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九江年鉴2016》 图书
唯一号: 140520020230001513
颗粒名称: 种植业
分类号: F326.1
页数: 3
页码: 196-198
摘要: 本文记述了2015年,九江市在粮油生产方面取得显著成绩。粮食总产保持稳定,油菜籽总产略有下降。为了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实施了“藏粮于地”和“藏粮于技”战略,并采取了十大行动。全市加大生产投入,落实政策,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和科技创新,以促进增产增效和防灾减灾。此外,九江市还落实了粮油生产补贴政策,促进了适度规模化生产和粮油高产示范创建。然而,该市也遭遇了多次自然灾害,导致部分粮食绝收。总体而言,九江市在粮油生产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需要继续努力应对自然灾害等挑战。
关键词: 九江市 种植业 农业

内容

粮油
  【概括】 2015年,九江市粮食播面420.17万亩,总产164.75万吨,面积同比增长2.66%,总产保持稳定。其中,水稻种植面积327.4万亩,总产140.46万吨,面积同比减少1.29万亩,总产同比减少1.2万吨,旱粮面积92.77万亩,总产24.29万吨,分别同比增长15.1%和6.16%,其中玉米生产呈快速发展趋势,面积增5.99万亩,总产增1.43吨。油料生产遭遇价格下行和不利气候条件的双重压力,全市收获面积198.05万亩,减2.09万亩,总产22.83万吨,增0.02万吨。其中油菜种植面积180.99万亩,减2.54万亩;面积减少原因是油菜播种季节遭遇伏秋连旱;油菜开花结实期又遇持续阴雨,菌核病发病较重。但冬季温度较高,油菜冬发较好,水田油菜普遍较好,全市油菜整体苗架良好,油菜籽总产20.27万吨,比上年减0.37万吨。油菜籽收购价格每公斤不到4元左右,比上年跌近30%。全市油菜籽总收入减少1亿多元。花生、芝麻价格也有所下跌。
  【制定发展粮油生产措施】 2015年,九江市把稳定发展粮食生产摆到农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深入推进“政策支持,粮田建设,科技促进,高产创建,良种推广,配方施肥,专业防治,农机应用,防灾减灾,农资治理”十大粮食稳定增产行动。加大生产投入,落实各项扶持政策,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快科技创新与推广,深入开展粮食高产创建,推进集约化规模种植,促进增产增效和防灾减灾科技进村入户,特别是在经受春夏持续阴雨和冬汛灾害天气的情况下,加大粮食种植结构调整,稳定水稻种植面积,推广中稻-再生稻和籼改粳技术模式,扩大玉米、小麦种植面积,粮食生产保持稳定。
  【落实粮油生产补贴政策】 2015年,九江市在春耕生产开始之前,把中央预拨的各项粮食补贴资金,及时足额兑现到户。进一步加大农机购置补贴力度,优先安排春耕生产农机具,利用购机补贴政策导向,不断优化农机装备结构。开展种粮大户补贴试点,引导粮食生产规模化发展。宣传国家稻谷最低收购价格政策,做到家喻户晓,充分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引导农民参加水稻种植政策性保险。严格补贴发放程序,加强督促检查,确保政策落实不走样、给农民的实惠不缩水,充分发挥政策的激励效应。
  【促进粮油生产适度规模化】 2015年,全市水稻综合机械化作业水平70.8%,提高5.5%,油菜免耕机开沟面积82.7万亩,油菜机收面积60万亩。全市100亩以上种粮大户1559户,承包水田52.82万亩,比上年增706户,增20.04万亩,种植水稻59.58万亩,比上年增20.58万亩。其中500亩以上1000以下的大户266户,1000亩以上大户92户,分别增102户和33户。50亩以上种植油菜大户285户,种植油菜总面积59117.4亩,其中100亩以上的种油大户169户。
  【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上年底,全市成功申报现代农业标粮项目3个,申请中央财政投资2160万元,申请种粮大户补贴试点项目136户,申请省财政投资1787万元,占全省总资金额13.6%。2015年,全市有5个县成功申报现代农业标粮项目,申请中央资金3600万元,增1440万元。成功申报种粮大户补贴资金1824万元,比上年增2.1%。大户补贴试点项目全部建成验收,上年现代农业标粮项目田间工程全面完成,2015年现代农业标粮项目正在组织实施。建成项目有效改善项目区农田基础设施条件,增加有效灌溉面积,基本做到“旱能灌、渍能除、涝能排、机能耕”,提高农业抗风险能力。扩大双季稻面积,提高复种指数,并以标准粮田建设为平台,开展粮食高产创建,推广测土配方施肥、轻简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实行农机化作业,有效提高项目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推进粮油高产示范创建】 2015年,九江市把水稻高产示范创建工作纳入对各县(市、区)农业局目标考评内容,强化工作措施和技术指导,指派专人负责抓,集成推广水稻各种高产栽培技术,主攻提高核心区、辐射区单产,促进万亩区大面积平衡增产。全年安排水稻高产创建41个点,重点抓中稻-再生稻和单季粳稻示范,油菜高产创建点17个。一季稻平均单产688.1公斤,双季稻平均单产1095公斤,分别比大面积平均单产增36.5%、39.8%,全面达到农业部粮食高产要求。中稻再生稻单产达到1000公斤。
  【抓好农业抗灾减灾】 2015年,九江市各县(市、区)遭遇12次洪涝、台风、低温冻害、风雹等自然灾害,农业累计受灾面积366.07万亩(其中粮食受灾面积139.26万亩),成灾面积95.82万亩(其中粮食成灾面积38.31万亩),绝收面积7.78万亩(其中粮食绝收面积4.84万亩),农业直接经济损失7.35亿元。市农业局通过农业信息网、报纸、电台、手机短信、传真等渠道,特别是江西省农业厅和省气象局联合推出的“江西微农”微信平台,及时发布灾害预警和灾害应对措施信息,与市气象台联合发布12份《农业气象简报》,指导群众搞好应急准备、预警防范、应急处置、恢复生产。争取上级救灾资金共745万元,完成补种改种面积17.75万亩,其中补种改种8.72万亩,补种改种挽回粮食产量3.55万吨。
  【继续大抓冬种油菜生产】 2015年,九江市经受严重冬汛灾害,长期阴雨使油菜播种出苗受到一定影响,同时受市场油菜籽价格低迷影响,农民种植油菜的积极性受到很大影响。9月中旬,下发《2015年冬季农业生产工作意见》,计划全市冬种195万亩油菜,继续狠抓面积落实、免费供种和集中育苗、免耕机开沟技术推广、菜油两用、菜肥两用油菜和饲料油菜等新技术、新模式的示范推广,全市完成油菜播栽面积169万亩,绿肥38万亩,青饲料15万亩,秋冬蔬菜35.5万亩,春马铃薯计划8万亩,蚕豌豆4.5万亩,大小麦10.99万亩,其他作物5万亩,共计完成冬种面积283.49万亩。冬种覆盖率90%以上。
  【举行高效种植暨再生稻技术交流会】 3月10日,市种子管理局组织召开全市种粮大户高效种植暨再生稻技术交流会,省种子管理局及省农技推广总站相关负责人到会授课。会上,永修宏康公司负责人介绍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流程和再生稻栽培管理技术方法,市、县专家分别介绍水稻高产高效种植模式,种业公司还免费给种植大户提供适合再生稻种植的优质高产良种,并进行技术培训,市、县种子管理部门代表、种植大户和种业公司代表对再生稻的栽培技术进行交流和探讨。2012年以来,市种子管理局积极对接科研院所和知名种业公司,争取到省科技厅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研究项目支持,邀请全国再生稻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谢华安指导,在九江市摸索出一季稻区超级稻再生全程机械化的高产栽培模式,几年来各地示范效果较好,头季产量可达500公斤以上,再生季可达250公斤左右,受到种植大户欢迎。九江市有一季稻面积120万亩,大部分光温条件都适合种植再生稻,按全市100万亩再生稻计算,相当于再造50万亩耕地。 (吕凤琴)
  经济作物
  【概况】 2015年,全市经济作物播种面积15.69万公顷(不含油料),比上年减1.57万公顷,其中棉花3.88万公顷,比上年减1.77万公顷;茶叶1.2万公顷,比上年增1333公顷;药材0.8万公顷,比上年增700公顷;蔬菜4.94万公顷、果树2.8万公顷、苎麻、桑园等与上年基本持平。
  【茶产业发展成效明显】 2015年,“庐山云雾茶”和“宁红茶”列入全省“四绿一红”5个重点支持茶叶品牌,九江市茶产业迎来难得的发展机遇。完成庐山云雾茶证明商标的续展、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申报、茶叶统一包装设计等工作。加强品牌宣传力度,年内在高速公路增设2块庐山云雾茶高炮广告牌,在《江西日报》《九江日报》整版报道九江茶叶发展信息,利用电视、网络、电子商务平台宣传茶叶品牌。举办、组织参加系列茶事活动。
  【举办第二届庐山问茶会】 5月,在庐山通远举办第二届庐山问茶会,邀请国家茶叶评审首席专家、中茶所副所长鲁成银、博士江和源等5名国家、省、市知名茶叶专家,对参评样品进行评审。
  【庐山云雾茶和宁红茶获金奖】 2015年,组织九江市茶企参加中国(上海)国际茶业博览会,获八金六银的好成绩;在福州举办的第十三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上海举办的第十一届江西鄱阳湖绿色农产品展销会上,九江市茶企都取得好成绩。组织参加米兰世博会,“庐山云雾茶”和“宁红茶”获百年世博中国名茶公共品牌金奖,“星子庐山七尖云雾茶有限公司”“江西燕山青茶业有限公司”“江西省宁红集团有限公司”获百年世博中国名茶企业品牌金骆驼奖。据权威部门评估,年内庐山云雾茶和宁红茶区域公共品牌价值分别达到16.62亿元和9.7亿元,较3年前有大幅度提升。
  【举办“一带一路”与中国茶业发展高峰论坛】 10月10日,由市政府和省社科院、省农业厅、省旅发委主办,市农业局、《农业考古》编辑部、江西茶业联合会承办的“一带一路”与中国茶业发展高峰论坛在九江市召开,副省长朱虹出席并讲话。来自全国的130名专家、学者、茶企负责人、政府领导及湖南卫视、《江西日报》、人民网等电视、报社、网络的新闻媒体记者出席论坛。此次论坛共收录25篇论文,涵盖茶科学、茶产业、茶文化、茶旅游、茶贸易等,内容精彩、丰富、详实,成果丰硕。
  【棉花产业探寻新出路】 近年来,受市场因素影响,全国棉花生产形势发生较大变化,除新疆棉区外,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两大棉区的种植面积在逐年缩小,按照稳定提高棉田综合效益的思路,在高产高效棉区继续稳定棉花生产。在丘陵棉区和水改旱棉区适当改种水稻、花生、红薯、芝麻等作物,在平原洲地棉区适当改种蔬菜、果树、茶叶等高效经济作物。2015年,九江市棉花生产呈现面积减、总产减、单产与上年持平,品质好于上年。
  【蔬菜基地建设巩固提升】 2015年,九江市巩固已有的蔬菜基地,抓好现代农业蔬菜项目和蔬菜标准园项目,通过项目巩固提升蔬菜基地建设,引导基地良性发展蔬菜生产,切实加强蔬菜安全生产管理,突出抓好蔬菜绿色生产设施技术应用,多方努力,拓宽销售渠道,提高种菜经济效益。
  【中药材产业恢复生机】 九江中药材从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由于市场、资金、经营意识等因素,种植面积逐渐萎缩。近几年来,九江的中药材产业逐渐恢复生机,全市中药材种植面积12万亩,产量2.1万吨,主要分布在都昌、修水、湖口、武宁、彭泽等县。九江市农民组建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全市共有药材农民专业合作社6个,药材加工企业12家,带动农户3000户。越来越多的有实力的企业投资药材种植、加工、销售,形成公司+基地+农户、公司自建基地、大户+公司等多种经营形式。5月,由全国农技中心组织的全国中药材规模化栽培生产技术培训班在九江市开班,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农业技术推广站(经作站、园艺站、果蔬站、药材办)中药材生产技术负责人及主产区技术人员共80余人参加会议。
  【修水成功种植岩壁石斛2000余亩】 2011年以来,江西省珍草苑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蔡国见充分利用修水县丹霞地貌岩壁及非常适宜的气候条件,在岩壁上试种铁皮石斛,喜获成功。至2015年末,种植面积2000余亩,年产量近万斤,产品销往沿海、中国香港地区,并远销东南亚等国家。
  资料链接▶▶ 铁皮石斛,又名黑节草、云南铁皮,主要分布于安徽、浙江、福建等地,民间称之为“救命仙草”,列为“中华九大仙草之首”。 (吕凤琴)

知识出处

九江年鉴2016

《九江年鉴2016》

出版者:武汉出版社

本年鉴设有卷首、特载、大事记、专文·专记、九江概况、中国共产党九江市委员会、九江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九江市人民政府、人民团体、军事、法治、农业、工业、园区经济等类目,记述了2015年九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情况。

阅读

相关地名

九江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