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市图书馆
九江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九江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一节 防洪工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永修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520020230000305
颗粒名称:
第一节 防洪工程
分类号:
TV8
页数:
7
页码:
142-148
摘要:
本文记述了永修县的水利工程历史悠久,经过多朝代的兴建,形成了庞大的防洪、蓄水、提水、引水工程体系,为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提供了重要保障。
关键词:
永修县
水利
防洪工程
内容
我县之有圩堤,始自唐代。会昌年间(814-485年),摄令何易于在今艾城乡西津修筑何公堤。尔后唐代知县孙永又在今艾城乡马湾修筑孙公堤。这两座古堤到明代已“年久失修,并失其址。”
由于本县地处修、潦河下游,河床逐步淤塞,每逢山洪暴发,流泄不易,常常泛滥成灾。于是两河沿岸陆续兴建了更多圩堤。
明代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全县有圩堤7座,即青墅堤、长笼堤、潭头堤、廖坊堤、原槎堤、大路堤、泗洲堤。堤岸(边圩)15座,即叶家涡堤岸、庙下圩岸、桐陂玲黄家港鹅峰圩岸、大港下圩岸、小港弦圩岸、西湾圩岸、潺口圩岸、城山圩岸、张家园圩岸、泥争口圩岸、大港冷家洲圩岸、大港弦圩岸、青墅圩岸、大路圩岸、黄家港鹅岩圩岸。
清代康熙十四年(1675年),有圩堤31座,其中明代万历年间旧堤16座,万历四十六年一·康熙十四年兴建的圩堤13座;东门堤、永兴圩(平乐圩)、郭东圩、大岸圩(明天启间熊德阳修,大小凡三座)、杨泗圩(明万历末倾圮,崇祯初熊让督修),獐尾范泥圩,下洋圩、曲埇圩、木圩、鸦湖圩、大港淦家洲圩、湖城圩、杨岭破穴圩。
清代道光元年,圩堤61座,其中明代万历至清代康熙十四年间旧堤13座,清康熙十四年——道光年间修建的54座:三角圩、山泉圩、骆滩圩、猪头圩、白莲圩、小泉圩、北沙圩、樟坊圩、福田圩、顾家圩、蔡家圩、永固圩、杨湖圩、筲箕圩、青湖圩、老牯圩、南改兴圩、马屎圩、周家圩、郝家圩、马口边圩,南长滩圩、李婆圩、义兴圩、鸟林圩、浪里圩、荆湖圩、北长滩圩、永收圩、沙港圩、柘湖圩、江上圩、南廖坊圩、琊家圩、南坂圩、乾兴圩、合兴圩、丰厚圩、墙下圩、龚家圩、后坂圩、白麖圩、北改兴圩、忠厚圩、毛家圩、熊家圩、义修圩、范妮圩、义洲圩、蔡岭圩、怡兴圩、麻潭圩、姜元圩.西津圩。
清代同治十年(1871年),圩堤83座,其中道光元年以前旧堤57座,道光年间到同治十年兴修的圩堤26座:北圩、淦家圩、郭老圩、元兴圩、东兴圩、石洲圩、北杜家圩、猪首圩、嘴上圩、六德圩、樟树圩、杜家圩、茭茅圩、桃埠圩、北蔡家圩、丰稔圩、和安圩、江苏圩、木塘圩、黄家圩、北邹家圩、史家圩、义城圩、马口圩、余家圩(旧郝家圩)、南圩。
同治以前,我县均为分散小堤。同治八年,经受一次特大洪水,全县圩堤溃决殆尽,三角地区圩堤全被冲毁,其时宪抚刘坤一奏请朝廷借帑修建南昌等县灾区圩堤,经批准贷款给我县重点修复三角地区圩堤。从此,这一地区与三角圩(原是一座小堤)相邻的23座堤开始联成一座大堤,名之为三角圩,这是我县最早的一座联圩。
附:同治八年《三角全圩借帑修堤记》节录
建邑之有三角圩也,坐落涂家埠河东,分之为二十三圩,合之实为一圩。上当宁、武、奉、靖、安、建六县之冲,下与新建吴城接壤,地势低洼,为通省上下所著明,地关紧要亦为通省上下所著明。道光十年前,年谷丰登,公私无难供给;道光十年以后,圩堤屡破,赋命遂致两悬……自军兴以来(按。指镇压太平天国革命。编者)库银支绌,一遭水患,此款难筹,而三角圩之积苦于以徒告矣。幸国家尚资,捍卫灾区,何难曲全。当同治八年,全圩之被淹……始则筹办抚恤,于三角圩每户加恩而给领。继则筹办圩帑,于三角圩及时握要之图功。数十里被冲、被塌情形俱认真而履勘,千百村相关相切利病,复据实以详参。曲蛹圩三角西面保障也,而熊家埠更险,则估帑押筑,排樯编篱以当上河之冲;南圩、北圩,三角东面樊篱也,而樟树圩更险,则估帑押筑,加高培厚以御下河之涨;大湖边大岭口已废之北管与现在之南管,三角圩积水疏消所赖也,则估帑押筑,因旧图新,以广其流通,而低田不致尽为泽国,而上下两坝与双岭管更可类推也。至若西湾圩、骆滩圩、北沙圩、猪头圩、范泥圩、福田圩、长滩圩、杜家圩、涂家圩则由趋埇圩而下而联络予南,筲箕圩,后坂圩则自曲蛹圩而下而绵亘于北,鸟林圩、张坊圩、獐尾圩、周家圩、余家圩、郭老圩、则星罗棋布于腹内,虽有管费而无圩费。其视各圩之借帑修圩,劳逸固F有别。是圩全堤之修也,畛域虽各微分,源流要自毕贯,合计农田一万数千余亩,而水利充积在焉。合计帑费一万七百十串,而以工代赈在焉。起工予八年腊月中旬,竣工于九年=月下旬,立水为表,俾皆视式以为高,筛土取精,务令有基而勿坏。较之以前,形势固以改观。
民国初,军阀混战,时局动荡,当局无人过问水利事宜,许多圩堤长期失修。北伐战争后,政府始筹备修堤事宜。民国十八年(1929年),本县九合、三角、郭东、永兴杨泗、荆湖等主要圩堤培土34,316市方,十九年36,740市方,二十年53,600市方,二十二年52,586市方,二十三年38,000市方。二十四年,本县修堤声势较大,不但修复了当年溃决的圩堤,而且修复了一些倒塌多年的圩堤。但由于旧堤基础薄弱,二十六年一次大洪水,又将下洋、长笼、湖陂等新修的小堤冲倒。二十七年,日军铁蹄踏进永修,沦陷7年的圩区,水利无人过问,一任洪水猖獗。
抗日战争胜利后,县政府曾饬令各圩区成立圩堤协会,以民管公助方法,督促群众兴修水利。三十七年,对全县水利情况作了一次比较详细的调查,并报请江西省政府配拨了稍多的抢险器材,补助经费及面粉等,对三角、九合、永兴、郭东、白麖、杨泗、荆湖、湖陂、下洋,何公等11座圩堤重点进行修筑。但因历年来修堤大权操纵在封建势力之手,圩堤协会负责人大肆侵吞修堤经费和物资,修堤流于形式,圩堤连年溃决,如1947-1949年,九合圩连续两年溃决,荆湖圩连塌三年。
建国初,人民政府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从1949年12月开工采取以工代赈的办法复修圩堤,至1950年3月止,动员民工12,000余人,对全长共116.4里的九合、三角、郭东、荆湖、杨泗、下洋、湖陂、下城(边圩)、青湖(边圩)等9座圩堤进行复修,堵塞了缺口,加固了险段,完成土方392:225立方米。1951年又继续对上述9座圩堤及永兴圩进行培修。这十座圩堤全长119.4公里,共补修土方499,027立方米,加高、加固了堤身,处理了62个险段。
同时1949-1951年修复了菜篮、浪里、樟山等民埝。1954年,本县发生百年罕见的大洪水,全县圩堤全被冲决。洪水刚过,人民政府立即全力以赴地发动群众,修复圩堤,恢复生产,重建家园。因灾情严重,省人民政府拨来专款104万元,粮食100余万斤;九江专署发动兄弟县调集民工一万余人支援我县,重点修复三角、九合两堤。至1955年春,全县14座圩堤修补土方270多万立方米。1955年6月22日至24日,我县连续三天降雨共达679.7公厘,修、潦两河洪水猛涨,最高水位22.81米,比1954年水位高0.22米,刚刚修复的圩堤,不到半年时间,前功尽弃。省长邵式平亲饬水电厅拨款86万元,粮食厅拨粮约百万斤予以支援,九江专署又一次发动兄弟县调集民工6,113人前来我县帮助修复三角、九合两堤,并用以工代赈作报酬。在上级的关怀和兄弟县的支援下,1955年下半年,我县掀起了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水利建设高潮。从10月20日起至次年元月15日止,全县24,414人(包括外县支援民工)参加复堤堵口工程,完成土方265Jj多立方米(罩矾圩40万在外),炸石10,623立方米,并完成老虎洼石块护堤一座及大小涵闸工程等。这次复堤堵口工程为我县圩堤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保持了九合、三角等主要圩堤至今30年安全渡汎。
1955年,本县修复圩堤计有九合、三角、菜篮、罩矾、永兴、郭东、樟山、杨泗、荆胡、下洋、湖陂、青湖、长笼等13座,全长160.23公里。圩内居民7,590户,28,377人,受益面积9.97万亩。1956年后,县水利电力局,对全县圩堤实行了统一规划,采取整支并流,联小堤为大堤的办法,至1974年,建成了7座保护面积1-5万亩的主要圩堤,即三角圩、九台圩、高桥圩、立新圩(1966年并杨泗、长兴、湖陂、车溪等小堤联合而成)、马口联圩(1971年并马口、荆湖、下洋、前进四座小堤联合而成),及新修建的幸福、朝阳圩两堤;万亩以下,千亩以上的圩堤22座,即樟山圩、永兴圩、北岸圩、红林圩、郭东圩、鄱坂圩、张公渡圩、红桥圩、乐平圩、青湖圩、沙丰圩、马湾圩、菜篮圩、万家圩、周坊圩、小河圩、白水圩、立华圩、红星圩、浪里圩、东风圩、荷溪圩。堤线共长309.7公里,保护面积34万亩。
1974年后,在对原有圩堤加高加固的基础上扩大联圩。1975年,将菜篮、周坊、白水、浪里四座小堤联入三角圩。新建跃进、察溪、大屋、大圩,宋圩、淳湖、上山、沙港、花篮嘴、河洲、东岸、钩璜、仙洲、杨家、下泥桥头、驼背湖、梅西湖、老虎口等18座千亩以下小堤。1979年,将立华、长溪两座小堤并入马口联圩。
1983年,出现建国以来最大的一次洪水,万亩以上的立新圩因车溪电排站底板暴裂倾复而溃决;千亩以上的郭东、东风圩及三角老圩外四座小堤因洪水超过可抗水位标准而溃决;千亩堤红星、荷溪、红林、万家、樟山、小河及15座百亩堤蛸均被洪水漫顶而倒塌.尤其县郭东圩溃决,冲毁圩内南浔铁路146米,中断交通半月之久,损失颇为严重。但与五十年代比较,我县圩堤抗洪能力大有提高。1954年最高水位为22.59米,1983年为22.91米,后者比前者水位高0.32米,1954年全县圩堤全部溃决,1983年7座万亩以上圩堤保住了6座,千亩以上圩堤21座保住了13座。足见建国30多年来防洪工程建设成绩之巨大。1983至1984年,全县完成复堤堵口土石方共548万方,不仅修复了1983年倒塌的44处缺口(共3.1公里),而且对未倒塌的圩堤也进行了加高、加固,进一步增强了抗洪能力。
知识出处
《永修县志》
出版者:江西人民出版社
本志记述了1985~2000年永修县的自然、经济、政治、军事、科技、教育、卫生、人文等方面的发展和演变。
阅读
相关人物
邵式平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江西省政府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永修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