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映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永修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520020230000499
颗粒名称: 放映
分类号: J909
页数: 2
页码: 420-421
摘要: 本文主要介绍了永修县的电影和电影院发展情况。文章详细介绍了永修县电影和电影院的发展历程,包括电影队的成立、放映设备的更新、优秀影片的解禁、电影院的建立等方面的情况。
关键词: 电影事业 放映情况 永修县

内容

电影队 1953年,省电影教育工作队第47队(女子队)分片来九江、德安、永修巡回放映。1955年,省电影放映第104队定点在本县主要集镇巡回放映。1956年春,104队下放我县,成立县电影放映队。同年9月,成立县第二电影放映队,每队3人,配16毫米放映机设备两套,在全县城乡巡回放映。1959年,县放映队连续数年超额完成任务,队长黄承荫出席了全国群英会和全国文化艺术工作先进代表会。
  1959年,在马口新成立十六毫米放映队。1960年,增添35毫米提包机一套,成立县城放映队。1960年下放一个县放映队至滩溪公社。
  1962年,电影放映逐渐在农村普及。马口、白槎、恒丰、云山、军山等地先后成立了放映队。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许多优秀影片被斥为“毒草一禁映,只有新闻纪录片轮流放映,县电影队收入骤减,首次出现依靠国家拔款发工资的局面,农村放映队停办。1968年,县电影队仅保留一队4人,其余人员下放农村。19 69年,逐渐恢复发展农村电影放映队。影片只限于“样板戏”、“老三战”(《地道战》《地雷战》《南征北战》)观众寥寥。1973年,全县各公社、场、大中型工厂基本普及了16毫米放映队。
  粉碎“四人帮”后,被禁锢封存的优秀影片重上银幕,国产新影片大量发行,受到群众的热烈欢迎,其中几部被禁锢的优秀影片在县城重上银幕时,观众云集。
  1984年,全县年平均每人看电影26场。
  电影院 1960年,县电影放映队添置35毫米提包机一套,在旧影院放映,约400个坐位。1968年迁工人文化宫放映,为县电影院之前身。
  1970年新建成1782个座位的影剧院。1972年成立县电影院,同年添置松花江5501型座机,改善了放映条件。1978年,电影队实行无人验票入场,观众对号入座,留票待查,秩序井然。
  1980年电影院有工作人员8人。
  1983年,面积2,200多平方米的新城电影院落成,投资45万元,工作人员9人,隶属县电影公司。
  1984年两家电影院共放映2035场,收入总数11.3万元。
  1980年以来,新建农村集镇影剧院6座,共有席位4200多个,改善了农村集镇的放映条件。

知识出处

永修县志

《永修县志》

出版者:江西人民出版社

本志记述了1985~2000年永修县的自然、经济、政治、军事、科技、教育、卫生、人文等方面的发展和演变。

阅读

相关人物

黄承荫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永修县
相关地名
九江市
相关地名
德安县
相关地名
滩溪镇
相关地名
松花江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