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十三 歌谣 谚语 传说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修水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520020220001173
颗粒名称: 卷三十三 歌谣 谚语 传说
分类号: I106.7
页数: 22
页码: 586-607
摘要: 本卷详细的介绍了修水县歌谣、谚语、传说。
关键词: 民间文学 歌谣 谚语 传说

内容

修水老表爱唱歌
  修水老表爱唱歌, 那个有我山歌多;
  声声歌唱家乡好, 山青水秀鱼米乡;
  日子越好歌越多!
   采茶山歌
  茶园如海难见边, 口唱茶歌心里甜;
  茶姑好似穿花蝶, 一唱众和万万千;
  全是茶姑自己编。
  太阳出来照四方, 照得茶园绿苍苍;
  姑娘提篮茶园走, 双手飞舞采茶忙,
  采茶山歌遍山岗。
   盘歌
   (放牛山歌)
  唱歌师傅老哥(哎)尊。 提起盘歌(就)盘你(哎)们;
  米筛团团几多眼(嘞)? 斗米做酒(就)几多(哎)糟?
  黄牛背上几多(哎)毛?
  盘歌师傅老哥(哎)尊, 你起盘歌(就)我知(哎)音;
  米筛团团千万个眼(嘞), 斗米做酒(就)不论(哎)糟,
  哪有闲工来算牛(哎)毛。
   想 郎 山 歌
  日头出山(咆)一点黄, 姣姐出门洗衣裳;
  手拿棒槌轻轻打, 下下打在麻石上;
  一心想着我情郎。
  打个呵欠(唈)泪汪汪, 今日哪斯咯想郎?
   今日想郎受了伤。
  昨夜想郎驼了打,
  眼泪有干又想郎。
   平腔山歌
  郎在高山(嘞)打弯(啰)工(噢),
  姐在房中(噢)绣芙(噢)蓉,
  百般花朵(唈)都不绣(嘞),
  单绣牡丹(么啰)花一丛,
  把郎绣在(哟)花当(噢)中。
   注:打弯工即换工
  哭 嫁
   [=此处为插图((风俗歌))=]
  注:此歌佥.县流行。女儿出嫁前,都要在娘面前哭诉难合之情。曲调似唱似说。 修水方言”慊”,即羡慕思念之意。
   [=此处为插图(织 绫 鏍)=]
   [=此处为插图(等郎不到蹬脚掌)=]
   [=此处为插图(早晨露水难得开)=]
   [=此处为插图(晒干露水等郎来)=]
   [=此处为插图(怀远山歌)=]
   [=此处为插图(做 双 鞋)=]
   [=此处为插图(骂 媒)=]
   [=此处为插图(卖杂货)=]
   [=此处为插图(撬 排 号 子)=]
  锄山催工歌
  催工歌了难起头,
  铲山好比龙打斗,
  嗬吔嗨,
  层层茶山重重雾,
  铲山对而不见人,
  嗬吔嗨,
  茶籽树上开白花,
  情蛆爱我仁义好,
  嗬吔嗨,
  柴草丛密山难开,
  又象虎上山来。
  跟上来哟!
  重重雾拥茶籽树。
  请你昕我催工鼓。
  快快上哟!
  情姐爱我我爱她。
  我爱情姐一枝花。
  真不差哟!
   傩 歌
   (一)
  神在上呵喜洋洋, 攀请朝天玉皇;
   马案施主立两旁。
  使者菩萨灵轿坐,
   (二)
  谢天谢地辞天神, 祷告皇天万万春;
  辞别家堂香火神, 坐得家堂保太平。
   修河滩歌
   东门一出二神滩, 窑棚扫帚两边拦。
   磨滩小水平平过, 磉滩独石用心拦。
   零盘滩里挨山走, 抱子鹅颈出西关。
   上下彭姑忙桨荡, 心中思想北岸滩。
   杨梅渡过狗肚里, 栏杆滩里转二湾。
   烈马驼印孙家瓦, 何潭衍里浅沙滩。
   洋湖港口武宁界, 猪牙窖里水溅溅。
   彭滩头来都是曲, 潭州罐里老虎滩。
  谨防吊口雷打石, 清江哨背把船弯。
  新开河路野猪磉, 灵牙俐齿细米滩。
  三陡滩里真三陡, 下了仰滩流白湾。
  桃林衍过龟颈里, 澧溪铺店对崖山。
  脚踩高滩繁华地, 岭岗五帝不消拦。
  仙人潭里转二湾, 艄公喊叫用心拦。
  织女抛梭梅家湾, 下了王竹又王竹。
  王竹脑背枇杷洞, 石渡铺店对崖山。
  牛肚衍里防备浅, 汤家埠下把船弯。
  远远望见鸡公嘴, 湖滩好比过刀山。
  新县滩里滩一半, 邓埠下去狗屎滩。
  帅公碑头八字水, 秤钩滩头是饶湾。
  两橹摇过太平衍, 古人钤记磨刀山。
  梅岭滩里如见虎, 吓得艄公面无颜。
  张家滩里伴山走, 望见武宁一座城。
  把船弯到南门口, 沽酒剁肉把愿还。
  客人劝我三杯酒, 昏昏醉下东渡滩。
  两橹摇过双风口, 小滩出口对崖山。
  辘州缆里真辘州, 下了徐滩又徐滩。
  西滩头里老鸽石, 打鼓潭里好歇夜。
  车前衍里齐打号, 潭埠店里马头山。
  病滩头来三湾曲, 巾口下去杨小滩。
  鹅卵州背仙姑寺, 古人钤记墨斗山。
  康滩头来康半昼, 松树坪里露狮滩。
  箬溪铺店悬悬望, 前面就是三洪滩。
  九十九个鹅卵石, 艄公喝叫用心拦。
  河埠有个二麻子, 桃花衍里寄书还。
  拜上家里全无事, 船只下了柘林滩。
  董埠滩里强风堰, 猴子岩下昆洋滩。
  忙桨荡过易家埠, 白槎上首同步滩。
  两橹摇过张公渡, 黄牛拖磨藕梁横。
  虬津夜夜防贼盗, 端阳嘴上对青山。
  美女献羞梁山后, 夜宿孤州马家湾。
  建昌门前防备浅, 前河后港罗娟滩。
  两橹摇过炭埠口, 炭埠河里转二湾。
  把船弯到西都嘴, 沽酒剁肉把愿还。
  或往赣州或去省, 或往湖口九江关。
  或往饶州景德镇, 或往樟树并水湾。
  有风就把风头走, 无风就把纤来拉。
  这首滩歌都唱尽, 湖广江西远驰名!
   长 工 歌
  正月长工去上工,土箕扁担不离身,去时一担牛屎粪,转身一担草皮茎,还说长工不忠心。
  二月长工去犁田,扶犁赶牛猛挥鞭,上午犁了二亩半,下午又犁两亩三,还说长工偷了奸。
  三月长工忙育秧,秧田耙得镜面光,日里选种浸禾种,晚上催芽把水淋,烧坏种子要赔铜。
  四月长工栽禾回,手指磨去几层皮,腰骨要断伸不起,汗水湿透全身衣,倒在铺边流眼泪。
  五月长工耘禾忙,肩挑石灰手拿棒,先将石灰满田撒,禾梢田面白如霜,脚烂手破叫爷娘。
  六月长工去锄薯,汗水湿了地里土,脚上烙起火子泡,背上晒掉两层皮,口干舌苦不敢回。
  七月长工去砍柴,刺扯裤脚两边开,请向主东娘子讨根线,“对面山上有葛藤”,想起长工真可怜。
  八月长工去割禾,肩着谷桶打哆嗦,早上吃了两碗粥,中午饭菜又不多,闻到谷香肚子饿。
  九月长工晒薯忙,半夜三更叫天亮,挑薯大担加小担,刨薯刨到黑夜深,手上刨得血淋淋。
  十月长工冬种忙,种了麦豆种小粮,冬豆小麦刚下土,又要砍柴又挖塘,脚踩冰水手抓霜。
  冬月寒天雪纷纷,长工砻谷把米舂,烧茶煮饭铡猪草,挑粪扫地又搓绳,天光到黑手不停。
  腊月长工要散工,主东翻簿把帐清,过时过节办了货,损坏东西要赔铜,年头到尾一场空。
   第二节 苏区民歌 [=此处为插图(苏 区 经)=]
   [=此处为插图(妇女同志来革命)=]
   四季怨
  春季里来艳阳天, 怨恨军阀战祸延。
  为了争权把利夺, 驱使士兵受牺牲!
  夏季里来热难当, 怨恨军阀昧天良。
  到处烧杀又劫抢, 劳动人民遭了殃!
  秋季里来秋风凉, 怨恨军阀混战乱。
  割据称雄争天下, 良民百姓苦不堪!
  冬季里来雪如银, 怨恨军阀战不停。
  工农士兵快团结, 消灭军阀见太平!
   农民山歌
  农民同志唱山歌, 如今革命好处多。
  大家从此解放了, 土地公有学苏俄。
  共产社会乐呵呵!
  农民受苦数千年, 血汗流尽真可怜。
  唤起农民来革命, 勇敢向前去斗争。
  革命胜利在眼前!
  北风起来大雪飘, 反动政府真糟糕。
  军阀混战有天口, 苛捐杂税货价高。
  郎打背躬我心焦!
  郎叫姐,莫心焦, 自有光明路一条。
  快快加入贫协会, 打倒地主与绅豪。
  欺压剥削永世抛!
  郎唤姐,我的乖, 怕他什么小奴才。
  军阀帝国一齐打, 暴动武装一齐来。
  政府建立苏维埃!
   第三节 民 谣
   月 光 谣
   月光光,夜光光,菠萝树,好装香。公一拜,婆一拜,拜个好世界。世界好,讨大嫂,大嫂会管家,细嫂会绣花,日里绣个团团转,夜里绣朵牡丹花。牡丹花上一只鹅,飞来飞去看阿婆。
   辨 声谣
   师傅师傅天上麻格叫?雁叫。雁酿板会叫?颈长。黄鳝颈长酿板唔会叫?水中之物。水中咯青拐酿板会叫?碓(嘴)阔。筲箕碓阔酿板唔会叫?竹做咯。竹做咯笛子酿板会叫?眼多。竹筛眼多酿板唔会叫?卷哩旋。卷旋咯铜锣酿板唔会叫?铜做咯。铜做咯门锁酿板唔会叫?有须。羊牯须多酿板会叫?碓尖。钻子碓尖酿板唔会叫?铁做咯。寺里铁钟酿板会叫?倒吊咯。倒吊咯茄子、辣椒酿板又唔叫?开哩花!
   三岁娃娃会唱歌
  红鸡公,尾巴拖, 三岁娃娃会唱歌。
  不是爹娘告诉我, 自己聪明会唱歌。
   我和姐姐来站岗
  红缨枪,肩上扛, 我和姐姐来站岗。
  姐姐站在大路口, 眼睛望着正前方。
   叔叔伯伯开会忙
  月光光,水汪汪, 叔叔伯伯开会忙。
  大伯站在月光下, 宣传毛委员好主张。
   春 插谣
   菜花满塅黄呀, 布谷困冬床。
   春来它不晓呀, 哥妹插秧忙。
   好种结好瓜呀, 好女要好娘。
   田平如镜面呀, 秧苗青又壮。
   抢时最要紧呀, 早插早收粮。
   全家齐上阵呀, 栽下优选秧。
   春天忙一季呀, 夏日谷满仓。
  春种多流汗呀, 秋实喜洋洋。
  百业齐发展呀, 务农先抓粮。
   九九谣
  一九二九, 装香伸不出手;
  三九二十七, 门前倒挂笔;
  四九三十六, 筒车不转轴;
  五九四十五, 黄狗钻灶桶;
  六九五十四, 乌泡生嫩刺;
  七九六十三, 行人路上脱衣衫;
  八九七十二, 牛在田中哞;
  九九八十一, 穷人难中出。
  第二早 谚语 歇后语
   第一节 谚 语
   一、农事谚语
   立春一日,水暖三分。
   雨水落雨,谷长饱米。
   雷打惊蛰前,高山好种田。
   过了惊蛰节,春耕有有歇。
   清明要明,谷雨要雨。
   清明断雪,谷雨断霜。
   谷雨落雨,禾田有水。
   立夏落一点,高山都有捡。
   立夏不下,有水洗耙。
   小满不满,有水洗碗。
   夏至东风嗥,麦子坐水牢。
   光眼秋(立秋),风溜溜,瞎眼秋,满塅收。
   立了秋,雨水收,有塘有堰赶快修。
   寒露发南风,荞麦好收成。
   霜降不割禾,一夜去一箩。
   立冬犁一犁,胜过下道肥。
   小雪见晴天,雨雪到年边;
   大雪雪满天,明年是丰年。
   大寒寒得早,明年收成好。
   日枷风,月枷雨。
   太阳当昼现,三日不见面。
   月光生毛,大水冲桥。
   一日黄沙三日雨,三日黄沙九日晴。
   早晨地有雾,只管洗衣裤。
   天上鲤鱼斑,明日晒谷不用翻。
   久雨现明星,明日必定晴。
   久晴大雾雨,久雨大雾晴。
   雨夹雪,半个月。
   春雾晴,夏雾雨,秋雾茫茫晒死鬼。
   春无三日晴,夏无三日雨。
   夏雨隔堵墙,淋崽不淋娘。
   冬雪是米,春雪是水。
   东虹晴,西虹雨,南虹北虹涨大水。
   日落火烧云,明日晒死人。
   雷打秋(立秋),晚禾减半收。
   雷打冬,十只牛栏九只空。 一光一暗,大雨铲墈。
   雷公先唱歌,有雨也不多。
   五月雾,水满路;夜晴雾,干坏树。
   三月雾蒙蒙,来日雨夹风。
   五月南风落大雨,六月南风海也枯。
   鸡早晴,鸭早雨。(指进笼时间)
   冬天蚊子叫,必有寒潮到。
   有雨天开顶,无雨四山光。
   乌龟背回潮,有雨在今朝。
   麻雀成群喳喳叫,雨天过后晴天到。
   乌鸦成群叫,风雨快来到。
   一只白鹭晴,二只白鹭雨,三只四只打大水。
   狗喝水,天将雨。
   烟不出屋,老天要哭。
   十月不落杨,大水冲破墙。
   正月初一霜,牵牛吃老秧;正月初一雨,春天多雨水。
   元宵有雨清明晴,元宵无雨落清明。
   菖节落雨,好比落米。
  三月十八雨,四月十八止。
  六月初一雨,禾秆烂成水。
  五月十三落一交,晒得南山竹叶焦。
  过得七月半,日子打乱窜。
  交秋脱伏,晒得肉熟。
  秧好一半谷,肥好谷满屋。
  肥田不如先肥秧,十分谷子九分秧。
  三犁三耙,不如早栽一夜。
  不怕干苗,就怕干花。
  禾怕午时风。
  人怕耳朵聋,禾怕钻心虫。
  早稻要抢,晚稻要养。
  人怕老年穷,稻怕秋旱凶。
  春干禾健壮,秋千减一半。
  晚禾不过秋(立秋),过秋九不收。
  早除稗一根,迟除稗一丛。
  田晒白,好种麦。
  小麦不过冬,大麦不过春。
  有菜莫请客,有灰莫种麦。
  若要麦,见三白(指雪)。
  麦锄三次有有麸,豆锄三遍圆溜溜。
  禾倒一半,麦倒全无。
  麦收九成熟,不收十成丢。
  油菜浇花,小麦浇芽。
  薯种早种,要用基粪。
  花草种三年,瘦田变肥田。
  花草田里开好沟,落雨下雪不用愁。
  冬施一担灰,春还十担肥。
  谷雨前好种棉,谷雨后莫种豆。
  棉锄七道白如银。
  棉花不害羞,连续长到秋。
   二、工匠谚语
   徒弟徒弟,三年奴婢,叫你走东;不敢往西。(解放前)
   得罪老板,屁股起眼。(解放前)
   七十二行谁最苦?打铁、弹花、磨豆腐。
   敲了了,吃了了,身上穿个破棉袄。(解放前)
   打铁滴滴嗒,一天赚几佰;怎么不发财?天天剁肉吃;怎么不发胖?天天火边烤。
   铁匠认牌子,木匠认师父。
   是匠不是匠,手里拿三样。
   弯木头,有直木匠。
   劈三年,刨三年,斧头到老不周全。
   木匠要实不要虚,石匠要虚不要实。
   郎中父母心。
   七十二行,莫做外行。
   七十二行,耕作为王。
   破篾层层起,代代出穷鬼。(解放前)
   要想六方圆,五九肚里问根源。
   不愁无人请,只愁艺不精。
   砌匠屋里盆装漏,木匠屋里篾缚床,先生家里崽打娘。(解放前)
   不是撑船手,莫来戏竹篙。
  三、牛活谚语
   秀才一本书,农家一只猪。
   猪多有好潲,人多有好粮。
   笑破不笑补。
   滴水凑成河,粒米凑成箩。
   要饱还是家常饭,要暖还是粗衣裳。
   勤俭细算般般有,贪懒少做样样无。
   人家的饭好吃,自家的床好困。
   亲戚一把锯,扯来又扯去。
   关门躲债主,设法做人情。
   收拾不勤,扰乱四邻。
   邻居处得好,等于捡到宝。
   行要好伴,住要好邻。
   家庭不和邻里欺,邻里不和惹是非。
   大甑里饭好吃,细锅里菜好咽。
   三分人貌,七分打扮。
   打铁有样,边打边象。
   家有千金,不点双芯。
   晴带雨伞,饱带饥粮。
   禾镰挂上壁,穷人有饭吃。(解放前)
   好崽不沾爷娘地,好女不穿嫁时衣。
   穿不穷,吃不穷,人无算计一世穷。
   出外不花钱,兜死万人嫌。
   在家千日好,出外一时难。
   三日不吃青,肚里起火星。
  四、其他谚语
   口里滑滑光,肚里一包糠。
   坐轿不知抬轿苦,饱人不知饿人饥。
   嘴里甜如蜜,心里黑如漆。
   细麻结成绳,力可吊千斤。
  拨亮一盏灯,照红一大片。
  不种今年竹,哪有来年笋。
  文章撑齐颈,全靠脓包来提醒。
  花儿红,有人从;花儿谢,有人话。
  为人莫做保,做保讨烦恼。
  走进食堂门,稀饭两大盆;盆上看见底,底下照见人。(大跃进时)
  打锣对太平,十里走煞人。(白岭)
  崇河乡里十八滩,滩滩都是鬼门关。(程坊)
  只因抱子石,教人总回头。(清水岩)
  西峰到雷坑,三十八道弯;去时着双新草鞋,转身剩双草鞋绊。(漫江)
  客来主人欢,客去主人安。
  好狗不撑路,差狗拦门户。
  初一早,满街跑,老子欠钱谁敢讨。
  脚鱼下锅抓到死。
  修水女人三宗喜:姐夫菊花鸡。
  屙屎不出怪茅厕。
  自己打王交自己捡。
  癞蛤蟆剥皮眼不闭。
  杀得猪叫的就是屠夫。
  鼓做鼓打,角做角吹。
  挑担麦子有面转。
  螺蛳进灶自该煨。
  蚊子嘴尖遭扇打。
  屎不臭挑起臭。
  早起三朝当只工。
  茅屋上戏不得火。
  泻泥巴糊不上壁。
  十个指头振不齐。
  薯丝饭,茶壳火,除了神仙就是我。
  河里无鱼虾也贵。
  一竹篙打倒一船人。
  黄牛尾巴越抓越翘。
  桥下跌死人,桥上有人过。
  有瘌子嫌瘌子,有瘌子想瘌子。
  大指头做蒲扇打。
  额头上一个窟,抠进不抠出。
  夜里落雨日里晴,整得懒鬼戏不成。
  花对花,柳对柳,破筲箕对烂刷帚。
  有吃有吃,烧个大火炙。
  秤凭星,斗凭沿。
   三天不吃饭,要做个粜米汉。
   石头打上天,总有落地时。
   一只跳蚤撑不起被窝。
   蓑衣大还在斗笠下。
   骆驼骨头,驮重不驮轻。
   不想油渣吃,莫在灶边行。
   黄鳅打一吓,烂泥钻三尺。
   死了张屠夫,不吃混毛猪。
   叫花子炙火,总往胯里扒。
   砂罐煮豆腐,越煮越结。
   人背时,盐罐里都生蛆。
   夜里想着千条路,清早起来卖现豆腐。
   现饭炒三次,狗都不吃。
   话(读“哇”)一夜的胡子,有生一根须。
   公不离婆,秤不离砣。
   花木瓜中看不中吃。
   吃豆腐,怕骨头。
   吃冷水都怕热。
   狗尾巴上留饭镑不住。
   黄鳝黄鳅扯做一样长。
   冬瓜好做甑,瓠子好做杓。
   好人把做贼,鸡屎把做墨。
   有菜留得冬瓜老。
   捉到黄牛当马骑。
   坟有找倒乱挂山。
   暴(初)搓米果三个不圆。
   叫花子赶庙主。
   第二节 歇后语
  水上油——轻浮
  木耳朵——话不通
  鸡冠花——老来红
  丝瓜打锣——去一脞
  斗笠烂旋——顶好
  狗吃牛屎——只图多
  灯芯打鼓——咚(懂)都不咚(懂)
  钟鼓在堂——鸣(名)声在外
  坳背打锣——又是一伙
   落雨天担秆——越担越重
   六月天贩毡帽——不识时务
   和尚捡篦子——有用
   老鼠钻牛角——进得出不得
   黄肿鬼卖药——自卖自销
   屙屎扯小蒜——夹一带两
   驮蓑衣打火——惹火上身
   狭颈罐煮饭——拣不出
   胯里夹扁担——横挏
   良塘人下街——总是一昼
   雷公打豆腐——专拣软的欺
   婆婆吃蚕豆——蛮吞
   掮死人过埂——硬背
   八十岁嫁屠夫——不图生育只图吃
   矮子上扶梯——步步高升
   豆腐里找骨头——故意挑剔
   荞麦田里捉乌龟——十拿九稳
   三十夜里接天神——专拣好事话
   黄土岭上骂知县——白话
   灯盏无油——枉费芯(心)
   第三章 民间传说
   伍子胥的传说 相传吞秋时期,楚平王欲诛杀忠臣伍奢父子三人。伍奢及长子伍尚先后被杀,独伍员(字子胥)日夜兼程向吴国奔逃。
   楚平王得悉后,即贴告示悬画像,重赏捕捉。伍子胥逃至吴楚交界处今修水太平岭下不得过关,这时巧遇东皋。东皋为人诚实尚义,见子胥贫病交加,衣衫褴褛,其面貌与关卡画像相似,即问伍何人?伍以实告,并向东皋跪求救命。东皋有恻隐之心,当即答应设法让伍混过关卡入吴。
   东皋公发现家人黄虎纳与伍子胥面貌相同,形体亦甚相似,即在这上面打开了主意,只是未得良策。伍面临人生地疏,既恐告密被捕,又怕关卡难过,焦虑过度,一夜之间,竟须发皆白。东皋见状,拍手称好,连道:“瞒天过海,可以万全。”于是,东皋命家人黄虎纳扮作伍子胥,子胥扮成买卖人随同。至关卡时,士兵见家人貌与画像相似,认为是伍子胥,将他抓了起来。伍子胥则乘此机会混过关卡入了吴境。之后,东皋出面质问:“为何抓起我的家人?”关兵经查,发现所抓之人确系东皋家人黄‘虎纳,便放了他。
   后人为纪念东皋和伍子胥,遂将东皋故居所在地命名为东皋村,伍子胥过关之山命名为太平岭。
   陕君墩的传说距县城六十余里小斗岭下,兀立着一个周围二三丈宽的圆形土墩,内为石窟,陕君——王莽曾在此窟避难,故称“陕君墩”。
   西汉末年,王莽篡夺帝位,不得人心,天下骚乱,豪杰竞起。当时,赤眉之兵起于莒(山东青州),
  绿林之兵起于荆(湖北荆县),汉宗室刘秀等亦于湖北襄阳起兵接应。王莽四面楚歌,走投无路,只得率残兵败将逃至吴楚之交的艾县避难,并请了100余名石匠修建洞窟,工竣后,将石匠全部杀死灭口。但有一人幸逃,赶至刘秀处报讯。
   刘秀获悉后,即以数千步骑兼程赶来,与王莽在小斗岭上大战一场,王莽寡不敌众,将兵战死殆尽,莽亦被擒。据传王莽为蛇精转世,刀杀不死,刘秀遂将其剥皮处死。被剥下来的皮即晒在小斗岭西侧,后人称此地为“王晒皮”。
   洞宾背剑相传吕洞宾在庐山巧遇汉钟离,拜为师傅。汉钟离传洞宾长命术。下山前送洞宾神剑两把,并再三叮嘱道:“此去逢龙莫欺,遇虎莫斗!”洞宾表示谨记,即拜别师傅下山。
   洞宾下山后,游历四方。一天,他从岳阳出发,途经分宁(修水)黄龙山,见该山气势磅礴,紫云成盖,知有异人。及登山,果有一寺,香烟缭绕,栋宇非凡。正值黄龙寺超慧祖师给弟子传经授法。于是洞宾潜入法堂。仅片刻,猛听一声断喝:“座旁有窃法者。”洞宾只得上前揖见祖师道:“晚辈贸然入堂,多有得罪,望大师息怒。敢问‘一粒粟中藏世界,半升铛内煮山川’法术怎样?”祖师怒道:“你这守尸鬼,怎如此无礼?你只煮得铛内的,却煮不得铛外的。偷法应遭我打.拳打所盗之法,自然化为乌有。”即离洞宾二丈多远出拳,洞宾似觉身上隐隐作痛,即对祖师大叫:“你且等着!”怒气冲冲奔出寺门。
   祖师见洞宾已走,便对诸弟子说:“刚才洞宾剑放毫光,今晚必飞剑来取老衲。”众僧听后,惊讶不已,不肯离去。祖师笑道:“你等放心,老衲自有办法对付。”
   祖师见众徒离去,即端坐禅床,双手合什,闭目念经。晚二更,突然两道寒光,破窗而入。果然是洞宾飞来的神剑。双剑在堂中回旋穿梭,只见祖师凝神静坐不动,默念神咒,等剑近前,将拂尘一扬,断喝一声:“落!”双剑竟由原窗射出,直落寺左观音井中。
   当晚,洞宾久久不见双剑返回,知道超慧祖师果然法力高超,宝剑定被收下。便立即遁回庐山,求助于师傅。汉钟离责道:“黄龙超慧法力不在为师之下,你不听叮嘱闯出祸来,现在别无良策,只有速去请罪,求赐还宝剑。”于是洞宾连夜赶回黄龙山。
   次日晨,洞宾到寺内求见祖师,再三施礼请罪,祖师才说:“你须在寺内做三年侍客僧,否则难成正果,还剑之事,三年后再说吧!”洞宾是个非常聪明的人,知道祖师有意传授佛法给自己,当即谢恩应允了,原来祖师早就知道洞宾是可造之材,只是年轻气盛,门户之见特重。故欲使其侍客,以去其锐气,再传以佛法,又不入弟子行列,两全其美。
   洞宾在黄龙寺中,边干侍客杂务,边学超慧佛法,三年到期,已是正果初成,法力高超,介于佛道之间的法师了。超慧命其取一剑出山,仗侠行义,留一剑镇山门。
   超慧命洞宾取剑。洞宾虽是法力大增,用手却难动宝剑分毫。超慧说:“以背取之。”洞宾如其言,以背向井,左手紧抓井上石亭柱子,右手反转紧握剑柄,脚踏井沿,运足真气,猛然用力,剑是抽出了一柄,而石柱上已掐入了深深的二道指痕,井沿石亦被其撼动,并留下了深深的足迹,现洞宾手痕足迹仍清晰可辨。
   神眼头陀相传唐末著名风水先生司马头陀,又称神眼头陀,先时并不会相风水,只因他在修水黄龙永安寺的一段奇缘,才使他获“神眼”美称。
   司马头陀是修水黄龙永安寺的典座,掌众僧斋粥之事。一天他去寺侧白龟井洗筲箕,忽见…只大白龟正在吃筲箕上的剩饭,他未惊动。第二、第三天亦如此。头陀对它很怜悯,从此每天都给白龟供食。这样冬去春来,过了若干年。一天夜晚,头陀忽然梦见白龟对他说:我是东海龙王侍卫,因受不了龙宫拘束,且爱黄龙山清泉,偷逃至此,现龙君知道了,限我今晚五更三刻返回龙宫。我受你供养已久,不知如何报答?说罢寂然而去。五更时,头陀复又梦见白龟回来,对他说:“因你养育过我,龙君
  恨你,将于五更三刻用神剑伤你二目。用常药无效,需用我涎沫方可治愈。我已将涎沫遗于井石之上,明晨你可用它点双目。不仅可治眼疾,且可左观天文,右察地理。但你得速离黄龙,否则祸将及你。”说罢欲去。头陀不舍想抱住白龟。但闻空中风雷交加。突觉眼前金星一冒,双目疼痛。醒来方知是南轲一梦。唯目痛难忍,不可抵耐。头陀便披衣起床,按白龟所指,果见井石上有涎沫。他将一小点滴入右眼后,谁知突然昏天黑地,右眼剧痛,有如刀剜,他不敢再点左眼了。仅片刻双目皆愈,而右眼更是大放光明,再看井石上已无涎沫,于是头陀深知地理。
   头陀遵照白龟之嘱,离开黄龙,遍游名山大川,凡风水胜地,皆立记留钤,葬茔安居能富能贵。数年后,超慧禅师因原永安寺狭小,即请头陀相风水,另建寺院,头陀选定五虎出洞之状的平阳于王于地,并题钤记道:“地禀三山之秀气,接六八之精华,当兆四十八代禅师。”后黄龙于玕寺果然应其所言。但头陀此次回黄龙,已被等候多时的东海龙王爪牙螃蟹精发现。龙王得讯,亲自追杀,头陀逃至奉新百丈山,终因龙王串通地神铁甲将军,被擒遭杀。百丈山大智祖师题一偈吊司马头陀。偈日:“神眼头陀,其革奚五雨,生寄黄龙,死葬百丈。”
   来苏村相传北宋时期,山口某村群众请一名叫张乐的秀才办了一所学堂,学堂收费低廉,张乐教学又认真,因此很兴盛。邻村有个叫杨之才的员外,早就私办了一所学堂,但因收费高,校规苛刻,门下学生都转入张乐的学堂了。杨之才很恼火,决意赶走张乐,便请来了黄得榜和曹全文两个秀才来为难张乐。一天,黄得榜摇着扇,曹全文提着一串黄鳝、泥鳅、鳗鱼,摇头晃脑地冲张乐而来。黄得榜见面即傲慢地说:“四水江第一,四向南第二,先生居江南,是第一?还是第二?”张乐这才意识到来者不善,便应道:“三教儒在前,三才人在后,寒士本儒人,不在前,也不在后。”曹全文见黄得榜未难倒张乐,就窜上前来,递上“礼物”出对说:“一串无鳞,鳝长鳅短鳗有耳。”张乐一时答对不上,感到羞愧。本想弃教他去,因村民们苦苦相留,才未离去。但对子对不上,心里闷闷不乐,忧愤成疾,嘴里还不时念叨着:“一串无鳞……”。
   正当张乐卧床不起,村民焦虑万分之际,适逢苏东坡路过此地,在村里安歇,听说张先生发病情况后,连夜提一篮乌龟、鳖鱼、螃蟹前往探望。他来到张乐床前,只听张乐仍在反复念叨着:“一串无鳞……。”东坡便将礼物递到床前。张乐见后,立即会意,病已好了一大半。第二天,张乐写了下联:“三般有壳,龟圆鳖扁蟹无头。”送给杨之才等三人,这三人就黔驴技穷了。
   于是张乐的学堂又兴旺起来了。村里人为感激和怀念苏东坡,便取村名为来苏村,苏东坡来时过渡的渡口也名为来苏渡,并建了一个苏公亭。
   《天下香》的传说清咸丰年间,著名茶乡义宁州武乡漫江地方,有个颇有名气的财主叫朱蔚如,他的二小姐金秀,生得聪明伶俐,如花似玉。朱蔚如想为她找个门当户对的婆家,但她不贪荣华富贵,与同乡贫苦青年徐水东一见倾心,海誓山盟,私下订下终身。水东托人向朱家求婚,谁知金秀父母不允婚事,并与她的母舅策划,一面贿赂勾结官府,将徐水东无辜定罪投监;一面诱逼金秀另嫁复原地方钟姓公子。金秀据理抗婚,并与母舅周旋,设计保出水东。那知,水东出狱之日,正是金秀逼嫁之时。迎亲的时候,两人巧遇漫江河边渡口‘,情人相见,抱头痛哭,为履行誓言,双双跳河自尽。 这事传扬后,乡民们惋惜同情,议论纷纷。其中有个原在朱家教书十余年的老秀才,最清楚底细。耳闻目睹二小姐的悲惨遭遇,内心难以平静。便约来本乡民间艺人何瞎子,共同编了一本具有修水民歌特色的长篇叙事山歌,把这对男女青年生死相恋的悲壮故事描写得催人泪下。唱本一出,人们竞相传抄。老秀才借宁红茶的名声,利用宁红茶远销国内外的有利条件,在包装师傅支持下,将唱本装进茶箱,运发各地,广为传扬,并将唱本取名《天下香》。
   《天下香》唱本一经传扬,把朱财主的所谓“家丑”和州官受贿的丑闻,公诸于众,搅得他们惶惶不可终日。于是,官府发下公文,令朱财主不惜代价,火速收买《天下香》唱本,就地销毁,不得违抗。
  朱财主不敢怠慢,立即贴出告示:“《天下香》唱本伤风败俗,不可传诵,本人愿以石谷壹本收回销毁,以正家风。”起初,无人理睬,之后,朱财主家人鸣锣告白,才有几个胆子大的乡民带着唱本,挑着箩筐前去试探。朱财主令家人立即量谷兑换。并请众乡民互相转告,当场兑现,决不刁难。此后,朱家庄园门庭若市,以唱本兑粮者络绎不绝,热闹非凡。朱财主怕乡民弄虚作假,特请来老秀才监验,老秀才心向乡民,当众人面故意提高嗓音说:“不错,不错,唱本抄得有头有尾啊!”暗示乡民只抄一头一尾就行。如此不到一年,积谷万行的朱财主已成破落户。而《天下香》却仍象宁红茶·样,清香缕缕,扬名天卜.留传至今。
   黄庭坚传说三则
   神童传说黄庭坚自幼聪慧过人,勤奋好学,孜孜不倦,五岁能诗,七岁能文,被人赞为“神童”。 有一次,黄庭坚问老师:“别人都说六经,为何我只读到五经?”老师说:“你只五岁,《春秋》经难懂,算了吧。”庭坚不以为然说:“既然是经,那就要读。”于是,他找来《春秋》经,手不释卷地诵读,经常读到深夜,还不肯歇息。家里人担心他的身体,往往熄灯阻止。但庭坚总是悄悄瞒着家里人点灯诵读,不久,他就能一字不漏地将《春秋》经背诵出来。
   庭坚的舅父李常,听人夸庭坚才思敏捷,聪慧过人,半信半疑,有意要考核一下。一次,李常走进外甥书房。见书房不大,却挂满书画,书架上塞得满满的,不禁高兴的赞道:“架上诗书万卷”。庭坚随即谦逊地答道:“腹中礼义全无”。李常见庭坚对答敏捷,甚为高兴。即又出对道:“桑养蚕,蚕结茧,茧抽丝,丝织锦绣”。庭坚见笔架上的毛笔,含笑对答:“草藏兔,兔生毫,毫扎笔,笔写文章。”李常又从杂乱的书架上,随手抽出一部,从中提问,庭坚对答如流。李常惊叹万分,高兴地赞道:“真神童也!”
   黄庭坚的故乡双井,滨临修河,水中有两口紧相连接的井。相传小孩如能一眼发现河底双井,长大必定聪明;如能一次用一颗石子投中两井的,那就必定高官厚禄,荣华富贵。话是这么说,能发现两口井的不少,能一石中双井的却没有。有一天,许多小孩聚在河边,连连用石子投井,结果自是中不了双井。有一个小孩心想:“把一颗石子砸成两颗,投入双井中,不就是一石中双井吗?”他高兴的宣布自己的主意,受到大家的赞赏。这时,七岁的庭坚走来,不以为然地说:“一颗石子砸成二颗,还不就是二颗吗?不行,不行。”众小孩说:“不行!你行?”黄庭坚从小就要强好胜,经他们一激,情急智生,他想起“打水漂”的样子,让石子先在一口井上跳一下,再漂到另口井上沉下,不就是一石中双井吗?于是,他拾起一块石子,瞄准目标计算好距离,手一甩,石子打入一口井中旋即又窜到另一口井上沉下去了。这一来,围观的孩子都很佩服,连连夸赞。过路的老农也连声称道:“真是神童!长大了必是高官厚禄,荣华富贵!”黄庭坚长大后虽不曾高官厚禄、荣华富贵,可他聪慧敏捷,勤学苦读的许多故事一直在故乡流传下来。
   蛤蟆不叫读书台宋时,黄山谷的曾祖父黄中理,曾在修水洞上开办了一座书院,名叫樱桃书院。黄家子弟均在此就读,因进士迭出,一时名震四方,黄庭坚幼时也就读于此。书院侧有个读书台,台周围有一种特殊的蛤蟆,除身体黑小外,每只蛤蟆头上都有一个红点,而且不会叫。据说读书台的名称及这些红点蛤蟆都与黄庭坚有关。
   原来樱桃书院附近有一个天然平台,台后古木参天,台前岩泉滴水,非常幽静。黄庭坚在洞上读书期间,最喜到此台上诵读诗书。一天傍晚,他正读得兴起,突然一阵聒耳蛙噪声传来,打断了他的思绪。庭坚一时烦躁,放下诗书,顺手在台边捉住一只蛤蟆,操起朱砂笔,在蛤蟆头上点了个红点,说道:“以后不准声噪读书台。”说也奇怪,打这以后,台周围蛤蟆额头上都有一点红,而且再也不会叫了有趣的是修水还有一则传说与此类似。
   相传黄庭坚中年时曾弃官不做,回故乡划湾执教,学堂就办在村边鲶鱼寺内。一天清晨,课堂书声琅琅。忽然一群阳雀飞进课堂,在窗台上高声乱叫,顿时鸟声与书声混在一起,好不烦人。黄庭坚反手抓住一只阳雀尾巴,用朱笔在它头上一点,并说:“你不讲礼,我就抓你!”又说:“学堂圣地,不准乱叫,大喜大忧,让你先报。”说完便放鸟归山了。说也奇怪,自这以后,划湾的阳雀头都有了红点,而且除报忧报喜外再也不会叫了。
   因此修水一直流传着两句话:阳雀勿啼划湾地,蛤蟆不叫读书台。
   南崖题佛 南崖,又名南山崖,与修水县城仅一河之隔,是黄庭坚少年时读书的地方。在其临河陡壁上,刻有晒箕大一个“佛”字,落款黄庭坚。据民间传说,庭坚在此题佛,有一段缘故。 北宋时期,修水与外界交通全靠修河。河中急流险滩,常有倾船翻筏事故。特别在南崖脚下,河道急转弯,急流直冲南崖陡壁,事故颇多。有一年,黄庭坚返回故乡,乘船逆水而上。沿途目睹船夫排手所历的艰难,耳闻急流险滩造成的悲惨故事,心绪不宁。那时他信佛,心想:“我佛慈悲,普渡众生,何不借佛之威,镇妖避邪,造福人民?”于是叫人取出文房四宝,乘兴题佛。船到南崖脚下停泊时,便出资请人镌刻在崖壁之上。出奇的是,自刻佛字后,这里翻船倾筏的事故再也没有了。
   郑元景传说二则
   “顶笼鸡”走了 很久以前,修水有个郑元景,机灵透顶,民间流传很多他的传说。
   有一天,郑元景从村前古樟树下经过,树下坐着许多躲荫的村民。有人一把拉住他说:“郑元景,邻村张家养了许多鸡,你能大白天肩出一笼鸡来吗?”郑元景一听,笑着说:“这有何难,你们等着吧!”说完转身就走了。
   他来到邻村张某家,见家中有个四十来岁的妇女和一个十余岁的小孩,堂前的门角有笼鸡,进屋就道:“大嫂,借你的椅子歇息一下好吗?”女主人客气地说:“先生,请坐。”郑元景忙说:“别叫先生了,我贱姓顶,名笼鸡,别人都叫我顶笼鸡。”一会儿,女主人到屋后小溪中淘米去了,小孩在厅堂骑木马玩。郑元景走到门角边,不慌不忙提起那笼鸡,顶到头上,尽管笼中鸡“咯咯”直叫,他却神态从容一步一顿走出大门。小孩发现他顶笼鸡走了,赶忙翻下木马朝屋后大叫:“妈呀!妈呀!顶笼鸡走了,顶笼鸡走了!”屋后传来他妈不耐烦的声音:“顶笼鸡走了就算了,要这样叫唤干吗?”小孩仍急着叫:“是顶笼鸡走了呀!”“让他去吧,你叫魂叫冤?”妈妈发脾气了,小孩再不敢做声,呆呆地看着“顶笼鸡”远去。一会儿,小孩妈洗好米进屋来,发现一笼鸡不见了,赶忙叫来小孩,喝问道:“你是个木头吗?在家呆着怎么一笼鸡被人偷了也不知道!”孩子委屈地说:“我不是叫过你,说顶笼鸡走了吗?”女人一听“顶笼鸡”才知上当。
   再说郑元景,顶着一笼鸡径直来到古樟树下,放在那人面前。人们目瞪口呆,叹服不已。郑元景说:“这笼鸡就得麻烦你送回去了!”那人“啊”地一声,只好提着这笼鸡准备去挨顿臭骂。 没有功夫说谎有一天,郑元景走村头田边经过,正在田里耘禾的人上岸拉住他,要他说个谎,让大家乐一乐。郑元景说:“哎呀,那有功夫跟你们嚼舌扯谎,村西小河里正毒鱼,巴掌大的鲫鱼浮了一片白,我还要去捡鱼呢!”说完头也不回地向村西跑去。干活的人们听说有鱼可捡,都放下手里的活,跟着郑元景跑到小河边,一看,小河静静的没有一个人影,河水清澈见底。连禾花大的鱼都不见浮一只,于是大家围住郑元景问:“你不是说毒鱼吗?怎么不见一条死鱼?”郑元景幽默地答道:“你们不是叫我说谎吗?”大家一听,才知上当,乐得呵呵大笑地走了。

知识出处

修水县志

《修水县志》

出版者:海天出版社

修水县具有优良的修志传统。宋初即草创分宁《邑图》、《修川志》,南宋分宁知县徐筠主修《修水志》10卷,其后曾10余次编修州县志,至今尚存6种,清同治版《义宁州志》为最后一修旧志。《修水县志》四历寒暑,三易其稿。蔚成大观。可贵者,县志资料丰富,体例规范。而发凡起例,每依县情,故“茶叶”、“环境保护”之设专卷,颇具地方及时代特色,独见编者心裁;推及各卷,条分缕析,笔墨精当,贯穿古今,首尾完备,足证经营之苦心。展卷一读,全县之政治、经济、文化、社会风貌、人物干百年事,史实纷呈,实故乡资治之鉴,教化之书,存史之册,将使莅兹土及产兹土者,无不爱修水而顿生振兴修水之志,从而认识县情,探求规律,正确决策,功莫大焉。

阅读

相关地名

修水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