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再就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九江年鉴.2008》 图书
唯一号: 140520020230001343
颗粒名称: 就业再就业
分类号: F241.4
页数: 2
页码: 302-303
摘要: 本文记述了2007年,九江市在就业领域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全市城镇新增就业65776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26.2%;"4050"人员就业6524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45.0%;"零就业家庭"安置率为100%,共安置了2418户3009名劳动者就业;城镇净增就业49756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30.9%;城镇就业率达96.8%;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67365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34.7%;跨省劳务输出682201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08.3%。
关键词: 九江市 再就业

内容

【就业再就业工作成效明显】 2007年,九江市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更突出的位置,实行积极的就业政策,不断改善就业环境,控制失业规模,就业再就业工作凸现良好态势。全市城镇新增就业65776人,完成年度目标任务5.21万人的126.2%;其中“4050”人员就业6524人,完成年度目标任务0.45万人的145.0%;“零就业家庭”安置率为100%,实现了动态清“零”,共安置了2418户“零就业家庭”中3009名劳动者就业;城镇净增就业49756人,完成年度目标任务3.8万人的130.9%;城镇就业率达96.8%;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67365人,完成年度目标任5万人的134.7%;跨省劳务输出682201人,完成年度目标任务63万人的108.3%;小额贷款发放19310万元,完成年度目标任务1亿元的193.1%,就业再就业工作主要指标任务完成情况位居全省前列。
  【千方百计拓宽就业渠道】 积极开发工业园区就业岗位,民营企业吸纳就业能力逐步凸显。近年来,全市民营企业迅猛发展,工业园区经济不断壮大,就业安置能力不断增强。通过上门走访、座谈等形式,掌握民营企业用工需求,开展定向培训,组织专场招聘,为民营企业提供劳动者46701人,占新增就业人数的71%。加大就业政策倾斜力度,鼓励各类人员多渠道、多方式就业,通过发放小额贷款扶持了3263人自主创业,带动了9959人就业。通过落实社会保险补贴政策,鼓励商贸服务型企业吸纳13543名(其中市本级9344名)下岗失业人员就业。通过签订灵活就业协议书并兑现优惠政策,使全市9001人实现灵活就业;通过政府购买公益性岗位制度,安置就业困难人员5034人。充分发挥再就业基地和非正规劳动组织安置就业。2007年底,全市已建立各类再就业基地51个,吸纳4872人就业,其中下岗失业人员2723人,“4050”人员688人;发展非正规劳动组织81家,安置从业人员1891人,其中安置下岗职工1306人,安置4050就业困难人员583人。认真开展劳动密集型企业申请审批工作,新认定再就业基地6家(共计51家),新审批劳动密集型小企业35家(共计61家),有力地促进了基地安置就业工作;引导城乡富余人员有序流动,实现异地就业。加强劳动输出示范县和示范乡的建设,培育劳务输出经济实体,打造劳务输出品牌,扩大跨地区劳务协作,通过劳务输出实现异地就业,为外出务工人员提供职业介绍、培训、管理和维护权益等“一条龙”服务。2007年全市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67365人,劳务输出682201人。
  【多措并举破解用工短缺问题】 创新人力资源动态管理,建立信息交流共享制度。通过与工业园区建立劳动用工信息交流制度和在各工业园区设立劳动保障事务所或公共就业服务窗口,将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网络延伸到工业园区,广泛收集工业园区企业技能岗位信息,建立岗位信息库和人力资源信息库,建立起就业服务信息平台,实现人力资源的快速匹配。发挥公共就业职能作用,及时满足企业用工需求。利用市、县、乡三级劳动就业服务平台,有针对性地为工业园区用工提供快速、便捷的就业服务。利用就业信息网络,及时发布岗位供求信息。通过不定期的岗位对接专项活动,及时满足企业用工需求。先后组织开展了春季就业再就业招聘洽谈会、再就业援助月、“双送”和高校毕业生就业援助等活动,为企业输送技能人才8694名。因缓解工业园区用工短缺问题,试行招工引劳战略。如都昌县从新疆招聘64名纺织女工。同时,切实做好“两个合同、三个台帐”工作。大力推行企业、劳动者、培训机构“三位一体”的培训模式,采取“订单式”、“定向式”和“校企合作”、“乡企合作”等形式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向工业园区企业输送劳动力。九江市选定了94个培训机构(企业)作就业培训实训基地和农民工培训基地,通过与企业合作开办技能培训班,为九江恒通自动控制器有限公司、九江橡胶厂等培训多批合格学员;与九江职业技术学院校办工厂联合长年为下岗失业人员和农民工提供车、钳、刨、铣等专业技能培训;配合城西港区开发办对失地农民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开发区与圣乔西服装有限公司合作,组织失地农民参加培训,已有94名失地农民被九江威尔制衣厂、逵阳纺织有限公司录用。修水县、彭泽县、九江县、德安县等通过校企合作培训为企业培训数千工人。加大企业扶持政策力度,规范工业园区用工行为。通过免费职业介绍,为工业园区企业广泛招聘员工。对符合条件的企业,积极落实岗位补贴、社会保险补贴和小额贷款财政贴息等政策,帮助它们做大做强,以带动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引导企业适当提高员工工资待遇,依法为员工缴纳社会保险,积极推进工业园区企业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工作,确保劳动合同签订率达92%。
  【积极推进全民创业活动】 建立创业项目库并做好项目推介工作。经过认真梳理,全市收集风险低、投资少、见效快、适合下岗失业人员创业的再就业创业项目200余个。年初,全市举办了“送创业项目、送就业岗位”进社区活动,选取了20个创业项目进行推介,并安排6个项目进行现场演示,有28人与创业项目签订了合作意向。通过开展创业培训推动失业下岗人员自主创业和自谋职业。实行创业培训与项目开发、小额贷款、税费减免紧密结合,提高创业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通过“扶持一人创业,带动一批人就业”创业培训模式,形成创业促就业的倍增效应。7月下旬九江市举办了首期高校毕业生创业培训班,30多名学员经过系统创业知识授课,激发了创业热情,增长了创业知识,部分学员已创业。举办创业培训班145期,培训下岗失业人员3718人,打造创业“小老板”1255人,带动4811人就业。以创业基地、实训中心为平台搭建创业平台。全市建立再就业基地51家(2007年新增6家),成立了创业指导中心和创业专家服务团,为有意创业者建立起政策咨询、项目开发、开业指导、贷款担保、后续服务“一条龙”工作平台,并给予税收、行政事业性收费等减免优惠。永修县的创业孵化基地已有4户小企业入园,安置了106名下岗失业人员;庐山区创业孵化基地、市本级创业实训中心也已投入使用;集培训、孵化、劳动力市场“三位”于一体的创业孵化基地已在共青城落户。大力营造民众自主创业氛围,通过在报纸、电视等新闻媒体宣传创业成功的典型事例,引导百姓转变就业观念,并在政策上给予扶持,鼓励他们自主创业,积极营造全民创业的良好氛围;通过开办大型演讲,现场点评等活动,帮助广大下岗职工和大中专毕业生树立坚定创业信心;在继续巩固“一城两园一街”为模式再就业基地基础上,大力发展以经济实体为主体的创业基地;通过专家点评、项目分析、跟踪服务、创业培训等服务,对创业者提供项目选择指导和全程跟踪服务;积极兑现优惠政策,鼓励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已有8000名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帮助3万多人实现了本土就业。积极开展小额担保贷款工作。努力扩大小额担保贷款发放规模,切实扶持、鼓励和引导下岗失业人员自谋职业、自主创业,实现百姓创业与促进就业的结合。2007年全市发放小额担保贷款19310万元,完成年度目标任务1亿元的193.1%,直接扶持了3263人创业,带动了9959人就业,扶持劳动密集型小企业35家(累计61家),还款率保持在98.5%,九江市已探索出一条“以创业培训促技能提升,以小额担保贷款扶持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创新之路,拉动草根经济蓬勃发展,全市有近10万户个体私营企业创业,《中国劳动保障报》曾多次报道全市小额贷款促自主创业工作。
  【完善就业帮扶长效机制】 为帮助“零就业家庭”实现就业,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与市委组织部联合出台《关于进一步做好“零就业家庭”就业援助工作的通知》,对“零就业家庭”人员实行兜底帮扶,发放“零就业家庭”咨询投诉卡,开通了12333咨询热线,对有就业愿望和劳动能力,且对岗位不挑不拣的“零就业家庭”成员,在72小时内落实就业岗位,并落实社保补贴、岗位补贴、免费职业培训、免费职业介绍、小额贷款等政策。9月16日,市区一户被安置的“零就业家庭”特地送来锦旗表示感谢。全年全市共帮助2418户“零就业家庭”中3009人实现就业。加大“再就业优惠证”的发放力度。全市共有93259人领取了“再就业优惠证”,2007年新增13109人,为“4050人员”支付政府购岗补贴545.52万元,为灵活就业人员支付社会保险补贴1523.42万元,为19580名下岗失业人员减免费用667.08万元,减免税收2147.15万元。拓宽渠道安排弱势群体就业。加大对下岗失业人员、失地农民、退役军人和大中专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就业培训和就业帮扶,在开展企业用工对接、春季招聘大会、民营企业招聘周等活动,适当安排一定比例的就业困难人员进行就业。给吸纳下岗失业人员企业发放《吸纳下岗失业人员认定证明》,确保了7786名下岗失业人员安稳就业。积极配合市残联扶持1000多名残疾人就业,完成了《政府工作报告》年度目标任务。健全网络延伸劳动保障服务。4月24日,中国·九江劳动力市场正式投入运行、12333劳动和社会保障咨询台正式开通。5月份,投资200万元兴建市劳动保障信息中心机房。9月1日,“九江就业信息网”启用开通;10月份,按照“全市联网、资源整合、信息共享、延伸服务”的原则,完成了省、市、县、乡四级劳动保障信息联网。截止12月底,全市95%以上乡镇(街道办)建立了劳动保障事务所,全市140余万农村劳动力已调查登记造册并录入微机,整理工业园区和企业空缺岗38242个,签订定向培训合同569个。

知识出处

九江年鉴.2008

《九江年鉴.2008》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年鉴设有大事记、九江概貌、人民团体、法治、经济管理与监督等类目,主要记载了2007年九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情况和资料。

阅读

相关地名

九江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