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图书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永修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520020230000501
颗粒名称: 第五节 图书
分类号: G259.275.6
页数: 2
页码: 422-423
摘要: 本文主要介绍了永修县的图书发行和借阅的历史和发展情况。文章从图书发行的机构设置、经营方式、销售情况等方面进行了详细介绍,同时还介绍了图书馆的成立、藏书情况、借阅服务和复印业务等方面的情况。
关键词: 图书事业 发展历程 永修县

内容

图书发行
  民国时期,我县未设立图书发行机构,仪有一两户私人经营的书摊和邮政代办所贩卖少量文化书籍。
  建国后,县文化馆于1951年附设“文化书店”,有工作人员两名。不久,书店由九江地区文化书店接收,称“九江书店永修门市部”。
  1952年,书店门市部改为“新华书店永修支店”,职工5名。1954年新建154平方米的门市部。次年,配合县文化馆对旧社会遗留在民间的荒诞、淫秽、反动的旧书籍、画册,进行了收缴清理。
  1958年,书店职工增加到15名,先后在马口、白槎,吴城、虬津设立民办书店;在柘林设立新华书店柘林门市部。全年发行书刊75万余册,被评为省新华书店系统红旗竞赛先进单位,受到北京新华书店总店的表彰,为全国先进单位。
  三年调整时期,柘林门市部及各地民办书店先后撤销。基层图书发行从1965年起,由各地供销社经营,形式有长年经销、季节代销等等。
  “文化大革命”时期,古今中外的文化名著、科技书刊被诬为“封、资、修”和“大毒草”,禁止出售,书店只出售马恩列斯的经典著作、毛泽东选集、毛主席语录和诗词,以及样板戏脚本。书店、经销点书架空空,门庭冷落。县店用配给方法推销配合运动的“学习材料”、“批判材料”以及样板戏、画册、课本等,勉强完成销售任务。
  粉碎“四人帮”,书刊大解放。许多被禁锢的中外书籍重新出版发行,人民群众争相排队购买。1977年,图书发行100多万册,为1953年的10倍多。全县共有社(场)镇、厂批发销售点22个,公社以下的销售点47个,扩大了图书发行。
  建国后三十多年来,书店长年坚持流动发行,在全县城乡上圩赶集,摆设摊点,扩大销售。1980年在云山、柘林两地举办书画展销,日销售额千元以上。六十年代以来,书店年年超额完成计划。1979年、1980年,书店连续两年评为全省发行系统的先进红旗单位。县店农村流动售书员刘长生同志荣获1980年全省劳动模范光荣称号。
  1984年实行岗位责任制,县城门市部部分专柜开架售书,受到顾客的欢迎。
  图书借阅
  建国后,在县文化馆和各文化站设图书室,开展图书借阅。
  1978年11月成立县图书馆,与县文化馆合署办公。藏书2万余册。1984年9月县图书馆单独分设,工作人员7人,藏书3万余册,订阅报纸140份,期刊杂志400余种。年图书流通量31000册,阅览3万人次。同年购进价值1.7万多元的复印机一部,对外开展资料复印业务。
  全县18个乡文化站均设有图书室,每站藏书约1500册,县工会及6家大工厂,3所中学亦均设有图书室,共藏书约3万册。

知识出处

永修县志

《永修县志》

出版者:江西人民出版社

本志记述了1985~2000年永修县的自然、经济、政治、军事、科技、教育、卫生、人文等方面的发展和演变。

阅读

相关人物

刘长生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永修县文化馆
相关机构
柘林门市部
相关机构
永修县图书馆
相关机构
永修县工会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永修县
相关地名
柘林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