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台工作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九江年鉴.2008》 图书
唯一号: 140520020230001085
颗粒名称: 对台工作
分类号: D618
页数: 1
页码: 92
摘要: 本文记述了2007年,市台办积极发挥在开放型经济工作中的作用,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引进台资,推动涉台经贸合作研讨会,并搭建招商平台。处理涉台案件积极协调,开展涉台教育活动,推动明德小学项目建设,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同时加强自身建设。
关键词: 涉台经贸合作 台资引进 涉台案件

内容

【概况】 2007年,市台办在认真贯彻党的对台方针政策的同时,充分发挥台办在开放型经济工作中的作用,以发展当地经济为己任,克服困难,主动融入,不断拓宽思路,广开渠道,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地引进台资。2007年,全市共批准台资企业14家,投资总额7173.9万美元。在华厦经纬网用稿867篇(幅),在涉台新闻媒体采用稿件326篇(幅)。举办开展台情报告会等涉台教育活动25场(次),受众4400人次。
  【参与赣台经贸合作研讨会,承办浔台经贸合作洽谈会】 市委、市政府始终把赣台经贸合作研讨会,作为加强浔台交流,广交台湾朋友,大力宣传九江,扩大对台招商的重要平台,做到早发动、早筹划、早准备、早对接,通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客商邀请和签约项目均排在全省前列,达到客商感觉好,在全省形象好的效果。为了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果,赣台会后,台办又邀请了200余名客商在市远洲国际大酒店举办了’2007浔台经贸合作洽谈会。“两会”上,全市共签约项目28个,投资总额6.19亿美元,其中合同项目17个,合同金额1.8亿美元。
  【搭建招商平台】 为抢抓机遇,促进更多的台资项目落户九江,市台办积极协调,努力搭建招商平台。7月27日,在深圳召开“浔粤台商经贸合作洽谈会”,通过市县联动,共邀请了120余名有产业转移意向的客商参会。会上,县(区)的招商人员积极对接,洽谈了一批新项目。会议期间,市政府领导利用座谈、餐叙、茶叙等多种形式广泛对接客商,推介九江。8月9日,市台办与商务局在江苏昆山召开了台商座谈会,各县(区)的招商单位积极参与,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同时,市台办成立了招商小分队,常年在外招商。
  【涉台案件协调处理】 全市几起被省台办督办的涉台案件多为陈年积案,涉及面广,案情复杂,处理难度大。为确保案件的彻底息诉,2007年,市台办始终站在讲政治和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高度,不畏艰难,积极协调。通过不懈的努力和有关单位部门的支持配合,6起案件,已结案5起,另1起也在协调处理中。
  【台湾新闻记者来浔采访】 一月中旬,台湾东森新闻台《中国大体验》摄制组应邀到星子、庐山、都昌等地采访拍摄风光名胜、民俗文化电视专题片。4月下旬,经中台办立项批准,“台湾高雄新闻记者公会江西参访团”一行20余人在庐山、星子、市区进行了两天的参观采访活动。并在台湾主流媒体进行宣传报道,在岛内掀起了一股“江西热”,九江更加成为台湾同胞的热门话题。
  【涉台教育】 市台办领导在全市共举办台情报告会9场,受众1200人次;另外,全市开展各项涉台教育活动16场,受众3200人次。
  【明德小学项目建设】 2007年,接受台湾台塑集团捐赠270万元兴建6所明德小学(另外,九江市配套270万元)。2006年台塑集团捐赠的8所明德小学也在2007年竣工投入使用。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市台办接受新农村建设工作任务后,克服困难,想方设法,6月初为德安县高塘乡大垅村大屋万家送去了50吨水泥,价值15000元,解决了他们新农村建设燃眉之急,受到广大村民的称赞。
  【自身建设】 2007年,市委、市政府新一届班子在全市开展“建设新九江,我们怎么干”活动。市台办及时部署并制订《实施方案》,并3次召开专题会,听取干群、台胞台属意见。提出了创建学习型台办,苦练自身内功;创建效能型台办,营造安商的环境;创造文明型台办,树立窗口形象。并建立了涉台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建立台办领导和干部联系台企制度;建立台商协会和台联会制度;建立现场办公制度,请市领导不定期听取台胞台属的意义和建议。

知识出处

九江年鉴.2008

《九江年鉴.2008》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年鉴设有大事记、九江概貌、人民团体、法治、经济管理与监督等类目,主要记载了2007年九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情况和资料。

阅读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九江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