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九江年鉴·2014》 图书
唯一号: 140520020230000705
颗粒名称: 自然地理
分类号: P942.567
页数: 3
页码: 38-40
摘要: 本文记述了2013年九江市自然地理的情况。其中包括地理位置、山体水城、地势地貌、自然资源等。
关键词: 九江市 自然地理

内容

【地理位置】 九江市位于江西省北部,地处赣、鄂、湘、皖4省交界处的长江中下游南岸。地理坐标为北纬28°41′~30°05′,东经113°56′~116°54′。东与鄱阳县和安徽省东至县毗邻;南与新建、安义、靖安、奉新和铜鼓5县相连;西与湖南省平江县和湖北省崇阳、通城、通山、阳新4县交界;北濒长江,与湖北武穴市、黄梅县及安徽省宿松、望江2县隔江相望。
  【地势地貌】 九江全境东西长270千米,南北宽140千米,总面积为18823平方千米,占江西省总面积的11.3%。全境地势地貌较为复杂,地形变化大,地势东西高,中间低,南部略高,向北倾斜,平均海拔32米,其中九江市区20米。境内山地、丘陵、平原、湖泊皆备,其中山地占总面积的16.4%,丘陵占44.5%,湖泊占18%,俗称“六山二水分半田,半分道路和庄园。”西部为丘陵山区,层峦起伏。西南的九岭山脉主脉蜿蜒修水、武宁、永修,是修河流域与锦江流域的分水岭,主峰九岭尖海拔1794米,为全市地势最高点。西北的幕阜山脉主脉蜿蜒修水、武宁、瑞昌,是江西省与湖北省的分界山脉,主峰老鸦尖,海拔1656米。在这两大山脉之间,形成了丘陵山区。东部彭泽、都昌、湖口有怀玉山脉的余脉,主峰大浩山,海拔859.4米。中部为鄱阳湖平原,水网交错。庐山区蛤蟆石附近的鄱阳湖底海拔-9.37米,是全市地势最低点。
  【山体水域】 九江的山脉主要有:幕阜山脉、九岭山脉和怀玉山余脉;主要风景山体有庐山、云居山(永修)、秦山(瑞昌)、桃红岭(彭泽)以及石钟山(湖口)等。
  庐山 位于九江市区南面,总面积为315平方千米,其中山体面积282平方千米,系6000多万年前的中生代白垩纪时期先后受“燕山造山运动”和“喜马拉雅造山运动”的强烈影响而呈地垒式断块隆起;命名的山峰有171座,最高的大汉阳峰海拔1474米。云雾缭绕的群峰间散布着冈岭26座、壑谷20条、岩洞16个、怪石22处,瀑布22处、溪涧18条、湖潭14处。森林覆盖率为76.6%,有植物3000余种,动物2000余种。自古享有“匡庐奇秀甲天下山”的盛誉,在19世纪末成为中外著名的避暑胜地。
  云居山 位于永修县西南部,总面积220平方千米,峰峦高耸,纳雾藏云,主峰海拔1143米。山体植被繁茂,树龄近千年的古银杏、古杉、古樟、古桂等尤为珍贵,近年又发现了江南最大面积的天然栓皮栎群落。山间宽阔平坦的“莲花城”中央,坐落着千年古刹真如寺,为江南著名的禅宗道场。在莲花城、百花谷等六大景区中,有各类景点50多处,主要有五龙潭、云居山大瀑布、仙人浴盆、佛手石、雷门洞百岁坊、飞虹桥等。
  秦山 位于瑞昌市中部,总面积123平方千米,由森林公园、水上乐园、溶洞群三大部分组成,最高峰宇峰尖海拔921.3米。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是理想的避暑胜地。道教建筑遗址众多,有上清、太清、玉清等八大宫观。战争年代,红军湘鄂赣省第一作战分区司令部在这里辟设游击根据地,今留存红军后方医院等诸多革命遗址遗迹。
  桃红岭 位于彭泽县中部,总面积125平方千米,最高峰猫鹰窝海拔536.6米。有宗林寺、陶王塔、双色宝树、百步梯、石灵龙井、神仙洞、龙王殿、千丈源瀑布、雷打石瀑布、狄公祠、纵囚墩等30多个景点。景区内峰峦连绵,森林植被茂密,溪谷流水潺潺,坡地上长满芭茅和各种药材,是野生梅花鹿生存、繁殖的“天府”。
  石钟山 位于长江与鄱阳湖交汇处东南岸的湖口县城内,总面积9万平方米,海拔高度61.6米。山上奇石突兀,花木扶疏,楼亭林立,曲径通幽,有“小蓬莱”之称。山下悬崖如削,穴缝纵横,涛拍浪击,声若洪钟。登山凭栏,可见江湖交汇,清浊分明,中间一条长数千米的天然分界线,蔚为壮观。有怀苏亭、紫云廊、临湖塔、昭忠祠、太平楼等20多处古建筑,还有唐至清石刻170多处,其中唐代魏征手书《尚书·洪范》碑和宋代苏轼、黄庭坚的诗画碑尤为珍贵。
  九江的水域主要有:长江、鄱阳湖、修河(修水、武宁、永修)、博阳河(德安)和长河(瑞昌);人工湖泊有柘林湖(庐山西海)、甘棠湖(市区)、芦林湖和如琴湖(庐山)等。
  长江源头在唐古拉山脉主峰格拉丹冬峰,在上海流入东海,干流总长度为6363千米,流域面积达180万平方千米,为全国总面积的五分之一,是中国和亚洲第一大河、世界第三大河,仅次于非洲的尼罗河(6671千米)和南美洲的亚马逊河(6500千米)。长江流经江西九江段的水域名为“浔阳江”,长度为151千米,流域面积为3940平方千米。
  鄱阳湖 中国第一大淡水湖。上承赣、抚、信、饶、修五河之水,下接长江。在正常水位情况下,鄱阳湖面积有3914平方千米,容积达300亿立方米,每年流入长江的水量超过黄、淮、海3河水量的总和。鄱阳湖在九江境内的水域面积约2000平方千米,占其总面积的53%;流域面积14655平方千米。
  修河 又名修水,为江西省五大河流之一。源自湘、鄂、赣边境的幕阜山脉,干流总长389千米,全流域包括修水、武宁、永修、铜鼓、奉新、靖安和安义等7县,流域面积14797平方千米。修河长年水量丰沛,总落差676米,干流及主要支流水力资源蕴藏量25.4万千瓦。两岸山川秀美,植被茂密,生态环境良好,动植物资源种类繁多,其中修水县境内“十里画廊”峡江风景尤为著名。
  柘林湖 位于修河中段,总面积为308平方千米,水域宽广,碧波万顷,997座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岛屿,如千百颗珍珠撒落在硕大无比的翡翠之上。四岸青峰绵延,群峦拱翠,散布着梦生山、桃花溪、易家河温泉、黄荆大瀑布、明朝刑部尚书魏源墓和历代摩崖石刻等名胜古迹。柘林湖水坝高75米、长630米、底宽43米,是世界第二、亚洲最大的拦河土坝工程。近年发现的5.7至6.5亿年前原始类水母化石群,举世罕见。
  甘棠湖 位于九江市区,面积约0.8平方千米,由庐山泉水汇入而成,水质晶莹洁净,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浔阳古城的中心。湖中有椭圆形孤岛,相传三国东吴名将周瑜曾在此筑台点将,操练水师,故称“周瑜点将台”,现有烟水亭古建筑群,总面积为1800多平方米。湖岸垂柳依依,有李公堤、思贤桥、天花宫等名胜古迹。
  八里湖 位于九江市西郊,毗邻庐山,由庐山西麓数支涧水汇聚而成,水面宽阔,水质清澈,水面面积约18平方千米(最高水位黄海高程18.97米时),汇水面积约200平方千米。在湖的北部和东北周边基本形成堤防体系,堤顶高程20.62米(黄海高程)。在湖与长江之间设有排水泵站控制湖水水位,起排水位18.5米(吴淞高程)。周边为山地丘陵、滩涂、汊港,地势平整,山水相映,风景如画。近年考古发现,浔阳城遗址就在八里湖滩。2009年1月,中共九江市委第九届七次全会提出城市建设由甘棠湖、南门湖走进八里湖时代,九江城市化进程迈出历史性一步。2011年7月成立九江市八里湖新区管理委员会。至2013年底,学校、医院、体育馆、公园等工程相继建成。
  赛城湖 位于九江县北部,东与八里湖仅一路(南浔铁路)之隔,南为丘陵山区,北隔永安堤与长江相邻,西岸直达瑞昌。赛城湖原称赛湖,1958年将赛湖与最大湖汊城门湖合称赛城湖。流域面积1000平方千米,最大洪水流量1670立方米/秒。九江县有11个乡(场、镇)的水均归于此,主流来自西部瑞昌的长河。1969年以前水位20米高程时,面积有9.57万亩,容量3016万立方米,原下泄水经八里湖从龙开河排入长江;1970年,在阎家渡紧靠长江处开河建成五孔大闸后,湖水过闸直排长江,水位降低,内涝解除。沿湖8个乡(镇、场)相继建百亩以上圩田25处,使湖面缩小3.11万亩。湖面长约15千米,最宽处5.5千米,最窄处0.75千米,赛湖与城门湖之间建有大坝和滚水坝。湖内有淡水鱼类40余种。
  【自然资源】 九江自然资源种类繁多,储量丰富,具有可观的利用价值和广阔的开发前景。
  土地资源 九江市地处亚热带过渡地带,水热条件较丰富,化学物理风化作用比较强烈,地带性土壤以红壤为主,还有水稻土、黑色石灰土、黄棕壤、潮土等。全市各类土地规模为:农用地136.71万公顷;建设用地12.72万公顷;未利用地38.62万公顷。
  矿产资源 九江受长江断裂带影响,地质构造复杂,成矿条件较好。矿种齐备、储量丰富,是江西省矿产资源大市。全市共发现9大类矿产104种,其中探明储量的矿产68种,探明储量的矿产地680处,矿产资源保有储量潜在价值在4000亿元以上。其中,黄金、钨、锑、锡、萤石储量居全省之首,铜居第二。矿泉水及地热资源丰富,全市有7处通过省级以上技术部门鉴定的饮用天然矿泉水水源地和7处地热资源。其中星子地热温泉国内闻名。全市矿产资源地域分区明显;北部以铜、硫、铁、金、银、煤和水泥灰岩为主;西部以钨、金、铀、石煤等矿产为主;东部以石英沙、高岭土、板岩、长石、花岗岩等非金属矿产为主;中部以锡、铅、锌、锑、砷、萤石等矿产为主。全市共有大中型矿山10家,其中江西亚东水泥有限公司、武山铜矿产值超过1亿元。全市矿业总产值(含深加工产品)10亿元以上,产值占前5位的矿种是铜矿、水泥灰岩、砖瓦粘土矿、黄沙、钨矿。
  能源资源 主要有水能、风能、光能和生物质能等。全市可利用水力资源约1250兆瓦,目前已开发724.4兆瓦,建成水电站250余座。鄱阳湖区风力资源丰富,江西省规划建设15个风电场,装机957兆瓦,其中九江11个,装机696兆瓦,占全省总量的70%以上。九江全年日照充足,具有光伏发电的良好基础,2009年江西省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纲要将九江列入全省4个先期实施“城市屋顶光电计划”的地级市之一,目前全市城区正在实施“太阳能屋顶计划”。境内丘陵地带植物种类繁多,环鄱阳湖区农业发达,农作物秸秆资源丰富,有利于发展生物柴油、非粮食燃料乙醇和生物质发电等绿色可再生能源项目。
  生物资源 九江地处中亚热带向北亚热带过渡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光照充足,热量丰富,降水充沛,水系完整,生态系统完备优良,生物资源丰富多样。全市森林覆盖率为43%左右,植物种类和种源达3400种以上,高等植物为2800余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植物多达86种。动物种群中有留鸟类115种、两栖类11种、哺乳类20余种。每年冬季在鄱阳湖湿地栖息的候鸟有126种,数量多达数十万只,有白鹤、白头鹤、白鹳、黑鹳、天鹅、白额雁等珍稀濒危种类,其中白鹤种群数量占全球总量的95%以上。鄱阳湖鱼类有140余种,占全省总量的81%以上,还有虾、蟹、珍珠、贝壳等淡水特产。彭泽县桃红岭约有野生梅花鹿500只左右,占全国现存总量的40%。

知识出处

九江年鉴·2014

《九江年鉴·2014》

出版者:武汉出版社

本年鉴设有大事记、九江概况、中国共产党九江市委员会、九江市人民政府、民主党派、军事、法治、经济管理与监督等类目,记述了2013年九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情况。

阅读

相关人物

杨磊
责任者
编辑部
责任者

相关地名

九江市
相关地名

相关专题

九江市土地资源
相关专题
九江市矿产资源
相关专题
九江市能源资源
相关专题
九江市生物资源
相关专题

相关实物

庐山
相关实物
云居山
相关实物
秦山
相关实物
桃红岭
相关实物
石钟山
相关实物
长江
相关实物
鄱阳湖
相关实物
修河
相关实物
柘林湖
相关实物
甘棠湖
相关实物
八里湖
相关实物
赛城湖
相关实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