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市农村信用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九江年鉴.2008》 图书
唯一号: 140520020230001285
颗粒名称: 九江市农村信用社
分类号: F832.3
页数: 2
页码: 259-260
摘要: 本文记述了2007年,九江市农村信用社业务高速发展,效益再创新高,支持地方经济建设,推进规范化管理,风险管理加强,服务水平提升。
关键词: 九江市 银行业 信用社

内容

【概况】 2007年,全市农村信用社继续围绕“推进规范化、提升竞争力、做出新贡献”三大主题,认真贯彻落实省联社“十大任务”、“十大措施”,着力打响和做实“三大银行品牌”,在业务发展、产品创新、规范管理、风险管控、深化改革、手段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新的突破,农村信用社进入历史发展的最好时期。
  【业务持续高速增长】 牢固树立“好中求快”的发展理念,以客户为中心,各项业务得到快速发展,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农村信用社在全市金融机构中网点数量最多,有10个县级联社和1家农村合作银行,342个营业网点遍布全市各乡镇,从业人员2465人。至2007年末,全市农村信用社各项存款余额达840375万元,比年初增加130399万元,增长18.37%;各项贷款余额为559943万元,比年初增加86562万元,增长18.29。各项存款、各项贷款均比改革前的2003年增长110%多,均居全市金融机构之首。
  【经营效益再创新高】 牢固树立“以收定支、量入为出”的成本核算观念,强化成本管理,狠抓增收节支,经营效益再创新高。年末,全市农村信用社共实现各项收入49646万元,同比增加7302万元,增幅17.2%,其中:贷款利息收入39767万元,同比增加2046万元,百元收息率为7.53%;往来收入4297万元;中间业务收入551万元,其他收入4295万元。收支扎差实现账面盈利4684万元,同比增盈915万元,增幅达27.07%,盈余面为100%。各项收入比改革前的2003年增长108%,全市11家县级法人联社实现社社盈余,用不到五年时间再造了一个九江市农村信用社。
  【社会贡献显著提升】 九江农村信用社按照省联社“立足社区、服务三农”的战略定位,紧跟地方党委、政府的发展思路,主动融入县域经济发展战略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之中,进一步落实支持全民创业的十六条措施,在全民创业的热潮中积极作为,在经济与金融服务中努力提升为“三农”、个私经济、中小企业、贫困学生、下岗职工等经济薄弱环节的金融服务水平。2007年末,全市农村信用社共累计发放各项贷款344821万元,其中农业贷款累放258649万元。改革四年来,累放各项贷款170亿元,发放了占全市95%的农业贷款、100%的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50%多的城镇下岗职工贷款和个体私营企业贷款。通过扶持,基本解决了失业人员下岗再就业、贫困学子上学难等问题,使辖内私有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得以进一步发展壮大,有力地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规范化建设稳步推进】 以省联社标准化执行手册为重点,全面落实管理操作流程;以控制新增贷款风险为重点,全面推进信贷管理规范化,不断完善和落实信贷规范化文本、信贷操作流程、贷款授权授信体系,信贷管理能力明显增强;以落实会计委派制为重点,大力推进财务管理规范化,委派会计达标升级工作有序推进;以推进文明规范服务为重点,全面提升客户服务水平,农村信用社正规化金融形象进一步展现出来。截至2007年末,全市农村信用社聘请省联社以及银监部门有关领导为所辖信贷员、委派会计、稽核监察员及基层信用社主任授课3次,各县联社也相应组织各类业务培训班170次,累计培训人员达6455人次,培训面达100%。
  【风险管理日趋加强】 按照省联社统一部署,大力实施全面风险管理,积极完善“五大体系”和“十大机制”,变被动防范风险为主动防范风险,把审慎经营贯穿于积极发展之中,抗风险能力进一步增强。2007年末,全市农村信用社当年新发案件比去年减少41起,新发案件比去年下降71.92%;按四、五级分类不良贷款占比较年初下降4.85和5.32个百分点;资本充足率较年初提高3.39个百分点,整体抗风险能力显著增强。
  【服务水平有效提升】 江西省联社成立后,农村信用社加快业务拓展和电子信息化建设步伐。继成功开通核心业务系统、全国范围内实时支付系统、同城清算系统、农信银系统、开办“百福卡”业务、“农民工银行卡特色服务”、“惠农一卡通服务”、自动取款机(ATM)等业务后,2007年发行金卡、钻石卡等系列银行卡,推出独具农村信用社特色的转账电话业务,并成功地实现加入全国大小额支付系统,实现全国通存通兑。仅用二、三年时间,走完了商业银行10多年信息化路程,凭借良好的政策优势、机制优势、网点优势,使广大农民和城市居民一样充分享受到现代金融服务,促进城乡金融一体化,真正实现了“汇通天下”、即时到账。至年底,全市百福卡发卡量达103395张,完成省联社下达全年指导性计划92.35%;又在部分县城区营业网点安装了11台ATM机;加强网点建设,新改装打造了33个精品网点,惠及全市100多万农户,确保全省20大项、37小项财政惠农补贴资金及时、足额、安全发放到位,较好地提升了农村信用社企业社会形象,支持了地方经济发展。
  【信贷产品亮点纷呈】 几年来,全市农村信用社致力于打造现代化、正规化的服务县域的主力银行、立足社区的零售银行、农民喜爱的村镇银行,通过加快产品创新和新产品的推广步伐,深入开展信用工程建设,做大做强小额信用贷款;积极拓宽信贷领域,向个私民营经济、中小企业、下岗再就业工人、城镇居民推出信用共同体、林权质押、住房贷款、下岗再就业贷款,积极支持全民创业;积极扶持薄弱经济,推出仓单质押、林权抵押贷款。2007年,全市农村信用社共累计发放各项贷款344821万元,惠及农户302437户;累放助学贷款2693万元,帮助近1200名贫困学子圆了大学梦;累放27258户个私民营经济贷款167559万元、1293户中小企业贷款116600万元、2098人下岗人员贷款8575万元,直接支持就业人数近8390余人;累计发放仓单质押贷款16000万元,林权抵押贷款3245.8万元,较好地满足了中小企业、社区经济等薄弱经济环节多元化的金融需求,有效解决客户贷款难的问题。
  【注入企业发展活力】 按照省联社开展员工结构调整工作部署,九江市农村信用社在辖内进行“大换血”,为188名到龄员工办理了内部退养手续,面向社会公开招聘51名职员;完成877名代办员、工勤人员养老保险补缴工作;推行年度考核制度和末位淘汰制度;办理了22名内退员工子女置换工作,并推荐12名员工子女退役士兵参加省联社安置考试,做好了1976名员工岗位资质考试工作;加强干部建设,优化科级干部结构,配备后备干部31人,提拔聘用12名年轻干部。通过吐故纳新,不断优化人力资源结构,为农村信用社的发展注入了活力。

知识出处

九江年鉴.2008

《九江年鉴.2008》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年鉴设有大事记、九江概貌、人民团体、法治、经济管理与监督等类目,主要记载了2007年九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情况和资料。

阅读

相关人物

唐兴红
责任者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九江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