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陶诗中的地名考(彭泽、上京、南村、东林隈、曾城、斜川、栗里、桑树颠)。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九江县文史资料选辑(第六辑)》 图书
唯一号: 140520020230000056
颗粒名称: 四、陶诗中的地名考(彭泽、上京、南村、东林隈、曾城、斜川、栗里、桑树颠)。
分类号: K928.656
页数: 5
页码: 141-145
摘要: 本文对陶渊明的生平及其文学作品进行了详细研究,旨在探究陶渊明故里的具体位置。
关键词: 九江县 历史 地理

内容

1、彭泽:萧统《陶渊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岁终,会郡遗督邮至,县吏请日:‘应束带见之。’渊明叹日:‘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
  《归去来兮辞》“彭泽去家百里。”
  考《晋书·地理志》及《古今地名大辞典》:“彭泽县,汉高帝所置。晋时先后隶属豫章、寻阳郡。故城在今湖口县东三十里。”(即今湖口县流泗乡一带)。
  走鄱阳湖、长江水路到今天的七里湖约105里。
  2、斜川、曾城、醉石
  《游斜川诗序》:“辛丑正月五日,天气澄和。风物闲美。与二三邻曲,同游斜川,临长流,望曾城,鲂鲤跃鳞于将夕,水鸥乘和以翻飞。彼南阜者,名实旧矣,不复乃为咏叹,若夫曾城,傍无依按,独秀中皋……。”
  《游斜川》:“气和天惟澄,班坐依远流。弱湍驰文鲂,闲各矫呜鸥。趔泽散游目,缅然睇曾丘。”斜川最为难考,很多人不知是什么地方,有人认为在今星子县磨鹰岭。
  东晋东林寺住持释慧远《游石门诗序》:“石门在精舍南十余里,一名鄣山。基连大岭,体绝众阜,此虽庐山之一隅,实期地之奇观。”又诗云:“蹇裳思霎驾,望崖想曾城。”目鄣山为曾城与陶诗同。
  慧远《游》序中有“体绝众阜”,陶《游》中有“独秀中皋”。慧远《游》中有“则翔禽拂翮。”
  陶《游》中有“水鸥乘和以翻飞。”慧远《游》中有“流目四瞩:九江如带,丘阜成垤。”陶《游》中有“迦泽散游目,缅然睇曾丘。”慧远《游》中有“感良辰之难再”。陶《游》中有“未知从今去,当复如此不?”
  笔者曾亲临石门涧,亲眼看到带条纹的石斑鱼在悠扬溪水中驰游,亲耳听到美丽的布谷鸟在幽静的山谷中高鸣。
  郦道元《水经注》:“庐山之北,有石门水。水出岭端,有双石门高耸,其状若门,因有石门之目焉。其下有磐石,可以坐数十人,冠军将军刘敬宣每登陟焉。”释慧远与陶渊明为同时代人,陶渊明又是江州刺史刘敬宣的参军,慧远、刘敬宣常游石门涧,陶渊明所游斜川必为石门涧无疑。陶《蜡日》“未能明多少,章山有奇歌。”章山,即为鄣山。(唐)白居易《游石门涧》:“自从东晋后,无复人游历,独有秋涧声,潺湮空旦名。”不知什么原因石门涧到唐宋以后就逐渐湮没,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才被开发游览。所以千百年来文人墨客都找不到斜川的踪影。
  《豫章诗话》“陶渊明所居栗里,两山间有大石,仰视悬瀑,可坐千余人,号日醉石。”
  陶《游斜川》“中觞纵遥情,忘彼千载忧。”
  《南史》“陶渊明先生弃官来归,篮舆时往来庐山中,醉则卧在石上。”后世所传的渊明醉石,当在石门涧。
  因此斜川、曾城、醉石都在九江市南三十里,东林寺西南十里的石门涧。
  3、栗里,桑树颠。
  萧统《陶渊明传》:“江州刺史王弘欲识之,不能致也。渊明尝往庐山,弘命渊明故人庞通之赍酒具,于半道栗里之间邀之。”粟里不见于陶诗,但见于萧传。究竟有没有栗里多年来争论不休,有认为是“某里”的笔误,有认为栗里就是陶渊明的故里,在山南。笔者认为栗里就是到庐山去的半道。据《九江市浔阳区地名普查资料》记载,今十里铺附近有一座小山,名叫栗树岭,古时因岭上多栗子树,故名。岭南面庐山莲花峰,莲花洞的清泉经栗树岭前,过十里铺,北流人长江。古时居民聚居的地方称“里”,栗里是因里的辖区内有栗树岭而得名,古时上庐山和到南康多走东干道至吴障岭,岭南下有巨石,镌“吴楚雄关”四字,古刻也。从鹤问赛到吴障岭,必经栗里,栗里也正好是半道。栗里即今天的濂溪墓旁。
  4、上京、南村(南里)
  《还旧居》“畴昔家上京,六载去还归。”
  关于上京的争论也很多,有认为在星子的玉京山。有认为是指京城建康。
  但到底是哪里,我们在陶诗中找答案。
  《凝石九首》“种桑长江边,三年望当探。”
  《赠长沙公族孙一首》:“遥遥三湘,滔滔九江。”
  从上可知陶渊明家住长江边。
  《归去来兮辞》“舟遥遥以轻飚,风飘飘而吹衣。”
  《戊申岁六月中遇火》“……林室顿烧燔……舫舟荫门前……。”
  《归去来兮辞》:“或命巾车,或棹孤舟。”
  《丙辰岁八月中于下噗田舍获一首》:“戮力东林隈……扬械越平湖……。”
  说明家离东林寺不远,故居门前有湖。
  《归田园居》五首,第一首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故居的格局和周围环境又是怎样的呢?由第一首可知,这是一个住房不多,占地面积有十余亩的方宅,方宅之内,堂前桃李相杂,屋后榆柳成荫。方宅的南面对着南山(庐山)。第一首说:“开荒南野际,”第二首又说“种豆南山下,”说明在方宅和南山之间还横亘着一片田地。此外,方宅的附近还有特别的村庄,中间有路可通,陶渊明和邻村的故老“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共话桑麻。
  《止酒一首》“居止次城邑,逍遥自闲止。”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得出陶渊明故居上京的地望:靠近寻阳城,面对庐山,背临长江,门前有湖,离东林寺不远,从长江乘船可以直接到家门口,离彭泽一百余里等。
  这个上京里就它的地理位置和环境特点来看,应该就在九江市西南十六里的白鹤乡鹤问赛旁的玉兔山下。鹤问赛,今名赛湖村,1958年改今名。这里依山傍湖、近江、靠城。东西两面都是面积万亩以上的湖泊,东边湖明代叫陶家湖,现名七里湖(也叫八里湖);古时是通向长江口的重要港口,从这里乘水路可直接到达京城建康,也许古时此地就可能叫做上京(上京城去的地方)。
  南村(南里)就比较好理解。《移民》“昔欲居南村,非为卜其宅。闻多素心人,乐与数晨夕。”
  《饮酒二千首》:“邵生瓜田中,宁似东陵时。”
  《史记·萧相国世家》:“邵平者,故秦东陵侯。秦破,为布衣,贫,种瓜于长安城东。”
  南村(南里)大概就在寻阳城的东南郊,即茅山墩(今茅山头、开发区)一带。
  茅山墩与寻阳城隔湖相望。古时可能有路或渡船相通。一九八三年在茅山头进行文物普查时,发现这里也有东晋、南朝墓群。出土了一批青瓷器物。其中有瓷官印一文,文日“别部司马”。从茅山墩往东南五里处有石塘铺(今十里铺),这里是通往庐山的必经大道,自古有之。
  萧统《陶渊明传》:“江州刺史王弘欲识之,不能致也。渊明尝往庐山,弘命渊明故友庞通之赍酒具,于半道栗里之间邀之。……既至,欣然便共饮酌。俄顷弘至,亦无忤也。”《晋书》“弘后见,辄于林泽间候之。”由于南村离寻阳城很近,庞通之可随时探听到陶潜往庐山的消息,才可以将陶的行踪及时报告给王弘,便于半道摆酒,才可以“俄顷弘至”。弘以后想见陶,才可以于林泽间候之。
  陶渊明与东林寺高僧慧远有过方外之交,暇时尝游憩东林。正因为茅山墩与东林寺相距仅十余里,陶虽有脚疾,仍可篮舆往返,并常去与慧远洽谈。

知识出处

九江县文史资料选辑(第六辑)

《九江县文史资料选辑(第六辑)》

本书收录了九江县的历史、名家文苑、历史人物、往事钩沉及相关照片等。

阅读

相关人物

吕乐群
责任者
彭泽令
相关人物
释慧远
相关人物
郦道元
相关人物
刘敬宣
相关人物
陶渊明
相关人物
白居易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九江县
相关地名
彭泽县
相关地名
故城县
相关地名
湖口县
相关地名
流泗乡
相关地名
星子县
相关地名
石门县
相关地名
大鄣山乡
相关地名
庐山市
相关地名
九江市
相关地名
江州区
相关地名
大石乡
相关地名
山南市
相关地名
北流市
相关地名
南康区
相关地名
上京镇
相关地名
南村镇
相关地名
南里乡
相关地名
平湖市
相关地名
南山区
相关地名
阳城县
相关地名
白鹤乡
相关地名
赛湖村
相关地名
茅山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