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九江年鉴.2008》 图书
唯一号: 140520020230001071
颗粒名称: 综述
分类号: D22
页数: 4
页码: 66-69
摘要: 本文记述了2007年,九江市在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营造了良好的发展氛围。市委围绕“一个定位、四个打造、五大战略”总体发展思路,加强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推动科学发展,重点推进新农村建设和扩大经济总量,取得了显著成绩。
关键词: 九江市 科学发展观 新农村建设

内容

2007年,在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市委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和带领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坚持解放思想,推进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历届市委、市政府的工作基础上,围绕“一个定位、四个打造、五大战略”的总体发展思路,勇创实干,团结拼博,全市呈现出科学发展的好势头,开创了和谐稳定的好局面,营造了干事创业的好氛围,步入了新一轮的又好又快发展时期。
  一、坚持把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贯穿于全年各项工作,优化发展思路,营造勇创实干氛围
  党的十七大是2007年全党和全国人民政治生活中的头等大事,是九江进一步动员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极好机遇。在贯彻落实省、市党代会精神,谋划部署全年工作时,市委明确提出,要把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贯穿于全年各项工作之中,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开放,优化发展思路,营造勇创实干氛围,用十七大精神武装头脑,凝聚力量,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党的十七大召开前,市委全面把握科学发展的新要求,把解放思想同科学发展、促进和谐紧密结合起来,保持发展的连续性和开创性,进一步优化发展思路。着眼国际国内形势和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坚持尊重科学、尊重民意、尊重实际、尊重历史,围绕省委、省政府确定把九江建设成“长江沿岸和中部地区重要经济中心城市”的发展定位,提出了打造新型工业重镇、文化旅游胜地、区域商贸中心、开放港口城市的发展目标,重点实施沿江开发、文化旅游兴市、特色产业集群、区域经济发展、绿色生态和谐发展“五大战略”,并在工作实践中紧紧抓住项目建设、规划建设、环境建设、队伍建设、县域经济和新农村建设五个切入点。经过一年来的实践检验,这一总体发展思路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符合九江的实际,得到了全市干部群众的广泛认同,得到了省委、省政府和来浔专家的充分肯定,其中沿江开发战略还上升为全省的发展战略。围绕总体发展思路,坚持规划领先,启动了沿江开发、文化旅游、城市建设、产业布局、港口物流、新农村建设、社会事业等一系列规划。“三农”工作和新农村建设确定了“发展为先、富民为本、文明同步、整体和谐”的工作思路和举措,城市建设确定了“美丽浔阳、怀抱庐山、东临鄱湖、北依长江、西拓港城、南接走廊”的总体构想和“一核两带三城九镇”的发展格局。从创新体制机制入手,进一步深化了九江经济开发区管理体制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体制改革、林权制度配套改革和国企改革。
  为使思路和决策变成干部群众的自觉行动,市委注重从转变思想观念和发展理念入手,充分调动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引导干部群众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特别是提高广大干部的理解力、执行力、操作力和转化力,把解放思想落实在抢抓机遇上,落实在行动上,落实在发展上。在全市开展了“建设新九江,我们怎么干”等三项活动,引导干部群众进一步弘扬“融汇九川、敢为人先、勇创实干、追求卓越”的城市精神,树立“千秋伟业在于创、九江巨变在于干”、“以科学发展论英雄,以富民惠民论能力,以项目建设定水平,以争先进位定实绩”等观念,促使党政机关工作提质、提速、提效,促使全市上下思干、思变、思进,形成聚精会神搞建设、集中精力谋发展、真抓实干创伟业的氛围。
  十七大胜利召开之后,市委把学习宣传贯彻十七大精神确定为首要任务,迅速掀起新热潮。及时召开全市党员领导干部会议和市委常委扩大会议,对十七大会议精神进行再传达、再学习、再贯彻。及时印发《关于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十七大精神的通知》、《市四套班子成员下基层宣讲十七大精神的通知》、《十七大精神宣讲提纲》,在全市倡导理论武装到位,舆论引导到位,氛围营造到位;把学习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紧密联系起来,与各地、各部门、各单位工作实际紧密联系起来,与广大党员干部思想实际紧密联系起来;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带头学习领会,带头宣传宣讲,带头贯彻落实;始终保持科学发展、全面提升的好势头,关注民生、心齐气顺、稳定和谐的好局面,一心一意谋发展、团结奋斗促崛起的干事好氛围。全市三位十七大代表以不同方式在基层作宣讲报告20多场次,市四套班子领导及县、乡、村党员干部纷纷深入基层、一线和党员、群众中,宣讲十七大精神,组成了专家宣讲团下到各县(市、区)专题宣讲十七大精神,1800个新农村建设工作指导组和村建工作组就地转为十七大精神宣讲组,使十七大精神进企业、进机关、进农村、进学校、进部队、进社区,全市呈现出行动快、发动广、结合紧、贯彻实、示范好的浓厚氛围。
  二、坚持科学发展,狠抓第一要务,推动又好又快发展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各类纷繁复杂的矛盾中紧紧抓住主要矛盾,把扩大经济总量、增强经济实力放在首要位置,注重统揽全局、统筹兼顾,实施重点突破、全面推进,不断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全年生产总值592亿元,增长14%;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180亿元,增长26%,实现利税52亿元,增长12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50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936元,分别比上年净增1912元和385元。完成财政总收入57.5亿元,比上年净增11.7亿元,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32.1亿元,增长23.2%。在实际工作中,重点抓了四个方面工作:
  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不断壮大县域经济。成立县域经济发展领导小组,按照“能放则放,权责利统一”的原则,开展了大量调查研究等基础性工作,制定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政策,激活县域经济发展的动力,首次实现了所有县(市、区、山)财政收入过亿元,修水县财政收入过5亿元。实行市、县、乡、村“四轮驱动”,既重视发展市、县经济,又着力抓好乡镇特别是村一级经济发展。贯彻中央二十字方针和省委“五新一好”要求,坚持“发展为先、富民为本、文明同步、整体和谐”的工作思路,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首要问题来抓,整合筹集各类资金,高标准完成1801个新农村建设点整治,将新农村建设与旅游休闲观光农业发展紧密结合,新农村建设工作进入全省先进行列。走产业富民道路,在商品化、规模化、集约化上做文章,制定六大特色主导产业实施方案并强力推动,重点培育水产、水果等特色农业产业,实施造地增粮富民工程,农产品生产增产增收。首次制定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大力实施“1121”工程,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开放型农业发展取得新进展。进一步深化以乡镇机构综合改革为重点的农村各项改革,林改工作由全省第三名上升为第一名。
  把发展落实在项目上,狠抓重大项目建设,积蓄发展后劲。以项目建设为主抓手,以项目建设促进经济质量、效益的提高和总量、实力的扩张。以观念对接为先导,以产业对接为核心,以企业对接为主体,做好重大项目对接、地区部门对接、院校所对接、大型企业对接等“四个对接”工作,先后组织赴上海、浙江、广东、香港等地进行产业对接活动,力求做大做强已建成一批、投产一批、手中抓一批、眼睛盯一批、心里想一批,一批又一批,永远不停顿。统筹兼顾抓项目,既抓“铺天盖地”的中小项目,又抓“顶天立地”的大项目,提高项目建设的储备率、线索率、签约率、开工率、投产率、达产率、贡献率和满意率。实施集中调度、责任包干、联审联动、严格奖惩、督查督办、项目进度周报制等六大推进机制。坚持规划引领上项目、以商招商上项目、改制重组上项目、技改扩能上项目、返乡创业上项目、产业集聚上项目、产业对接上项目、靠大联强上项目,采取各种形式推进项目建设。
  把沿江开发作为第一战略高位推进,努力构建大港口、大交通、大物流、临港大产业的发展大格局,使沿江开发尽快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第一增长极。注重高标准编制规划,确定了“一核、两轴、六板块”的空间架构;以城西港区为主战场和突破口,以港口建设为龙头,实施整体推动、板块互动、开放拉动,积极吸引战略投资者,加快基础设施和重大项目建设;着眼确保稳定、维护民利、和谐开发,制定了《城西港区重点工程建设征收土地补偿安置方案》等22个实施方案,依法依规、稳妥有序地推进征地拆迁工作;把好土地、环保、准入三道关,做到土地不违规、环保不出问题、防洪不受影响、进项目不搞恶性竞争;根据功能定位和发展实际,突出特色,错位发展,加快沿江各县(市、区)产业集聚。完成了沿江开发总体规划和六个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引进上港集团参与九江沿江开发及港口集团改制,沿江新上一批重大项目,征地、折迁、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进展顺利。在九江沿江开发历史上,集中拆迁面最大,安置失地农民最多,项目上得最多,开发速度最快。
  把培育集群作为产业发展方向,立足产业潜力和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产业集群。坚持科学规划,重点培育龙头,努力打造品牌,推进科技创新,瞄准国际国内市场需求,按照产业集聚、区域集中、开发集约、能量集合的思路,突出大项目、大产业、大循环,不断扩大开放,大力招商引资,推动项目集聚、企业集群、要素集约。一产在巩固建设好粮棉基地的基础上,重点培育水产、水果等特色农业产业集群;二产特别是工业方面,重点培育化工、冶金、机械、车船、纺织、电子、建材、食品等产业集群;三产重点发展旅游产业、文化产业、现代服务业,注重发展总部经济、楼宇经济等。着力发展六个“800~1000”产业:800万~1000万吨石油化工,800万~1000万千瓦发电装机容量,800万~1000万吨新型材料,800万~1000万吨钢铁冶炼,800亿~1000亿元机械制造,800亿~1000亿元纺织服装。
  三、坚持统筹发展,注重改善民生,全力构建和谐社会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统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努力构建和谐社会。
  实施“民生工程”,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把改善民生作为“一号工程”来抓,做到新增财力向困难群众、农村、基层、社会事业四个方面倾斜。强化目标管理,狠抓责任落实,成立“民生工程”实施领导小组,制定《九江市“民生工程”目标管理实施办法》和综合推进措施,设立10个专项目标考核督查工作小组,建立每月调度、每季通报、半年考核、年终总评的工作机制,把“民生工程”落实情况纳入各级政府和部门考核目标。完善配套政策,促进规范运作,制定《关于认真解决当前人民群众最关心的若干问题,扎实推进和谐九江建设的意见》和《进一步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若干意见》等一系列配套政策,使“民生工程”八大类八十多项工作具有操作性。加强工作督导,力求工作实效,多次召开市委常委会议研究部署“民生工程”有关工作,每月对各县(市、区)“民生工程”进展情况组织一次督导。全市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在全省领先,在全省率先启动政府购买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率先设立20个“限时早市”,“零就业家庭”安置率在全省排名第一。
  建设绿色生态九江,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坚定不移实施绿色生态和谐发展战略,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把绿色生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整个社会和谐以及人与自然和谐作为九江的城市第一品牌,推进绿色生态九江建设。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行节能减排和清洁生产,重点开展污染物减排等四项环保工程,老鹳塘集中式污水处理厂和4个水质自动监测站建成投入使用。对全市所有工业园区入园项目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和审批。大力开展河流源头保护区污染物零排放等“七大专项整治”行动。九江环境质量等四项指标实现历史最好水平,城市环境综合整治考核由2006年的全省第六名跃居第二名,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结束了连续五年徘徊在三级标准的历史。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巩固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稳定是硬任务,坚持一手抓科学发展,一手抓社会和谐,做到抓发展毫不动摇、抓稳定毫不放松,切实把富一方百姓与保一方平安统一起来。成立市维稳领导小组,深入开展严打整治和平安创建活动,全面推进综合治理,治安防控体系基本建立,现行案件破案率和命案破案率均居全省前列,人民群众对社会治安的满意率进一步提高。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严格实施安全生产许可制度,对重点领域、重点行业进行了专项整治,安全生产态势平稳。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做好新时期信访工作实施意见》及9个配套文件,变上访为下访、变被动接访为主动服务、变硬性要求为硬性机制,实行领导包案处理重大突出信访问题等制度,在全省率先推广“网上信访”,排查并成功调处一大批各类矛盾纠纷,信访工作处于全省前列。与上年比,刑事案件破案率提高,治安案件、火灾、交通事故大幅下降,信访秩序明显好转。全市没有发生进京上访的群体性事件、重大安全事故、重大治安案件和暴力恐怖事件。
  四、坚持加强和改进宣传文化工作,大力发展文化旅游,进一步提升文化软实力
  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注重加强和改善党对思想文化工作的领导,强力推进文化旅游兴市战略,着力提升九江的文化软实力。
  紧紧围绕中心工作开展新闻宣传,着力营造昂扬向上、团结奋进的良好氛围。准确把握舆论导向,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及时报道十七大会议精神、全市各地各单位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的进展情况。紧紧抓住温家宝总理视察九江林改工作的契机,积极组织宣传我市林改工作经验,全国所有主流媒体都进行了报道。精心策划了“四个80周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0周年、“秋收起义”80周年、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80周年、收回九江英租界80周年)、“两个创建”(创建省级文明城市、省级卫生城市)等新闻宣传,做到一个时期一个重点,一个重点兴起一个高潮。网络宣传和管理不断加强,涉浔信息监测力度不断加大,有效净化了网络市场环境。编辑制作了《魅力九江》画册,拍摄了市情片《走进九江》,与中央电视台合作拍摄录制了七集大型对外宣传片《走遍中国·九江》。与光明日报和中国人民大学联合举办《百城赋》研讨会,在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央电视台四套、凤凰卫视、联合早报、香港大公报等海外媒体用稿750余篇,推出九江专版、专栏9个,新闻上稿刷新历史。
  把文化与旅游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大力发展文化旅游。整合力量发展大庐山,集中打响大庐山品牌,加快推进环庐山旅游文化景观带和文化旅游项目建设,打造文化旅游精品。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创新体制机制,弘扬山水文化、田园文化、红色文化、宗教文化、书院文化、隐逸文化、养生文化、民俗文化、名人文化、商业文化,以及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新的“融汇九川、敢为人先、勇创实干、追求卓越”的城市精神和城市文化,大力挖掘和开发山水、文化、休闲、红色、宗教等旅游项目。学习借鉴国内外文化旅游发展的成功经验,高起点编制旅游发展规划,逐步完善以九江为城市旅游目的地、以大庐山为区域旅游中心、以各旅游景点景区为节点、以乡村旅游休闲区为策应的市县联动文化旅游发展体系。先后成功举办了国际文化旅游节暨世界超模大赛等三个大型赛事活动,投资37.9亿元的18个文化旅游项目已对外开放或完工,环庐山旅游休闲文化景观带等文化旅游十大项目有序推进,确立180个省级试点村为旅游休闲观光农业建设重点,形成了一批农家乐旅游景点。
  着力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和思想道德建设,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健康繁荣发展。深入开展“五城同创”活动和“文明城市人人爱、有你参与更精彩”等大型主题实践教育活动,“全国双拥模范城”创建工作荣获“三连冠”,创建省级卫生城市、省级文明城市工作已通过验收。开展了“市树”、“市花”、九江“城市精神”征集评选,充分激发了全市人民爱九江、兴九江的热情。组织了“创新创业报告团”赴各地巡回演讲报告,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干部群众的创业热情。深入开展“做人民满意公务员”、“十大创业先锋”等系列典型评选活动,开展志愿者送温暖等多种形式的道德实践活动。充分发挥乡、村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的作用,在农村开展“美德在农家”、争创“五好”新女性等创评活动。全市涌现出黄振波、黄萍等道德模范,青年教师徐斌、电信职工向东等先进典型。九江选送的电影《东京审判》获第10届“五个一工程”奖和第12届中国电影“华表奖”。电影《军旗》已经开拍,电视连续剧《婆家娘家2》在全国各地热播,九江首部百集方言电视情景剧《女儿街的婆媳经》深受市民喜爱,中影华纳横店影视公司和云居山—柘林湖风景区联合拍摄大型电视纪录片《幸存者》。
  五、坚持总揽全局、协调各方,进一步加强民主政治建设,巩固和发展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
  把加强自身建设放在重要位置,进一步改进市委常委会的领导。为适应地方党委领导职数配置改革的新情况,市委常委会健全了新的工作机制和运行方式,完善了市委全委会、常委会的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充分发挥了市委常委会和全委会的作用。市委按照“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注意规范与人大、政府、政协及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人民团体的关系,既充分发挥市委的领导核心作用,又注重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市委把人大、政协工作作为党的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对人大、政协工作的领导,为充分发挥人大、政协的重要作用创造良好条件,经常组织人大代表参加市政重大项目的视察、参与规划决策,安排市政协主要领导具体主抓文化旅游发展战略。市四套班子和衷共济、和谐共事,班子整体功能和每个成员的作用得到较好发挥。把关心支持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作为义不容辞的职责,坚决贯彻党管武装的根本原则,认真落实双重领导、党委议军、党管武装等一系列制度,切实加强对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的组织领导,充分发挥军事机关和国动委的作用。
  注重充分发挥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群团组织的作用,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坚持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制度,健全市委班子成员联系民主党派、工商联工作制度,加强经常性地沟通和联系,形成了加快发展的强大合力。制订了《中共九江市委关于巩固和壮大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的实施意见》、《宗教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等“五侨联动”联席会议制度,按照“换届和谐、和谐换届”的要求,指导各民主党派和工商联顺利完成换届工作。大力开展“凝聚力工程”活动,把广大统战成员的思想和力量凝聚到“一个中心、四个打造、五大战略”的发展思路上来。在各民主党派、工商联组织和无党派人士中开展了“强素质、献良策、作贡献”等主题活动,聘请70名政治素质高、参政议政能力强的特约人员,受到省委统战部和社会各界好评。积极维护宗教稳定,弘扬宗教文化旅游事业,成立云居山国际禅修中心筹建领导小组,大力开展宗教友好交流。加强工会、共青团、妇联工作,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依照法律和各自章程开展工作,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维护群众合法权益。
  六、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扎实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坚持把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永葆党的先进性,作为党的建设的根本任务,进一步加强全省各级党组织的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努力为实现九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和组织保证。
  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各级领导班子的整体素质。新一届市领导班子向全市人民发出“从我做起,向我看齐”的承诺,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同时倡导各级干部奋力干事、为民办事、和谐共事、干净成事。组织12次市委中心组学习,举办了市四套班子领导、县区、部门一把手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培训班。结合各级领导班子换届和领导干部调整,着眼提升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举办县级、科级领导干部培训班6期,参训人数284人;选派8名厅级、31名县级、29名科级干部参加省委党校培训,选派141人次参加国家部委及省直单位组织的有关培训学习。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探索试行“两公开四差额”的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机制。推进人才队伍建设,表彰了七名突出贡献人才和第四批30名专业技术拔尖人才,探索开展了科技—人才—项目“三对接”活动。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公务员管理机制,制定出台了《九江市考试录用高校优秀毕业生到基层工作暂行办法》等政策文件,有序开展了公务员定职定级和工资套改,顺利完成公务员录用和在优秀村干部中考录公务员工作。认真做好县、乡两级人大、政府和县(市、区)政协换届等工作,实现了市委提名候选人高票当选和组织意图实现两个“百分之百”。
  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着力夯实党的执政基础。以巩固和发展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为重点,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市委成立了党建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关于建立健全县(市、区)委和市直部门党组(党委)抓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的实施意见》等四个长效机制文件。深入推进“三项创建”活动,在“123”先进县级党政领导班子创建方面,重点抓发展思路、目标管理、权力运行、领导作风“四个转变”;在“三民”乡镇好班子创建方面,突出“支部+合作社”、农村党员经纪人队伍、两重两轮投票制、便民惠民服务体系、民心工程等“五项建设”。在基层党组织“十面红旗”创建方面,在农村、国企、非公有制企业等十大领域创新载体,确保活动取得实效。统筹城乡发展,城乡社区党建“六联六互”取得初步成效。优化基层组织设置,广泛开展“党旗引领合作社”为主题的农村党建活动,探索建立了合作社党建“三引三同”模式“三个五”工作机制;以“农村乡土人才”为主体,着力培育农村当前急需的党员经纪人队伍;实施21世纪农民党员科普致富示范工程,开展创“星级社区”活动、党员双重管理进社区和干部监督进社区等工作,总结形成了村落社区党建工作“一会五站”模式。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把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纳入惩防体系建设重要内容,全面部署和分解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任务,市、县、乡三级层层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状。深入开展廉政教育,启动了“廉政文化月”、廉政文化“六进”和“五廉”等活动。开展禁止领导干部利用职务便利谋取不正当利益等专项治理工作,共清查违纪款23.68余万元。突出查办大案要案,出台信访举报案件督办、“两规”陪护和医护人员储备管理等制度。全面推进机关效能建设和纠风专项治理,开展效能建设明察暗访、现场征询意见等活动,开播“政风行风热线”。深入开展非税收入清理检查和国有资产清查工作,积极推进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建设,继续深入开展商业贿赂专项治理和党政机关楼堂馆所清理检查,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坚持用创新和发展的手段全面落实和推进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逐步探索出一条独具九江特点的“三建三抓三治理”工作模式。全面推行“入户听诉”、“开门接访”、“集中办访”、“温情回访”、“交心恳谈”、“百姓评村官”等一系列活动,“入户听诉”在全省推广。全市纪检监察机关共新立案件660件,处分668人,移送司法机关处理32人,其中县级干部3人。
  2007年,全市工作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绩,但市委也清醒地认识到,全市发展方式亟待转变,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较大;经济总量偏小,经济结构优化、产业层次升级,尤其是科技创新存在差距;城乡发展不够均衡,县域经济基础仍然薄弱;市场经济体制不够完善,投融资机制建设比较滞后,市属国有企业改革任务繁重艰巨;就业再就业压力仍然较大,物价受大环境影响上涨幅度较大,城乡部分困难群众的生活没有得到根本改善;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因素仍然存在;队伍建设有待加强,执政能力和干部作风同新形势新任务不完全适应。对这些问题,市委将认真研究,逐步解决。

知识出处

九江年鉴.2008

《九江年鉴.2008》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年鉴设有大事记、九江概貌、人民团体、法治、经济管理与监督等类目,主要记载了2007年九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情况和资料。

阅读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九江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