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市图书馆
九江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九江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九江市人民政府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九江年鉴.2006》
图书
唯一号:
140520020230001823
颗粒名称:
九江市人民政府
分类号:
D625
页数:
13
页码:
95-107
摘要:
本文记述了九江市人民政府综述、重要会议、办公厅工作、经济研究、地方志工作、外事侨务、人事管理等情况。
关键词:
九江市
人民政府
概况
内容
综述
2005年是“十五”规划的最后一年,在中共江西省委、省政府和中共九江市委领导下,全市以“新阶段、新发展”大讨论和“两个规范”教育为动力,推进“实施大工业、大物流、大旅游,推进大城建”的“3+1”发展战略,排除宏观环境偏紧的困境,应对台风、地震等突发灾害,加快发展,完成和超额完成“十五”规划和2005年度的各项任务,登上中国城市综合实力百强排行榜,朝着建设美丽、富裕、和谐、强盛的社会主义新九江迈出坚实的第一步。全市生产总值达428.92亿元,比上年增长15.4%,是11年来最高增幅;财政总收入39.81亿元,增长13.5%,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2.45亿元,增长19.4%;固定资产投资190.2亿元,增长32.6%,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4.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1.4%;农民人均纯收入3269元,增长12.7%,自'98洪灾之后首次超过全省平均水平。
强力推进“3+1”战略,全面启动经济快车。主攻重大工业项目,建立责任制,52个重大工业项目累计完成投资79.5亿元,3T光电、绿冬丝科、华林特种钢等30个项目竣工或部分竣工,10万吨有机硅、4600吨气相二氧化硅等项目开工建设。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90.39亿元,同比增长26.03%,完成工业销售收入330.43亿元,同比增长26.3%;实现利税24.64亿元,同比增长42.51%。在部分国有企业效益下滑的情况下,工业利润仍达到8.09亿元,同比增长2.8倍,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34.4%,再创历史新高。营造大旅游氛围,编制完成九江旅游业发展规划,全市旅游规划体系逐步完善。庐山和柘林湖管理体制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庐山获得联合国优秀生态旅游景区称号,国务院批准云居山—柘林湖为国家重点风景区。全市共接待入境旅游者8万人次,增长32.7%;旅游外汇收入2357万美元,增长41.8%,接待国内旅游者820万人次,增长22.8%;国内旅游收入52.5亿元,增长24%;旅游总收入54.4亿元,增长24.4%。打造大物流载体。启动物流园区规划选址。加大九江港老港区扩建力度,九江港外贸码头扩改项目竣工,打通疏港道路,九江港集装箱吞吐能力增至10万标箱;湖口国际集装箱码头前期工程进展顺利。十里服装市场建成营业,九九商城、天马建材城、京九农副产品批发商城扩建工程基本完工。全市共注册登记物流企业453户。推进城市大建设。形成系统的城市规划体系,城市规划区建设用地控制性规划覆盖率达92%;实现土地资产收益6.3亿元。三水厂二期扩建、青年南路、赣北地震监测中心、沙河水厂改造、国际水运中心通道等一批工程竣工。白水明珠、南湖市民文化广场、龙开故道、胜利公园、体育中心、老年活动中心、疾控中心、少儿活动中心、廉租房小区、胜利大道、长虹西路等40个项目实施。开展市容市貌、环境卫生、广告管理、城市违章建筑的整治活动。完成120多条边街小巷整治,改造人行道15万平方米,城区亮化设施量比上年提高2倍,园林城市通过省级验收。
逐项落实“三百工程”,着力夯实发展基础。全力实施“三百工程”,制订实施方案,成立领导或协调小组,明确责任和任务。100个重大项目共计完成投资121.17亿元,昌铃汽车、铃木发动机、仪长原油管道九江段、国际会议中心等41个项目竣工和部分竣工,第一辆轿车下线圆了九江汽车梦。铜九铁路、亚泥三期等59个项目在建设中。100个示范村庄建设累计投入资金3439万元,新修通村公路和硬化路面278千米,改水改厕4462户,新建沼气池1760户,安装电视电话5032户,新建文化娱乐场所76个,完成示范村庄规划,“一村一品”产业格局正在形成,基本实现一年有看得见变化的目标。100件惠民实事累计投入资金11.67亿元,基本完成年度工作任务,当年解决起始年级新生自带课桌椅问题,农村远程教育工程基本完工;建设残疾人康复中心、百所福利院、敬老院。全市70多个单位、社会团体1.6万人参与该工程,惠及群众520多万人次。
舞活对外开放龙头,积极拓展创业平台。始终把招商引资摆在各项工作的首位,开展各类招商活动,欧洲、新加坡等地招商和第二届赣台经贸合作研讨会,取得丰硕成果。成功开拓西欧招商市场,继北京、上海之后成为第三个与欧盟建立不定期磋商机制的城市。加强引资调度,强化项目服务,促使意向变合同,全同变进资。全市共引进5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1132个,其中超亿元工业项目21个,实际进资132.6亿元,同比增长26.2%。共新批外资项目111个,实际利用外资3.23亿美元。外贸出口首次突破1亿美元,达1.18亿美元,同比增长35.6%。新增40家备案登记进出口权企业。成功申报国家级出口加工区,埴补江西省空白。成立出口加工区管理委员会,完成出口加工区规划与征地折迁工作,大楼、桥梁、道路等各项基础设施建设推进顺利。进一步拓宽投资领域,除低投资门槛,支持鼓励全民创业,市直65个部门出台相关扶持措施。
沉着应对突发灾害,真情为民排忧解难。2005年是多灾之年,数灾并发,禽流感、台风、暴雨、病虫害等灾害对九江市经济社会和农民增收产生很大影响。面对接踵而至的自然灾害,市政府迅速反映,沉着应对,果断决策,科学处置,将灾害损失降到最低限度。“11·26”地震发生后,迅速启动应急预案,立即开展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关怀下,在中央各部委和全国各地支持下,在省委、省政府直接领导下,全市上下发扬伟大的抗洪精神,各级领导干部靠前指挥,受灾群众不等不靠,生产自救,社会各界无私援助,及时妥善安置灾民和救治受伤人员,加强灾区物资供应和卫生防疫,保障灾民基本生活和灾区社会政治稳定。全面开展灾后重建工作,多渠道筹集灾后重建资金,启动灾后民房重建,学校、医院修复重建和震损水利工程除险加固工作。
规范政府自身建设,努力提高执行力度。按照“核心党委、强势政府”的要求,提高政府执行力,实行结果追问制,对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明确责任领导、责任单位和完成时限,全程督查。开展政府系统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行为规范教育活动,学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提高公务员依法行政能力,规范行政行为。建立健全民主集中制、分工负责等决策和工作制度,全面开展机关效能建设。完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系建设,出台《九江市突发公共事件救灾应急预案》。扩大政务公开,创办《政府公报》,整合市长热线。加强政府廉政建设,层层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纠风、专项治理和查处违纪违法案件工作取得成效。
(范贵芳)
重要会议
【市政府全体会议】2月18日,召开市政府第二次全体会议。市长蔡晓明主持,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政府工作报告》及“三百工程”实施方案。
【市政府常务会议】1月14日,召开第12次市政府常务会议。会议专题听取2005年市政府各分管口工作思路汇报,研究市政府2005年工作。
2月1日,召开第13次市政府常务会议。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2005年市政府工作报告》、《关于九江市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06年计划草案的报告》、《关于建设100个文明小康示范村的实施意见》。
3月31日,召开第14次市政府常务会议。会议传达全省防汛工作会议精神,研究部署九江市防汛工作;研究关于加强九江市乡镇动植物防疫体系建设、市新建体育中心设计方案、调整2005年市城区房屋拆迁货币补偿基准价等事项。
4月30日,召开第15次市政府常务会议。会议研究并原则通过《九江市建设工程劳动保险费管理办法》、《九江市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办法》、《九江市工伤保险实施办法》、《九江市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九江市政府2005年规范性文件制定计划》、《九江市政府贯彻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五年规划(2004~2008年)》;研究九江市农校与九江财贸职业高中合并成立“江西庐山旅游中专”有关问题。
6月22日,召开第16次市政府常务会议。会议研究原江海运输总公司改制新增费用、220千伏新港输变电工程建设前期工作、粮食企业改制、江西油嘴油泵厂医疗保险及规费减免等问题;讨论并原则通过《九江市人民防空工程建设管理规定》、《关于加强工业用地管理促进土地集约利用的意见》、《关于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向失业保险制度并轨工作实施方案》、《九江市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三连冠”工作实施意见》、《九江市贯彻〈江西省促进发展新型墙体材料条例〉实施意见》、《关于庐山国家风景名胜区内违规建别墅问题的处理实施方案》。
8月5日,召开第17次市政府常务会议。会议研究并原则通过《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行政监察工作的意见》、《九江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务督查工作的意见》、《九江市城市建设档案管理办法》、《九江市城市供水特许经营权协议》、《九江水务有限责任公司合资经营协议》、《关于进一步加强血吸虫病防治工作的决定》、《九江市血吸虫病防治中长期规划(2004~2010年)》、《关于进一步加快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意见》、《关于庐山环南山公路收费还贷实施方案》、《九江市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关于做好我市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听取关于筹措城建资金工作情况的汇报,讨论牛九线设立公路收费站问题。
8月18日,召开第18次市政府常务会议。会议研究并原则通过《九江市人民政府关于落实中共九江市委〈关于建设美丽富裕和谐强盛社会主义新九江的决定〉的实施意见》、《九江市人民政府构建大开放实施方案》、《九江市人民政府构建大工业实施方案》、《九江市人民政府构建大旅游实施方案》、《九江市人民政府构建大物流实施方案》、《九江市人民政府推进城市大建设实施方案》。
10月30日,召开第19次市政府常务会议。会议传达全省应急管理工作会议精神,研究并原则通过《全市公共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关于行政机关工作人员行政处分审批权限和审批程序的决定》、《九江市农民实用人才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实施办法》、《九江市城市排水管理试行办法》、《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关于创建全国社区建设示范市的实施意见》;讨论市国资委关于确定授权出资监管单位及监管国有股权企业、市人事局关于九江市突出贡献人才拟表彰人选、市农垦办关于要求落实1957年、1958年下放干部留场安置人员生活待遇、市公路局要求恢复为差额拨款单位、建立九江市农村公路建设补贴专项资金及规范九江市出租车行业管理等有关问题。
11月18日,召开第20次市政府常务会议。会议听取九江市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工作情况汇报,安排部署防控禽流感下一步工作;研究城区污水处理收费标准、九江啤酒厂破产改制、九江五棉公司改制等有关问题,讨论并原则通过《九江市重点建设项目稽察办法》。
11月23日,召开第21次市政府常务会议。会议听取关于向国家开发银行贷款工作的汇报,研究九江市造船厂改制资金缺口、九江开发区关于要求减免有关规费、市卫生局关于要求免缴市直公共卫生国债建设项目相关规费等问题。
12月22日,召开第22次市政府常务会议。会议传达全国、全省出口加工区工作会议精神;听取关于2004年度市级预算执行及其他财政收支审计结果的报告;研究九江出口加工区建设,组建九江市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成立九江市矿山、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中心,庐山区东城玻纤、姑塘化纤工业载体享受相关优惠政策等有关问题,讨论并原则通过《九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基本思路》、《江西九江出口加工区工作方案》、《关于将庐山垦殖场、九江市庐山茶科所、九江市林科所、庐山水电厂划归庐山管理局管理的工作方案》、《关于理顺云居山——柘林湖风景名胜区管理体制的方案》。
12月26日,召开第23次市政府常务会议。会议传达12月24日向国家十部委救灾工作检查组汇报会上国家民政部副部长李立国、省长黄智权、常务副省长吴新雄重要讲话和12月15日省灾后重建领导小组会议精神,听取关于九江慧龙巍洋经济发展有限公司电子商城项目土地开发成本审计、九江市城市总体规划中心城区人口规模与用地规模专题论证的报告;研究了2005年省补助重点小(一)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市级配套资金有关问题,讨论并原则通过了《九江市城区房屋登记发证历史遗留问题处理意见》。
(徐卿 黄效兵)
办公厅工作
【概况】2005年,九江市政府办公厅围绕政府的中心工作,切实转变职能,加强作风建设,抓各项工作的落实,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全年工作呈现四大特点:一是节奏加快、效率提高;二是综合协调能力明显增强;三是环境和谐,班子团结,管理有力;四是干部队伍素质进一步提高。
【办文办会规范高效】通过完善体制,理顺程序,加快运转节奏,切实提高办文质量和效率。全年共办理上级来文1140余件,下级来文2100余件,分办各类来信来电10000余件,未出现因时间延误而耽搁工作现象,也未出现失密、泄密事故,保密工作获全市先进单位。会务质量有效提高,方案制定、会场组织、材料审核分发环环相扣、精益求精。全年共承办市政府全体会、市政府常务会议、市政府领导班子每周例会、市政府党组会、市政府经济形势分析会、市政府班子建设务虚会、市政府民主生活会、市长现场办公会90余次,承办全省政府系统信息与督查工作会议,召开全市政府系统办公室主任会,确保所有会议的顺利召开和圆满成功。
【信息调研创新突破】通过开展全市政府系统“富民兴赣”调研文章评比活动,促进调研水平提高;完成港口建设、中西部开放型经济学习、县域经济调研任务,为领导科学决策提供依据。文字材料质量保持较高水平,全年共完成各种会议讲话、报告等文字材料50万余字。信息工作加大上报力度,制定国办、省办信息采用奖励措施,提高信息针对性,保持报送的经常性、连续性和均衡性,获得国办、省办采用两个第一。全年共编发《九江政务》普刊57期,网络信息刊物《网络信息》78期。
【督查协调卓有成效】一是紧扣中心抓好决策督查。围绕政府中心工作,对市政府实施的“三百工程”、“实施大工业、大物流、大旅游,推进大城建”的“3+1”发展战略等政府重大决策的落实情况进行全程跟踪督查,有效促进工作落实。二是突出重点抓好专项督查。完成领导交办的批示件56件次的督查,对九江、瑞昌灾区的灾后重建情况,节日期间的安全生产等工作进行专项督查,为领导决策、处理有关事项提供有效的参谋服务。三是办理工作做到“三先三后”(先与提案人沟通,后考虑答复内容;先调研,后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先将拟答复内容征求提案人意见,再正式行文答复)。全年共办理省市人大代表建议、市政协提案512件,代表、委员的满意度有明显提高,荣获省政府系统先进单位。
【政务公开扎实推进】整合各类为民服务热线,开通“12345热线联动系统”,建立健全联动机制和交办、转办、督办、反馈工作制度;开通市长短信,新增政府网上意见箱,政府与百姓之间沟通渠道进一步拓宽;加强办公厅的政务公开工作,建立市政府办公厅政务公开查阅室,利用《九江经济》刊物平台创办《政府公报》,定期在网上公布政府公文,为市民查阅公文提供便利,荣获全市档案工作先进单位。
【值班工作一丝不苟】认真接处群众来信,热情接待群众来访,协调处理各类群体性上访和重大紧急事件,对来信来访做到急事急办、特事特办,为九江的稳定尽心出力。全年共接待来访3200余人次,收到来信471件,基本做到事事有答复,件件有回音。
【后勤服务保障有力】加强机关财务管理,建立健全一系列机关后勤管理制度,使后勤服务工作有章可循。维护机关各项生产生活设备设施,保证正常运转,全年未出现任何安全事故。配合市政园林部门做好大楼美化亮化工作,办公大楼和楼外广场形成亮丽景观。加强用电管理,改进办公电话话费管理,节省费用。车辆管理进一步规范,保证领导工作用车和行车安全。主动热诚为老干部服务,确保老干部政治、生活待遇落实。
【机关建设不断推进】完善学习制度,创新学习载体,推动学习型机关建设,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新阶段、新发展”大讨论及“两个规范”教育活动,取得良好效果。加强机关作风建设,机关工作作风明显好转,服务水平明显提高,服务型机关建设取得成效。开展廉洁型机关建设,按照“立足于教育、着眼于防范,关口前移、责任到位”的原则,在全体党员干部中普遍开展党性党风教育,抓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每位科级干部都签订“党风廉政建设承诺书”,加强对干部的监督管理,基本形成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政风。
【应急反应迅速及时】“11·26”地震灾害发生后,市政府办公厅迅速反应,全力以赴做好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服务工作。全办上下自觉服从指挥,听从命令,紧密配合,团结协作,高效运转,完成指挥部办公室各项任务,表现出办公厅干部队伍在关键时刻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优良作风和识大体、顾大局的精神风貌。
(徐卿 黄效兵)
经济研究
【概况】2005年,九江市政府经济研究室不断强化自身业务素质和写作水平,在人手紧缺的情况下,全室工作人员同心协力,完成比2004年多两倍的材料起草任务,材料质量也有明显提高。完成市政府市长、常务副市长和市政府其他领导及市政府办公厅领导讲话和工作汇报材料及调查研究文章共218篇,计110余万字。完成涉及全市重大课题项目有:《市政府工作报告》;《九江市人民政府落实中共九江市委(关于建设美丽富裕和谐强盛社会主义新九江的决定)的实施意见》;《关于提高市政府执行能力的决定》;《九江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优化服务环境的实施意见》;《市政府领导班子建设思路》;《关于迅速开展灾民住房重建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地震灾后重建方案》;《九江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等。完成领导交办的调研任务有:实施“港口带动”战略的调查与思考;学习西部经验,在新的起点上扩大九江对外开放;关于庐山风景区管理问题的调查报告;多一点忧患,少一点优越;内陆城市(九江)依靠科技创新促进经济发展的探索;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形势分析;在开放中加快工业园区经济发展;构建现代大物流;培育旅游大品牌等40多个专题调研并形成调研报告,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其中《内陆城市(九江)依靠科技创新促进经济发展的探索》一文在全省调研论文评比中获一等奖。
《九江经济》是九江市政府主办、市政府经济研究室承办的市政府机关刊物。2005年重点放在广扩稿源、狠抓上稿质量、进一步深化刊物栏目和版面装帧改革上,有效地提高办刊质量,扩大《九江经济》的影响。全年共发行12期,共刊登理论和调研文章300余篇,为领导决策及时有效地提供参考依据,充分发挥经济研究的阵地作用。
(范贵芳)
地方志工作
【编纂《九江年鉴(2005)》】《九江年鉴(2004)》创刊出版后,受到领导肯定和各部门、各行业好评。2005年在2004年编纂的基础上,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发扬优势,弥补不足,在编纂方案、年鉴体例等方面进行调整,共33个类目110万字,2005年10月出版。
【推动县(市、区)修志工作】2005年,为加快县(市、区)修志步伐,市志办在审阅武宁、彭泽、九江等县续志篇目的基础上,分别到修水、武宁、都昌、星子、瑞昌等县(市)开展调研,探讨第二轮修志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在星子、都昌县组织的修志培训班上,市志办组织力量进行讲课。2005年,全市有7个县(市)开展了第二轮修志工作。
【挖掘九江地情资料】一是在编辑年鉴的同时,派出力量到各县(市、区、山)开展志书发行工作,使读志用志与修志并重,发挥志书的“资治、教化”作用。二是加强地方志信息数字化、网络化建设。与市政府信息办公室联合,把《九江年鉴(2004)》纳入“中国九江”网站。三是挖掘地情资料。着手编辑九江地方志丛书之一——《九江老照片》,为做好资料搜集工作,在报纸、电视刊登、播发征稿启事,深入到各县(市、区、山)和市区资料持有人家中进行资(史)料采集复制。至2005年底,共征集老照片2000多张。
【加强自身建设】一是参加市委、市政府组织的各项活动,学习和参加各类政治、业务考试;二是在抗震救灾工作中,主动担负值班任务,捐款捐物;三是健全规章制度,逐步做到以规章制度管人,促进工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四是继续发扬修志工作者爱岗敬业、淡泊名利、吃苦耐劳的精神,用“三心”(安心、专心、树立信心)面对“三苦”(清苦、艰苦、辛苦),端正学风和作风,使所做的工作经得起后人和历史检验。
(九江市地方志办公室)
外事侨务
【概况】2005年,九江市外事侨务办公室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外事侨务工作,围绕中共九江市委“建设美而富、和而强的社会主义新九江”的目标,全力推进“3+1”发展战略,扬优乘势,扎实工作,为实施“开放带动”服务,全市外事侨务工作呈现出“服务发展、服务开放”的良好态势。全市因公出国(境)127批,479人次。接待外宾、华侨华人及港澳同胞77批540人次。
【赵智勇访问欧洲四国】9月22日~10月3日,副省长、市委书记赵智勇率九江市招商考察团,赴荷兰、比利时、西班牙、葡萄牙四国进行引资活动,与荷兰威尔顿·泛诺控股有限公司签署3.8亿美元的合作意向书,与欧盟总部中国事务委员会进行接触,建立与欧盟不定期联络与合作机制。在西班牙和葡萄牙期间,代表团与西班牙华人总商会、西班牙华人华侨经济开发总会、中国驻西班牙大使馆、葡萄牙华人企业联合会等进行广泛接触,受到热情接待。
【澳大利亚波波郡友好代表团到访】9月6~10日,以澳大利亚波波郡郡长鲁丝·麦克唐纳为团长的波波郡友好代表团到九江进行友好访问,签署备忘录,在互派国际交流员计划,继续深入开展教育、卫生、旅游、文化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尤其是促进双方企业发展无土栽培西红柿项目的合作方面达成共识。
【华文教育】2005年,选派3名华文教师赴泰国执教;完成首次由26名英国华文学校校长组成的华文教育考察团的培训任务,受到国务院侨办的肯定,赢得海外华文教师们的称赞,为九江华文基地工作的全面开展创造条件。
【第一批公务员赴美培训】为实施人才战略,服务九江经济社会发展,市外侨办利用国际友好城市的资源优势,配合市委组织部开辟年轻干部出国培训渠道。2005年首批选派10名干部赴美国路易维尔市大学学习。
【首位国际交流员赴澳洲】2005年6月,应国际友好城市澳大利亚波波郡政府邀请,九江市外事侨务办公室派出第一位国际交流员赴波波郡工作、学习两个月,取得很好效果。波波郡政府表示,希望双方继续实施互派国际交流员计划。
【派遣赴日研修生】通过近两年的努力,九江市外侨办与日本奈良县株式会社、奈良县钢铁技术开发协会签订《研修生派遣协议书》,首次向大和高田市有关企业派遣4名电焊工赴日研修,使一度中断6年的研修生派遣工作得到恢复,为九江拓展国际就业渠道做出努力。
【海外捐赠】2005年全市外事侨务系统共接收海外捐赠240万元,项目涉及教育、医疗、卫生等社会公益事业,捐建学校2所、医疗卫生所1座。为改善九江农村贫困地区教育、卫生落后的局面作出新贡献。同时,建立申请海外捐赠项目库,为开展捐助工作打下基础。
【争取外援支持灾后重建】“11·26”地震发生后,九江市外侨办以最快的速度,收集灾情信息,分别向国务院侨办、省外侨办、国际友好城市、部分外国驻华使领馆、海外华侨华人和港澳同胞有关社团及人士通报,争取国外、海外捐赠和支援。在1个月时间内争取到7批、65万多元救灾款物,化纤有限公司等18家侨资企业荣获“2003~2005年全市明星侨资企业”称号。这是九江市首次举办的侨资企业评选活动。1月17日,市外侨办、市外经贸委联合举办“2003~2005年九江市明星侨资企业表彰大会暨2006年侨界迎新春招待会”,市领导林兴富、王际民、冯静、赵登荣、安珍清等和来自全市各县(市、区)的150名侨资企业、归侨侨眷代表、县市区分管领导、侨务干部,及部分市直部门的负责人参加。会上,市领导向受表彰的18家明星侨资企业代表颁发证书。
(张捷)
人事管理
【概况】2005年,九江市人事局按照“团结、创新、发展”的思路,围绕“16+1”(即力争16项工作在全省争第一,1项工作在全国创亮点)的工作奋斗目标,落实省、市人事编制工作会议精神,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狠抓落实,较好地完成全年的工作目标任务。市人事局获“全省人事工作先进集体”称号,引进国外智力与专家管理工作、工资年报统计工作、人事信息宣传和报道工作等受到省人事厅表彰。
【人才结构】2005年全市事业单位、国有企业中人才总量达80832人,其中高级职称4950人(正高162人);博士24人、硕士590人。
【公务员管理】坚持“凡进必考”,按照全省统一部署,组织2005年度公开考录公务员工作,完成录用449名国家公务员;做好2006年度国家公务员考录准备工作;参与九江市“两个规范”教育活动,以市委、市政府名义拟发《九江市行政机关工作人员行为规范(试行)》;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的宣传、学习,11月10日,聘请国家人事部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李克实作《公务员法》专题辅导报告,掀起全市大规模开展《公务员法》的培训、宣传高潮;发挥考核的激励作用,首次对市直单位连续三年以上考核为优秀的人员予以推荐记功奖励(按一定比例);加大对离岗从事经济建设人员考核力度,制定《离岗从事经济建设人员考核和管理办法》,明确考核内容与重点、考核方法与要求;全面完成2005年度市直单位公务员的考核工作,办理备案手续3736人,其中优秀395人,称职2780人,不称职2人,不定等次的59人。
【引智和专家工作】2005年全市共申报引智项目32个,国家外国专家局审定项目12个,居全省设区市首位,九江市被省外国专家局确定为全省引进国外专家项目实施管理任务下放试点市;加大出国培训工作力度,选派4名护士赴新加坡培训,4名农技和管理人员参加赴日本“一村一品”与农业产业化培训,配合市委组织部选送2名政府管理人员赴德国参加政府管理人员绩效培训班;推广引智成果,服务“三农”,以瑞昌市范镇镇作为示范基地,高质量建成100个新型储粮仓;首次开展市政府特殊津贴评选工作;促进留学回国人员投身九江经济建设,召开2005年度留学回国人员座谈会,8名留学回国人员在全省2005年度留学回国人员科技活动项目择优经费资助申报工作中申报了9个项目。
【工资福利】全年共办理1727人次工资变动手续;办理455名国家工作人员及工勤人员的退休审批手续;办理1109名调动工作人员的工资转换手续;完成2005年度市直单位职务工资晋升审批25000余人;完成全市机关事业单位工勤人员技术等级考核、晋升2250人。
【事业单位改革】市直事业单位招聘大中专毕业生实行“凡进必考”,完成市直事业单位259个岗位公开招聘大中专毕业生工作;出台《关于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度的实施意见》,11月15日召开全市事业单位全面推行聘用制工作会议,全市事业单位推行聘用制的单位和人数达到90%,超过全省平均20个百分点;开展分配制度改革试点,7月,经市政府批准,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作为九江市事业单位分配制度改革试点单位。
【军转安置】安置军队转业干部165名(其中自主择业16名),随军家属28名;首次对营以下军转干部进行考试,采取硬指标、双选择的办法,九江市安置工作进度走在全省前列;8月,成立“九江市自主择业军转干部创业商会”。
【职称工作】2005年全市申报国家职称总人数为5494人,通过资格审查符合申报条件的5123人,其中报省各高评会评审287人,本市各专业评委会评审的4836人,评审通过3671人,总的评审通过率为75.9%(其中正高通过19人,通过率为73%;副高通过1096人,通过率为77.84%;中级通过2256人,通过率为75.1%);办理卫生、经济、会计等以考代评合格人员资格证书2163人次,办理职称外语考试合格人员证书1074人次,办理各系列初级职称认定613人;开发并应用“职称聘任管理系统软件”,11月11日通过九江市科技局鉴定,达国内先进水平;推进专业技术职务动态聘任,建立九江市专业技术聘任管理数据库,全市有213家单位1万余人入库,打破专业技术职务“终身制”;为更好地服务非公组织和“三农”,以市政府名义印发《九江市农村实用人才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办法(试行)》;增加职称评审工作透明度,扩大申报人员知情权、监督权,实行“九江市专业技术资格审查结果抄告单”和“九江市专业技术资格评审结果抄告单”制度。
【人事培训考试工作】全年举办各级各类培训班557期,培训人数51341人次,其中MPA主要课程培训、《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培训、《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培训等均走在全省前列,《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培训先进事迹材料,被省人事厅推荐到国家人事部;全年共组织各项专业资格考试报名22项,参加考试人数12962人次;加强对人事考试基地管理,与考生签订《九江市人事考试诚信考试承诺书》,严明人事考试纪律。
【人才市场】九江人才市场投资160余万元增购1500平方米人才市场交易大厅,总面积达4500平方米,标准摊位由60余个增至200余个,全年共举办人才招聘会46个场次,4.8万余求职者入场,提供就业岗位5万多个;“对求职人员一律实行免费入场”被列为市政府2005年100件惠民实事之一,受到社会各界好评;网上人才交流发展势头良好,组织承办“全国人才市场第三届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周活动”,参会单位数和提供岗位数两项指标,位居全省七家参会人才市场之首;在全省率先开展人才素质测评,启动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评荐工作;10月,九江人才市场被中国人才交流协会评为“第一届优秀会员单位”。
【两个论坛】结合九江市“新阶段新发展新九江”大讨论活动,创造性开展“公务员论坛”和“专家论坛”活动。“两个论坛”共在网上收到意见、建议、文章934篇(条),8月2日,现场“公务员论坛”在市图书馆学术报告厅举行,省人事厅副厅长鲁玉荣,九江市领导李放、周锦元、谭毓清、安珍清、汤瑞琪等出席并为获奖选手颁奖。
【自身建设】加强人事信息宣传和调研工作,印发《九江市人事局关于进一步加强信息和宣传报道工作的通知》,两篇调研报告分别获得人事部全国人事系统调研文章评选二等、三等奖,是全省人事系统惟一获奖单位;4月,围绕“团结、创新、发展”主题,部署“四个一”的活动,要求每个干部读一本好书、发表一篇文章、上一堂课,全局编印一册文集,营造学习氛围,提升队伍素质,努力争创学习型机关,争当学习型干部;8月,开发人事系统内部网络办公系统;10月,印发《关于在全局逐步推行内部交流无纸化办公的实施意见》,实现降低行政运行成本和提高机关执行力双重目标。
(九江市人事局)
机构编制
【概况】2005年,九江市机构编制系统贯彻落实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按照科学发展观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要求,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事业单位网上登记工作被评为全省“网上登记管理工作先进单位”,市编办被评为全省机构编制系统先进集体。
【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改革工作】一是完成市县部分机构调整工作。县(市、区、山)政府部分机构调整方案审批下发;完成市本级新成立和调整的市发改委、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市经贸委、市民族宗教局、市国资委、市红十会、共青法院等7个单位的“三定”方案的审批工作,各单位均按新批准的“三定”方案开始运行。二是提出组建特警支队方案,理顺县(市、区)交警大队管理体制。三是加强公共卫生管理和公共应急机制,完成卫生体制改革工作。撤销防疫站、结核病防治所、健康教育所、血吸虫病防治站4个单位,组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监督所和紧急救援中心。四是做好45家中央、省、市属企业学校剥离收编和中央、省属企业公安收编工作。
【乡镇机构编制总量控制工作】一是领导重视。先后召开各级编办主任会和各县(市、区)党群书记、组织部长、编办主任会议,发出《关于转发<关于进一步做好乡镇机构编制总量核定的通知>的通知》、《关于做好迎接乡镇机构编制总量控制检查工作的通知》等4个文件,进行工作部署。各县(市、区)先后召开常委会、编委会、乡镇领导干部会和动员大会。二是措施过硬。坚持四个控制不动摇(严格控制机关内设机构,严格控制事业站所设置,严格控制乡镇领导职数配备,严格按省编办核定的机关和事业站所的编制)。坚持核编进人制度,乡镇机关和事业单位新增人员,要先到县(市、区)机构编制部门审核。实行编制实名制,单位有编制手册,个人有编制证,编制落实到人。举报制度,在市县乡三级均设立举报电话。三是督查有力。8月29日,市编办牵头,由市委组织部、市监察局、市人事局、市财政局组成四个联合督查组,对全市乡镇机构编制总量控制进行督查。针对存在的问题,由市编办向各县(市、区)分别下达整改通知书。四是成效显著。全市乡镇行政编制空编108名,事业编制空编1291名,党政内设机构由1125个精简为694个,精简38%;事业站所设置由2568个精简为1029个,精简60%。
【机构编制管理】一是强化机构编制的日常监管。以市委、市政府办公厅名义下发《九江市市直机关事业单位补充工作人员暂行办法》,市编办制定《九江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工作规则》、《九江市编办内部管理规定》等规范性文件;凡涉及机构编制事项,由编委及其办事机构一个部门承担、“一支笔”审批、“一家行文”;坚持“一账两册”(编制和在编人员账表、行政事业单位的编制册和实行编制实名制的占编人员花名册)管理办法及核编准调制度;坚持月报制度,每逢双月制定全市党政群机关及事业单位“编制人数月报表”,为领导决策服务。二是强化机构编制管理的督查力度。8月29日,市编办会同市委组织部、市监察局、市人事局、市财政局组成联合督查组对全市乡镇机构编制总量控制情况进行全面督查;12月1日,市编办、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市财政局组成三个联合督查组对市直单位和各县(市、区)财政“吃空饷”问题开展督查。三是开展网上登记工作的督查。由市编办领导带队,多次到各县(市、区)开展督查工作。
【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全面开展事业单位网上登记管理工作。2004年11月~2005年8月,市编办周密部署,全程督导,抓住光盘发行、培训操作、数据整理等重点,全力推进网上登记管理工作。截至2005年5月底,全市各县(市、区、山)登记的事业单位达2672个,完成光盘订购2735套,网上登记年检培训工作在3月结束,按照省里要求完成推广、培训、上线三项工作的百分之百,并完成数据整理和年检材料的上传。经省编办进行交叉考评验收,九江市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以总分第一的成绩被省编办评为”全省网上登记管理工作先进单位”。
积极开展事业单位法人登记工作。 2005年对具备条件的事业单位法人予以登记,并对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事业单位开展全面的登记和备案工作。九江市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登记注册的事业单位法人共计383个,全年共新登事业单位法人75个,其中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事业单位18家。
做好2004年度事业单位年度检验工作。 在对已登记的事业单位进行的年度检验工作中,重点审查事业单位法人财务的独立性、资产的真实性、报表的可信性,是否在核准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内开展活动。同时,对事业单位登记事项逐项进行审查,发现有变化的要求事业单位立即进行变更登记。截至2005年6月30日,共有300余家事业单位办理年度检验,其中办理变更登记的事业单位有200余家。
开展调研活动。2005年,市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在各种媒体上宣传事业单位网上登记管理工作的目的、意义和必要性;在《人事信息》上发表数篇文章并上报省登记局理论创新研讨文章4篇;编印网上登记的宣传册500多份;参加国家登记局举办的建设事业单位网站的专业培训班,增强业务知识。
【编制部门自身建设】加强学习、调研。通过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等教育活动,坚持周五学习制度,使干部队伍精神面貌发生可喜的变化,出现重事业、讲奉献、抓落实、办实事的良好风尚;全年共到县(市、区、山)和市直单位调研100余次,撰写调研文章10余篇,其中《加强事业单位登记监督管理工作的分析与对策》和《年检不到位的事业单位情况分析与我们登记机关的管理对策》两篇理论研讨文章获全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理论研讨会一等奖。提升管理水平。市编办成立“监督管理科”和市事业单位网上登记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创办《九江机构编制工作信息》,传达工作信息,及时反映工作动态。
(王炳军)
法制建设
【概况】2005年,九江市政府法制办公室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以大开放为纲,全力推进大工业、大旅游、大物流和城市大建设”的“3+1”战略部署,高扬“和谐、发展”两面旗帜,以优化政务环境、提高工作效率、树立良好形象、促进政府法制建设为目标,围绕政府中心工作,以贯彻实施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为主线,以全面推行行政复议工作和规范性文件审查备案工作“阳光工程”为重点,以清理行政审批收费项目为突破口,办理涉法事务,推进政府法制建设。
【贯彻实施《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一是成立推进依法行政工作领导小组,制订颁发《九江市人民政府贯彻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五年规划(2004~2008年)》,并经市政府常务会议专题研究通过,明确今后五年九江市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实施步骤、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二是制定下发《市政府各部门贯彻〈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重点工作任务分解表》,做到工作任务、责任部门和责任人的“三落实”。三是在政府法制网站上开辟专题栏目,介绍《纲要》内容,进行广泛宣传。四是组织《纲要》培训工作,会同市人事局分10期对全市1500多名科级以下公务员和执法人员进行《纲要》培训,并在培训结束后随堂考试,考试成绩登在“公务员培训证书”和“执法人员证书”上,组织市直处级以上公务员观看国务院法制办、省法制办专家讲座。五是组织全市各地、各部门对贯彻实施《纲要》情况进行自查,对有关部门的贯彻情况进行检查。
【办理行政复议案件】行政复议工作“阳光工程”被市政府列为2005年百件惠民实事。一是制定《行政复议工作“阳光工程”实施意见》,就拓展复议案源、加大复议法宣传、提高办案质量提出具体要求。二是办理行政复议案件实行“五公开”。即:办案人员基本情况公开,案件的基本情况公开,案件的办案程序公开,案件审理结果公开,案卷允许社会公众公开查阅。三是建立一支由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及社会各界人士代表组成的行政复议监督员队伍,对行政复议工作的全过程进行监督,确保案件审理公正、公平、透明,发挥行政复议在化解人民内部矛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方面的作用。四是配合市政协对全市《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执行情况进行视察。2005年收到复议申请86件,正式立案受理50件,办结46件,结转2006年办理4件。在已办结的案件中,维持的37件,占办结数的80.6%;行政机关主动纠错、申请人撤回申请9件,占办结数的19.4%。通过严格依法办案,撤销并纠正了一些不合法或不当行政行为,维护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对行政机关依法行政起到监督和保障作用,推进行政机关依法行政,收到法律效果、社会效果与政治效果的三统一。
【开展行政审批收费清理】一是对全市行政审批收费进行全面清理,经政府审定公布取消行政审批收费项目75项。二是编制《九江市行政审批收费目录》,由市财政、物价部门在部门网站上公布。三是对各县(市、区)和市政府各部门行政许可法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加强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工作】一是立足科学合理、重点突出、统筹兼顾的原则,加强计划性。2005年,受理规范性文件72件,完成审查68件;计划内22件,完成审查16件,部门要求暂缓出台3件,计划内部门已报送但未完成前期论证工作3件。经审查的规范性文件内容合法、科学严谨、操作性强,为九江市各项事业的发展,提供政策依据。二是遵循合法、科学、可操作性的原则,严把质量关。2005年,收到报送备案的规范性文件35件,其中县(市、区)政府报备29件,市直部门报备6件,完成审查备案26件,其中自行纠正2件,同意备案24件,结转2006年审查9件。为推进县级政府及市直部门规范性文件备案监督体制建设,在严格考察、筛选的基础上明确修水、湖口2个县级政府和环保局、建设局2个市直部门作为全市规范性文件备案工作示范点,全面推动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工作,其中修水县被省法制办作为江西省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工作示范点上报国务院法制办。三是确保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公开、透明。2005年,召开规范性文件征求意见座谈会、协调会30余次,对涉及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重大利益的规范性文件举办社会各界参与的听证会3次,所有文件均书面征求人大、政协和有关部门的意见。承办省人大、省政府征求意见函17件,组织参与调研座谈会6次,提出意见和建议30余条。承办市政府公布的规范性文件向省政府备案10件,均被省政府予以备案登记。
【加强政府法制监督】一是代市政府拟草《九江市人民政府关于在全市各级行政机关全面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的通知》,市政府成立领导小组,市法制办作为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的牵头单位,落实领导、工作人员责任制。二是参与治理公路(水路)“三乱”(乱设卡、乱检查、乱收费)工作。2005年,市法制办协助市纠风办开展治理公路(水路)“三乱”工作执法大检查,牵头组织市财政、审计部门开展公路(水路)“三乱”明查暗访8次,为优化全市经济环境,保障公路畅通起到积极作用。三是加强对执法证件的管理。配合省政府法制办开展五年一度“江西省行政执法证”和“江西省行政执法监督证”的重新核发工作,组织全市行政执法人员1557人参加全省综合法律知识考试,对考试合格人员核发执法证件,共核发“江西省行政执法证”和“江西省行政执法监督证”7943个,其中市直部门1518个,县(市、区)6425个。四是加强对执法部门的执法监督。2005年,审核批准对企业执法检查申请4项,备案审查行政处罚决定32件。严把对企业的执法关,进一步优化九江市的投资环境。对市直有关部门的行政执法人员和2005年全市军转干部进行行政法律知识培训,共培训1000余人次。配合市人大对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进行城管执法检查。在市药监局、交通局等部门开展典型案卷交流活动。
【办理涉法事务】2005年,市法制办接待群众来信来访来电500余人次,涉法事务100余件,其中重大涉法事务20余件。内容涉及房屋拆迁、山林权属、土地征收、行政处罚、行政收费、行政强制措施、劳动争议、工伤保险、医疗纠纷、法院判决等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问题。在实际工作中,实行信访工作与行政复议、信访工作与行政执法监督工作相结合,对不属于行政复议范围内的涉法信访事务,协调有关部门作好处理,纠正一些不合法、不合理的行政执法行为,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受到涉访群众的一致好评。
(韩光佑)
扶贫工作
【概况】2005年是全面完成“十五”扶贫规划的攻坚年、扫尾年,九江市扶贫办公室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意见》和《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精神,较好地完成以整村推进、移民扶贫、社会扶贫、劳动力转移培训、产业化扶贫为主要内容的扶贫开发工作任务,加快了贫困乡村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全年共减少低收入人口10795人,有10680名贫困人口解决温饱。
【“十五”扶贫任务如期完成】“十五”期间全市累计投入各类扶贫资金5.51498亿元,其中上级下达17236.8万元,扶贫贴息贷款19697.9万元,市、县财政配套资金2192万元,以工代赈资金5747万元,省、市、县三级定点帮扶资金4377万元,群众投工投劳自筹资金5900万元。据统计,“十五”期间新增及改扩建村组公路1664千米,修建桥涵324座;修建小学74所,新增教学面积27208平方米;修建村级卫生所17所;打挖饮水设施790处,解决9.24万人的饮水困难;新增农田灌溉面积4000多公顷。同时,在全市228个自然村开展以清路障、清垃圾、清污水、改水、改厕、改陋习为主要内容的“三清三改”工作,受益贫困人口42994人。全市134个重点村群众的生存环境得到改善,产业得到调整,农村面貌发生了变化,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移民扶贫任务超额完成】2005年,江西省委、省政府下达九江市9000人移民扶贫安置任务,下拨移民扶贫搬迁专项资金1885万元。九江市委、市政府将移民扶贫工作列为“100件惠民实事”之一,市级财政配套移民扶贫资金450万元。修水县2005年建立35个集中安置小区,安置移民2398户10785人。同时,重视安置点的后续发展工作,把移民扶贫与农业开发、退耕还林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农业开发资金、农村能源建设等重点项目向移民安置点倾斜,安置小区水、电、路、校、医等统一规划,各项功能齐全,逐步实现“整体搬得出、长期稳得住、逐步富得起”的目标。在抓好重点县移民扶贫的同时,争取省移民扶贫资金60万元,用于武宁县鲁溪镇北屏村(属地质灾害频发区)搬迁,2005年移民搬迁400人。
【社会扶贫工作向纵深发展】全年各级定点扶贫单位为解决当地群众实际困难,共投入帮扶资金875万元。“十五”期间,累计投入各类帮扶资金1686万元,捐赠物资折款573万元,帮助贫困乡村修复公路、维修水利设施等。全市积极推动扶贫开发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多方争取境外援助,都昌县争取香港世界宣明会扶贫资金7427万元,星子县争取到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孟加拉国乡村银行300万元的小额信贷资金,全市共计从境外获得帮扶资金2亿多元。1月17日市委、市政府召开修水片区定点扶贫工作会议,市领导张华东、余修炎、卢天锡、韩德胜以及43家定点扶贫单位负责人参加。11月29日九江市扶贫办率先在全省组织“民营企业家参与扶贫开发光彩事业修水行”活动。
【劳动力转移培训形成规模】全市不断加大贫困地区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和剩余贫困劳动力务工技能培训力度,举办各类实用技术培训班237期,培训人员42835人次。通过“订单培训”的方式,联合用工单位开展缝纫、家政服务、保健等短期岗前业务培训;与江西庐山职业技能培训学校等3所职业院校联合开展电子、机电、建筑等中、长期技能培训,全年共有6568人经培训后转移到二、三产业。1月16日,市委村建办和市扶贫办联合举办全市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培训班;12月8日,市扶贫办举行九江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江西庐山职业技能培训学校、江西庐山旅游中等专业学校被省扶贫办认定为九江市3家“江西省扶贫办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的挂牌仪式,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不断深入发展。
【产业扶贫初步形成区域性格局】通过扶贫贷款支持和政策优惠,进一步发展壮大产业化扶贫龙头企业和一批覆盖面广、辐射能力强、能带动贫困群众增产增收的项目,修水县的蚕桑、药材,星子、九江县的赣北早熟梨,武宁的雷竹,都昌水产等日渐成为贫困群众增收的重要途径,江西鄱湖水产有限公司被国务院扶贫办认定为国家级扶贫龙头企业。“十五”期间,全市共有93066户贫困户和低收入家庭参与扶贫产业开发,人均增收563元。按照“南桔北梨”要求,启动赣北华林科技早熟梨示范基地,为发展赣北早熟梨奠定基础。实施武宁绿色茶油开发项目,积累扶贫开发经验,为扶贫工作提供示范。
【“十一五”重点村确定】按照江西省扶贫办有关文件精神,市扶贫办审核报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批准,确定修水县白岭镇三千土段村等209个村为全省“十一五”期间实施整村推进扶贫开发计划的重点村,数量较“十一五”前增加56%。
【扶贫系统自身建设进一步加强】在保持共产党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市扶贫办党组利用双休日,组织全办党员到修水、永修两地开展社会扶贫活动,走访调研,并个人出资3000余元,帮助贫困户购买化肥、交学杂费等。办公场所于8月进行了置换,机关的办公环境得到改善。“11·26”地震灾害发生后,全办干部职工捐款9000多元、捐物折款5.2万元。
【全市扶贫开发工作会议】4月1日,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市领导邵春保、华金国、余修炎、陈晖、艾宏盛,省扶贫办领导张正尧,各县(市)分管领导、扶贫办主任,146个市直定点扶贫单位的负责人参加。会议要求再接再厉,做好扶贫开发工作,夺取“十五”扶贫开发的全面胜利。
【“十五”扶贫工作检查验收】根据《九江市“十五”期间扶贫开发重点村检查验收工作实施方案》,11月10~18日,市财政局、市发改委、市审计局和市扶贫办组成3个联合检查组,对全市42个扶贫开发重点村,自2002年~2005年以来实施整村推进的情况进行了抽检,总结经验,探索新阶段扶贫开发的新路子。
【民营企业家参与扶贫开发】11月29日,九江市扶贫办率先在全省组织了“民营企业家参与扶贫开发光彩事业修水行”活动,20余名民营企业家参加,共计签约资金5.3亿元,捐赠资金110万元,帮助贫困地区修路建校,收到良好效果。
(樊旦诞)
行政服务中心工作
【概况】2005年,九江市行政服务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坚持“服务经济建设,强化高效便民,突出工作创新,展示政府形象”的服务理念,求真务实,团结奋斗,完成年初确定的目标任务,各项工作取得新的成绩,展现出新的面貌。
【攻克工作难点,服务功能有增强】调整进驻部门、项目和建立信息网络是中心强化服务功能,提高办事效率的重要举措,也是近年中心工作的重点和难点。2005年,中心克服困难,完成了这两项工作。进驻部门及项目在2003年大调整的基础上,由39家调整为36家,项目由183项调整为171项。通过调整,企业注册登记配套服务的功能得到充实完善。2005年6月,完成中心信息网络与九江市政务网的互联,正式开通启用,使各窗口工作人员通过网络与单位联通,提高办事效率。市质监、外经贸委、地税、国税等窗口通过网络直接在窗口完成打印发放证照的工作,极大地缩短了办事时限,方便了客户。2005年,中心办结各类事项29342件,收取规费8366万元,其中工程建设项目收费同比增长106%。
【推行便民措施,办事效率有提高】围绕服务经济、方便群众,中心推出一系列便民服务举措,受到群众欢迎。一是推行联合办公。由中心提供场所,负责协调,市外经贸委牵头组织工商、财政、税务、经贸委、外汇局等7个单位对全市近200家外资企业进行联合年检,时限由原来的十几天缩短为半天,受到外商好评。二是推行便民服务。为进一步方便前来办事的企业和市民,推行首问负责、一审一核、承诺服务、延时服务、预约服务、代理服务、邮寄服务等服务措施,使中心工作得到社会各界的肯定,在全市三次行风评议中分别位列第8、第12、第3名。通过全年对4940位客户填写的调查表和电话询问了解,客户满意率在99.6%以上。全年收到锦旗60多面,表扬信15封,超过前四年的总和。
【创新管理方式,行风建设有加强】为加强中心行风建设,展现窗口形象,中心不断创新管理方式。一是在规范收费审核监管上寻找新办法,严把审核关,严禁违规收费、搭车收费、无政府抄告单随意减免规费现象发生;制作工程建设项目运行表收发登记系统管理软件,使登记查找方便快捷、管理科学规范。二是把联合督查方式延伸到厅外监管大厅,每周轮流选派3个窗口负责人组成检查组,不仅对各窗口进行不定期检查,还对房产交易服务大厅、车管所服务大厅、供电营业大厅、烟草服务中心4个监管大厅进行综合检查,月底进行汇总,并以《督查通报》的形式进行通报。中心的督查工作受到市委、市政府有关部门的肯定,被评为督查系统工作先进单位。三是在县区行政服务中心、各窗口、监管大厅开展文明创建和窗口工作人员星级评定活动,制定《九江市行政服务中心窗口工作人员星级评定实施办法》,对窗口工作人员热爱学习、优质服务、廉洁自律、办证规范、业务能力、工作效率、劳动纪律、集体荣誉8个方面进行星级评定,并将评定结果与年终考核相结合,进一步激发窗口工作人员争先创优的工作热情。行风建设的加强,使中心实现“三无一没有”的可喜局面;即无故意刁难、吃拿卡要,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现象;无自立收费项目、提高收费标准、搭车收费现象;无客户不满意的办件;没有窗口单位、机关科室被投诉。
【重视基础建设,县区中心有改观】2005年4月,召开全市行政服务中心系统总结表彰大会,县(市、区)领导更加重视本级行政服务中心建设。一是办公条件得到改善。修水县、星子县、九江县政府提供行政服务中心使用的场所面积在800平方米;都昌县政府投资400万元修建2000平方米的行政服务中心大楼。二是中心队伍得到加强。大多数县的行政服务中心由财政局代管、工作人员临时抽调改为单设的部门,机构组织和人员配备逐步到位,有的还成立了机关党组织和机关工会。
【强化思想教育,队伍展示新形象】一是抓政治思想教育,组织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等教育活动,使党员和干部职工的思想素质得到提高。二是搞好业务培训,举办专题学习班,对新安排到窗口工作的人员进行业务培训,使他们尽快了解大厅各项规章制度,熟悉各自窗口业务,进入工作角色,增强服务意识。三是开展健康有益的活动,丰富干部职工的精神文化生活,增强中心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思想教育工作的强化,使中心出现“三多”的新气象:一是政治上、工作上要求进步的多了。全年发展4名新党员,有3名预备党员按期转正;有1人获得省机构代码办理先进个人,1人获市巾帼文明建功标兵称号。二是追求知识、热衷学习的多了。中心机关有在读研究生2人,在读本科生5人。三是奉献爱心、扶贫济困的多了。全年为结对帮扶困难家庭、特困党员家庭子女就学、慈善一日捐、洪水救灾、抗震救灾捐款共计7890元。
(金敬法)
驻外办事处
九江市政府驻北京办事处
【全面策应发展战略】围绕中共九江市委确定的“3+1”战略发展目标,北京办事处立足北京独有的资源优势,在部委联络公关、重点项目推介、媒体舆论宣传、活动平台搭建诸方面全方位开展工作,紧盯并着力引进高智力的政治经济人才、高技术的新型产业项目、高投资的跨国公司财团、高效率的运行管理模式、高品质的社会公信力度,主动为九江市加速推进大工业、大旅游、大物流和城市大建设铺垫良好的政治经济文化氛围。
【主动服务重大活动】完成“2005年九江与北京知名企业家恳谈会”及市委、市政府赴北京部委汇报项目等活动的组织与联络工作。北京办事处与市政府办公厅、市招商局、外经委等部门配合,在恳谈活动策划、筹备、场地安排、客商邀请、项目洽谈、接待服务等环节精心组织,其中北京办事处邀请参会高层次客商达20名,使恳谈活动获得成功,扩大九江的知名度,产生良好的社会影响。同时,配合市直各部门为市领导赴对口部委汇报工作提供良好的信息沟通、后勤保障等服务,受到领导好评。
【大力拓展招商引资】组织中旅集团、顶新国际集团、“在中国韩人会”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和机构到九江考察、投资。全年洽谈招商项目11个,到位资金4200万元,超额完成市政府下达的年度招商任务,有8个项目在跟踪中,意向资金近5亿元。
【积极开展抗震救灾】及时联系和动员北京、香港等地社会团体捐款72万元,主动派工作人员配合有关机构送达市、县捐赠接受站及受灾农户手中,并在北京开展名人名企援校及商企募捐赈灾活动,为灾后重建做出贡献。12月中旬,配合市委、市政府领导和市直有关部门进京向国家部委汇报灾情,积极争取救灾和项目资金。
【全力推动重点项目】努力发挥桥梁和窗口作用,充分利用各种优质资源开展联谊公关,推动九江出口加工区、“拓林湖—云居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等龙头项目的审批进程,为九江市全面推进大开放、大工业、大旅游、大物流、城市大建设搭建良好平台。
【努力提高信息质量】全年定期向市委、市政府报送《北京信息》21期108条,其中《九江政务》采纳5条,7月13日编发的简讯《策应“五大”,多管齐下抓引资》获副省长、市委书记赵智勇,市委副书记、常务副市长李放批示和肯定。
【着力维护社会稳定】2005年及时处理、劝返九江籍人员进京非正常上访50批391人次,重复访271人次,集体访9批344人次,有效维护九江市在京城的良好政治影响和首都的社会稳定,得到国家及北京市有关部门的好评。
【精心搞好接待服务】克服经费紧张、车辆少等困难,全力为进京公务人员提供热情服务。全年接待市里进京公务人员481人次,义务购买机票、火车票263张,完成各类委托代办事项119件。为在京工作的老乡、服役人员、务工创业者和在校大学生及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为他们解除后顾之忧。
【高效建设联谊基地】争取各方面的支持,初步完成北京办事处办公、接待基地建设。在市政府领导关心下,上半年购置1376平方米房产,下半年集中精力进行装修,于12月上旬初步完成。固定了办公场所,改善了办公、接待条件和设施,为北京办事处工作的开展创造较好基础。
【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完善有关规章制度,加强自身队伍建设。在省政府驻京办党委和市政府办公厅领导下,北京办事处开展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组织了“新阶段、新发展”大讨论和政府工作人员工作规范教育,坚持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组织办事处全体工作人员学习各项文件和指定书目,查摆工作上的不足,思想上的差距,使北京办事处队伍建设有了新的提高。
(驻京办)
九江市政府驻厦门办事处
【以开展“保先”教育为支撑点,全面提高党员素质】按照中共江西省驻闽机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自2005年7月开始,九江市政府驻厦门办事处全体党员干部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较好完成各阶段的工作任务。厦门办事处党支部结合实际,制定工作意见,细化工作方案,按各分阶段的工作要求,制定各阶段的工作任务。坚持“两个结合”,集中学习与自学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针对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期间工作任务较多、招商引资及接待任务繁重的特点,厦门办事处党员以先进性教育为动力,将学习与工作较完善地结合,做到学习、工作两不误、两促进。
【以抓大项目为着力点,全面完成招商引资任务】2005年,由厦门办事处直接引进的投资额在1000万元以上的内资项目3个,合同资金32000万元,到位资金3500万元;外资项目1个,到位资金150万美金。分别是:福建晋江恒顺洋伞有限公司、九江闽兴纸业有限公司、九江青山农业科技综合示范园、九江永艺金属制品有限公司(外资)。厦门办事处在2005年的招商引资工作中,一是明确目标,将市里下达的目标任务分解到每位干部,与干部签订责任书、并制定奖惩措施。二是抓住重点,明确以九江的资源优势招商,将食品、轻纺、服装、化工、物流、旅游等作为全年招商引资工作的重点;同时,抓住福建沿海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的有利时机,将福建沿海部分产业转移与九江市的招商引资项目直接对接招商。三是建立招商网络,2005年在泉州、厦门、福州聘请3名招商信息员,由信息员直接为厦门办事处提供招商信息,厦门办事处及时跟踪、相关县(市)主动配合而使项目最终落户九江市。
【以宣传、联络、服务为结合点,全面推进各项工作】一是继续做好《厦门信息》的采编工作。全年向市委、市政府传递信息24期、146条,其中有3条被《九江政务》采用,1条被厦门市《海峡快讯》采用。二是做好九江市县(处)级以上领导到厦门出差、商务考察的接待工作。全年共接待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9批71人次。三是协助有关县(市)区到厦门招商引资的服务工作。全年共接待县(市)区到厦门招商引资人员6批48人次。四是宣传推荐庐山旅游。由厦门办事处工作人员介绍或组织厦门游客到庐山旅游的有21批466人次。全年发放庐山景点、线路宣传材料2000多份,组织闽南19名旅行社经理到庐山观光考察。五是协调厦门市有关部门为九江市“11·26”地震灾区捐款捐物。在厦门市红十字会、厦门市内联企业协会和厦门市全国驻厦门办事处主任联谊会的理解、支持下,共为九江市捐款捐物折合人民币20.9万元,其中捐款16.3万元。
(陈前权)
九江市政府驻上海办事处
【推介九江招商安商】2005年,九江市政府驻上海办事处重点围绕招商、安商开展工作。一是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夯实招商网络平台。及时掌握上海及长三角地区的投资新政策及相关信息;巩固与上海市贸促会、海外经济技术促进会、商业协会等中介服务机构的良好关系,及时把九江市最新的招商项目信息、投资政策等资料送上门;与浙江省、福建省商会建立友好关系,借助他们的招商平台宣传推介九江,扩大招商面;组建上海振兴江西促进会九江工作委员会,发挥九江籍在沪人员和真诚关心九江建设的上海人士的作用,热忱推介他们在沪、浔两地投资、经商;继续保持与沪上投资管理公司的友好合作关系,通过他们在网上及商务报刊上发布九江招商信息。二是主动联络,招商安商。与在谈项目保持热线联络,促其早下决心,如上海“纺织控股”、“金田企业”、“旺旺”、“澳洲白马”等集团公司;广辟新客商,重点跟踪服务意向项目。由上海办事处联络的项目有:斯米克集团有意参与市建陶重组,新加坡金迪集团拟参加市污水处理项目的竞标,上海中融信公司意向投资九江长江二桥等。2005年5月促成上海奥盛集团以2000万元收购九江钢厂(西区)并成立奥盛(九江)钢线钢铁有限公司,当月恢复生产。该公司运行后,上海办事处每月主动派人上门或电话了解其运营情况,帮助协调解决有关问题,坚定其在九江发展的信心,后又增加4000万元投资。三是创新方法,全方位做好招商服务工作。参与九江市各种招商活动,收集信息并联络客商参会。联络相关客商参加在九江市召开的“赣台经贸合作研讨会”;主动协助九江市在沪举行的招商活动,如市招商局举办的“九江沿江产业带项目推介会”,副市长冯静召开的“招商恳谈会”,两次陪同市领导走访上海重点客商等。2005年,上海办事处获得九江市直招商引资先进单位。
【组织成立上海九江促进会】2005年5月31日,上海办事处牵头组织召开“上海振兴江西促进会九江工作委员会(简称上海九江促进会)成立暨第一届会员代表大会”,在沪九江籍及关心九江建设的成功人士300余人入会。上海九江促进会的成立使在沪奋斗的九江籍人士第一次感受到家的温暖和力量,也有了一个为两地建设服务的合法平台。该会成立后,上海办事处两次组织会员到九江考察项目,组织会员参加培训学习,组织“中秋联谊”及“迎新年拓展训练营”等凝聚乡情的联谊活动,建立上海九江促进会网站(www.Shjjcjh.com),方便会员进行信息交流。会员间团结互助、交流频繁,不断有新会员要求入会。
【情系家乡捐款赈灾】2005年,上海九江促进会会员为都昌县、瑞昌市捐助100多万元建成希望小学4所。“11·26”地震后,上海办事处工作人员主动放弃休假,以最快方式了解震情并及时向上海市及其各区县、上海九江促进会会员通报,主动组织开展救灾活动,当天“上饶客车杯上海江西论坛”江西老乡捐款3.56万元,之后上海市捐款100万元、嘉定区捐款80万元、上海市江西商会捐款10万元、上海市工商局捐款20万元等。组织上海九江促进会开展“情系灾民”捐助活动,短时间内会员捐款3.86万元,其中办事处全体工作人员捐款1600元。
【创新服务工作】2005年,上海办事处完善接待标准制度,掌握更多的吃、住、行、医、教等信息动态,为九江到沪人员提供优质实惠的服务。继续开通上海两个机场的绿色通道。全年共完成接待任务150批次,同比上年增多90批次;完成本市赴英、澳、美等国招商团,到韩国参加“世界华人华商大会”的代表团,到苏州市缔结友好城市代表团等接待工作。为普通市民周先生之子病危紧急联系医院治好患儿。联络并妥善处理好两批上海知青回沪后的社保等问题。上海办事处主动做好江西省驻沪办筹备“上海市江西商会”及上海有关贸易交流大会的会务服务工作。新版“沪办信息”共报送信息28期,部分信息引起市领导重视。接待服务、信息工作均受到有关方面的肯定,上海办事处获得上海市政府合作交流系统“双服务”先进单位。
【加强机关自身建设】2005年,上海办事处根据工作实际,重点抓岗位责任制,建立责权明细、目标明确、标准统一、可操作性强的岗位职责制度。把招商安商责任落实到人,日常工作落实到位,要求日事日毕,提高办事效率。强化协作精神,凡事有记录、有跟踪、有落实。坚持月例会总结布置工作,增辟对外宣传橱窗,在驻地注意维护和树立九江市政府良好形象。上海办事处支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受到江西省驻沪办机关党委的肯定,支部党员主动结对帮扶,开展为社区服务活动,共同定期资助九江市一中某特困生三年学杂费共1600元。
(驻沪办)
九江市政府驻深圳办事处
【统一思想认识,增强责任意识】按照中共九江市委“狠抓重大项目、谋求科学发展”的思路和市政府“创新思维、创新理念、创新机制的要求,深圳办事处通过各种渠道,采取多种方式,走访深圳市政府有关部门、协会、公司及各地市驻深办事机构,建立稳定的联系沟通信息的平台,增加友谊,同时增强办事处工作人员的工作信心。通过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明确深圳办事处共产党员先进的标准就是体现“不怕吃苦、不怕吃亏、不怕困难”的“三不”精神上。提出“主动、务实、从简、求效”的办事方针,办事能坐公交的不打的,接送能借车的不租车,接待能从简的不奢侈,出差能乘坐火车的不乘飞机等,提倡节约型、和谐型、进取型、效率型办事处。
【突出工作重点,努力招商引资】一是服务好有投资意向的投资商。2005年一直跟踪、服务“九江市粮食市场”项目,前期取得九江市委、市政府及规划、土管等有关部门的支持,但中间出现意外变故,客商想放弃该项目,深圳办事处多次上门解释、劝说并请有关领导对话,终于使客商不放弃该项目。协调、落实深圳市富民绿色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的沼气发生气项目在九江的试点县乡,该项目是国家科技部建设新农村推广产品,促其尽快落成。二是穿针引线,广泛出击,多角度搭建平台。提出“拓宽思路,广交朋友,信息互通,四面出击,广搭平台”的招商思路。走访深圳市台商协会、企业家协会、商业协会、政府经贸委及深圳市全国中小城市经济技术国际洽谈会等,就九江的项目信息、资源信息、投资政策、投资环境、投资效应与他们进行沟通,借助他们的平台宣传、推介九江,扩大九江的知名度。诚信交友,扩大联系网络,走访有实力的企业界人士,在交朋友中推介九江,推荐给九江市主要领导。有的已到九江考察,有明确投资意向,2005年到九江考察共五批10多人次。为九江好的项目搭桥融资,九江KD洁净煤项目被加拿大豪励(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看中,签订了投资意向协议。
【立足本职工作,统筹兼顾各面】一是搞好宣传工作。通过朋友,各种协会、商会,各省地市办事处,同乡会,网络宣传九江,推介九江的魅力与政策环境,以及九江各县(市、区)的投资项目,扩大九江的影响力。二是搞好信息工作。把九江的好的项目信息进行整合,推介给相关企业、协会、商会等网络平台,把在深圳获知的有效信息介绍给有需要的企业和相关人员,并为其运筹、协调、服务,搜集深圳等周边地区先进的法规政策、改革举措、经济信息等,通过网络发回到九江市政府,供领导决策参考。2005年共发回信息50多条。三是搞好接待工作。在交通设施欠缺和经费困难的情况下,本着热情、周到、节简、借力、实效的方式接待。2005年接待市委市政府前来招商引资的领导和职能部门以及各县(市、区)的招商人员共60多人次。四是热情服务于其他工作。与深圳市直工委和江西省驻深圳办事处保持紧密的联系,参加其党务和事务活动。对向深圳办事处求助的九江老乡提供各种帮助,一年来服务十余人次,以真诚热情温暖人心,获得好评。
(驻深办)
九江市政府驻南昌办事处
【办事处建设】遵照九江市委、市政府指示,南昌办事处将所购买的近2公顷土地与投资商合作开发,至2005年底,3栋大楼(1栋17层、2栋19层双塔楼)主体工程封顶。同时,为最大限度发挥土地效益,南昌办事处在2005年11月2日通过九江市政府向南昌市政府发函,要求在原有地块上增建8000余平方米的临时建筑,该函2005年11月4日获南昌市政府市长李豆罗签批,报送至南昌市规划局。
【日常信息工作】南昌办事处密切与江西省委、省政府和南昌市委、市政府及各相关部门的联系,加强沟通,及时掌握一些外地市的重大经济社会新政策,并选择有借鉴参考价值的内容编辑成《信息参考》报送九江市委、市政府和市直部门及各县市区主要领导,每周一期,每期128份。2005年出刊52期189条6656份。
【招商引资工作】2005年底,有投资商意向投资8000万元将双塔楼除南昌办事处拥有面积之外的约1.5万平方米全部买下建成四星级宾馆,并交纳50万元保证金,待市政府批准后实施。同时,办事处计划在建设用地的空地部分增建8000平方米左右的临建,由开发商投资,产权归办事处所有,办事处收取适当租金,待其使用若干年后完全归为南昌办事处。2005年,南昌办事处带领23批次国内外客商到九江市及部分县区处考察。3月,落实亚洲银行与国家财政部对修水县的林业无偿援助项目400万元;5月,陪同副市长冯静到招商银行江西省分行拜访;7月,为配合九江的大旅游工作,争取南昌铁路局和江西省政府向铁道部发文,开通九江至上海旅游列车;8月,时值土地整理申报,办事处主动联系各县区抓住时机,及时申报,争取更多的建设资金;9月,争取财政部农业产业化资金100余万元;10月,按照市领导指示,协助市领导邀请在南昌的13家金融机构,在九江举办政银企合作恳谈会;12月,经过两年努力,共青国际大学城破土动工。2005年,通过办事处紧密联系,省财政补助九江市9000万元,赈灾19000万元。
【联系省直部门】2005年南昌办事处先后把在省委机关、省工商局、省财政厅工作的老乡分批邀请过来聚会,大家都表示愿意为家乡的发展建设尽心尽力。九江市发生5.7级地震后,南昌办事处立即通过网络、电视了解灾情,26日下午办事处全体工作人员分为两个小组,分别上门拜访十几家省直部门,通报九江地震灾情,宣传九江灾区人民不等不靠、克服困难、努力开展自我救助的奋斗精神,为九江抗震救灾尽了一点力。
【接待工作】做好市委市政府交办的各项工作,协助做好上访人员安抚工作,为市领导到省出差做好各项服务。配合市直单位在南昌举行招商引资活动,做好市内到南昌办事人员的服务工作,为他们引路、购买火车票、飞机票、接送客人,安排吃、住等,南昌办事处尽力为客人提供优质服务,全年共接待1562人次,基本做到使客人满意而归。
(驻昌办)
知识出处
《九江年鉴.2006》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年鉴设有大事记、九江概貌、各级政府机构、人民团体、法治、经济管理与监督等32个类目,主要记载了2005年九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情况和资料。
阅读
相关人物
马利群
责任者
相关机构
九江市人民政府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九江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