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市图书馆
九江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九江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一节 机构设施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永修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520020230000509
颗粒名称:
第一节 机构设施
分类号:
R197.3
页数:
3
页码:
333-429
摘要:
本文记述了永修县卫生院、县人民医院、区乡卫生所、工矿企业医疗机构的发展历程和现状,包括人员编制、设备设施、病床数量等方面的数据,展现了医疗体系在永修县的发展壮大。
关键词:
永修县
卫生
机构设施
内容
县卫生院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县城艾城始设公办卫生院一所按丙等编制设院长、医务主任、医师、助产士、护士、环卫员各1人。设备简陋。
民国二十八年,日军占领永修,县卫生院随政府迁驻燕山,人员仅2、3人。因交通阻隔,药物奇缺,仅负责政府和直属单位一般门诊治疗。民国三十五年日本投降后,县卫生院由燕山迁回艾城,设一门诊部。
县人民医院
建国后,予1950年在山下渡借民房一栋,面积约100平方米,建立县医院。设门诊部,内含诊察室、药房、换药室各1间。有院长1人,医师2人,助产士、司药员各1人。1951年,县卫生科举办防疫训练班2期,学员153人。
1952年,县医院改称县卫生院,固定人员20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18人,负责全县医疗、防疫及短期卫生人员训练。设病床8张。
1953年,规模扩大,有固定人员26人,内设医疗预防股、总务股和住院部,病床增至10张。次年,保送中医3名至省中医学校学习;对县城个人诊所和联合诊所的中西医进行甄审和发证。
1956年,县医院组织高、中级医务人员系统地学习巴甫洛夫学说和祖国医药原理。动员80余名西医学习中医,保送6名中医去省进修,68名中医参加省中医函授学校学习。
1958年,创办初级卫生学校1所。次年改为中级卫生学校。分医士、护士、中医3个班,学制3年。学员毕业后绝大多数分配到全县各初级医疗单位工作。
1959年,县卫生院改称县人民医院,增设牙科、中医伤科、理疗室和中药调剂室。有固定人员46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35人。病床增至50张。同年,举办在职西医、农村医生(拿大队工分的)培训班1期。学员48人,学制半年。
1962年,县人民医院人员增至69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53人。病床70张。
1974年,有固定人员107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78人。病床151张。
1980年,县人民医院进一步扩建。院址面积达32,340平方米。建办公大楼及非临床科室楼房各1栋。设有门诊部、住院部。门诊部分内科、儿科、妇产科、五官科、口腔科、镶牙科-化验室、肠道传染病科、中医科、理疗室、注射换药室、中西药房、针灸科、中医伤科外科、皮肤科等。另有放射科、心电图和A、B超声波室、生化室。住院部有内儿科病房(附中医),外科和妇产科病房、传染病房。设病床200张,固定人员126人。同年,办在职西医、赤脚医生训练班1期,学员48人,学制1年;在职中医、赤脚医生函授班1期,学员45人,学制3年。
1984年,县人民医院固定人员增至211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172人。病床200张。
区乡卫生所
1952年,全县成立7个区卫生所。其中甲级卫生所1个,丙级卫生昕6个。
1958年,有乡村医院9所,公社卫生院6所。农村攀办合作医疗,有社办,大队办,社队联办等几种形式,,资金来源以大队、生产队公益金为主,辅以个人适当自筹。合作医疗主要是培养乡村医生。以大队为单位,在居民集中地区设医疗室,进行门诊。农忙时,医生送医送药上门。
1962年,有乡村医院4所,卫生技术人员69人,病床121张;公社卫生院6所,卫生技术人员39人,病床37张。
1974年,公社医院14所,固定人员121人(国家编制31人,集体编制90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94人、病床184张。
1979年,公社医院18所,固定人员287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236人,设病床303张。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实行生产责任制,乡村卫生组织随之改变,出现了多种形式的医疗组织,全县乡镇有全民卫生院8所,人员105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75人,行政管理人员31人,病床132张。有集体卫生院10所,固定人员142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103人。病床114张。
1983年,全县村民委员会设医疗点265个。其中村民委员会和群众集资办的40个,个体户办224个。共有乡村医生469人,获有乡村医生证明者344人;农村接生员154人。
1984年,村民委员会设医疗点275个。其中国营农场集体设点7个,村民委员会和群众集资办26个,乡村医生联合办的60个,乡卫生院设点5个,个体户办211个。共有医生476人,接生员163人,散居农村,就地从事防病治病。全县卫生所(站)以及县级医疗机构,拥有房屋(包括门诊部、住院部和宿舍等),比建国初增加近300倍;病床1,100余张,各种医疗设备(见附表)较为先进。
工矿企业医疗机构
1979年,工矿企业医疗机构13所。固定人员19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17人。设病床共25张。集体医疗机构9所,人员21人。
1980年,工矿企业医疗机构14所,固定人员46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44人,设病床25张;集体医疗机构9所,人员20人。
1984年,实行医疗责任承包制,部分卫生技术人员,改个体开业或单独设点。机构未变,人员调整为26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23人。病床27张。集体工矿企业医疗机构6所,固定人员8人。
省、市驻县单位医疗机构
1979年,省、市单位医疗机构13所,固定人员498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413人,有病席563张。
1980年,有医疗机构12所,固定人员555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477人。病床610张。
1984年,有医疗机构l3所,固定人员454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355人。病床570张。
知识出处
《永修县志》
出版者:江西人民出版社
本志记述了1985~2000年永修县的自然、经济、政治、军事、科技、教育、卫生、人文等方面的发展和演变。
阅读
相关机构
永修县卫生院
相关机构
永修县人民医院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永修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