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近代人物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永修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520020230000559
颗粒名称: 第二节 近代人物
分类号: K820.2
页数: 24
页码: 498-521
摘要: 本文介绍了郝赤、张朝燮两位永修县的历史人物,他们在各自的领域都有着卓越的表现和贡献。郝赤是一位有才华的军事将领,他的《步兵教程》受到了吴佩孚的赏识,并因此升任为少将。他主持的练兵军务卓有成效,后升任直鲁豫巡阅副使、两湖巡阅使、中将参谋长等职。而张朝燮则是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他在江西的革命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之一。他参与了南昌的“五四”运动,并在之后的几年中组织了一系列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活动。他还是国民党江西省党部的主要负责人之一,为推动江西地区的民主革命做出了贡献。
关键词: 历史人物 传略 永修县

内容

郝赤
  郝赤,字英,号赫威,排号亥初,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生于本县马口乡河头郝村。郝自幼丧父,七岁入学,23岁入“河北保定军官学校”第一期学习。毕业后不久,因所著《步兵教程》一书,为吴佩孚赏识,从中尉见习破格提升为少将,主持练兵军务,卓有成效。后升任直鲁豫巡阅副使,兼两湖巡阅使、中将参谋长等职。生前与康有为、梁启超、刘峙、曹浩森、庞炳勋等友谊甚厚。康曾亲笔书赠对联“高谈百战术,蔚作万夫雄”。
  民国十五年(1926年),郝在河南开封病故,年36岁,葬本县马口乡江湖谢村。
  张朝燮
  张朝燮,字淡林(澹林),1902年生于本县艾城街。
  1919年,“五四”运动风暴席卷全国,5月7日,在省立第二中学读书的张朝燮,代表=中学生参加南昌市中等以上学校学生代表会。会议决定发起全市总罢工、罢课、罢市、游行示威等活动。他负责省农校学生的组织工作。
  5月12日拂晓,张朝燮化装成买菜的伙夫,冲破校方阻挠,率领农校学生队伍开进了皇殿侧会场,参与了震撼全省的示威活动。
  7月,张与同在南昌读书的王环心、王弼、曾去非等,利用回家度假机会,组织县立小学部分学生成立“反帝爱国演讲团”,奔走城镇乡村,宣传“热心救国”、“抵制日货”。涂埠有家商行偷卖日货,张率讲演团打上门去,扯下招牌,砸烂柜台。老板吓得面如土色,连连打躬作揖……
  1921年,张和王环心、王弼、曾去非、王秋心等在南昌江南会馆成立“永修教育改造团”。同年,张毕业回永修,与改造团成员创办了“含英”小学和“云秀”女校!自任教员,进行新文化的传播。
  新学派兴学办教,遭到了以他父亲张文渊为首的旧学派的激烈反对(张文渊任县教育会会长),大骂改造团是“大逆不道”,新文化“不成体统”,白话文是“胡说八道”,男女同校更是“乌烟瘴气伤风败俗”。并以督学名义施加压力,以扣发工资、收回校舍相威胁。张文渊斥责儿子“不忠不孝”、“败坏门庭”,限他立即退出改造团,否则就赶他出门。朝燮据理反驳,毫不让步,坚持与旧学派作斗争。
  1921年秋,张朝燮考入国立武昌师范大学国文史地部(后转入历史社会学系)。1922年加入江西改造社,在武昌负责发行江西改造社的机关刊物《新江西》。在学校他结识了李汉俊教授,在李的指导下,系统地研读了许多马克思列宁主义著作,参加了武汉地区的学运活动,1923年加入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次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5年6月初,朝燮从武昌师大提前毕业,回江西担任中共江西支部组织委员,并同赵醒侬介绍王弼、曾去非入党。由他同王、曾组成中共永修党小组,朝燮任组长。7月,国民党江西省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张朝燮当选为国共合作的省党部执行委员兼工人部长,对外的公开身份是省立二中西洋史教员兼匡庐中学初级国文教员,并在我党开办的黎明中学兼任教员。
  此时,正值“五卅”运动发生不久,他协助赵醒侬组织声援上海工人的正义斗争。成立援助“五卅”惨案组织,举行示威游行,开展募捐活动。同时在各地建立了一批工会组织。
  同年夏秋间,张协助赵醒侬选送一批党、团员和进步青年入广州农讲所第五届、黄埔军校第四期和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2月17日,赵醒侬、刘承休、陈灼华三人被军阀以“过激派”罪名逮捕,朝燮积极组织营救。正当他召集“民校”(即省党部)骨干开会研究营救时,消息被泄,他机警地甩脱两名侦探的追踪,幸免于难。
  南昌风声日紧,朝燮暂离省城,返回永修着手整顿永修改造团。
  1926年1月,改造团大会召开。不久,赵醒侬等人被营救出狱,张又回省城,从事国民党江西省党部的工作。3月,在黎明中学召开了国民党江西省第二次代表大会,张留任省执委兼任工人部长。
  7月,军阀邓如琢下令逮捕中共江西地方负责人赵醒侬。朝燮与赵同在一处,侥幸脱险又被迫离开南昌,返回永修在国民党县党部指导工作。在永修前后三个月的时间里,他步行二千余里,考察永修全境农村情况,开展农民运动。9月16日,赵醒侬被害,他慨然发出“剩好头颅酬死友,凭真面目见群魔”的誓言。
  11月8日,北伐军攻克南昌,朝燮固省城任国民党省党部工人部长。他抓住有利时机,发动工人群众,建立工会组织,当月,、南昌市总工会筹备处和省工会筹备处相继成立。次年1月1日,市总工会正式成立。此时,全市行业工会已有73个,会员4万余人,九江、赣州、景德镇许多地方的工人,先后进行了各种形式的斗争。朝燮和担任省党部农民部长的方志敏,成为江西工农运动的主要负责人。
  1927年元旦,国民党江西省第三次代表大会召开,国民党右派篡夺了省党部领导权,朝燮被解除工人部长的职务后,愤怒地表示:“这班右倾投机分子,太平时就跑来的革命先生,如此行时,革命前途真是多么车载斗量啊经过这一次北伐胜利后的国民党政治上的表现,我始终真实知道北伐虽然胜利了,然距国民革命胜利之日尚远,国民革命的希望更是远之又远。”
  同年初,经中共江西区委批准,朝燮回县担任中共永修支部宣传委员和国民党永修县党部组织部长,同中共永修支部书记王环心领导了全县的工农运动。
  4月中旬,永修潜逃在外的匪首彭立生被抓获。右派县长芦翰故意拖延审判,与彭匪老婆暗通消息,串通柘林大豪绅吴廷桂,纠集80余名匪徒,于4月14日深夜扑向县城——艾城。芦里应外合,放出关押的彭立生,众匪又包围县党部驻地城隍庙。15日凌晨,哨兵发现敌人偷袭,此时,庙内除王环心、张朝燮几名负责人外,只有8名农民自卫军,8条快枪,形势十分危急。为了突围求援,张奋不顾身从侧门冲出,被土匪发现,乱伦齐发,不幸中弹,牺牲在艾城西北角的小山旁,年仅25岁。
  中国共产党江西区执行委员会和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江西区执行委员会,在《红灯》杂志发表《悼我们死难的同志——赵醒侬、陈赞贤、曹炳元、胡遂章 、张朝燮》一文,以悼念烈士并声讨反动派。
  王环心
  王环心,名经棠,1901年出生于本县淳湖王村。“五四”运动狂飚骤起,寄宿南昌省立第二中学的王环心,捧读了李大钊等人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文章,满腔热情地投身省城学生运动,并在家乡参与组织“反帝爱国讲演团”,号召群众抵制日货。他的演讲通俗易懂,吸引了大批听众,每到一地,他还向群众教唱自己编写的爱国民歌。
  东方岛国,日本矮子,心如毒蛇窝。
  甲午以后,屡屡欺我,如同吃好果。
  1921年,王和张朝燮等人在南昌成立“永修教育改造团”。同年,毕业后又在故乡办创“承德小学”、“云秀女校”。他担任校长兼教员,公开提出反对旧道德、旧礼教,旧八股,提倡新道德、新文化的革命主张。
  1922年初,环心和堂兄王秋心赴上海东南高等专科师范学校读书。“东南高师”校舍简陋、校风腐败。他们参加同学会组织,环心并担任学生会委员。学生会通过“合法”斗争,驱逐了原校负责人王理堂、陈织云,在瞿秋白、邓中夏等共产党人领导下,改组成立“上海大学”。邓中夏任教务主任,瞿秋白、张太雷、蔡和森、沈雁冰、陈望道等人都先后在该校任教。王入社会科学系学习。
  1923年,王环心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1924年4月,由瞿秋白,恽代英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和同学张闻天、沈泽民、蒋光赤及堂兄王秋心等发起组织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同时,他还兼任上海大学附属中学语文、历史教员,上海民国日报副刊、新文化书社、中国文学季刊社等刊物的编辑。
  王环心酷爱文学,才华出众,曾和蒋光赤、沈泽民等人组织“春蕾文学社”,在上海新文化书社先后发表出版了《浪漫的结婚>《静女》《赤壁夜会》《有所思》等数十篇文学作品。他和堂兄王秋心合作的《海上棠棣》诗歌戏曲集,收入诗歌八十多首,戏曲六篇,被誉为“雄浑、秀美、具大家之风范及文艺之真精神”的佳作。这些作品,对当时的读者产生了积极的感召作用。
  1924年寒假,环心回永修发展曾去非、王弼等人加入团组织。1925年元月成立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永修特别支部。次年暑假环心在上海大学毕业后,接受党的指派参加“北上军运10人团”(实际为11人,组长蒋光赤)离沪北上。
  军运团抵北京,由李大钊接待,在苏联驻华大使馆参加20天学习训练后,王以国民军第二军第一骑兵旅(郑恩成旅)俱乐部主任身份,赴河南卫辉县、河北邢台等地开展军运工作。同年九月,爱人淦克群从赣来冀,协助他开展工作。
  王环心在军队中,团结进步青年,创办“青年训练班”,培养骨干,同时还担任“宣传大队”大队长,带领宣传队活动于冀南的任县、南和、巨鹿、新河以及邢台等地,并在邢台地区深入学校,发展了沈国华等人入党,帮助地方建立了中共党的基层组织。
  1926年春,王回江西以省贫民教育促进会视察员身份赴景德镇视察。他以平民夜校为阵地,宣传马列主义思想,启发工人的革命觉悟,很快赢得了工人群众的信任和爱戴,夜校学生从五十多名激增到数百名。不久,他秘密发展工人吕林松、余金德、陈斌等人加入共产党,领导成立了国共合作的国民党景德镇党部。
  4月,中共江西地委成立,王环心任委员。
  5月1日,景德镇全市1千多工人,举行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环心亲自起草印发了《五一国际劳动节告工人同胞书》。5月中旬,环心奉调回永修县。
  环心回到故乡,主持召开了全县党员大会。7月中旬,在涂家埠组织了1,600名工人、农民,学生、居民参加的示威游行。
  9月下旬,北伐军挺进江西,王环心、曾文甫去高安县会见了第六军政治部主任林伯渠。11月5日,北伐军光复永修。7日,在“纪念俄国十月革命胜利九周年”大会上,林伯渠任命王环心为永修县县长。
  同年12月,中共江西地委晋升为江西区委,环心任区委委员。同月中共九江特支升为地委,他任地委委员。
  正当工农运动蓬勃兴起趋向高潮时刻,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继续发展,他们指责江西的共产党员“猎官、猎高位”,“腐败、堕落”,下令王环心辞去永修县县长职务,声言“如过期不理立即登报公开开除党籍”。在投降路线的压制下,王环心被迫辞去县长职务。
  环心虽受到错误处置,但毫不气馁,乘二f匕伐胜利有利时机,领导永修人民开展革命斗争。1927年6月,中共永修县委在艾城城隍庙成立,王环心任县委书记。
  王的家乡淳湖王家,是全县有名的封建堡垒。他的大伯父王济兼,横行乡里,民愤很大,因惧怕农民清算,捎口信给环心,希望他从中维持。环心毫不含糊地说:“我们是敌对的阶级关系,不是叔侄关系。”坚决发动农民把济兼拉出去戴高帽子,并把他儿子王经菑捉拿归案。他父亲气得大骂:“祖宗没积德,家出不肖子。”
  王环心的表弟皮述印伪装积极,冒充左派,和王经菑暗中炮制“反共宣言”,在南昌、永修广为散发,向省政府诬告共产党在永修“无恶不作”。环心坚决主张判处皮死刑。皮的母亲(即环心的姑母)找他求情,环心丝毫不为所动,维持了原判。
  6月,军阀朱培德“礼送共产党人出境”。王环心在党组织安排下,去武汉隐蔽。
  “七·一五”蒋汪合流,大革命失败。
  11月上旬,环心化名“吴毓芳”从武汉返回永修,在淳湖王家祠堂秘密召开县委扩大会议,传达上级党组织关于发动德安、永修、星子、修水、景德镇等地农民暴动的计划。这天,王经菑窜回家中,发现环心的长衫晾在后院,立即密报国民党十二师驻军,并亲自引路,连夜包围王村。拂晓破门搜捕,环心机警地藏在床顶天花板上,敌人逮捕了淦克群,但王经茁贼心不死,中途又带领敌军返回搜查,终于发现床顶天花板露出衣服一角,环心不幸被捕。
  王环心夫妇当即被押送九江,转解南昌。王经菑伙同AB团分子吴廷桂、蔡文林、徐禹吾等人组成“控诉团”,捏造罪名,敌人每次开庭审讯,王经菑都出庭作证。王环心在法庭上大义凛然,痛骂国民党反动派的腐败,把唾沫吐到王经菑等人的脸上说:无奈时间太短,否则一定要把你们消灭得一干二净。
  狱中,王环心挥笔写下“世事本如云,我怨桃花似流水。……我生自有用,且将头颅击长天”的诗句。
  1927年12月27日,王环心和他的战友袁孟冰、杨超、谢率真,在南昌德胜门外下沙窝慷慨就义。临刑前,26岁的共产党人王环心留给人间最后的话是:“中国共产党万岁!”“我们共产党人的精神是永垂不朽的!”
  王经燕
  王经燕,字翼心,又名玉如,小名若娃、荷心。1902年出生在本县淳湖王村。自幼与张朝燮青梅竹马,订下婚约。1919年结婚后,在丈夫和堂兄王环心的影响帮助下,剪发、放足,进云秀女校读书。
  1923年,王经燕考入南昌省立第一女子中学高中师范部。她积极参加各种革命活动,组织了进步团体“女青年社”,参加江西青年学会。1924年加入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初,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秋,江西地方党组织选送王经燕等13人(其中永修4人)赴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这时,她已有三个孩子,最小的还未满周岁,在张朝燮的支持鼓励下,她毅然服从组织决定,于10月24日从上海乘苏联货轮出发。张朝燮为送别战友和伴侣,作《念奴娇——送别>以壮行色(参见《艺文>章 )。
  与王经燕同船到苏联去的有:向警予、李立三夫妇、沈泽民、张琴秋、王稼洋等人。11月2日抵海参崴时,因水土不服,她卧病在床。病榻上,她给张朝燮写信倾吐自己怀念亲人的眷恋之情。张朝燮接信后,当即回信,与她共同探讨正确处理个人、家庭与解放被压迫民众之间的关系,相互慰勉(参见《艺文》章 )。
  王经燕在中山大学发奋苦读,短短两年期间,学完了俄语、社会发展史等十几门课程。其中尤以俄语成绩突出。她不仅能用俄语对话,并能翻译俄文书刊,被誉为“高材生”。
  1927年秋,正当王经燕整装待归时,传来了张朝燮牺牲的噩耗。经燕悲痛欲绝,但却坚定地向组织表示:共产党员就应有“见危受命”的精神l坚决要求回国投入战斗。组织上考虑到回国人员的安全,让她(他)们绕道蒙古,从西北边陲入境,一路上,历尽艰辛,跋涉数月,于11月回到江西。
  她回永修协助堂兄、县委书记王环心开展农民武装暴动的准备工作。暴动的前夕,王环心夫妇被捕,不久遇害。面对又一次沉重的打击,王经燕慨然发出“欲志伤心唯努力”的铿锵誓言,接任了永修县委书记。她同县委委员李德耀、淦克鹤等同志建立了南乡根据地,恢复了党团组织,作出了开展武装斗争的决定。
  1928年2月,经燕调中共江西省委机关,先任秘书,后任组织部代理部长。她化名贺若霞,以家庭教师身份为掩护,从事营救和安置战友的工作。同年5月,省委机关遭破坏,经燕不幸被捕。
  敌人弄清了她的身份,妄想从她身上打开缺口。法庭上,经燕大义凛然,将法庭当讲台,口若悬河,滔滔不绝,用尖锐辛辣的嘲骂,鲜明有力的论证,把昏庸的法官骂得张口结舌。在审讯室内,任凭敌人毒刑拷打、残酷折磨,铁骨铮铮的巾帼女杰王经燕如巍然屹立的高峰矗立在敌人的面前。敌人派王经蕾到狱中劝降,遭她唾面痛斥。
  1928年6月的一个夜晚,王经燕高唱着国际歌走向刑场。敌人用铁块塞住她的嘴,被她挣扎着吐了出来。敌人用刺刀割掉她的鼻子、舌头,又猛戮她反绑着的双臂和下体,在敌人灭绝人性的残害中,王经燕昏死过去了。
  忠魂垂千古,肝胆照人寰。
  当她再次苏醒过来时,敌人的枪口已对准了她的胸前,面对死亡,26岁的女共产党员王经燕视死如归,英勇地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王经燕殉难后,我党在《列宁青年》等刊物上发表了哀悼纪念文章 。
  淦克群
  淦克群,号客卿,1905年出生于本县廖坊淦村贫农家庭。在丈夫王环心的影响帮助下,早年投身革命,1924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经赵醒侬、肖国华介绍,于南昌女子职业学校读书时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随王环心北上河南卫辉、邢台等地从事军运和宣
  传工作。任青年训练班政治指导员。
  1926年初,淦回赣任省妇女协会委员、主任干事兼中共永修县委委员。在南昌组织成立c织袜女工工会,拣茶工会,她兼任织袜、拣茶女工支部书记,活动于南昌、永修地区。同志们称赞她和弟弟淦克鹤是“一对革命的姐弟’。
  1927年1月,她协助王环心组织农民暴动,夫妻同时被捕,押送南昌。审讯中,她坚贞不屈,被判8年徒刑,投入南昌监狱。
  狱中,她联络同志,建立狱中党小组,团结难友展开斗争。不久,她利用保外分娩机会,与上海地下党组织建立了通讯联系。她曾写下“我有一片心,无人共与说,狱中生涯黑魃魃,思念乡国只有向明月……’等诗句,表达了革命者坚定的信仰和崇高的情操。诗词由地下党传递,登载于我党主办的《上海工人》报刊。
  1930年8月1日,红一军团攻入南昌北郊牛行车站,隔江鸣枪举行“八一”示威。狱中党组织获悉这一消息后,积极组织暴动。她当即写信给爱人的堂兄王秋心;“秋兄,努力吧!时代是不会辜负我们革命者的苦志的,我们终有一天会在赤霞满天的祖国大地上相见。”
  当天夜晚,狱中上百名共产党人和革命青年听见远处传来的枪声,不顾狱警的威吓,点起红烛,放声高歌,翩翩起舞,庆祝光明即将来临。
  反动当局闻讯,惊恐万状,立即下令清狱。在这生命最后的一刻,她从容地对难友们说:“同志们,我们今晚就要死了,这是光荣的死,胜利的死,做了伟大时代的牺牲者,为了祖国的革命事业而死,我们是值得的!”她镇定地将三岁女孩交给狱卒,从容赴难。
  当天夜晚,没有枪声,没有血痕,淦克群和同狱的一百多名同志,被反动派用电触死,敌人为了毁尸灭迹,又用麻袋装裹尸体,深夜运往德胜门外,抛入赣江。
  淦克鹤
  淦克鹤,生于1907年,系淦克群烈士胞弟。
  1921年,淦克鹤入“含英”小学读书,受到了新民主主义思想教育。
  1924年1月,克鹤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同年12月,和胡祖胜等人组织了“江西青年学会永修分会”,发动青年学生反对腐化教育,鼓励、协助青年学生到外地求学。分会会员发展到百余人。
  1925年初,克鹤回家乡廖坊淦村组织成立了“廖坊农民协会”,他当选为农协委员长。6月,克鹤加入中国共产党。月底,国共合作的国民党永修第一次代表大会在涂埠召开,他当选为县党部执行委员和青年部长。
  同年9月,克鹤和曾文甫赴广州第五届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12月8日,农讲所结业,他同曾文甫秘密回赣,克鹤留南昌,从事农民运动。
  在中共江西执行委员会领导下,克鹤经常深入南昌、新建近郊和铁路沿线,在“团结起来,组织农民协会”“减租减息”“平均地权”等口号下,组织起各级农民协会,领导农协组织为北伐军侦察敌情,送饭带路,运输粮草辎重,破坏敌军的交通运输。……
  11月19日,在方志敏、淦克鹤主持下成立了“江西省农民协会筹备处”,方志敏任委员长,他任筹备委员。
  在省农协工作期间,克鹤经常以省农协特派员身份,到永修、星子、德安、湖口等地开展农运活动。他为人勇敢、刚毅、豪爽、豁达,同志们称他是“急先锋”,土豪劣绅们既恨他,又怕他,背地里称他是“活李逵”、“猛张飞”。
  在方志敏、淦克鹤等同志努力下,短时期内,全省农民协会由原来6个县发展到54个县,农协会员由5万余人,发展到30余万人。
  1927年初,AB团头目段锡朋派出爪牙打进省农协筹备处,企图篡夺领导权。方志敏、淦克鹤、汪辰等当即决定,尽快召开全省农民代表大会,巩固党对全省农民运动的领导权,并秘密通知各县选派代表出席全省农代会。国民党右派获悉后,派出走狗,假同学、同乡、亲戚朋友的名义,请代表上馆子、看戏、馈赠礼品“联络感情”,甚至出5块大洋买一张选票。针对敌人的卑劣手段,淦克鹤等分别到代表中进行深入的思想教育,揭穿敌人的丑恶面目。他还撰写了《右派收买农友的内幕》一文,刊登在《江西农民》“反右专号”上,给AB团以有力的回击。
  2月20日,省第一次农民代表大会在南昌召开,方志敏、淦克鹤等共产党员和国民党左派人士13人当选为省农协执行委员,克鹤还当选为常务委员。
  4月,克鹤从南昌、新建、永修三县挑选青年农民120余人,由南昌市公安局长朱德供给100多条枪,正式成立省农民自卫军大队(暂编一个中队)。他任省农民自卫军部部长兼大队长。大队部设状元桥天花宫。
  省农协自卫军大队在淦克鹤的领导下,很快训练成一支坚强而富有战斗力的队伍,方志敏满意地说:“这真正是我们自己的武装!省农协成立了自卫军大队,给各县农协作出了榜样,这确是一件大好事啊!”
  “四·一二”蒋介石叛变革命,永修县“四·一五”惨案发生,张朝燮遇害消息传来,方志敏当即命令淦克鹤率领农民自卫军大队去永修清剿。吴廷桂、彭立生等匪首吓得望风逃窜。
  自卫军打开他们的粮仓,挖开地窖,将财物分给贫苦农民。
  6月,江西军阀朱培德下令“礼送共产党人出境”,派兵包围省农协,强行收缴自卫军大队的武器。淦克鹤和方志敏等被“礼送”出境。
  克鹤返回永修同曾文甫、李德耀等将原县农民自卫军改编为“永修云山游击队”,淦克鹤任游击大队总指挥,率游击队主力第二大队,活跃在云山周围和永修、新建、安义、靖安山区。
  1928年,游击队捣毁了滩溪区公署,处决了大土豪蔡鹏九,不久,又伏击熊式辉向他家乡安义县运送武器弹药的车队。9月,克鹤率领11名游击队员,在杨家岭铁路工人配合下,潜入杨家岭转兵站击毙敌军7名,烧毁了兵站。游击队还化装长途奔袭靖安县仁守街,烧毁了敌区公署和食盐公卖处。
  年底,游击队在燕山小坑帅村被敌军重兵包围,在激战中,队伍被冲散,克鹤与邹敬国、曾修甫等冲出包围圈,决定分头投奔方志敏的赣东北红军。
  1929年初,克鹤找到邵式平,参加了赣东北红十军,历任指导员、团长、师党代表等职,后在一次战役中牺牲(亦说在“兵变”中牺牲)。年仅23岁。
  建国后,省长邵式平到永修,看望和慰问了烈士的母亲,向烈士致以深切的哀悼。
  曾去非
  曾去非,字宗藩,排号卫甫。1899年生于本县涂家埠大路边曾村贫农家庭。父亲早亡,他从小在柘林山区杂货铺学徒,后在好友王环心、张朝燮等人资助下,考入南昌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五四”时期,他积极投身学生运动,参与组织“永修反帝爱国演讲团”。1922年毕业后,与王环心等人在故乡创办“含英小学”,担任校长兼教师。
  1924年春,他和王弼等人将原“永修县教育改造团”改组为“永修改造团”,正式提出“改造社会”的口号。
  1924年底,曾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翌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5年春,曾回本村开办了平民夜校,成立了永修县第一个农民协会——曾村农民协会。
  同年10月,县第一次农民代表大会召开,他当选为农协委员长。
  北伐军进入江西,永修光复后,国共合作的国民党县党部公开活动,曾当选为县党部执行委员,并组织成立了县农民自卫军,担任指导员。
  1927年5月底,曾去非调抚州地区,任临川县委书记。大革命失败后,国民党以一个军的兵力,驻守临川,轮番清剿。他化名“子先”和店员工人周寿南、殷礼及进步学生丁英等取得联系,建立了县委通汛联络机构,恢复了三个中心区的党组织,使一度遭破坏而处于低潮的工运、农运、学运又逐渐开展活动。
  继之,省委派曾延生任赣东特委书记,曾去非任特委组织部长,仍兼临川县委书记。他按特委指示,指派陈导平和徐国珍前往崇仁,自己带领殷礼奔走进贤、临川边界地区以及东乡、金溪、资溪、南城等县,恢复各县党的组织。经过数月的艰苦努力,各县党组织逐渐恢复了活动。
  “八一”起义部队在汕潮失利的消息传来,土豪劣绅弹冠相庆,有些同志产生了悲观情绪。曾去非坚如磐石,从容应变,积极寻找部队失散的同志,如临川的刘景宽、吴从众,崇仁的章 应昌等人,并不避风险,上门慰问,鼓励他们振作精神,继续坚持斗争。
  1928年阳历年前后,曾领导各地党组织,在一夜之间砍倒了临川通向各地的电线杆,同时将“打倒国民党反动派!”“革命胜利乃岁”的标语在大街小巷张贴。天明时,群众踊跃围观,纷纷传说叶(挺)、贺(龙)领导的红军又回来了,地主豪绅无不惊恐万状。
  不久,临川县委机关遭破坏,龙津区委和交通机关也遭袭击,曾去非将临川县委从城内迁往高坪附近,不久又转移到榆坊村,并召开了全县党的活动分子紧急会议,调整了县委机构,作出了开展武装斗争,反击敌人清剿的重要决定。
  会后,曾去非迅速将决议上报省委,同时指派廖羽军前往龙津组织游击队。自己带徐国珍到崇仁县航埠的古塘村,指示当地党的负责人曾希宪、黄风池等迅速组织农民暴动,和龙津区游击队遥相呼应。
  1929年5月,曾带领缝纫工人杨福喜前往罗针、唱凯、进贤、东乡等地视察,路过六岭约2里的山地,突遇临川保安队傅培兰拦路搜查,当即从杨福喜的挎包里搜出党的机要文件,曾不幸被捕。敌人从曾的口中得不到任何材料,于同年9月在抚州曾家园杀害了曾去非赴难途中,他双眼圆瞪,高呼口号,敌人将石头、布条塞进他的口中,他双脚跳起,大喊大叫,路人见状,无不垂泪。
  李德耀
  李德耀,字光寰。1906年5月生于本县城丰乡小港李村。1924年在南昌二中读书时,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1926年由张朝燮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秋,毕业回乡,任赣北地下联络站站长,从事党的秘密工作。
  1927年6月,中共永修县委成立,李任组织部长兼青委书记,协助王环心开展工农运动。
  大革命失败后,王环心被捕。李协助王经燕在城山李家祠堂召开县委扩大会议,作出了成立“云山游击队”开展武装斗争的决定。翌年3月,王经燕调省委,李接任中共永修县委书记。
  1928年春,云山游击队成立两个中队,李同淦克鹤率领第二中队活动于修河以南的云山、城山地区,并在李家祠堂一带建立了南乡根据地。
  1930年秋,敌人出重金悬赏捉拿李和游击队其他负责人,烧毁了李家的房屋、粮食,扬言不交出李德耀,就要血洗李家屋场。县委通讯员李德立在敌人的威逼利诱下,屈膝投降,带一个连的兵力,连夜包围了李的工作点——大安曹村。9月一天的凌晨3时,李德耀从永修、安义交界的高岭二仙庙返回上坂大安曹村,突然听见李德立急促的叫门声。他打开大门,发现李德立身后有七八个陌生人,他情知有异,转身冲出厨房后门,跃上围墙。李德立拖住他的脚哀叫:“大哥,你不能走,你走了……”李德耀气愤已极,回身朝李德立连发两枪未中,敌人一拥而上,德耀不幸被捕。
  县长柳民均以富贵利禄相引诱,遭到李德耀的痛斥:“你们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人民终究要向你们讨还血债!你们要问谁是共产党?我就是!”说完,一脚踢翻了案桌。敌人严刑逼供,一无所获,年底将李转押南昌卫戍司令部。
  1931年初,李德耀在狱中组织难友越狱,事泄,敌人将他和狱中四十多名共产党人用电触死,装入麻袋,埋于南昌下沙窝。李德耀牺牲时年仅25岁。
  曾修甫曾文甫
  曾修甫,系曾去非的堂兄。曾文甫,字宪斌,系曾云非的胞兄。他们在曾去非的影响下,入含英小学“青年学习补习班”学习,受到新文化、新思想的熏陶。
  1925年曾文甫加入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按照团支部部署,曾家兄弟在曾村屋场办起平民夜校。2月底,在平民夜校的基础上成立了曾村农民协会,曾文甫、曾修甫分别担任农协正副委员长。
  4月底,永修县农民协会筹备会成立,曾家兄弟成为县农会的负责人。
  6月,曾文甫、曾修甫相继入党。
  9月,曾文甫和淦克鹤去“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
  1926年11月,北伐军光复了永修,全县以艾城为中心,划分东、南、西、北四个工作片,曾修甫为东门片负责人;曾文甫为西门片负责人。
  1927年2月22日,省第一次农民代表大会在南昌召开,曾修甫当选为县代表出席会议。3月初,曾文甫、曾修甫当选为县农协常务委员。
  月底,县常备大队改编为永修县农民自卫军支队,曾文甫担任支队长。
  “七一五”蒋汪合流,大革命失败。在白色恐怖中,全县第一个农会诞生地曾村被洗劫一空。曾文甫、曾修甫均遭通缉。曾文甫同淦克鹤、李德耀等组织了“永修云山游击队”,举起武装斗争的大旗,曾文甫任大队政治指导员。
  不久,云山游击队在甘棠进行了第一次整编,曾文甫担任大队长,淦克鹤任总指挥,下分两个大队,曾文甫率第一大队活动在修河北岸。
  1928年5月底,曾文甫以中共江西代表身份赴苏联莫斯科参加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6月18日,“六大”召开,他被选为21人组成的主席团成员。
  同年秋,曾文甫继李德耀任中共永修县委书记,12月出席了中共江西省委在赣北湖口县舜德乡王越村召开的第二次全省代表大会。
  年底,云山游击队失败后,曾文甫同淦克鹤、曾修甫、胡祖醒等人决定投奔赣东北红军。
  曾修甫因爱人沈云霞被捕,回涂埠探听消息,路过北徐(现立新乡北徐村)姐夫家时,被当地劣绅发现,押送县城,转解南昌军法处。在狱中,修甫坚持斗争,坚贞不屈,1930年11月遇害。
  曾文甫在去赣东北途中被阻,潜回新建窑槽一带坚持地下斗争。1930年2月,恢复了中共永修县委会。曾任书记。
  1931年春,党组织领导群众砸了马口食盐公卖处。1933年,曾领导群众开展了向地主借粮的斗争。
  同年秋,敌人侦悉县委机关在窑槽,出动了200多人进行围剿。曾文甫率领20多人在新祺周一带同敌人周旋一个多月。敌人调集大批军队会剿,县委不得不暂时转移,撤出游击区。在白色恐怖中,曾在本县无法立足,秘密前往吴城丁家山,以教私塾为掩护潜伏下来。
  1935年11月,曾从吴城秘密回涂家埠大路边曾村,组织成立中共北岸支部,曾任书记,领导涂家埠工人、学生、商民展开了抵制日货和爱国捐献活动。
  1936年初,叛徒邹文祖回永修,伪装省委特派员,编造谎言说:“红军到了云山,省委叫我回县联系,组织群众配合红军斗争。”曾因长期与省委失去联系,急切中,未料邹已叛变,同意当晚召开党员会议传达省委指示。1月19日晚,40多名党员聚集在邓万友家,9时许,敌方70余名海军陆战队和警察,包围了会场,枪声一响,正在讲话的曾方知中计,一口将灯吹灭,挥拳打倒邹文祖,指挥大家突围,这时,邹和特务李某紧紧拉住曾,三人扭成一团,其他同志趁机从后门冲出。
  曾文甫被关押南昌军法处,受尽酷刑,宁死不屈,1936年12月26日在狱中被害。
  蔡家明
  蔡家明,九合乡青墅蔡村人,生于清光绪三年(1877年),精通武术、击技,有徒盈千,以偷牛马为业,常出没于南昌、新建县盗牛,随盗随销,为“绿林”之魁。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日军攻陷艾城,与中国军队隔河对峙。家明独居本乡,坦然无所畏惧。驻防修河南岸陈桥坂的第四十九军一0五师师长王铁汉,闻讯召蔡为国出力,家明慷慨从命。王初用蔡为向导,他每次从敌营归来,必带回步枪、机枪乃至大炮等重武器,力不能运者,驱日军军马负载而归。某次,蔡暗借军械,率徒五十余人,全副武装,夜渡修河,以半数混入艾城,内外呼应,歼敌数十名,劫夺军械而归,受到嘉奖。不久,蔡率徒深入敌防线三十里之驿南(江益)被日军发现,突围时,中弹牺牲。众徒窃尸归葬,家属受厚恤。
  骆云门
  骆云门,又名和銮,本县立新乡岐山村人。生于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元月。民国八年(1919年)毕业于九江省立第三中学。民国十年时任县立第一小学校长,他经常阅读进步报刊,受到民主思潮的影响。在办学中,他治学严谨,声誉卓著,先后四次获省教育厅颁发的一等奖状。
  大革命时期,该校学生李德耀、李德辉、胡亦玉.毛懿德等人加入共青团、共产党组织,开展革命活动,受到骆的支持。
  民国十六年,蒋介石叛变革命,永修陷入白色恐怖,骆的许多学生受通缉。骆也遭当局怀疑受到歧视。民国十七年,骆辞职回立新乡歧山骆村新基创办私立道岸小学。远近群众慕骆先生道德文章,治学有方,纷纷送子女入学,入校学生达200多人。由于骆同情革命,中共永修地下党组织经常借学校作活动基地。一次,地下党负责人袁耀成被敌人追捕,骆云门将其隐藏在学校,后派人护送出境。杨华松率队到校搜查“异党分子”,虽未破获地下党组织,但将我党外围群众数人押解回县。骆云门挺身而出,连夜赴县城,积极组织营救。
  民国二十八年,永修沦陷。骆云门离家到当时国统区一一燕山参加抗日活动。翌年,全县学校停办,骆见学生学业荒芜,忧心如焚,在靖安县塘里开办义民小学,招收沦陷区失学青少年入学。他和学生一起住茅棚,睡地铺,挖野菜,吃糙米,坚持勤俭办学。民国三十年,该校迁至县境老鼠尾,学生增至150余人,改称第二区中心小学,成为我县抗战时期唯一的一所学校。该校为赣西北临时中学、奉新师范、武宁师范等学校输送了大批优秀学生,永修知名人士郭国甫、吴国芳等,皆从业于先生之门。民国三十一年,他听说三兄在家乡城山酝酿成立维持会,勃然大怒,严斥三兄不应为虎作伥,有辱先人,遂将三兄接进燕山,表现了高尚的民族气节 。
  民国三十三年八月初六日,骆云门因病逝世。
  龙起凤
  龙起凤,字法伊,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12月生于本县立新乡厚岗村。民国元年(1912年)毕业于江西高等师范学堂。民国二至五年在江西中医学校及江西法政专门学校任教。六至八年任江西省参议员。九至二十六年在南昌创办江西匡庐中学,先后任教师及校长,并先后担任江西省国术馆教务长、省运动会武术裁判长、南昌市国术馆长等职。与此同时,龙在家乡立新乡厚岗村与胞弟创办了H匡庐小学”,前后十年间,办学卓有成效,因此全县及南昌等地均有人送子弟来此求学。
  抗日战争初期,龙在赣州及上犹师范任教。民国三十一至三十四年他任高安县县长,在高安创办尚法中学,兼任校长。抗战胜利后于南昌高级商业学校任教。
  建国后,龙先后在江西财经学校和瑞金师范任教。1953年7月,龙起凤于瑞金病逝。
  龙起凤擅长武术拳法,尤精于“长字门”、“法门南拳”;书法艺术闻名全省,曾在南昌举办个人书法展览,其楷书、隶书溶武术书法于一体,笔力遒劲刚健,气势磅礴,别具一格。
  虚云
  虚云,俗姓肖,法名古岩,又名演彻,字德清,号虚云,别署幻游。湖南湘乡人。清同治十二年(注)(1873年)旧历七月三十日生于福建泉州。
  虚云19岁至福州鼓山涌泉寺出家,22岁赴天台山龙泉庵,参学“禅制”。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虚云从普陀山步行北上,抵北京时,义和团运动爆发,八国联军进攻北京,他随西太后、光绪皇帝逃亡队伍西行,途中结识许多王公贵胄,后转赴终南山,结茅狮子岩下,改名虚云。
  光绪二十八年,虚云步行游方,朝拜峨嵋,经西康入西藏,转折云南鸡足山。次年.改鸡足山钵盂庵为迎祥寺,募捐兴修寺庙。
  光绪三十年,虚云先至缅甸仰光、槟榔屿等地,后至泰国,马六甲青云亭、吉隆坡灵山寺讲经说法,前后皈依者达万人。
  光绪三十二年,虚云在王公权贵支持下,获得一道保护寺庙的上谕。同年七月,清廷降旨迎祥寺为“护国祝圣禅寺”,赐虚云为“佛慈洪法大师”,又御赐“紫衣钵具”“玉印”“锡仗如意”“銮驾全副”,至此,虚云身价百倍,声誉大振。
  民国元年(1911年)冬,虚云参加改组中国佛教会,成立“中国佛教总会”,在南京会晤孙中山商议修改会章 ;赴北京拜见袁世凯后回滇。
  民国九年前后,虚云应云南督军唐继尧邀请,重兴昆明西山华亭寺,施工中掘“云栖”古碑,遂将华亭寺更名“云栖”。
  民国十八年正月,虚云回鼓山任住持,与李济深结为友好。
  民国二十三年八月,李汉魂邀请虚云主持重建曲江南华寺。虚云向李募取了“数十万金”,历时十年,共建殿堂房宇庵塔243座,大小菩萨佛像690尊,使该寺成为广东规模最大的佛教丛林。
  民国三十一年十月,国民政府主席林森在重庆发起“护国息灾大悲法会”,请虚云主持。林森、蒋介石等分设斋席招待。
  民国三十二年冬,虚云移居广东乳源,主持募缘重建云门大觉禅寺,历时九年,建成殿堂寮阁、万楼库塔180余楹,广厦层台,蔚为壮观。
  民国三十五年九月,虚云在广州净慈寺举行超荐抗H阵亡将士法会,港澳与会者达十余万人。
  1949年秋,广东解放,人民政府对虚云以礼相待,但虚云对在云门、南华地区进行的民主改革暗加抵制。镇反时,云门寺曾窝藏反革命不法分子。
  1952年4月,虚云应邀赴北京参加中国佛教协会筹备会议,在广济寺与园瑛、赵朴初等成立中国佛协筹备处。10月1日,他代表中国佛教徒接受锡兰佛教代表团赠送的“佛舍利”“贝叶经”“菩提树”三宝。同年被选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委员。
  12月,虚云赴上海参加“祝愿世界和平法会”。他的这一爱国表现受到人民政府的欢迎。
  1953年夏,中国佛教协会成立,虚云为四名名誉会长之一。人民政府的争取和团结,给了虚云摆脱同华南残余旧势力的瓜葛,从事正常宗教活动的有利条件。
  同年,虚云应真如寺住持性福邀请,于7月5日抵云居山。经虚云募化和设计,历时三年左右,将被日本侵略军烧毁的真如寺重新修复(参见《宗教·真如寺》)。
  1959年10月13日,虚云因患噎膈慢性消化不良症于真如寺圆寂。
  虚云一生,习禅苦行,以长于整顿佛教丛林,重兴名刹而著称。
  1982年,美国纽约佛教禅宗中心在纽约为虚云修建纪念堂,将其传记用英文刻于石碑;美国“万佛城”杂志常登载其生平事迹。虚云不仅在东南亚诸国蜚声佛坛,在北美大陆也有一定影响。
  虚云一生所作诗歌偈赞甚多,其中有390首编为《虚云和尚法汇》,由香港佛学书局出版。其余记载其生平事迹的有<虚云老和尚事迹》《虚云和尚年谱》《虚云和尚画法集》等。
  注:虚云前后自称生T1840年、1846年、1852年。根据陈铭枢民国二十九年所写《云栖-募捐启》称虚云时年66,推算应生于1864年;五十年代,虚云舅父称其生于清同治10年(1871年);《民国人物小传》载其生于1840年;《民国人物传》载其生于1871年。虚云秘书曾见鼓山《万年同戒录》载其于光绪辛卯年(1891年)受戒,据此推算应是1873年。由于众说不一,本传暂采用1873年。
  王枕心
  王枕心,字经常,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二月二十一日生于本县淳湖王村。
  民国五年(1916年)六月,王毕业于江西省立农业专门学校。同年九月考取“金陵大学”养蚕专修科。民国七年六月,自费东渡日本,考入东京农业大学园艺系。民国十一年,王回国先后任江西省农业专门学校农场主任兼教授,西宁农林职业学校教务主任等职。
  民国十四年六月,王南下投考广州黄埔军校,先后担任军校政治部股长、第六军教导总队宣传委员会主席、十四军政治部副主任等职。结识了一些国民党左派和中国共产党要人,如邓演达、周恩来,郭沫若、章 伯钧等。
  民国十五年十一月,北伐军攻克南昌,王枕心留江西,历任省农林局局长、国民党江西省党部执行委员、常务委员、江西省人民审判委员会主席等职。“七·一五”蒋汪合流,由于他同情革命,思想左倾,遭省主席朱培德通缉,流亡上海、香港等地。民国十九年,蒋、冯、阎中原大战时,他是邓演达领导的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的中央委员。其时,邓欲与冯、阎建立反蒋联合战线,王枕心与蒋的嫡系熊式辉私交很深,由他写信策动当时担任淞沪警备司令、国民革命军第五师师长的熊式辉倒戈,遭到拒绝。后他与谭平山、章伯钧等人组织“中华革命党”,王任该党中央委员兼农业部长。
  民国二十一年七月,江西省政府主席熊式辉组织“江西农村改进社”,王枕心在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指导下,标榜“平民政权”,在安义万家埠创办“农村自治、自救、自养”的“农村实验区”,并担任总干事。
  抗日战争爆发后,各地流亡青年涌入江西,熊式辉为了拉拢青年,成立了“江西青年战地服务团”,自兼团长,委王枕心为总干事。抗战时期,王先后担任“江西民众抗敌后援会”副主任兼干事,第三战区党政委员会委员,国民参政会参政员,江西地方行政干部训练团教育长等职。并参加了“三民主义革命同志会”,担任中央委员。
  抗战胜利后,由于王枕心与原江西省主席熊式辉关系密切,又是当时省主席曹浩森的密友,在熊、曹的支持下,一举当选省参议会参议长。
  民国三十六年,蒋介石在南京主持各省粮食征实征借会议,王枕心在首次会议中,以目前天灾兵祸,不应再增加老百姓负担为理由,反对征实征借。会后,受到蒋介石的暗中警告,至此,王不敢再提异议。
  同年,国民党为了挽救残局,在各省成立“戡乱委员会”,规定各省参议长兼任主任委员。民国三十七年七月,王目睹蒋家王朝风雨飘摇,分崩离析,联合部分参议员通电申明,取{“江西省戡乱委员会”组织,遭到了当局的注目。特务秘密逮捕省参议会秘书陈其勋,逼陈供认王“勾结共匪,图谋不轨”。后经他央求熊式辉从中斡旋,终以他在省参议会第五次大会开幕式发表反共讲话为条件,释放了陈其勋。从此,王受到国民党特务的秘密监视。
  民国三十八年二月,王枕心以参加两湖(湖南、湖北)参议会倡议召开的和平会议为由,从武汉赴香港,与中国共产党代表谭天柱秘密接洽了有关江西省的策反工作,随即从上海回赣。事被当时省主席方天侦悉,王闻讯于4月19日携家逃往长沙,转经广州赴港。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经章伯钧三次电催,8月6日王枕心与王一帆、王深林等四人从香港赴京。建国后,王任全国政协第二届委员会委员、中央农业部宣传处专员等职。
  1958年,在“反右”运动中王被错划为右派。
  1967年7月17日,王枕心因患癌症于北京病故。
  1977年1月,中央农业部撤消原定王枕心右派分子的结论,恢复名誉。1983年6月,中央农牧渔业部在八宝山革命公墓为王枕心举行了骨灰安放仪式。
  吕晋生
  吕晋生,本县江益人,生于1902年12月26日。吕家境贫苦,从小就给地主放牛。1928年12月28日,吕参加了中共赣东北游击队。1933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他曾二度翻越雪山、草地,经历两次长征。在战争中,吕亲手俘虏敌师长1名,荣获4次战功,3次嘉奖,并3次负伤,评为3等乙级残废军人。1931年起,吕历任四方面军总政治部司务长,四川通南巴总指挥部独立营营长,21军电台排长。抗日战争期间,吕历任延安385旅副官、科长、参谋长。解放战争时,先后任冀东十二旅旅部粮秣科长,四野四十六军一三六师军需科长,供给处处长等职务。全国解放后,吕转业至赣南大钨矿任矿长,1956年调广西有色金属干部学校学习两年,1958年任新余钢铁公司卫生处长及办公室主任。1963年调省冶金厅任驻新余钢铁厂监察员。
  1966年10月,吕晋生退休后定居九江市。1972年6月22日因病逝世,葬本县江益村,终年71岁。
  王弼
  王弼,小字更生,曾用名贺铎夫。1899年8月生于本县三角圩流埝王村农民家庭。兄弟五人,弼行四。1909年到1913年,王在本村私塾就读,后随父兄种田,仍利用农活间隙,勤奋自学。1918年1月,王考入县立高级小学,同年9月入南昌省立第一师范读书。在校期间,他和方志敏、邵式平、张朝燮、王环心等人结成契友,经常在百花洲聚会,探索改造社会的途径。“五四”运动爆发,他积极投入运动,参加组织“永修反帝爱国讲演团”和“永修教育改造团”等活动。
  1922年9月,王毕业回永修,在含英小学任教。1925年1月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并担任团支部委员。在团组织的领导下,他深入涂埠搬运工人、铁路工人、店员工人中进行革命的启蒙教育,开办了工人夜校。
  1924年夏秋,他率含英小学部分学生去广东投考黄埔军校,中途被阻,返回上海,在哈同路织袜厂做工,不久回永修继续任教。孙中山先生逝世,王弼和曾去非在涂埠召开“孙中山先生追悼大会”,他在会上发表演说,并组织几千群众示威游行。
  6月,王弼由赵醒侬、张朝燮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五卅”运动爆发,他和曾去非组织群众开展了抵制日货运动。
  1925年10月,王弼和王经燕等同志取道海参崴赴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与伍修权、傅钟为同届学友。大革命失败后,第三国际决定部分留苏中国学员转学军事。王弼选学空军,于1929年9月入列宁格勒空军地勤学校学习航空机务。毕业后,分配到哈尔科夫苏联空军第二十纵队一大队二中队,历任少尉、上尉,机械师和准校工程师。1933年1月,王入列宁格勒空军地勤学校工程师训练班进修。同年6月毕业,任伏罗希洛夫格勒空军飞行学校修理厂副科长和少校总检验师。
  1933年9月,王弼考入茹科夫斯基空军学校工程系,学习飞机发动机设计和制造,在这里渡过了五年的艰苦学习生活,成为我党最早掌握航空技术的专业干部。
  1938年8月,王弼同常乾坤奉调回国,任弼时为他们办理了回国手续,亲自送他们上火车。抵乌鲁木齐(旧名迪化)时,组织决定他们留在我党驻新疆办事处,担任新疆军阀盛世才航空队的教官。但由于盛的反对,王暂留办事处,为我党在新疆航空队学习的同志补课。不久,在新兵营开设了航空训练班,他担任训练班党支部书记兼航空理论教员。在此期间,他翻释了《航空发动机原理》一书。
  1940年底,盛世才下令解散新兵营,王弼和常乾坤等化装成国民党军官,辗转撤离新疆,回到延安,受到毛主席、朱总司令接见,并接受了筹办延安工程学校(即航空学校)的任务,王任校长。
  1941年秋,工程学校并入抗大,王弼任抗大三分校训练部工程科主任兼工程大队长。1943年春,延安成立俄文学校,他任秘书长。
  1943年11月,军委总部成立中央军委作战部空军组,王任组长。
  翌年春,中央决定在延安修建飞机场,王弼兼任飞机场建筑工程处处长。经过艰苦努力,飞机场如期竣工,机场的质量受到驾机来延安的美国驾驶员的称赞。1943年,王弼与杨光(1938年入党,解放后曾先后任中央卫生部妇幼卫生普及处处长,妇幼局卫生处处长,妇幼局顾问)结婚。毛泽东写了“没有什么困难,可以阻碍人们前进的,只要奋斗,加以坚持,困难就赶跑了。”的赠词,表示祝贺抗日战争结束,王奉命组建张家口航空站,王任站长。不久,王率领光旭、魏坚等赴东北北满地区调查航空设施,并收集航空器材。
  1946年3月1日,东北民主联军航空学校成立,王弼任校政治委员(后改任第二政委)。由于日寇投降时破坏了航空设施,他带领同志们四处搜集失散的器材,加工整修,到1948年航校共修理日本飞机四五十架。为了解决飞机燃料,自己开办酒精厂,用酒精代替汽油,让教练机飞上了蓝天。国民党企图一举捣毁这所刚刚诞生的航空学校,派飞机空袭,炸毁六七架飞机,航校不得不北迁牡丹江。在航校创办的三年多时间内,共培养航空技术干部528名,其中飞行员124名,为我国人民空军的创建奠定了基础。在此期间,王弼为航校的筹建和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1949年3月,在王弼同志建议下,中央军委成立军委航空局,王任局政治委员。王弼认真贯彻落实毛泽东主席在1月8日党的一次会议上提出的“1949年至1950年,我们应当争取组成一支能够使用的空军”的指示,在几个月的时间内,领导接收了国民党在大陆各地的大量航空器材;数十座飞机场站和各类航空机械厂;招降接收国民党空军航空技术人员3千余人;接管了“中央”“中国”民航公司;成立了驱逐机中队。1949年8月,他和刘亚楼、张学香等同志赴莫斯科商谈建立空军事宜。
  1949年11月,我人民空军正式成立,王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副政委兼空军工程部部长。1951年6月改任空军副司令员。他先后参加了撤销原东北航校,组建新航校,支援抗美援朝等工作。尤其是他在主持建立航空修理网并转而为航空工业打基础方面,做出了显著成绩。
  1952年,为了填补我国航空工业的空白,在重工业部设航空工业局。李富春兼局长,王弼任第一副局长兼总工程师。此后,航空工业局与其他工业部多次合并,他历任第一、二机械工业部第四局副局长、第三机械工业部教育局长、第三机械工业部顾问(部长级)等职。并当选为第三、四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航空学会常务理事。为建设我国的航空工业,他亲自勘定航空工业工厂厂址、制订规划、参与设计,并领导了筹建全圈航空高等院校等工作,为我国航空事业作出了贡献。
  1964年底,王因患肺癌,作手术治疗。“文化大革命”中,他不顾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打击迫害,带病到航空工业工厂蹲点。他不顾年老多病,自学英语,攻读国外航空尖端技术书籍。1976年3月,他就发展我国的航空科研与工业,研制高性能飞机等问题,给中央写“建议书”,提出了抓质量、抓尖端、抓航空工业的建设,要重用各部门有造诣的航空技术专家的意见。
  1977年8月31日,“无产阶级革命家、航空技术专家、教育家”王弼在北京逝世,终年78岁。
  陈翊科
  陈翊科,民国十九年(1930年)十二月出生于本县三角乡山下村贫农家庭。民国三十二年迁居山下郝村。父亲病逝,陈因贫困无措,只好以马槽为棺草草埋葬。民国三十年,年仅11岁的陈翊科不得不到地主家去放牛。
  一次,地主故意把帐写错,使他白白做了几年长工,直到解放前夕,他家还欠地主250多担谷的债务。
  永修解放后,陈翊科以极大的热情参加了减租减息、剿匪反霸、土地改革运动,同年8月加入团组织。
  1951年,他带头组织我县第一个季节性“互助组”,后转为“常年互助组”任组长。同年修河涨水,在抗洪抢险中,他奋不顾身,跃入激流堵住缺口,当年互助组亩产水稻360斤。他被评为县农业特等劳动模范,并出席全省首届英模代表大会,荣获甲等劳动模范,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次年,陈带领互助组进行水稻一季改双季、土棉改种“岱字棉”(改良棉种)等试验,均获丰收,荣获省特等互助组的称号。同年11月,他担任永修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
  1953年,陈翊科互助组联合其它两个互助组,办起全省第一个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陈任社长。合作社当年水稻亩产提高到600多斤,试验田亩产达600多斤。他被评为省农业特等劳动模范,在省第二届英模代表大会上作了典型发言,并出席了北京的“全国英模大会”。同年3月,陈以劳模身份参加了“中国青年代表团”,出席了在奥地利维也纳召开的世界保卫青年权利大会,并在莫斯科参加了斯大林的葬礼。会后,陈顺道访问了罗马尼亚和波兰等东欧社会主义国家。
  1954、1955年,洪水泛滥,圩堤缺口,陈率领群众开展生产自救。第一年合作社基本做到自给;第二年卖给国家粮食八万多斤。1954年9月,他当选为全国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并担任中共永修县委委员,淳湖区区委委员。
  1955年,陈翊科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转为“建华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陈任社长。
  1956年,陈以劳模和党员身份,参加了中央组织的“访朝代表团”。同年被选为永修县人民委员会委员。
  1958年,陈任淳湖公社党委副书记,公社副主任。
  1981年2月,陈翊科因患癌症病逝。终年51岁。
  袁克勇
  袁克勇,民国二十年(1931年)三月生于本县立新乡坂上袁村。1950年省一联中毕业后,考取北京清华大学。1953年9月毕业后,继续攻读研究生班。1956年,在北京石油学院研究生班毕业,分配重庆石油学校任教。1958年为四川南充市西南石油学院开发系教师,后任钻井教研室副主任。1981年晋升副教授(高教9级)。同年5月10日因病逝世。著有《高压喷射油井》《钻井设备与工具》;编辑英文版《美国油井注水泥技术》;复审校订英文《美国钻井手册》中的“钻头”、“管类”、“铝制钻捍”、“钻挺与方钻捍”共四章 ,并完成校编英文《钻井工艺原理》-书。
  蔡枢衡
  蔡枢衡,又名有钟,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十月初一生于本县周坊蔡村。
  民国十六年(1927年)七月,蔡于南昌省立第=中学高中毕业后,任南昌十小(今普贤寺小学)校长。翌年自费东渡日本,先后在日本东亚预备学校,明治大学专门部法律科学习。不久获公费生待遇。民国十九年考入东京中央大学法学部,毕业后,获学士学位,转入东京帝国大学法学部研究院学习。
  民国二十四年八月,蔡回国,受聘于国立北京大学法学院法律系。
  民国二十七年,抗日战争爆发,他随校南迁,任“西南联合大学”法学院法律系教授,兼律师。蔡因不满于国民党腐朽黑暗的统治,同情革命,曾为营救进步学生向反动当局作斗争;为受迫害的中共地下党员孟献功撰写诉讼文件,以律师身份依法进行辩护。
  抗战胜利后,他随校迁回北京,代理学校法学系主任。民国三十七年夏,蔡返故里葬母,适逢江西南昌中正大学创办法学系,校方挽留他在赣任中正大学法律系主任。
  解放前夕,中正大学校长潜逃,学校教职员工自发组织“校务委员会”,推选他为主任委员,维持校务,避免了学校遭受国民党的破坏。
  建国后,北京大学请蔡回校任教,并兼任中央人民政府法制委员会委员。
  1952年,北大法律系撤销,蔡任中央人民政府法制委员会专门委员,兼中央法制委员会刑事法规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办公厅法律室顾问等职,并受聘为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法学研究室研究员,“九三学社”社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局级(行政10级)干部。
  蔡治学严谨,精研法律,著有《中国法律之批判》《刑法学》等书。
  1983年2月18日,蔡枢衡在北京病逝,终年79岁。
  王秋心
  王秋心,字经中,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生于本县淳湖王村。
  民国十年(1921年),王毕业于南昌第一师范学校。“五四”时期,曾在家乡参加组织“永修教育改造团”“女子天足会”,并参与开办“承德”小学、“云秀”女校、“平民夜校”,进行新文化的传播。
  民国十一年,王秋心与堂弟王环心同赴上海求学,考取“东南高等专科师范”学校(后改组为“上海大学”)。民国十三年,王由邓中夏、瞿秋白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由组织介绍加入中国国民党。同年,他充任孙中山先生派赴赣省的“国民议会”代表,回江西进行国民革命的宣传工作。
  民国十四年,王参加“北上军运十人团”,去河南开封开展军运活动,公开职业是国民革命'{第二方面军军部参谋兼北方学生军大队政治教官主任,同时秘密担任中共河南省委宣传部长、中共陕豫区委会委员兼宣传部长。北伐期间,王先后任国民革命军第三方面军政Y部社会股股长、十四军政治部秘书代主任。民国十六年,国民党叛变革命,王在南昌被熊式辉“礼送出境”。
  民国十七年春,王流亡上海,恽代英指派上海地下党负责人李求实接见他,安排在上海总工会秘书处主编不定期出版的《上海工人》杂志。民国十八年,“上总”负责人马玉甫叛变。从此,王秋心脱离了党的关系。抗战期间,王在上海曾参加“自由大同盟“文化界救亡座谈会”等进步活动。
  民国二十七年,王回江西,先后任“江西抗战救援会”干事、省政府建设厅专员、省田粮处督导员等职。抗战胜利后,先后任江西南昌中学、永修县中学校长。民国三十五年在南昌组织“自由社”(民盟),创办《自由月刊>,后又组织建立“江西民盟小组”。
  建国后,王曾任江西省中苏友好协会理事、副部长、副秘书长,省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民盟江西省常务委员、民盟南昌市委员会主任委员、省政协常务委员、南昌市政协副主席等职。
  1986年1月14日,王秋心于南昌逝世,终年87岁。

知识出处

永修县志

《永修县志》

出版者:江西人民出版社

本志记述了1985~2000年永修县的自然、经济、政治、军事、科技、教育、卫生、人文等方面的发展和演变。

阅读

相关人物

郝赤
相关人物
张朝燮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永修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