沦陷时期的九江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九江县文史资料选辑 第三辑》 图书
唯一号: 140520020230000177
颗粒名称: 沦陷时期的九江
分类号: K264.06
页数: 10
页码: 165-174
摘要: 本文介绍了九江沦陷后,日军在九江实行军事占领,对当地居民进行残酷统治,包括强迫市民换取伪币、烧毁房屋、杀害避难同胞等。
关键词: 九江沦陷 军事占领 特工情报系统

内容

一、军事占领
  一九三八年七月二十六日日寇占领九江。在日本侵略军迫近九江时,没有来得及外逃的城市贫民,为了躲避日机轮番轰炸,相率躲避到城外天主堂内。一时堂内拥挤不堪,有人满为患。不几天,粪便狼藉,霍乱流行,死亡人数日增;有的一家人相继死去,尸体又无法处理,炎夏暑热,恶臭熏天。鬼子兵就在天主堂门口挖一大坑,把死尸丢进坑里,淋洒上煤油燃烧。不能完全烧烬,每到天黑,成群结队的野狗,跑到坑里拖食未烧烬的尸骨。鬼子兵又开枪把狗打死,投入坑里,与死尸同烧。如此惨状,日复一日.最后鬼子兵为了防止霍乱传染,又把这批难民赶到九江监狱隔离起来。
  这批难民在监狱关了不久,又放了出来,划定西园路为“难民区”,允许中国人在这里做点小生意或从事手艺营生。
  一九三九年后,日本侵略当局把大中路西至西门口,东至八角石,南到城内天主堂,北至九华门,作为中国人居住和经商地带.环城路只到花园饭店(现南涮宾馆二部)就没有中国人居住了。西门口以西至铁桥,全为日本商人居住。龙开河以西,即使是白天,中国人也很少敢去;八角石以上都划入了军事区,白天过往的中国人都是提心吊胆,早晚无中国人走路。只有从梅绽坡至八角石这段路面中国商民和居民聚居的地方,走路的中国人才稍许多点。中国人要是路途不熟,误入禁区,就会有去无还。那时中国人失踪是司空见惯的,丢了人也不敢追查。
  沦陷时期的九江城,为日寇的军事重镇,隶属武汉市。日酋少将中山司令驻守九江,统辖陆海空三军。所管辖范围除江西境内沦陷了的地区外,还有鄂皖毗邻九江的地带,例如江北的二套口就建有机场。日军的海军基地在龙开河以西,中山司令部就设在九江一中内,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又移至二中。驻军营房和军需仓库主要在八角石以东马路两旁的广大地区。
  日军在占领区地广兵薄,据点内仅盘踞少量日军。象庐山、姑塘才驻有二、三十个鬼子,县城以上据点才配备保安队(伪军)。在鬼子占领九江期间,九江的青红帮、地痞流氓纷纷结夥打着“游击队”的旗号,在农村作威作福,鱼肉乡民,对日本侵略者并未构成什么威胁,但给乡民带来骚扰。
  鬼子兵常常乘汽车或踏脚踏车,杀气腾腾地到农村去“扫荡”,受到蹂躏却是当地的老百姓。有一年冬天,日寇“扫荡”到珠桥、周岭、。姑塘等农村,把全村男女老少赶到水塘里站在水中,岸边的鬼子兵不时用竹杆敲他们的头。一部份鬼子到屋里翻箱倒柜地搜查、奸淫妇女、宰猪捉鸡,一直折腾到日落才回城。
  日军占领九江不久,各军部系统就分别搜罗当地一批兵痞流氓,充当“汉奸”,建立特工情报系统;其名称有:“宪佐”“密侦”、“稽查”等。日本侵略者就是依靠这批走狗破坏抗战,收集情报,对在沦陷区人民进行敲诈勒索,无恶不作。“宪佐”队直属宪兵队,约二、三十人,陈大同任队长;两个班长,一姓谷,一姓朱。“宪佐”的权威远比伪政府的县长还要大,沦陷区的百姓一谈起宪兵队,无不毛骨悚然。据目击者说,宪兵队的刑讯室里,各种刑具凶残无比,地面的血壳达一寸厚。凡被抓进宪兵队的爱国战士和无辜人民,都是由这些投靠日寇的“宪佐”、“密侦”或“稽查”的“情报”和告密逮捕的。进了刑讯室的人,除极个别有“路子”的用钱赎回以外,绝大多数都是受够了各种苦刑后,又被日军装进麻袋,用小汽艇开到江心,抛入江中。
  在沦陷区无论大人、小孩都要领取“安居证”,其手续既繁复又苛刻。首先通过保甲按户口填写表册登记,然后要定时、定地点依次排队照像。而“安居证”的发放是由日寇宪兵亲自办理,宪佐、密侦、稽查、警察等大小汉奸,只能在旁协助和打杂。宪兵要当面把已经贴了像片和填写好的。安居证”与持证人仔细核对,认为无误后,再捏住领证人的左右拇指在底册和“安居证”上同时按下手模,打上钢印,至此,领证工作才算全部结束。这种白色的“安居证”只用两三年时间,又得掉换黄色的“安居证”。
  日寇有时用突然袭击的方式,核对“安居证”。一天傍晚时分,宪兵、宪佐、警察等汉奸全部出动,逐家逐户把大中路以南所有的中国居民驱赶到仁慈堂(现市财政局)对面的广场上,四面重兵看守,就连即将分娩的孕妇也不能幸免。当晚就有一周家棉花店主妇在这乱糟糟的人丛中分娩。这时日寇和汉奸又在中国居民的居室中大肆搜查,一直到下半夜才将聚在广场的居民逐个审查,核对“安居证”后,未发现问题,一一放回。
  日本侵略军在九江层层设“关卡”,检查中国人民。除上下轮船、火车设有“关卡”外,从九江城到郊外设有三大“关卡”。东门通往姑塘、星子等地公路的“卡子”,设在现在的国棉三厂附近;南门通往庐山脚下莲花洞的“卡子”设在山川岭。这两个“卡子”都有鬼子兵把守,山上并安置了重炮、轻重机枪和手榴弹。中国人通过要核对“安居证”,搜查身上有无携带违禁品。此外,九华门设有水上“卡口”,检查经过船民和过渡的中国人。在小南门壕沟坝等地设有小“卡口”。这里离市区稍远,鬼子兵在检查行人时,胡作非为较为严重,打人,抢东西,在中国妇女身上乱摸是司空见惯的。
  鬼子“拉夫”也是沦陷区人民一大灾难。当鬼子需要劳工时,就用卡车开到中国人聚居的地点,看到男人就往汽车上抓,抓够数后开走。住在八角石到东门“卡子一带的鬼子兵,有时因仓库需要“苦力”,就在门口任意拉过路的中国人去做苦工。每当日本侵略军出发进攻某地时,就要拉一批中国“苦力”随军搬运军用物资。这种“拉夫”,一去数月,生死不明。年老、体弱者挑不起,走不动时,惨无人道的鬼子兵就用刺刀将其刺死。所以每当鬼子兵出发“拉夫”时,白天人们不敢出外,鬼子兵就在夜间闯进中国人的住室,把人从被窝里拉起来捉上汽车;此时,全家老小的哭泣声,从静夜中传来,煞是惊心。
  日本侵略者占领九江时期,连走路也要留神,如经过鬼子的岗哨没有鞠躬,轻则受到吼斥再鞠;重则被扇两耳光或一顿拳脚。鬼子陆军医院(现一七一医院)有一个岗哨,每当中国人从门口走过时,都必须在高声喊着“西山”!同时鞠九十度的躬。
  有一次腊月里,一个乡下人上街买年货,路过这里,看到岗哨没有鬼子站岗就走过去了。不想刚一走过,突然一个鬼子不知从什么地方钻出来,“哇啦、哇啦”地大声吼叫,把这个乡下人一顿拳打脚踢之后,要他自己把篮子里的香纸、腊烛、炮仗全部拿出来点着,焚香放爆,不断地对着香烛跪拜磕头,一直跪拜到香烛点完后才准离去。亡国奴的生活真不是人过的。
  二、政治欺骗
  一九三八年冬,日寇“特务机关”在西园“难民区”四处搜集一些社会渣滓,成立了“维持会”,汉奸吴应墀任会长。
  一九三九年在“维持会”的基础上,开始组建伪政府。由战前六角石小学(现柴桑小学)教导主任王国瑞任伪县长,老牌汉奸张世雄任警察局长,鸦片烟鬼罗锦章任商会会长。当时人称“三巨头”。以后又陆续建立了伪法院、税务局、宣传队、戒(介)烟所等等。
  每当中国的“双十节”或其他重大集会,主席台上便会出现伪县长,警察局长,商会会长等;而日酋少将中山司令象煞有介事似地,以“盟军”代表的身份出席大会。同演戏一样,台上侵略者的司令与汉奸傀儡坐在一起,台下的中国人被迫人手一面小彩旗上似书“中日同盟万岁”等。在开会的当中,由伪宣传队的小汉奸领头呼口号:“大日本帝国万岁”,“中华民国万岁”,“中日同盟万岁”,“…”。接着小汉奸为了拍马屁,还加呼“中山司令万岁岁”。一些商店派来开会的小学徒随着这声声“万岁”,不约而同地跟着呼喊“屙尿”“屙尿”……(九江方言“万岁”与“屙尿谐音)以示对侵略者和汉奸的反抗和鄙视。
  三、经济掠夺
  自日军占领九江后,大批日本商人涌入九江,整个大中路的城外地段全部被日商霸占开业,西门口至梅绽坡港口有一大半为日商所占住,梅绽坡至八角石只有个别日商设铺。一些属于日本财阀的垄断商业组织,也在九江设立了分支机构,有“统制”棉花的“东棉洋行”;“统制”皮革的“岩井洋行”;“统制”其他土产物资的“三井洋行”、“三菱洋行”、“荣泰洋行”等。这些大洋行的总机构都在日本本土。其经营多采取“物资交换”的方式,即以高价的工业消费品,交换廉价的中国农产品。
  中国店铺只能小本经营,货源多来自“洋行”的“分配”,小部份由跑生意的中国人肩挑手提,从四面八方带来卖给他们。除了开店的,做手艺的,做小贩的之外,人数最多的要数“跑生意”的。这些人不分男女老少,尤中年妇女为数最多,包括城镇居民、近郊农民,轮船、火车、民船上的中国乘客,几乎全是这些“跑生意的”。他们为了生活,不但风餐露宿,历尽艰辛,而且时刻都有遭遇风险的可能。
  由南昌到九江,一个人只能带两筒(20个)粗瓷碗,一扎灯燃草,或几斤米粉之类的东西。一个不太大的篮子和一个布袋跨在肩膀上,胆大的或在碗底下藏上几块银元;虽危险很大,但可多赚点钱。九江到南昌的可以带两斤弹好的棉花,但必须反复捆紧,捆到比一斤的体积还小;一丈多白细布等之类的小商品。上、下火车要经过重重关卡,检查、搜身,搞不好要没收货物,或遭殴打侮辱。而乘坐的火车,简直和对待猪仔一般,不仅无座位,而且很多人挤在~块,小便也只能自己用东西接住。
  有一天早晨,跑南昌生意的人,纷纷去火车站搭乘到南昌的火车。当他们走完龙开河的铁桥时,鬼子把守在河西桥头的“关卡”还未打开。人们只得站在“关卡”前的桥上等待放行,正当涌挤得水泄不通时,从后面开来了一辆鬼子的汽车,人们为了避让,一时乱作一团,在混乱中互相推搡,突然桥两边的栏杆挤破了,人从桥上掉入龙开河里。象这样的惨剧时有发生。有一次,美国飞机轰炸九江,许多跑南昌的生意人正在火车站等侯上车。因站外有鬼子兵持枪把守,不能四散跑开,当车站中弹时,一下炸死两百多名中国人,其状惨不忍睹。
  沦陷时期,日寇对食盐的控制特别严厉,江北黄梅一带的农民在极度缺乏食盐的情况下,不得不在茅厕的砖墙下刮取硝盐当食盐吃。有的家里即使藏了少许食盐,也要等到农忙时才敢吃上一点。在市区,鬼子对城市居民食盐的配给数量极少,两、三个月才“配给”一次,每人一斤。买一次食盐总得站四、五天的长队。
  尽管日寇对食盐的控制和查禁得极严,但是中国人还是有办法把兵站或仓库里的食盐偷出来,再用各种办法偷运到农村。最常用的办法是从江北挑粪的农民以双底粪桶夹带食盐,过“卡子”时日寇、汉奸虽用铁钎一再戳搅搞动,也难发现。另一种办法是买通“卡口”上的汉奸偷带出去。最大胆的是整包食盐不经过“卡子”而偷运到城外,但其中绝大部份是与汉奸串通一气搞的;还有极个别的把鬼子兵也被收买过来。
  有的贫苦农民到九江街上来卖柴、菜回去时,暗藏半斤、四两食盐,经过“卡子”时,如被鬼子或汉奸搜出,就要倒霉。有一次在一个“小卡子”上,鬼子兵在一农妇身上搜到半斤食盐,就把这位农妇的衣裳脱光,要她两脚摆开站在高架上,让过“卡子”的中国人从她的胯下走过。在那种屈辱的年代里,不少人为了能尝到一点咸味而受到这帮野兽的侮辱和殴打,不少人为偷运食盐而丧生。曰寇在经济掠夺的同时,最毒辣的一手是利用鸦片来搜刮,毒害和麻醉中国人。他们公开在九江设立了专门出售鸦片的机构,名叫“戒烟所”,允许巾国人开设鸦片馆,吸烟者也颇盛行。骇人所闻的是,连十来岁的儿童都涉足其间。例如有一解姓儿童,年仪十二、三岁,因吸毒成瘾,不能自拔,以致堕落到为“介福里"妓院的龟头与鸨母接客。有一国民全姓,因吸毒而倾家荡产,走投无路,终于投靠日寇充当汉奸,为其搜集情报,为“皇军”到农村去招降“游击队”。
  日军刚到九江时,不吃中国人的食品,认为中国人的食品不卫生。到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其物资逐渐匮乏,士兵面有饥色。把守“关卡”的鬼子常常强拿中国人所携带的吃食或布鞋之类的物品。有的鬼子兵拿上面发给自己抽的香烟同中国人换烧饼吃,其一副饥饿馋相实在讨厌。
  日本侵略军初到时,市面流通的货币,是由日本军部发行的“大日本帝国军用手票”,通称“军票”。待汪氏南京伪中央政府建立后,“军票”兑换成“中央储备银行”的“储备券”。原本由日本人经营的“台湾银行”,再改名为伪南京“中央储备银行"管辖的“中央储备银行九江分行”。
  四、文化毒害
  沦陷时期的九江有专供中国人看的((九江日报》、《武汉日报》,还有武汉出版发行的((农邦良友》月刊。《九江日报》的社长、编辑和校对全是中国人,他们每天要把编好的校样送宪兵队审查后方可付印。在审查中如发现稍有不符合侵略者意图的文字,即被删改、涂掉或整篇抽出。
  日军通过伪组织强迫中国店铺订阅上述报刊,这些报刊的重大新闻是报道“轴心国”军事上的“胜利消息”和鼓吹“武士道”精神,宣扬“大东亚共荣圈”、建设东亚新秩序”、“中日同文同神,共存共荣。”扇动种族岐视和反共心理;把日本浸华说成是“军事同盟”、“和平运动”。汪精卫投降日寇是“参加和运”等鬼话。
  日寇还利用中国人的某些迷信习俗来灌输奴化思想。每当阴历年二十四要向中国店铺赠送“灶神符”,春节送春联,连阴历七月十五,也要在街上张贴“中元令节,,的纸画以示纪念。有一付春联这样写道:“同文同种同歌大有,共存共荣共乐新春。”除了汉奸走狗外,中国人民有谁能同日本强盗“共荣共乐”呢!
  可是中国人开的书纸店,除了笔墨纸砚外,就只有《三字经》、《幼学》、<论语》等类的书藉。书摊上也只有少许的“言情小说”。革命文学和进步书刊根本看不到。
  侵略者当局对吸毒、娼妓、赌博、装神弄鬼等宗教迷信,都大加提倡和利用。烟馆有普通烟馆和花烟馆。妓院有专供日军发泄兽欲的东洋妓院,其中有朝鲜和南京妓女;有属扬州帮的两大妓院一一“介福里”和“崇道里”,这是有伪政府发给营业执照的合法妓院。私娼和暗妓也不少。
  五花八门的宗教迷信活动,十分猖獗。并由此出现了一种非僧非道的“一贯道”组织,它所敬奉的菩萨有罗汉、观音、济公,吕洞宾、关公,把这些佛道扯到二起,无大、小、长、次之分。其缘由不得而知,但香火极为昌鼎。甚至伪县长王国瑞,警察局长张世雄等大小汉奸头目及各色人物也进入坛内顶礼膜拜。实际上“一贯遭”是日寇谍报机关假创神坛,传道为名,以建立情报基地,搜集情报的一种反动组织。
  日本侵略军从占领九江的第一天起,在军事、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施行了极其残酷的高压政策,使九江人民蒙受了长达数年的深重灾难。但是九江人民同全国人民一道,同日寇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最后终于打败日本强盗,取得了抗战的伟大胜利,显示了我国人民不容侮辱,不甘奴役的民族精神和英勇气概。历史的灾难不会重复,值此抗日正义战争胜利四十周年之际,写下此文,追述过去,以志抒怀。
  日军在九江市区布防图今昔地名对照
  停泊场司令部(今琵琶亭仓库),货物厂(今火车站仓库);九江飞行场(今九棉一厂宿舍区和市牛奶场);兵器厂(今三马路住宅大楼);九江宪兵队本部(今三马路银行宿舍大楼);师团长官舍(今浜江路石油公司);兵站(今浜江路港务局仓库);领事馆官舍(今浜江路银行);海军司令部(今浜江路港务局办公大楼)水源池(今浜江路自来水厂);参谋官舍(今湓浦路中百站仓库);参谋长官舍(今湓浦路中百站仓库);偕行社(湓浦路人防指挥部);领事馆(今湓浦路市政协大院);军事经理部官舍(今湓浦路邮电局宿舍);同仁会病院(今湓浦路消防队);野战邮便局(今湓盆浦路电报电话营业所);洒保(今大中路45号大华旅社);五十大岚洋银(今大中路102-115号之间);银座屋(今大中路170号向阳旅社);大元荣局(今大中路198号长江旅社);鹿岛洋行(今大中路222号),电报局(今大中路23-24号之间);千代田洋行(今大中路260-262号之间);增田屋旅馆(今大中路97号盐业知青百货店);台银(今现大道139号住宅);松承(今大中路169号九江第二塑料厂);中华航空(今大中路207-215号之间),林田洋行(今大中路231号百货公司医务所)石原写真店(大中路中百站知青门市部);娱乐场(今西门口工艺门市部);县政府(今柴桑小学);九江陆军医院(今一七一医院);旅团官舍(今浔阳大道街心公园);九江神社(今工人文化宫前广场);新亚菜馆(今西门口内河航务局上海商店);明星食堂(今西门口爱建公司门市部);颐和楼(今环城路35号住宅),花园饭馆(今南湖宾馆二处)上海楼(今环城路居民托儿所),宪兵分队(今九江建筑工程处);庐山庄(环城路民主党派办公楼);兵站(今浔阳小学);影画戏院(丁官路居民大楼);同仁会病院(原但福德医院、现妇幼保健院);经理部宫舍(今朝阳电影院);师团通信队(原圣工会、现甘棠南路面粉厂职工宿舍);兵器部官舍(原修道院、现庾亮南路市人民政府),第68师团司令部(原儒励中学,同文中学、现二中);师团野战医院(原活水医院、现第一人民医院);第57旅团司令部(今第一中学),师团工兵队(今第一中学)。

知识出处

九江县文史资料选辑 第三辑

《九江县文史资料选辑 第三辑》

本辑收录了关于九江县的历史沿革、文化资料和人物事迹等内容,有助于深入了解九江县的历史和文化。通过本书,读者可以了解到九江的地理位置和历史事件,以及当地的风景名胜、风俗习惯和民间传说等。

阅读

相关人物

李中砥
责任者

相关地名

九江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