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九 政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修水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520020220001159
颗粒名称: 卷十九 政党
分类号: D691.74
页数: 18
页码: 346-363
摘要: 12年1月,丁健亚在江西省立师范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3年冬,丁健亚、胡思先由江西党组织保送到莫斯科东方共产主义劳动者大学学习。赴苏前,丁健亚、胡思先在上海加入中国共产党。
关键词: 政党 政治团体

内容

一、初期活动 民国8年(1919),“五四”运动在北京爆发,当时在南昌、九江等城市求学的修水籍学生丁健亚、胡思先、余经邦等,都投入了当地的爱国学生运动。12年1月,丁健亚在江西省立师范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3年冬,丁健亚、胡思先由江西党组织保送到莫斯科东方共产主义劳动者大学学习。赴苏前,丁健亚、胡思先在上海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7月,修水在外地读书的青年学生卢成宝、樊益清等人,利用暑假回乡的机会,带回《向导》和《中国青年》等刊物,在全县传播马列主义,培育革命人才,为修水党组织的创建作了思想上的准备。
   二、中共修水支部的建立 民国15年(1926)夏,中共江西地委派共产党员胡思先到修水秘密建党,胡回县后,结识徐光华、陈继风、杨少清、祝东海、王希圣等知识青年和手工业工人。7月,胡思先、徐光华、王希圣等20多人在县城铁炉巷集会,会上讨论了进一步扩大革命宣传,用马列主义武装群众,组织工农等问题。下旬,胡思先、樊庆隆(策安)等在县城青云门城楼上开会,发展甘特吾、徐光华、王希圣、张赤子(晴窗)等人加入中国共产党,成立修水县第一个共产党支部干事会,胡思先任书记,甘特吾任组织干事,王希圣任宣传干事。支部属中共江西地委领导,11月,又划归中共九江地委领导。到年底,党员发展到24名。
   民国16年(1927)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6月7日,修水的土豪劣绅纠集百余暴徒袭击国共合作的县党部,共产党员卢守谦、陈志铁等被害,造成修水历史上的“六七”惨案。
   三、苏区党的组织和党员 民国16年(1927)7月21日,中共修水支部干事会在马坳北山召开紧急会议,决定将党的工作重心转入农村,派胡思先到西乡、樊策安、徐光华到仁乡,甘特吾到崇乡,王希圣到奉乡,龚展云到安乡开展工作。不久,党员已发展到100余名。
   同年8月,党中央召开“八七”会议之后,毛泽东从武汉来到湘赣边界,传达党中央会议精神,组织湘赣边秋收起义。
  17年1月,党中央将修水党的组织划归湘鄂赣特委领导。3月又改属江西省委领导,其时,修水。
  已成立3个区委10余个支部,有党员200余人。同年秋,又成立四、五两个区委,年底,成立第六区委。19年5月成立第七区委。20年8月成立八、九两个区委。21年2月成立第十区委。至此,全县已建立10个区委,97个乡党支部,有党员5100余名,7月成立路口区委,9月成立台庄中心区委,领导一、二、五3个区委。同月,国民政府军第50师独立32旅和湘鄂赣地方反动武装向苏区进攻,三、四、六、十区失陷,党的部分组织遭到破坏。
   民国23年6、7月间,国民政府调集大量兵力,全面“围剿”苏区,党的组织遭到严重破坏。
   四、抗战时期党的组织 民国26年(J937)7月,全国抗日战争爆发,平(江)修(水)铜(鼓)中心县委利用新四军修水通讯处的合法地位,秘密审查和发展了一批共产党员。
   民国27年1月,建立朱溪、水源、渣津3个党支部,沙湾建立党小组。有党员20余名,接着在马坳发展8名党员,建立马坳支部。同年夏,恢复和建立山口、马坳、渣津、古市、朱溪、台庄区委。同时,建立20多个党支部,有党员200余名。
   民国28年6月,县国民党当局成立“肃奸委员会”,派出大批特务对共产党员进行密捕暗杀,许多共产党员遇害。到次年冬,本县中共党的组织被彻底破坏。
   [=此处为表格(苏区时期几个年份中共党员统计)=] 五、解放后党组织建设
  1949年7月15日,中共江西省委从南下工作团中派73名干部到修水,全县时有党员88名。9月,中国共产党修水县委员会(以下简称县委)在义宁、三都、山口、渣津建立4个区委会。11月,又建立黄沙、石风、高崇、马坳、路口、溪口区委会。同时,在县城成立机关总支和15个党支部。1950年4月,增设杭口、大桥两个区委会。
  1951年6月,县委在义宁区夏坑乡进行农村建党试点,建立解放后修水县第一个农村党支部。1952年4月,建立黄坳区委会。义宁镇由义宁区划出,成立区级镇党委。7月,建立古市区委会。8月,县委开办第一期建党训练班,训练建党对象158名,发展党员95名。到年终,全县已建立党支部82个,有党员817名,其中农村党支部60个,党员544名。
  1953年4月,县委连续办了4期建党训练班,共培训建党对象832名。发展新党员572名。全县208个乡,已有83个乡建立党支部,17个乡建立党小组。1955年3月至11月,县委举办4期建党训练班,共培训建党对象1700余名。全年发展党员2389名。
  1957年,全县共有10个区委,1个镇党委,94个乡有10个乡建立基层党委,其余的乡全部建立党的总支委员会或支部委员会。有支部460个,党员5745名。其中农村支部364个,党员4148名。
  1958年8月后,全县45个人民公社、1个镇、2个垦殖场均成立基层党委。到1959年止,已建立党支部746个,有党员7549名。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各级党委均受到冲击,党员的组织生活被迫停止,大部分党员干部被揪斗,各级党组织陷入瘫痪状态。
  1970年5至12月,全县各级党组织基本恢复,在此以前大量发展党员。特别是“文化大革命”中的“造反派”,有的被突击发展。全县党员达到13324名,1966年增加6077名,3年增长83.8%。1976年,粉碎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后,党的组织建设走上正轨。
  1978年,全县有党员18842名,按文化程度分:大学147名、高中1047名、初中3555名、小学12341名、文盲1752名。按年龄分:25岁以下的908名,26至35岁的4909名、36至55岁的10367名、56岁以上的2658名。
  1985年底,全县有党员20217名。其中“文化大革命”前入党的7247名,“文化大革命”中入党的9790名,“文化大革命”后入党的3180名。按文化程度分:大学287名,高中2181名,初中4113名,小学12442名,文盲1194名。按年龄分:25岁以下的379名,26至45岁的9299名,46至60岁的7740名,61岁以上的2799名。党员分布:工业772名,农业14083名,交通运输317名,文化教育1222名,商业1037名,城镇公共事业37名,金融事业192名,行政机关2208名,其他行业349名。
   [=此处为表格(解放后中共修水县党组织和党员情况)=] [=此处为表格=] 第二节县委 一、苏区中共修水县委 民国16年(1927)8月中旬,中共修水支部干事会在仁乡召开会议,成立中共赣西北特别第二区委员会,樊废级任书记。l1月,由于国民政府军镇压农民运动,区委被迫解散。同年冬,在中共赣北特委领导下,于靖林曹廒七弯路,成立中共修水临时县委,甘特吾任书记,陈秋光任组织部长,樊策安任宣传部长。
  17年4月,根据中共江西省委指示,撤销中共修水临时县委,正式成立中共修水县委,甘特吾任书记,樊废级任组织部长,樊策安任宣传部长。18年1月27日,在朱溪朱家庄召开县委扩大会议,改选县委,由正式委员5人、候补委员2人组成。县委主要领导人未变。
  19年9月下旬,根据中共湖南省委指示,中共修水县委改为中共修水中心县委,领导修水、铜鼓、宜丰、武宁、通城等县党的工作。张警吾任书记,后改何岑一任书记,樊废级任组织部长,郑波平任宣传部长。
  20年1月,中共修水中心县委撤销,成立中共修水县委。卢振陆任书记,樊废级任组织部长,杨树春任宣传部长。同年8月下旬,中共湘鄂赣省委决定撤销中共修水县委,恢复中共修水中心县委,领导修水、铜鼓、宜丰、通城等县党的工作。次年10月,省委又将中共修水中心县委改为中共修水县委。杨奇任书记,樊友桂任副书记兼组织部长。甘特吾任宣传部长,杨达任白区工作部长。
  23年6月以后,由于国民政府军不断进行“围剿”,县委机关被破坏。县委领导人和机关工作人员有的牺牲,有的冲出重围,到边界地区与当地党组织联系,继续坚持斗争。并先后组织成立修铜宜奉、修铜、平修铜、修武崇通(山)、修通(城)、修武通(山)等县县委。
  26年9月,中共湘鄂赣省委决定,将平修铜中心县委移驻本县马坳街协丰烟铺,成立新四军驻修水通讯处。对内仍称中心县委。
  27年2月,成立中共修水中心县委,领导修水、铜鼓、宜丰3县党组织,骆奇勋任书记,朱庆隆任组织部长,朱晃富任宣传部长,甘卓吾任统战部长。28年2月,骆奇勋调离修水,由甘卓吾任书记。29年,大批共产党员和县委领导人被国民党杀害,党组织遭破坏。
   [=此处为表格(苏区中共修水县委书记更迭)=] 二、解放后的中共修水县委
  1949年7月初,中共江西省委决定,成立中共修水县委员会,梁定商任书记。隶属中共袁州地委领导。8月31日,改由中共九江地委领导。
  1955年5月,县委成立常务委员会,王显仁、王喜春、于俊仪、侯德林、刘德平、王诰礼6人为常务委员。
  1958年8月,县委设书记处。王显仁任第一书记,傅文仪任书记。1962年12月,撤销书记处。1967年2月,“造反派”夺取县委领导权。全县各级党的组织一度被冲击瘫痪。1968年5月,成立修水县革命委员会,党政合一,未设县委机构,原县委工作部门职能均由革命委员会政治部取代。同年10月,县革命委员会成立党的核心小组,朱宝荣任组长。
  1970年7月,召开县第七届党员代表大会,选举领导班子,恢复中国共产党修水县委员会。
   三、县委机关 办公室1949年7月,设立秘书室,1956年6月,改为办公室。“文化大革命”受冲击瘫痪。1976年1月,恢复县委办公室。处理县委机关党务和事务,负责调查研究和上传下达等工作。
   组织部1949年7月设立,“文化大革命”受冲击瘫痪。1968年5月,成立县革命委员会设组织组,隶属政治部。1976年1月恢复组织部,负责全县党的组织建设和思想建设。
   宣传部1949年7月设立,1957年3月与文教部(1956年6月设立)合并为宣传教育部。1959年2月,恢复宣传部。“文化大革命”受冲击瘫痪。1968年,县革命委员会设宣传组,隶属政治部。1976年1月,恢复宣传部,是县委在意识形态方面的综合职能部门,负责全县党员、干部和群众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民运部1949年7月设立,1950年5月撤销。
   统一占线工作部1952年-0月设立。“文化大革命”受冲击瘫痪。]979年12月恢复。负责贯彻执行党的统一战线各项方针、政策,进行统战对象的教育、团结工作。
   农村工作部1954年8月设立。1962年7月撤销。1963年4月恢复。“文化大革命”受冲击瘫痪。1984年4月恢复。主要负责农村的调查研究。贯彻落实党的农村各项方针、政策,抓基层经营管理工作。
   工交部1956年6月设立工业交通工作部。1960年8月,分设工业工作部和交通工作部。1961年2月,合并为工交部。1962年7月撤销。1982年6月,设立工交政治部。主要负责全县工业、交通系统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和党的组织、干部队伍思想建设工作。1984年4月撤销。财政贸易工作部1956年6月设立,1958年4月撤销。1959年l1月恢复,1962年7月撤销。1964年8月,设立财贸政治部,“文化大革命”受冲击瘫痪。后不复存在。
   政法委员会1981年8月成立政法领导小组,1982年3月改为政法委员会。主要负责联系、指导全县政法系统各部门的工作,协助县委和县委组织部考察、管理政法干部,组织和开展政策、法律和理论的研究工作,处理重大、疑难案件,组织和推动各方面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措施等。党校1954年4月成立党员训练班,1958年1月改名干部学校,1959年6月改称红专学校,10月改为县委党校。“文化大革命”受冲击瘫痪。1972年10月恢复。主要职责是根据各时期党的政治中心工作,负责对党员和干部实施有计划的轮训,进行理论学习辅导和培训理论学习骨干。县直属机关党委1953年4月成立中共修水县直属机关总支委员会。1957年6月,改为中共修水县直属机关委员会。“文化大革命”受冲击瘫痪。1972年12月恢复。既是县委的工作部门,又是一级党的基层组织,主要负责县直机关党的组织建设和思想建设。
  1985年底,县委内职能机构设:办公室、组织部、宣传部、统战部、农工部、政法委员会、党校、机关党委。
   [=此处为表格(解放后中共修水县委历任正、副书记更迭)=] [=此处为表格=] 第三节党员教育 一、理论培训
  1952至1953年,县委举办党员训练班,组织党员和建党对象学习。学习内容主要是《党员八条标准》、《党的基本知识》、刘少奇《论共产党员修养》和过渡时期总路线及宪法草案等。1955年6月,县委开办第一次支部书记和支部委员训练班,有318人参加学习,主要是学习中共中央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和全国农村基层组织工作会议文件。
   “文化大革命”前,县委党校培训对象主要是县直单位副局长和公社副社长以下党员干部、理论辅导员和大队负责的党员干部。“文化大革命”后,根据各时期形势和工作需要,选调不同级别的党员干部到党校分班学习。
  1968至1979年,党校共开办各种训练班88期,培训党员干部2.8万多人次。学习内容主要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根据各个时期的任务,选学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等理论。
  1980至1985年,党校共办训练班43期,参加学习的党员干部5796人次。学习内容主要是《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邓小平文选》、《陈云同志文稿选编》、《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和中共中央1982至1984年1号文件等。
  1984年整党期间,全县共举办党员训练班169期,参加训练的党员18945人,占全县党员总数的95.6%。其中县委党校办4期,参训党员1669人,区、乡党委办165期,参训党员17276人。此外,每年都要选送党的若干负责干部和理论干部,进省、地两级党校或干部学校培训。
   二、组织整顿
  1950年10月,县委开展建国后第一次整风。克服党内存在的居功自傲,命令主义和官僚主义作风。
  1951年9月,县委召开1100余人的县、区、乡三级干部会议。重点解决领导成员的思想和工作作风问题。12月至次年7月,全县开展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三反”运动。
  1952年7、8月间,县委将全县党政机关、群众团体、区乡干部分三批进行整编。有911人参加,在整编中,县委领导带头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贯彻“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提高党员和干部的思想觉悟,纯洁干部队伍和党的组织。
  1955至1956年,结合建社、整社,进行整顿农村党的组织。
  1957年,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整风运动的指示》后,在县委领导下,全县开展以反对官僚主义、宗派主义和主观主义为内容的整风运动。后来发展为反右派斗争,出现斗争扩大化现象,误伤一些党员和干部。
  1958至1965年,在历次政治运动中,都进行党组织的整顿。“文化大革命”期间,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借整党之名迫害老党员、老干部。本县有些老党员、老干部,被打成“走资派”、“叛徒”、“特务”,受到无辜批判和斗争。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开展清查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活动。清除了“文化大革命”期间混入党内的打、砸、抢分子,同时为一批老党员、老干部平反冤假错案,恢复名誉。
  1985年,县委遵照中共中央整党的部署,在全县分三批进行全面整党。第一批在县级机关进行,从5月开始,时间两年。
   第四节纪律检查委员会
  1950年9月,成立中共修水县委纪律检查委员会。1955年9月,根据中共中央“关于成立党的中央和地方监察委员会”的决议,经中共九江地委批准,撤销县委纪律检查委员会,成立中共修水县监察委员会。监察委员会设立常委,桃构并列于县委。1956年5月和1959年2月,在第五届和第六届全县党员代表大会上选举产生监察委员会委员、常委、书记、副书记。
  1959年8月,根据中共江西省委(1959)174号文件精神,中共修水县察委员会,改为中共修水县委监察委员会,作为县委工作部门。
   “文化大革命”中,党的监察委员会被取消。1972年,县革命委员会设纪律检查组,隶属政治部。1977年,党的十一大通过的党章规定,恢复设立党的各级纪律检查机关。1978年7月,县委设立纪律检查组。1980年1月,恢复县委纪律检查委员会。1984年3月,根据党的十二大通过的新党章规定,经上级批准,撤销县委纪律检查委员会,成立中共修水县纪律检查委员会,升格为县五套班子之一。
   纪委的主要任务是加强纪律教育,执行党的纪律;开展对党员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党风党纪的检查;受理党员的控告和申诉;对党员违纪案件的处理。
   县纪律检查委员会成立以来,开展对党员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情况的教育和检查,处理一批党员违反党纪的案件。从1950年至1957年的7年中,共查处各种违纪案件197件,处分党员146名。其中开除党籍32名,留党察看26名,撤销党内职务6名,严重警告4名,警告52名,当众警告14名,劝告12名。
  1957年至1966年,主要对党员进行社会主义教育,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此期间经历了肃反、审干、整风反右、反右倾、三反、五反、社会主义教育等政治运动。查处党员腐化堕落、贪污浪费、违反财经纪律、官僚主义、走资本主义道路等违法乱纪行为,共计处分党员1157名。其中开除党籍者263名。
   “文化大革命”中,党的纪律遭到严重破坏。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的纪律检查工作走上正轨。
  1980年1月,县委纪律检查委员会恢复后,遵照党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对在“文化大革命”中受党纪处分的冤假错案进行了平反。对历次政治运动中处理的党员违纪案件,进行了全面清理,逐件甄别,本着“有错必纠”的原则,对搞错了的案件,予以复查纠正。从1977年至1985年,共复查案件342件,其中减轻处分的36件,撤销处分的34件。恢复党籍的36人,恢复公职的71人,恢复商品粮的51人。
  1980至1985年,对广大党员进行反腐蚀教育。对贪污盗窃、投机倒把、行贿受贿、腐化堕落行为和安排就业、招工补员、农转非、调动工作、建房分房中的不正之风,进行了严肃查处。受到各种党纪处分的党员303名。其中开除党籍76人,留党察看70人,撤销党内职务21人,严重警告87人,警告49人。
   [=此处为表格(历任纪(监)委正、副书记更迭)=] 第五节党员代表大会 苏区时期,本县召开过四次党员代表大会。
   民国l9年(1930)9月中旬,县委在朱溪黄泥塘召开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出席会议代表136名。会议传达赣北各县联合扩大会议精神,总结第一、二次武装暴动的经验教训,研究部署第三次武装暴动计划,选举樊策安为县委书记。
  20年2月,县委在渣津召开第二次党员代表大会。出席会议代表150余名。中共赣北特委书记张警吾出席会议。大会中心议题是研究扩大红军,巩固苏区政权,苏区肃反,发展苏区经济等问题。大会根据赣北各县联合扩大会议精神,将中共修水中心县委改为中共修水县委。大会选举卢振陆为书记。
  21年8月,县委在渣津召开第三次党员代表大会。出席会议代表180余名。湘鄂赣临时省委书记林瑞笙到会作报告。会议研究粉碎敌人第四次“围剿”,巩固苏区,扩大红军和党的组织建设等问题。大会选举中心县委执行委员9名,候补执行委员4名,杨奇任书记。
  22年8月,县委在画坪召开第四次党员代表大会。出席会议代表48名。大会就冲破敌人经济封锁,支援红军,扩大地方武装,粉碎国民政府军第五次“围剿”,恢复苏区等问题进行讨论。选举县委执行委员7名,候补执行委员2名,樊明德任书记。
  1956年5月8日至l5日,在县城召开修水县第五届党员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出席大会代表390名,列席代表56名,大会听取和审查县委关于7年来工作总结和今后任务的报告;关于修水县1956年到1967年贯彻执行全国农业发展纲要12年规划(草案)的报告;关于修水县1956年到1957年发展国民经济计划的报告。并就以上报告分别作出决议。选举产生中共修水县第五届委员会,委员25名,候补委员9名。通过委员会选举常委7名,王显仁为第一书记,于俊仪为第二书记,王诰礼、陈书凯为副书记,戴春华、侯德林、柳春芳为常务委员。同时选举产生中共修水县监察委员会.委员9名,侯德林任书记,曹奇干任副书记。
  1957年11月30日至12月7日,在县城召开县第五届党员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出席会议代表318名,候补代表23名,列席代表497名,区、乡及县直机关党员干部746人参加旁听。大会听取县委关于继续深入开展整风运动的报告;听取和审查关于修水县发展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执行情况和第二个五年计划建议的报告;听取和审查为迅速掀起政治思想上的革命和社会主义大生产运动高潮而奋斗的报告。并对以上报告分别作出相应决议。会议虽然对当时领导全县人民大搞社会主义建设具有一定的鼓舞作用,但由于县委受党内“左”倾错误的影响,在报告和决议中都带有“左”的倾向,导致1958年高指标、强迫命令、瞎指挥、浮夸风等不良风气。使本县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受到严重损失。
  1959年2月13日至19日,在县城召开县第六届党员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出席大会代表372名,列席代表470名。大会审查和通过了县委工作报告,并作出决议。选举产生中共修水县第六届委员会,委员36名,候补委员9名。通过委员会选举常务委员14名,王显仁任第一书记,傅文仪任书记,王诰礼、冷郭仪、侯德林为副书记,朱玉忠、傅万新、戴春华、朱世吉、胡精爱、严定知、王学群、杨忠云、戴定章为常务委员。同时选举产生中共修水县监察委员会,委员11名,傅万新任书记,张火春任副书记。
  1970年7月1日至6日,在县城召开县第七届党员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出席大会代表776名。大会主要议程:学习毛主席关于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学习党的“九大”政治报告和新党章;听取和审议县革命委员会党的核心小组的工作报告;选举产生中共修水县第七届委员会。委员31名,候补委员4名。通过委员会选举常务委员11名,朱宝荣任书记,石忠贤、傅成德任副书记,张成文、樊孝菊(女)、郑国文、沈孝渭、朱世吉、何健民、万正和、韩魏风为常务委员。1981年8月27日至31日,在县城召开县第八届党员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出席大会代表450名,列席代表30名。大会听取和审查县委工作报告和纪委工作报告。并作出决议。选举产生中共修水县第八届委员会,委员35名,候补委员6名,经委员会选举常务委员11名。王汝丰任书记,邹庆墀、李汉先、童心乐、邓英华任副书记。朱世吉、贾福荣、王礼炳、万正和、余盈才、李光明为常务委员。同时选举产生县委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9名,童心乐任书记,夏康莲、姜爱亭任副书记。
  1984年9月18日和10月5日,县委两次召开党员代表会议。会议先后选举王哲、于俊仪、倪忠明、陈天霓等6人为出席江西省第八届党代会代表;选举王文明、王汝丰、王学群、王哲、倪忠明、康晋益等25人出席九江市第五届党代会代表。
  1985年2月11日至13日,在县城召开县第九届党员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出席大会代表362人,大会听取和审查县委工作报告和纪委工作报告。并作出决议。选举产生中共修水县第九届委员会。委员35名,候补委员4名。经委员会选举常务委员l0名,王哲任书记,邓英华、倪忠明、徐明华任副书记,胡学珍、桑吉华、万正和、李宜元、钟利贵、王参太为常务委员。同时选举产生中共修水县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17名,其中常委4名,胡荣祺任书记。
   第六节统一战线 一、国共合作 第一次国共合作民国15年(1926)7月下旬,中共修水支部干事会与部分国民党员在县城秘密成立国共合作的县党部。9月,北伐军攻克修水县城,国共合作的县党部由秘密转入公开。同时,成立国共合作的县政府。北伐军指派郭步高任县长。修水县以国共两党合作为中心的反帝、反封建的统一战线形成。
   第二次国共合作民国26年(1937)8月,中共湘鄂赣省委与国民党武汉行营谈判成功。随后,省委指示平修铜中心县委书记李成铁、东北游击大队政委刘新屏等3人在修水、渣津、马坳和黄沙港同国民党县、区当局就停止内战,一致抗日,解决红军游击队粮饷等问题进行谈判,并取得成功。9月,省委派李成铁、傅彪、朱晃富3人,在马坳街成立新四军驻修水通讯处,李成铁任主任。通讯处主要负责:1.向国民党地方当局和各界人士宣传共产党主张抗日的方针、政策,阐明抗日大义,推动他们走民主抗日道路;2.筹粮备款,支援抗日前线;3.与国民党县政府交涉释放“政治犯”;4.集结红军游击队编入新四军第一支队第一团,开赴皖南抗日前线。
   二、起用各界人士
  1949年7月成立县人民政府时,原任过国民政府区、乡长的张晴窗,安排为建设科副科长,后又担任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县政协副主席。原县卫生院院长刘胜汉任人民政府卫生院副院长。工商界知名人士邹宜功任工商联主任。教育界知名人士陈淑文任修水中学副校长。
  1954年3月,召开县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安排4名各界人士担任县政府委员,占委员总数11.2%。
  1956年11月,召开县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有50名民主人士被选为人民代表,占代表总数14.4%。安排8名民主人士为县人民委员会委员,占委员总数32%。
  1985年统计,各界人士担任县、区领导干部有: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1名,常委3名,县政协副主席2名、常委12名,局级领导干部25名。
   三、对台、侨务工作 解放前夕,本县有1553人去台湾(内修水籍1308人),其中担任国民党县团级以上职务的74人。
  1970年,县委成立对台工作办公室,开展对台工作。
   去台人员在县的亲属有1120户,3241人。党和政府在生活上给予照顾,政治上给予关怀。这些亲属中有全国政协委员1人,省人大代表、政协委员7人,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l8人,县级领导干部6人,局级领导干部13人,局级以下领导干部37人,科技人员66人。有53人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到1985年止,县委运用座谈会、报告会、广播、报纸等形式向台、侨属进行党的方针、政策和形势任务等宣传教育达30余次。撰写对台宣传稿件227篇。指导台属自然通信272户,通汇200余户。台属通过自然通信,捎带家乡生活变化照片600余张,共接待回乡探亲台胞16人次。太阳升乡去台人员、现台湾、香港知名人士、美国《中报》董事长傅朝枢,于1981年9月和1985年6月两次回乡探亲,受到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领导的热情接待。1981和1985年傅在北京期间,两次受到中共中央副主席邓小平和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等领导的会见。
  1981、1982和1985年,修水被评为全省对台工作先进县。1981年和1985年,两次在全县范围内进行侨情普查,全县有侨属106户,归侨1户。有定居在美国、加拿大、新加坡、香港等17个国家和地区的海外华侨32户,外籍华人37户,港澳同胞51户。
   四、落实统战政策 落实原工商业者政策1956年,对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结束时,全县有工商业从业人员1027人,其中资本家31人。有589人转为合作企业人员,其余人员留在国营和公私合营企业。这些人一直作为资产阶级工商业者对待。1980年1月,县委根据中共中央(1979)84号文件精神,将其中的小商、小贩、小手工业者358人,定为劳动者。
   “文化大革命”中,全县下放原工商业者121人,除死亡的11人外,其余110人到1985年底止全部收回安排工作,并补发工资。受株连的家属78人恢复城镇户口和商品粮。
   落实起义投诚人员政策1985年底全县认定国民党起义、投诚人员14人。向他们颁发起义、投诚人员证书。其中1人因追究历史问题被判刑,现已撤销原判。5人在“文化大革命”中受惩处,有3人已收回安置工作,2人享受社会救济。
   落实台侨属政策在“文化大革命”中,台、侨属被视为“反革命家属”,造成很多冤假错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平反因“海夕}关系”造成的冤假错案25起,其中被迫害致死的4人给予平反昭雪,补发抚恤金;被开除的2人恢复r公职;下放劳动的14人,已全部由原单位收回安排工作,31户被查抄的财物,全部清还或作价补偿;12户被挤占的房屋,全部归还;受株连下放的家属115人,全部恢复城镇户口和商品粮。
   落买改正错划右派政策1957年,在整风反右运动中,全县共划右派分子137名。1979年,县委根据中发(1978)55号文件精神,全面复查,改正错划右派136名,占总人数的99.3%(另有1名因犯其他罪尚在服刑)。除在职的37名和死亡l4名外,都安排了工作,有8名恢复中共党籍。
   第二章中国国民党修水县地方组织 第一节组织 一、县党部 民国15年(1926)1月,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胡越一、甘特吾等人商议组织国民党县党部。由胡越一赴江西省党部请示。7月,胡奉省党部赵醒侬之命,以省党部特派员身份回修水发展组织。不久,发展国民党员四五十名。同月下旬,成立国共合作的修水县党部。选出执行和监察两个委员会。县党部设组织、宣传、工人、农民、财务、妇女、商民、青年等8个部。
  16年3月26日,召开中国国民党修水县第一次代表大会,到会代表22名,大会推举胡越一、甘特吾、王希圣、冷一民、曾争兴5人组成主席团。大会的议程:(一)听取县党部执委常委甘特吾作《关于县党部成立以来的工作报告》;(二)审查过去的工作,制定新的方针和工作任务;(三)严密党的组织,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四)解决党内的纠纷。大会制订《中国国民党修水县第一次全县代表大会组织法>。并通过废除缠脚、穿耳、虐待童养媳、贩卖奴婢、买卖婚姻和提倡妇女剪发等决议案。6月7日,修水土豪劣绅指使百余暴徒袭击县党部,杀害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国共合作的修水县党部因而解体。
  16年冬,江西省党部派孙光祖等人来修水建立国民党修水县党务指导委员会,孙任常务委员。不久,又改为党务整理委员会。18年8月,复称县党部,设执行和监察两个委员会。党务指导委员会、整理委员会、县党部都实行常务委员制,先后任常务委员的有姜元杰、罗荣芝、丘文林。22年9月,县党部常务委员改称干事,先后任干事的有徐慰曾、徐乃韶等。28年下半年,县党部干事改称书记长,先后任书记长的有舒敏乾、周南琼、匡国橼、孙先郁等。8月,县党部成立社会服务处,查绍吉任主任。29年1月,县党部成立党务计划委员会,县长何序东任主任委员。
  32年10月29日,召开中国国民党修水县第四次代表大会,到会代表67名。大会选出县党部执委5名,候补执委2名,监委3名,候补监委1名,周南琼任书记长。
  35年lj月10日,召开中国国民党修水县第五次代表大会,到会代表128名,列席代表25名,大会选出县党部执委7名,候补执委3名,监委5名,候补监委2名,匡国梯任书记长。
  36年10月,国民党与三民主义青年团合并。县党部成立党团统一委员会。到年底,党团合并结束,原三青团县分团部干事长石乐天转为国民党县党部副书记长。
  37年,县党部建立“戡乱建国动员委员会”,由县参议长匡国橼兼任主任委员。
   二、基层组织和党员 县党部以下分级设区党部,区分部,党小组。区党(分)部设执行委员会,执委会设书记。7名党员以上设区分部,两个区分部以上设区党部。民国33年(1944)前,党员较少,一般以区为单位设立区党部。县级机关党员较多的,设区党部或直属区分部,其余均设区分部。33年后,党员发展较快,分乡设立区党部,以保或几个保联合设区分部。每乡一般有3至5个区分部,最多的如马坳乡和上衫乡各设有9个区分部。
  33年12月全县有国民党员1834名,按年龄计:20岁以下67名,20至29岁720名,30至39岁606名,40至49岁345名,50至59岁88名,60岁以上8名;按职业分:农业101名,工业187名,商业335名,公务881名,服务行业148名,自由职业62名,无职业90名,其他30名。36年底,全县完成党团员登记,参加登记的党员1471名,未登记党员1069名,参加登记的团员995名,全部转为国民党员。
   [=此处为表格(国民党县党部几个年份组织和党员概况)=] [=此处为表格=] [=此处为表格(民国37年度全县国民党员分单位统计)=] 三、征求党员 国民党发展党员,采取逐级征求指标的办法,严令限期完成。民国29年(1940)分配应征求党员951名,截至年底,实征求新党员716名。30年6月13日,县党部下文,令各区(分)党部,对所属区乡镇保甲长及各区乡镇中心小学教职人员,凡未加入国民党的,应一律从速向所在地区分部,办理入党手续。31年,省党部规定修水县征求党员指标183名,实完成28名。
   四、征收党费和月捐 国民党中央为建立党费自给制度,充实地方党部经费,从民国30年10月1日起,党员每月缴纳党费200元(法币),与党员月捐同时征收。月捐按党员经济状况,分甲乙丙丁戊5等,以党费为标准翻倍。甲种按党费80倍征收,乙、丙、丁、戊种分别按40、20、10、5倍征收。
   第二节党务 一、组织宣传队进行抗日与反共宣传 民国29年(1940),县党部根据省党部颁发的宣传要点,采用标语、戏剧、春联等形式,进行抗日宣传,34年,县党部督导宣传委员会会同县政府教育科、三青团干事会、民众教育馆等单位,设置民众讲堂37所,组织48个宣传区队,144个宣传分队,召集民间艺人(戏班、弹词、说书、江湖卖技等),利用乡镇中心小学和各保国民学校、茶馆、戏院、祠堂、庙宇或其他公共场所,进行反共宣传。
   二、建立特务组织 国民党特务组织有特别小组和党政军联席汇报会。县党部设“常驻调查员”,县政府设“特种科员”,均为“中统”特务,受“中统”上级组织和县党部、县政府共同领导,直接听命于特别小组或党政军联席汇报会。
   民国30年10月,县党部成立特别小组,按规定由县党部书记长、县政府县长、各科科长、县党部和县政府秘书等人组成。
  31年,县党部设“常驻调查员”,县政府设“特种科员”。35年下半年,特别小组改为党政军联席汇报会。县政府“特种科员”改为“汇报秘书”。先后担任特种科员和汇报秘书的有费建森、吴鹤楼、凌云飞、邓祖禹等。参加党政军联席汇报会的,只限于县党部书记长、县政府县长、保警大队副大队长、三青团干事长、警察局局长、汇报秘书等人。汇报秘书以下,设立情报组,设组长和情报员。同时,根据省党部指令,成立政治工作队,队员7名,队长由汇报秘书吴鹤楼兼任。该组织主要刺探共产党情报,搞暗杀活动。
   三、屠杀共产党员和爱国人士 民国28年6月,国民党制定“反共”方针,县党部成立“肃奸委员会”。会同驻修水的国民政府30集团军和湘鄂赣边区挺进军总指挥部,作出“凡发现有共产党嫌疑者,加以汉奸名义秘密处决”的决定。派出大批特务对共产党员和爱国人士进行密捕暗杀。
  29年3月29日晚,修水县各界民众抗敌后援会副总干事、共产党员杨抱爱,被特务暗杀于县城北门河边。5月16日,中共湘鄂赣边区特委委员、修水中心县委书记甘卓吾,被特务暗杀于马坳北山源。中共修水中心县委组织部长朱庆隆和樊孝林、樊水荣、陈保民、朱奕南、樊孝湘、朱早秀等20余名共产党员,均先后被特务暗杀。
   四、训练党员 民国33年(1944),县党部开办两期基层干部训练班,8月1日至7日,开办第二期干部训练班。参加训练的有:区党部书记4名,委员5名,区分部书记10名,委员6名,党小组长10名,乡民代表5名,人民团体理事和理事长2名,优秀党员8名,共计50名。训练内容有思想训练、工作技术训练、业务训练。训练材料主要有:总理遗教概要,总裁言论概要,党的斗争技术,重要法令,组织工作,宣传技术,民众运动,党团活动须知,时事分析。
  附中国青年党修水县党部 民国36年(1947)下半年,由县训所队长张荣华发起组织青年党。首先发展余发明、曹亚超、胡伟、刘执中、李敬修5人入党,作为骨干力量。随后,成立中国青年党修水县党部筹备处,张荣华为筹备处主席,胡伟、余发明、曹亚超、李敬修为筹备委员。开始吸收党员。同年底,取消县党部筹备处,成立中国青年党修水县临时县党部,张荣华任主席。
  37年1月,张荣华调离修水,由胡伟代行主席职权。3月,中国青年党江西省党部指派刘执中为中国青年党修水县临时县党部执委兼主席,胡伟为执委兼秘书,余发明、曹亚超、李敬修为执委委员。全县共有党员65名,解放后,该党组织解体。
   第三章民主党派修水县地方组织 第一节中国民主同盟修水支部 一、组织 民国38年(1949)2月,中国民主同盟江西省临时支部工作委员会委员陈言,受命来修水发展民盟组织,并组织革命武装斗争,以配合人民解放军渡江南下。陈到修水后,首先在修水中学和省立散原中学教师中发展民盟组织,吸收7人为盟员,建立民盟修水县支部,推定陈造新为支部主任委员。随后,又在县城中小学教师、高中学生、国民政府所属机关、部分乡镇公务人员与开明人士中,发展了一批盟员。到6月止,共发展盟员200余人。同时,派人到奉先、黄沙、表溪、皇岗、走马、渣津、马坳、征村等乡发展盟员,以乡为单位成立民盟小组。
   二、活动 组织武装斗争解放前夕,民盟修水支部与农工民主党修水县委联合组织江四省民主自卫军第五纵队,以两个组织的成员为骨干组成一支共有800多人枪的队伍,对当时稳定局势,策动国民党修水县军政人员投诚起义,保存档案、物资,迎接解放军进军修水和支援前线起了一定的作用。进行舆论宣传1949年6月,民盟支部办了一份《光明简报》,转载从收音机里收听到的关于解放战争胜利捷报等新闻。同时把《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解放军《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布告》及《关于工商业政策》等文件,由义成石印店翻印出来,在广大城乡散发。
   动员青年学生参军解放初,民盟修水支部曾动员40多名青年学生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
   解放后,该组织多数盟员都参加了工作,未进行盟员登记,组织活动不复存在。
   第二节中国农工民主党修水支部 一、组织 民国38年(1949)2月,农工民主党江西省委派张晴窗到修水发展组织。张到修水后即在全县城乡发展党员,筹建组织。3月1日,在县城召开有32名党员参加的会议,成立农工民主党修水县委员会,推选7人为县委委员,易家骥为县委常务委员。
  4月17日,农工民主党修水县委召开第三次会议.决定全县成立12个区党部。到6月中旬,全县有党员1240名,7月,经整顿后尚存党员706名。1950年3月,进行再次整顿。706名党员中,有17名被清除,333名参加民主自卫军,108名脱离联系,226名移交给农会。重新登记的22名。农工民主党修水县委改组为修水支部。各区党部同时撤销。此后,该组织的党员,有的参加了中国共产党和共产主义青年团,有的因工作调离修水或死亡,到1955年实有党员7,名。“文化大革命”期间停止活动。1980年2月恢复活动时,仅有5名党员。龚玉环为支部主任。1984年发展2名党员。
   二、活动 解放前夕,农工民主党修水县委与民盟修水支部紧密合作,组织江西民主自卫军第五纵队。召集县城工商各界人士开会,宣传解放军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宣传党的城市政策和工商业政策等。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农工民主党修水支部成员参与本单位的三大改造运动,从事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有的被选为省、县人民代表,县人民政府委员,县人大常委副主席,县政协副主席、常委、委员、九江市政协委员等。
   第三节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修水小组 民国38年(1949)2月和4月,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以下简称民革)江西省分会筹备委员会先后派出修水籍成员张任石、黄鸣九来修水策动国民党军政人员投诚起义,对国民政府军348师师长吴抚夷进行策反工作,并基本取得成功。同时散发《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告蒋管区本党同志书》进行宣传。同年5月上旬,在县城发展党员4名,成立民革修水县城小组。冷挥羽任组长,解放后,该组成员调离修水,组织自然消失。5月中旬,黄鸣九到山口、漫江两乡发展民革党员20余名,成立民革山口小组,由山口中心小学校长吴亚夫任组长。1950年5月,民革江西省分会筹委会派黄鸣九前往山口整顿组织,经过重新申请批准登记的民革党员有16名,将组织名称改为民革修水小组,指定吴亚夫为组长。1952年10月,经民革江西省委批准,撤销民革修水小组。
   解放后,失去联系的民革党员王光风于1984年经民革江西省委批准恢复党籍,同民革江西省委直接联系。

知识出处

修水县志

《修水县志》

出版者:海天出版社

修水县具有优良的修志传统。宋初即草创分宁《邑图》、《修川志》,南宋分宁知县徐筠主修《修水志》10卷,其后曾10余次编修州县志,至今尚存6种,清同治版《义宁州志》为最后一修旧志。《修水县志》四历寒暑,三易其稿。蔚成大观。可贵者,县志资料丰富,体例规范。而发凡起例,每依县情,故“茶叶”、“环境保护”之设专卷,颇具地方及时代特色,独见编者心裁;推及各卷,条分缕析,笔墨精当,贯穿古今,首尾完备,足证经营之苦心。展卷一读,全县之政治、经济、文化、社会风貌、人物干百年事,史实纷呈,实故乡资治之鉴,教化之书,存史之册,将使莅兹土及产兹土者,无不爱修水而顿生振兴修水之志,从而认识县情,探求规律,正确决策,功莫大焉。

阅读

相关地名

修水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