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前线慰问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九江县文史资料选辑 第三辑》 图书
唯一号: 140520020230000186
颗粒名称: 山西前线慰问记
分类号: K265
页数: 5
页码: 206-210
摘要: 本文介绍了特派员在山西前线慰问时发现,新八师装备充足但兵额不足,建议增加新兵。
关键词: 抗日战争 山西慰问 国民党政府

内容

武汉失守以后,抗战进入战略相持阶段,日本侵略者减少了对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战略性进攻,将其进攻主力,指向解放区战场,向根据地人民进行残酷的“扫荡”。那时,国民党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对各战区的国民党部队很不放心;一怕他们在正面战场受到敌人攻击,二怕他们在“摩擦”中被共产党吃掉。鉴于这种情况,蒋介石于一九四0年秋天,在中央各部调集一批资历较深的军政人员,组成十一个特派组,选定十一名特派员,分别前往各个战区,名义上是慰问前线将领,校阅部队质量,实际上是看看前线将领和部队是不是靠得住,会不会出问题。
  派往各战区的特派组,设特派员一名,校阅宫八至十名,副官一名,士兵数人。我是从军训部上校监员,调来充任第十一特派组上校校阅官。我所在的第十一特派组,被分配到第一战区。该战区特派员为中将吕学书。我们从重庆乘汽车出发,前往洛阳第一战区长官部。当时,我们没有见到司令长官,一切事情均由郭寄桥参谋长和我接洽。我们共同拟订了一个校阅提纲。郭参谋长派出两名随员和一个警卫排护送我们前往济源地区国民党二十七师驻地。这个师驻在黄河北岸,担负河防任务。该师李师长得知我们去校阅他的部队,率领仪仗队到营外迎接,并没宴招待。这个师是蒋介石的嫡系部队,上自师长,下至连长,都是黄埔军校学生。政治部主任蒋公亮,是黄墒军校第六期学生,和我同期同学,阔别重逢,欢欣无比。蒋公亮还开了文艺晚会,欢迎我们。当晚,吕特派员即指定我为校阅主任。次日我把校阅这个师直属各连的步、骑、炮、工、辎通讯、军械、军需、军医以及副官各室的军训和战备情况。校阅中我们看到该师各兵种演习较为熟练精彩,各室业务表报也都齐全。接着我们又校阅了三个步兵团。在野外实习中,士兵们士气旺盛,动作娴熟。三团的兵额均充足,粮饷和装备亦较好。抗战记录内容充实。不知何故,该师作战还是豫东作战的内容。
  我们在济源的校阅结束后,又到中条山绎县三十八师驻地。那时第一次反共高潮刚刚过去,八路军已深入到敌后,开展游击战争。我们虽然在途中看不到八路军,但八路军的团结抗日标语随处可见。我们停下来仔细一看,有的标语浆糊都未干,上写:“欢迎开明分子,反对顽固分子!”我们快到三十八师驻地,不但还可以看到标语,而且沿途儿童集在一起,都唱八路军军歌。所有这些,使国民党部队宣传工作相形见绌。我们到达三十八师后,得知该师的邓师长,也是黄埔军校同学。邓师长是广东人,爱吃烤猪肉,当晚酒席是以烤猪肉开席。席间,宾主互相致词,频频举杯,深夜才散。次日早餐又是丰盛的酒席。抗战相持阶段,物资供应困难,因此我们过意不去,一再示意从简,师部才改为多样化的早点,但仍过于奢侈。我们在校阅这个师直属各连时,辎重连全连官兵都到兵站运粮去了,看不到部队。据他们介绍,这个连每天运的粮食,只够全师一天给养,因此吃粮非常紧张。工兵连演习爆炸时,装设了十几个地雷,因药包潮湿,点火没有爆炸,邓师长大发雷霆,斥责了连长。我当即询问这个连长是用了哪种药包?是否经过检查?他回答说是黑色药包,还是军械室拿出来的新药包。我叫他拿来检查,才发现是已发霉没有用的药包。我又叫他拿出连部存放的黄色药包,重新装设试验,结果所装地雷全部爆炸。后来在校阅讲评时,我就辎重连和工兵连作了个简要的讲评,强调辎重摩托化,指出靠畜力和人力辎重是落后的,不适应现代战争的需要。同时,也总结了工兵连错用炸药和军械室炸药包发霉的教训。对其他各连作了鼓励性的讲话,并提倡各连学习军训部颁发的各兵种训练纲要。该师的三个步兵团,我们又校阅了两个团。各团兵额比较充足,装备也比较完善。各级军官多属军校毕业学生,薪饷能及时发给,抗战记录亦较生动。与廿七师一样,该师的抗战记录,内容也都是豫东战役,没有在山西作战的记录。
  离开三十八师后,我们经中条山,八师驻地前进,在途来到了新八师驻地。该师的陈师长,是黄埔第一期毕业的,身材不高,体格强壮,待人热情。他率领仪仗队在营外迎接,晚上设宴榴待我们。他在席间闲谈颇多,有对上级的不满情绪。他说,新八师三个团长,都是老资格,早年我当师长时,他们就当团长。新八师的兵,都是老兵,操场野外动作搞惯了,随便那一天校阅都行。他还说,师部组织了一个蓝球队和一个话剧队,经常打球,演演戏,到也愉快。他的爱人是搞文艺工作的,经常和爱人一起参加文艺活动,打网球,精神上有所寄托。他还谈到新八师兵额不足,只有百分之九十,百分之十的粮饷,既没有上缴,也没有贪污,而是用来作蓝球队和戏剧队的经费。他告诉我们说,将来有机会增加新兵,再行补员。我们在这个师校阅,直属各连表演了射击炮弹和爆破铁丝网,步兵团演习了袭击、突击和爬山等动作。最后检查兵额,确实只有百分之九十,但装备充足,而且多半是胜利品。该师表册齐全,只是抗战记录没有写。我问他:为什么不写?他说:写抗战记录不难,只怕照实写了,有人会说我吹牛,所以没有写。届经再三敦促,他才写了前阶段豫柬战役的情况。当时我有点迷惑不解,为什么这些嫡系部队在山西抗战无事可考,后来才明白,这个时期,为他们执行了蒋介石消极抗日,前线保存实力,竭立回避同日军作战。
  次日,新八师把我们护送到第三军约定地点,由第三军迎接卫队把我们接到了太行山区的三军驻地。年近古稀的唐军长,身穿长袍马褂,出来迎接,并请我们到他的卧室休息。他的卧铺上已摆好鸦片烟灯。他请我们吸鸦片烟。特派员推辞说:我们不会,军长年老,可以烧烟御寒。是夜,军部设盛筵招待我们。次日大雪,不能校阅,我们就在军部休息、谈天。想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谈到:唐军民身穿便服迎接特派员已是失礼,在卧室里摆上鸦片烟招待我们,更是违犯军纪。唐军长真是老糊涂了。可是,特派员竟说军长年老,吸鸦片御寒,真是气量大。我委婉地解释说:特派员是代表委员长到前线慰问,说几句客气话,也是理所当然。一连下了几天大雪,我们干脆在军部把所有的校阅材料都整理好。放晴的第二天,我们就通知军部,先校阅直属各营,再校阅下属三个师。校阅的结果,各师团演习,不及军部直属各营。我们检查团营连兵额,按编制每连应有一百二十人,实际上只有七十余人,我们当即建议军部迅速补足兵额。我们在校阅中发现,各级军官,多半是只讲物质享受,不重视军事训练,操场野外动作生疏。有个师长还携带妓女于军营之中,忘记了大敌当前。当时,我曾写无题诗一首:“太行山脉远飞来,南极中条北五台,正是三山多屏障,此中安乐胜天台。”
  我们在第三军校阅完毕,唐军长立即赴晋城炳勋军团驻地。这个军团在晋城驻防的有两个军,军团长兼第一军军长,第二军李军长兼第四师师长,还有一个师长兼任一个团长。由于兼职过多,兵额不足,战斗力为薄弱。吕特派员为了方便起见,向庞军团长建议,先校阅总部和军部直属部队;各师团布防在前线,不便调动,就让他们填报各种表册,部队不必一一校阅。庞军团长说,为了安全起见,遵照特派员的指示办理。他又说,我军前线部队,有几个团离敌军阵地很近,有的连敌人吹号都可以听得清楚。我们设了炮兵观察所搁在那里监视敌军行动,随时准备炮击。我们听了觉得奇怪,为什么我军和敌军相距那么近,整年未打过一仗。
  我们结束晋城庞军的校阅任务后,本来准备回县过春节;可是由于庞军团长再三挽留,盛情难却,我们只好留在晋城过春节。春节期间,我们常到城内外游览。一天,我们的政工人员和一个老百姓交谈,得知我军前线部队和日军通商,大发横财,敌军的物资,可以运到我们后方去卖;我们的物资也可以卖到敌人军中去。我对此情况进行了一番调查,证明群众反映的情况属实,便详向特派员作了汇报。特派员是个老好人,说:我们的任务是到前线慰问将领,而不是调查军队的问题。这件事虽然不了了之,但也使我明白,有些前线部队离敌人很近,按兵不动,相安无事,原来有些将领暗地与敌人在做买卖,大发国难财。吕特派员怕呆久了出其他事故,春节一过,我们便匆匆离开了晋城。
  一九四一年三月间,我们渡过黄河,回到洛阳,一路所见所闻,令人感慨万分。我们原以为在第一战区的中条山、太行山、晋城等地校阅前线部队,一定能亲眼看到我军与敌人激战场面,那知前线竟是休战状态,各部队抗战记录无事可写。我们原以为国民党嫡系部队,一定会布防在第一线抗击日寇。那知在第一线的都是杂牌部队中的庞炳勋军团和云南第三军,兵额充足,武器装备良好的嫡系部队二十七师,新八师、三十八师却部署在二、三线,这难道不是蒋介石想借抗战消灭非嫡系部队的险恶用心又一证明吗?我们回重庆后,将整理的校阅材料都呈送到校阅委员会。吕特派员在审阅报告时,只是“锦上添花”,不敢讲出前线的真实情况。

附注

注:本文作者吴击楫现为都昌县政协委员。

知识出处

九江县文史资料选辑 第三辑

《九江县文史资料选辑 第三辑》

本辑收录了关于九江县的历史沿革、文化资料和人物事迹等内容,有助于深入了解九江县的历史和文化。通过本书,读者可以了解到九江的地理位置和历史事件,以及当地的风景名胜、风俗习惯和民间传说等。

阅读

相关人物

吴击楫
责任者
杨文清
责任者

相关地名

重庆市
相关地名
洛阳市
相关地名
山西省
相关地名
晋城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