,吸收下岗失业人员新办服务型企业3户,减免所得税655.17万元。全市国税系统累计减免各项税收8270万元,同比增加4056万元,增长近两倍。
  【推行纳税评估】 对2801户纳税人进行纳税评估,筛选出疑点8238户(次),人工案头审计4119户,约谈举证853户,实地核查170户,移交稽查36户,查补税款、滞纳金、罚款共计376.9万元。
  【推广多元化电子申报缴税】 全市推广电子申报4165户,其中电话语音783户、网点代扣3192户,网上报税190户。累计电子申报34008户次,扣缴税款3171.56万元,其中电话语音4679户次,扣缴税款666.78万元;网点代扣27941户次,扣缴税款803.07万元;网上报税1388户次,扣缴税款1701.71万元。
  【加快出口退税进度】 认真分析全市出口企业经营情况,重点调查掌握出口退税大户的规模及退税、免抵结构变化情况,准确进行预测,确保出口退税指标充足。出口免抵退税由2001年的1076万元,发展至2005年的1.02亿元,退税规模增长近十倍,5年间累计办理退(免)税2.72亿元,有力地支持了九江外向型经济的发展。
  【净化国税行业风气】 组织开展全市国税系统“政风行风咨询服务热线”活动,在人口密集公共场所设立咨询投诉台15个,现场回答和解决市民问题286人次、受理建议35条;对民营企业、国有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受到稽查处罚企业的法人代表、个体工商户代表进行走访;全市国税系统召开座谈会127次,参加会议的领导、各界群众和纳税人近6000人,发放“征求意见函”和“监督卡”各1400份,收集意见和建议5大类74条,及时整改并反馈。2005年,九江市国税局在全市政风行风评议评价中荣获管理执法类第三名,12个在当地参评的县(区)国税局全部进入政风行风先进行列,其中8个县(区)局荣获第一名,其余4个县(区)局均位列前二名、三名。
  【加强培训管理】 举办涉税法律、稽查实务、公文写作、信息技术、纪检监察、辩论演讲等各类培训班34期,培训股级以下干部2000余人(次)。举办全市国税系统首次电子账簿查账实务竞赛,挖掘和培养稽查复合人才。通过远程教育、自考、函授等渠道,不断提高干部职工的学历层次,全系统现有在职干部职工1406人,大专以上学历就占90.75%。
  【关注社会公益事业】 积极参加慈善一日捐、救助特困党员、春蕾计划、关爱女孩、捐赠课桌椅、村建扶贫、示范村建设等活动。11月26日,九江发生5.7级地震灾害后,迅速开展定点帮扶对象九江县城门乡的抗震救灾工作,及时组织机关及直属单位干部捐款2.18万元,捐赠救灾物资,协助当地党委、政府维护经济社会秩序。
  地方税收
  【概况】 2005年,全市地税部门紧紧围绕年初确定的工作思路和目标,坚持把发展作为地税工作的第一要务,紧跟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步伐,突出组织收入工作,深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新阶段、新发展”大讨论,以及“建设和谐诚信地税,共创富民兴赣大业”主题教育活动,进一步推进依法治税,深化征管改革,完善管理机制,加强队伍建设,积极推进全民创业,各项地税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地方财政的增长增收作出了积极贡献。
  地税收入实现新突破。全市各级地税部门共组织征收入库地方各税收入12亿元,比上年增收1.94亿元,增长19.3%,超出年度考核计划7146万元,完成年计划的106.3%,全年地税收入增幅高于全市财政收入增长5.9个百分点,取得了比2000年超翻番的新佳绩,收入规模再创历史新高,“两个比重”进一步提升,地税工作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进一步增强。
  征管改革迈出新步伐。全省统一的新的税收征管业务软件继元月1日在市区成功上线后,6月1日,在全市地税系统全面成功上线,实现了全市征管数据的大集中,标志着全市地税系统征管改革进入了新阶段。随着征管改革的稳步推进,以计算机为依托的信息化手段在税收征管中的作用得到体现。进一步完善了内部管理和制约机制,有效地规范了税收征管工作,促进了征管质量和效能的逐步提升。
  管理水平得到新提高。各级地税部门坚持以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管理为重点,着力夯实征管基础,全面落实税收管理员制度,进一步强化对纳税人的户籍式管理。积极开展了纳税评估工作,强化“以票控税”,加大推行有奖发票力度,进一步规范货运业发票管理,不断强化税源监控。全面开展税源普查,切实强化单项税种管理,建立和健全各项征管制度和办法,切实规范税收执法行为,税收管理及行政管理的效能和水平明显提升,为全市地方税收的增长提供了有效保障。
  执法形象有了新提升。2005年6月,全市地税系统被省政府授予“江西省第二届(2003-2004年度)文明行业”荣誉称号。在2005年市委、市政府表彰的“九江市第二届文明行业”41个单位中,全系统共有14个县(市、区)局获此殊荣,并涌现了一批“全国税务系统先进工作者”、省、市劳动模范等先进集体和个人,树立了新时期地税部门和地税干部的良好形象。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整体工作得到有效推进】 全市各级地税部门坚持把发展地税事业作为地税工作的第一要务,进一步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提升发展理念,丰富发展内涵,创新发展手段,完善发展机制。立发展之志,积极推进思维方式、工作方式、管理方式、服务方式等10个方面的观念转变,全面推动地税工作向前发展。鼓发展之劲,紧紧抓住九江“新阶段、新发展”这个重要战略机遇期,切实把干部职工的思想和行动凝聚到和谐创业、富民兴赣的伟大实践中来,把“和谐聚力、诚信服务、争做第一”地税文化核心理念根植于干部职工的头脑之中,贯穿到各项地税工作之中。谋发展之策,围绕建设美而富、和而强的新九江目标要求,研究制定全市地税工作“十一五”时期的总体目标、发展规划和要求,统一思想,明确方向,激励斗志。系统上下呈现出人心齐、干劲足的良好氛围,有力地促进了以组织收入为中心的各项地税工作的开展。
  【坚持以深化改革为主线,征管改革迈出新的步伐】 按照省、市局的统一部署和要求,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精心组织部署,集中人力、物力、财力,扎扎实实地抓好上线前的各项准备工作,确保了统一征管业务软件在我市地税系统稳定运行,各项功能运行通畅,达到了预定目标。统一和规范办税服务厅建设。全市各级地税机关切实抓好办税服务厅的机构名称、外观形象、服务标志、设施配置、服务内容、服务标准等内容的统一和规范,全面推行“一窗式”、“一站式”服务模式,广泛开展争创活动,不断丰富服务内涵,得到了广大纳税人和社会各界的肯定和认可。市局办税服务厅荣获江西省“巾帼文明岗”称号;在省局命名的全省地税系统15个五星级办税服务厅中,市局有5个单位获此殊荣。进一步推进信息化建设。全面完成市局和各县(市、区)局视频会议室的改造、装修、设备安装和调试工作。积极配合市政府信息办及电信部门,抓好市局机房的光纤扩容工作,及时完成了市办证大厅与地税征管软件系统的连通工作,进一步加强办公自动化系统建设,提高了ODPS公文处理系统的应用能力,促进了机关行政管理效能的提高。
  【坚持以强化管理为重点,征管水平有明显提高】 深入推进依法治税。严格遵循组织收入原则,坚持每季度组织开展收入质量检查,定期进行通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认真落实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大力支持全民创业,全市共审批享受下岗再就业税收优惠5245户,减免税收1264万元,减免税务登记证工本费6.1万元。加大稽查工作力度,整顿和规范税收秩序。全年共检查纳税企业701户,查补税款2448万元,加收滞纳金69万元、罚款401万元,入库2801万元,入库率达到96%。夯实征管基础,全力推进征管工作规范化。认真落实税收管理员制度。认真制定和落实纳税评估工作规范和要求,开展评选表彰2004年度全市百强纳税人和百强民营企业活动。全面规范征管资料管理。制定了《九江市地方税务局征管资料规范化管理办法》和《征管资料示范文本》,实行一户式存储管理办法,初步实现了征管资料的规范化管理。严格发票管理,加大刮奖发票的推广力度。切实规范货运业发票管理,组织开展集中打击购买、使用假发票专项检查活动,整顿和规范了发票管理秩序。强化税源管理,努力实现税收管理精细化。建立了市、县(市、区)局和基层分局三级税源数据库。加强部门协作,着力抓好房地产税收“一体化”管理、车辆税收“一条龙”管理以及个人所得税管理等相关行业(税种)管理办法的制定和落实工作,促进了单项税种和行业税收的快速增长。
  【坚持以队伍建设为根本,干部素质得到明显增强】 认真抓好党组中心组学习,搞好民主集中制建设,健全党组议事规则,进一步改进和加强领导班子成员间相互监督制约和协调配合机制,有效发挥了领导班子的核心作用。进一步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拓宽选人用人渠道,继续推行竞争上岗,制定了科级后备干部管理办法。坚持人、财、物向基层倾斜,切实强化基层“七项建设”内容,积极开展争创“六好”基层单位活动。全系统有11个县(市、区)局,被省局命名为全省地税系统“六好”基层达标单位,有60个基层分局(所)被市局命名为全市地税系统“六好”基层达标单位。进一步加强干部培训工作,积极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活动,全面推进以考促学,提高干部职工的政治业务水平。2005年,全市组织了计算机、法律知识等培训班48期,培训人数近3000人(次)。切实抓好党风廉政建设。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的责任制,加强廉政教育,做到警钟长鸣,增强拒腐防变能力。建立廉政档案,实行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报告制度,关口前移、防患未然,做到用制度规范各项税收执法权和行政管理权的运行。切实抓好案件查处和纠风工作,认真办理群众来信来访、举报案件,实行领导干部接待日制度,严肃查处违法违纪行为,树立地税部门良好形象。
  【坚持以主题教育为载体,文明创建取得新的成效】 深入开展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成立活动领导小组,召开动员大会,制定实施方案,严格按照“三个阶段”的标准和要求,扎实有效开展先教活动,群众测评满意度达到100%,得到市委督导组的充分肯定。深入开展“建设和谐诚信地税、共创富民兴赣大业”主题教育活动。制订活动方案,落实责任分工,明确目标要求,加大考核力度。积极开展“纳税人评地税”活动,走访各界纳税人5000余人次,召开座谈会80余次,发放测评表3万余份,收集建议600余条,先后派出34个(次)专题督查组明察暗访,现场督促检查,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大力开展文明创建活动。以强化争创意识、完善管理制度、提升队伍素质、规范执法行为、提高服务质量、树立行业新风为主要内容,进一步创新思想观念、创新创建举措、创新工作机制,着力提升行业文明形象,开创了全系统地税工作与文明创建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

知识出处

九江年鉴.2006

《九江年鉴.2006》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年鉴设有大事记、九江概貌、各级政府机构、人民团体、法治、经济管理与监督等32个类目,主要记载了2005年九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情况和资料。

阅读

相关人物

范乐城
责任者
黎咏华
责任者
刘宏伟
责任者
罗光富
责任者

相关地名

九江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