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邮电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九江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520020220000973
颗粒名称: 第二章 邮电
分类号: F601
页数: 11
页码: 197-207
摘要: 驿明、清时期,境内京广大道上设浔阳驿和通远驿,供传递官府文书或军事情报。浔阳驿,址设县城湓浦门外通津厢,额马50匹,属县差夫120名,向设驿丞一员隶府辖,清雍正八年(1730年)裁汰归县。通远驿,去城南60里,额马50匹,差夫120名,设驿丞一员专管。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因两驿差务繁重,奉文各添递夫30名。
关键词: 邮电建设 邮电管理

内容

第一节机构
  驿明、清时期,境内京广大道上设浔阳驿和通远驿,供传递官府文书或军事情报。浔阳驿,址设县城湓浦门外通津厢,额马50匹,属县差夫120名,向设驿丞一员隶府辖,清雍正八年(1730年)裁汰归县。通远驿,去城南60里,额马50匹,差夫120名,设驿丞一员专管。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因两驿差务繁重,奉文各添递夫30名。
  铺明、清时期,境内府、县道“十里一铺,设卒以递公文”。据清同治<九江府志>、<德化县志>载,县总铺附府总铺内,在府治前右去20步许。出城南至德安界有石塘、妙智、太平、南昌、义门、青居、柏山、公祖铺,从义门铺分路西至瑞昌界有‘广田、朗山、高良、新塘、茂溪铺,东北至湖口界有安仁、崇德、传政铺,总计16铺,额设铺兵54名。然县境而西经官牌夹至瑞昌界之铺缺载,且<府志>据旧志将其间洗心桥铺、濯缨铺记人瑞昌,当属误。1912年(民国元年),中华邮政兴起,驿、铺裁撤。
  送、寄信局乾隆年间,九江便有商民经营寄递信件的民信局。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后,上海、汉口等地民信总局分别在浔开设分支机构,先后设有胡万春、全泰盛、全昌盛等分号或代理店10余家。同治五年(1866年),九江海关附设寄信局,英人控制的税务司取得递送海关公文、信件特权。光绪四年(1878年),九江列为试办国家邮政口岸之一,设送信官局。九江邮政局开办后,海关寄信局和送信官局随之撤销,民信局延至1935年全部停办。
  九江邮政局光绪二十二年十月,根据总税务司署发布《邮政开办章程》,改九江海关寄信局为九江邮政局,址设庐山路北首1号,仍归海关管理,税务司兼理邮政司,下设的司事、副司事一直由英、法、德、葡籍人充任。宣统元年(1909年)八月,成立九江邮政总局,并从海关分离出来,直隶清廷邮传部,但在1926年前局长一职皆由外国人占据。各通商资本主义国家亦在租界自设信箱,邮件由各自船只往来捎带。宣统二年十二月,成立江西邮政管理局,九江局改为一等邮局。次年取消“客邮”,独日清公司“邮便受取所”信箱不肯撤。1928年,九江局被核定为江西省一等乙级邮局。1938年7月,九江沦陷,日军控制县境邮政。抗战胜利,恢复九江邮政局,1947年10月批准为一等乙级示范局。1949年6月1日,由中国人民解放军九江军事管制委员会接管,10,成成立九江邮政分局。1951年6月,与九江电信局合并,成立九江邮电局。
  九江电信局初,分设电报局与电话局。九江电报局,创于光绪十九年,商办,附设招商局内,由商务督办盛宣怀委九江盛二府兼任总办。光绪二十二年五月,移址张官巷内,由邮传部收归官办,定为一等繁局。1925年,迁址湓浦路(即中洋街口)。1928年,由交通部直辖,定为一等次繁转报局。
  九江电话局,始建于1916年,亦商办,河南尉氏籍人路近屯任经理,址设四埠头古楼巷。1917年,交通部收归国有,委王忠英为局长,1920年迁址孝子坊(庾亮南路双峰巷对门),1936年增设增音站。1928年,成立九江海关电话局。
  九江沦陷,日军占领电报局和电话局,并将电话局迁至大中路长江旅社二楼。抗战胜利后,分别恢复电报、电话局,1946年合成九江电信局。1949年6月1日,由中国人民解放军九江军事管制委员会接管;10月,根据中南电信管理局决定,成立新的九江电信局,定为一等局。1951年6月,并人九江邮电局。
  县邮电局建国初,县未设邮电管理机构,基层邮电业务由市邮电局统辖。1958年底,因对口业务需要,成立九江县邮电局,与市邮电局合署办公;1959年2月,继与专区邮电督察员办事处合并,三块牌子,一套人马,统称九江专区邮电局。1969年4月,鉴于县党政机关迁沙河街,在沙河邮电支局基础上单独组建九江县邮电局。1970年1月,分设县邮政局和电信局,1973年11月复合为县邮电局。局址初设今柴桑路65号,1976年迁建原址对门74号。1985年,内设办公室和邮政、电信、财供股,下辖邮政、报务、话务、载波市话、农话班和集邮报刊门市部,有干部、职工81人。
  邮电所宣统元年八月,九江城区设邮电支局两处,各通衢要道设信柜或信箱,1928年有支局2个、代办所4个、信箱18只。30年代起,先后在姑塘、新港、十里铺、莲花洞、港口、洗心桥、沙河、黄老门、马回岭等集镇设立邮政代办机构。
  1949年冬,县内农村在调整邮路的基础上,重新设置姑塘、十里铺、莲花洞、港口、沙河、黄老门、马回岭邮政代办所和新港、余家榨、长岭口、株桥、妙智铺、新莲花洞、洗心桥、生机林、新塘铺、叶家大屋、黄土坳、白家畈信柜以及孙家垅、吕家花墙、鲁班桥、濂溪墓、新桥、冯家河、龙教寺义务乡邮站。
  1954年6月,农村邮政代办所增至25个,其中委托基层供销社代办9个,私商代办16个。同年10月至次年4月,整顿代办所,先后撤销5个所,4个降为邮票代售处,沙河所收回自办营业处;保留15个所分三类,较好的为株桥、虞家河、港口、黄老门、马回岭、张家洲(即江洲)所,一般的为新港、十里铺、生机林、叶家大屋、王一我村、尖刀咀所,较差的为姑塘、城子镇、新塘铺所,全部委托供销社代办,继续巩固、提高。1955年12月,收回新港、马回岭代办所自办邮电所。1956年,增设大树下代办所,收回株桥、十里铺、港口、新塘铺、黄老门代办所自办邮电所,收回张家洲代办所自办邮政所,改沙河营业处为邮电支局。1957年,新开永安交换所。1959年,撤销大树下代办所,移置彭家湾(即赤湖),在永安交换所增开邮政服务项目(因业务量小,经营两年后停办)。至此,全县有邮电支局1个、邮电所7个、邮政所和交换所各1个、邮政代办所8个,设义务乡邮站19个、邮票代售处7处、信箱500只。
  60年代,多次调整基层邮电网点,适当扩充工矿、农垦和边远地区分支机构。1961年,将株桥邮电所、姑塘代办所分别调改为大桥邮电所、周岭代办所,新办赛城湖、岷山邮电所和城门山邮政所。1963年,增办官湖、回峰矶、新洲、长岭、六祖代办所。1969年,因设县局撤销沙河邮电支局,收回赤湖代办所自办邮电所,收回新洲,周岭代办所自办邮政所,改永安交换所为邮电所,新设新合邮电所和狮子邮政所,自办分支机构达16个(不含1961年划市的十里铺邮电所和1969年4月划入、次年5月复划庐山的赛阳邮电所)。
  1970年1月,县内邮政、电信机构分口管理,新港、赤湖、永安、港口、赛城湖、新塘、新合、岷山、黄老门、马回岭各设邮政、电信两所,新洲、江洲、大桥、周岭、狮子、城门山因电话交换机分属场、社、矿办,只设邮政所,不设电信所。同年7月,增开城门邮政所。1972年8月,收回大桥社办交换机(1969年下放)自办电信所。1973年10月,邮、电机构合并,共设自办分支机构17个,其中邮电所11个、邮政所6个。1977年,新港、大桥邮电所和周岭邮政所划市,县内自办分支机构减少到14个。
  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逐步淘汰邮政代办所。1981年10月,黄老门、马回岭邮电所升格为支局,撤销城门山邮政所。1985年9月,开办生机林邮政所,业务归口港[I邮电所。是年底,县邮电局下辖支局2个、邮电所7个、邮政所5个,共有职工60人。设农村信报站3个、邮票代售处32处;信筒、信箱57个,其中农村43个。
   第二节邮政
  邮路明、清时期,境内邮递以驿、铺为主,通邮线路陆路主要有五条,即由县城经通远驿至德安、经洗心桥至瑞昌、经崇德铺至湖口、经小池口至黄梅和由义门铺经新塘铺至瑞昌。水邮经大姑塘可至星子、吴城、鄱阳、南昌。
  清末民初,近代邮政兴起,九江与江苏、安徽、湖北、四川及长江以北各省互寄邮件,均由长江经南京或汉口转运;与浙江、福建、湖南、广东等省及省内东、南、西部各地互寄邮件,均由内河经南昌转运。南浔铁路竣工,九江至南昌邮件改由火车运输。九江至庐山、瑞昌、星子、湖口初开步班邮路,公路通车渐改汽车运送(莲花洞至牯岭仍用步班)。至1937年(民国26年),除铁路、公路沿线外,县内还有由九江经沙河东至冯家河、西至新塘铺步班乡邮线路一条,4日班,全程36公里。
  1938年7月,日军控制县内邮路。1939年,省邮电管理局派员深入县境游击区开辟邮路,并拨归湖北邮区管辖。抗战胜利,恢复县至各地邮路,因南浔铁路被日军拆除,九江至南昌邮件一度改由汽车经星子、德安或轮船经湖口、都昌转运。1947年,开通乡邮线路5条,总长124公里,4日班,每班只能负重30公斤,传递迟缓。
  1949年12月至1950年1月,调整县、乡邮路,配备邮运员9人,开行逐日4班、间日1班,去程173.5公里,返程165.5公里,联系境内5个邮政代办所、12个信柜和7个义务乡邮站,通达3县、1山。即:九江~瑞昌,去程38.5公里,返程36公里,途经境内洗心桥、港口、生机林,逐日班,配邮运员2人。
   九江一湖口,去程30.5公里,返程335公里,途经境内长岭口、新港、孙家垅.余家榨、吕家花墙,逐日班,配邮运员2人。
   九江~星子,去程45.5公里,返程44公里,途经境内鲁班桥、株桥、濂溪墓,逐日班,配邮运员2人。姑塘代办所邮件由株桥信柜逐日送接。
   九江一牯岭,往返各23公里,途经境内十里铺、新桥、妙智铺、新莲花洞、莲花洞,逐日班,配邮运员2人。
  九江~新塘,去程36公里,返程29公里,途经境内沙河、冯家河、白家畈、叶家大屋、龙教寺,间日班,配邮运员1人。黄土坳信柜邮件间日自行至沙河代办所送接。
  1951年,乡邮线路发展到431.5公里,其中自办干线邮路135.5公里,邮运员增至11人,全县9个区和115乡(镇)中的98个乡(镇)通邮路,其中逐日到达8个区、20个乡(镇),间日到达1个区、71个乡,间2日到达7个乡。
  1953年8月庐山登山公路竣工,1956一1957年九星、九瑞、九湖公路相继修复,九江至庐山、星子、瑞昌、湖口先后开办汽车邮路,境内虞家河、株桥、港口、新港等地邮件改由委办客班汽车代运。
  1958~1960年,乡邮线路由345.5公里增加到402公里,配社办邮递员17人,负责公社至大队、生产队邮件投递。1961~1962年,贯彻“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邮局自编乡村邮路23条,投递单程总长387.5公里,其中县至公社4条(九江~新港、九江一大桥、九江~港口、瑞昌~新塘),61公里;公社(场)至公社(场)14条(江洲~新洲、新港~江洲、新港~回峰矶、新港~长岭、大桥~姑塘、港口~赤湖、港口~永安,新塘~长山、新塘~涌泉、新塘~新合、沙河~城门山、沙河..朗山、沙河~岷山、马回岭~灰山),251.25公里;公社至大队5条(港口~金星、赛城湖~阎家渡、新塘~杨桥、沙河~青锋、马回岭~蛟田),75.25公里。同时撤销社邮员,自配邮运员15人,开行逐日5班、间日18班,其中委办汽车l班,自行车3班,车步混合6班、步班13班。社以下恢复义务投递制。
  1963年,全县邮路总长885.8公里,其中干线里程501.7公里(含汽车班281公里、自行车班29.4公里、步班191.3公里),投递里程384.1公里(含自行车班204.6公里、步班179.5公里),生产大队全部通邮路。
  1965年,接管由庐山划回的长垅公社及所属大塘、杨溪、马头大队的邮件投递,开办沙河至城门山、沙河至岷山自行车邮路,并将江洲至新洲、港口至永安、马回岭至灰山的间日投递改为逐日投递。
  1969年4月起,县内邮路改以沙河街为中心,干线邮运布局是:马回岭、黄老门、赛城湖邮件由南浔火车运,城门、狮子、新合、新塘、岷山邮件由委办汽车运,江洲、新港、大桥、周岭、赤湖、永安、港口邮件由市邮电局转运。
  1970年,开办沙河至城门、狮子、新合、新塘逐日摩托车邮路。1977年,因行政区划变更,九江至新港、大桥、周岭邮路划归市属。1982年,增开沙河至赛阳逐日摩托车邮路。
  1985年,全县有邮政专用汽车1辆,三轮摩托车1辆、自行车32辆。干线邮路单程总长92.2公里,其中三轮摩托火车接站l公里,至赛阳6公里,农村邮路85.2公里(含委办汽车53公里、自行车班32.2公里);农村投递线路单程568.4公里,其中自行车班535公里,步班33.4公里。报刊、邮件逐日投递15个乡(镇、场)、120个行政村、194个村民小组,间日投递27个行政村。
  邮递清末,九江民信局既代商民转递信件,也办理汇兑款项和收寄包裹;至民国,因受邮局排挤和限制,每日仅靠景德镇、饶州等地钱庄报告行市数十或数百封例信的资费维持。光绪年间,九江送信官局办理国内外信函、新闻纸、贸易契,九江邮政局成立后增开印刷品、明信片、快信、国内外包裹和汇兑等项目。民国期间,九江一等乙级邮局开办平常信函、挂号(单挂和双挂)信函、航空挂号和快信、包裹、汇兑、盲人读物等业务。据1947年7月27日《转运邮件周报》载,九江局7天内进口邮件(轻件)662袋,出口邮件(轻件)778袋。
  1969~1985年全县邮政业务量
   建国后,县内逐步淘汰快信,取消双挂号,增办机要通信,日常邮递业务有函件、包裹、汇兑和报刊发行。
  函件:包括信函、明信片、印刷品、盲人读物。信函分平信、挂号信、保价信、军人信函。建国初,保价信可寄钞票,后按国家货币管理规定,不寄现金,只寄有价证券,保价限额为人民币5000元。1959年增开特种挂号,可寄粮票、食用油票、布票和户口、粮油、共青团员关系转移等票证,粮票最多60市斤,布票不超过30市尺。挂号、特种挂号、保价信收寄要登记、给收据,投递要签收;银行联行汇款函件,要使用有标记的专用封套,1950年2月起,执行国内统一邮资标准,迄1985年不变。1957年9月,免费收寄人民解放军战士国内平信、明信片,但需所在军事机关在信封加盖“免费军事邮件”戳记,1969年4月停办,1984年10月恢复义务兵免费邮件寄递。1958年1月,县内投寄印刷品,按邮电部统一规定收取资费,边远省份不增邮资,对报纸、书籍、讲义、图画、照片、各种宣传品及没有通信性质的契约、抄件、单据、档案、一般稿件和新闻稿件一律按印刷品资费标准收递。1966年9月,遵照国家泾委指示,免费收寄毛泽东著作,并按挂号邵件处理,1969年4月停办。80年代以来,函件交换量逐年增加,1985年出口952080件,比1978年增长69.37%。
  包裹:建国初,只办理普通包裹,1952年后相继增办保价包裹、快递小包。寄递单一三联式,第一联收据,第二联包单,第三联存根;后改一页式,另开包裹收据,寄件人可在包单上写简短附言。计费起重单位500克,1957年4月改为100克。资费按1955年部颁标准,每公斤县内收取0.1元,邻县(庐山、瑞昌、湖口、星子、德安、黄梅)().15元,省内其他县、市0.25元,外省则按寄递里程分区核订。快递小包每件限额500克,寄递程序按挂号信函处理,资费照普通包裹加收50%。1979年7月,开办‘乙类保价包裹”业务,凡价值30元以上的包件,一律作乙类保价包裹收寄,除按普通包裹收取资费外,加收保价额I%的保险费。邮电公事、烈士遗物向按免费邮件办理。1978年以来,包裹交换量明显下降,1985年收寄9292件,比1977年减少55.54%。
  汇兑:建国初,只办理普通汇款,汇票初为定额三联式,后改按金额竖写剪格两联式。1958年,采用汇款通知单,将汇票装入通知单封套寄发。同年开办电报汇款,县内电汇业务由市局收转。1969年4月,县局自办电汇,基层收汇点有新港、江洲、大桥、永安、港口、赛城湖、新塘、新合、狮子、岷fjJ、黄老门、马回岭等所,进口电汇由县局邮汇各所兑付。每笔汇款以1元为起点,最高限额50年代末为1000元,1962年调为300元,1980年提高到5000元。汇费原每汇一元收0.02元、二元收0.03元、三元收0.05元、十元收0.15元不等,1958年1月改为按汇额1%收取,每笔加收手续费0.2元,电汇加收电报费0.5元,附言(以20字为限)每字加收0.03元。个人汇款或国家、集体给个人汇款以及邮电公事汇款,概收现金,不收票据。80年代以来,邮电汇款略呈下降趋势,1985年出口汇票35429张,比1981年减少20.7%。
  机要通信: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赣北红军游击队在岷山根据地设立交通总处,在马回岭、黄老门、港口等地设立交通站,秘密传递中共各级组织和红军游击队文件。1938年县城沦陷后,县政府在徙驻地设通信队,或派军邮至县游击区,传递公文。1949年6月,县人民政府设通信班,传递党政机要文件。1957年4月,县内机要通信工作移交市邮电局专门机构办理。1958年,开通在沙河、赛城湖的县团级单位机要文件投递线路。1969年4月后,县邮电局和马回岭、黄老门、港口邮电所相继开办机要通信业务。80年代以来,因机要电报和传真电报的开设,邮传机要文件相应减少,1985年收寄649件,比1980年下降31.97%。
  报刊发行:建国前,报刊多由书贩摆摊经销或报童沿街叫卖,少数按新闻纸类或印刷品向邮局交寄。1950年,实行“邮发合一”,报刊收订和投递统由邮局办理。1951年,成立县报刊发行委员会,动员单位和个人订阅。是年,全县农村共发行报刊3357份,其中<人民日报>14份、《长江日报>23份,普及到区;《江西日报>229份、《学习建设>327份,普及到乡;《九江日报》2706份,普及到村。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初期,因纸张供应不足,中央级报刊限额订阅。“文化大革命”期间,不少杂志停刊,发行总量随之减少。80年代以来,报刊订销量不断增长,1984年5月并于沙河街增开报刊零售门市部。1985年,全县订销报纸期发数2.2万份,累计353.22万份;杂志期发数2.71万份,累计37.88万份。在报刊期发数中,农村订销报纸13790份,其中私人订数占68%;杂志12684份,私人占58%。报刊流转额28.68万元,比1980年增长94.18%。
  1985年,全县邮电业务总量49.58万元,比1980年增长90.4%。
   第三节电信
  电报有线电报:清光绪十九年(1893年),商办九江电报局初创时,即使用莫尔斯机、七号镀锌铁线,开通九江至汉口、镇江、殷家汇等处人工电报电路。二十二年,业务扩展,负责接转本省与长江流域诸省往来电报。三十年七月,九江庐山互通电报。
  1928年(民国17年),九江至武昌、汉口、大冶、武穴、湖口、秋浦、殷家汇、安庆、芜湖、南京、德安、吴城、南昌等处有直达电报电路,后受市面萧条影响,每年营业收入不足4万元。1935年10月,开通九江至星子报路,筹办九湖、九彭电路。九江沦陷,线路中断,战后逐渐恢复。迄解放前夕,干线电路有幻线韦斯机直达汉口(2对)、南京、南昌和幻线音响机直达安庆,一般线路有报话双用电路直达大冶、武穴、小池口、瑞昌、湖口、彭泽、庐山、星子、德安。解放后,九江电报房由市电信部门经营。
  建国初,县内电报由市电报房通过农话线路经转。1969年4月,县邮电局开设电报房,利用长话线路开通沙河至九江话传电报电路,9月使用人工音响机通报,各分支机构电报改由县电报房经转,县外电报仍由市电报房转发。1975年12月,使用西德51型电传打字机,开通沙河至九江电传电路。1982年2月,安装国产BD55型电传机l台供备用。1983年9月,新增BD55型电传机1台,用以更换西德51型电传机。分支机构中,先后开办电报业务的有马回岭、黄老门支局和新洲、江洲、赤湖、永安、港口、赛城湖、新塘、新合、城门、狮子、岷山所。县城电报投递,初由电报房报务员兼,1971年始设专人送;晚间(当日21点后至次日7点前)遇加急,有电话处先用电话通报,次日补送。农村电报则由第一班邮班传递。1985年,去报26515份,其中计费23678份,来报24684份,比1978年分别增长1.91倍、1.83倍、1.18倍。
  无线电报:1926年11月,北伐军攻克九江后,在浔短期设立短波无线电台。1927年秋,经江西省主席朱培德请准,由国民政府军政部直辖,在城区三马路97号设立九江短波无线电台,首任台长邹茂桐。1932年,改为第三军用无线电台,台长龚仲素。1935年,江西省政府保安处在九江设立浔阳兵舰电台。
  1939年10月,江西省电讯总队在岷山游击区设立第九中队第七十三分队,分队长张镒,装置小型军用式短波无线电报台和无线电5瓦特电力收发报机,担任战时军政通讯。1941年9月,改称第九中队第六十四分队。1945年,收报795件,计46913字;发报485件,计32335字,“对泰和、武宁、宁都通报甚佳”。
  1947年,江西省电务局无线电台设立九江支台,台长胡积庆,装备大华收发报机和中央电机厂造手摇发电机,全年收报1528件,计194654字;发报108463字,件数不详。后改为江西省第九行政区九江县无线电台,设台长、主任报务员、报务员、书记员各1人,其他职员和工役各3人。1949年5月15日,县长曾庆麟、公安局长胡剑平携带电台和公职人员撤离九江,在黄老门被民主党派地下武装截获。
  建国初,县内无电台装置。1956年6月,为使县人委至江洲地区的政令传达快捷,设55型15瓦电台l座,1965年5月有线电话沟通后撤销(参见本节“农村电话”)。1969年4月,县邮电局开办无线报房,使用55型15瓦电子管电台,并备手摇发电机,开通沙河至九江无线电报电路,每日定时与市局电台联络会晤一次,当有线中断需紧急通报时即投入使用,亦为战备、防汛、防震提供服务。1978年,换用81型15瓦晶体管电台,1983年增加同型号电台l座供备用。电台工作由有线报务员兼任。电话长途电话:1912年1月,根据南浔两地军政通话需要,首开九江至南昌长途电话线路。1918年,九江电话局和瑞昌通长途电话。1932年7月,开办至牯岭、莲花洞长话业务。1933年7月,架设庐山经九江至南昌双线话路。1934~1935年先后开通九江至德安、山下渡、牛行长话电路。1937年,交通部筹设庐山至外省长话线路部分竣工,本省至外省长话线路架设完毕,九江长途电话线可通达九省、一市。日军侵占期间,建成九江经瑞昌至湖北阳新长话电路。1948年,国民政府为阻挠人民解放军渡江南下,开辟两条经由九江通达马当要塞长话线路,江南是九江→湖口→探子口→马路口→彭泽县城→至德→马当;江北是安庆→望江→宿松→黄梅→广济→蕲春→黄岗→武汉→黄石→沙河→九江→湖口→彭泽县城→马当。同年,架设九江至星子长话线路。解放后,九江长途电话由市电信部门经营。
  1969年4月,县邮电局开设沙河至九江实线长话电路2条,其中2毫米铜线1对,4毫米铁线1对。8月,在铜线上开放江苏泰州产简易三路载波机,不久更新省产81A型三路载波机,1979年又从修水调来J2-301型三路载波机替换。1976年10月,安装省产J2-12A型十二路晶体管载波机,1983年更新J2-12B型十二路晶体管载波机;1984年8月,由彭泽调来3CB三路载波机套在十二路主机上开放,当年11月调走,翌年9月复从永修调来3CB三路载波机套开。1979年,安装市邮电局试产长途半自动拨号机,1984年7月更新为省邮电科研所研制BB-1型半自动拨号机。
  1985年,县邮电局有长途电话电路17路(含实线2路),其中1976年开放由九江载波电路接通至南昌直达l路,1979年开通至九江半拨4路,1983~1984年先后提供县委、县公安局与市委、市公安局直达专线2路,九江来话10路,县至全国各地长途电话由市邮电局经转。全年去话91381张,其中计费89369张,来话84507张,比1978年分别增长65.98%、66.97%、54.1%。
  市内电话:1916年,商办九江电话局初创时,市内电话装户寥落。1917年收归国有后,日渐发展。1932年,市话有50对和20对电缆各1条,余为明线;设100门磁石交换机2台、240门分线架l座,实装电话机158部。1935年,有电杆594根,架空线条19.845对公里,电缆6.78皮长公里,缆芯线484对公里;设交换机3台,实装电话机187部。九江沦陷,市话遭到日军破坏,1945年9月,重办。1946年,为便利商用起见,交通部电讯局拨发交换机2台200门,容量增至400门。1947年,陆军高射炮兵第一团担任九江“警备勤务”,在城区大校场、陶业学校东、能仁寺、交通路老电讯局、滨江路中央银行和二马路与中纬路交叉、三马路与后纬路交叉处设总机,在图书馆、赵家花园、陶业学校东南、湓浦路西端、龙开河西通江路、招商局四码头、琵琶亭、山川岭、小坝等处设单机。九江解放,市内电话由市电信部门经营。
  1969年4月,县邮电局在新城沙河街开办市话业务。初有杆路2公里,架空线条5对公里,电缆1.5皮长公里,缆芯线120对公里;设100门磁石交换机1台,实装单机59部。1975年,杆路增至14.475公里,有线条18.91对公里,电缆4.41皮长公里,缆芯线317.246对公里;交换机增至5台330门(其中1台30门与长途电话共用),实占容量220门;电话单机176部,其中接入市话交换机163部,接入用户交换机13部。1977年7月,更新JFL-2型共电复式交换机一部5席650门(其中中继50门),敷设出局地下电缆600线对85米。1980年,基本实现市话杆路水泥电杆化。电力设备亦得到相应的发展,1976年7月,安装2105-3A型26匹马力高速柴油机和MSA21.7A型交流发电机组成发电机组,同时配备720安时24伏蓄电池两组和D2603-24/25D型自动稳压稳流硅整流器2台;1977年7月,使用DD11I-50型交流配电屏;1983年,配置电传电源变换器;1984年4月,装配12千瓦柴油发电机组一台。
  1985年,有市话杆路20.28公里,用户线路以架空电缆为主,缆长9.846皮长公里。共电交换机总量650门,实占容量352门,用户交换机容量30门;电话单机316部,其中接入市话交换机301部,接人用户交换机15部。全年市话收入5.91万元,比1981年增长74.34%。
  农村电话:1934年,县政府安装40门磁石交换机,架设杆路111.5公里,装置西门子挂式话机40部,与县直机关和各区公所通话,日军侵占时悉予破坏。1946年,九江电话局设农话台,竖木杆3600根,架设线路163.5公里,装配50门磁石交换机,与各乡公所通话,其中沙河乡装10门总机1台,永安、远庸乡各装5门总机l台,余除长江中心桑落乡外15乡各装单机l部。1948年下半年,恢复县政府总机室,安装维昌10门磁石交换机,架设杆路1.367公里,有2对中继线通电话局,接转市内电话和长途电话,另通沙河乡单机1部。次年3月,增设沙河乡总机,安装5门西门子磁石交换机,开通县政府总机室和沙河、东林乡公所及朗山、惺予乡公所(同一线路)共4门。
  1949年6月,县人民政府接管和整修旧县政府总机和沙河乡总机。是冬,借挂九江至庐山长话杆路,架设县至十里铺农话线路。1951年,借挂九江至星子、湖口杆路,架设县至虞家河、新港线路;新开沙河至新塘铺、鸡公岭线路,沙河总机改用10门磁石交换机。1952年,借挂九江至南昌长话杆路,分别架设沙河至马回岭区政府和粮库线路。1953年3月,撤销县人民政府总机室,通信设备移交九江邮电局,线路迁通市局农话台。市农话台设100门磁石交换机,实装用户54门,其中中继线26门,党政、企事业单位27门,免费l门。同年,借挂九江至瑞昌长话杆路架设县至港口线路,并增设九江至沙河双线l对。1954年,沙河总机容量增至20门。1955年,分别安装新港10门、马回岭20门、港口10门交换机,新开港口至永安线路7.2杆公里。至此,全县架设农话线路160杆公里,其中县至区线147.5公里,区至乡线12.5公里;线条长223.806公里,其中单线171.806条公里,双线26对公里。安装交换机4台100门,实装用户单机32部,8个区公所和彭湾、三七、黄老门、十里乡人民委员会通电话。
  1956年3月,动员地方人、财、物力配合邮电部门架设乡村电话,线路增至243杆公里、614条公里,新开大桥、永安、新塘、黄老门总机,交换点增至8处240门,实装用户101门;6月,省邮电局调来55型15瓦电台,开通县人委至江洲无线话路,每日定时会晤8次,同时乡办总机,全县乡乡通电话。1958年4月中旬兴工,开通高级农业社电话,大干100天,增设线路185杆公里、373条公里,新装单机116部;7—8月,住岭、城门、周岭乡开办总机,全县社社(即公社化后的大队)通电话。12月,安装公社(场)会议电话机12部,实现全县“会议电话化”。1959一1960年,赛城湖、岷山和城门山邮电所先后各装30门磁石交换机。1961年,新洲垦殖场开办20门磁石交换机。1962年,县农话有直达电路13条,其中实线9条,即九江至沙河、新港、大桥、永安、港口、赛城湖、新塘、岷山、马回岭各1条;幻线3条,即九江至沙河、黄老门双幻各l条,九江至新港单幻1条;无线通江洲1条。1963年,九江至永安线路改双线直达;大修九江至沙河中继线33.3公里,并新增中继线一对。1964年,大修九江至新港、黄老门和沙河至新塘、黄老门至岷山中继线,改单线为双线79杆公里;开放新港乌石矶至江洲洲头水底电缆过江,次年5月1日接通九江至江洲有线电话。至1965年,全县架设农话线路493.09杆公里、1046.8对公里,其中国营394杆公里、899.8对公里,公社经营99.09杆公里、147对公里。安装农话交换点16处600门,实占容量357门,接入交换机单机518部,其中国营交换点12处480门,实占278门,接入单机429部;社营4处120门,实占79门,单机89部。线路中有中继线171杆公里、440对公里,均国营。
  1969年4月,县农话中继线由市邮电局农话台迁转沙河街,农话用户全部接入县邮电局市话总机房。1970年,新合邮电所增设磁石交换机。1977年,新港、大桥、周岭划市后,拆除九江至沙河农话杆路,沙河至江洲线路改由沙河至九江长途载波电话接九江市话电缆至三里街,而后经明线至新港,再转长江水底电缆,最后经明线至江洲总机。70年代,驻县部队、厂矿和企事业单位先后装配农话用户交换机7台。80年代以来,农话设备不断更新。1982年10月至次年5月,先后开通沙河至港口、港口至省棉科所B846C单路载波机;7月,分别开通沙河至赤湖、赛城湖、毛桥专业户B845C单路载波机。1984年,又开通沙河至黄老门B846C单路载波机和试开沙河至江洲特高频无线载波电话机。1985年,配置ZM206型环三路载波机2套6路,开通沙河至赤湖2路和沙河至港口、省棉科所、赛城湖及经港口至丁家山B845C单路机接通丁家山铜矿各一路,同时停开沙河至赤湖、港口、赛城湖单路机,并在江洲、赤湖、港口、赛城湖配用稳压电源整流器和蓄电池。然村级(公社时的大队)用户单机近几年有所减少。1985年,全县有农话杆路156.52公里,线条394.78对公里,电缆16.372皮长公里,其中国营杆路125.42杆公里,线条363.68对公里,电缆11.672皮长公里,乡营线路13.5杆、对公里,电缆4.7皮长公里:驻县单位经营线路17.6杆、对公里。在杆路总长度中,有中继杆路132.22公里,其中国营118.72公里,乡营13.5公里;中继杆路中,水泥杆路占80%。农话交换机总容量为940门,实占505门,其中国营380门,实占203门;乡营220门,实占109门;驻县单位经营340门,实占193门。用户单机为495部,其中接人邮电局交换机208部,接入用户小交换机287部。农话收入13.28万元,比1981年下降12.17%。1969~1985年全县电信业务量

知识出处

九江县志

《九江县志》

出版者:新华出版社

《九江县志》是江西省地方志丛书之一,由江西九江县县志编纂委员会编写,于1996年12月由新华出版社出版,主要介绍了九江县建置区划、人工、自然环境、农业、水利、林业、畜牧水产、工业、城乡建设、商业、财政金融等各方面的情况。

阅读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上海市
相关地名
江苏省
相关地名
安徽省
相关地名
湖北省
相关地名
北京市
相关地名
北京市双河农场
相关地名
天津市
相关地名
河北省
相关地名
四川省
相关地名
南昌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