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建设·环境保护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九江年鉴.2008》 图书
唯一号: 140520020230001293
颗粒名称: 城乡建设·环境保护
分类号: F299.27;X321
页数: 8
页码: 263-270
摘要: 本文记述了 2007年,九江市根据省政府要求启动了城市总体规划的整合和上报审批工作,并完成了城市发展战略规划和相关专项规划的编制。市规划局荣获和谐创业新业成果奖,并开展规划咨询服务宣传活动。新加坡规划大师对九江规划进行了指导,省委书记视察了九江城市规划展示馆。市规划局被评为目标管理优胜单位。环境保护方面,进行了地表水、大气、酸雨等监测工作,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和司法鉴定工作,通过综合评审验收。重视人才培养和监测科研工作。
关键词: 规划与设计 城市总体规划 专项规划

内容

城乡建设
  规划与设计
  【概况】 2007年,根据省政府对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的要求,与沿江开发总体规划衔接后,启动了对总规的整合完善及上报审批工作。完成了“一核、二带、三城、九镇”的《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组织编制了《环庐山旅游休闲文化景观带发展总体规划》,编制完成《环庐山周边综合整治规划》、《柘林湖周边及永武线沿线综合整治规划》,并且按规划要求就庐山周边及柘林湖周边开始了整治工作,整治工作已经取得初步成效。参与主持组织编制《云居山—柘林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强化了专项规划指导力度。一是围绕全省沿江开发战略,配合相关部门完成了《沿江开发总体规划》、《沿江产业规划》、《港口总体规划》、《临港新城概念规划》、《城西港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沿江物流规划》、《沿江土地利用规划》等10个专项规划;主持编制了《沿江小城镇建设规划》、《沿江基础设施规划》、《中心城沿江景观规划方案》。二是在全省率先启动《九江市生态保护规划》,已经完成初步方案。三是结合城市拓展和旧城改造,编制完成了《住房建设规划》、《燃气规划》、《公交规划》等10多项专业专项规划,用于指导城市规划工作。加强了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工作。在城市总体规划的指导下,编制完成了《城西港区控制性详细规划》、《金安组团控制性详细规划》、《浔东工业基地控制性详细规划》、《浔阳东组团控制性详细规划及城市滨江和重要地段景观设计》、《南山文化广场周边地区详细规划》等控制性详细规划,已全面完成九江市中心城区控规。加强对县(市、区)、乡(镇)、村规划的编制。以开展城乡规划目标管理活动为主,指导各地的规划编制工作。截至2007年底,全市县城总体规划修编及近期建设规划已全面完成,县城控制性详细规划覆盖率达85%,乡(镇)总体规划完成率达77%,村庄规划编制率达85%。
  【市规划局荣获“和谐创业新业成果奖”】 市规划局城市规划展示馆是展示九江市城市规划与建设成就的重要窗口,2007年3月9日被市直党政机关高绩效建设领导小组评为2006年度“和谐创业新业成果奖”。
  【开展规划咨询服务宣传活动】 5月20日,在省建设厅部署下,市规划局组织规划人员在和中市民休闲广场进行城市规划咨询服务宣传活动。
  【邀请新加坡规划大师对九江规划进行指导】 12月5日,邀请新加坡大师雅思伯设计事务所刘太格先生参加九江城市规划编制项目洽谈会,对九江规划进行了调研和指导,市委副书记、市长王萍在远洲国际大酒店会见了刘太格先生,并听取了刘太格先生对九江城市规划编制工作意见和建议。
  【省委书记视察九江城市规划展示馆】 12月21日,省委书记苏荣在市领导陈安众、王萍、张华的陪同下,视察了九江城市规划展示馆,对九江的历史、人文、自然、文化等有了更深的了解,对新一届市委、市政府确立“美丽浔阳、环抱庐山、东临鄱湖、北依长江、西拓港城、南接走廊”的城市发展格局给予了充分肯定。
  【市规划局被评为“目标管理优胜单位”】 2007年被省建设厅评为“目标管理优胜单位”。
  【市规划局被表彰为九江文化旅游先进单位】 12月30日,被九江市政府表彰为“文化旅游先进单位”。
  【举办打造开放港口规划论坛讲座】 7月9日,九江规划局邀请清华大学顾朝林教授、香港大学王继宪教授在九江雅格泰大酒店举办了打造开放港口城市规划论坛讲座。
  (九江市规划局)
  城市建设
  【概况】 2007年,市建设局紧紧围绕“一个定位、四个打造、五大战略”和“一核两带三城九镇”协调发展格局,进一步加快城市建设步伐,不断拓展城区范围,完善城区基础设施,完成续建项目4项,总投资3.38亿元;全面启动城建项目17项,总投资11.3亿元,已完成4.6亿元。新(改、扩)建城市道路面积38.59万平方米,新(改、扩)建人行道面积8.69万平方米,新增路灯、景观灯12万盏,新增排水管道23.4公里,新增城市绿地面积53.15万平方米。2007年,市建设局荣获全省建设系统目标管理“优胜单位”;武宁县荣获国家园林县城称号,实现江西省国家园林县城零的突破;龙开故道综合整治工程和永修县柘林镇易家河村荣获省人居环境范例奖。
  【新建续建项目稳步推进】 滨江路截污、龙开故道整治系列、胜利公园系列、前进西路高架桥等续建工程顺利完工,育才路、公交总站(一期)、公路客运中心、疾病控制中心等项目主体工程基本完成,完成了22个公厕、7个垃圾中转台、10个农贸市场和环庐山公路一期绿化工程以及110条边街小巷道路硬化和排水改造,基本实现了全市大街小巷硬化、排水、亮化全覆盖。滨江东路延伸线、琴湖大道、金凤路延伸线、德化东路、陆家垄南路、南海路等道路全面开工,濂溪大道、博物馆、两湖活化引水等项目已完成前期准备工作,为掀起新一轮城市建设热潮奠定了基础。
  【实施民生工程】 一是投资5000余万元,建成了管线长度达22.5公里、管径800毫米的九江县供水工程,并建成了东泉增压站一座,彻底解决了九江县及市出口加工区和市综合工业园的缺水问题。二是在庐山大道建设公交总站。公交总站建设用地4.6公顷,总建筑规模15000平方米,停车场地面积23000平方米,一期工程于8月1日开工,现已完成客运站房主体建设。三是启动鹤问湖污水处理厂建设。鹤问湖污水处理厂由鹤问湖环保有限公司采用BOT模式建设,一期工程总投资1.13亿元,日处理污水10万吨,工程于2007年8月28日正式开工,现已完成土建工程量的56%,2008年8月投入试运行。
  【县域建设成效显著】 各县区不断加大城建投入,城市建设步伐明显加快,县城面貌大为改观。2007年,县域城建总投资5.5亿元,比2006年增长22%。武宁县以创建国家园林县城为契机,不断完善基础设施,投入上亿元新增和改造道路面积7.6万平方米,新增和改造绿地面积3.5万平方米,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县城。永修县全年共完成城市重点工程投入5000余万元,新建和改扩建道路32万平方米,新增园林绿化面积27万平方米,铺设下水道18公里,安装路灯330盏。
  【城市供水有效好转】 顺利完成了出口加工区供水工程,成功收购九江县自来水厂,实现了市、县城区供水一体化。随着第三水厂二期工程全面投入运行,全市日供水能力达34万吨,预计可满足九江城区未来5年发展的供水需求。2007年,管网改造投入5500万元,新增75毫米以上供水管网34公里,完成一户一表改造13800户,全年实现销售收入5739万元,实现利润850万元。
  【城市供气稳步发展】 通过与深圳燃气集团进行股份制合作,组建了九江深燃天然气有限公司。九江深燃公司完成固定资产投资约1.5亿元,建成储存能力为24万立方米的LNG气化站一座,铺设燃气管网160公里。其中城区主管网建设由原来的40公里增加到120多公里,形成了安全供气的环型管网,管网覆盖面积已达中心城区的70%。2007年,新增管道天然气用户5100户,天然气销售量3483吨,完成销售收入2900万元,均比2006年增加20%以上。液化气公司通过增加销售网点,保证产品质量努力化解价格上涨的不利因素,全年销售液化气1600吨,实现销售收入687万元。
  【城市公交日益便捷】 公交公司不断增加和调整优化线路,现公交营运线路达29条,线路总长达527公里,线路网长160公里,公交站点230个,初步形成了以市区为中心、向郊区辐射的公交网络。2007年,完成营运里程1510万公里,客运量8000万人次,营运收入近4940万元。《九江市城市公共交通专项规划》顺利通过专家评审。
  【园林绿化成效显著】 市园林处以“建设宜居生态城市”为目标,一手抓建设,一手抓管理,园林绿化成效显著。2007年,累计种植乔木6万余株,灌木97万株,水生植物1万株,草花近4万株,草皮2万余平方米。自筹资金200万元,购置了洒水车、挖掘机、铲车、吊车、农用车等专业机械设备,组建了“青山园林设备公司”,为园林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园林绿化管养水平进一步提高,南湖公园申报了国家重点公园。
  【市政管养明显改善】 市政公司一方面继续完善市政道路基础设施,更换人行道板72万平方米,修补车行道200多万平方米,清疏排水管网100多公里,整治窨井7000座,改造安装路灯520盏,改造边街小巷46条;另一方面走制度化、督查化、精细化、科技化管理的路子,市政设施管养水平明显提高,设施管养修复率、稳固率均达到98%,位于全省前列,达到了路平、沟通、灯明、景美的管养效果。
  (胡平喜)
  小城镇建设
  【概况】 围绕省委、省政府提出的“让农民走平坦路、喝干净水、上卫生厕”的要求,结合新农村建设,积极开展以“三清六改五普及”为主要内容的村庄整治建设,清理违规建房,在示范镇开展“五整治、三建设”活动,小城镇和村庄面貌大为改观。
  【清理整治违规建房】 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对各地农村违规建房清理整治情况进行了督查,重点是清理整治公路两侧和占用农田耕地的违规建房,指导乡镇积极编制村庄规划,依法依规建房。同时针对农民违法违规建设导致出现房屋质量安全事故的现象,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
  【农村消防工作】 按照公安部、建设部等七部委联合下发的《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消防工作的指导意见》的要求,对农村消防工作进行了部署,要求各地积极推进村庄规划的编制工作,将消防安全布局、消防通道、消防水源等建设纳入村庄建设规划中,做到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使用;同时加强对农民建房的技术服务与管理,提高农村住宅的耐火水平,加强农房建设的设计和施工力量管理,从源头上增强农村防火能力。
  【村庄整治建设】 庐山区在新农村建设中以发展生产、增加农民收入为根本,以村庄整治建设为重点,建立农村公共设施投入长效机制,从而让广大村民真正尝到新农村建设甜头,该区的海会镇顺利通过省建设厅组织的“五整治、三建设”的达标验收。星子县各个整治试点自然村通过新修通村公路、硬化村中道路、建成文化中心、拆除空心房、建沼气池、改厕、改栏、清理垃圾污泥、新增绿地等方式,让当地群众实现了走平坦路、喝干净水、用卫生厕、住整洁房、用洁净能源的愿望。为加快庐山西海环境整治工作,打造文化旅游胜地,把庐山西海环境整治工作与新农村建设、集镇规划建设等工作相互结合起来,实施拆旧和“穿衣戴帽”工程,村庄面貌明显改观。
  【包村帮扶】 成立帮扶工作队进驻湖口县舜德乡建设村进行帮扶,帮助该村制定了四年村级发展规划和十年村庄建设规划,选出了村级领导班子和村民理事会,建立健全了各项制度,多方筹集资金,完善村庄基础设施,使该村面貌有了较大改观。
  (胡平喜)
  城市管理
  【概况】 坚持以城市管理为中心,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着力打造文明执法队伍,努力构建和谐城管。2007年,共查办各类案件1900余件,纠各类违章1万余起,取得了1至5月份零投诉,全年投诉率同比下降86%的良好效果,较好地完成了各项任务。2007年,被省委省政府评为“江西省抗冰救灾先进集体”;被省建设厅评为“江西省城市管理执法先进集体”和“建设系统目标管理达标单位”;被市政府评为“行政执法先进单位”;5人被省建设厅评为“全省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先进个人”,2个荣立个人三等功。
  【新建环卫设施】 新建、改建了22座水冲式公共厕所和7个压缩式垃圾中转台。启动了东郊生活垃圾处理场的扩容工程。该工程政府投资500万,扩容量17万立方米,设计使用寿命2年,2008年5月底完工并交付使用。
  【筹建第二生活垃圾处理场】 成立了“废弃物处理管理服务中心”,与投资方威立雅签订了《九江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项目特许权协议》,威立雅前期将投资1.5亿元,新建一座供九江市使用30年的生活垃圾处理场。
  【设置限时“鲜菜早市”】 “在条件许可、居民同意”的边街小巷、断头路段、物业小区或居民社区内完成了20个限时“鲜菜早市”点的设置,并因惠及群众、管理到位,“鲜菜早市”成为九江城管一大品牌,经媒体报道后,在全省乃至全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江西卫视《社会传真》栏目还进行了专题报道。
  【强化市容管理】 坚持以创建省级文明、卫生城市为牵引,着力抓好城市管理,深入开展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先后查办各类案件1900余件,纠正违章占道6736余起、垃圾广告25604处(现场抓获违章人员3人)、渣土泼撒110余次、违章设置的户外广告和宣传促销695件,清理违规条幅1609条,发现并查处违法建设115处,拆除违法建设72处、计14996平方米,增亮门头招牌1352块、户外广告牌24块,有力改善了市容环境。
  【广泛开展宣传】 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开展创建文明卫生城市和城管执法的宣传,各类媒体先后刊载文章165篇、播放节目75个;同时,采取发宣传单、教育行为相对人、走访经营业主等形式,努力争取广大市民对城管执法的理解与支持,为推进城市管理营造了良好氛围。
  【构建和谐城管】 市执法局从“恪尽职守、正确履责,以人为本、执法为民,依法行政、规范管理,文明执法、温情服务,广泛宣传、全民参与”等五个方面构建和谐城管。一是制定行为规范,强化在岗培训,组织军事队列训练,整顿工作作风。二是落实文明巡查,实行“温馨提示”和“教育登记”制度。三是建立长效机制。四是优化服务平台。2007年办理行政审批2400件,群众满意和基本满意率为100%,其中满意率为98%。五是办实社情民意,建立网站投诉平台、开通24小时服务热线,认真办理提案议案。
  (任娟)
  建筑业
  【概况】 2007年,九江市新成立建筑施工企业3家,晋升二级资质企业1家。截至年底,全市建筑业企业共有190家,其中一级企业7家,二级企业31家,三级企业138家,住宅室内装饰A级企业13家,不分等级企业3家。开展了建筑业企业项目经理资质管理制度向建造师执业资格制度过渡工作,顺利完成129名一级建造师和379名二级建造师注册工作。建安企业进一步加强内部管理,增强市场竞争力,建筑业呈现良好发展态势,完成产值逐年上升。2007年,全市建筑业总产值达到46.02亿元,同比增长了10.2%。
  【建设工程招投标】 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江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办法》等法律法规,规范招标投标及评标行为,增强招标投标透明度和评标公正性。2007年,所有工程项目坚持做到了凡是依法应实施招标发包的工程项目都公开招标,招标告知率和应公开招标率均达到100%;同时积极推进工程监理和设计招标。2007年,市区共有各类招标项目68个,中标价11.32亿元,节约资金约1086.3万元,节约率约9.6%。
  【造价管理】 每两月出版发行一期《九江市建设工程造价信息》,及时向社会发布工程造价信息,对全市材料价格、人工费、机械费等实行工程计价动态管理,提供计价依据。2007年,完成核算报建工程项目64项,总面积120.99万平方米。收取并缴存财政专户定额测定费159万元;完成83项工程项目审核结算任务,送审价为7.105亿元,核定价为4.881亿元,核减2.224亿元;编制政府投标项目控制价4238.42万元,让利后3814.58万元,较好地发挥了造价管理部门为政府投资把关的作用。
  【工程质量】 继续深入贯彻建设工程质量法律、法规,以规范参建各方主体的质量行为、落实质量责任为重点,以确保工程质量为主线,在确保房屋建筑工程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符合国家强制性技术标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工程精细度和用户满意度。2007年,受监工程竣工交付验收合格率达到100%,杜绝了新建工程发生结构安全事故,创省优质建设工程奖13项,其中杜鹃花奖2项,创市优良工程奖11项,市优良结构工程奖73项,工程质量投诉较往年明显减少,投诉处理完结率达到100%,全市工程质量整体水平稳步提高。
  【工程安全】 从监督管理制度上入手,创新监管模式,强化监管措施,实现安全发展。出台了《九江市建设工程项目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关于加强建设工程危险性较大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监督管理的意见》和《九江市建筑施工起重机械安全管理办法》等制度,被省安监总站在全省进行了推广。2007年,共监管在建工程53项,单体工程220余个,市本级建筑安全监管项目未发生一起死亡事故,全市(含县、市、区、山)建筑施工事故死亡人数控制在1人以内。积极创建安全生产文明样板工地,努力推进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全年创市级安全文明样板工地22个,省级安全文明样板工地13个,省安全质量标准化工地1个。
  【建筑节能】 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有关建筑节能政策法规和行业技术标准,以市长令的方式出台了《九江市民用建筑节能管理办法》,建立了建筑节能专项备案制度,落实了“新湖·柴桑春天二期”等8个建筑节能示范工地,顺利通过了建设部和省建设厅的检查验收。
  【建安企业】 市一建公司是赣北地区目前惟一的国有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市政公用工程施工总承包一级资质企业,也是九江市建筑业龙头企业,成立于1952年7月。现有职工3700余人,拥有各类技术管理人员526人,其中高、中级职称195人,一、二级资质项目经理85人,拥有各类施工设备、检验设备783台(件)。公司下设建筑施工、路桥、钢结构、装饰、消防、设备安装、机械化施工、商品混凝土、园林绿化、房地产开发等分公司,同时拥有机电安装工程施工总承包二级和钢结构工程、消防设施工程、公路路面工程、建筑装修装饰工程、城市园林绿化专业承包二级以及送变电工程、预拌商品混凝土、房地产开发专业承包三级等相关资质。能够独立承担各大型工业建筑及高层、超高层大型公共、民用建筑的施工。该公司是江西国际经济合作联合体成员单位,具有对外承包工程经营资格,能够独立开展对外承包工程业务。该公司是九江市建筑系统首家通过IS09002质量体系认证的企业,也是全市第一家领取安全生产许可证的施工企业。2007年完成建安产值2.45亿元。由于重视施工质量、安全管理,德安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办公楼、武宁明星锑业综合楼、修水滨江西路(秀水大道)绿化景观工程被评为省优良工程,江西柘电九江基地二期续建工程等4个项目被评为市优良结构工程奖。同时,江西柘电九江基地二期续建工程3个项目荣获“江西省建筑文明工地”称号。先后荣获省建设厅颁发的“施工安全管理先进企业”、市建筑协会授予的“先进施工企业”等多项证书。成为浔阳区委、区人民政府表彰的年度国有企业“纳税大户”。
  (胡平喜)
  房产管理
  【概况】 2007年,全力推进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和完善廉租住房制度,构建和谐房产;高标准、严要求贯彻落实好各项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切实稳定住房价格;不断健全各项监管措施,切实规范房地产市场行为。
  【住房保障】 2007年,九江市将推进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和完善廉租住房制度工作列为“一号民生工程”强力实施,强力推进,在全省率先出台《九江市推进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和完善廉租住房制度的实施办法》,率先建立“五道程序、四道把关、三榜公示”住房保障申请审查程序。中心城区基本完工建设95栋、24.1万平方米经济适用住房,省领导多次视察经济适用住房工地,给予项目建设高度评价,并要求将该项目打造成江西省经济适用住房样版工程。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中心城区成功举办三次经济适用住房和一次廉租住房电视现场直播公开摇号分配,中心城区有3081户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得到解决,政策执行和操作过程得到市民广泛赞誉。采取租赁补贴为主,实物配租、租金核减为辅的方式,对人均6平方米以下城市低保家庭实现应保尽保。截至2007年底,全市共筹措和配建廉租住房581套,其中中心城区551套,县域30套;实施租金核减894户,其中中心城区327户,县域567户;发放租赁补贴605户,其中中心城区385户,县域220户。
  【市场监管与整治】 按照《九江市城市规划区建设工程审批暂行办法》,市房管局、市规划局、市建设局建立和完善开发建设监管工作制度,实行开发建设项目联动审批机制。加强商品房销(预)售管理,定期开展批后监管。加强房屋交易管理,严格房地产中介机构备案制度。全年中心城区核发商品房销(预)售许可证58件,建筑面积176.49万平方米,其中住宅140.82万平方米;32家公司获得从事房地产中介服务资格,其中8家获得房地产价格评估机构资质,24家获得房地产中介经纪机构备案资格。全市办理房屋所有权证39467本,办理房地产权属登记41087件,登记面积758.75万平方米。中心城区办理房屋所有权证18461本,办理房地产权属登记18553件,登记面积424.65万平方米。2007年,会同12个部门联合组成九江市房地产市场秩序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九江市房地产市场秩序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组织开展市场服务行为大检查。整治期间,完善房地产评估报告抽样核查制度、商品房销售网上公示制度和购房“温馨提示牌”制度,健全市场监测分析工作机制,建立定期公布房地产信息披露制度。全年共组织开展专项整治活动21次,受理投诉举报295起,查处违法违规案件46起,查处无照经营2起,取缔违规中介机构17个,对20多家未在省建设厅备案的房地产经纪公司下发停业整顿整改通知书,督促8家单位办理房地产经纪备案手续。全市房地产市场秩序专项整治工作得到省检查组一致好评。
  【房屋拆迁管理】 2007年,九江市房屋拆迁管理工作具体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严格执行房屋拆迁计划,对未列入计划的项目,坚决不予发放拆迁许可证;二是拆迁项目必须委托有资质的拆迁企业实施动迁,对违反规定的,坚决收回已作出的拆迁许可;三是实行拆迁项目审批制度和拆迁安置资金制度。在审查拆迁项目坚持“五项要素”。在监控拆迁安置资金实行专项账户等;四是实行拆迁监督检查制度。拆迁单位在张贴拆迁公告时必须在拆迁现场公布拆迁补偿标准、公开拆迁操作规程,拆迁管理执法人员必须到拆迁现场听取被拆迁方的意见,防止强拆发生。2007年,全市实际批准拆迁面积27.88万平方米,其中中心城区实际发放拆迁许可证19个,面积15.04万平方米。
  【物业管理】 全市实施物业管理总面积900多万平方米,其中110个新建小区物业管理覆盖率达100%,62个旧住宅小区有30个实施物业管理,覆盖率达48.40%。2007年,中心城区新批准预售的35个项目,全部实行前期物业管理。坚持民主自律和民主决策的原则,积极推广业主委员会制度,全市累计有35个小区成立业主委员会。深入开展物管小区评先创优活动,2007年,全市有2个小区获得省级优秀小区称号,9个获得市级优秀住宅小区称号。全市累计获得国家级优秀(示范)小区2个,获得省级优秀(示范)小区的23个,获得市级优秀住宅小区的18个。市县两级全部建立物业维修资金制度,去年中心城区归集和物业维修资金2100万元,追缴物业维修资金30多万元,累计归集9600多万元。
  【房改与公积金管理】 2007年,积极支持和推进企业改制工作,对企业改制单位房改售房实行绿色通道服务机制,进一步加快住房补贴发放进程,建立健全申请房改房维修资金的房屋完损等级鉴定和维修造价审定制定。全年共出售公房3501套,发放住房补贴140.41万元。为扩大住房公积金覆盖面,按照《关于全面推进财政拨款行政事业单位建立住房公积金制度的通知》文件精神,积极督促各县(市、区)将财政拨款行政事业单位公积金列入财政预算,2007年,有13个县(市、区)已列入财政预算。一年来,新增缴存职工36781人,全市归集住房公积金45634.07万元,同比增长38.31%,其中市本级归集27484.9万元,同比增长29.62%,驻县办事处归集18149.17万元,同比增长53.95%。共向4046户职工发放住房公积金委托贷款56103.45万元,同比增长97.47%。其中,市本级向1968户职工发放委托贷款33128.7万元,同比增长70.75%,办事处向2078户职工发放委托贷款22974.75万元,同比增长155.02%,资金使用率由49.4%提高到77%。并为82名经济适用住房中签户发放委托贷款489.5万元。
  【房屋安全监管】 建立各类危旧房屋情况档案,科学制定房屋安全工作方案,强化房屋安全使用的动态管理,对存在安全隐患的房屋,跟踪监管、一抓到底。组织各类房屋安全监督检查,对检查发现的情况及时向有关单位通报,加强房屋安全预警工作,针对节假日和重大活动以及特殊季节和灾害性天气,制定提示房屋安全预警文件,开展了中小学校舍公共安全大检查。全年完成房屋安全使用鉴定369栋、32万平方米,对126所约5万平方米幼儿园、中小学校舍进行了安全普查。房屋安全管理继续保持“零”事故记录。
  【机关效能建设】 建立和实行特邀监督员和行风监督员制度,对外聘请19名特邀监督员和社会监督员,组织开展三次监督员恳谈会。尤其是针对住房保障工作会同市监察局建立群众监督员制度,在保障性住房申请和入住对象、街办和社区工作人员中聘请9名社会监督员,负责对项目建设、申请审查、公开摇号等进行监督。卓有成效开展创建省市巾帼文明示范岗、文明示范窗口和精神文明单位活动,市房屋档案室荣获市巾帼文明示范岗称号,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及其浔阳办事处荣获省级青年文明号,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浔阳办事处荣获市总工会授予的女职工建功立业标兵岗,市白蚁所、测绘队荣获市青年文明号,滨兴房管所连续12年荣获市精神文明单位。为方便群众,产权交易大厅率先在全市推行了“服务无假日”活动,并进一步深化完善房屋产权交易“绿色通道”服务机制。2007年,“服务无假日”办理业务409宗,接待群众500余人次,启动绿色通道29次。为此,有效地提高了队伍的工作质效和群众满意度,受到了领导及群众的广泛认可。
  (章世华)
  环境保护
  环境监测
  【监测成果】 开展了地表水,大气、酸雨、降尘、噪声例行监测以及生活饮用水源地的监测,完成监测数据411218个。
  完成重点污染源监测工作。对九江恒生化纤有限公司、九江金属冶炼厂、九江发电厂、中石化九江分公司、江西朝阳机械厂、江西省铜业公司城门山铜矿等近40家重点污染源企业进行了重点污染源普查暨环境统计核查监测。
  做好环境管理服务性监测工作。完成中伟科技化工有限公司、九江城西港区集装箱码头、江西大唐化学有限公司等37家建设项目“环评”基础监测;完成江西昌河铃木有限责任公司、中石化九江分公司等55家建设项目环保设施竣工验收监测;零星样服务性监测有上百家,同时协助完成22次排污费核查监测,共获监测数据33680个。
  继续开展室内空气质量监测。完成132套房屋的室内空气监测,出具监测数据1126个;汽车尾气检测车辆15036台,治理3531台,治理后合格率达95.2%,每星期不定期进行路检1~2次,路检车辆513台,合格率达73.2%。
  【开展全市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工作】 土壤污染调查是2007年的中心工作之一。按省环保局统一部署,九江市共有394个调查点位,已完成全部样品采集工作和部分样品制备工作。
  【开展环境监测司法鉴定工作】 成立了九江绿园环境监测司法鉴定所,这是江西省成立的第一家环境监测司法鉴定所,成立后将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环境污染引发的纠纷、诉讼、仲栽、环境质量(水、气、渣)生态环境质量、环境安全等环境监测领域内的专门性技术问题进行科学鉴定,并依靠本监测站的技术人员及监测分析仪器设备开展司法鉴定活动。
  【通过综合评审验收】 由省技术监督局、省环境监测中心站、市技术监督局组成的“九江市环境监测站实验室认定”评审组进行了为期3天的“实验室认定”评审,并顺利通过。
  2007年,经国家环保总局批复,空气自动监测点位为8个:庐山气象台、石化总厂、五七二七厂、水科所、综合工业园、十里、茅山头、西园已全部通过了验收,数据报送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水质自动监测站目前有长江河东水厂、河西水厂与鄱阳湖蛤蟆石三个水质自动监测站通过验收;应急监测车之车载环境空气监测系统以及相关仪器设备进行了验收。这三大工程的全面验收,为市民的健康保障提供了科学依据。
  【重视人才培养,搞好监测科研】 组织有关人员到外地参加培训学习,先后参加了全省计量认证内审员培训班、突发性环境事件应急监测培训、自动监测仪器的使用和维护学习、全国环境统计业务培训、全国“十一五”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考核指标培训、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技术培训和2007年度持证上岗考核与计量认证培训等方面学习。还组织人员参加科研攻关项目并撰写科技论文,撰写论文有8篇,其中公开发表的论文有4篇。
  环境监察
  【概况】 2007年,九江市排污费征收在2006年的基础上增长25%,达到5263万元。市本级完成3000万元,县(市、区)完成2263万元。
  九江市环境监察支队在工作中坚持依法行政,做好排污申报和核定工作。对拒缴排污费的单位,九江市环境监察支队按程序办事,依法申请法院强制执行。加强对重点排污企业的环境监察,并做好监督性监测。对排污不能稳定达标的企业,增加现场监察和监测频次。工作中始终坚持“以监察促收费”的工作方针。2007年底,市本级企业排污费的征收额超出年初确定的排污费征收计划147万元。
  【12369环保举报热线】 12369环保投诉热线是环保部门对外的一个窗口,是与人民群众沟通交流的桥梁。2007年,市政府建口成立了为民服务热线12319,为了做好12319和12369环保投诉热线的对接工作,支队成立12369和12319环保投诉专职处理机构,实行白天8小时坐班制,晚上值班制和24小时开通制,对12319转过来的投诉案件和环保投诉紧急案件不管白天和黑夜、刮风下雨、严寒酷暑,30分钟内及时赶到现场处理,并将处理结果及时回复。在12319政府热线年终考核中满意率100%。
  【环境稽查】 上级环境保护部门对下级环境保护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在环境监察工作中依法履行职责、行使职权和遵守纪律情况进行的监督、检查。通过稽查,宣传环境保护,制止了一些地方保护主义和土政策,查处了一些环境违法企业。
  【专项行动】 协同市局污控科深入开展了饮用水源保护区的整治。在取缔全市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内的工业排污口的基础上,对影响二级保护区水质的环境污染和安全隐患进行了清查。进一步完善饮用水源应急预案。制定九江市处置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和完善重点排污企业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全面提升对环境突发事件处理的快速应急能力。深入开展对工业园和重点行业的环境违法行为整治。
  九江市环境监察支队集中精力分三组对九江地区十一县一市三区工业园区和重点企业进行了为期一周的环保专项行动。在对九江城区高污染燃料禁燃区内的燃煤锅炉专项整治工作中,联合市执法局对禁燃区内的燃煤锅炉逐一下达整改方案并督促整改,已更换清洁能源的锅炉37台。协同市执法局继续巩固城市中心区的油烟整治成果。
  2007年,支队出动执法车辆150余次,出动执法人员600人次,检查企业680余家。共立案114起,已结案94起,处罚金额96万元。
  【建立自动监控平台建设】 九江市污染源在线监控中心建设是市政府“十大民心工程之一”,于11月20日竣工。该系统与市监控中心联网,对全市20余家重点企业的27个废水排放口的流量、PH值、COD及部分企业的氨氮、油份等污染因子和部分企业的18个烟气排放口的浓度、温度、压力、流量、含氧量实施24小时自动监控,同时对30处的污染源进行视频监控。杜绝企业违法排污,增强环保执法的主动性,提高环保执法效率。
  污染防治
  【环境质量】 2007年,九江市环境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57天,优良率达到97.8%,水环境质量基本稳定,水质总体状况良好,鄱阳湖水质评价为Ⅲ类,长江、修河均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Ⅱ—Ⅲ类水质标准,市区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龙开河水质较差,污染物表现为有机污染,市区各湖泊均呈不同程度的水体富营养化现象。城区环境噪声为53.6分贝,交通噪声为67.9分贝,达到《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限期。在2007年全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中,九江市取得江西省第二的好成绩,其中在“环境质量、污染控制、环境建设、环境管理”等16项硬指标中,九江市有11项获得满分。全力实施饮用水源5·31零点行动。科学划定饮用水源保护区,加强保护区内排污口整治,使全市包括县区在内的所有饮用水源集中取水地得到了有效保护,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达到100%。市区及各县饮用水源保护区均进行了GPS定位,制定了保护区示意图和划定方案,按照规定标准设立了保护区界牌。全市投资2000万元对饮用水源保护区内的排污口进行了截污整治,如期关闭了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内的所有8个排污口和二级保护区内2个排污口,饮用水源得到切实保护。
  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工程。通过实施高污染燃料禁燃区建设工程,共治理、关停、取缔2蒸吨以下(含)燃煤锅炉37台,有效地改善了城区环境空气质量;开展了机动车尾气综合治理工程,共检测机动车6040台,净化治理1285台,实现城区96%的在用机动车尾气达标排放;开展了餐饮业油烟整治工程,在巩固2006年整治成果(2006年对850家餐饮单位进行了油烟治理,对44家违法经营的单位实施了关停)的基础上,又对410家餐饮单位进行了油烟治理,切实解决了一批扰民严重的油烟污染问题。
  加强了环境噪声整治工程。进一步完善了城市环境噪声自动监测系统建设;中、高考期间全市环保系统加强了噪声污染的环境监管,开展了城区营业性文化娱乐场所环境噪声专项整治等工作,使全市声环境质量有了明显改善,优于国家标准。
  落实监测能力建设工程。截至2007年底,全市投资480万元建成了覆盖市区范围的9个大气自动监测站,形成了环境空气质量日报能力;投资540万元建设了4个水质自动监测站,实现了饮用水源水质周报;投资112万元在城区建设了9块噪声显示牌,建成了市区环境噪声自动监控系统;投资280万元在湖口县金沙湾工业园建设了全省第一家工业园区污染源自动监控中心,投资160万元在彭泽县和庐山建设了全省第一批县级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投资2500万元建成了包括27套水质、18套烟尘废气自动监控系统、30套视频监视系统和监控中心在内的全市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全市重点污染源均已纳入了信息化管理范畴;五是切实解决了环境难点问题,九江市12369环保投诉热线2007年案件受理和处理率均达到100%。
  【污染减排】 2007年,九江市以江西省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计划为依据,以科学测算、合理分配为基础,以项目为依托,以实施减排工程为重点,采取“十一五”减排总目标与年度减排目标相结合,控制“增量”与削减“存量”相结合,集中处理与点源治理相结合的方式,将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计划纳入九江市经济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并制定年度计划。同时市政府为了进一步确定任务,在年初与辖区内各县(市、区)政府签订了年度主要污染物总量削减目标责任书,全市各地均按照要求制定了年度减排计划,并将主要污染物总量指标分解到了重点排污单位。2007年,通过强化减排责任,采取结构减排、工程减排、管理减排等多项措施,实现了二氧化硫(SO2)与化学需氧量(COD)指标双下降,获得了省污染减排先进单位的称号。
  严把项目审批观控制增量。将总量削减指标作为建设项目环评审批的前置条件,新增污染物排放量绝不允许突破总量控制指标。
  加快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减量。根据国家、省相关产业政策要求,依法强制淘汰污染严重的企业和落后的生产能力、工艺、设备与产品,通过调整产业结构等措施推进节能降耗减排工作。
  开展污染治理腾出总量。通过新建或改造污水治理设施,实施清洁生产、循环经济等措施降低水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为新项目的上马腾出环境总量。
  【重点工业污染源治理】 大气污染治理,九江发电厂5、6#350MW机组脱硫工程建设,总投资6892.5万元,其中环保补助资金1000万元,该工程已于2007年7月通过168小时连续运行,10月通过省局验收;水污染治理,通过新建或改造污水治理设施,实施清洁生产、循环经济等措施降低水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2007年完成的项目有:九江发电厂1#、2#机组的水膜除尘改电除尘;九江市德福电子材料厂废水处理站,采用反渗透膜工艺,年回收铜36吨;中国石化九江分公司3万吨硫磺回收工程;永修八达纸业有限公司污水治理改造工程,年减少COD排放150吨。开展清洁生产,目前九江市已完成亚东水泥、武山铜矿、香炉山钨矿等企业的清洁生产审计工作,赛得利化纤有限公司、城门山铜矿、富达化工有限公司、海螺水泥等企业的清洁生产审核工作正在进行中。城市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总投资7387万元的老鹳塘生活污水处理厂(6万吨/日)于2006年4月投入使用,市政府2007年又投入1600万元,完成了滨江路截污工程,提高了污水处理厂的处置能力;同时日处理5500吨的庐山污水处理站于2007年8月通过省局验收。
  生态保护
  【概况】 2007年,九江市已设立生态功能保护区两个,分别为国家级鄱阳湖重点生态功能保护区和省级修河水源涵养地生态功能保护区。九江市已建成共青城、武宁县2个国家级生态示范县和彭泽、星子、修水3个国家级生态试点示范县。九江市建成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共37个,其中,自然保护区6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个,分别为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彭泽桃红岭梅花鹿自然保护区;2007年省级自然保护区新增一个,使九江市省级自然保护区达到5个,分别为都昌候鸟自然保护区、江西云居山自然保护区、鄱阳湖长江江豚自然保护区、庐山自然保护区、修水五梅山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23个。森林公园7个。
  【水生态环境】 2007年九江市水生态环境继续维持良好态势,市域地表水中,长江和修河水质较好,所有监测断面水质均能满足《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Ⅲ类水标准,市区饮用水源在长江九江段,参照《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标准》,水质达标率为100%;龙开河水质较差,污染物表现为有机污染;市区各湖泊均呈不同程度的水体富营养化现象。
  2007年,江西省环保局、江西省水利厅汇集相关专家共同编制完成了《江西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其中对九江市的修水、鄱阳湖、长江(九江段)等主要河流、湖泊的水质目标、功能区划提出了具体要求。全省将根据水(环境)功能区划对水质的要求,核定水域的纳污能力和排污总量,对水质状况进行监测,加强监督管理,确保功能区水质达到相应标准。2007年,九江市按照省政府要求,积极开展饮用水源“5·31”零点行动,全面取缔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内的排污口,同时科学划定保护区,保证了群众饮水安全。
  【农村生态】 为了进一步推动江西省农村环境保护工作,促进全省小城镇(乡)环境建设,贯彻落实我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生态立省,绿色发展”精神,2007年江西省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江西省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江西省环保局、江西日报社联合主办了“生态江西—首届江西十佳绿色生态县(市、区)暨十佳环境优美乡(镇)评选活动”。星子县、武宁县、修水县参与十佳绿色生态县评选,武宁县罗坪镇、杨洲乡等6个乡镇参与十佳环境优美乡镇评选,评选结果将于2008年初揭晓。
  【绿色生态建设】 2007年,九江市开展绿色生态建设活动,下发了《九江市绿色生态建设七个专项行动实施方案》,《方案》确定用3年时间,通过开展九江市工业园区未经处理污水零排放专项行动、九江市修河源头保护区污染物零排放专项行动、九江市城市中心区有毒有害气体零排放专项行动、九江市二级饮用水源保护区内污水零排放专项行动、九江市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专项行动、九江市淘汰燃煤锅炉(窑炉)专项行动、九江市尾矿库专项整治行动等七大专项整治行动,努力实现九江市达到“一流的水质、一流的空气、一流的生态环境、一流的人居环境、一流的绿色生态保护和建设机制”的目标。2007年,九江市的绿色生态建设工作按照《方案》确定的目标认真组织,强力推进,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土壤环境】 2007年,九江市开展土壤调查研究工作,按照科学划分的原则九江市共设置土壤点位394个,分别为耕地点位128个,草地点位2个,林地点位43个,未利用地点位4个,自然保护区土壤调查点位105个,“七五”期间土壤背景点35个,重点区域土壤污染调查与污染土壤修复试点77个,采集样品459个,通过对土壤理化性质、无机污染物、有机污染物等进行分析,摸清全市土壤环境状况,全面掌握土壤污染情况,为制定全市土壤污染防治对策,做好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提供了保障。
  (九江市环境保护局)

知识出处

九江年鉴.2008

《九江年鉴.2008》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年鉴设有大事记、九江概貌、人民团体、法治、经济管理与监督等类目,主要记载了2007年九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情况和资料。

阅读

相关地名

九江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