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道教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永修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520020230000574
颗粒名称: 第二节 道教
分类号: B959.2
页数: 2
页码: 554-555
摘要: 本文详细介绍了永修县道教的流传、发展与消亡,以及道观法坛的历史和现状。同时,文章还介绍了永修县道教人物邓霆佑及其传承情况,以及一些与道教相关的传说和遗迹。
关键词: 道教 发展史 永修县

内容

道教活动
  道教,流传已久,据旧志载,晋代许真君(许逊)及其弟子施岑,甘战;唐代李元基,吴彩鸾等道家名人,均涉足我县,留下诸多遗迹和传说。明代,道观在全县分布甚广。县署设有道教会司于县东隆道观,(清后期废)。本县著名道家邓霆佑(号元元真人,钓台乡人),同袁霆奎师承李元洲。其子邓又元,孙邓重元,皆承父业,在南乡设岐山坛(立新乡岐山)。继者为丰安乡人永福。
  清后期,道教逐渐趋向消亡。民国时期,道观法坛已寥寥无几。建国后,1956年有斋公3人,斋婆1人,今已无道教徒。
  道观法坛
  隆道观 在艾城日中桥东。陈大中年建,历代均加修茸。清道光时废。
  冷水观 在艾城西门外。传说为晋吴猛游憩之所。其地有泉,清冽可掬,俗称冷水泉。元废。清改为寿松庙。建国前住道士2人,今废。
  莲花庵 在燕山圣水塘下,建国前后住道士,今废。
  圣水庵 在燕山与安义县交界的回城山上。顶峰有塘,约3亩,塘水清滢,四季不涸。旧时塘内有四足鱼,形如蜥蜴,称“龙鱼”。遇天早,官吏率乡民来此祷雨,故名圣水塘。圣水庵座落塘边,规模较大,旧时香火旺盛。1942年被日军焚毁。后重建3间小屋,供奉“福主”(许真君)。建国后·有道人1人。“文化大革命”中庙被毁。相传,圣水庵有御赐翰墨“龙安昭佑”黄绫,为镇山之宝。建国初有人目睹此物,后无闻。
  观音庵 在艾城乡红星村,建国前住道士,后废。
  三元殿 在艾城内。清初建,咸丰时毁,同治六年重建。建国前废。
  迥城殿 在圣水塘山下。民国时废。
  周仙殿 在今滩溪凤凰山车站。奉祀明周颠仙。建国前废。
  唐王殿 在燕山李家桥。建国前住道士。土改时废。
  大王庙 在今县农科所,原住斋公1人,土改时废
  岐山通真坛 在立新乡岐山邓。建国前废。
  三元私坛 在滩溪乡花桥。建国前废。
  主将坛 滩溪乡。建国前废。
  湖陂坛 在立新湖陂。建国前废。
  长溪坛 在马口乡长溪。建国前废。
  南坛 在马口乡立华村。建国前废。
   宗圣坛 梅棠乡,建国前废。

知识出处

永修县志

《永修县志》

出版者:江西人民出版社

本志记述了1985~2000年永修县的自然、经济、政治、军事、科技、教育、卫生、人文等方面的发展和演变。

阅读

相关人物

李元基
相关人物
吴彩鸾
相关人物
邓霆佑
相关人物
袁霆奎
相关人物
李元洲
相关人物
吴猛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永修县
相关地名
南乡镇
相关地名
岐山县
相关地名
立新乡
相关地名
安乡县
相关地名
艾城镇
相关地名
燕山乡
相关地名
塘下镇
相关地名
安义县
相关地名
回城乡
相关地名
龙安区
相关地名
艾城乡
相关地名
红星村
相关地名
大王庙镇
相关地名
滩溪乡
相关地名
梅棠乡
相关地名

相关作品

隆道观
相关作品
冷水观
相关作品
莲花庵
相关作品
圣水庵
相关作品
观音庵
相关作品
三元殿
相关作品
迥城殿
相关作品
周仙殿
相关作品
唐王殿
相关作品
大王庙
相关作品
岐山通真坛
相关作品
三元私坛
相关作品
主将坛
相关作品
湖陂坛
相关作品
长溪坛
相关作品
南坛
相关作品
宗圣坛
相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