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志始末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永修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520020230000221
颗粒名称: 修志始末
页数: 3
页码: 7-9

内容

我县县志编修始于明万历年间,凡四修,最后一部县志编于清同治十年(1871年),至今已有一百一十余年。建国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全县工农业生产呈现生机旺盛的可喜局面,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处在这样历史上空前的社会主义盛世,全国“盛世修志”之盛举,亦随之蓬勃发展。据此,1980年县委作出了新编《永修县志》的决定。同年末设立了县编史修志办公室,纂写了部分章 、节 。1982年10月,成立了县志编纂委员会,进一步加强领导,充实了编写人员。1983年12月下限止于1980年约80万字的初稿成篇。1984年5月修改成第二稿。
  1985年9月,县志编委会成员继县政府换届作了相应调整。为了充分反映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县城乡经济体制改革所取得的辉煌成就,乃将县志下限延长至1984年。在省地方志编委会的指导下,修改厘正体例,调整结构,并以文约事丰,粗细相宜为准则,统一了文风。于1985年12月,再修成约70万字的第三稿。
  1986年4月,在省地方志编委会支持下,县委、县政府柬请省、地有关领导和省内外专家学者莅县,召开了“新编《永修县志》稿讨论会”。出席会议的除县委、县纪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武装部主要领导同志和全体编委成员外,省地方志编委会副主任王田有,省政协常委、本县解放后第一任县委书记李玉,本县修志发起人原县委书记胡满珍,九江市志编委会副主任吴湘,中国地方史志协会理事许怀林,省地方志办公室王炯尧、朱祥清等有关领导及专家、学者亲临指导。出席会议的还有曾在本县工作过的李天臼、李德才同志以及星子、湖口、德安、武宁、瑞昌、进贤等县志办负责同志等共50余人。他们对志稿作了指导性的发言,提出了许多中肯而有价值的修改意见;本志顾问、中国地方史志协会副秘书长欧阳发同志从合肥寄来了六千余言的书面发言稿。这对我们进一步修改志稿使之成为具有新观点、新特色、记述准确、内容充实的社会主义新方志起了重要作用。
  编纂人员汇集与会同志所提意见,又作认真修改,历时五月,于1986年6月修成约六十余万字的第四稿,即为新编《永修县志》定稿本。是年九月,经中共九江市委宣传部审定,10月,交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
  修志之初,编纂人员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拟定编写体例和纲目,深入城乡调查采访,广泛征集资料。先后分赴省内外二十余县、市,走访了县内近百余乡、村,访问了干部、群众数百人次,发出征集资料函件百余封。在此期间,我们得到了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办公厅、国务院第三机械工业部、北京、上海图书馆、省档案馆、省图书馆大力支持。共收集材料近三百万字。此外,还派出人员向外地学习修志经验;外地修志同志来县传经送宝,交流相磋达二十余县。
  修志同志查旧典、索资料、广求教,访知情,分析考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据事直书,力求实录,不厌繁猥,孜孜不倦,竭尽全力,不辞辛苦,新老合作,团结奋斗,为研究永修的历史状况和建设社会主义新永修,提供了极其宝贵的史料,作出了贡献。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访问中不少老同志和革命烈士后代,积极地为修志提供了许多珍贵资料。省政协常委、革命老人王秋心,为县志撰写三万字的“大革命时期的永修革命斗争,回忆录。
  群策群力,众志成城,本志得以成书,与上述各方面的关怀、指导和支持,与各方面同志的努力是分不开的。我谨代表县委、县政府和编委会向为本志擘画周详,殚精竭虑的领导、专家、学者、同行以及热情提供资料的单位和个人致以衷心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本志虽已成书,但限于水平,谬误难免,敬请学者、专家和广大读者,不吝指正,是为翘望。

知识出处

永修县志

《永修县志》

出版者:江西人民出版社

本志记述了1985~2000年永修县的自然、经济、政治、军事、科技、教育、卫生、人文等方面的发展和演变。

阅读

相关人物

周河水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