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九江年鉴.2008》 图书
唯一号: 140520020230001097
颗粒名称: 综述
分类号: D625.56
页数: 3
页码: 102-104
摘要: 本文记述了2007年,九江市在省委、省政府和九江市委的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发展为第一要务,民生为第一事务,全市完成了生产总值592.56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272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937元,同时启动沿江开发,实现重大项目的推进,新农村建设取得可喜成绩,城乡统筹发展迈出坚实的步伐,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经济活力进一步显现,挖掘九江历史文化内涵,推动文化与旅游的共融发展,注重规划引领,着力夯实持续发展的基础,大力推进政府自身建设,政务环境有所改善。
关键词: 九江市 人民政府

内容

2007年,在省委、省政府和九江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一个定位”、“四个打造”、“五大战略”,坚持发展为第一要务,民生为第一事务,大力推进沿江开发、项目建设、体制机制创新、新农村建设、民生工程等重点工作,顺利完成了年初确定的各项任务。全市实现生产总值592.56亿元,比上年增长14.1%;完成财政总收入57.52亿元,增长25.4%,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32.1亿元,增长23.2%;完成城镇固定资产投资331.57亿元,比上年增长45.0%;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3.78亿元,比上年增长17.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272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937元,分别比上年净增1679元和386元。
  不失时机启动沿江开发,在扬优发展上取得突破。按照省委、省政府把九江建设成为长江沿岸和中部地区重要经济中心城市的全省发展战略。九江以“以港兴城、港城互融、港贸互联、港工互动”为目标,于4月中旬同步启动规划建设、征地拆迁、投融资平台建设、项目推介和引进,完成了“一核、两轴、六板块”的开发框架总体规划和10个专项规划,成功引进上海港口集团作为战略投资者参与新的港口和物流园区建设。城西港区作为沿江开发的主板块,新组建投资公司,融资近6亿元,快速推进疏港大道和商住区建设。沿江各县(市、区)按照功能定位和产业布局,引进重大项目137个,金砂湾板块引进10亿元以上的大项目4个,园区产业集聚逐步成势。10月底,省政府发布《江西省九江沿江开发总体规划》,城西港口一期工程奠基及沿江20个重大项目隆重开工。沿江开发正在成为九江扬优发展的突破口,对外开放的第一形象,招商引资的第一载体,承接产业转移的第一方阵。
  强力推进重大项目,发展的能量进一步积蓄。积极开展与经济发达地区、大企业、项目和院校所对接,突出抓好招商引资。九江石化I套常减压装置开工建设,原油加工能力将提升到650万吨。九江钢厂以新代旧综合改造项目启动,炼钢能力提升到400万吨。同方江新、江洲、翔升等一批船台项目加速推进,新增造船能力70万吨。星火有机硅扩改、亚泥三期、汇源三期和凤竹纺织等一批重大项目竣工投产。赛得利二期、L乳酸、红鹰直升机、大唐氟化工、宝迪灯具和中粮集团油脂加工等重大项目相继开工。全市工业园新增企业76户。重视矿业经济发展,启动采矿秩序整顿和矿产资源整合行动。积极做好西气东送、川气东输前期准备和九昌樟成品油管线建设。全省首家风电项目在都昌矶山湖破土动工。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节能减排初见成效。星火工业园被列入国家循环经济试点,九江电厂烟气脱硫、九江石化硫磺回收等环保减排装置投入使用。全市万元GDP能耗下降3.85个百分点,二氧化硫排放下降5.2%,化学需氧量下降2.5%。
  新农村建设取得可喜成绩,城乡统筹发展迈出坚实的步伐。坚持统筹城乡发展,把“三农”工作放在重中之重。整合150多个部门力量,动员社会、企业、部队支持共建新农村。全市按照统一规划,高质量完成了1801个村庄的整治。筹集各类资金4.27亿元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完成改路2600千米,改水6.7万户,改厕5.9万户,新建沼气池2.5万个,积极探索村落社区建设新路径,全市新农村建设跃入全省先进行列。农业产业化稳步发展,“三花烂漫河鲜美,六畜兴旺桑茶香”的产业格局正在形成。全市在稳定传统产业的基础上,新扩九江水梨0.33万公顷,小龙虾、鱼回鱼等特种水产养殖迅速发展,新建成2个国家级水产良种场。新增主营业务收入1000万元以上的农业龙头企业10家、亿元以上的3家,培育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137家,重点扶持40家。建立万亩、万头(羽)以上的种养基地133个,省级无公害农产品基地30个,培育有机绿色食品品牌61个,无公害农产品品牌24个。开放型农业有了新突破,永修宏康、赣台农业示范园等115个生产、加工、出口型基地和企业相继落户建成。“万村千乡”工程顺利实施,全市新建农村超市1000余家,进一步完善农村流通体系,活跃农村市场。南方粮食交易市场建立了电子商务交易网络,年交易量达250万吨,资金流达80亿元,成为全国最大的稻米交易市场。综合利用农业开发、扶贫、移民等项目资金,改造中低产田2.67万公顷。启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的做法得到中央、省的充分肯定和广大林农的欢迎。县县进入全省林改先进行列。
  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经济活力进一步显现。建立改制周转金制度,多方筹集改制资金。60户市属企业启动改制,江西制氧机厂等11户改制基本完成。靠大联强,成功引进上港集团参与九江港口集团改制,九江港政企分开和港口管理体制改革落实到位。10户企业政策性破产获得批准。采取盘活存量、打包回购债权等政策,处置债务16.74亿元,为下步推进国企改革奠定了基础。深化财政管理,进一步简政放权,创新机制,理顺市区两级事权财权,九江经济开发区、庐山区和浔阳区活力释放,发展明显提速。金融改革不断深化。全省第一家村镇银行——修水九银村镇银行开业。推进国有资产运营监管体制建设,行政事业单位预算外资金和国有资产清查按期完成,首批62家市属行政事业单位经营性国有资产完成产权划转,组建市国有资产经营管理中心和担保公司。乡镇综合改革、国有水利工程、种子管理体制改革全面完成,行政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机关后勤管理改革稳步实施。鼓励民营经济发展,全民创业日趋活跃。全市私营企业新增2039户,个体工商户日均新增83户。搭建政银企合作平台,149户中小民营企业与市内8家银行达成贷款协议近50亿元。
  努力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提升对外开放的层次和质量。赴欧洲、新加坡招商,赴香港、上海、佛山推介和浔台经贸洽谈会、中国“五会”等一系列经贸活动,提振了九江的发展形象。对接中央国有大型企业取得成效。全市新批外商投资企业127家,实际利用外资3.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2%,现汇进资突破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19%。实际利用内资240亿元,增长14.3%。与上海产业对接引进企业82户,开辟承接产业转移的新渠道。引进5家总部经济入驻。广泛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积极利用国际高层论坛展示推介九江。新缔结2个国际友好城市,新签2个国际友城意向,成功举办首届国际友城大会。对外贸易大幅增长,外贸出口完成2.5亿美元,增长71%,九江港集装箱吞吐量达到8.8万标箱,净增1.5万标箱。口岸、海关、检验检疫、海事、边防和外汇管理等进出口通关服务更加快捷便利。侨务、对台事务、驻外机构、商会等在对外开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挖掘九江历史文化内涵,推动文化与旅游的共融发展。广集民智,尊重民意,确立“融汇九川、敢为人先、勇创实干、追求卓越”的九江城市精神和新的市树(香樟)、市花(荷花)。成立市文化旅游发展委员会。初步形成全市文化旅游发展大格局及项目布设规划,组织制定庐山西海、环庐山文化旅游休闲景观带规划。庐山成功申报国家首批5A级旅游景区,与国旅开展战略合作的2个五星级酒店顺利开工。共青西游记文化产业园正式签约,东林大佛等一批文化旅游项目推进顺利,西海温泉、天地温泉竣工开业。全年共引进文化旅游项目签约资金逾百亿元。结合新农村建设,环庐山景观带、庐山西海景观带、昌九沿线环境整治收效明显,新构了旅游城市新特色与大环境。积极推进“五城同创”,成功创建省级卫生城市,省级文明城市通过评审。星子县荣获“中国十佳休闲名县”和“中国最具魅力旅游大县”称号。引入市场机制,成功举办国际龙狮精英赛、世界超级模特大赛、世界旅游小姐大赛、市旅游商品研发大赛、首届金秋饮食文化节,推出了“浔阳鱼席”特色饮食文化品牌。成功举办红色旅游博览会、纪念秋收起义80周年活动。开展旅游促销,包机游首临九江,游轮游、专列游、自驾游纷至沓来,“农家乐”等特色休闲游不断升温,九江正成为长江中下游休闲度假的热点城市。全年接待国内游客1215万人次,增长20.2%;接待入境游客15.2万人次,增长29.9%;旅游总收入88.3亿元,比上年增长23.2%。
  注重规划引领,着力夯实持续发展的基础。发挥规划在落实科学发展观和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先导与规制作用,按照“美丽浔阳、怀抱庐山、东临鄱湖、北依长江、西拓港城、南接走廊”的发展构想和“一核、二带、三城、九镇”的城市架构,初步形成《城市发展战略规划》,在全省率先启动生态保护规划。全市县城总体规划修编相继完成,乡镇规划编制率达60%,村庄规划编制率达73.7%。全市产业规划、港口岸线利用规划、新农村建设五年规划、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规划、商业网点规划等相继完成。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沿江高速、庐山西海准高速公路规划全面启动。昌九城际高速铁路顺利开工,武吉高速、铜九铁路(九江段)建设加速推进,福银高速(九江段)改造按期完成。德白线等县、乡公路改造完成,316国道改造工程开工。硬化农村公路1500千米,新增375个行政村通油(水泥)路,通畅率达68%,比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大力实施“造地增粮富民工程”,新增耕地0.073万公顷。争取上级水利建设资金2.7亿元,174座病险水库完成除险加固,日元贷款城市防洪工程、鄱湖二期防洪工程、水土保持生态工程、水利血防工程顺利实施,防灾抗灾能力得到增强。注重完善城市功能,滨江东路截污等续建工程顺利完工。供电、供水、供气、通信等公用事业发展,便民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九江、湖口50万伏输变电工程正式启动。解决了偏远地区农村2225户村民用电,实现全市农民用电户户通。开展绿色生态建设七大专项行动,开展昌九绿色走廊建设,实施平原绿化、公路两旁绿化和村落、庭院绿化,城市绿化率达43%。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控体系基本建成,城区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荣膺“中国十大宜居城市”。
  大力实施民生工程,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江西省政府下达的8大类52项民生工程81项考核指标全面达标。全市新增城镇就业5.8万人,实现“零就业”家庭100%就业;养老保险基金征缴总量首次突破6亿;发放创业小额贷款2亿元,比上年增长80%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6%以内。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5万人。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参保率近60%,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全年就业培训10.2万人。第四次提高城市低保标准,为低保户发放物价补贴1044万元。农村“五保户”集中供养率达到80%,比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全面启动,参保人数达35万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扩大到8个县,参合农民208万人,参合率达89%。在全省率先开展“邻近就医同等报销”、“市直医疗单位新农合直补”、“政府购买城市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完善困难群众医疗救助制度,扩大了救助范围,提高了救助标准。政府干预监管物价,全市的猪肉、煤气、蔬菜等价格涨幅全年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开启蔬菜早市20处,加大城市和市场管理力度,市容更加整洁,市场繁荣有序。
  努力发展社会事业,保持社会和谐稳定。鼓励科技创新,加大科技投入,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家,专利申请达300件,实现两年翻番。大力实施名牌战略,新增中国名牌产品1个、中国驰名商标3个,省名牌产品8个。建立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落实义务教育资金1.9亿元。改建维修校舍11万平方米,消除危房15万平方米。新扩建优质高中7所,建成寄宿制农村中小学55所。扶持社会力量兴办中等职业学校,启动龙门职教园区建设。开展了周敦颐诞辰990周年纪念活动。投入近千万元,广泛开展“送文化下乡”活动,新增300个自然村通广播电视。拍摄、选送的影片《东京审判》获国家“五个一”工程奖,百集九江方言情景剧《女儿街的婆媳经》,受到市民欢迎。加强疾病防控体系建设,市紧急救援中心和县级疾控中心开始投入使用,争取上级血防补助项目11个。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水平进一步提高,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69‰以内。九江市选手参加世界特奥会获1金5银1铜的优异成绩。成功举办第十届市运会,全民健身掀起热潮。住房公积金覆盖率提高11个百分点。慈善事业募集冠名基金3900万元、慈善资金350万元,在助学、助医、助孤、助残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免费为2000例白内障患者实施复明手术。开展地质灾害“万村培训”。倾听群众呼声,解决了一大批历史遗留的土地、房产问题。消防安全、安全生产形势保持平稳,各类伤亡事故大幅下降,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扎实推进,治安形势、信访秩序明显好转,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大力推进政府自身建设,政务环境有所改善。开展以“提质、提速、提效”为主题的机关效能建设,政风行风评议扎实推进,机关工作效率明显提高。完善项目调度、季度分析通报、现场办公等工作推进机制。积极推行政务公开、办事公开,行政服务中心集中审批更加便捷有效。启动了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和便民服务中心建设,电子政务平台投入使用。完善政府新闻发布制度,畅通“民声通道”、“网上信访”,整合市长热线和手机信息平台,开通了政风行风热线直播,中国九江网进入全国地方政府网站40强。推行依法行政,接受人大法律、工作监督,接受人民政协民主监督和新闻媒体舆论监督。重大问题广泛征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意见,全年提请人大决议案3件,办理人大代表建议216件,政协提案537件,办结率达100%。建立健全重大决策调查研究、专家咨询和公众听证制度,注重发挥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工商联和人民团体的参政议政作用。深入开展执法监察、审计监督和专项整治,廉政建设不断加强,源头预防治理腐败制度进一步建立,跻身“中部最佳投资(环境)城市”之列。

知识出处

九江年鉴.2008

《九江年鉴.2008》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年鉴设有大事记、九江概貌、人民团体、法治、经济管理与监督等类目,主要记载了2007年九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情况和资料。

阅读

相关人物

张义忠
责任者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九江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