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东正教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九江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520020220001111
颗粒名称: 第五节 东正教
分类号: D635
页数: 2
页码: 742-743
摘要: 东正教即正教,与天主教、新教并称基督教三大派别。基督教产生不久,渐按希腊和拉丁两个不同语系分成东西两派。11世纪中叶,以君士坦丁堡为中心的东部教会自称正教,同自称公教的西部教会相对峙,不承认罗马教皇有高出其他主教的地位和权力,主张主教以外的教职人员均可婚娶,教义信条亦略有分歧。16世纪末,莫斯科设大主教,又形成斯拉夫语系的俄罗斯正教。18世纪后,东欧一些国家正教也在行政上脱离君士坦丁堡自立,因之世界各地有正教自主教会15个。清雍正五年,中俄<恰克图条约>签订后,俄大主教正式派教士渗入中国北部建立东正教会。咸丰八年,沙俄又诱迫清政府签订中俄<天津条约>,自是俄东正教士渐趋内地,由汉口而转入庐山。
关键词: 宗教 东正教

内容

东正教即正教,与天主教、新教并称基督教三大派别。基督教产生不久,渐按希腊和拉丁两个不同语系分成东西两派。11世纪中叶,以君士坦丁堡为中心的东部教会自称正教(意即正宗的教会),同自称公教(即天主教)的西部教会相对峙,不承认罗马教皇有高出其他主教的地位和权力,主张主教以外的教职人员均可婚娶,教义信条亦略有分歧。16世纪末,莫斯科设大主教,又形成斯拉夫语系的俄罗斯正教。18世纪后,东欧一些国家正教也在行政上脱离君士坦丁堡自立,因之世界各地有正教自主教会15个。清雍正五年(1727年),中俄<恰克图条约>签订后,俄大主教正式派教士渗入中国北部建立东正教会。咸丰八年(1858年),沙俄又诱迫清政府签订中俄<天津条约>,自是俄东正教士渐趋内地,由汉口而转入庐山。
  光绪二十三年(1899年),驻汉口俄东正教堂教士尼娑奉命登庐,私与约之塔寺僧听桃心持等立契,租借芦林建屋避暑,被九江府、德化县官绅察觉制止。后经驻汉俄领事函请府、县派员与尼氏面商,当场勘明另租星洲空地一块(名日另租实含芦林在内),计30895平方丈约合515亩,于二十四年七月立界订约。
  宣统元年(1909年),尼氏藉口在山俄与东欧侨民日多,为适应其宗教生活需要,在地处芦林中心建造东正教堂一座。教堂为仿哥特与俄式相结合风格,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连塔尖通高53.33米(16丈),正面饰多层石雕,庄严肃穆。每逢重大教会节日,由汉口教会派神甫阿德利昂来山主持弥撒。届期散居牯岭俄侨、欧侨均到教堂礼拜。中国人人教甚少,但在教堂为雇的华工(含厨师和看房人)及俄阜昌、顺丰公司的华员,则须参与活动。同时建有芦林别墅11幢,医院、小学各1所,游泳池一处,竟形成东正教会的社区。
  民元以来,尼氏屡移界石,不断侵占界外公地,使其占有面积曾扩至约2310亩,由此构成中俄星洲租界交涉案。1916年(民国5年)后,经江西省议会提案及旅京赣绅介入,迭与俄磋议重勘界址均无结果。迨1920年,中央政府饬令江西省政府收回驻汉俄领事代管庐山租借地之权,“但因芦林东正教租地上的房产,属于慈善团体之产业,应予照旧保护”。是年11月27日,双方再开谈判,迄1922年11月14日,始与俄东正教堂重订星洲租地合同,除圈定仍作教堂租借825亩外,余皆履约退还。
  1924年,苏联外交部致函中国外交部,宣布放弃帝俄时代在华取得的特权和庐山租借地,但对庐山东正教堂及附属房产,委以中国政府妥善管理。1938年,九江沦陷前夕俄侨大都撤走,东正教活动随之停止,所遗教会产业仅雇工看管。1939年4月,日军侵占庐山,大肆烧杀掳掠,教堂和教会9栋别墅俱被焚毁。其余房舍因年久失修,已于解放前陆续倒塌。至此,东正教在庐山的历史宣告结束。

知识出处

九江县志

《九江县志》

出版者:新华出版社

《九江县志》是江西省地方志丛书之一,由江西九江县县志编纂委员会编写,于1996年12月由新华出版社出版,主要介绍了九江县建置区划、人工、自然环境、农业、水利、林业、畜牧水产、工业、城乡建设、商业、财政金融等各方面的情况。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