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其它宗教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永修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520020230000576
颗粒名称: 第三节 其它宗教
分类号: B928.2
页数: 2
页码: 555-556
摘要: 本文详细介绍了永修县天主教和耶稣教的教堂建立时间、地点、发展情况以及宗教活动等。同时,文章还介绍了教堂与当地教徒之间的关系,以及教堂在当地教育、医疗等方面的贡献。
关键词: 宗教 发展史 永修县

内容

天主教
  吴城关主教堂 建于清乾隆年间,位于今吴城镇政府所在地。有4名法籍神父,教徒700余人。民国初期,有1名荷兰神父,宗教人员7、8人。教徒500余名,主要为商人和无业游民。民国十三年(1924年),教堂兴办”“崇贞”小学,招收学生100余名,免费入学。学校分设男女班,学习圣经和文化。抗日战争时期,外籍人员归国,华人徐庚和接任神父,于教堂开设医院。建国前夕,学校停办。建国后,有教徒45人。教堂活动逐渐停止;医院由人民政府接管。
  艾城天主堂 建于清光绪三十八年,由法国神父主持。早期曾在白槎发展教徒,抗日战争时期毁于战火,神父回国。
  耶稣教
  昊城耶稣堂 清末为英国传教士创建。牧师巴兰普(译音),有教徒八九十人,并建有牧师别墅。抗战中教堂被毁,牧师回国。建国初,有教徒13名,无活动。
  艾城耶稣堂 位于艾城木器社附近,建于清光绪年间。早期在虬津、白槎一带发展教民约200人。抗日战争时期教堂被毁。
  涂埠耶稣堂 民国九年由英国传教士建于河街。民国十一年迁今正街东端,并在今武装部建别墅花园,开设“匡庐学校”,招男班六、七十名,女班数十名。抗日战争时期教士回国,教堂改建小学校。今存遗址。

知识出处

永修县志

《永修县志》

出版者:江西人民出版社

本志记述了1985~2000年永修县的自然、经济、政治、军事、科技、教育、卫生、人文等方面的发展和演变。

阅读

相关人物

徐庚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吴城镇政府
相关机构
艾城木器社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永修县
相关地名
虬津镇
相关地名

相关作品

吴城关主教堂
相关作品
艾城天主堂
相关作品
吴城耶稣堂
相关作品
艾城耶稣堂
相关作品
涂埠耶稣堂
相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