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市图书馆
九江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九江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九江双峰路小史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九江县文史资料选辑(第六辑)》
图书
唯一号:
140520020230000070
颗粒名称:
九江双峰路小史
分类号:
K295.6
页数:
3
页码:
185-187
摘要:
本文回忆了九江双峰路的历史和现状,特别关注了九江府道台旧宅和双峰路的命名由来。
关键词:
九江县
历史
整治
战争
内容
2005年9月上旬,我与前九江日报记者孔祥云先生谈起九江双峰路童年的回忆,津津有味,逸趣无穷,回忆起在双峰路老百姓中传说的许多故事,确应传给后人。
一、岳珂是双峰路的人
凡是在双峰路生活过的人,最喜欢回忆九江老县政府,他的位置就是今白鹿宾馆,双峰路百姓习惯叫道台衙,九江府道台不像今天白鹿宾馆坐南朝北而是坐东朝西。衙门前一棵棵粗大的槐树,上虚下实木栅墙围成一个矩形,南、北各一个门。衙门口一对高大花冈石的狮子,雄壮威武。离正大门中央50米槐树林中有一口水井(防火用),中轴线门外小广场有一高约10米的铁柱莲花灯,西南角有一个字纸塔。
据《名人与浔阳》第二辑介绍:九江府道台早在宋代曾是爱国名将岳飞的儿子岳霖的旧宅。岳飞的孙子岳珂说:他住的房子“先君(岳霖)未卜筑时,尝为戎帅皇甫斌宅,斌归于袁(今宜春市)虚其室。”这说明岳霖不是住在岳飞的旧宅(庐山赛阳),而是购自一位离任军官的宅院(《名人与浔阳》第二辑7页古墓葬·旧宅)。
岳珂生于宋孝宗淳熙十年(公元1183年),上距南宋朝廷为岳飞案平反昭雪已经20年,父兄辈受到特殊照顾而获得封官赐爵,此时已属官宦人家,本人亦为世家子弟,生活是优裕的。他生长在双峰路这块土地上,在这里度过了青少年时代。出任后仍经常回家探望,对江州充满着爱恋。在他所著文章中提到江州、湓城、浔阳、德化、九江时,总是冠以“吾乡”、“余里中”、“乡邦”、“余家”字样,乡土情怀溢于言表。
然而,这所宅子朝东坐在黄土坡上,地势较高,朝西是低势,但是一片槐树林,整个宅子犹如一座大花园,风景悠静,离街市不远,是理想居住环境。
由于独到的优势,所以从元代开始,历代地方政权都设在这个宅院内,虽然历朝历代政权更迭,但县衙、道衙都设在宅院内。
清乾隆47年(1782年)九江府管辖德化、德安、瑞昌、湖口、彭泽五县。德化人口增长趋势一直未衰,速度在府属五县中十分突出。清同治八年(1869年)户数达70855,人口达321010人(《浔阳社联》1982年第四期66页)。德化县含今黄梅县南部,以德化桥为界。
民国初年九江府仍设在这里,当时全省设了四个道台:即浔阳道、豫章道、庐陵道,各道台管辖17-23个县。当时浔阳道台管辖范围远远超过清代,比当今九江市管辖范围还大,“衙门显赫”理在其中:衙门口的一对花冈石狮仍摆放在九江市甘棠公园的动物园大门口,它见证了历史的变迁。
二、双峰路因正对庐山双剑峰而得名
清代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开始有资本主义萌芽,九江、姑塘汇集七省商船,数量之多,范围之广均超过明代;特别是清德化县人口猛增,是明代的十余倍,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人趋九江商品流通之利而迁来的,他们中间不少是商人、运输工人、农民、居民、手工者等非农业人口。清代九江城内街巷很多都以姓氏命名,谓之“×家巷”多达20余条。九江衙门南侧一条巷就是“宋家巷”。
从鸦片战争到清末72年,我市民族工商业由萌芽到兴起,从辛亥革命到抗日战争前夕25年,民族工商业逐渐繁荣。九江府城在清代曾9次修建,街巷布局细密,市民住区密集。得到丰厚回报的商家纷纷争先恐后在马巷、孝子巷、螺丝巷置地建起自家宅院。这3条连贯窄巷全是麻石条路,各户拥挤根本没有考虑排水系统,每逢暴雨、洪水季节无法排水,各大宅经常浸泡在水中。
民国十七年(公元1928年),九江市长张远西,根据民众反映对这一地段重新进行整治,决定将马巷、孝子巷、螺丝巷在原有路基的基础上,两侧的大宅院统统后退五尺。然而这些大宅院基本按清代建筑模式建筑的,各户只将大门和天井或前厢房拆除即可。所以,这一带大宅院拆除厢房后,一进门就是正堂屋(厅)。拆除后由各户摊派修建统一的宽3尺、深3尺的地下水道,各户排水沟可直接向地下水道排水,路面上铺上石子细砂。从根本上改变遇雨水患之灾。
拆除后,从马巷到螺丝巷整齐划一,站在县衙大门可以直接看到庐山双剑峰的雄姿,市长张远西命名这条路为“双峰路”。全长0.326公里,宽10米(《九江交通志》170页)。
三、日军炮火中的双峰路
1938年安庆失陷后,九江城老百姓开始向后方转移逃难。一般殷实家庭扶老携幼向西即湖南、四川方向逃走,另一部分向赣南、抚州、吉安方向逃走,而一般穷苦百姓没有能力远逃,就只向附近邻县农村或庐山沟去避难。一个拥有10万人口繁华的九江城,顿时变成一座空城,逃走97010的居民(《九江社会科学》27页)。
1938年5月日寇对双峰路进行狂轰烂炸,许多民国后建起的新宅院顿时一片火海,一片狼藉。在县衙东南侧一颗巨型炸弹炸毁几十栋宅屋外,弹坑就有6米深,约40平方米,抗战后成了江家菜园的池塘(今一建公司宿舍处)。在岭南会馆(今育新小学)东面,炸毁房屋40栋,弹坑也成为30平方米水塘,后来成为秦家菜园水塘。今妇幼保健院宿舍南面一颗炸弹炸毁民房10多栋,弹坑也有30平方米,后成为黄家菜园水塘。
日寇入侵九江后,对没有能力逃走的居民进行登记发良民证,据日伪档案查实仅老弱病残7729人,还有没有逃走的老人就死在家里无人收尸,张春森的老母杨氏因年岁大,不愿同家人逃往湖南,就死在家里(《九江近代名商》127页)。
双峰路商家很多,比较富裕,日寇将逃走宅院内一切财产洗劫一空,贵重衣料无数。不久日军将这一地区划为日本军事区,不准中国人入内。
双峰路军事区主要作为临时战地救护医院,将没有炸毁的大宅院,相互把墙打穿,连结起来使用。特别是日军攻打庐山、九江县岷山、沙河、德安受挫,大量伤兵涌人九江,原大伤病医院容纳不下,就将伤兵安置在双峰路临时救护医院诊治。
1942年日伪汪精卫在双峰路西南侧的濂溪书院(今五中)建立反动的日伪江西省政府,右侧原九江长途电话局建立日伪九江宪佐队“设水牢”。队长陈大同杀害很多无辜市民和爱国抗日青年学生。一时双峰路变成魔窟(《九江百年》21页)。
日军九江双峰路罪行罄竹难书。
知识出处
《九江县文史资料选辑(第六辑)》
本书收录了九江县的历史、名家文苑、历史人物、往事钩沉及相关照片等。
阅读
相关人物
郑光中
责任者
孔祥云
相关人物
郑光中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九江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