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护林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九江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520020220000945
颗粒名称: 第三章 护林
分类号: S76
页数: 3
页码: 130-132
摘要: 本章主要介绍了九江的护林情况,包括封山育林,防火护林、防止病虫害等详情介绍。
关键词: 封山育林 防火护林

内容

第一节封山育林 封山,是县内传统的育林办法。建国前,公山、族山一般是以自然村或族姓为单位召开“禁山约会”,在山口、路旁竖立禁牌,选办事秉公者监护,以槎柴、树桠作报酬。违者罚款或罚酒席。 建国后,采取行政命令与乡规民约相结合,根据林区、林种、林龄不同情况确定封山形式。对多林地区的用材林实行全封,一封5~10年不准砍伐;对少林地区的薪炭林实行半封,即封树不封柴,约定日期同入山林割草、砍柴,平日不准随便进山;有的山林则实行季封,即林木处于落叶、萌芽或幼苗阶段全封,其它时间半封;竹林春夏季封,秋冬季节不封。一经定为“禁山”,即打出禁牌,安民告示,共同遵守。集体经营的成片山林,分别配有一定数量的护林员,定山包干,登棚巡视。违禁者轻则没收工具、赃物,罚款、罚栽树;情节严重者依法惩处。
  50年代前、中期,政令、民约行之有效,全县年封山面积由1.3万亩上升到43万亩。自后山林权属多变,管理放松,年封山面积在l~5万亩之间徘徊。1977年以后,育林受到各级党政组织普遍重视,封山面积不断扩大,1978~1980年封8万余亩,1981-1983年封15万余亩。1985年,全县封山面积达20.1万亩,结合防火护林建立哨棚、哨所38个,配备专职护林员678人,对遏制乱砍滥伐发挥了重大作用。
   第二节防火护林 建国前,县内每逢秋冬干旱季节,常见野火烧山。起火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为烧田埂地勘灭虫传火;有为垦荒种地用火;有为赶野兽或砍枯柴、死树放火;有扫墓鸣爆、烧纸惹火;有牧童野外玩火等等。当时既无防火组织,又无防火措施,往往一山起火,众山遭殃,一烧几昼夜,延及数十里。1949年,全县发生森林火灾28起,烧山面积2.15万亩,烧毁树木15.35万株。 建国初期,护林组织尚不严密,防范措施亦未普及,故森林火灾仍时有发生。1950年全县共发生24起,烧山1.82万亩,毁树12.3万株;1951年18起,烧山8000余亩,毁树6.02万株;1954年至1955年上半年,全县发生大小山火24起,烧山面积1.2万亩,损失树木9.67万株。
  1955年初,县成立护林防火指挥部,区成立护林防火指挥所,山区12个乡分别成立护林防火委员会,188个村成立护林防火小组。自后,县人民委员会多次发布命令、通知和<护林防火公约>,明令不准随意带火种入山,严格控制火源;必要的生产用火,要执行“未经批准不准烧,无领导在场不准烧,没开好防火线不准烧,有3级以上山风不准烧,未备足人力和打火工具不准烧”,确保安全用火。各级组织均把防止山火作为护林的首要任务,同时发动群众订立护林防火公约,一闻火警,一律听从统一指挥,全力扑灭。1955年下半年至1958年,仅发生小的山火7次,并得到及时扑灭,未造成山林损失,由此而荣获“三年无火灾县”的称号。
  1960年,层层划分防火地界,分山分片包干,进一步建立防火责任制,全面开展“无山火社(场)队”竞赛活动。1961年底,成立九江、瑞昌、德安三县护林联防指挥部,县内设立联防大队、中队和小队,制订联合护林防火实施办法,逐步加强毗连山区的巡逻和瞭望,做到共同防守,互通情报,一处起火,多方援助,使县境森林火灾逐渐减少,1962年发生7次,1964年发生11次,1979年发生1次,共烧山2700亩,毁林9.75万株。 进入80年代,再次调整充实各级护林防火组织,健全各项制度,增置灭火工具,并在山脊开挖6~10米宽的防火线,分片种植茶叶、油茶、木荷等防火树种,1980一1985年连续6年未有山火发生。
   第三节防治病虫害 境内森林病虫害种类繁多。据1981年普查,常见病害有松苗叶枯病、松杉苗立枯病、杉苗尖枯病、松针落针病、油茶炭疽病、毛竹枯梢病;虫害有松毛虫、双条杉天牛、杉白蚁、杉梢螟、金龟子、油桐尺蠖、竹蝗、小地老虎、星天牛、樟叶蜂、大袋蛾、潜叶蛾、茶毛虫、蚜虫、介壳虫类等。 建国前,仅十里铺苗圃和东林林场采取过简易的防治病虫措施,而全县森林病虫的防治无人问津。 建国后至70年代,根据“以防为主,防重于治,土洋结合,经济有效”方针的要求,县内普遍重视苗圃和“四旁”林病虫的防治,但因测报不力、药械不足,对大片森林病害或虫害的发生仍然无法抗拒。1979年,岷山、沙河、马回岭等地发生严重的松毛虫害,1.6万亩松林均呈火烧状,少数林木枯死。1980年,南浔铁路沿线3.7万亩马尾松又遭受松毛虫危害,损失活立木1920立方米。
  80年代开始,以林场为基础,县、社、队层层建立森林病虫情测报小组,加强病虫情预测预报和群防群治工作。沙河公社天坡林场场长李平贵发现小地老虎危害檫树苗和桑蚧虫危害泡桐林后,分别坚持早、午、晚现场观察上千次,终于掌握了害虫的生活习性,并采取有效措施制服了它,受到了省森林病虫防治专家高度评价。1981年以来,由于测报及时,防治并重,基本上做到了治早、治小、治了。一旦发生病虫害,组织人力摘卵块、捉害虫、清苗圃、拔病株,又施用药物或生物防治,收到了良好效果。[=此处为表格(全县常见森林病虫害及防治措施)=]

知识出处

九江县志

《九江县志》

出版者:新华出版社

《九江县志》是江西省地方志丛书之一,由江西九江县县志编纂委员会编写,于1996年12月由新华出版社出版,主要介绍了九江县建置区划、人工、自然环境、农业、水利、林业、畜牧水产、工业、城乡建设、商业、财政金融等各方面的情况。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