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对外贸易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九江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520020220000983
颗粒名称: 第四章 对外贸易
分类号: F752.1
页数: 2
页码: 256-257
摘要: 建国前,九江进出口贸易,主要由私商或私营商业机构根据市场情况组织货物,政府通过关税管理。清雍正元年(1723年)前,职掌九江关税的关督由朝廷派遣,清代中、后期改由广饶九南兵备道兼任。咸丰十一年(1861年),近代九江海关设立后,九江关税和贸易监督权旁落外国人之手。民国时期,九江关移交省政府设置机构管理。县无外贸管理机构。
关键词: 对外贸易 贸易管理

内容

第一节外贸管理
  建国前,九江进出口贸易,主要由私商或私营商业机构根据市场情况组织货物,政府通过关税管理。清雍正元年(1723年)前,职掌九江关税的关督由朝廷派遣,清代中、后期改由广饶九南兵备道兼任。咸丰十一年(1861年),近代九江海关设立后,九江关税和贸易监督权旁落外国人之手。民国时期,九江关移交省政府设置机构管理。县无外贸管理机构。
  50年代起,县内出口商品由基层供销社根据上级业务部门下达计划组织收购、上调,县社先后由农副或土副产品经理部、土副废品畜产股、土副日杂品经理部主管。1969年1月,由县商业服务站农副组统管。1972年5月,改设外贸组,与肉食水产组合署办公。1973年5月,专设外贸股;1978年3月,升格为外贸公司,隶属县商业局。同年9月,国、合商业分家,外贸行政管理改归县供销社。
  县外贸公司主要职责是,接受省、地(市)外贸部门计划,通过委托收购或直接收购组织货源,再经质检、整理、包装或饲养,然后向上级专仓调拨。通常是零星农副、土畜产品委托基层供销社代购,交县土产公司上调,抵外贸出口任务;成批农副产品或轻纺工艺品则由外贸部门与生产单位签订合同,直接收购上调。1985年,县公司还从资金、技术上扶持永安家禽场、涌泉精干麻厂和黄老门干姜片厂,逐步建立外贸生产基地。
  县外贸公司与省进出口公司和口岸公司无直接业务关系,凡上调商品均运送九江,由地(市)各专业进出口公司组织出口,县公司按规定领取手续费和调拨差价。同样的原因,亦无大宗进口或出口转内销的商品调进,公司门市部零售货物大都是地(市)外贸展销部调入的小商品。
   第二节外贸供货
  清末至民国时期,江西及邻省通过九江关出口货物为大宗者,农产品有米、豆、茶、芝麻、苎麻、烟叶、瓜子、靛青和桕油,工艺品有夏布、瓷器、纸张和牛皮。出口货物总值呈“抛物”形,光绪三十年(1904年)为1230.22万关平两(1关平两合银37.7994克),1928年(民国17年)增至3941.06万关平两,1932年降至1342.96万关平两。县产出口货物仅少量的茶、豆、苎麻和皮张。
  建国后,县内先后开发出口商品有粮油食品、土畜产品、轻纺工艺品等三大类30多种。1977年前,以活鸡、活鱼、活田螺、蜂蜜、猪鬃、肠衣、皮张为主,因活鲜品不易饲养和远运,肠衣价格低,野生皮张资源少,四年供货总值66.83万元,年均16.71万元。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改以冻家禽和薄荷油当家,探索轻纺工艺品新路子。1979年供货总值达210.47万元,创历史最高纪录,其中冻鸡、冻鸭和薄荷油的价值约占90%。1985年上调出口精干麻13吨,价值20.85万元;油毡2.76万卷,价值42.38万元。
  1985年,县外贸公司有干部、职工18人,房屋建筑面积1640平方米,固定资金14.78万元,年出口供货总值116.93万元。比1974和1978年分别增长8.09倍、1.54倍。

知识出处

九江县志

《九江县志》

出版者:新华出版社

《九江县志》是江西省地方志丛书之一,由江西九江县县志编纂委员会编写,于1996年12月由新华出版社出版,主要介绍了九江县建置区划、人工、自然环境、农业、水利、林业、畜牧水产、工业、城乡建设、商业、财政金融等各方面的情况。

阅读

相关机构

江西省政府
相关机构
九江县商业局
相关机构
九江县供销社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九江市
相关地名
江西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