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九江年鉴.2006》 图书
唯一号: 140520020230001959
颗粒名称: 铁路
分类号: F532.8
页数: 2
页码: 211-212
摘要: 本文介绍了南昌铁路局九江西站和九江桥工段的工作概况,包括客运、货运、装卸、列车技术作业的管理,以及在规范管理、抗灾抢险、运输畅通、道岔改进和人员培训等方面所取得的成绩。重点强调了九江桥工段在规范管理、抗灾抢险和改进“92”道岔等方面的工作,以及九江西站在货运组织上发挥的区位优势和取得的成效。
关键词: 九江市 交通运输 铁路

内容

南昌铁路局九江西站
  【概况】九江西直属站成立于2004年12月13日,由原九江车务段和沙河街北站合并组成,机关地处九江市长虹大道,管辖一等站1个(九江西站)、二等站1个(九江站)、三等站4个(琵琶湖、九江北、七里湖、庐山站)、四等站7个和专业车间3个,是一个集客运、货运、装卸、列车技术作业于一体的综合型车站。
  九江西站紧紧抓住生产布局调整带来的发展机遇,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挖潜扩能,依靠科技兴站,坚持走内涵扩大再生产之路,在路局建设模范铁路局的过程中,率先提出了“建设模范车站”的倡议,在实际工作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原九江车务段和沙河街北站合并组建中,面对两套人马和许多不同的管理方式,车站统一思路,改变观念,在用人、资源整合、运输生产管理方式上掘弃了传统的做法。一是在用人上,采取了五条措施:两边平衡、分步进行、用其所长、就地安排、竞争分流。二是在资源整合上,采取汽车定置、封存、办公大楼和培训大楼对外租赁经营、办公用品设备用于现场等措施,节约了成本开支;三是在编组场的管理上,配备一名主管运输副站长和副总调度长驻场管理,把机车、运输专业工程师放在编组场抓日常运输组织,保持了原沙北机关搬迁后专业检查管理力量的强化。通过采取一系列变革措施,合并组建工作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实现了运输组织、合并重组、安全生产的稳定过渡。通过整合运作,一年来机关工作效率也得到了明显提高。年内,车站结合实际情况,深入调研,确定了“三高”工作目标和节俭务实的建线工作思路,出台《九江西站创建优美工作环境,文明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评比办法》,促使各单位真正重视,确保建线工作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7月,全局车务系统建线现场会在九江西站召开,局领导对车站的建线工作给予充分的肯定。
  车站在货运组织上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努力打造长江沿岸铁路货运枢纽,依托港口做大做强货运市场,提高了货运市场竞争力。2005年,九江西站旅客发送333.8万人次,货物发送量576.9万吨,为年计划的101%,停时完成16.7小时,为年计划的108%,较好的完成了全年生产任务。至年底车站实现行车安全3298天,劳动人身安全3127天。
  南昌铁路局九江桥工段
  【概况】南昌铁路局九江桥工段,是南昌铁路局的下属机构。年末,全段在职职工人数1164人(女职工123人),其中在职管理员人165,大专及以上文化88人,中专174人。九江桥工段担负着京九线K1298+000至K1428+000;武九线K191+500至K246+620;沙浔线K0+000至K11+635;九炼线K0+000至K6+323及专用线、桥、涵养护维修及段办大、中修任务。管辖859.82千米线路;其中正线632.389千米、站线227.431千米。
  【规范管理成效显著】2005年,九江桥工段开展“从我做起反违章、众志成城创平安”和“大干60天,建设京九南浔段标杆示范线”活动,提出“强攻江南、提高江北、确保武九,大干、苦干、拼命干”口号,抓住打造京九、武九精品线机遇,深入“规范管理、强基达标”工作,不断推进班组“双达标”活动,结合布局调整并段后安全管理工作实际,修订原有各项规章制度,保证安全生产贯彻执行。每周对管内线路添乘一次,段领导每两天添乘一次,轨检车消灭Ⅲ级分,设备质量整体提高,贯彻推行“天窗”修、“检、养、修”分开工作制度,实现模范桥工段。
  【抗灾抢险确保运输畅通】2005年受强降雨的影响,长江水位9月7日达全年最高值21.50米;山下渡水位最大值在9月7日达17.80米(以上均为吴淞高程)。全年洪水造成线路封锁灾情四处:9月4日乐化站4道(相对京九里K1423+875~+975段)大雨造成石碴冲空,线路轨枕头悬空,武九线夏畈站3道边坡坍塌至轨枕处,线路几何状态变化大,中断行车37小时38分;武九线K215+650上行处道床冲空,造成武九上行线K215+600~+700中断54分钟;武九线K230+900~K232+700多处路堤边坡坍塌至道床坡脚,道碴无法保持,中段行车9小时40分。水害慢行16处;其中京九线慢行2处,共计9小时12分;武九线慢行11处,共计1471小时36分钟;沙浔线慢行1处,时间为9小时37分。发生水害137处;其中京九线56处,武九线76处,沙浔线5处。
  11月26日上午8时49分,九江地区发生5.7级地震,瑞昌、沙河灾情最为严重。武九线瑞昌至九里垄区间部分桥涵线路发生严重下沉,影响铁路行车安全。地震发生后,该段组织人员笫一时间赶赴灾害现场,采取紧急措施抢修线路,制定抗震救灾紧急预案,恢复线路,确保运输畅通安全。
  【改进“92”道岔】全年对“92”道岔进行改进,大大提高了开车运行的平衡性。线路全部实行了无缝处理,使列车运行舒适度到很大特程度的提高。
  【人员培训】成立三级教育管理组织机构,公布《2005年职工教育培训管理办法》,对三职人员进行三级教育培训。24个工种,应达标岗位工种16个。技能鉴定工种7个743人,鉴定734人,技能达标率98.8%。应考核部颁和局颁岗位13个802人,应培4010人天。组织5天以上岗位培训班23期727人4288人天,5天以上委外培训43期175人4297人天,共培训902人8585人天。完成“两年十天”培训任务。建立三职人员培训台帐,实行段、车间、工作站三级教育,做到转岗有通知,培训有成绩,反馈有签认。工班长138人,66人参加委外培训,72人参加工班长业务培训或岗位达标培训班,培训率100%。承接路局各类培训班21期810人,实际完成15期624人。78人参加路局中高级桥隧工符级考试。新评聘技师6人,线路技师3人,桥梁技师2人,探伤技师1人。258人参加非脱产成人中专函授学习,大专在读1人,高中在读2人。建立职工教育档案1116本,完善“职工技术教育履历表”,将日常档案工作做到动态管理。自办培训班30期742人3826人天,委外培训43期175人4297人天,截至2005年12月,职工全员培训率12.8%,脱产培训率为7.6%。
  南昌铁路局九江办事处
  【武九复线建成投入运行】2005年8月31日下午4时,一列满载货物的列车从鄂赣交界处的西河村站缓缓开出,沿着刚改造完工的武(汉)九(江)复线驶往九江(庐山)方向,这标致着武九复线改造工程顺利开通试运行。
  武九复线改造是国家重点工程,西起武汉,途经鄂州、黄石,东至江西九江(庐山),为国家一级干线,线路全长237千米。武九线作为长江以南连接京广线和京九线的重要通道,国家铁路网沪汉蓉大通道中“沿江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武汉和九江分别与京广线和京九线两大铁路干线相连,并与汉丹线、长荆线和规划建设中的铜九铁路、九景衢福铁路相连,是国家长江经济走廊的交通大动脉。
  过去,由于这条铁路是单线铁路,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运量增长和沿线地区的发展。2002年,铁道部决定对武九线进行复线改造,设计时速目标为200千米,牵引质量4000吨,开行双层集装箱列车要求,采用内燃机牵引,并预留电气化条件,全线采用自动闭塞。
  2003年8月,武九线复线改造工程开工。在施工过程中,工程部门克服行车干扰、地质溶洞等复杂情况的影响,经过两年奋战,于2005年8月底投入试运行。
  武九复线改造工程完成后,旅客列车时速将由原来的单线120千米提高到复线140千米~200千米,旅客时间将由目前的5小时减少至2.5小时,运能成倍增长,极大地缓解现有武九线的运输“瓶颈”问题,更好地完善了路网结构和布局,平衡京广线和京九线的输送能力,对推动长江中下游区域经济带的连通,加强中西部地区与东南沿海发达地区的经济联系,实现中部崛起,具有更加深远的意义。
  【新建铜九铁路工程全面展开】铜九铁路是规划中的沿江铁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建铁路全长250.936正线千米,其中南昌局管内从DK164+586至ZDK248+309.13千米处。共计88.6千米,除引入九江地区为既有线共有3个既有车站(琵琶湖、九江、沙北)改造外,其余均为新建铁路工程。全线批复总概算49.8亿元,其中南昌局20.22亿元,静态投资1954亿元。旅客列车设计行车速度140千米/小时,基础设施预留提速至160Km/h的条件,货物列车速度不超过120千米/小时。全线总工期为4年,其中鄱阳湖特大桥为全线控制性工程。
  该建设项目的勘测设计由三个设计单位承担:铁三院设计范围为DK164+586~DK239+389.53千米处,铁三院设计范围内DK232+600~DK238+100千米处,鄱阳湖特大桥由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设计,铁四院设计范围为ZDK234+500~ZDK248+309.13千米处,施工任务由中铁大桥局担任。
  南昌铁路局于2004年12月4日成立南昌铁路局铜九铁路工程建设指挥部,按照铁路建设程序,于2005年3月完成施工、监理的招投标工作,站前工程Z1~Z4标施工单位依次为中铁十九局、二十四局、大桥局、六局集团公司,信号、通信、电力工程施工单位为中铁十一局电务公司。监理单位分别为北京铁城监理公司、铁二院监理公司、乌局监理公司。
  该工程于2005年8月正式开工,经过参建单位共同努力,确保施工进度,各项工程均完成年度计划。其中,区间站场路基土石方开累完成4981643立方米,为设计的46.05%;隧道及明洞开累完成51.7成洞米,为设计的18.60%;涵渠开累完成3504.37横延米,为设计的44.06%;特、大、中桥开累完成3828.19成桥米,为设计的16.34%;正线铺轨开累完成0.9公里,为设计0.94%;站线铺轨开累完成5.3公里,为设计的24.17%;铺岔开累完成45组,为设计的38.79%。
  【鄱阳湖特大桥开工】全长5.5千米,投资4.435亿元,桥址位于鄱阳湖入长江通道的九江市湖口地段,距长江口约6千米。全桥共145个墩台,桩基867根。其中Φ2.5千米钻孔桩39根;有桥台2个(0#台、144#台),承台及墩身各143个;上部结构有2跨32米连续箱梁(单幅梁双线),35跨40米简支箱梁(单幅梁双线),103跨32米简支T梁和4跨120米钢梁,钢梁重5880吨;全桥混凝土约25万立方米,主体结构及临时结构钢材用量达4.6万吨
  桥址区地质复杂,覆盖层较厚,地质断层、地质裂隙较多、局部揭露有砂砾吉层和灰贮存器地段有溶洞。
  鄱阳湖特大桥工程2005年9月1日开工,计划2008年11月1日达到竣工验收条件。
  全桥目前共成桩534根,已检测220根桩基,均为I类桩,完成承台25个,墩身帽3个,现浇混凝土预应力箱梁2跨。工地中心试验室自投入使用以来进场原材料自检、委外检测均合格。

知识出处

九江年鉴.2006

《九江年鉴.2006》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年鉴设有大事记、九江概貌、各级政府机构、人民团体、法治、经济管理与监督等32个类目,主要记载了2005年九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情况和资料。

阅读

相关人物

刘浔豫
责任者
王居华
责任者
刘淑安
责任者
胡国林
责任者
张铁崖
责任者

相关地名

九江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