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州义门陈主属地在九江县齐集里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九江县文史资料选辑第七辑》 图书
唯一号: 140520020230000122
颗粒名称: 江州义门陈主属地在九江县齐集里
分类号: K295.6
页数: 5
页码: 196-200
摘要: 本文记述了江州义门是指江西省九江县狮子牌楼,是陈氏家族的发祥地。通过遗存的文物、各种文牍和山名地名的证据,可以确定其主属地为齐集里。江州义门陈氏有许多感人事迹和寓意深远的故事,凸显了家族的重义气精神和人格修养,对于治家育人有着积极的启示作用。
关键词: 江州义门 九江县

内容

古往今来,当人们谈起江州义门陈时,义气故事一桩桩,感人事迹一段段,件件寓理育人,项项让人回味,教世者如何治家为人。江州义门到底是怎么回事?余退休后,在族亲们为义门诸事奔波忙碌的精神感召下,初涉义门史事,凭浅见得知“江州义门”这句响亮的呼声,其主属地应在江西省九江县狮子牌楼,即当时义门人聚居的“齐集里”。
  敢言“齐聚里”为江州义门主属地有如下理由:
  一、遗存文物见证
  齐集里是义门陈发祥地,齐聚里地处江西省九江县狮子镇牌楼村高家,狮子至岷山林场公路右侧。余有幸与义门族亲数人,多次实地察看,并与高姓、李姓老者探讨、回忆。经耳闻目睹,听到大量的真实的趣事和看到大量的实物,并拍照留存。如:清雍正年间所立“义门陈议事厅旧址”大石碑;义门祠堂遗留的柱石、旗鼓石、牌楼石、墙壁石,“义门记”古石碑,义门井(又称伯宣井),以及丰厚的地表瓦砾,更深层的古砖等,堪称历史文物遍地可见,还有更多的牌、碑于“文革”时埋于一口废弃的水塘里,“义门牌楼”顶上的龙凤石,被李姓抬到祖坟山上,作镇家风之宝,不少有文字记载的残碑,被个别人收藏隐于家,若观看则伸手要钱。许多文物裸露墙角村头,年复一年依然可见,为何如此,高姓一老者直言其由,义门姓大,福气旺,子孩繁衍昌盛,我们的人是后来的,亦是谋风水而来,凡陈姓的东西,既不能毁弃又不能占用,怕自己姓小驮不起。所以代代人做新屋,只有东移西挪,待新居竣工又放在屋边墙角,或留在空闲柴草屋内。更有甚者,一块“义门陈记”文字碑,竞有意埋在菜园地一尺深的土里,埋者说:代代前人跟后人相传,以免石碑被丢被损。沙河陈朝阳先生家藏陈崇古砖,对研究义门文化有新的突破。凡此种种,当你看到这些文物和埋在旧泥塘里的各种石、碑、牌,不管你姓什么,你有何感慨?我们的想法是:政府应组织文物部门进行挖掘,因为文物是国家的资产,价值无量,应是政府行为。再就是感谢当地淳朴的村民,能保管好这些文物,提供文物去向;特别是伯宣井,至今能保持原貌,令人敬佩。
  二、各种文牍佐证
  史书记载“江州义门”之事,无论是正史,还是野史,均可信手拈来。《南唐书》中“轶事”(五代同居者)载:异元三年(939),五代同居者七家。其尤著者江州陈氏,元和(806~820)给事中(陈)京之后。宗族七百口,每日设广席,长幼以次坐而共食。有畜犬百余,共一牢食,一犬不至,诸犬为之不食,建书楼于别墅,以延四方之士,肄业者多依焉。乡里率化,狱讼稀少,远近叹异之,尝蠲征役,旌表门闾。《湘山野录》“轶事”(旌表门闾)载:伪吴故国,五世同居者七家。先主升为旌门闾,免征役。尤著者江州陈氏,乃唐元和(806~820)中给事(陈)京之后,长幼七百口,不置仆妾,上下雍睦。凡巾栉椸架及男女授受通问,婚葬悉有规制。食,必群坐广堂,未成人者别为一席。犬百余只,一巨舩共食,一犬不至,则百犬不食。别墅建家塾,聚书,延四方学者,伏腊皆资焉。江南名士,皆肄业于其家。《江西通志》光绪版(地理古迹)载:在城西六十里,汉太丘陈定二十九世伯宣隐居庐山,今江州太平官,后迁义门。因兵燹立铺于其上,故名义门铺。聚族益盛,后孙旺,唐开元十九年(731)因官置庄,(据我们考证:731年为伯宣公从今太平宫迁泉水垅之时,置庄是置齐集里之庄)治籍于德安县太平乡常乐里,(应为伉公)。自是家族益盛,义居三千七百余口,敕命旌表不次,仍蠲免沿征差役。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敕建义门坊,日:“义门陈氏遗址”。门日:“敦睦”。县域邻省邻县各庄各系宗谱记述,可以用连篇累牍,比比皆是来形容,大都是明清年间官府文章,明嘉靖表扬江州义门遗跻府文;九江府德化县查议申文;九江府为查访遗跻事回呈院文;九江府复勘申文;九江府联族申文;德化宗人具联宗辨;九江义门祠基全图;望京门陈氏宗谱说图;义门陈氏祭文,如此等等,洋洋近百篇,叙述的都是“江州义门”遗跻查询、表彰、建祠,义门人行踪遗址等。尤为特别要申述的是,九江府复勘申文中,有段文字说得好,即义门遗跻下注云:在城西六十里,太丘后二十九世孙伯宣隐居庐山,今江州太平官,后迁义门,因兵燹立铺与其上,故名义门铺,唐时置庄籍于德安县太平乡常乐里。自是宗族益盛,旌表不次,窃详德安县之东北即府城之西南,其志各注云六十里。见今义门铺系其始之地。彼时族属以众,行谊以闻,故山与铺俱因以得名,其后徙居德安县,人益繁织,声名文物攸出,累代表彰,其地益重,系在德安之东南,距今义门铺一百余里。不当驿路,又无子孙生员在学祠之则,典守无人遗之,则湮没可慨乞容本府行令该县,将陈氏原日有何见存遗跻,逐一查出立碑表识,以垂永久。如就始居之地表扬,则道经络绎,子姓咸在,仍旧只照前议,围墙树坊,听陈济等族人自建祠堂,以承业记,于义亦通。为此,会备前由,转量伏乞,照详施行。巡案江西监察御史萧批,义门即原始居之地。又山与铺以此得名,想其当时同居亦已著矣,其地亦应表扬,仍照前批,树坊立门。该府再行德安县查访常乐里遗址别(另)加表识缴。
  按院台批,于德化县遗址日表扬,扬者显其休美也,如德安遗址日表识,识者记其所在也,一字之殊而轻重较然矣,夫遗址一也,而何以轻重之,盖重其始则余可该矣,杀其余则始益崇矣,君子之政义以行之,礼以节之,谓独缘筛以文乎哉。
  显然,各类史料记述,均把庐山指江州,义门指德化县甘泉乡齐集里。《九江府志>日:陈伯宣隐居江州,后迁义门,就是从太平宫迁居齐集里。即今九江县狮子牌楼。明嘉靖(三十二年)间,奉敕建坊,坊日:“义门陈氏遗址”。门日:“敦睦”。坊即义门坊,俗称牌楼,在“德化县”甘泉乡齐集里泉水垅。同治版<德化县志》(地理山川)的义门山、义门畈、桃花尖均在九江县域地内。株岭山是九江县岷山乡与狮子镇之间的一座大山脉,因满山株树而得名,亦传闻山上野猪成群,无人敢上山,故名猪岭,今仍称株岭山,与牌楼义门山相对。唯青山依旧在,遗迹自沧桑。义门畈即义门祠前一畈良田,当年均属义门耕种,故名。桃花尖在九江县马回岭六祖村,山高挺拔,据宗谱载,陈伯宣夫人李氏葬于斯。《德化县志》同治版(地理·古迹)记载很明显,义门遗址在齐集里。“县”指德化县,“西北六十里”,无论方位还是里程,均符合实际,“后迁义门”,指的是陈伯宣自太平宫迁至齐集里。“因兵燹立铺于其上,故居‘义门铺”,铺至清代依然是驿道上一名铺。“后孙旺,唐开元十九年因官置庄”,所谓“庄”,是指德安县太平乡常乐里。第二任家公伉公,见齐集人多地窄,而迁部分人丁于此,后更名常乐里。说明“常乐里”是“齐集里”义门的一庄。所以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在齐集里敕建义门坊,日:“义门陈氏遗址”。在表扬齐集里义门陈氏遗址时也发生过争论,因为最初旌表“义门陈氏”,是唐僖宗于唐中和四年(884)甲辰,此时常乐里聚居千余口,齐集里因人多地窄,换言之居住之人数只能以百计算,但必竟是老祖宗所在地,尽管齐集里流传“百条冲杆上株岭”、“百犬牢”、“狗屎墩”、“陈崇砖”等故事,因常乐里是后发之地。所以九江府行帖两县,德化、德安两县分别回府申文。九江府只好上禀按院,按院萧(端蒙)后以常乐里无后裔居住方批示:“齐集里即是义门故居,山曰‘义门山’,畈日‘义门畈’,铺日‘义门铺”’当予表扬,常乐里别(另)加表识”。史料叙述清晰,明、清府院查访、判断合情合理,令今人无可非议。
  三、山名地名印证
  我们多次到牌楼,问及50岁以上中老年人,牌楼名字是怎么回事,都能答道:是义门牌楼,说牌楼后是什么村庄,答道:义门屋场,屋场上有义门祠堂,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祠堂还在,祠堂前门上一木牌上书:义门陈氏先祠;祠堂前一小巷称:义门巷;左有伯宣井,再前有义门塘,再往前是义门畈,畈东是株岭山,祠堂后是义门山,左远处有狗屎墩、泉水垅(1958年建成泉水垅水库)。离义门旧住地4公里处有“义门铺”地名。据文史载:义门铺初在义门旧居地前,因清代前此处为江州至南昌的驿道。清时发展邮政业务,驿铺成为交换站,后为走直路将驿道改由九江至赛阳,再至七里岗,再至今庐山汤桥,因原驿道已废,故将义门铺移至汤桥陈姓处,称义门铺,今仍呼此名。
  综上所述,“江州义门”主属地在牌楼已是历史定案,余今俚语一篇,能再醒世人耳目,窃喜。
  (本文作者单位:九江县政协办公室)
  补白……

知识出处

九江县文史资料选辑第七辑

《九江县文史资料选辑第七辑》

本书收录了九江县的文史资料,其中包括了抗日文存、土改回忆、古今乡贤、往事钩沉等。

阅读

相关人物

陈文夫
责任者
陈朝阳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九江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