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九江年鉴·2014》 图书
唯一号: 140520020230000700
颗粒名称: 专记
分类号: D630.1
页数: 4
页码: 33-36
摘要: 本文记述了2013年九江市专记的情况。其中包括九江市决战工业主营业务收入万亿元、九江市加快镇村联动推进城乡一体化纪实等。
关键词: 九江市 专记

内容

鲲鹏展翅九万里
  ——九江市决战工业主营业务收入万亿元
  荣君 江西日报记者 练炼 何深宝
  11月11日,九江市召开“推进新型工业化,决战工业一万亿”千人动员大会,由此拉开了“决战工业一万亿”的序幕。近日,记者驱车行走在昌九高速、长江岸边,一个个工业园、一家家厂矿企业里火热的生产、建设场面,让人切实感受到九江工业扑面而来的滚滚热浪。
  九江市委、市政府认为,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省委十三届七次全委会精神,全力做大九江,关键是做大经济总量,核心是做大工业总量。2012年,九江市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为3006.9亿元,此后5年内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要净增近7000亿元,这个目标能实现吗?
  “近4年来,九江市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年均增速为37.8%。我们以2012年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的数字为基数进行测算,到2017年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实现1万亿元,年均增速只需27.17%,因此说我们的目标是有希望实现的。”九江市委书记殷美根坚定地说。
  决战工业,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
  2009年以来,九江市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虽然连续跨越了1000亿元、2000亿元、3000亿元三个台阶,但工业化率目前只有47.9%,与发达地区相比还有10多个百分点的差距。
  工业兴,则九江兴;工业强,则九江强。为此,九江市委、市政府立足当前的发展现状、发展趋势和发展条件,经过反复研究论证,广泛征求意见,提出了“举全市之力实施工业化核心战略,确保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三年翻一番,五年过万亿元’”的发展目标。
  “九江有152千米的长江岸线,有一大批投资大、实力强、后劲足的重大工业项目落户沿江,工业发展势头强劲。同时,长江经济带建设、中部城市集群发展、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昌九一体化发展等机遇和政策叠加裂变,给九江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我们只要抓住机遇,乘势而上,一定能把九江的工业做强,把九江做大。”九江市委副书记、代市长钟志生说。
  近年来,该市先后引进了投资亿元以上的工业和基础设施项目近500个。目前,该市工业形成了石油化工、钢铁有色冶金、现代轻纺、电力新能源4大支柱产业,以及电子信息、非金属新材料、节能电器、绿色食品、先进制造5大优势产业。这些产业竞争力强,发展势头迅猛,到2017年主营业务收入有望突破8300亿元,加上其他产业,2017年该市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就能超过1万亿元。
  走产业升级、绿色发展之路
  九江市在决战工业主营业务收入1万亿元的过程中,将按照新型工业化的要求,正确处理好“三个关系”,即做大总量与提升质量的关系、加快发展与保护环境的关系、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关系,并重点抓好“六个大”,即:大规划引领、大园区承载、大产业支撑、大企业主导、大投入带动、大招商突破,走一条总量扩张的高速路、产业集聚的升级路和绿色发展之路。
  该市规定,凡是环保不合格、环保整改措施不到位的,环保部门将启动“一票否决”。同时提高项目准入门槛,对不符合产业政策和功能区划、污染严重以及没有减排做支撑的项目一律不予审批,保护青山绿水。
  在决战工业中,该市重点搞好“四个规划”,即产业规划、板块规划、园区规划和产能规划,重点打造沿江和昌九高速公路的“T”形产业带,让沿江工业挑大梁、沿路工业作支撑。同时,围绕建设“五个国家级工业园区”的目标,加快工业园区的规划建设,推进产业集聚,形成一批主导产业明显、产业链完备、支撑发展作用显著的工业园区。此外,以九江石化、九江钢厂、亚东水泥、星火有机硅等重点企业为核心,通过技术改造及扩能升级,打造一批“千万级”“百万级”和“十万级”的产业基地,重点构建1000万吨炼油、1000万吨钢铁、1000万千瓦电力装机、1000万台数码相机、3000万吨水泥、3000万部手机的生产能力等,促进产业聚集。永修县星火工业园目前已吸引了有机硅上下游高新技术企业51家,产业关联度达65.4%,园区企业现已开发产品10大系列100多种。去年,该县有机硅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5亿元,实现利税10.35亿元。
  实行“六个一”工作机制,全力做大工业总量
  主导产业是工业发展的中坚力量,是产业优化升级的主力军。九江市在抓主导产业发展时,实行“六个一”工作机制,即一个产业一名领导、一个责任单位、一个研究团队、一支招商队伍、一套优惠政策、一张推进时间表。成立以市长为组长、分管副市长为副组长的“决战工业一万亿”领导小组,每个主导产业确定一名市级领导负责,直到目标任务实现为止;根据主导产业特点和发展需要,确定一个相关部门作为主导产业发展的责任单位,负责主导产业发展的具体事务、日常调度和协调推进;从有关部门选调优秀干部组建招商小分队,进行产业招商等。
  该市建立工业发展专项资金逐年递增机制,市财政从今年起整合相关资金,安排1亿元工业发展基金,每年根据工业上交税金增长情况同步递增,通过投资补助、贷款贴息、以奖代补等奖励方式,重点用于支持工业企业技术改造、招商引资、沿江开发及工业考核考评奖励。同时,完善金融机构支持地方发展考核奖励办法,建立政银企对接合作机制,创新“银园保”、“财园信贷通”、“助保贷”等融资模式,切实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该市大力引导企业进行技改扩能,通过在“自己的骨头上长肉”做大企业,重点抓好中石化油品升级改造、蓝星星火一体化、华林特钢等技改扩能项目的建设。同时,引导中小企业走靠大联强的发展路子,在靠大联强中做强做大。另外,选择一批骨干企业、发展潜力大的企业,进行重点帮扶,力争到2017年培育出主营业务收入过100亿元的企业20户以上、过50亿元的企业10户以上、过10亿元的企业80户以上、过亿元的企业1000户以上。
  (原载《江西日报》2013年11月28日头版头条)
  春有百花秋有月
  ——九江市加快镇村联动推进城乡一体化纪实
  王义先 朱云 江西日报记者 练炼
  像城里人一样生活,是几代中国农村人的梦想。
  加快镇村联动、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是帮助农民兄弟实现这个梦想的实际举措。6月18日,九江市在修水县、共青城市召开镇村联动建设现场会,作出了《关于加快镇村联动建设,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决定》,农村人过上城里人一样生活的日子越来越近了。
  为了实现这个梦想,九江扶贫人付出了艰辛的努力。
  从2002年至2012年底,全市累计投入扶贫和移民资金23.57亿元,对748个扶贫重点村实施了整村推进,建设水库移民示范村480个,培育国家和省级扶贫龙头企业127家,搬迁安置移民9.6万人,实施贫困对象技能培训12.8万人,实现转移就业8.6万人,使50多万贫困地区和水库移民区群众走上富裕的道路,推动了城乡发展一体化进程,使九江城乡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
  选准切入点,以整体移民搬迁扶贫引领城镇化建设
  “十一五”以来,九江市按照“整体搬得出,长期稳得住,逐步富得起”的总体要求,坚持把搬迁移民扶贫作为引领城镇化建设的一项重大民生工程,不断开拓创新,取得丰硕成果。截至2012年底,该市采取整乡、整村搬迁,引导移民进城进园,在中心集镇、中心村集中安置的方法,共投入财政资金8.76亿元,成功将近10万困难群众迁出深山区、库区、地质灾害频发区,建集中安置小区318个,为移民建房2.4万栋,小学、乡村卫生所等配套服务场所齐全。修水县太阳升镇坪段村太阳升移民安置小区搬迁户廖文启深情地说:“扶贫搬迁使我们走出山区,走出贫穷,变成了市民,是党和政府让我们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九江市委书记殷美根指出:搬迁移民扶贫是加快农村人口转移、推进城镇化进程的必然选择。要进一步总结工作经验,创新工作方法,加快城乡发展一体化进程,促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努力开创城乡发展一体化新局面。
  抓住关键点,以产业帮扶推进扶贫开发进程
  九江市结合镇村联动,推进城乡一体化,着力帮助贫困地区选准扶贫主导产业,落实低收入农户发展产业扶持措施。
  培育特色帮扶产业。根据各地自然条件和资源状况,大力培育特色帮扶产业,形成“村村有主导、户户有主业”的扶贫发展格局。“十一五”以来,市里每年安排近800万元扶贫资金,重点扶持贫困农户发展种养业。近两年共扶持贫困地区发展种植业、林业、养殖业等整村推进规划项目809个、移民后期扶持项目121个,扶持资金达1.2亿元,受益农户3.97万户。
  充分利用扶贫互助资金,帮助贫困户发展到户产业。自2009年以来,共有31个贫困村1.58万农户参加贫困村互助试点,成立扶贫互助小组218个。采取“龙头企业+农户”“公司+农户”“合作社+农户”等方式,培育和壮大主导产业,通过龙头企业引领、种养大户典型示范,带动规模经营。仅2011年至2012年,就为19家扶贫龙头企业发放贷款7761万元、贴息216万元,打造了一大批千亩产业示范基地。
  完善产业扶贫机制。把推动贫困地区脱贫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研究制定了《九江市农村扶贫开发纲要》,明确了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群众参与、社会帮扶的工作责任机制,对帮扶产业项目进行了全面规划;积极探索土地合理、有序流转机制,着力发展现代规模化农业产业;以“三个一”主题活动为引领,引导定点帮扶单位加大对贫困地区农业产业的扶持力度。截至2012年底,该市参加定点帮扶的单位达到207个,单位投入帮扶资金累计达到1.72亿元,撬动社会投入4.51亿元。
  突出一个重点,以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带动城乡一体化
  一条条宽阔平坦的水泥路,一排排宽敞明亮的居民楼,一张张写满幸福的笑脸……这里就是武宁县澧溪镇哨盛村,一个曾经远近闻名的“扯皮村”,在近几年蜕变成了一个闻名遐迩的富裕村。村支书周德茂自豪地说:“村里在扶贫开发资金的撬动下,高起点高标准建设了村民聚居点,发展了1000亩油茶基地,村民的腰包鼓起来了,幸福指数上来了,生活和城里人没有多大区别!”这只是九江市近年来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扶贫开发的一个缩影。
  “十一五”规划实施以来,该市集中资金解决群众最关心、最需要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问题。针对贫困地区和移民安置区百姓出行难、饮水难、上学难、看病难等问题,投入资金13.74亿元,扶持基础设施项目9495个,涉及道路、水电、能源、通信、农田水利、文化卫生等方面,极大地改善了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推动了城乡一体化进程,为镇村联动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紧紧围绕农民增收和农业增效,结合村镇联动,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十二五”期间,该市将每年安排1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贫困地区产业帮扶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8.2亿元对全市395个贫困村实行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建设水库移民示范村397个。力争到2015年,全市贫困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当地农民中等水平,真正实现让农村人过上城里人一样的生活。
  (原载《江西日报》2013年9月12日头版头条)

知识出处

九江年鉴·2014

《九江年鉴·2014》

出版者:武汉出版社

本年鉴设有大事记、九江概况、中国共产党九江市委员会、九江市人民政府、民主党派、军事、法治、经济管理与监督等类目,记述了2013年九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情况。

阅读

相关人物

杨磊
责任者

相关地名

九江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