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人口构成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九江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520020220000925
颗粒名称: 第二章 人口构成
分类号: C922
页数: 7
页码: 37-43
摘要: 本章主要介绍九江县民国时期和建国后的人口性别构成、建国后的年龄构成、文化构成、职业构成、民族构成以及流传下来的姓氏构成。
关键词: 九江县 人口构成

内容

第一节性别构成
  民国时期县内人口中,多数年份男性多于女性。尤其抗日战争前10年中,男性多于女性年均15个百分点以上。自后男性人口渐减,解放前两年,女性则分别多于男性6.56和0.8个百分点。
   [=此处为表格(民国时期几个年份全县人口性别比较)=] 建国后,全县人口中男性一直多于女性。37年中的性比例(以女性为100),最高为1953年107.46:100,最低为1967年101.98:100,有28个年份男性都在104.1以上。[=此处为表格(建国后几个年份全县人口性别比较)=]建国前后男女婚姻状况,据1948年6月人口统计,全县已婚人口168967人,占15岁及15岁以上人口82.6%,其中丧偶40882人(男20206人,女20676人),占已婚24.20%;离婚537人,离婚率为0.32%。1982年7月人口普查时,全县已婚人口114808人,占15岁及15岁以上人口71.23%,其中丧偶12249人(男3516人,女8733人),占已婚10.670-/0;离婚863人,离婚率0.75%。
   第二节年龄构成 据1948年6月人口统计,全县O~14岁人口占总人口31.97%,65岁及65岁以上占总人口6.71%,65岁以上占0~14岁人口20.98%;15~49岁占总人口46.40%,50岁以上占总人口21.64%;人口年龄中位数为26.35岁,年龄结构属于“成年型”,或称“静止型”。 [=此处为表格(1948年全县各年龄组人口按性别构成)=]据1982年7月人口普查,全县0一14岁人口占总人口38.27%,65岁及65岁以上占总人口4.15%,65岁以上占O~14岁人口10.84qo;15~49岁占总人口48.12%,50岁以上占总人口13.6lqo;人口年龄中位数为18.57岁,平均年龄24.7岁,年龄结构基本属于“年轻型”,或称“增加型”。
   [=此处为表格(1982年全县各年龄组人口按性别构成)=] 建国后,人寿逐渐延长。截至1982年7月1日,全县有90岁以上寿老32人,其中女性26人,占81.25qo。女寿星汤金莲,清光绪十九年(1893年)生,马回岭乡马头村人,青年便孀居,接生为业,温厚勤劳,92岁尚能生活自理。男寿最高者张应昌,沙河街镇东方红村下张家湾人,光绪十五年生,1985年3月无疾而终,其长寿之道是不抽烟,不喝酒;偏重素食,特别爱吃青菜;好劳动,做木匠70岁歇手后,还耘园植蔬;心胸开朗,年轻时喜欢看戏赶热闹,晚年爱讲故事。
   第三节文化构成 据1948年6月人口统计,全县具有各种不同文化程度(含私塾)人口101340人,占6岁及6岁以上应受教育人口39.4go-/o。平均每万人拥有大学程度116.79人,高中639.87人,初中634.05人,小学1397.64人,具有高、中等文化的人多数在城区(今九江)。不识字155276人,其中女性89075人,占57.37%,绝大多数人在农村。
   [=此处为表格(1948年全县各种文化程度人口按性别构成)=] 建国后,县内人口文化程度不断提高,男、女性之间文化程度的差距逐渐缩小,文盲、半文盲人口的比重明显下降。据1964年7月人口普查,全县人口(无城镇人口)中具有小学以上文化程度63484人,占应受教育人口42.4%。平均每万人拥有大学程度13.81人,高中74.1人,初中330.89人,小学2626人,不识字或初识字86245人,其中13~40岁46081人,占53.43%。 据1982年7月人口普查,全县具有小学以上文化程度人口142363人,占应受教育人口63.7g%。平均每万人拥有大学程度20.68人,高中504.06人,初中1304.44人,小学3623.25人。文盲、半文盲80803人,其中12岁及12岁以上文盲、半文盲66757人,文盲率36.56%(女性48828人,文盲率54.97%)。
   [=此处为表格(1982年全县各种文化程度人口按性别构成)=]第四节职业构成 据1948年6月人口统计,全县12岁及12岁以上人口中,在业人口177235人,占79.75%;在业人口中女性占46.7g%(其中人事服务一项占男女合计95.1%)。无业或无正式职业44992人,其中女性29218人,占64.94%。
   [=此处为表格(1948年全县各种在业人口按性别构成)=] 据1982年7月人口普查,全县15岁及15岁以上人口中,在业人口125120人,占77.62%;在业人口中女性占43.9%。不在业36066人,其中女性23475人,占65.09%。不在业人口中有在校学生6229人,家务劳动23678人,待升学417人,待国家统一分配11人,市镇待业492人,退休退职1371人,其他3868人。
   [=此处为表格(1982年全县各种在业人口按性别构成)=]第五节民族构成 境内素为汉民族聚居区,汉族人口占绝大多数。散居的少数民族中,回族人口为多。明景泰元年(1450年),马哈直调任九江总兵;清道光元年(1821年),陶奎臣、赵振卿分别调任九江守备、城防营管,他们及其随从均系回族,由此渐有回民就地落根。咸丰年间,河南回民马春生、安庆回民马万和又先后来九江定居。至光绪二十四年 (1898年),各地迁入九江的回民约80户、200余人;民国初年,增加到100余户、400余人。1949年九江解放时,城区有回民约200户、900余人。 据1964年7月人口普查,全县有汉族人口208405人,占总人口99.97%。少数民族69人,占总人口0.03%,其中满族6人、蒙古族2人、回族47人、僮族7人、白族6人、蛋族1人。
  1982年7月人口普查时,全县有汉族260989人,占总人口99.96%。各少数民族共112人,占总人口0.04%,散居在9个公社(镇、场、所)。
   [=此处为表格(1982年全县少数民族人口分布)=]
   第六节姓氏构成 据1985年调查,县内现存姓氏318个,半数以上是元末流传下来的。明、清屯户保存的姓氏将近100个,多数与土著姓氏重合。民国时期新增的姓氏30多个,不少属稀姓、附稀姓。1949年九江解放时保存至今的姓氏共247个,兹依笔划为序辑录如下: 丁、卜、刁、干、于、万、卫、习、马、王、车、丰、韦、尤、毛、牛、卞、文、方、邓、孔、尹、艾、甘、石、左、龙、帅、叶、卢、占、旦、田、史、丘、白、冯、宁、皮、邢、毕、过、匡、吕、乔、朱、伍、任、向、邬、刘、齐、庄、江、汤、安、米、许、祁、阮、阳、孙、纪、杜、杨、花、苏、劳、李、严、巫、扶、旷、吴、岑、何、但、邱、余、余、邹、辛、吝、应、闵、况、冷、汪、沙、沈、宋、张、陆、陈、邵、武、林、松、苗、范、昔、欧、明、易、罗、季、金、周、於、庞、郑、单、宗、宜、宛、房、屈、孟、项、柯、柳、胡、封、郝、苟、查、赵、威、钟、段、郤、俞、饶、施、哀、闻、洪、宫、姜、娄、祖、祝、费、胥、姚、贺、骆、敖、秦、桂、耿、袁、莫、聂、贾、顾、夏、柴、晏、钱、侯、倪、徐、殷、翁、郭、高、唐、凌、涂、谈、陶、桑、梅、萧、黄、曹、龚、盛、戚、常、崔、崇、商、章、康、阎、寇、梁、扈、隋、韩、彭、葛、董、蒋、辜、喻、程、傅、焦、舒、鲁、童、湛、温、游、曾、谢、赖、鄢、蓝、楚、雷、虞、路、简、解、鲍、詹、雍、满、褚、蔡、裴、管、廖、谭、翟、熊、缪、樊、黎、滕、颜、潘、薛、燕、霍、操、穆、戴、魏、瞿、酆、上官、欧阳。
  建国后,随着老解放区干部南下、解放军军官转业、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和来县参加经济文化建设等人口机械变动,县内新的姓氏不断增加,并出现部分南北罕见的姓氏,累计存有71个,兹辑录如下: 门、子、亓、仇、从、乌、平、申、冉、印、邝、司、边、朴、厌、成、扬、师、光、曲、仲、伊、庆、牟、芮、连、时、利、佐、谷、邸、言、沪、杰、拥、卓、朋、鱼、炉、官、郎、居、柏、荆、哈、贵、钮、莘、奚、衷、资、姬、勒、敏、第、淇、巢、斯、覃、戢、滑、靳、蒲、窦、谬、臧、潜、冀、璩、藤、耀。

知识出处

九江县志

《九江县志》

出版者:新华出版社

《九江县志》是江西省地方志丛书之一,由江西九江县县志编纂委员会编写,于1996年12月由新华出版社出版,主要介绍了九江县建置区划、人工、自然环境、农业、水利、林业、畜牧水产、工业、城乡建设、商业、财政金融等各方面的情况。

阅读

相关人物

汤金莲
相关人物
张应昌
相关人物
陶奎
相关人物
赵振卿
相关人物
马春生
相关人物
马万和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马回岭乡
相关地名
马头村
相关地名
沙河街镇
相关地名
东方红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