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节日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武宁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520020220000899
颗粒名称: 第三节 节日
分类号: K892.11
页数: 3
页码: 718-720
摘要: 传统节日,流传悠久。因时代不同,有的已逐渐不被重视。俗语:“过年一七,端阳一日,中秋一夜,重阳一话。”反映了节日的兴衰变迁。 “春节”习惯叫“过年”。按照我国传统习俗,农历正月初一为“元旦”,俗称“春节”,这是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 农历的正月初一,古称“正”,“正”是一年之始。
关键词: 武宁县 传统节日

内容

一、传统时节 传统节日,流传悠久。因时代不同,有的已逐渐不被重视。俗语:“过年一七,端阳一日,中秋一夜,重阳一话。”反映了节日的兴衰变迁。 “春节”习惯叫“过年”。按照我国传统习俗,农历正月初一为“元旦”,俗称“春节”,这是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 农历的正月初一,古称“正”,“正”是一年之始。这一天,男女老少,高高兴兴地互相上门道贺祝福,叫拜年。初二以后家家户户人来客往,探亲访友,设宴饮酒,尽情欢娱。过年活动有的要延续到元宵节。分居的子媳,率领孙子、孙女在初一赶到父母住地向父母(祖父母)拜年。俗语称:“初一崽(儿子),初二郎(女婿是初二到岳家拜年),初三初四拜姑娘。”拜年的礼节可延到初七、八,俗称“拜年拜到初七八,坛坛罐罐都刷刮”。
  元宵。正月十五日,称“元宵节”。各家用糯米粉中馅芝麻粉和白糖做成汤圆,我县叫做吃“元宵果”。元宵自唐以来就有观灯风俗,故又称“灯节”。在元宵这天,我县还有到祖坟前点灯的习俗,叫“月半送灯”。旧志载:“上元剖竹竿为灯,送祖墓,,沿山遍野,煌煌如星辉日烂,林麓洞然。”又载:“房屋仓储,园圃圈厕,莫不张灯,谓之照蚁虫鼠耗。又取女贞叶烧炉中,作毕爆声,以殄虱蚤。” 清明。这个节日流传两千多年,《易通卦验》中说:“春分加十五日为清明,万物至此皆洁齐而清明矣。”清明扫墓是民间相延不衰的习俗。旧志载:“清明治酒肉上墓,鸣金扫奠,童幼观者,辄散以果。”又称扫墓节。解放后,除各自祭扫祖先坟墓外,领导机关还组织人民群众到烈士陵园扫墓,献花圈,缅怀先烈丰功伟绩。 立夏。十四节气之一,找国习惯为夏季开始的节气。旧习凡夏天出生的于是日饱餐一顿,叫做“撑夏”。这时农作物生长渐旺,田间管理日益繁忙,农谚云:“立夏三朝遍地锄”。这个节日,农村比较盛行,城市则较淡漠。 端阳。农历五月初五日为端阳节,又称端午节,是仅次于春节的一个盛大节日。各家各户在门首插蒲艾,吃包子、粽子、茶蛋和咸蛋,喝雄黄酒和在四处屋角洒雄黄酒以驱虫蛇,并且在节日举行龙舟比赛。民间传说:包子、粽子和举行龙舟比赛,都是为了纪念战国时楚国爱国诗人屈原的活动。旧志载:“天中节市井以纸印龙舟,标插门外,响午迎神鼓吹,沿门收之,送诸水中以禳灾。夜则沿街歌唱为乐。”这是我县古时端午习俗。 天贶。农历六月六日,俗称吃新米饭。旧志载:“天贶节晒书,农家置酒肉供土地。”宋真宗大中祥符四年诏,以六月六日天书再降,定为“天贶节”,是天赐的意思。六月烈日高照,又是晒书、晒谷、晒衣服的好日子,故读书人又称“晒书节”。这个日子,在农村中颇盛行。
   中元。农历七月十五日。旧志载:“中元以楮钱为礼,送新丧家,亲属衣衰绖哭奠之。”又云:“七月中元,俗谓地官赦罪。朔日(初一),即整衣冠,迎先灵于门外,若肃客然。自是日上食,比及望日(十五日),洁治肴馔,一更后,陈献劝肴,乃出门烧楮钱,跪拜送神以归。”解放前,民间烧纸祭鬼,非常普遍。解放后,烧纸祭鬼的习俗,已逐渐减少。
   中秋。农历八月是仲秋,八月十五又居仲秋之中,所以称“中秋节”或“仲秋节”。
   中秋节是一年三节(端午、中秋、重阳)之一。是夜,摆设月饼果品,全家团坐赏月。 重阳。农历九月九日,又叫“重九”。民间流传于重九日登高,可免除灾难。旧志有关重九登高的记载不多,只有“重阳后聚族祭祖,会饮演剧,至深冬乃止。族有绅衿,设公席敬礼之。比年科名得隽者,裁会金为奖赏礼祀也,而鼓励人材之法寓焉。一新县城登高山(俗称丁家山),为前人重九登高而得名。旧志载:“登高山,县至河之南二里许,昔人佩萸采菊处也。”农村有自煞米糖食用的习俗。 小年。又称伢崽年,农历腊月二十四日。这天有打扫卫生的习俗,全屋上下,内外、猪圈、厕所全部打扫,厨房用具,统统擦洗,旧俗于是夜敬香烧纸,送灶神上天。自小年之后,节日气氛逐渐浓厚,民间的说法是:“二十四,打扬尘;二十五,捆铺程(外地客开始离县回家);二十六,过年肉(宰杀过年猪);二十七,捣粑日;二十八,剃头发;二十九,家家有;三十夜,劈劈拍(放爆竹、烧大火);.初一日,拜年客。” 年福。又称过大年,俗称还年福。一般是在腊月最后一天,也有提前一天者。是日备办酒菜,张贴春联年画,摆供品,燃香烛,放鞭炮,敬天地,供祖先,然后全家团坐聚餐,俗称吃年饭,现多与除夕夜年饭并办。 除夕。腊月三十夜,灶堂、鸡猪圈插烛点灯,烤火守岁,直至午夜,交子时后鸣放鞭炮,送旧迎新。
   二、民国时期节日 双十节,10月10日,宣统辛亥年(公元1911年)武昌起义后推翻延续二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最后一个王朝,建立民主共和制度,定该日为国庆节。解放后,定为辛亥革命纪念日。
   植树节,3月12日。为孙中山逝世纪念日,民国时期,定该日为植树节。 青年节,4月29日。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于1911年农历三月二十九日,在广州发动武装起义,失败后,72名烈士葬于黄花岗,定为青年节。
   儿童节,4月4日。
   教师节,农历八月二十八日为孔子诞辰,定为教师节。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统一节日
   元旦,公元1月1日为元旦,放假一天。
   春节,农历正月初一到初三为春节,放假三天。
   国际妇女节,3月8日,为国际劳动妇女节,全国妇女放假半天。
   国际劳动节,5月1日,放假一天。青年节,5月4日。为纪念“五四”运动,继承发扬光荣革命传统,1949年12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规定这一日为我国青年节。
   国际儿童节,6月1日,儿童放假一天。
   中国共产党诞生纪念日,1921年7月1日,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成立。
   建军节,8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诞生。 国庆节,10月1日,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了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人民革命伟大胜利。1949年10月1日,在天安门城楼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红旗,毛泽东主席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从此,每年的10月1日就成为中国各族人民举国欢庆的建国纪念的节日。

知识出处

武宁县志

《武宁县志》

出版者:江西人民出版社

武宁,商属艾地,汉名西安,晋称豫宁,至唐始用今名。以接壤楚尾,屡遭兵燹。宋元以往,典志荡然无存。明、清曾纂修县志十六次,今仅存明嘉清壬戌志一部,清代志六部。自同治癸酉志以后百余年,其间历史兴替,已英雄和业绩纷呈,而志籍未修,必史迹与时间流逝。是以党和人民政府决定重修县志,使承前而昭后。 武宁,处江西西北边境,全县面积为三千六百平方公里。南有九岭流脉,北有幕阜延绵,中部柳峰秀出,联群山以多娇;西来修江奔流,纳百川而东注。万山资源丰富,原野四季流青,盛产粮油、竹木、茶叶。人口滋蕃,现有三十万人,为赣西北望县之一。县城凡四迁治地:由西安而新县,而玉枕山麓,而南市岭。 全志材料,取自省、地、县档案资料、县各部门编写的史料及历代县志等历史文献。一部分取自有关报章杂志及回忆录、座谈记录等,为节省篇幅,均未注明出处。本志各章节篇幅或长或短,或繁或简,主要依据材料多寡所定。有关“附录”,是为辑录有参考价值的文献资料,以补充正文。

阅读

相关地名

武宁县
相关地名

相关专题

春节
相关专题
元宵
相关专题
清明
相关专题
立夏
相关专题
端阳
相关专题
天贶
相关专题
中元
相关专题
中秋
相关专题
重阳
相关专题
小年
相关专题
年福
相关专题
除夕
相关专题
双十节
相关专题
植树节
相关专题
青年节
相关专题
教师节
相关专题
元旦
相关专题
国际妇女节
相关专题
国际劳动节
相关专题
建军节
相关专题
国庆节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