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市图书馆
九江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九江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一节 工人组织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永修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520020230000433
颗粒名称:
第一节 工人组织
分类号:
D412.856
页数:
4
页码:
337-340
摘要:
本文主要介绍了永修县大革命时期和建国后的工会组织的发展历程和活动情况。文章详细介绍了大革命时期工会组织的建立和活动,以及在斗争中取得的成绩。同时也介绍了建国后工会组织的建设和发展,以及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贡献。
关键词:
群众团体
工人组织
永修县
内容
大革命时期工会组织
1925年,曾去非、王弼等人在涂家埠创办工人夜校,宣传马列主义和共产党的主张。6月,中共永修小组成立后,领导艾城和涂家埠的工人向资本家展开政治上和经济上的斗争。在斗争中,建立起搬运、店员、皮业、烟业等行业工会。会员80余人。
1926年11月,北伐军光复永修后,白槎、虬津、马口等集镇相继成立各行业工会。
1927年3月,县第一次工人代表大会召开。出席大会的代表40多人,成立了永修县总工会。大会通过了“工人的政治要求”、“工人的经济要求”和建立“工人纠察队”等决议。并提出了五个条件,向资本家展开斗争。即:一、工人有集会、结社、言论、出版等自由;二、工人可以管理生产,监督资本家执行革命政府的各项法令;三、增加工资百分之三十至五十,保证工人起码的生活水平;四、改进操作设备;减低劳动强度,实行每天八小时工作和礼拜天的制度;五、加强安全设施,确保工人生命安全。
4月底,全县5个集镇(艾城、涂埠、自槎、马口、虬津)有行业工会30个,会员600余人,工人纠察队150余人,并有快枪20多支。5月初,柘林建立了茶业和店员工会,会员30多人。
大革命时期,县委领导各地工会积极组织工人参加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的斗争。“五卅”运动前后,工人不买和不用日货,并监督店主不售日货,烧毁日货。工人纠察队日夜巡视街道,打击地痞流氓,禁烟、禁赌,维护社会治安。 (参见《政党·中国共产党》)。
大革命失败后,全县工会组织遭到破坏,许多工会负责人和积极分子被捕遇害。
建国后工会组织建设
组织发展1949年冬,县成立工会筹备委员会,设主任1人。筹委会积极发动工人参加城镇民主改革,斗争封建把头,打击不法资本家,在斗争中建立起各行业工会。
1950年,全县建立行业工会39个,会员1,779人。其中涂家埠有行业基层工会28个,会员1,500余人。艾城、马口、白槎、柘林还建立起4个镇工会。
1951年4月,店员工会永修县委员会成立,会员239人。
1953年2月27日,全县首届工人代表大会召开,正式成立永修县总工会,并选举执行委员会。这时全县有产业工会14个,镇工会4个,基层工会32个。有职工4,584人,其中工会会员3,681人。
同年9月27日,永修县总工会改名为永修县工会联合会。
1954年吴城划属永修,增加吴城镇工会。全县计有基层工会62个,会员3,885人。其中涂家埠基层工会40个,会员2,474人;艾城基层工会3个,会员107人;马口基层工会3个,会员90人;白槎基层工会4个,会员156人;柘林基层工会3、个,会员85人;吴城基层工会9个,会员978人。
1959年4月23日,永修县工会联合会更名为永修县总工会。
1960年上半年,全县有基层工会79个,工会小组350个,职工20,629人,其中女职工7,178人,工会会员6,763人,其中女会员1,887人。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工会组织受冲击瘫痪。1968年,县革命委员会设群运组,管理工、青、妇工作。1973年召开第十二届全县工人代表大会,正式恢复县总工会,选举了执行委员会。
1984年,全县有基层工会148个,其中全民所有制单位133个,集体所有制单位15个。工会会员10,580人。会员中全民所有制8,778人,集体所有制l,802人。县总工会有专职干部8人,职工4人,其中主席1人,副主席2人。
工会活动 五十年代前期,县工会组织发动工人参加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和手工业合作化。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投入社会主义工业建设,大搞技术革命和技术革新,开展劳动竞赛。1958年,全县职工提出合理化建议12,603条,已采纳1,643条。在技术革新运动中,创造和仿制新产品284件。
五十年代后期和六十年代前期,县工会在厂矿积极推行“两参、一改”制度,(即领导参加生产;工人参加管理;改进企业管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各厂矿均建立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广大工人积极投入企业体制改革,实行生产承包责任制,搞好企业民主管理,并开展“三创、二高、一贡献”活动。 (“三创”即创纪录、创先进、创水平。“二高”是提高经济效益,提高企业素质。“一贡献”是每个职工每年增收节支一百元)。1984年,全县工交、财贸系统职工为国家增收节支80万元。食品厂、有机化工厂、电扇厂、邮电局4个单位,荣获省总工会、省经委颁发的“振兴江西企业奖杯”。全国先进卫生工作者、省劳动模范、县卫生局长万淑娟(女)光荣出席北京国庆三十五周年观礼。
五十年代初至1966年“文化大革命”前夕,各级工会积极创办工人业余夜校,职工红专学校,组织职工学习文化技术。1956年全县有职工夜校5所,12个班。参加学习的职工512人,并推广祁建华速成识字法,加快扫盲进度。1959年,全县有职工业余学校35所,参加学习的职工达9,640人,占职工总数的80%。为了搞好职工文化学习,县总工会从五十年代初期起,就配有1至3名文化教员,使职工业余学习制度化、经常化。职工业余文化学习也由扫盲班、初小班提高到高小班。初中班、高中班。“文化大革命”期间,职工业余学校停办。1982年恢复,在县城开设6个班,其中初中数学班2个,高中数学班1个,初、高中语文班各1个,外语班1个。学制均为两年。参加学习的职工达400余人。1984年,设高中语文班1个,数学班1个,外语班1个和成人高考马列主义理论专修科辅导班1个,参加学习的职工有200余人。职工业余学校校长由总工会主席兼任.调配专职教员1人,兼职教员5至7人。
五十年代初,开办工人俱乐部。内设图书室和娱乐室。1966年又建成一栋具有1,100平方米的工人文化富,内有500个座位的剧场(1981年文化宫扩建到2,400平方米,内有850个厅座、140个楼座和200多平方米的图书室)。1980年,又扩建180平方米的娱乐室,供职工业余文化、娱乐活动。
知识出处
《永修县志》
出版者:江西人民出版社
本志记述了1985~2000年永修县的自然、经济、政治、军事、科技、教育、卫生、人文等方面的发展和演变。
阅读
相关人物
曾去非
相关人物
王弼
相关人物
吴城
相关人物
万淑娟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永修县
相关地名
永修县
相关地名
艾城镇
相关地名
柘林镇
相关地名
江西省
相关地名
北京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