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区划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九江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520020220000921
颗粒名称: 第二章 区划
分类号: K928.2
页数: 13
页码: 4-16
摘要: 本章主要对九江县的地理位置、面积,九江县的辖区范围以及九江县以下乡村组织的名谓与划分的详细介绍。
关键词: 县城范围 位置 面积 区划

内容

第一节位置面积 九江县位于江西省北部,东倚庐山,南邻星子、德安,西毗瑞昌,北枕长江,隔江与湖北广济、黄梅和安徽宿松相望;中插九江市区,使县境分成东、西两部分。地介北纬29度21分至29度51分、东经115度37分至116度15分。东西广62公里,南北袤57公里,总面积873.33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4.64%。县城沙河街,按铁路里程南距省会南昌118公里,北距市区九江17公里。
   第二节县域范围 汉高祖六年(前201年),初置柴桑县的辖区,相当于今九江市区(浔阳、庐山区和庐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局)及九江、星子、瑞昌三县地。 晋永兴元年(304年),寻阳郡立后,徙治江南的寻阳县,仍领湖北黄梅县和安徽宿松县的沿江部分地域。 南朝宋元嘉初,汉建历陵县(今德安县地)省入柴桑县,及至唐末浔阳县为幅员最广大时期。 五代十国吴顺义七年(927年),分浔阳县属蒲塘场升德安县;南唐升元三年(939年),分浔阳县属赤乌场升瑞昌县;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年),分德化县属星子镇升星子县。三邑析立,德化县域为1586.55平方公里,历宋、元、明、清基本不变。
   清同治年间,德化县域范围是: 自九江城东行,由崇德铺50里至南湖嘴与湖口县连界,又10里至湖口县治;又由硖石40里至大姑塘,东邻鄱阳湖尾。 自城东南行30里,至吴章山岭脊与星子县连界,又50里至星子县治。 自城南行官道,由东林95里至马胫与德安县连界,又25里至德安县治。 自城西行,由官牌夹60里至安城桥与瑞昌县连界,又10里至瑞昌县治。 自城西北北渡江,西行30里至界牌石与黄梅县连界,又80里至黄梅县治。 自城北北渡江,行40里至傅公渡与黄梅县孔垅镇连界,又50里至黄梅县治。 自城东北北渡江,行80里至横坝头与黄梅、宿松县连界,又70里至宿松县治。
  1936年(民国25年)7月,根据赣、鄂、皖“隔江而治”会商,经行政院核准,将长江以北县新一区所辖封郭一、二乡和新五区所辖赤松上乡团牌洲划归湖北黄梅县,新二区所辖桑落下伍半乡划归安徽宿松县。至是,九江县域为1329.12平方公里。
  1949年6月,城区分设九江市,庐山地界划出,县辖区域为1126平方公里。 建国后,县际间多次调整插花地。1949年冬,湖口县梅家洲、南湖嘴、扁担洲和宿松县辖桐城圩、傅家洲先后划入县属第一区。1950年9月,县属涌泉乡的胡家垅南山脚和大塘畈中沟以南划归瑞昌县。1956年3月,德安县辖黄嫡区的岷山乡划人县属新塘区。1957年3月,省辖国营岷山林场由德安县代管转九江县代管,12月改县属。1968年11月,德安县辖岷山公社(即岷山、金盘大队)并入县属岷山公社。
  50年代后期始,随着庐山保护区和九江建设规模的逐步扩大,县属沿山、近市地区陆续划归山、市管辖:
  1957年12月,将大桥区的谭畈、妙智乡,十里乡的星华、星联农业社,周岭乡星火农业社的第一至三生产队和大桥乡光华农业社的第一至七生产队;沙河区的双塔乡,涧泉乡的赛阳农业社,春泉乡的光明农业社和长岭农业社的第十一至十九生产队、毛桥农业社的第七至十生产队,冯河乡红光农业社的第一、二生产队;马回岭区长垅乡的通远、马头农业社和杨溪农业社的第四至八生产队划归庐山管理局。其中长垅乡所属社、队,1965年4月划回县。
  1958年11月,将新港乡的浔江、长胜和龙岗乡的鹤问渔业社划归九江市。
  1961年9月市、县分治时,将原县属农村十里蔬菜公社一部分、茅山头垦殖场和赛城湖垦殖场的阎浔大队划归市。
  1968年11月,赛阳公社由庐山划回县;1970年5月,再度划归庐山管理局。1970年11月,将新港公社的红旗大队,大桥公社的南湖、五里、东风、太阳大队和白水湖水产场划归市。
  1977年4月,将新港、大桥、周岭公社划归市。从此,县辖区域稳定为873.33平方公里。
  1985年,九江县域范围是: 从沙河街沿双瑞公路东行,经黄家嘴至王家竹林公路桥东,与庐山区妙智乡红灯村接壤。 从沙河街沿沙赛公路东南行,经曹家枧至万龙堰邹村,与庐山区赛阳乡赛阳村接壤;又由赛阳沿105国道南行,经通远街、大塘角至半山堑,与星子县隘口乡观口钱村接壤。 从沙河街沿南浔铁路南行,经毛家桥、黄老门至马回岭乡铭山村鲶鱼嘴一线,与德安县高塘乡顾田村接壤;又由马回岭沿村道南行,经排山垅越德星公路至蛟田村李家坳,与星子县泽泉乡花园村大屋赵家接壤。 从沙河街沿沙岷公路西南行,经住岭、饶家畈至岷山乡文桥村刘家,与德安县林泉乡清塘村曾家畈接壤;又由饶家畈沿乡道北西行,经金盘村至金盘峰,乃九(江)、德(安)、瑞(昌)三县相交点。 从沙河街沿双瑞公路西行,经住岭、易家埂、新塘铺、长岭至长河公路桥,与瑞昌县桂林乡接壤;又自长岭沿乡道向南至李家铺折西行,经涌泉洞至仙女池,与瑞昌县洪岭、桂林乡连界。 从沙河街沿沙阎公路北行,经李家花屋、玉兔山至赛城湖闸口接九瑞公路,迤东与庐山区七里湖乡阎浔村居杂处;西行经阎家渡、洗心桥、生机林至安城桥,与瑞昌县桂林乡、赛湖农场一分场毗邻。 从赛城湖闸口沿长江大堤西北行,经官湖港、大树下、彭家湾至城子镇乡白马湖边山,与瑞昌县码头镇长嘴村接壤;又北与湖北广济县龙坪和黄梅县陆家嘴、二套口隔江翘望。 从沙河街沿南浔铁路北行,经骆驼山、郑家湾至赛湖铁桥,东沿古湓水接赤刀嘴为一线,北与庐山区八里湖相连;北沿铁路接214专线至九瑞公路为一线,东与庐山区七里湖乡阎浔村犬牙相交。 从沙河街沿铁路或公路北东行,穿越浔阳区或庐山区,由九江顺流东下或由新港、南湖嘴北渡江至江心江洲、新洲,西为洲头逆砥江流,东与湖口县双钟镇、南与庐山区新港乡、北与黄梅县刘佐乡和宿松县汇口乡各以航道中心为界,是赣、鄂、皖三省五县(区)的水上交汇点。
   第三节区划变更 县以下乡村组织的名谓与划分,代不划一,更迭频繁。宋初为乡里制,太平兴国年间,德化县设20乡。熙宁间,初行保甲制,未几即废。元丰三年(1080年),全县有13乡和楚城、丁田、马头镇。
   元代县下设社,社数、社名无考。 明初实行里甲制,在城日坊,近城日厢,乡都则为里;关隘设镇,集贸设市。嘉靖六年(1527年),全县编户17里,设有8乡、6图,17坊、1厢及3镇、3市。 乡、图:仁贵乡(二图)、甘泉乡(二图)、德化乡、南昌乡、仙居乡(二图)、白鹤乡、楚城乡、赤松乡; 坊、厢:宣化坊、丰储坊、永安坊、泰宁坊、玄妙坊、崇儒坊、育民坊、清平坊、通惠坊、揽秀坊、湓浦坊、迎恩坊、福星坊、白莲坊、世德坊、经武坊、新民坊和通津厢; 镇、市:龙开河镇、城子镇、南湖嘴镇和小江市、杨家穴市、女儿港市。 明末改里甲为保甲制。清初袭明制,县下一级称乡。乾隆二十年(1755年),全县置有泰宁、通津、仁贵(两乡)、德化、白鹤、甘泉(两乡)、楚城、仙居(两乡)、南 (1872年),仍为21乡(白鹤2乡改3乡,昌、赤松、新民、封郭(两乡)、桑落等17楚城2乡合l乡,并含新民乡),同时以信、乡。乾隆四十五年,增至21乡,即德化、仁、义、礼、智为序编成21路,下辖144白鹤、楚城、赤松各析2乡。迄同治十一年保、2164.5甲。
   [=此处为表格(清同治十一年全县路、乡、保、甲设置)=] 乾隆以来,全县设有城子镇、小池口、(1896年)编《江西全省舆图>载,除城区小江、杨家穴、女儿港、大孤山(即大姑泰宁、通津外,全县共置16乡,辖135村;塘)、沙河、蓝桥、通远驿、马回岭等市镇。同时设5镇、15市。 光绪年间改行乡村制。据光绪二十二年乡村:仁贵东乡,辖白水港、徐家榨、游家岭、报到岭、周家坝、洪垅岗、回风矶、新港、传贞铺等,凡9村; 仁贵西乡,辖平岭、硖石铺、小长岭、高山庙、周家岭、杨树嘴、上八里畈、下八里畈等,凡8村; 德化东乡,辖潘家湾、小桥畈、接官亭、杨树嘴、东城畈、朱家桥、谭家畈等,凡7村; 德化西乡,辖东林街、太乙观、毛家墩、书院墩、龙岗岭等,凡5村; 白鹤乡,辖樟树寨、陈家垅、扈家寨、钟家湾、太平寨、东岭、石门寨、赛阳桥、洞中寨、黄土坳、栅岭寨、住刀岭、鸡公岭、冷水堰、陶埠寨、青山嘴、龙岗寨、许家畈、兴良寨、何家渡、土局寨、熊家湾、鹤问寨、瓜子岭等,凡24村;
   甘泉一乡,辖土桥寨、双庙寨、杨家寨、大塘角等,凡4村; 甘泉二乡,辖黄老门、马家畈、通田庙、甘步村、分水岭、李家河等,凡6村;楚城乡,辖上寨、木垅、下寨、荆林街、老牛社、大塘角等,凡6村; 仙居二乡,辖长岭寨、鸡公岭、尖刀嘴、城墩寨、鸦雀山等,凡5村; 仙居一乡,辖后山寨、桐子岭、白齐畈、赤山垅、神墩寨、王家洲、磐石寨等,凡7村; 南昌乡,辖长岭寨、西窑寨、清泉寨、鲍家寨、烂泥湾、熊家湾等,凡6村; 赤松上乡,辖渠田畈、塘林畈、葛公寨、曹溪寨、湖水寨、马家寨等,凡6村;赤松下乡,辖分路口、大树下、茶庵、项家铺、拐子渡、潘家渡、邱家渡等,凡7村; 桑落乡,辖劳家埂、蔡家埂、杨家埂、刘家湾、汇口、横坝头、范家埂、胡家墩、詹家港、陶家嘴、牧鹅林、罗家渡、金家坝、七百户营、韦家营、郭家营、王家湾、下新洲、泥塘、许家湾、十埠头、谭家埂、邓家埂、程家营等,凡24村; 封郭二乡,辖关半寨、套口寨、李家口寨、杨师墩、水月庵、界石、二龙庙等,凡7村;
   封郭一乡,辖南池寨、高埠寨、沙池寨、横港寨等,凡4村。
   镇:大姑塘镇、小池口镇、城子镇、二套口镇、通远镇。 市:安仁市、崇德市、灰山市、女儿港市、石塘市、沙河市、南昌街市、蓝桥市、黄老门市、詹家巷市、马回岭市、黄蛹市、小港(即小江)市、杨穴市、八里江市。 民国初,沿用清末乡制,乡下设堡,堡数不详。1929年(民国18年),推行区、乡(镇)、闾、邻地方自治组织,城区属市,乡村设8个区,辖18乡,闾、邻不见记载。
  次年撤市,全县共置9个区,辖20乡。一区驻城区,辖泰宁、通津乡;
   二区驻十里铺,辖德化东、西乡;
   三区驻姑塘,辖仁贵东、西乡;
   四区驻沙河街,辖白鹤东、中、西乡;
   五区驻黄老门,辖甘泉东、西乡和楚城乡;
   六区驻李家河,辖仙居一、二乡和南昌乡;
   七区驻洗心桥,辖赤松上、下乡;
   八区驻张家洲,辖桑落乡(上伍半乡和下伍半乡);
   九区驻小池口,辖封郭一、二乡。
  1932年6月,改组区公所及乡(镇)、
  闾、邻组织,推行保甲制。是年,撤销城区第一区建制,列为公安区;乡村设8个保甲区,改第九区为第一区。次年组编25保联、452保、4812甲。1935年4月,调整行政区划,全县共置5个区,辖32保联、451保、4099甲。至1938年,全县为4个区,辖26保联、461保、3759甲(其中水上10保、71甲)。 日军侵占九江后,建立日伪地方组织,实行法西斯统治。1939年1月,成立县治安维持会,下设8个分会(另有茶岭、新塘铺分会编入瑞昌县,余家河分会编入德安县)。同年8月,成立县政府筹备处;12月,正式成立县政府,城区以外设8个区,辖18镇、202保、1659甲。
   一区驻十里铺,辖3镇、21保、174甲;
   二区驻新港,辖2镇、23保、197甲;
   三区驻姑塘,辖2镇、22保、132甲;
   四区驻沙河,辖3镇、30保、223甲;
   五区驻马回岭,辖3镇、35保、265甲;
   六区驻洗心桥,辖3镇、27保、247甲;
   七区驻张家洲,辖12保、99甲;
   八区驻鸡公岭,辖2镇、32保、322甲。 九江沦陷期间,国民党县政府亦于县境编制区、乡、保、甲组织,或明或暗做些抗日救亡工作。1940年,全县共置4个区,县城称第一区,辖4镇,因日伪占领中心,实际未能控制;乡村3个区,辖22乡、331保、2710甲。 [=此处为表格(1940年全县区、乡(镇)、保、甲设置)=]抗日战争胜利后,撤区并调整行政区划。1945年12月,城区4镇并l镇,定名浔阳镇;杨柳、同新2乡合l乡,改名桑落乡;撤销浔庐乡,所辖保甲分别划人九莲、濂溪乡,全县共置1镇、20乡,下辖383保、3209甲。1947年1月,为纪念辛亥革命先辈罗惺予,改黄金乡为惺予乡。至1948年6月,全县1镇、20乡共辖209保、2491甲。
   [=此处为表格(1948年6月全县乡(镇)、保、甲设置)=] 解放初,县下设区,乡村沿用民国旧制。1949年6月,先于新港、沙河、马回岭建立3个区。8月,全县共设6个区,并以序词命名区人民政府,下辖20乡、175保。
   一区辖桑落、韩晟、仁北乡,共30保;
   二区辖姑塘、仁中、濂溪、九莲乡,共36保;
   三区辖东林、沙河、惺予乡,共26保;
   四区辖永安、青龙、万福乡,共24保; 五区辖长岭、岷山、远庸、朗山乡,共29保;六区辖蓝桥、高良、荆林乡,共30保。1950年2月,分第二区濂溪、九莲乡增设第七区,分第五区朗山乡和第三区惺予乡增设第八区;同时废除保甲制,建立乡人民政权,全县共置8个区,辖2镇、108乡。1951年4月,分第一区洲头、九号、六号、蔡洲、柳洲乡增设第九区;9月,土改结束,乡村区划略有调整,全县9个区共置5镇、110乡,下辖2408村(按选区划分)。
   [=此处为表格(1951年9月全县区、乡(镇)、村设置)=]
  1952年9月,增设11个乡,其中第一、二、四区各2乡,三、六区各1乡,八区3乡;次年4~5月,撤减3个乡,实增8个乡,即第二区高山乡,三区河桥乡,四区花园、赤湖乡,六区小阳乡,八区靠山、三桥、雨淋乡,全县共置5镇、118乡。
  1953年6月,为避县内乡与乡之同音、同名,将第二区虞河、茶庵、沿湖乡分别改称大桥、大塘、周岭乡,第四区白马乡改称白湖乡,第八区麒麟乡改称城门乡;同时,改区人民政府为区公所。8月,第六区马回岭镇改乡,全县共置4镇、119乡。
  1954年12月,为加强县境西北沿江滨湖地区的领导,调整第一、二、四、七区行政区划。即撤销原第七区并人第二区,将第二区高山、都天、大塘乡和原第七区五里乡划归第一区;将原第四区分成四、七两区,以赤心、永安圩内10乡为第四区(区所驻[=此处为表格(1956年12月全县区、乡及高级社设置)=]大树下),洗心圩内1镇、7乡为第七区(区所驻港口)。次年4月,改以地名命名区公所,依次称新港、大桥、沙河、永安、新塘、马回岭、港口、城门、江洲区。
  1956年,根据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发展形势,局部撤区和并乡。1月,先将123个小乡(镇)并成48个乡;6月,再调减6个乡。同时撤销7个区的建制,江洲、永安区分别并人新港、港口区,其余5个区各留3~5名干部指导新乡工作。至年底,全县7区(含留守区)、42乡共辖180个高级农业社(其中2个渔业社)。
  1957年3月,恢复大桥、沙河、新塘、马回岭、城门区公所;省辖国营岷山林场由德安县代管转九江县代管,12月改县属。11月,港口区的民主乡并入团结乡。12月,成立国营江西省沙河——赛湖(后改赛城湖)农林牧渔综合垦殖场,隶省农垦厅,县代管。
  1958年2月,精简机构,加强乡级政权建设。即撤销区公所,将全县35个乡(划归庐山除外)撤并为19个乡,原新港、江矶乡并为新港乡;游岭、桃花、高山乡和联城乡的联华、浔江社并为游岭乡;九号、柳洲乡并为江洲乡;大桥乡和联城乡的联团、联盟社并为大桥乡;周岭、邓桥乡并为周岭乡;十里、女儿乡和联城乡的联城、联江社并为十里乡;浔镇、冯河乡和涧泉乡分出的石门社、春泉乡分出的蓝桥社并为沙河乡;港口、生机乡并为港口乡;幸福、建设乡并为永安乡;团结乡不变;新塘乡和长山乡的铜泉社并为新塘乡;涌泉乡和长山乡的四华、西河社并为涌泉乡;新合乡和长山乡的紫荆社并为新合乡;马回岭、六祖乡并为马回岭乡;余河乡和牌楼乡的雨淋、塔岭、花盘社并为余河乡;黄老门乡和春泉乡分出的毛桥社并为黄老门乡;城门、徽洲乡和金兰乡的白洋、黄垅社并为城门乡;龙岗、杨花乡并为龙岗乡;住岭乡和金兰乡的金桥社、徽洲乡的白畈社、龙岗乡的狮子社、牌楼乡的五一杜并为住岭乡。同时,成立国营十里铺(后改茅山头)林牧农试验场,改国营岷山林场为岷山林牧农综合垦殖场。9月,游岭乡改称长岭乡,10月并人新港乡。 是秋,县内掀起人民公社化运动。自8月下旬试点至10月,全县先后建立沙河、新港、江洲、大桥、港口、新塘、城门、马回岭等8个人民公社,社下设生产大队、生产队。II月,国营赛城湖、茅山头、岷山场统一改称“综合垦殖场”,余河乡并入岷山综合垦殖场,龙岗乡的赛湖、五峰、青锋、土局社(后改称大队)划归赛城湖综合垦殖场,各总场下设分场(或集体挂钩大队)、生产队。12月,将原17个乡按“政社合一”的要求并成8个乡。全县8社、3场共辖102个大队(分场)、1003个生产队。
  1959年7月(市县合并期间),分大桥公社的联城、太阳、爱华、星星、爱民大队成立十里铺蔬菜公社;1960年9月,分江洲公社大湾洲等处成立国营红旗农场;1961年3月,分新港公社杨家洲等处成立国营回峰矶垦殖场。至是,市、县属农村为9社、5场,共辖126个大队、25个分场及1836个生产队。
  1961年10月市、县分治后,重设新港、港口、新塘、沙城、马回岭等5个区公所,改红旗农场为新洲垦殖场;l1月,全面调整并适当缩小社队规模,全县共置19个公社、4个垦殖场,下辖179个大队、28个分场及2066个生产队。
  1962年6月,撤销区公所;II月,撤销回峰矶垦殖场,分永安官湖成立国营官湖垦殖场。同年8月,分大桥白水湖成立国营白水湖垦殖场;次年3月,扩大场辖范围,成立“政场合一”的白水湖乡。1965年4月,以庐山划回的大塘、杨溪、马头大队增设长垅公社。至此,全县为20个公社、5个垦殖场,下辖191个大队、20个分场及[=此处为表格(1961年11月全县区、公社(场、镇)及大队、生产队设置)=][=此处为表格(1985年全县乡村组织及自然村统计)=]
  2225个生产队。
  1967年3月,撤销官湖垦殖场。1968年秋后,根据省革命委员会扩社并队的要求,对全县行政区划进行较大的的调整。9月,赛城湖垦殖场改县属。10月,地区赤湖水产场划归县,团结公社并入场;撤销白水湖垦殖场,并人大桥公社,全民部分改社属水产场;改岷山垦殖场为岷山公社。11月,地区颜家畈良种场划归县,改建县水稻良种场;杨柳公社并人城门公社,六祖公社并人马回岭公社,长垅公社分别并人马回岭、黄老门公社;分沙河公社的东方红、土城、罗塘大队成立新城镇。次年4月,长岭公社并入新港公社,涌泉公社并入新塘公社,黄老门公社并人马回岭公社;6月,长山公社并入新塘公社。调整后,全县共置l镇、13社、4场,下辖169个大队(分场)、1423个生产队。
  1970年5月,团结公社与赤湖水产场分设,场属地区,公社归县;7月,组建县农业科学研究所,与县水稻良种场合署办公,对外简称县农科所。同年5月,沙河公社和赛城湖垦殖场的赛湖、青锋、杨花大队并入新城镇;次年4月,沙河公社和赛湖大队复分出。1972年10月,适当缩小社队规模,原长山、涌泉、黄老门公社分别从新塘、马回岭公社划出,恢复公社建制。1975年11月,分岷山公社林业分场成立县国营岷山林场。至1977年新港、大桥、周岭公社划市后,全县共置1镇、14社、3场、l所,下辖165个大队(分场)、1493个生产队。
  1980年12月,从永安公社划出幸福大队成立县棉花原种场。1981年3月,县水稻良种场改称水稻原种场。1982年9月,赛城湖综合垦殖场改称赛城湖水产养殖场。1983年9月,港口公社改名洗心桥公社,新城镇改名沙河街镇。
  1984年5月,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的指示精神,撤销人民公社、生产大队、生产队“政社合一”体制,改为乡人民政府、村民委员会、村民小组。11月,团结乡改名城子镇乡。1985年,全县共置l镇、14乡、4场、1所,下辖132个村民委员会和1831个村民小组;7个居民委员会;21个分场和105个生产队,共有1711个自然村。

知识出处

九江县志

《九江县志》

出版者:新华出版社

《九江县志》是江西省地方志丛书之一,由江西九江县县志编纂委员会编写,于1996年12月由新华出版社出版,主要介绍了九江县建置区划、人工、自然环境、农业、水利、林业、畜牧水产、工业、城乡建设、商业、财政金融等各方面的情况。

阅读

相关人物

汉高祖
相关人物
吴顺义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星联农业社
相关机构
赛阳农业社
相关机构
毛桥农业社
相关机构
长垅乡所属社
相关机构
鹤问渔业社
相关机构
赛阳公社
相关机构
庐山管理局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九江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