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九江年鉴.2008》 图书
唯一号: 140520020230001315
颗粒名称: 高等教育
分类号: G649.2
页数: 6
页码: 276-281
摘要: 本文记述了九江市高等教育的情况,其中包括了九江学院、江西财经职业学院、九江职业大学、九江广播电视大学等。
关键词: 九江市 教育工作 高等教育

内容

九江学院
  【概况】 九江学院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国有公办全日制本科普通高等院校,面向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招生。办学历史可上溯至1901年由美国基督教卫理公会创办的但福德学校,现办学体制为军地共建、省市共建。
  学校现有校园面积183.8公顷,校舍总面积78万平方米,现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54亿元,馆藏纸质图书245.9万册,电子图书167.7万册;下设4个校区,20个二级学院和一所附属医院(2008年1月,临床医学院在附属医院挂牌);折合在校生数30035人,其中本科生8384人。截至2007年底,学校设有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等10个学科门类,49个本科专业,110个专科专业。有6个省级重点学科,12个校级重点学科,2个国家级教改试点专业,8个省级高职高专示范专业。学校现有教职工2371人,其中专任教师1683人;专任教师中,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546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570人;博士、硕士生导师32人;财政部首批跨世纪学术带头人1人;全国学术类会计领军(后备)人才1人;江西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江西省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41人;江西省高校教学名师4人;入选江西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6人;享受国务院、省政府特殊津贴9人。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受聘为该校名誉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叔子受聘为该校名誉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潘际銮受聘为该校学术委员会主任。
  2007年,在上级党委、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和关心支持下,学校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围绕校党委提出的“争创特色、力求突破”总的工作要求,以评建工作和质量工程为总抓手,以“优化结构、规范管理、提高质量、凝聚特色”为总体要求,开拓进取,不断创新,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成绩。
  【党建与思政工作】 3月18日,省委对学校领导班子进行调整。陈绵水同志任九江学院党委书记,甘筱青同志任九江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学校新的领导班子团结、务实、开拓、进取。扎实开展“三项创建”和“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取得明显成效。在全省高校进行的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评估中,学校得到了省委教育工委专家组的充分肯定。学校将二级学院科级干部的提名、考察权授予各二级学院党委,全年共提名、考察及任用科级干部59人。对新任处级干部和各二级党委专职党务干部进行培训,向省市推荐部分处科级干部参加学习培训。全年共发展党员1762人,其中学生党员1715人,教工党员47人。首届大学生政治工作研讨会顺利开展。开设“形势政策课”网络课堂并得到省专家组一致好评;组织学生深入开展“三下乡”、“四进”社区、勤工助学、就业创业、志愿服务等社会实践活动,荣获“全国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称号和“全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荣誉称号。学校宣传工作成绩显著,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新华网、中国侨网、香港《文汇报》、香港《商报》、《中国经济导报》、《江西日报》、《九江日报》、《浔阳晚报》、江西教育电视台、九江电视台、九江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九江网、九江新闻网等全国及省、市新闻媒体刊发(播出)展示该校整体形象、人物典型和重大成绩及经验的新闻稿件200多篇(条);在省高教网发表稿件83条。在首次全省高校档案工作评估检查中,学校被评为档案工作优秀单位。
  【迎评工作与质量工程】 全力以赴搞好迎评促建工作,认真贯彻“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精神,以“优化结构,规范管理,提高质量,凝聚特色”为战略举措,促进本科教学工作不断进步,为确保国家教育部2008年对该校进行的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工作顺利通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凝炼两个办学特色:一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二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厚实九江学院人文精神。在全校范围内组织开展实验教学评比竞赛、多媒体教学评比竞赛、双语教学比赛和青年老师讲课比赛等活动;多次组织评建工作督查活动,邀请专家定期到校指导并按评估全过程要求进行仿真演习,印发《评估建设知识手册》,营造评估氛围。建立和完善教学管理各项规章制度,健全和完善质量监控体系。优化本专科结构,加大对学科建设、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的投入力度。在全省高校率先开展“质量工程”建设活动。4月19日,召开实施“质量工程”暨迎评促建倒计时大会。坚持教学中心地位,严格教学管理,深化教学改革,完善教学质量监督保证和评估机制,制定并实施质量工程建设规划和项目、行动方案,教学质量稳步上升。2007年,共有115名同学考取硕士研究生。在全国大学生英语等级考试和全国大学生计算机等级考试中、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江西省大学生英语演讲赛、江西省大学生电脑知识大赛中、全国龙狮锦标赛中,该校学生均获得优异成绩。在中国(九江)第二届国际龙狮精英赛上,该校学生舞龙队代表九江市参加比赛,再次夺得金奖。
  【学生管理】 抓好宿舍党团组织建设,进一步规范学生工作。发挥学生办事作用,提供一站式服务;学校党政领导干部全部兼任班主任,公布手机号码、电子信箱,经常去学生宿舍和班级;维护学生合法权益,完善学生处分申诉机制;加强学生干部队伍建设,成立学生楼栋管理委员会等学生自我管理组织;进行“考风考纪教育”、“毕业生离校教育”等主题教育;大力树立“十佳文明大学生”、“十佳学习标兵”各种优秀典型;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生心理健康普查活动,通过“奖、贷、勤、补、减”等方式,共使11000多人次贫困学生获得资助,约占在校学生总数的29%,资助金额达2400多万元,超过2004~2006年三年总和的一倍多;共为478名学生办理了助学贷款手续,安排校内勤工助学岗位250多个;加强毕业生就业工作,建立和扩大就业基地,举办多次大型毕业生就业洽谈会。
  【教职工管理】 关注教职工切身利益,积极推进校务公开。召开第一届二次教代会,组织民主管理委员会、职工福利工作委员会、提案工作委员会和劳动人事调解委员会等四个专门工作委员会开展工作,帮助教职工解决关心的问题;统战工作在全省率先启动“凝聚力工程”活动,开展“爱岗位、献良策、做贡献”主题活动;为老同志创造良好条件,使他们老有所学、老有所乐,并发挥余热为学校发展建言献策;完成全校教职工和离退休职工的工资套改工作和全校教职工薪级工资的正常增加,解除了教职工的后顾之忧。2007年,学校被评为“江西省优秀和谐校园”。
  【师资队伍建设】 2007年,博士、硕士人数达674人,比2006年增加39人。聘请了国内外二十余名知名学者担任客座教授,提升学校的办学声誉和社会影响力。通过实施“名师工程”和青年教师“硕士化”工程,鼓励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开展多媒体教学和双语教学竞赛,组织教师走出国门开阔视野,提高素质。在2007年专业技术资格的申报和评审工作中,共有289名教师通过评审,其中教授27名,副教授61名,高级实验师6名,中级职称195名。1名教师被评为“省级名师”,两名教师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
  【科研与教研工作】 加大科研投入,完善科研管理制度建设,促进科研团队形成。制定了“十一五”科研发展规划,加大科研投入,科研工作获得明显进步:共有175项课题获科研立项,其中国家级2项、省级84项、市级6项、校级76项。立项课题中两个项目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1个课题获得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资助;1个课题获得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基金资助。组织申报专利12项,其中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9项;教师编写的教材荣获第二届全省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五项。机械工程学院被评为首批“江西省产学研合作示范培育基地”合作单位。
  【合作办学与对外交流】 与英国桑德兰大学合作,招收90名中英合作办学项目学生;与普瓦提埃大学签署两校合作的协议;与法国国立电信学院签署合作备忘录。与南昌大学签定友好合作协议;与南京军区庐山疗养院签署军地共建合作办学协议;与同济大学举行对口支援协议签字仪式。加大和境外友好单位如美国纽约中华医学基金会、日本大和高田九江友好会等组织联系,发挥国务院侨办九江华文教育基地作用,效果显著;聘请31名长期外籍专家和教授;共有16批,65人次赴英美等国家和地区进行教育访问、学术交流;15名学生和教师赴国外学习、实习;接待了20批次来自美、德、英、法和西班牙等国的代表团和研修团74人次。
  【招生与就业】 新生第一志愿录取率和毕业生的就业率继续保持全省同类高校前列。优质生源录取量大,全国大部分省(市、自治区)录取的考生均为第一志愿考生,统招本专科的实际投档线在全国绝大多数地区均高出省控分数线。新生报到上升趋势明显,录取人数总体计划为9878人,实际录取人数10976人,各专业平均报到率为90.26%。成人教育工作开创新局面,报名人数和录取人数创新高,报考该校本专科人数达5800余人,比2006年增长22%,共录取新生3968人,比2006年增幅25.2%。重视毕业生就业指导,加大毕业生就业管理与服务力度。共有毕业生13222人,其中本科生2558人,专科生10664人,覆盖114个专业;本科生初次就业率达78.92%,专科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67.05%。
  【校园文化】 “濂溪讲坛”聘请杨叔子、程天民、严陆光、文怀沙等国内外著名院士、专家、学者来校作学术报告18场。依靠地方资源,发掘特色办学,与地方政府联手将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青阳腔”引进校园,建立“青阳腔戏曲艺术教学实践基地”;与白鹿洞书院共同建立了白鹿洞书院文化研究所,创办“庐山白鹿洞论坛”和“庐山国学研习营”;以庐山文化研究中心为平台,加强陶渊明隐逸文化研究;与东林寺开展佛教中国化的代表——净土宗的合作研究;与新华书店合作开展“高雅文化进校园”活动。在国际英语辩论赛、全国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国际龙狮精英赛、国际大学生龙舟赛、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全国青少年优秀艺术新人选拔大赛、华东六省一市大学生舞蹈比赛等赛事中,该校学生均取得出色的成绩。在2007中国九江国际友好城市大会上,该校学生志愿者为大会提供了优质的服务,得到与会国际友人的一致好评。
  【后勤管理与服务】 克服市场主、副食品价格不断上涨压力,稳定饭菜价格。引进竞争机制,开放校内市场。全面监管饮食安全、饭菜价格、质量服务,促使其与校内其他食堂形成良性竞争,整体提高服务质量。在九江市创建卫生城市年活动中,饮食服务中心代表九江市接受省创卫办的两项检查并获得优秀。基础设施和配套工程的建设,共完成52400多平方米的道路改造工程和70000平方米的绿化工程;近3万平米的教学综合楼已建成并投入使用。校园新区建设快速推进,已完成新区的土方工程、场面平整和新区排水等工程;新区大门土建工程已经启动。
  【附属单位】 附属单位工作积极推进并取得明显成效。浔阳附中加强艺术教学管理,2007年艺术升学率为81.48%。瑞昌附中2007年高考上线总人数居九江各校之首。附属医院强化管理,实现了百年历史发展以来收入首次突破亿元的历史性跨越。学校成立临床医学院,并把景德镇第一人民医院列入该校教学实习医院。
  (李金玲刘遵海)
  江西财经职业学院
  【概况】 2007年,江西财经职业学院师生员工在省财政厅党组和九江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坚持“三个围绕”,开展“两项活动”,以“九个一为载体”,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学院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
  【确定科学的发展道路】 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学院发展,学院于2007年初提出由外延扩张向内涵式发展的转变,把2007年作为内涵式发展的启动年。在内涵式发展中,把教育质量和学生就业率摆到内涵式发展的突出位置,明确了内涵式发展的核心是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式;关键是师资队伍建设;重点是专业建设;基础是实训基地建设、教材建设和图书馆建设;出路在于转变办学理念。【理顺学院发展思路】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针对学院工作实际,进一步完善学院的发展思路。即: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以人为本,走内涵式发展道路;突出教育质量和安全稳定两大主题,提出了教育质量高于一切、安全稳定压倒一切;树立民主治校、依法治校、以德治校的治校理念;抓好队伍建设、制度建设、院风建设、环境建设;更加注重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更加注重科研和社会服务工作,更加注重招生、就业和学生的实训工作,更加注重校园文化建设,更加注重对外交流与协作。新的发展思路符合学院发展实际,促进了各项工作开展。
  【转变办学理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人才培养途径】 为办真正让人民满意的高职教育,对千千万万学生及家庭负责,学院认真探索高职教育规律,形成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和充分反映高等职业教育内涵的办学理念,即:“以就业为导向,以财经为特色,以质量为核心,以服务社会为宗旨,以培养财经类应用型高等技术人才为目标”。构建了“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技能为核心,实施‘课堂教学、校内实训、校外实习’三位一体,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开放式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了“两进两出”的人才培养途径;加大就业工作力度,产生了明显效果。近年来,毕业生因专业基础扎实,动手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可持续发展能力强而受到社会的普遍欢迎,毕业生就业率达到了92.1%,再度被评为“全省就业工作先进单位”,特别可喜的是经全国著名的调查公司零点调查集团与中国最专业、最全面、具有第三方公正性的教育数据咨询公司麦可思公司对2007届大学毕业生抽样44.5万人进行调查和分析,联合权威推出《麦可思2007中国应届大学毕业生就业年度报告》,并且在搜狐网上独家发布《全国高校2007年就业能力排行榜》,江西财经职业学院在全国1106多所高职/专科院校中,毕业生就业能力排名并列第四,在江西省所有同类院校和全国财经类高职高专院校中排名第一,这说明学院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走内涵式发展道路,以就业为导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大就业工作力度产生了显著成效。
  【实施“九个一”为载体的内涵式发展的质量工程】 学院把“培养一批知名专业,建设一批优质课程,编写一批优秀教材和课件,组建一批实训基地,撰写一批高水平科研成果,建好一批学生就业网络,联合一批企业、行业办学,培养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作为内涵式建设的基本内容,并认真抓好“九个一”的落实。一是为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和双语能力,利用假期派教师到企业顶岗实习,派教师到国外进修。二是抓好专业和课程建设,财务会计、国际贸易实务、税法、经济数学4门课程为省级优质课程。三是建设好一批就业和校内外实习基地,学院在珠三角和长三角及京津地区建立了一批就业网络,建立了237个校外实习基地。四是与新加坡特许科技学院、澳大利亚高登学院、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国立经济和服务大学进行联合办学与合作交流,引进国际上先进的课程标准、课程体系、师资培训与培养模式。
  【抓住机遇,拓展学院发展的空间】 占地面积小,是长期制约学院发展的瓶颈,经过学院的不懈努力,2007年7月国务院国资委批复,将隶属于中国移动通信总公司的九江电信器材厂100%国有产权无偿整体划入学院,学院新增土地面积8.9公顷,为学院今后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科研工作取得新的成绩】 2007年,省级教改课题9项,高校人文课题4项,江西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3项。公开发表科研论文85篇,其中核心期刊20篇,编写教材12部。
  【内涵式发展取得丰硕成果】 在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学院各项事业有了较大发展,在校学生达到11000人,具有招生资格的专业达到44个,成为全国财经类高职院校中办学规模最大,具有招生资格专业最多,生源分布最广的学校。学院被评为“全国学校规范化管理示范单位”、江西省首届“十大和谐校园”、“全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在纪念恢复高考三十周年之际,荣获“全省普通高校招生工作先进集体”,是全省44所高职高专院校惟一获此殊荣的单位;还获得“江西省对口支教先进单位”、“全省高校师资培训工作先进单位”、“全省三下乡先进单位”、“全省共青团工作先进单位”、“全省自学考试工作先进单位”,取得“全国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等优异成绩。
  (江西财经职业学院)
  九江职业大学
  【概况】 在九江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及省、市教育主管部门的关心指导帮助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学校党政领导班子带领全校教职员工,按照2007年“以教学为中心,以迎评为契机,增加容量,扩大规模,强化管理,狠抓质量,整体提升办学水平”的工作指导思想,团结一心,负重奋进,和谐创业,开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新局面,学校荣获“全市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光荣称号,并评为全市“创新创业”先进典型。
  【统一思想,提升理念,科学发展、和谐创业,奠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两校合并重组一年多来,九江职大用不可争辩的发展事实充分证明,省、市政府确定两校合并重组的决策是符合职业教育形势发展的科学决策,学校的发展是职业大学人想事、干事、成事所带来的必然结果。基本实现了“1+1大于2”的重组目标,新的职业大学已经彰显出前进发展的蓬勃生机与活力,校园面貌发生深刻的变化,在校生由2006年的不到4000人,到2007年实现了8000余人的办学规模,创造了跨越发展的历史辉煌。
  (一)坚持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把握学校的办学方向,注重加强思想政治理论学习,加强理论对实践工作的指导。尤其是通过十七大精神的学习宣传教育活动,把学校的发展统一到贯彻落实十七大报告精神上来。
  (二)呼应九江的建设发展需要,切实搞好建设新九江我们怎么干活动。
  (三)以解放思想大讨论,促进学校跨越大发展。面对学校快速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学校适时开展思想大讨论,促进了观念的提升、思想的统一和学校各项工作的整体推进。
  (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努力打造优秀的教师队伍。认真学习领会胡锦涛总书记在教师节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进一步强化教师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师德观念。
  (五)开展重组周年纪念活动,使教职工更加关心学校的发展,并进一步坚定了发展信心。
  (六)全面推进以评促建工作,努力实现“评估一次通过,确保结论优良”的迎评工作目标。
  (七)营造浓厚的宣传氛围,重塑学校新形象。
  (八)科学规划学校发展蓝图,描绘美好的发展未来。一年内已投资近7000万元,完成6万平米的校建工程及配套设施建设,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规范管理、民主治校,创建符合学校发展实际的管理新机制】 两校合并以来,学校以“四新”办学思路为指导,在民主治校的理念下不断开拓创新,谋求发展,进行了一系列有效的机制、制度和方法创新。一年来,共出台管理制度120多项,创建了符合学校发展实际的管理新机制,使学校走上了科学规范的发展轨道。
  在学校快速发展的进程中,学校强调规范管理、民主治校、民主理财,建立了纪检监察和督导机制。确保依章办事,促进了良好办事程序和工作作风的形成,也大大提高了办事效率和行政能力。
  【以教学改革为中心,建立与“技师培养基地、教师成长摇篮”相适应的发展新格局】 2007年,学校以迎评为契机,在教学、科研、教学督导、教师队伍和实习基地建设等方面开拓思路、创新方法,作出了有益的探索与努力,逐步形成抓管理、促规范的教学工作新局面。
  以院系部为基础抓好常规教学的新模式基本确立,促进教学质量提高的思路逐步清晰。一是优化调整专业结构,着力推进课程改革。二是制定并实施了新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扎实推动教学改革。三是完善建立教学质量评估监控体系,逐步实现教学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学校建立了依托学科建设教师队伍的新机制,出台了教师水平提升的相关政策,“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在进一步加强,为学校的发展进行了有效的教师人才培养储备。
  学校注重科研工作。逐步健全完善了学校的科研管理制度体系,成立了学校首届学术委员会,积极开展了审议学校课程设置方案、校级课题实施方案、校级立项课题及优秀人才推荐等工作。在课题申报及科研成果方面,已立项课题6项,其中一项评定为优秀成果。2007年通过了省级教改课题3项,有14人次参编著作出版发行,其中主编5人次;论文在省级以上发表51篇,核心期刊8篇,其中15篇获奖,2007年学校的科研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加强教学督导。
  学校注重加强学生的实验实训、教学实习和顶岗实习工作。挂牌建立了校外实习基地近50个,确保了教学实习和顶岗实习工作的顺利进行。
  【以人为本,培养造就适应社会需要、素质全面发展的新型职业技术人才】 学校坚持“以人为本”,关心学生的成长和进步,加强思想教育,注重品行教育,促进学生专业知识技能的提高。
  第一,注重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把学生的品行教育纳入思政课的教学内容。尤其是加强新生入学教育和军训会操比赛活动,通过军训进一步加强了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理想信念教育。
  第二,加强学生工作队伍建设。一是班主任队伍。二是学生辅导员队伍。三是学生干部队伍。四是宿舍管理员队伍。
  第三,关心学生的政治思想进步,培养发展了一批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
  第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一是确立了“博学多能、厚德笃行”的新校训。二是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社团组织活动。三是搭建新的校园文化平台。
  第五,关注学生的学习生活,做好“奖、贷、助、补、减”五位一体的扶贫助困工作。
  第六,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实施阳光招生工程,畅通毕业就业渠道,逐步实现招生就业工作的良性循环】 在抢抓发展机遇、扩大办学规模、实现跨越发展的正确思想指导下,2007年顺利实现了确保3500人、力争4000人,新生到校和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3%以上的招生就业工作目标,实现了在校生8000多人的办学规模,再创历史新纪录。
  在毕业生就业方面,学校制定了《九江职业大学毕业生就业考评细则》,逐步建立和完善学校与院系部两级就业工作指导体系。2007年,学校通过不同形式的52场次就业招聘会,为毕业生提供就业岗位近5000个,各院系部也自行组织专场招聘会,为学生的就业积极创造机会、搭建平台。
  【强化服务意识,端正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打好学校稳定发展的基础】 学校积极做好为学生服务工作,坚持做到“关心关爱学生从每一堂课、每一餐饭、每一瓶水入手,努力构建和谐校园”。在启动校建工程、改善办学条件(教学、住宿、用餐、活动场所等)、美化校园环境、开通学生缴费服务窗口、确保学生课外图书阅览等方面,较为顺利的进行了前所未有的开创性工作。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努力构建平安校园】 一是学校高度重视文明创建工作。二是坚持依法治校,搞好综合治理。1.加强法纪教育。2.高度重视安全工作。3.规范安全值班制度。4.搞好安全校区创建工作。三是努力实现校园的绿化美化。
  (九江职业大学)
  九江广播电视大学
  【概况】 该校是一所隶属于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暨江西广播电视大学的利用卫星电视、网络、计算机网络和文字音像教材等多媒体进行教学的现代远程开放大学。2007年已开办7大科类、30多个专业,共有MBA、本科、大专、五年一贯制高职等层次在校生4613人,专兼职教师253人,副教授58人,讲师162人,共有13个县(区、市、山)电大工作站,形成了配有“卫星接受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闭路电视系统”、“视频监控系统”和“双向对讲系统”,构建了“天、地、人三网合一”、覆盖全市的多层次多渠道的办学格局。
  【办学情况】 (一)突出开放教育主线。积极巩固和扩大中央电大“开放教育试点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成果,开放教育的自主学习模式得到进一步强化。学校在每学期开学初,通过学生大会、集中培训、知识测试等形式,组织全体学员系统学习和掌握开放教育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从规范教学行为、建立制度、教学和小组学习情况检查、网上答疑、学生评教等方面入手,抓好环节,优化过程,把开放教育模式的教学活动纳入正常的教学管理之中。学校直属处与13个县(区、市、山)电大工作站都能按照开放教育模式组织教学,学生实名注册、网上浏览、网上讨论、网上答疑等方面的数量均居全省地市电大第一。(二)做强高职、中专品牌。高职、中专教育是该校近年来扩展的办学新空间,在过去三年创高职、中专教育品牌取得明显成效的基础上,2007年,学校进一步充实学生工作处的力量,从人员配备、制度建设、资金投入等方面提供支持和保障,形成由党委副书记分管、学工处具体负责、有关部门通力配合、班主任严格管理的工作格局。逐步完善了一整套班级管理、教学管理、学籍管理、思想教育、安全教育和养成教育等方面的规章制度。2007年共招收江西工程职业学院五年制大专、中专新生148名,超额完成了招生计划。(三)继续“靠大联强”。2007年,该校对原有联合办学的项目进行优化整合,利用互联网远程网络教育系统、卫星电视网络电视教学系统的优势,接受中央电大、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厦门大学、中南大学等30多所重点大学网络学院的优质教学资源。通过奥鹏远程教育九江学习中心的建设,与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四川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东北财经大学、中国医科大学等高校开展了合作办学,招生规模逐步扩大,2007年共招收奥鹏远程教育新生369名。奥鹏远程教育九江学习中心被评为2007年度全国奥鹏远程教育“优秀学习中心”。(四)MBA教育进一步发展。该校与江西财经大学MBA学院合作的江西财大MBA九江电大教学站已走过四年的历程,通过双方的共同努力,该校的MBA教育扎实推进,良性发展,已经成为学校办学的新“亮点”。2007年,该校MBA教育的在读硕士学位学员达95名。
  【非学历培训】 受市教育局的委托,该校承担全市初中校长培训、中小学班主任培训和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任务。学校成立专门组织机构,制定制度、计划,专人负责,确保“三项培训”工作扎实推进。2007年4月、5月分别举办第2期、第3期全市初中校长任职资格培训班,117名初中校长参加了培训。整个培训采取课堂教学、音像教学、电脑实际操作、小组交流、实地考察以及撰写论文等多种形式,共设置15个课题,聘请了党政领导、专家、一线校长和专业教师共17人担纲教学。
  按照《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的意见》要求和省教育厅、市教育局的部署,7月20日至8月15日,该校成功举办全市尚属首次的5期全市中小学班主任培训班。培训分高中、初中、小学3个层次,设置7个课题,826名来自全市13个县(市、区、山)的中小学班主任参加培训。对于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该校严格按照省远程培训中心要求,督促、指导参训学员完成网上学习任务,2007年,共有19000人参加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学习。
  【德育实践】 坚持以“活动”为载体,紧紧围绕“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核心,让全体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工程职业学院新生一进校就参加为期15天的军训,通过严格军训,增强学生的爱国热情、集体主义思想、吃苦耐劳精神和纪律观念;利用班会时间和读书活动、知识竞赛、举办黑板报多种形式,大力营造学习宣传十七大精神的浓厚氛围,并研究制定十七大精神“进课堂、进教材、进学生头脑”的具体措施;为收整德育工作的第一手资料,学校对全体高职、中专学生进行了为期一周的思想道德状况与德育工作专项调查,共发放并回收调查问卷396份,在调查的基础上,形成文字材料。
  【教学工作】 在教学活动中,认真抓好四项工作:一是利用计算机网络资源和多媒体教学手段,采用CAI课件进行课堂教学。二是利用网站平台,实现课程和作业的教师网上发布和学生网上提交;三是利用各种虚拟系统、模拟系统,提高课程教学和实验的效率与质量;四是积极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多种学习资源,采取诸如网上浏览、视听学习、网上VCD点播、电子邮件或电话请教师答疑、参加小组活动和社会调查等方式进行学习。

知识出处

九江年鉴.2008

《九江年鉴.2008》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年鉴设有大事记、九江概貌、人民团体、法治、经济管理与监督等类目,主要记载了2007年九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情况和资料。

阅读

相关人物

曹定平
责任者
李金玲
责任者
刘遵海
责任者

相关地名

九江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