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地质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九江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520020220000928
颗粒名称: 第一章 地质
分类号: P54
页数: 3
页码: 46-48
摘要: 本章节主要介绍了九江县境出露的地层比较齐全,地质构造单元、岩浆活动不甚强烈等详细内容。
关键词: 自然环境 九江县 地质

内容

第一章地质
   第一节地层
   县境出露的地层比较齐全,以古生界为主,由老至新有: 中元古界距今18~8亿年。仅有上亚群在县境最南端小范围出露,其岩性为青灰色板岩夹变沉凝灰岩、粉砂岩。 上元古界震旦系距今8~5.7亿年。出露境内南端。分上、下两统,下统(硐门组、南沱组)为灰绿和灰白色厚至巨厚层中粗粒石英砂岩和长石石英砂岩,其上部为冰碛泥砾岩;上统(陡山沱组、灯影组)为深灰和黑灰色页岩、粉砂岩、白云岩、硅质灰岩夹含锰页岩、炭质页岩。 寒武系距今5.7~5亿年。出露境内南端。分上、中、下三统,下统(王音铺组、观音塘组)为黑色炭质页岩、硅质岩夹石煤层、黄绿色页岩及粉砂质页岩,中统(杨柳岗组)为深灰色泥质条带灰岩,上统(华严寺组、面阳山组)为灰黑色中厚层状泥质条带灰岩夹灰岩透镜体。 奥陶系距今5~4.4亿年。出露境内南端。分上、中、下三统,下统(仑山群)为灰白和紫红色白云岩、瘤状灰岩和生物碎屑灰岩,中统(汤山群)为灰黄绿色和紫红色泥灰岩、瘤状泥灰岩夹生物碎屑灰岩,上统(汤头群)为灰绿色瘤状泥灰岩及青灰色灰岩。 志留系距今4.4~4.05亿年。主要分布丁家山、城门山、岷山及沙河街等地。分上、中、下三统,下统(梨树窝组、殿背组、清水组)为灰绿色和杂色粉砂岩,中统(夏家桥组、涅溪组)为黄绿色砂质页岩和页岩夹薄层粉砂岩或细砂岩,上统(西坑组)以紫色为主与灰绿和黄绿色相间的凝灰质细砂岩、石英砂岩和粉砂岩,向上砂质率增高,粒度变粗,构成一套醒目的杂色岩系。 泥盆系距今4.05~3.5亿年。主要出露岷山,仅残留其上统(五通群),为灰白色厚层含砾石英砂岩和石英砂砾岩。 石炭系距今3.5~2.85亿年。主要分布丁家山、城门山,仅有中统(黄龙组),为灰白和肉红色厚层状灰岩及白云质灰岩。二叠系距今2.85~2.3亿年。以碳酸盐沉积为主,主要分布狮子山一带。分上、下两统,下统(栖霞组、茅口组)为灰黑色含沥青质中厚层状灰岩、夹燧石条带和含燧石结核的灰白色致密块状灰岩,底部常有梁山系薄煤层;上统(龙潭组、长兴组)下部为炭质页岩夹煤层,上部为灰黑色中至厚层状含燧石结核灰岩。 三叠系距今2.3~1.95亿年。境内有其中统(嘉陵江组)和下统(大冶群)出露,主要分布新塘等地,为浅灰色薄至中厚层状灰岩。 第三系距今6700~200万年。丁家山有出露,为紫红色巨厚层砾岩和砂岩。 第四系距今200万年以内。大都分布赛城湖、七里湖周围及主要河流两岸,由粘土、亚粘土及砂砾层组成。
   第二节构造 县境地质构造单元处于扬子准地台东南缘,Ⅱ级构造单元属下扬子钱塘台拗的一部分。构造形迹以褶曲为主,断裂为辅。
   褶曲境内褶曲发育,背、向斜相间,自北向南有: 丁家山背斜:位于县境西北部,为区域大冲~丁家山背斜的北东部分。背斜轴自钻天山经陈家湾至望夫山倾没,轴向北东,出露长大于6公里,宽约3公里。核部地层为志留系砂页岩,翼部依次为泥盆系砂砾岩、石炭系和二叠系灰岩。岩层走向一般在北东500左右,倾角500~700。 赛湖向斜:紧邻丁家山背斜南部,为区域乌石街~赛湖向斜的北东部分。向斜轴由曹家嘴至洗心桥,轴向北东,出露长大于10公里,宽约6公里。核部地层被第四系粘土砂砾层复盖,其下为三叠系灰岩。 城门山背斜:位于县境中部,为境内主要构造之一。背斜轴分布在长岭山至城门山一线,西端在沈家大屋附近、东端在吕家垅倾没,轴向北东东,出露长约22公里,宽约3公里。核部地层为志留系砂页岩,两翼依次出露泥盆系砂砾岩、石炭系和二叠系灰岩。 新塘向斜:位于县境中部,为境内主要构造之一。向斜轴由沈家大屋经新塘铺、缪家嘴至赛湖,轴向东西,在新合以东转向北东,出露长大于24公里,宽约3—6公里。核部地层为三叠系灰岩。 沙河背斜:位于县境中东部,可能为一构造鼻。背斜轴经铜鼓山向北东在青山倾没,轴向北东,出露长约5公里,宽约2公里。核部地层为志留系砂页岩。 断裂主要有两条。丁家山断裂:位于丁家山背斜南翼,为区域瑞昌至丁家山纵断裂的东延部分。北东走向,出露长大于6公里,倾向南,倾角700以上。上盘(南盘)下降,下盘(北盘)上升,属正断层性质,因使乌石街至赛湖向斜进一步加深,形成一断陷盆地。据丁家山钻探资料证实,第三系与志留系地层确为断层接触,并有喜马拉雅期(距今6700万年以内)玄武岩沿此喷发,为一延续很长时期的大断裂。 城门沟断裂:位于城门山之北与竹林脑之南带,为城门山背斜北翼的一条主干断裂。北东东走向,长大于2公里,倾向155。~1600,倾角70。800。上盘(南盘)上升,下盘(北盘)下降,属逆断层性质。泥盆系石英砂岩盖在石炭系和二叠系灰岩之上。该断层在成矿前后均有活动,与成矿关系密切。
   第三节岩浆岩 县境岩浆活动不甚强烈,以中生代燕山期花岗闪长斑岩和花岗斑岩小规模侵入作用为其特征,局部也有玄武岩喷发活动。 石英闪长玢岩岩体分布在沙河街至骆驼山之间,面积约0.6平方公里,地表仅在骆驼山见及。岩性特征为灰色中粗粒斑状结构,主要矿物成分为中性斜长石、角闪石、黑云母和石英。岩体内属部见零星黄铁矿和黄铜矿。 花岗闪长斑岩分布城门山矿区及尖刀嘴等地,为境内最主要岩体。城门山岩体出露0.8平方公里,年龄值148亿年,属燕山早期产物。受城门山背斜翼部断裂和倾伏端构造控制,与城门山铜矿成矿关系密切。岩性特征为黄白、灰白色,斑状结构,块状构造。斑晶以斜长石为主,石英次之,黑云母和角闪石较少,斜长石含量35~40%,石英含量25~30%,黑云母含量2~4%,角闪石含量3~6%。基质由钾长石25~30%和石英20~25%组成。副矿物有磷灰石、金红石、屑石、锆石和黄铁矿。 花岗斑岩见于丁家山矿区。岩体出露约0.3平方公里,受丁家山背斜南翼断裂破碎带控制,与丁家山铜矿成矿关系密切。岩性特征为灰白色,斑状结构,斑晶主要为长石和石英。长石含量50·65%,石英含量30%,黑云母含量4%,铁质含量3%。
  石英斑岩见于城门山矿区。岩体呈管状体侵入花岗闪长斑岩之中,年龄值1.18亿年,属燕山晚期产物。岩性特征为灰白色,斑状似凝灰结构,基质具霏细、显微晶质结构,块状、角砾状及流动构造。矿物成份为斑晶和碎屑石英,呈六方双锥,含量15~35%;钾长石呈双晶状,含量2~5%;斜长石呈半字形,含量5~8%;黑云母含量1%。基质为隐晶质石英、钾长石、黑云母,三者含量50~65%。副矿物有磷灰石、金红石、锆石。 玄武岩见于丁家山。整合于第三系紫红色砂砾岩中,为一种基性喷出岩,年龄值2000万年,属喜马拉雅期产物。

知识出处

九江县志

《九江县志》

出版者:新华出版社

《九江县志》是江西省地方志丛书之一,由江西九江县县志编纂委员会编写,于1996年12月由新华出版社出版,主要介绍了九江县建置区划、人工、自然环境、农业、水利、林业、畜牧水产、工业、城乡建设、商业、财政金融等各方面的情况。

阅读

相关地名

九江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