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县2005年地震及抗震救灾纪实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九江县文史资料选辑(第六辑)》 图书
唯一号: 140520020230000032
颗粒名称: 九江县2005年地震及抗震救灾纪实
分类号: D628.56
页数: 28
页码: 65-92
摘要: 本文记述了九江县2005年地震及抗震救灾纪实的报道,从灾情实录、中央牵挂、县乡救灾、接受捐赠、专家指导、基层先锋、民间真情和灾后重建等方面全面记录了地震发生后的抗震救灾工作。
关键词: 九江县 地震 抗震救灾

内容

一、灾情实录
  2005年11月26日8时49分38.6秒,江西省九江县发生里氏5.7级地震,9时25分、10时42分和12时53分分别发生4.6级、3级、5级大余震。震中位于九江县新塘乡四华村李家铺(北纬29.7度,东经115.8度),临近瑞昌市。这次地震属主震一余震型,震源浅,破坏性强,湖北、安徽、湖南、南昌等地有震感。九江县全面受灾,唯港口、新塘、新合、城门、永安、狮子、城子镇、涌泉、赛城湖等地灾情更为严重,因灾死亡5人,他们是:陈学兰,女,28岁,永安乡王家堡村2组村民,死亡地点:港口集镇,因其在港口集镇经商,发生地震时,被店面楼上倒塌的砖头当场砸死。文永康,男,6岁,系陈学兰之子。因其随母一道外逃同时被砖头砸死。余宝娣,女,8岁,永安乡长河村1组村民,其在港口街镇外婆家道场做作业时发生地震,墙倒塌,当场砸死。张红霞,女,28岁,狮子镇黄金村5组人,因其房屋正在建设尚未完工,发生地震时,被楼上震塌的砖头砸伤,送至县人民医院抢救,因伤势过重,抢救无效于11月26日下午2点死亡。胡子豪,男,2岁,涌泉乡跃进村15组人,因其在外婆家一楼屋檐下玩耍,发生地震时被倒塌的墙当场砸死。因灾伤247人,其中重伤29人。
  全县受灾人口29.3万人,占总人口的83.7%.倒房1077户6122间、经建筑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核查鉴定,需立即拆除房屋21872户86256间,需加固维修房屋16805户94495间,边维修边人住房屋15188户90942间;学校受损131所,倒塌及需要拆除校舍126栋68056平方米,需加固维修50栋32887平方米;医院受损9所,倒塌及需要拆除19栋11764平方米,需加固维修4栋5554平方米;敬老院受损15所,倒塌及需要拆除院房13栋,需加固维修10栋6052平方米。此外,供水、供电、通讯、桥梁、公路、水利、广电网络等公用设施也遭到严重破坏。全县因灾直接经济损失达24.2亿元。其中教育、卫生、文化、广电等系统受灾严重。
  二、中央牵挂
  11·26地震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十分关心。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亲自打电话给江西省委书记孟建柱,向中共江西省委、省政府,灾区各级党委、政府和灾区干部、群众,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官兵表示亲切慰问。希望江西省委、省政府组织力量,竭尽全力安置好地震灾区群众的生活,尤其要精心照顾好老人、孩子和病人,确保受灾群众不挨饿、不受冻。要对地震造成的危房进行全面检查、加紧修复、加固。要求国家地震局、江西省地震局加强对灾情的监测,在灾情没有完全解除前,转移到危房外的灾民要确保他们安全过夜。广大干部群众要发扬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做好震后救灾工作,把地震造成的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尽快恢复和发展生产,重建家园。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曾庆红,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黄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吴官正,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也亲自打电话给江西省委、省政府主要负责人,询问受灾情况和灾区群众的生活情况,对受灾群众表示亲切慰问。
  当晚,温总理又对九江地震灾区人民表示慰问,并作重要批示。12月2日上午,受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委派,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指挥长回良玉深入九江县灾区,代表党中央、国务院看望慰问灾区广大干部群众和部队官兵,检查指导抗震救灾工作。
  2005年12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来到九江县检查灾后重建工作,代表党中央、国务院看望和慰问广大干部和群众,他一下飞机,就在省委书记孟建柱、省长黄智权的陪同下,风尘仆仆来到九江县新合镇址坊村实地察看。址坊村在地震中受损房屋800多栋,涉及500多户。道路两旁可见一顶顶蓝色帐篷。温总理不顾个人安危,直接走进危房曾高科的家,曾家因是危房无人在家,总理端详着墙上的裂纹,默不做声,在边走边听情况汇报时,村民王章柱路过总理身边,总理忙上前与其握手,问家里地震后情况,然后总理又走进王章平、李昌新两家合住的帐篷。这时王章平正在思索灾后重建大事,忽见总理进帐篷,并伸出手来主动与自己握手,心里一时激动,总理说:“我可以叫你老表吗?”,“可以叫啊!”,总理说:“老表好!”,随后总理问:“你们的房子倒了没有,家里人有没有受伤?”王章平说:“我家房子没倒,但是属一类危房,需拆除重建,大人未受伤,只有小孩在地震时摔了一跤,额头碰伤了点,不碍大事。”总理抚摸着身边受伤小男孩的头,关切地问:“现在天气转凉,晚上盖的被子够不够?两家挤在一起不方便吧?”李昌新告诉总理:“帐篷地面都铺了油毛毡,既防湿又防潮,床上有几床垫的、盖的,很暖和。我们两家互帮互助,相处得很和睦。”李昌新的妻子感慨地说:“原先自己搭的篷子四面漏风,现在政府提供的棉帐篷不漏风了,老人、小孩睡觉也安稳。是党和政府给了我们灾民温暖。”。总理动情地说:“在自然灾害面前,党和政府就应该和老百姓一起来共渡难关。我看眼前最重要的事,就是让每一个老百姓都能安全过冬。确保灾区群众有住处、有饭吃、有衣穿、有洁净水喝、有病能医、孩子能上学。其次,农业生产不可以放松。要坚持一手抓灾后重建,一手抓发展生产,搞好冬季农业开发,争取明年有一个好收成。只有增强群众生产自救的能力,才能让群众用自己的双手、用自己的劳动克服当前困难。”总理一番亲切的话语,温暖着帐篷内每一个人的心。接着总理弯腰又走进一顶蓝色帐篷内。66岁的曹定香迎了上来,向总理问好。得知老人的手臂在地震中受了伤,总理小心地捧起她的伤臂询问伤情。听说伤势不重,震后政府又送来了大米、衣被和救济款,他满意地点点头。
  在地震灾区每到一处温总理都要走进灾民的帐篷和临时搭建的厨房,他最关心的就是灾区群众的吃、住、穿、医和上学问题,离开时他总是叮嘱大家:“冬季住帐篷特别要注意防火。无论是取暖、做饭都要当心。老人们晚上要盖得厚实些,孩子们平时要穿得暖和些……”在与灾民交谈中,总理又问:“粮食直补一年能拿多少钱。”一位姓余的村民说:“我种了两亩田,直补发了60多元。”温总理高兴地笑了,连说:“差不多,差不多。”
  总理又说:“这是自然灾害,遇到灾害,党和政府应该和老百姓一起来抗灾,我们眼前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过冬。让每一个老百姓都能安全过冬,有吃、有穿、有帐篷住,遇到有病还能医,孩子能上学,这是一件事。第二件事情就是规划建房。你们已经把方针政策写得很明确了,我记得是八句话,(编者注:八句话是:统一规划、坚持标准、县级监理、优质高效、政府指导、村民自建、规费减免、酌情补助。)我们就按这个方针办,争取把它规划好,建设好。中央要帮助,政府要帮助,群众要自助,邻里要互助,这样,我们能争取早日把群众的房子建起来。第三件事情就是农业生产不可放松,依靠生产自救,农业要取得丰收,农民收入还得增加,这样手里才有钱盖房子,你说呢?我看这是三件大事。今年冬天可能艰苦一点,由于建房子要时间,大家要克服困难。”
  总理走出帐篷后,看到从工地上走来的重建户于贤淦,就握着他的手关切地问:“你家住得怎么样?”于贤淦说:“我家属一类危房,震坏了,不能住人。”总理又问:“怎么办?”于贤淦说:“不等不靠,向亲友借。”总理说:“我补充一点,政府帮一点。”于说:“谢谢总理!”,温总理提醒他说:“有个问题要注意,质量问题千万要保证。”于就说:“按专家说,规划的新屋可以防7级地震。”总理点头,又问:“建房有想法吗?”于说:“想在春节前搬进新居,告别帐篷。按质按量,完成重建任务,给总理一份满意的答卷。”总理很高兴地点头。接着,他对周围的群众说:“家里先规划好,把一间房建好,把厨房建好,然后把家搬进来,再建第二间,是不是?这样既可以过冬,资金也可以保证。我的意见对吧?”群众都抢着说,总理说得对。
  总理到九江市政府灾后重建点施工现场,当看到民兵预备役人员也投入到施工中来,他健步上前同大家招手致意。他对身着迷彩服的一名预备役干部说:“这是规划建房,打地基吧?”“对!…这个地基好吗?…‘原来是荒地和部分稻田。”“准备建多少户?…这一块有24户。”“一户规划几间房?”‘一户两室一厅。”总理双手高高举起来作揖,说:“谢谢大家!”
  总理每到一地都要主动同干部和群众握手,高声同大家打招呼:“大家好哇!”总理到哪里,哪里都掌声一片。灾民们自觉地高呼:“首长好,总理好,感谢总理关心!”此外,路边还有多处充满真情的横幅:“地震无情,党有情!”“温总理,您好!”
  地震发生后,来九江县检查、指导抗震救灾、捐款捐物的部、省、市级领导先后有30多批:11月27日民政部柳永法专员、省民政厅罗筱玉厅长;11月28日省委常委、省军区司令员郝敬民,副省长、九江市委书记赵智勇、市长蔡晓明;11月29日世界宣明会驻中国办事处高级紧急救援主任梁慧美,省委副书记傅克诚、吴新雄;11月30日,民政部常务副部长贾治邦,国家粮食局副局长任正晓,省委常委、组织部长董君舒;12月3日省检察院检察长孙谦;12月7日中华慈善总会荣誉会长万绍芬、省司法厅厅长黄素英;12月21日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刘上洋;12月23日,以国家民政部副部长李立国为组长的国家10部委(民政部、发改委、教育部、水利部、财政局、国土资源部、建设部、卫生部、地震局、扶贫办)救灾工作组等。充分体现了各级领导对灾民的深切关注和巨大帮助。
  2005年12月31日,中国文联艺术家来九江县体育馆举行《送欢乐下基层——中国文联慰问江西九江地震灾区义演》。当晚,九江县体育馆欢声笑语,掌声不断。中国文联党组书记胡振民,中国文联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冯远,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刘上洋,副省长、市委书记赵智勇,省政协副主席殷国光,市领导蔡晓明、张华东、张远秀、程来安、陈和民、彭泽洲,与九江县近千名干部群众一起看了演出。晚会在歌舞《今天真好》中拉开序幕。著名节目主持人崔永元担任本场晚会的男主持。魏金栋、关牧村、侯耀文、郁钧剑、刘兰芳、吴雁泽、常贵田、耿莲凤、姜昆、戴志诚等全国著名的表演艺术家纷纷登台,一首首甜美的歌曲、一段段精彩的相声、评书,生动展现出这些艺术家的深厚功力。魏金栋演唱的《打起手鼓唱起歌》,郁钧剑演唱的《说句心里话》等歌曲,表达了全国艺术家们对灾区人民的一片深情,并祝愿灾区人民早日重建家园;姜昆、戴志诚表演的相声《精彩网络》,常贵田、王佩元表演的相声《攀龙附凤》,刘全和、刘全利表演的喜剧《小鸟蜜蜂》,不仅让观众哈哈大笑,而且还在笑声中领会了一些人生真谛。整台晚会体现了艺术家们的服务和奉献精神,及对灾区人民的良好祝福。艺术家们的精彩表演,引起了观众强烈共鸣,现场掌声、喝彩声不断。晚会期间,胡振民代表中国文联向灾区捐赠了棉被1000条,刘上洋、赵智勇接受捐赠。同时,中国书协、中国摄协、中国美协组织一批著名画家、书法家、摄影家向九江县灾区捐赠了书法、美术、摄影作品(这些书画作品选刊于本书末图片类)。如:①著名画家于志学、谢志高、程振国、刘大为(中国美协分党组书记)、李荣海(中国美协分党组成员)、冯远(中国文联党组成员)、杜军(中国美协展览部主任)合作的巨幅国画《松荫弈趣图》(3.4×1.6米);②中国书协分党组成员吕如雄的对联:“和谐织锦绣,稳定创辉煌”;③中国书协理事刘洪彪对联:“下狠心消减人祸,尽全力避除天灾”;④《中国书法》杂志编辑郑培亮的对联:“人情谐美,禹域宁康”;⑤中国书协理事张继的对联:“谁填沧海,我造岜嵛”;⑥中国书协理事罗扬的对联:“柳丝弄碧和风细雨,山鸟啼红古树新花”;⑦中国书地办公室主任吴震启的对联:“太平有象人同乐,天地无私物有新”。(不久,这些珍贵的书画作品,连同抗震救灾档案资料,一同存人九江县档案局。)刘上洋、赵智勇对他们的善举表示感谢,并表示灾区人民一定会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振奋精神、万众一心、同心同德、重建家园。市总工会、省地矿局等单位在现场也向灾区人民捐了款。晚会最后在歌曲《歌唱祖国》中结束。
  三、县乡救灾
  11.26灾情发生后,九江县委书记温浙兴、县长吕斌,立即召开由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及相关部门领导参加的碰头会,部署抗震救灾,迅速组织力量,深入受灾一线进行调查核实灾情,并下发关于做好防震救灾工作的紧急通知:首先要求各级干部尽快深入灾区,进一步了解核实灾情;二是要进一步做好宣传工作,劝告群众不要进危房,特别是晚上更不能在危房居住,各级党政组织要协调好危房户的借住和搭建抗震棚事宜;三是安排县、乡干部对因灾死亡人员家庭尽快上门慰问,并做好善后处理,对受伤人员要全力救治;四是要求各地、各部门、各单位认真搞好安全保卫,加强值班,各基层派出所要加强巡逻,确保社会稳定;五是要求各地、各部门、各单位对所发生的情况及时向县委办公室、县政府办公室报告。并对5名因灾死亡者,已安排各相关部门、乡镇场领导代表县委、县政府上门慰问,县四套班子领导、有关部门及各乡镇场全体干部立即赴抗灾一线,核灾救灾。
  26日晚10时县委、县政府召开全县抗震救灾紧急工作会,要求各地、各部门、各单位要充分认识当前灾情的严重性和做好抗震救灾工作的重要性,充分认识到地震潜在的危险性,充分认识到做好当前抗震救灾工作是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需要,是检验我们各级干部执政能力的重要标准,要求各级干部深入一线指导救灾。要扎实工作,确保不发生新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对本次因灾倒房户和房屋严重受损不能居住户,各地要妥善安排好住所,除已下发的救灾帐篷外,要组织好灾民在安全地点搭建抗震棚,确保受灾户有地方住,同时安排好灾民生活,确保不冻死人、不饿死人、无人外出逃荒。要对受损房屋逐一进行检查,对二类以上危房劝导群众不要居住,确保在余震不超过5.7级时不发生新的人员伤亡;二类危房以上的教室一律停止使用;要妥善做好因灾受伤人员的救治工作,伤情较重的一律转往市级医院救治;要妥善做好因灾死亡人员家属的安抚慰问工作;要确保社会面控制,维护好社会稳定,各基层派出所要加强巡逻,乡村要组织人员进行治安巡防,防止发生侵财性犯罪行为的发生,要正面宣传,防止谣言,确保群众心理稳定;要认真做好病险水库的排查和除险保安工作;要认真做好市场物资供应工作,各相关部门要抓好救灾和生活必须品的供应工作,同时,加强物价管理,防止哄抬物价。要加强领导,确保抗震救灾工作取得完满成功。为进一步加强抗震救灾工作的领导,县委、县政府决定成立“九江县抗震救灾总指挥部”,总指挥由县委书记温浙兴担任,常务副总指挥由县委副书记、县长吕斌担任。会后县四套班子成员、16个工作组立即分赴各乡(镇),深入抗震救灾第一线,核实灾情,指导救灾,全力做好各项防震救灾工作,当晚把死亡人员每户1万元的慰问金送到其家属手中;伺时县里下派了6个卫生防疫工作组,对涌泉、新塘、港口等重点乡镇开展卫生防疫工作,确保大灾无大疫。
  11月27日,九江市抗震救灾指挥部总指挥蔡晓明签发了九江市抗震救灾指挥部命令。
  同日上午,九江县抗震救灾总指挥部办公室召开工作会,明确了办公室职责,进行了详细的责任分工。县抗震办下设8个小组,即协调组、材料组、宣传组、联络组、接待捐赠组、机关保卫组、接待组,各负其责。
  11月30日,九江县抗震救灾工作指挥部办公室,下发紧急通知,要求各乡镇、场、区:一律不允许灾民在公路两旁搭建帐篷,已搭建的,必须指定领导负责,做好工作,实行包干,迅速迁至安全地段;各地要对已搭建的帐篷,组织人员进行一次全面安全检查,凡在危房附近或可能引起安全事故的地段搭建的帐篷,均必须动员迁至安全地带。对本通知执行不力造成安全事故的,要严肃追究领导责任。
  12月1日上午,全县震后房屋加固培训班在县建设局开班,来自全县11个乡、镇、场、区的55名工作人员接受培训。此次培训主要是传授震后房屋加固知识及应注意的安全事项,为灾后重建培养专门人才。
  同日起县人武部迅速组织民兵预备役人员,维护社会稳定和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人武部组织的治安小分队配合公安、武警昼夜巡逻,各村民兵骨干积极宣传抗震救灾知识,发放宣传资料,增强群众在地震中的自我防护能力。
  12月4日县委、县政府在县城召开全县灾后重建工作会议,会议传达了国务院副总理在九江考察抗震救灾工作时讲话精神和全市灾后重建工作会议精神。
  会议要求:要突出重点,抓好灾后重建工作。以核灾为基础,进一步搞好核灾报灾工作。以灾民返迁入住为核心,以“六有”为,目标,切实保障群众基本生活。对边修边人住户,要立即动员灾民,先维修后入住,于12月10日前安全人住;对加固维修户,要立即动手加固,确保12月底前安全人住。以“三公”(公开、公平、公正)为标准,以“四先”、“四后”为原则,不准克扣、不准挪用、不准贪污;先群众后干部、先农村后城镇、先基层后机关、先困难群体后普通群众。进一步搞好救灾款物的接收管理分配工作。以为灾民服务为宗旨,切实为灾后重建提供优质、高效服务。
  同期,县建设局先后派出180名工程技术人员对12个受灾乡镇(场)的危房进行了排查鉴定,并完成8个乡镇(场)的39个灾民安置点的测量和前期规划工作。对县城13个建筑工地进行了安全生产检查,对有安全生产隐患的建筑工地责令其进行整改,对危房加固工程的安全生产进行了排查。对港口街镇、新合镇、岷山乡、马回岭镇、涌泉乡、赛城湖场的10个液化气站进行了液化气专项检查,要求每天实行零报告制度,确保无安全生产责任事故的发生。
  期间,县建设局组织编写了《农村建房的指导性意见》,对11个乡镇(场)的50名技术人员发放了技术手册。并对8个乡、镇、场880名建筑人员进行了巡回技术培训。为加快危房重建工作进度,选派了4名思想好、技术过硬的工程师,在2天内为13个乡镇场的140名工匠进行了培训,培训期间下发了2000份图文并茂的《九江地震受损房屋应急人住修缮加固方案》。
  同时,县教育局四措并举,做到灾后重建与教学两不误。一是总结前段灾后重建工作,落实下步灾后重建要求,制定了具体的求援方案,实行责任到校,任务到人,确保完成争取外援500万元的目标任务;二是从12月13日起与省专家一道,对需重建校舍逐校逐项鉴定,并结合网点进行布局调整,出台具体的重建方案;三是全力做好学生安置复课工作,抽调专门人员,想尽一切办法,力争在12月16日前使仍在帐篷上课学生转移到室内上课;四是千方百计做好教学工作,统筹安排好学期结束、学校考评等工作,确保教育教学质量因地震而下滑。
  四、接受捐赠
  从2005年11月27日至l2月27日,各级各地党政机构、企事业单位、民间组织、私营业主、各界人士先后为九江县地震灾区捐款捐物80余批,如:九江江洲籍商人蔡锦江11月27日上午捐赠5万元现金,这是第一笔个人大额捐款;接着,江西仁和集团捐价值40万元药品,九江矿冶总公司捐20万元现金,九江长江大桥管理局捐10万元现金,九江市建行捐现金4万元,吉安市政府捐30万元物资,九江县北京同乡捐现金2.7万元。江西省环保局捐现金50万元,省水利厅捐现金20万元,彭泽县委政府捐现金10万元,德安县委政府捐现金10万元,省交通厅捐现金30万元,修水县委政府捐现金16万元,省工商联捐现金30万元,共青鸭鸭集团捐价值10万元羽绒服及1万元现金,星子县委、政府捐现金10万元,香港歌星邝美云捐现金232万元,香港吴星可慈善基金会捐500袋米,500瓶油,1.5万元现金,永修县委、政府捐现金10万元,江西省光彩会捐现金50万元,浔阳区政府捐现金10万元,上海徐汇区、青浦区捐现金10万元,南昌陆军学院捐现金12万元。
  自2005年11月27日至12月27日,全县共接受捐赠的人民币647.67万元;共接收捐赠物资有:上级下拨救灾帐篷9310顶。救灾物资价值331.2万元,其中是:救灾帐篷49顶,三色布135捆;大米13.795吨;方便面16453箱,米粉9吨,八宝粥485箱,乳制品2505箱,食用油50箱;矿泉水7168箱,棉被10231床,棉大衣80件,棉衣1644件;毛线衣3100件,羽绒衣170件,运动服100套,运动鞋2000双,毛巾5000条,帽子19箱,毛毯180床,呢大衣350件,床单150床,雨伞5箱,西服200套。2006年元月至10月,九江县民政局接受捐赠人民币266.5万元,其中:1-10月接受社会另星捐赠196万元。其是:接受世界宣明会为九江县210户民房损坏严重的灾民每户捐赠3000元,共计63万元,台湾华新丽华股份有限公司焦廷标先生及浙江温州鹿城区烈士母亲罗小双为5位遇难家属每家捐6250元,计3.5万元,县委、县政府号召一日捐活动,得捐款4万元,其余为社会捐赠。
  对为九江县灾民捐赠款物的各级组织和个人,中共九江县委、县人民政府领导隆重接受并表示衷心感谢。
  五、专家指导
  本节叙述两类专家亲临九江县灾区实况:一是地震监测专家,二是房屋安全鉴定专家。
  11.26地震后,国家地震局、省地震台迅速派出地震专家奔赴九江,当晚9点,第一批地震专家到达九江震灾区,并与随后赶到的第二批专家们立即组建了抗震救灾指挥部。由于此次地震级别是我省200多年以来最大的,造成的经济损失也是巨大的,为及时了解地震灾区情况,便于抗震救灾,专家迅速分组设点,寻找有利基岩,对震灾区实施全天候24小时监测。江西发生地震,牵动着众多兄弟省市地震台的心,福建、安徽、湖南、湖北都在第一时间内自动请缨,除全力监测九江地震灾区外,还迅速组织地震专家到达震灾区,帮助开展地震监测工作。
  据悉,为确保灾后重建安全,抗震救灾指挥部共设立瑞昌一中、赛湖、港口街镇3个重点监测点及武穴、小池、狮子洞、范镇、武焦、岷山、洪岭7个地震监测基岩。11月29日前,经地震专家全天候24小时监测,10个监测点共监测到地震498次,均在2.5级左右。据专家介绍,地震在3级以上,人们才有所感觉,预计超过26日5.7级地震的可能性不大。11月28日至12月4日,九江县地震灾区有一支支身穿印有“EMCSB”字样红马甲的小分队,深入灾区每个角落,对桥梁、隧道、房屋等建筑物进行认真细致的排查鉴定,深受当地群众的喜爱。“EMCSB”是“中国地震局应急管理”的缩写,“红马甲”是应急现场工作人员的统一标识。
  据了解,这些“红马甲”由江西省政府、中国地震局、中国工程力学,研究所、上海地震局、山东地震局和江西省地震局等共120余名地震方面的专家组成,并分成科学考察组、灾情评估组、震情分析组、震情监测组、房屋安全鉴定等小组。自11月28日至12月3日以来,这支“红马甲”队伍活跃在灾区的每个角落,完成了九江县161所学校、37所医院、28个生命线工程(桥梁、隧道、电厂、自来水厂等)建筑物的鉴定排查,并给出了明确的“安全建筑”、”暂不使用”、“需要拆除”等标识。另外,他们还对震区的房屋进行鉴定排查,总建筑面积达63万平方米。
  不少来自北方的“红马甲”,不服江西的湿冷气候和饮食习惯,但他们努力克服身体上的种种不适,每天工作16个小时,连续多日对建筑物进行排查,并及时给出科学的鉴定。“红马甲”工作人员的工作精神、工作效率得到了政府和群众的肯定。省地震局应急救援处处长张波讲述,中国工程力学研究所年逾60岁的丁世文教授,在九江县港口街镇合桥村跃进桥检测时,不慎落人深水中,被大家救上岸后,不顾浑身湿透,又重新投入工作,其言行感动了在场的群众。
  12月1日《人民日报》载记者叶薇访地震专家周大为(江西地震局高级工程师)、刘文龙(上海地震局地震预报研究所所长),访谈主要内容是:
  过渡地带为何也发生地震?
  叶薇:在我们的记载里,江西等中部地区历史上的地震好像不多,是这样吗?
  周大为:我国是震灾严重的国家,地震活动频率高、强度大、分布广。我国每年5级以上地震达50次之多,大部分集中在西部地区。据史料记载,江西省历史上曾发生过30多次中强以上破坏性地震,其中最大的一次是1806年的会昌6级地震。自1970年8月江西共发生4级以上地震18次,1987年8月寻乌连续发生3次5级以上群震,其中最大的一次为5.5级,造成2人死亡、87人受伤、受灾人口近10万。当时的直接经济损失达3625万元。但从总体上说,江西不属于地震多发区域。
  刘文龙:我国中部地区是历史上少震、弱震区。但也有例外,如:1976年7月28日唐山7.8级地震造成24.2万人丧生,整个城市成一片废墟,经济损失超过百亿元;1995年1月17日日本大阪、神户7.2级地震,导致了近10万栋房屋毁坏、5500多人死亡和约1000亿美元的经济损失。历史上没有强震记载不等于今后也不会发生强震。
  叶薇:此次九江发生地震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周大为:任何地方都不排除发生地震的可能性。总的来说,地震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地下岩层需要释放能量。
  刘文龙:这次地震确实出人意料,因为发生在华北地震块体到华南地震块体的过渡带,而过渡带一般不会地震。这次地震主要是因为断层面的错动。断层在长期缓慢蠕动、互相挤压,经过一段时间,几年、几十年或者几百年,最后挤压力度超过岩石强度,就产生地震。
  震前何以没有预报?
  叶薇:地震前早预报我们能做到吗?
  周大为:迄今为止,地震预报仍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从世界范围来说,地震预报仍处于探索阶段,人们对地震孕育发生的原理、规律有所认识,但还没有完全掌握,仅能够对某些类型的地震作出一定程度的预报,但还不能预报所有的地震。特别对较大时间跨度的中长期地震作出的预报已有一定的可信度,但短临预报的成功率还相对较低。
  前兆观测是地震预测的主要方法之一,但人类目前对它的认识程度还非常有限。异常变化都是很复杂的,往往并不一定是由地震引起的。例如地下水位的升降就与降雨、干旱、人为抽水和灌溉有关。再如动物异常往往与天气变化、饲养条件的改变、生存条件的变化以及动物本身的生理状态变化等等有关。如果仅仅凭某些异常现象就判断为地震的前兆,从而发布预报,有可能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
  叶薇:地震发生后,有关方面报告截至11月30日11时已记录到发生了586次余震,余震预报为何如此准确?
  刘文龙:多数情况强余震预报较为准确,原因可能有两个。首先,主震后短期内会有大量余震发生,我们现在主要用统计方法,样本多,提供的信息就丰富。其次,地震预测要报准时、空、强三要素,而对于强余震预测而言,震中可不必考虑就在当地,发震时间和震级大小根据不同地震序列类型也有一定的范围,因此相对容易。
  周大为:不是所有地震都会有余震,这要看当地的地质构造和历史数据。根据此次地震的特点和以往经验,经综合判定作出了余震预报。
  叶薇:目前,我国地震预报有哪些规定?地震过后往往传闻四起,如何识别真伪?
  周大为:国务院规定,只有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才有权向社会公开发布地震的短期预报和临震预报,其他任何部门、单位和个人,都无权对外发布地震预报。凡是能“精确”预报到几点几分、在某个具体地点的肯定是谣言,因为目前全世界的地震预报水平都无法达到这样的精度。凡是说国外某专家已经作出预报肯定也是谣言。因为不可能也不允许进行地震的“跨国预报”,也从来没有外国专家预报过中国的地震。
  我们该有何作为?
  叶薇:历史上的地震少发区有没有必要在防震上花大精力?
  刘文龙:这是肯定的。有没有防震抗震准备后果是大不一样的。
  1986年在日本东京城底下,发生了6.2级地震,一座上千万人口的城市只死亡两人,整个城市运转正常,这是日本政府以及各界长期以来致力于把东京建设成一个能抗御8级大地震城市的结果。同在日本,在认为没有发生大地震危险的日本第二大港神户市,其抗震设防要求比东京低得多,7.2级地震就造成了巨大灾害。
  周大为:任何城市都应该加大防震建设,这是一个系统工程。另外,灾难造成损失的大小,不仅跟地震发生的强弱有关,也跟公众的防灾、减灾意识有关。
  叶薇:灾难发生的时候,老百姓该如何自救?
  周大为:破坏性地震从人感觉振动到建筑物被破坏平均只有12秒钟,在这短短的时间内,千万不要惊慌,应根据所处环境迅速作出保障安全的选择。如果住的是平房,可以迅速跑到门外。如果住的楼房,不要跳楼,应立即切断电闸,关掉煤气,暂避到洗手间等跨度较小的地方,或是桌子,床铺等下面,震后迅速撤离,以防强余震。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研究员顾瑾萍说:11月26日5.7级地震属主震——余震类型,短时间内一般再次在原震区发生破坏性地震的可能性不大,但余震活动将持续一段时间。5.7级地震根本不算什么大地震,像这种级别的地震,在西北地区,平均每年要发生12次,但由于西北部土地辽阔,人口稀少,一般不会造成大的灾难,但对于人员稠密的东部城市来说,造成的损失当然要大得多。
  我曾先后参与过邢台、唐山等大地震研究。1966年发生在河北邢台的大地震为7.2级,有的地方几乎整个村庄的人员全部死亡。1976年唐山那次地震为7.8级,后又发生一次7.2级余震。结果也是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这次地震是江西百年来最大的一次,地震给灾区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损失,主要存在如下几个问题:一是人员的伤亡。从地震灾区所产生的伤亡事故来看,很多灾民或接受治疗的伤者都是因为防震知识缺乏,以致在地震来时无所适从,最后被砸伤或者被摔伤;有些死者也是在逃生中慌不择路不幸死亡的。在地震发生时,真正由于灾难本身原因而死的并不多(毁灭性地震除外),而由于逃生本能的促使,仓皇跳楼而死的较多。二是人们在灾难面前突然失去了理智的判断能力。危机发生的最初几秒种,大多数人只会随别人行动,而不能冷静地思考。能够大难不死的人,首先要有几秒钟思考时间,对危险的性质和对待的方法作出正确的判断。三是人们对防震知识知道不多,不能自我保护。这次地震再一次提醒我们,政府部门应加大对市民进行经常性的危机意识教育和培养,帮助公众掌握基本的识灾、防灾技能,尽可能使绝大数公民具备在灾难面前“几秒钟”的思考能力。否则,这种由于居民“几秒钟”思考能力的普遍缺乏,将会不断放大“天灾”的威力,造成不应有的损失。四是这次地震灾害给九江人民带来了一定的心理影响。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仍然有部分居民担心还会有大的余震发生,甚至还听信一些谣言。居民存在这种心理也是可以理解的,但还需要有关部门加大对灾区居民关于抗震防震知识的宣传。当然,发现大部分灾区居民的情绪还是稳定的,大多数人已经各自投人到灾后自救重建的工作中去。但震灾仍是留给当地百姓一个抹不掉的伤,因为在这次灾难中反映出的一些问题,有必要让灾区内外的居民反思,即如何科学应对灾难。
  六、基层先锋
  1、港口街镇党员魏朝勇“奋不顾身,勇救老人”的事迹11月26日8时49分,对九江县港口街镇港口村五保户70多岁的老人邓见香来说,是一生中最难以忘怀的时刻。她在地震中获得第二次生命。“真是要感谢党,在地震中救了我的命。真是要感谢他们这些党员呀!”老人边说着边把自己媳妇余冬梅拉到记者身边说。“地震的那天早上,魏朝勇和几个村民刚刚把我背出房子,我那房子就倒了,要不然我非被砸死在里面不可。”
  灾害到来时,一个个共产党员不顾个人安危,抢在可能降临的灾难前迅速转移群众。11月26日,处于地震中心地带的港口村第1小组村户遭受了地震的严重威胁。村民余冬梅家的房子在经过短暂而剧烈的摇晃后已经严重倾斜,随时有倒塌的危险,而家中还有瘫痪在床不能行走的70多岁的婆婆。
  听到余冬梅求救后,魏朝勇马上冲进了她家,二话不说就和几个村民一起把老人抬到了安全的空旷地带,而此时,他自己家的房子也同样受到地震的袭击,房屋在后来的余震中瞬间就塌掉了。
  2、县中医院:病人身边有党员
  九江县中医院有这样一群党员,他们有的是院领导,有的是长期工作在医疗一线的业务骨干,在发生地震灾情时,是他们坚守岗位,冒着生命危险,迅速转移住院病人,表现出一个共产党员的优秀品质。
  胡林,作为医院党支部书记,26日发生地震的当天,他迅速召集院内所有党员、干部,启动了应急预案,要求保持通讯畅通,随时待命,并立即成立了应急队、机动队、民兵队、迅速转移住院病人。当天下午胡林就带领党员干部在大院内搭起了帐篷,将70多名病人的床铺安排妥当。同时,指派两名工作人员维护室外大病房的秩序,确保病人及家属的财产安全。
  26日上午8时49分,正当医院对一名妇女进行剖腹产手术时,地震不期而至,医院内外一片慌乱,人们纷纷逃出房间。妇产科主任蓝突英和有过地震经历的麻醉科主任徐芳云首先自己没有惊慌,由于已给产妇注射局部麻醉,为了确保产妇的安全,他们一边告诉产妇不要紧张,一边与医护人员将手术床推到一间较小的房间里,冒着生命危险继续进行手术,最后,一条新生命顺利降生,产妇也安然无恙。
  急诊科主任陈胜红的家地处地震中心地带的新塘乡,家里的房子出现了裂缝,家中有妻子、小孩和父母。从26日到28日,医院先后接治了8名在地震中受伤的的群众,陈胜红将家里的事放在一边,一直和医院应急小分队坚守在抢救一线,吃住在医院,每天要工作到晚上11点。29日下午,院领导特意给他腾出时间,让他晚上回家看看,可他第二天就急忙赶回医院上班。
  据悉,这家医院有30多名党员,哪里有病人需要,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在党员的带领下,医院各项工作有条不紊,秩序井然,几天下来没有出现一例医疗差错;病人及家属的情绪稳定,不少病人将病床又搬到了房间内。
  3、新合镇杨桥村党支部的动人事迹
  杨桥移民中心村有390户村民,15个村民小组全部受灾,其中有154户居民住房经检测后明令要求拆除。面对灾情,杨桥村党支部充分发挥先锋堡垒作用,立即召集村干部和党员召开紧急会议,对救灾工作进行部署。村党支部一班人和各村民小组组长、共产党员率先垂范,带领村民及时进行抗震救灾。
  正在现场架帐篷的村党支部书记罗家运,声音有些沙哑地说,26日上午地震发生时,他正在自家菜园地里干活,8点50分左右,轰然一声巨响传来,紧接着整个村子都在摇晃。“地震来了!”。他丢下手中的锄头,立即大声呼叫村民转移。当天,第一批救灾物资送抵杨桥村,由于村里大部分青壮年劳动力在外务工,上级送来的救灾帐篷只有几顶,罗家运组织村干部首先将老人、小孩和困难户安排进去,他和其他党员干部则住在自己搭建的简易帐篷里。年近花甲的老党员罗家运显得有些哀愤,不时挥起的手也在颤抖。11月19日,他4岁半的小孙子不幸被火车撞死,地震又使他家的房屋遭受破坏,但是为了安置好受灾村民,他强忍心中的悲伤,迅速动员群众转移,帮着组织干部搭篷挖沟,3天下来总共睡眠时间不到12个小时。在现场架帐篷的村民深情地说:“他真的很辛苦!”。29日凌晨3点多,上级送来了30多顶帐篷,凌晨时分才睡觉的罗家运在东方发白时又投入到紧张的救灾工作中来。
  村里的党员胡位金今年58岁,地震发生后,他动员群众亲帮亲、邻帮邻,开展抗灾自救。28日下午天变得阴沉起来,胡位金急忙组织村民挖沟清水,帮助村民应对雨天。29日凌晨3点,上级拨来的30顶帐篷刚一运到村里,他就从床上爬起来,帮着卸帐篷。早上天一亮,他又和村民一起自己动手,搭建帐篷。在当地党员的带动下,30顶帐篷全部于当天下午落实到位。地震打乱了村民的正常生活,但在村党支部和党员的带动下,全村村民积极抗灾自救,1000多村民全部住进了临时“新居”,灾民的生活也基本稳定。
  4、县民政局救灾救济股长陈新胜事迹
  近几年来,九江县各种自然灾害频发。无论是1998年百年未遇的大洪灾,还是这次历史罕见的11.26地震,灾区人民能深切地感受到九江县民政局救灾救济股长陈新胜深入灾区查灾核灾的动人事迹。地震刚发生后,他就意识到九江县受了重灾,当时他不顾个人安危,打电话到乡镇询问情况,谁知电话一个都打不通。有着多年救灾工作经验的他,立刻意识到灾情非同一般。乡镇打不通,他就往省市打,待8时57分市局救灾科长手机打通了,他只说了一句:九江县发生比以往更大的地震,震级不详具体灾情待告。随即又往省厅报灾。由于灾情上报迅速及时,当日下午5时,受国务院委托,民政部救灾专员和国家减灾中心组成的3人工作组及时赶到了九江县视察和了解灾情,指导抗震救灾工作。
  这次地震大灾,救灾救济股担子很重,既要查灾核灾,又要统计上报,还要为市、县领导全面了解全县灾情和救灾工作进展情况提供数据。由于灾情和救灾、灾后重建工作报告及时,为市、县指挥部领导科学决策和指挥全县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赢得了宝贵的时间,提供了决策参考和依据。而这一切几乎都是股长陈新胜把担子扛着。他办公桌上新装2部电话仍铃声不断,手机一天换3次电板。从11月30日开始,他嗓子因连续几个通宵熬夜受寒和接电话过多已沙哑,数天说不出话。因此,接电话极不方便。为了把天天发生的灾情和救灾工作进展情况搞清楚,他只好和同事协作,同事接电话他在旁边用笔写,然后再由同事询问和报告,就这样才确保了九江县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情况及时上报。
  自11月26日至12月28日,知情人都说,一个多月了,陈新胜没有哪天晚上不是凌晨2点后回家,没和老婆孩子在一起吃过一餐饭。12月5日至7日,他3个晚上连续67个小时没睡觉,最后一晚他实在熬得难受,准备回家躺一会儿。突然局长从县委那边开会打电话过来,要求编制全县灾区敬老院恢复重建规划方案,并将涌泉乡黄洞村发生地陷情况搞清楚。于是,他连夜一边编制全县灾区敬老院恢复重建规划方案,一边用电话与乡、村联系,核实灾情,直到搞清楚了情况并逐乡编制完灾区敬老院规划方案,才身心疲惫地靠在坐椅子上睡了一会儿。
  这次抗震救灾,县民政局为了了解全县抗震救灾工作情况,局机关新装3部电话,新增两台打字复印机,电话还是铃声频频,复印机一刻也没有空闲。据不完全统计,经陈新胜同志之手所填的各类表格累计达1万多张,所写的文字材料近20万字,这既是群众力量的结晶,也有陈新胜辛勤劳作、连续作战的滴滴汗水。
  时势造英雄。陈新胜同志的工作精神,确实是新时期新青年的好榜样。
  5、城子镇火龙村党支部书记王祥兴事迹
  11·26地震时,火龙村党支部书记王祥兴正在家里照料身患重病卧床不起的妻子,而且准备尽快送往南昌治疗。此时,虽然自己的房子已有好几处裂缝,但作为一村之主,一名具有27年党龄的他,想得最多是其他村民受震怎么样,老百姓现在的处境如何?他知道此时必须及时掌握灾情,好向上级汇报,没有时间陪在妻子的身边,他来到了妻子身边,欲言又止,妻子知道他想说什么,挥挥手叫他走,作为坚强的男人转过身来,流下了辛酸的眼泪,离开此时最需要他的家,离开最需要他照顾的家人,赶往其他倒房户指挥抗震救灾工作。
  火龙村是地震重灾区之一,几天来,村里人手不够,王祥兴带领全村干部,挨家挨户进行排查危房,宣传政策,稳定人心,帮助倒房户、重灾户搭建帐篷,并组织人员晚上进行巡逻,每天都要忙到12点以后,经过几天的劳累,他的胃病复发了,人也瘦了、黑了。有人劝他休息一天,他都不肯,他把胃药带在身上,继续工作,哪家的房屋情况、哪家的温饱情况,都一一记在心头。虽然,他年过五旬,在帮搭帐篷时,他一口气把一百来斤的帐篷,直接扛到灾民的家中,使人们感受到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党员,哪里就有他的影子。群众说:有他这样的好支书,有一批象他一样好党员、干部,灾民对自救工作充满信心。
  6、城子镇开展党员干部佩带党徽活动
  2005年12月5日上午8时,在城子镇党委会议室,举行一次别开生面的活动,全体机关党员、各村党支部书记佩带党徽仪式。35名中共党员庄严肃立在鲜红党旗面前,重温入党誓词,感受入党时的激动与澎湃,再接受一次党性教育。为了做好抗震救灾工作,结合当前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使每个人时时刻刻牢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当重温入党誓词后,举行面对党旗,佩带党徽仪式,党永远在每个党员心中,整个仪式在嘹亮的国歌中结束。佩带党徽整天忙碌的共产党员们,成为城子镇救灾中一道“靓丽的风景”。
  7、岷山乡党员让房子,学生好读书
  九江县岷山乡文桥小学校舍在地震中遭到破坏,经专家鉴定为二类危房,全校200多名学生挤在帐篷里上课,条件非常简陋,且天气越来越冷,遇到刮风下雨时,帐篷就会积有大量雨水,容易导致学生、教师生病。该村党支部书记吴学荣见学校面临的困境,心中十分焦急。为了能让学生早日有一个安全、舒适的学习环境,让教师专心授课,吴学荣想到了自己的楼房,面积大。让学生上课很合适,在没有征得家人同意的情况下,他毅然决定将自己的房屋腾出来,仅留下一间很小的房子给自己居住。
  12月7日上午,文桥小学全体师生高高兴兴地将课桌椅搬到新教室上课,校长帅长荣激动地对大家说:作为教师一定会更加努力工作,尽最大能力向学生传授知识,学生也将加倍努力学习,将来成为国家栋梁之才。而作为人民公仆,村支书吴学荣以实际行动实践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体现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我们要向他学习。
  8、永安乡基建公司魏朝松事迹
  魏朝松长年在外承包建筑施工工程,在赣皖一带建筑行业中小有名气。最近他正在安徽承建工程,得知家乡发生地震后,非常焦急,放弃了高额利润的工程,毫不犹豫的赶回家乡。回乡后立即投入到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之中。刚接到乡里对灾民危房进行维修和加固任务后,他立即组织了23名泥工,成立了一支临时施工队,亲自带队赶到重灾区爱民村,在村干部的安排下,逐户对群众的二、三类危房进行加固维修,仅一天时间就维修加固了32户危房。他还带队到白华寺村小学,对该校的教学楼进行了全面维修加固,消除了该校不安全隐患。
  9、新塘乡刘玉霞事迹
  刘玉霞是新塘乡民政报帐员,也是一名普通的女干部、女党员。在突如其来的地震中,坚持以乡为家,一心一意扑在工作中,服从命令,听从指挥,哪里需要就出现在哪里,体现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给全乡干部树了榜样。由于新塘乡是重灾区,受损房屋较多,灾民夜宿屋外,急需把民政部门的帐篷运回乡里,刘玉霞接到命令后,冒着寒风,深夜赴九江火车站,点数、装车、押运,回到乡里已经是凌晨3点了,一夜未合眼的她,想到还有那么多灾民露宿外面,她又立即投入到分发帐篷的队伍中。
  “11·26”地震以来,县民政局急需统计各乡镇有关受灾数据。由于灾情大、范围广、人员多,给统计汇总工作带来了一定难度,尽管她已经很长时间没有回家看看女儿了,但她没有丝毫怨言,积极协助民政所长汇总,计算种种报表,确保了抗震救灾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刘玉霞参加工作十几年来,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和她一起工作的同志有的提拔,有的调进机关,而她还是在基层默默无闻工作。每当有人谈起这个话题时,她总是笑一笑。她像棵小草,甘为大地衬绿一片春晖。
  10、新合镇冷金玲事迹
  冷金玲是新合镇党委委员,在“11·26”地震后她却表现出与众不同,体现了她的人生价值。她在关键时刻很冷静,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她分管的学校和学生。
  灾情就是命令,她从11月27日起,连续7天没有脱衣上床睡觉,27、28日连续两天对新合镇学校校舍进行排查,确保学生和教师安全,确保学生正常上课。以后连续5天与景德镇专家、省城质检专家一道对新合镇住户和爱国村部分住户的房屋进行全面检查和对一类危房户进行复查。她每天要查看50-70户房屋,尤其是集镇住户,每户都是3-4层房屋,她每户必到,询问、查仔细,7天天天如此。可她却未叫过累,并且还说,只要群众满意,跑点路算什么!
  她把个人家庭置之度外,冷金玲有两个孩子在上大学。地震发生后孩子们想回家看看,她坚决不让他们回家,说莫误了学业。丈夫汪和金二级肢残,生活不能自理。由于长期坐在轮椅上,身上生出3个大褥疮。平时她总是利用晚上休息时间帮丈夫擦洗,换药或打点滴。从地震发生后,她没有时间顾及丈夫,她丈夫讲:他很可怜,没人照顾,饱一餐,饿一餐。她回答丈夫,比你可怜的人多着呢!你还有含轮椅移动,爱国村邬家坳有个老婆婆放在哪里就在那里,你说可怜啵?他说,别人不能走路,有家人照顾,我不能走路,谁来照顾我?她说:谁叫你老婆是共产党员?关键时刻,党员就要挺身而出,要舍小家顾大家。说着说着夫妻俩都流着眼泪。
  地震把她家的房屋震成一类危房,她没有帐篷,更没有时间搭帐篷,只好把丈夫安排在路边较安全的太阳伞下。最后一批帐篷到了,村里安排了一个帐篷给他,冷金玲没有时间撑,她只好叫别人帮她把帐篷撑起来。
  她虽然是一个女同志,但她的言行深得灾民们的称赞。她晚上除了在政府值班,还到集镇附近的灾民篷里问寒问暖。人们都说她是党的好女儿,百姓的贴心人。
  11、城子镇敬老院院长张水荣事迹
  地震发生之时,城子镇敬老院院长张水荣,正推车出门到镇上办事。震后,她心系着敬老院30多名老人的安危,立即赶到敬老院,冲进房间,把30多名老人全部带到较为安全的地方。随后又帮老人架起了帐篷,让老人晚上睡个安稳觉,而自己却是一晚不合眼,因为担心随时可能有余震发生。
  看到老人安顿好,他心里才算松了一口气,几百米之外的自家情况,却一点不知。第二天,得知自家是一类危房,女儿、外孙却在别家借宿。作为一家之主,作为一名母亲,辛酸的泪水只能往腹里吞,只能愧对自己的儿女。作为一院之长,她感到欣慰,没有辜负党组织的培养。
  张水荣的表现,是党性锤炼的结果。敬老院以前只有10来个老人居住,现在有30多位老人。人增加了,而敬老院工作却仍是她一个人,薪水没变,事情多了许多,但她没有喊苦叫累。作为一名女同志,实在不容易。
  现在,灾区工作正在紧张有序的进行。群众对开展自救工作充满信心,因为他们之间活跃着像张水荣这样的好党员、好干部。
  12、舍己救人的敬老院院长
  新合镇敬老院有30余名老人,院长宋茂林26日与往常一样在敬老院内精心照料老人,陪同老人谈心,突然一声巨响,他意识到是地震,此时有一名老人还在房内,他奋不顾身的冲进去将这位老人拉起就跑,在奔跑过程中自己撞击受伤,但他全然不顾自己,及时将所有老人转移到安全地带,在自己受伤的情况下,又及时组织力量安排老人的生活和居住问题,因此镇敬老院所有老人无一人在这次地震中受惊受伤,情绪稳定。
  13、坐在轮椅上指挥的院长
  港口街镇中心卫生院院长曾宏伟,在地震转移病人中不慎致其双脚跟骨骨折。但他坚持不下火线,坐在轮椅上继续指挥全院职工开展抗震救灾工作,被人们誉为坐在轮椅上指挥的院长。
  灾后几天里,曾宏伟仍和同事们一道,白天接待病人,晚上就在帐篷内过夜,在他的主持下,医院还派出医疗小分队到受灾严重的付塘、花园等村组,带上消毒药品和防病防疫知识宣传单,开展防病防疫工作,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
  在院长精神鼓舞下,全院30多名医务人员没有一个人中途休息,没有被这次困难所吓倒,都积极投身救灾工作。
  七、民间真情
  1、帐蓬里的婚礼12月3日,九江县新塘乡敬老院71岁的凌仕勇和53岁的聂炳贵喜结良缘,而他们的洞房就设在救灾帐篷里。在地震灾情与严寒面前,两位老人的喜庆成了大家快乐的焦点。
  凌仕勇家住新塘乡铜泉村,老伴过世后便搬进了乡敬老院。聂炳贵是新塘乡坡峰村人。2005年6月住进了敬老院。两位老人在日常生活中,互相照顾,彼此间逐渐有了好感,开始了一段黄昏恋。10月中旬,他们已经开始谈婚论嫁,并初步将婚期定在11月底。哪知天不作美,一场突如其来的地震打乱了两位老人的婚礼计划。
  灾情发生后,党和政府在第一时间运来了帐篷和食品,包括凌仕勇和聂炳贵在内的新塘乡敬老院的70多位老人都得到了妥善安置和照顾。一时的惊慌被有条不紊的救灾工作化解后,两位老人夕开始寻思起自己的婚事。
  新塘乡党委、政府得知两位老人想举行婚礼的消息,便从繁重的防震救灾工作中抽调专人帮他们到县民政局办结婚证,又特批了一顶帐篷作为他们的新婚洞房专用。12月3日,尽管早上发生了3.4级余震,尽管阴雨绵绵、冷风凄凄,但婚礼依然如期举行。大红的喜字,喜庆的爆竹,乡亲们和乡领导都来祝贺,小小的帐篷里洋溢着欢笑与快乐。
  新郎凌仕勇说,他70多年的人生经历里,天灾人祸也经历了不少,但此次地震灾害中,目睹了党和政府迅速有效的救灾工作,他第一次如此镇定、安心,所以才有可能在灾害面前举行婚礼。
  2、地震震不走台胞段昌福的家乡情
  台胞段昌福老人,今年90岁,1947年抓壮丁去台湾,直至2001年才回到家乡岷山乡红峰村7组安度晚年。他膝下无子女。回来后一直与侄子生活在一起。“11·26”地震将段昌福老人居住的房屋震裂了,危房不能再住人,因此,他准备回台湾去。县抗震救灾工作组和岷山乡政府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即上门做劝导工作,并在帐篷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及时为老人送去了救灾帐篷、矿泉水和方便面,使他生活规律不乱,心情好。
  段昌福非常感激地说:“只有家乡人才这么重情重义,这么尊老爱老,我回家乡已有4年多,这次地震本想回台,因政府对我这么好,我现在决定不到台湾去了。”
  3、浙江老板千里驱车到工人家慰问
  12月6日上午,浙江省乐清市三本·永光检测设备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永高等人陪着他的员工徐青山,带着5000余元爱心款和棉被、棉衣、大米、方便面及水产品等物资,驱车11个小时,来到九江县城门乡红星村,看望徐青山家人及当地受灾群众。
  在红星村,李永高一行在鞭炮声中,被早已候在村口的徐青山父亲迎进了村,村民闻讯纷纷围了过来,眼里充满了感激之情,感谢李永高等人千里迢迢赶来献爱心。
  徐青山父亲说:“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体现了我们伟大中国共产党就是好,所以我们要教育我的儿子认认真真地做好工作,以实际行动报答领导对我儿子的厚爱和无微不至的关怀。”
  4、入伍新兵临行前再为救灾出力
  受灾严重的港口街镇村民罗仁林,是抗美援朝老战士,今年78岁,地震中他家房子受损至今仍居住在镇政府发的单帐篷内。眼下严冬将至,8名入伍新兵,买来彩条布,来到他家,给他家的帐篷加了一层篷布,以御寒风,老人十分感激。
  5、临危不俱的好医师
  县医院外科徐常青主任发地震时,正在为病人做手术,他毫不慌张,坚持把手术做完,病人家属说:“你不慌张,我可紧张的不得了。”徐主任说:“我怎么能丢下病人不管呢,那样我就不配做医生啦。”地震时,县妇幼保健院桑丽芳医生正在为一名产妇接生,有些人吓跑了,她临危不惧,坚守岗位,认真操作,直到产妇安全分娩。
  八、灾后重建
  按照“立足未来,着眼当前,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确保质量,快速高效”的要求,全县经专家评估一类房为14829户,均需要拆除重建。结合新农村建设,九江县在地震灾区规划了48个安置点,截止2006年8月底,已开工46个安置点;安置重建居户1443户。共涉及10个乡镇场区。具体是:(一)新塘乡12个安置点,重建居户317户,其中:闵家新屋22户,周家凹32户,青山刘家32户,向阳村18组20户,凌家六房25户,青山16、17组55户,青山陈家21户,前进6组30户,铜泉9、10组20户;赤山9、10组22户;紫荆山18户;紫荆新村20户。(二)新合镇12个安置点,重建居户564户,即:尖山宋家山新村21户,尖山胥家山新村27户,利民李家河新村44户,利民新村47户,爱国陈畈新村33户,址坊新村123户,址坊河东新村79户,小石文湾新村28户,涌塘中心村112户,杨桥仙居畈新村20户,爱国江山上屋新村11户,爱国江山下屋新村19户;(三)港口街镇2个安置点,重建居房59户,即:洗心桥村魏家墩34户,富塘村黄家义点25户;(四)城门乡9个安置点,重建居户230户,即:金兰白果树28户,金兰赵寺湾22户,红心红旗22户,红心秀峰24户,红心和谐20户,联盟张后山26户,立新方后埂22户,金桥老油榨46户,石桥孝儿垅20户;(五)城子镇1个安置点,重建居户11户,即:白马湖村沈家湾;(六)狮子镇1个安置点,重建居户45户,即:鸡岭故烈咀;(七)赛城湖场1个安置点,重建居户11户,即:农业分场新村;(八)岷山乡3个安置点,重建居户130户,即:金盘天堂畈15户,岷山王家坝18户,西株岭张油榨97户;(九)岷山林场1个安置点,安置居户16户,即:岷山林场二分场;(十)涌泉乡2个安置点,安置居民40户,即:长岭村周家地20户,长岭村沙子泉20户;(十一)沙河经济哥支区1个安置点,重建居户20户,即:毛桥村刘家山;县城区在石门设1个安置点,计划安置重建居户300户。全县评估一类户14829户,截止2006年9月20日一类房散建户核定为11922户,已拆除11654户,已开工建房11912户,未开工的10户。全县灾后重建补助资金发放情况是:已发存折34016户,其中,一类危房11922户,二类危房21390户,三类危房704户,已发放资金16676.79万元,其中,一类13370.06万元,二类3271.53万元,三类35.2万元。
  截止2006年6月30日,全县公建设施修复重建亦硕果累累,全县道路、桥梁等交通设施维修加固已全部完成。累计修复损坏桥梁45座398m,修复损坏防护工程25处4310m3,修复损坏路基8处1625m2,修复损坏公路14处19公里。水利受损工程387处,已动工修建353处,其中完工315处,完成土石方151万方。“三院”(即:敬老院、福利院、光荣院)维修加固工作已全部完成,累计维修加固“三院”9所10栋6052m2,需重建“三院”12所38栋42560m2,已全面开工。学校维修加固工作已全部完成,累计维修学校131所,校舍414栋,面积233944m2。重建学校82所,校舍128栋70000m2;卫生院维修加固工作亦全部完成,共维修加固卫生院3所4栋,面积5554m2.重建卫生院7所7栋。
  为积极稳妥推进灾后重建工作,解决重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自2006年6月8日后,九江县开展了灾后重建“回头看”工作。县委召开“县乡村”三级干部及40个驻点负责人会议。县“四家”领导班子实行包乡负责,成立11个“回头看”工作组,下派160人到各村抓落实,看实际,做到“三查三看”,即:查重建资金,物资发放是否到位,看有没有不作为乱作为问题;查受益群众是否已受益,看有没有漏报或误报情况;查干部是否优亲厚友,以权谋私,弄虚作假,看有没有上访不接,有举报不查,或查而不实,查而不严,甚至打击报复人的现象。全县共查出违规发放重建资金1491户,其中:一类户497户,二类户857户,三类弱势群体户137户,收回违规发放重建资金688.39万元,查出漏报231户,其中一类户83户,二类户140户,三类弱势群体户8户,至2006年9月22日已收回资金688.39万元。全县有3名乡镇主要领导因此被免职,有10名村级干部分别给予了党纪政纪处分,其中开除党籍6人,免除职务4人。
  在灾后重建工作中,救灾捐赠钱物和重建资金使用发放问题,是敏感的事,九江县做到:强化督查,管好、用好救灾款物,在分配使用上,做到“三不准,四公开”,即:不准克扣、不准挪用、不准贪污捐赠物资;来源分开、发放方案公开、分配对象公开、发放数目公开。在分配发憨’上做到“四先四后”,即:先群众后干部,先农村后城镇,先基层后机关,先困难群众后条件较好群众。政府减免相关规费,所有救灾款纳入专户,实行专户、专帐、专人管理溃金封闭运行。制定《九江县救灾款使用管理暂行办法》、《关于加强抗震救灾捐赠资金财政专户管理的通知》和《九江县政府性投资的基本建设资金管理暂行规定》等文件,规定救灾和灾后重建资金,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动用。在发放重建补助资金时,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廉洁”的原则,做到个人申请、乡村审查、张榜公布、群众评议、乡镇复核确认、信用社监督发放、县民政备案认可,资金以存折形式直补灾民手中,使补助资金更趋合理、更加落实。
  2005年救灾资金来源总额为20575.44363万元。具体是:(1)市拨新灾救济资金、春荒冬令救灾款资金2300万元;(2)市灾后重建指挥部下拨灾后重建民房补助资金1.8亿元;(3)民政直接接收捐赠273.05163万元,其中:2005年九江“泰利”台风水灾捐赠款74.05723万元;地震捐款198.9944万元。
  截止2006年8月7日,上述资金已支出总额为:18745.6879万元。具体是:(1)春荒款35万元,全部安排全县特困户;(2)洪涝新灾款19万元,已全部支出;(3)“泰利”救灾款已支出184.1079万元;(4)地震救灾应急资金1600万元和冬令救灾款400万元。已使用1692.43万元,主要用于采购大米、棉被、棉衣等。因灾伤病人医疗费、转移安置灾民运输费、乡镇救灾应急费、敬老院重建费、购买救灾物资费、教育系统应急修复危房费;(5)冬令款116万元,2005年12月全部拨付到各乡镇,由民政所发到灾民手中;(6)灾后重建民房补助款1.8亿元,已下发资金16699.15万元。其中:一类户11691户,资金13119.41万元;二类户21371户,资金3268.68万元;三类弱势群体户702户,资金35.1万元,尚余1300.85万元,因还有547户评定不清,270户五保老人分散供养及少量漏报户等,待办理相关手续,统筹处理。救灾捐赠物已全部下发到各乡(镇、场、区)灾民手中,由于坚持了“三不准,四公开”,灾区群众非常感谢各级领导机关的关心和爱护。
  编者注:本文资料除作者自采自撰外,录用的有地震期间《人民日报>、《江西日报》、《九江日报》、《九江县地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简报》、九江县电视暂新闻向和县政府、民政局相关资料。

知识出处

九江县文史资料选辑(第六辑)

《九江县文史资料选辑(第六辑)》

本书收录了九江县的历史、名家文苑、历史人物、往事钩沉及相关照片等。

阅读

相关人物

陈文夫
责任者

相关地名

九江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