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觅九江濂溪书院遗址四德坊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九江县文史资料选辑(第六辑)》 图书
唯一号: 140520020230000069
颗粒名称: 寻觅九江濂溪书院遗址四德坊
分类号: K295.6
页数: 4
页码: 181-184
摘要: 本文介绍了九江地区的濂溪书院和四德坊的历史和现状,特别关注了濂溪书院和四德坊的命名原因、地理位置、建筑特色以及它们在当地文化中的地位。
关键词: 历史 文化 建筑

内容

周敦颐是中国哲学史上宋代理学的鼻祖,即客观唯心主义的开创者。45岁时周敦颐为迁国子监博士。历任县主薄、县令、州判官、知州军、分司等。著有《太极图·易说》、《易道》等,后人编为《周子大全》。学界称为“濂溪先生”。
  ‘濂溪书院于1061年始建书室,屡建屡废,公元1759年因书院地势潮湿,低洼而遗弃,前后3年因溪水浸蚀复为废墟。
  明清时期,当地政府先后在浔阳城内建过两所濂溪书院。一所是明嘉靖年间,兵备道陈洪蒙建于丰储坊都察院左侧。丰储坊究竟在浔阳城哪个街区,目前我们无法考证,也无法找到他的踪迹。二是清乾隆五十年(1785年)知府初之朴建于四德坊之南称“新濂溪书院”,咸丰三年(1853年)毁于兵燹。同治三年(1864年)署巡道蔡锦青复建。该书院原为祭祀周敦颐神位的地方,后来成为学子受业学艺准备科举考试的场所。
  作者从小在双峰路长大(清代叫螺丝巷),常常听外祖父母说起“孝子巷”发生的事,由于年龄太小,记忆模糊。成人后,1978年考查九江近代最早的长途电话局原址时,听原九江长途电话局后人孙女婿代士绮介绍说:这里清代叫孝子巷,电话局是1900年建,1920年至1928年仍叫孝子巷。1928年市长张远西扩建城区道路,将孝子巷改为“庾亮南路”。
  那么,“四德坊”又在何处呢?
  我翻阅了许多资料,资料表明:“坊”是中国古代城市用地划分的单位,由城市干道划分而成,大小不尽相同,有的坊四周筑坊砌墙,开有坊门,定时开关。有的坊就只有一个标志性的牌坊,凡坊内都有多口水井,坊里主要为民居,也有寺院及官僚府第。
  为什么命名为“四德坊”呢?
  根据资料表明:每个坊的命名在城市功能中都有独到之处。长期封建社会的儒学思想中将“孝、悌、忠、信”作为精神支柱。孝就是对父母无条件地服从,父母死去要守孝3年,3年内不许贴红色对联,灵堂三年内不能撤销。悌就是弟弟无条件服从哥哥,俗话说,长兄代父,长嫂代母,父母不在,兄嫂为大。忠就是赤诚无私、忠心尽力。信就是在家庭和社会交往中要诚实、不欺骗、言而有信。这些在封建社会中维护封建社会秩序起了一定的作用。
  上述必须是四德坊必备的特征;根据这些特征我们将寻觅坊内应有的内容,假定我们确定一个四德坊的位置就可找到相应的建筑物,寻觅如下:
  (1)岭南会馆
  四德坊左边是岭南会馆(广东会馆),今育新小学。会馆坐西朝东,外有围墙,3个大门,每门前都有一对圆石磴,有船厅、正厅为宫殿式建筑,很华丽,后有偏厅、偏房,小天井内有一口水井。会馆为广东籍商人聚会的地方,做生意的人,要讲诚实、信用,不欺骗,由于广东商人尤为讲信用,不然不允许进入四德坊区域。解放初史老师办成岭南小学,1951年收回公办为“公益小学”,先后为九江市实验小学、九江市育新小学。
  (2)九江南门观
  四德坊东南是九江有名的道观,“南门观”为明代建筑,一进三重列架结构高大而又阴森。院右偏屋小院内有一口深井。解放后由政府安排九江师范租用,作为体操棚,这口井就在体育器械室门口。根据前面坊的定义应该有此寺院。
  (3)岳飞祠
  四德坊东边有“岳武穆祠”。公元1133年岳飞在九江屯兵10年之久,爱民如子、爱兵如子,精忠报国为九江人民所敬仰,岳飞是“心”、“行”合一者,是佛也。在今市公安局地域修建岳武穆祠,此祠是九江人民在岳飞生前所建,比杭州岳王庙早30年。祠前有一深井,井水甘甜透亮见底。在岳飞祠对面马路墙上有我孩堤时亲眼见过用石灰粉制的石灰圈,上面有“精”、“忠”、“报”、“国”强劲有力的四个大字,至今铭刻于脑。
  (4)郑家大屋
  九江南门观对面是郑家大屋(今纸箱厂),郑呈镜生于1878年,清光绪年间禀生,曾参加过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开设过郑德懋纸铺、德益祥布店,重信义、轻财物、热心致力于地方公益事业。曾主办《体仁堂》(旧慈善团体),任市商会常务委员、市财政委员、市救济院长期间,处事公正,不染分文。在他的住宅中有花园、天井共两重屋。解放后除保留一栋居住以外。献给国家作为九江市第一贫民小学,而后改为市木器厂,再演变成今天的纸箱厂,大屋内有两口水井。
  (5)大莲花池
  周敦颐独爱莲,因此,莲花池则是濂溪书院必备的标志与特征。
  四德坊西南就是大莲花池。大莲花池东起濂溪书院,西至复兴村(原九师老师宿舍),南至环城路,北至丁官路,中间还有座小石桥,由丁官路通向濂溪书院。其实这莲花池实为甘棠湖的湖汊,地势较低洼,所以成为浅池塘。古代因修建城墙把莲花池与甘棠湖截断,但水道还是通向甘棠湖。
  (6)濂溪书院
  1960年-1963年我在九江师范(今五中)读书3年。班主任物理老师肖敦汤告诉我们:“我们这个物理实验室就是原来供奉周敦颐神位的房子,约50平方米,有木质地板。由于柱子粗,未腐烂,房子牢,不漏水,所以改造后成了今天的物理实验室,最近省里拨给我们一套光电管设备,很贵重,我们也只有放在这个物理实验室内。”
  紧靠物理实验室的北面,就是原来的廉溪书院,这屋约400平方米共两重,中间一个天井。天井北面有两个厢房,左为会计室,右为保管室。这400平方米原来的中间木鼓皮隔墙全部拆除打通,只剩房柱子。解放初为九师学生的公共食堂、膳厅。我们在上世纪六十年代读书时,已作学生下雨上体育课之用。
  书院东边有两栋清代特色房舍,它有三道烽火墙,青砖青瓦,干净利落,肖老师告诉我们这是原来濂溪宅院教书先生住的房子01950年改为学生烧热水的厨房。水房南面有一口深水井。为了保证快速提井水(那时没有自来水),在井边竖起井架,井架上有轱辘,可把井水迅速提上来由竹筒通向厨房水箱内。
  书院西侧有一座花园,种植许多花草。紧贴东墙有躲雨的回廊通道。书院西侧也有走廊,老师说:过去墙壁上贴了许多石碑,但我从未见过。
  现在该我们求证四德坊在何处的问题:
  《九江近现代教育史料》由市政协编写,书中介绍,1933年国良政府拨款兴建九江乡村师范3层教学大楼在濂溪书院之北,前面资料说四德坊也是在濂溪书院之北,两者更加吻合,四德坊牌坊位置就是在教学大楼位置上,根据坊的特征,名称和内涵及街巷名称进行对照寻觅,坊内部署的水井、民居、寺院、官僚府第一一俱全,因此,确定四德坊的位置在濂溪书院以北的新教学楼地皮上是确信无疑的了。
  但这还是我一方之言,请九江历史学术界朋友和研究周学的同志们斧正。
  九江人物素描(组诗)
  熊俊桥
  陶渊明
  五柳先生陶渊明者 好酒
  酒醉 醉醺醺东篱采菊
  酒醉 醉晕晕桃源荷锄
  荷锄采菊醉翁醉不折腰
  为那能酿醇醴陶醉之米五斗
  五斗米不折腰 五柳先生
  五绝七绝 酒香诗国寰球
  岳飞
  自古江州出英雄
  英雄之最岳武穆
  仰天长啸还我河山
  山呼报国精忠
  忠心耿耿
  啸吟满江红
  江州子弟欣欣朗诵
  岳母
  引人三思
  引人三十思三百思
  思也
  给亲儿子背上刺字
  字字出血字字莹血
  血书 血肉之躯
  精忠报国啸傲宋史

知识出处

九江县文史资料选辑(第六辑)

《九江县文史资料选辑(第六辑)》

本书收录了九江县的历史、名家文苑、历史人物、往事钩沉及相关照片等。

阅读

相关人物

郑光中
责任者
周敦颐
相关人物
郑呈镜
相关人物
蔡锦青
相关人物
张远西
相关人物
岳飞
相关人物
孙中山
相关人物
郑德懋
相关人物
肖敦汤
相关人物
熊俊桥
相关人物
陶渊明
相关人物
岳武穆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九江县
相关地名
九江市
相关地名
广东省
相关地名
杭州市
相关地名
濂溪区
相关地名
桃源县
相关地名
江州区
相关地名

相关作品

岭南会馆
相关作品
九江南门观
相关作品
岳飞祠
相关作品
郑家大屋
相关作品
大莲花池
相关作品
濂溪书院
相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