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民间真情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九江县文史资料选辑(第六辑)》 图书
唯一号: 140520020230000039
颗粒名称: 七、民间真情
分类号: P315.9
页数: 3
页码: 87-89
摘要: 本文报道了九江县在地震灾害发生后,党员和政府部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积极参与救灾工作的事迹。
关键词: 地震 抗震救灾 民间真情

内容

1、帐蓬里的婚礼12月3日,九江县新塘乡敬老院71岁的凌仕勇和53岁的聂炳贵喜结良缘,而他们的洞房就设在救灾帐篷里。在地震灾情与严寒面前,两位老人的喜庆成了大家快乐的焦点。
  凌仕勇家住新塘乡铜泉村,老伴过世后便搬进了乡敬老院。聂炳贵是新塘乡坡峰村人。2005年6月住进了敬老院。两位老人在日常生活中,互相照顾,彼此间逐渐有了好感,开始了一段黄昏恋。10月中旬,他们已经开始谈婚论嫁,并初步将婚期定在11月底。哪知天不作美,一场突如其来的地震打乱了两位老人的婚礼计划。
  灾情发生后,党和政府在第一时间运来了帐篷和食品,包括凌仕勇和聂炳贵在内的新塘乡敬老院的70多位老人都得到了妥善安置和照顾。一时的惊慌被有条不紊的救灾工作化解后,两位老人夕开始寻思起自己的婚事。
  新塘乡党委、政府得知两位老人想举行婚礼的消息,便从繁重的防震救灾工作中抽调专人帮他们到县民政局办结婚证,又特批了一顶帐篷作为他们的新婚洞房专用。12月3日,尽管早上发生了3.4级余震,尽管阴雨绵绵、冷风凄凄,但婚礼依然如期举行。大红的喜字,喜庆的爆竹,乡亲们和乡领导都来祝贺,小小的帐篷里洋溢着欢笑与快乐。
  新郎凌仕勇说,他70多年的人生经历里,天灾人祸也经历了不少,但此次地震灾害中,目睹了党和政府迅速有效的救灾工作,他第一次如此镇定、安心,所以才有可能在灾害面前举行婚礼。
  2、地震震不走台胞段昌福的家乡情
  台胞段昌福老人,今年90岁,1947年抓壮丁去台湾,直至2001年才回到家乡岷山乡红峰村7组安度晚年。他膝下无子女。回来后一直与侄子生活在一起。“11·26”地震将段昌福老人居住的房屋震裂了,危房不能再住人,因此,他准备回台湾去。县抗震救灾工作组和岷山乡政府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即上门做劝导工作,并在帐篷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及时为老人送去了救灾帐篷、矿泉水和方便面,使他生活规律不乱,心情好。
  段昌福非常感激地说:“只有家乡人才这么重情重义,这么尊老爱老,我回家乡已有4年多,这次地震本想回台,因政府对我这么好,我现在决定不到台湾去了。”
  3、浙江老板千里驱车到工人家慰问
  12月6日上午,浙江省乐清市三本·永光检测设备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永高等人陪着他的员工徐青山,带着5000余元爱心款和棉被、棉衣、大米、方便面及水产品等物资,驱车11个小时,来到九江县城门乡红星村,看望徐青山家人及当地受灾群众。
  在红星村,李永高一行在鞭炮声中,被早已候在村口的徐青山父亲迎进了村,村民闻讯纷纷围了过来,眼里充满了感激之情,感谢李永高等人千里迢迢赶来献爱心。
  徐青山父亲说:“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体现了我们伟大中国共产党就是好,所以我们要教育我的儿子认认真真地做好工作,以实际行动报答领导对我儿子的厚爱和无微不至的关怀。”
  4、入伍新兵临行前再为救灾出力
  受灾严重的港口街镇村民罗仁林,是抗美援朝老战士,今年78岁,地震中他家房子受损至今仍居住在镇政府发的单帐篷内。眼下严冬将至,8名入伍新兵,买来彩条布,来到他家,给他家的帐篷加了一层篷布,以御寒风,老人十分感激。
  5、临危不俱的好医师
  县医院外科徐常青主任发地震时,正在为病人做手术,他毫不慌张,坚持把手术做完,病人家属说:“你不慌张,我可紧张的不得了。”徐主任说:“我怎么能丢下病人不管呢,那样我就不配做医生啦。”地震时,县妇幼保健院桑丽芳医生正在为一名产妇接生,有些人吓跑了,她临危不惧,坚守岗位,认真操作,直到产妇安全分娩。

知识出处

九江县文史资料选辑(第六辑)

《九江县文史资料选辑(第六辑)》

本书收录了九江县的历史、名家文苑、历史人物、往事钩沉及相关照片等。

阅读

相关人物

陈文夫
责任者
凌仕勇
相关人物
聂炳贵
相关人物
段昌福
相关人物
徐青山
相关人物
李永高
相关人物
罗仁林
相关人物
徐常青
相关人物
桑丽芳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九江县
相关地名
新塘乡
相关地名
泉村
相关地名
坡峰村
相关地名
台湾省
相关地名
岷山乡
相关地名
红峰村
相关地名
浙江省
相关地名
港口街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