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在德安和马迥岭同日军作战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九江县文史资料选辑 第三辑》 图书
唯一号: 140520020230000147
颗粒名称: 回忆在德安和马迥岭同日军作战
分类号: k265
页数: 6
页码: 6-11
摘要: 本文介绍了日军在德安进行马回岭进攻,三十二军进行了防御作战。
关键词: 马回岭 三十二军 防御作战

内容

这篇资料是写在江西德安和九江县马迥岭同日军的作战情况。当时我在陆军第三十二军第一四一师第七二三团任团长,奉命到德安作战。
  三十二军原有中国共产党地下党组织。这个组织是一九三一年三十二军在河北邢台整建时建立起来的。我是该组织的一员。领导人是王兴纲同志。
  一九三七年七七事变后,三十二军地下党遵照党的主张,团结抗战,反对投降,积极开展工作,英勇作战。先后在正定、石家庄至彰德平汉铁路沿线作战,并参加了台儿庄徐州会战,继调来赣北作战,作战的任务是从侧背打击日军企图进攻武汉迫使蒋介石投降之阴谋。
  三十二军军长由商震兼。商震是第二十集团军总司令,又是第九战区副长官。该军辖一三九师、一四一师、一四二师。第一三九师辖第一旅、第二旅,第七一五团、第七一六团、第七一七团、第一补充团。第一四一师辖第三旅、第四旅、第七二一团、第七二二团,七二三团,第二补充团。第一四二师辖第五旅、第六旅、第七二团、第七二五团、第七二六团、第三补充团。三十二军属第九战区战斗序列,归薛岳指挥。第九战区部队主力布置在德安东西一四线,沿博阳河南北广大地区。我是一九三八年十月一日自南昌牛行乘汽车开到德安城东北地区,当即在铭山、大坡、孤山一带山地占领防御阵地构筑工事、并向龙王岭、聂家岭(马迥岭南约五公里)方向派出警戒和搜索小部队。我团右翼是粱华盛第一九0师,左翼是李兆锳第一三九师,我受李兆锳师长指挥。
  我军当面之敌是日军第一0一师团和一0六师团。这两个师团隶属于日军第十一军。军司令官是冈村宁次中将。他后来升为陆军大将任日军中国派遣总司令官。一九四五年在南京向中国呈递投降书的即是此人。日军第十一军属于华中方面军战斗序列。方面军司令官是畑俊六大将。日军企图攻占武汉迫蒋介石讲和投降。为进攻武汉,先攻占了九江,其主力继续向武汉进攻,并派第-O-和-O六师团向德安方向进攻。一九三八年九月三日,敌-O六师团进至马回岭车站、清塘坂、曹家坂(马回岭车站西北约七公里)地区。九月二十五日,该敌留骑兵大队和一个步兵大队为左翼支队,在马回岭营家坂地区防御警戒,其主力即向西和德安西南地区攻击前进,企图从侧背迂回包围德安。十月三日,敌-O六师团在南田铺刘鞔鼓地区,被我友军围困激战。此地东距德安城二十公里,南距柘林七公里。十月十七耳敌自九江、瑞昌、箬溪增援部队到达柘林。敌一0一师团于十月十日进攻隘口街。该师团辖步兵旅团二,炮、工辎联队各一,骑兵大队一,另有配属野战重炮兵第十三联队,第五联队第三中队,追击炮第一大队第一中队。
  奇袭马回岭
  十月九日,根据侦察搜索的情报,得知马回岭车站之敌约三百名。其中有骑兵约五十名在马回岭车站东边约一公里之张家山、方家咀占领防御阵地进行警戒,另有步兵约六十名,在马回岭车站南端东西之线占领防御阵地构筑了工事。其余大部在马回岭街里和火车站内。为了锻1部队提高士气,我决心对马回岭之敌进行奇袭。
  十月十日一时,我率领步兵第四连第五连第九连和追击炮连(连长郭蕴章为共产党员)由防御阵地出发,于三时到达黄家铺时,即令第九连经大屋周龙王岭攻击张家山敌骑兵,并占领马回岭东侧高地待命。我率其余部队经聂家岭、马家村、饶家村从马回岭西侧,于六时命令第四连官兵上刺刀首先冲进马回蛉。敌人惊慌失措即向西北溃逃。我率追击炮连紧跟四连之后进占了马回岭,即命令追击炮连在村西北侧以火力追击逃跑之敌。此时马回岭南端防御的敌人却跑到我左翼向我迫击炮连进行轻机枪射击。我第五连即从该敌背后攻击。敌人立即随其先逃之敌向西北窜去。我第四第五连紧追敌人至西北高地。此时我第九连亦将张家山攻占,该处之敌向北逃去。我军收复了马回岭。当即调整了部署,以第九连防马回岭,其余部队随我在马回岭两边熊家高地一带实行机动防御,以支援和掩护占领马回岭的第九连,从清理马回岭战场得知该地区之敌是敌一0六师团骑兵大队和一个步兵大队组成的左翼支队在马回岭至德安林泉乡曹家坂地区防御警戒,以掩护其师团主力向德安西南进攻,企图迂回包围我德安地区守军。
  十月十一日,约五百余敌骑步兵向我马回岭第九连进攻,被我击退。在马回岭两天战斗中,毙敌三十余人,缴获步、骑枪二十余支,轻机枪一挺和一些战利品。我团受伤十五人,无阵亡。同时我接到通报得知敌一0一师团已进占隘口街。我即率部队撤回防御阵地加强工事,准备抗击敌人的进攻,并派第二连谢排长率领该排在聂家岭一带机动搜索警戒。
  十月十二日,马回岭之敌约一个中队向我警戒部队进攻,一个排向我实施正面攻击,其余兵力向我警戒部队后方迂回。谢排长令士兵隐蔽好,待敌进至十公尺左右时,即投手榴弹开始射击,将敌少尉小队长击毙,还打死了十多名日本兵,余皆向后溃逃。此时谢排长发现敌人的迂回部队,即率领该排利用树林隐蔽撤了出来,缴获了敌小队长战刀、军大衣和百元日币,全部上交。我对该排进行了表扬奖励并给谢排长记了大功。
  德安城激战
  十月十四日,从隘口方向来的敌一0一师团即向我团第一营第二连阵地攻击。当即被我击退。十五日敌以优势兵力,在步、炮、空协同下,向我第一营阵地猛攻。第二连刘连长阵亡。铃山阵地被敌攻占。十六至十八日敌人屡向我团阵地攻击,均被击退。给敌以很大防亡。是日夜间,我团奉命转移到博阳河右岸和德安城内防御,阻止敌人进攻。我团右翼仍是梁华盛一九0师,左翼仍是李兆锳一三九师。我团仍归李兆锳师长指挥。
  一九三八年十月二十至二十三日,敌军数次在博阳河企图渡河和架桥,均被我沿河守军击退。敌人炮兵火力不断向我阵地射击。二十四日,敌人以空军、炮兵轰击我德安守军,并施放烟幕和毒气,实行强渡博阳河猛攻我军。我军炮兵奋勇还击,将日军一0一师团长伊东政喜中将击伤。二十五日,敌人却在我左翼友军第一三九师补充一团阵地前强渡成功,攻占了乌石门南侧高地,继续沿高地向南攻击。第四补充团团长阮震球受伤。敌军攻占了德安城西北约里许的狮子山、痴狮崖山头。我友军虽数度反击,但高地仍被敌人占领,并继续向德安城西侧攻击。
  二十六日,敌人在飞机炮兵的支援下,并施放烟幕,在铁路桥东侧强架了一座浮桥。敌步兵在其炮兵火力支援掩护下向德安城猛攻,数次冲击均被我击退。重机枪二连连长贾文魁在西城墙上,腹部受伤,从前面扎进去由后边出来,仍坚持指挥战斗。我到西门时,即令人将他护送到后方医院。由于德安城地势低,在东、西、北三面高地敌人炮火制压下,我团官兵伤亡惨重,两个营长受伤,一个营长重病,都去后方医院治疗养伤。连、排长伤亡过半。二十六日拂晓时,敌人炮兵猛烈密集射击,将东北城角墙击毁数处。第一连的一个副班长周显在城墙上随着被击塌的砖土倒下城外,他从砖土中争扎出来后又从倒塌处爬上城墙继续战斗。班长和士兵们都喊他“危险”,不叫他周显了。从此“危险”就成了周显的响亮外号。他是德安城东北城角守兵的幸存者。当时西北城墙上的守兵伤亡殆尽。敌人步兵在其炮兵飞机支援掩护下,从城西北角和北城墙攻进了城内,同我军展开了激烈的巷战。手榴弹和白刃格斗成了主要的战斗手段。战至夜晚,我进行夜袭,敌逃出城外博阳河左岸,杀伤敌人五百余人,遗尸百余具。是日夜我调整了部署,准备白日激战。
  二十七日,敌人步炮空协同猛攻义峰山。防守义峰山的友军是一三九师七一六团。团长柴敬忠在山上指挥作战时受重伤,壮烈牺牲,同时敌人步兵又在其空炮支援下攻进城内,同我团继续进行激烈的巷战。我的团指挥所在西南城门洞里,当时巳成了第一线的火力支持点,机枪二连即近靠我右侧。城门楼门上布置了机枪和手榴弹手。敌步兵数次攻到城门跟前,均被我手榴弹和轻机枪击退。我团坚守城内东南大半个城区,阻敌于城内西北半个城区。战至夜晚,李兆锳师长派七二二团第二营营长魏宝昌率领该营前来增援。我即率领该营进行夜袭,将城内之敌完全驱逐城外逃到博阳左岸。杀伤敌人六百余名,遗尸百余具。
  二十八日,战斗更趋激烈,敌人炮兵猛烈轰击我团防守的城区,将西南门外的一个大掩蔽部击塌,我团部牺牲了十余名电话兵和传达兵幸我在城门洞里未遭敌击。敌人由城西高地继续攻击城南侧的义峰山,战斗非常激烈。战至夜晚,右翼友军粱华盛一九0师派来一个步兵连前来支援。我即率该连进行夜袭,又将敌逐出城外。一九三八年十月二十八日,江西民国日报报导这次战况时…:“我军不顾敌人飞机大炮,坚守抵抗,并屡将入城之敌扫尽歼灭,予以重创。苦战五日,德安城屹然未动,实为抗战以来少有之守城战”。
  二十九日,敌人又在步炮空协同下攻进城内.继续同我团进行激烈巷战。一墙一屋、寸土必争。敌人向我团守区猛烈轰炸。我坚守阵地将敌击退。我将梁师派来支援的步兵连的六挺轻机枪全布置在小城门楼上。这种俄造轻机枪威力很大,一面阻击向我指挥所进攻之敌,一面支援义峰山上李师七一六团部队与敌人来往争夺的拉锯战。指挥反攻义峰山的是营长苏永刚(共产党员)。敌人侧背只距我指挥所三四百公尺。小城门楼上的俄造六挺轻机枪发挥很大威力,给了敌人以巨大的杀伤。因之敌人炮兵和轻重机枪都集中火力向小西南门射击,子弹打进了城门洞里。幸好我靠的城门洞的一边墙壁是个死角,子弹打不着,子弹都是从义峰山方向打过来碰在我对面的墙上斜飞出到城内敌占区域。弹着点在我面前咫尺间。弹丸之地我是无处可躲,战斗时一个指挥官也不能躲,只有英勇死拚以鼓励士气,安定人心。下午五时许,第九战区长官部一位传令军官,持嘉奖令到我指挥所。同时也是来监视我所在的位置和战斗的情况。实际上我三天三夜没有睡觉。在和李兆锳师长通电话时还打瞌睡,待李师长大声喊时才醒来继续通话。我的电话就是放在我身边的石头地上。躺着坐着打电话,在传令军官走后,梁师长派来的步兵迩即接到命令撤回原部队去。该步兵连敷走后,只有团特务排长杨振海在身边始终协同作战,后来参加了中国共产党。于下午六时许,我团的一个年轻小兵徒手持着一封信跑到我指挥所。信是李兆锳师长写的命令,叫我将部队撤出德安城到城南八里铺附近集合待命。师指挥所在八里铺。据这小兵说:师部的传令人员找不到团指挥所,他自告奋勇,将枪交给班长,徒手跑来将撤退命令送到我手中。我非常喜爱他的勇敢和天真。我衷心地对他讲感谢和鼓励的话。黄昏时我到南门外将部队集合起来,检点人数不到四百人。我奉命到德安作战时全团官兵两千人。至此只剩下了五分之一了。而敌人比我伤亡更大,累计约两千余人。我团完成任务后,随即将队伍撤出南关、火车站。晚上九时到达师部指挥所,向李师长报告了部队撤出的情况。李师长很高兴,还叫伙夫给我煮了两碗面条。他笑着对我说赶快吃这两碗长寿面,表示庆贺你命大,在德安城苦战六昼夜能安然活着出来,真是“幸生不生,必死不死”啊!
  德安作战后,国民政府授予我一等“华胄勋章”一枚,表扬我团在德安作战的英勇。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冯玉祥上将为我怍了一首诗:“王启明好团长,守德安打硬仗,苦战三昼夜,无数敌人被杀伤。……”下边半部我不记得了。这首诗曾刊登在报刊上,时隔四十余年,现在,我连杂志名称也记不起来了。

知识出处

九江县文史资料选辑 第三辑

《九江县文史资料选辑 第三辑》

本辑收录了关于九江县的历史沿革、文化资料和人物事迹等内容,有助于深入了解九江县的历史和文化。通过本书,读者可以了解到九江的地理位置和历史事件,以及当地的风景名胜、风俗习惯和民间传说等。

阅读

相关人物

王启明
责任者
王兴纲
相关人物
商震
相关人物
薛岳
相关人物
粱华盛
相关人物
李兆锳
相关人物
冈村宁次
相关人物
畑俊六
相关人物
蒋介石
相关人物
郭蕴章
相关人物
贾文魁
相关人物
柴敬忠
相关人物
魏宝昌
相关人物
杨振海
相关人物
冯玉祥
相关人物
王启明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德安县
相关地名
九江县
相关地名
聂家岭村
相关地名
马家村
相关地名
饶家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