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名山古洞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武宁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520020220000869
颗粒名称: 第三节 名山古洞
分类号: K928.3
页数: 4
页码: 519-522
摘要: 武宁县县境崇山峻岭遍布,名山古洞较多,主要有:四望山、 饮马岗 、 辽山、太平山、 九宫山、武安山、朱家山、冠峰山、鲁溪洞、 上原洞、 洞口岩等。
关键词: 名山古洞 名胜古迹

内容

县境崇山峻岭遍布,名山古洞较多,现择其主要者整理如下:
  四望山
  位修河北岸老县城西门外约一里,登临其上,可望四面山水。其上曾建有四望亭,为宋代名臣韩琦、李纲前后两次所建。据旧志载:“四望亭,’县西里许四望山之巅,’宋韩魏公有诗、李文忠按部经此,喜其岗阜杰出,可览四面溪山之胜,因亭久废,命复建之。绍兴间,知县王宁感二公之贤,更名日勿剪亭。今废。”旧志又载:“韩魏国公琦,相州人。天圣五年与邑人叶顾言同登王尧臣榜,顾言为名进士,琦访诸南乡及县治,登四望山,芙蓉万叠,云树干层,心目为之骀宕,遂建四望亭,赋诗志之。”韩琦题《四望亭》诗“西北云高拂女墙,危亭虚豁望中长;田间堤陌成新隰,天外山川是旧疆。古道人秋漫黍稷,远坡乘晚下牛羊;凭栏多少无言恨,不在归鸿送夕阳。”旧志又载:“李纲,邵武人,以绍兴五年除江西安抚制置大使,知洪州。尝沂修水,临艾城,登四望山。山旧有亭,建自韩魏国公琦。公流连四望,南有柳岳,北有神童,西有罗峰,东有石镜,修江中流如练,缭绕亭麓,.遂不忍斯亭之圯也,命邑人葺而新之,至今犹存胜迹云。”前人有《四望亭怀古》一首:“赐绯同日拜尧阶,访友闲登百丈岩;郭外一亭高莫并,山头四面望无涯。重新有客追风雅,话泪何人续等侪;先后凭栏双宰相,烟荒草蔓正萦怀。”
   饮马岗
  在浬溪公社坎上大队境内,现称走马岗。据旧志载:“饮马岗,县西六十里,俗呼走马岗,宋将岳飞讨平杨么取道武宁,饮马于此,岗侧旧有岳少保祠。今废。”岗上旧有饮马庙,后改马岗寺,早废。此岗曾名骤马岗。民国时期吴宗慈撰《江西通志》有岳飞《题骤马岗》一诗:“立马林岗豁战眸,阵云开处一溪流,机舂水沚犹传晋,黍秀宫廷孰悯周。南服只今歼小丑,北辕何日返神州。誓将七尺酬明圣,怒指天涯泪不收。” 另有《饮马岗》诗一首:“长岗络绎艾城西,武穆当年驻马蹄;烈血一腔泉底彻,神躯入尺望中齐。聊将饮水酬饥渴,何用投钱竞品题;千古冤成三字狱,行人泪洒夕阳低。”
   辽山
  在船滩公社辽田大队境内,海拔720米,相传唐朝曾建立山寨,有名曹和者据立为王,人称:“曹和天子”。后朝庭派沈太师率兵用火攻破寨,曹和去向不明,四太子自刎。后人为纪念四太子,于辽田东岳殿内塑一红面头像奉祀。现山顶尚有跑马槽遗迹,偶而有人掘出断砖瓦砾。旧志《艺文》卷《辽山记》中有:“仰望崔嵬,几若天半,衲子告余日:上有跑马坪,世传先朝出寇结寨处也。……乃循鸟道再陟里许,豁开平台,袤延数百丈,则所谓跑马坪也。”半山有寺,称辽山寺,又名曹王庙,于解放后陷塌。旧志有《辽山寺赠清静和尚》诗:“编携衣钵度红尘,那得菩提自在因,满地鞋香花带雨,一天笠影月随身。残钟疏罄闲闲寺,流水高山寂寂春;闻说当年曾结社,渔舟可亦问迷津。”山麓有石竖立,高三丈余,嵌空玲珑,形似妇女负儿于背。当地流传有民谣一首:“石人婆、石人婆,终朝伫立望阿歌;山中岁月易相过,日望阿哥可奈何。”对山亦有一石似人体形,遥遥相望。传说辽山寨破后,曹和不知去向,其妻背儿翻山越岭,四出寻找。为躲避官兵搜捕,不敢到民家乞食,饥饿而死,后化为石。
  太平山
  位于干楼、浬溪两公社连界处,海拔1329米,山北为湖北阳新。原名丝萝山,明成化丁亥(公元1467年),因该山佑圣宫奉祀的章(权孙)真人“显圣助战有功”,“钦书通真宝殿,改丝萝山为太平山”。山上有极高明亭、北极山、龙井、龟山、鹤山、枯楂溪、云棋峰、雷岩、三仙坡、榔梅、义栎、鹿跑泉、五雷峰、龙门、孟姥潭、狮子岩、梧桐冈、葫芦石、虎迹石、豹齿石、石人洞、仙迹石等二十二景。元诗人揭篌斯游山后就每景题诗《太平山杂咏》二十二首留传至今。
   九宫山
  北麓为湖北通山县,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遇难处;南麓为我县温汤公社,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县苏维埃曾设小九宫,尚有遗址多处。旧有九宫寺、小九官寺,早废,现发现有“望仙宫”石碑。九宫山山色壮丽,风景秀美,名胜之处甚多,有拨云峰、龙湫、怪松坡、试剑石、眠云石、喷雪岩、陶姚洞、温泉等。宋诗人谢枋得游后留诗《登九宫山》:“真人何代结幽栖,累世奎章焕紫泥;日月高奔黄道近,衡庐傍出玉绳低。”山侧陶姚洞据旧志载:“《九宫志》云,晋时有陶姚二真人,炼修洞内,后皆仙去,前有喷雪岩,飞瀑千仞,迅若奔雷,四时不绝,真胜境也。”
  武安山
  在黄段公社境内,海拔528米,曾建寨称武安寨。明嘉靖志载:“武安山三面如壁,其上坦平。元季兵乱,胡绍远兄弟于此立寨,雄据一方”。清雍正志载:“武安城,在县南江阴乡,离城十五里。正面如壁,其上平坦。元季兵乱,邑人胡绍远兄弟保障乡民,于此立寨,又名武安寨,俗传每岁常有群鸟噪集其上。”清同治志载:“武安山寨,县南二十里,山以寨得名。元至正间(约公元1350年前后)邑人胡绍远兄弟,团练乡兵,与陈友谅相拒时所立。其山四面如削,一径中通,上得平地,广十余亩。因山为城,垒土为门,部署整齐,遗址犹存。”又载:“胡绍远,长砂人(今罗坪公社境内,属柘林水库库区)。至正壬辰(公元1352年),外寇侵毁县治,居民四逸,绍远兄弟五人,倡仪聚众保障,乡闾赖之以安者五年。……已亥秋(公元1359年),与伪汉陈友谅兵战于建昌之麻潭,不胜,兄弟皆死之。”旧志记载与胡绍远共立山寨者有聂潮玉、崔秀南、卢甫、李奇、王才夫、姚以忠、彭九垓兄弟等。全县地名普查时据调查:该寨原名乌鸦寨,以山形定名。胡绍远建寨时,人少势弱,声名不著。后有当地源口人彭耀祖、彭家湾人崔万户,纠众数百,参与经营,始具规模。朱元璋与陈友谅交战建昌,山寨率众助战,不幸失利,损失较大,退守山寨,严令戒备,如锣响三声,全寨出.击。传说锣绳被老鼠咬断,铜锣掉在桌上(一响),又掉在椅上(二响),复掉在地上(三响)。众人闻声而起,黑夜间自相残杀,伤亡殆尽,彭崔两人在寨前莲塘边相对自刎。现武安大队境内小地名有仓下(相传武安寨囤粮处)、营盘里(相传武安寨扎有营房)、打鼓岭(相传为武安寨击鼓练兵处)、寨下(在武安寨北麓,清道光时建村)、骡马洞(面积约4平方公里,’相传为武安寨放牧骡马处)等。旧志《武安山》诗:“叠幛层峦鹿豕奔,当年戎马此间屯;麻潭曾奋勤王勇,修水谁招壮士魂。乱石丛中寻寨址,断垣堆处认军门;虽然寂寞前朝事,兴废茫茫感慨存。为王为虏古来多,成败由天可若何;乱世英雄终草莽,衰元粉饰讳干戈。蚍蜉撼树忠堪惜,精卫填波志不磨;生意凛然千古在,夜深磷火满山阿。”
  朱家山
  在罗溪公社境内与靖安县交界处。旧志载:“宋绍兴元年辛亥(公元1131年),江淮招讨副使岳飞,追斩李成将赵万等于朱家山。余党由奉新奔江州,岳飞追斩之。过武宁。”据史载,宋建炎四年(公元1130年)冬,曾为金兵带路的叛将李成渡江南下,攻占江州(今九江)。派遗部将马进、邵友进占筠州(今高安)等地,直逼洪州(今南昌)。绍兴元年春,岳飞率江阴军抵达洪州,攻克筠州,马、邵夺路向西北而逃,岳飞尾追不舍,在武、靖边境出奇兵,勇斩马进部将赵万于朱家山。复率兵抢渡修江,攻克武宁。挥师向东,攻克江州,将李成兵马赶过长江。前人有《朱家山怀岳忠武王》诗:“中原金虏寇氛张,此辈乘机草窃忙;真见将军神算略,翻怜小丑枉猖狂。千峰壁立排军阵,万壑云屯莽战场;八百年来陈迹杳,烟岩杀气尚飞扬。”
   飞来峰 即柳山,在县南。相传许逊捕蛟至长乐乡,知其地有妖氛,用剑劈土,土掷飞五十余里:至此坠落,遂成一峰。前人有《飞来峰》诗:“秀插江干锁钥长,琴堂分韵入诗床,渔灯上下金杯冷,龙剑依稀玉殿凉。禁鼓楼头声简简,山钟院落韵锵锵;孤峰却忆飞来晚,万里明霞焕锦章。”
  冠峰山
  位于幸福、莲花两公社之间,原以山峰似帽,名冠峰山,后以其形似棺柩,俗称棺材山,1958年改称幸福山。抗日战争时,国民党政府军队曾在此山堵截日本侵略军,众多将士壮烈牺牲,山上仍有战壕遗迹可寻。
   县境内山洞有多处,经探明的山洞有:
   前后洞
  在路口公社枣源大队境内,洞内高4米,宽55米,深400米,可容千人。
  鲁溪洞
  在大桥公社大桥大队境内,洞口高约2米,内宽敞,深不可测。相传有七重,现仍可进入三重。洞内有石锣石鼓、石桌石凳等。有长流泉水。1962年建鲁溪电站,蓄水发电。清余长祚有《游鲁溪洞记》记之甚详。前人有《游鲁溪洞》诗:“洞开山曲水中流,张炬来探七月秋;俯视仙田留缺陷,仰挝神鼓落声幽。玲珑怪石危悬叠,兀突潜龙倒竖遒;我欲寻源还自却,葫芦峰下暂回头。”
   洞门
  在横路公社洞口大队境内,两岩拱立如门,高约10米,有大路从门中穿过。
   上原洞
  在莲花公社山坪大队境内,洞高7米、宽5米、深17米,内分三重,可容两百余人。
   洞口岩
  在宋溪公社境内,两边悬岩对拱如门,小路中通。
  狮子岩洞
  在船滩公社船滩大队境内,高5米,宽7米,深8米,内有三个横洞,以小山形似狮子得名。 寺庄岩洞
  在船滩公社莲圹大队境内,高10米,最宽处21米,深30米。内有泉井,终年不涸。可容17桌人吃饭。
  仙姑洞
  在横路公社白洋大队境内,口小内宽,位于悬岩陡壁之巅。深约20米,顶端有出口,可容百人,因有女尼在此修行而得名。
  一盆鳅洞
  在国营茶场境内,有上、中、下三个岩洞,能容100余人。
   旧志载已探明的洞有:
   天石岩洞
  在宋溪公社山口大队境内,“山阴一洞,潜开肘腋,广可布十席。”
   五泉洞
  路口公社五泉大队境内,“洞内五泉并出,濯田颇多。”建有电站。前人有《五泉洞》,诗:“润物心愿急,争流出大川;涛飞千练净,泡涌五珠连。喷石晴长雨,穿岩岭可田;钟荣诗品妙,琴向绿荫眠。
  梅颜山响洞
  县东北六十里,“遵岗而南一洞,以石投之如八音,间作清浊疾除,响透山椒,听者几恨石尽不得毕宣其蕴也。”现响洞尚在,为一直洞,洞口不大,深不见底,据民间传说。从洞口倒入谷糠,可由洪岩潭流出。
   石佛洞
  鲁溪山上,“当穷岩绝壁间,嵌空如楼,中有怪石,如佛像。”
  暇洞
  在鲁溪境内,“洞凡十二门,初入轩豁类王侯宅,少进,得两洞,一左一右……第四门如曲巷,深黝不见天日……以后诸门不敢入,但闻泉响铿锵,若远若近。”
   燕岩
  在箬溪惠民寺后。洞凡三门,第一门方广如堂,二三门如燕巢,故名。
   河鼓洞 俗称锣鼓洞,县南七十里,罗溪公社东湾大队境内。前人有《河鼓洞》涛:“危岩绝壁势嶙峋,飞瀑迢迢白似银;沙石难填无底壑,诸流盈溢过前津。
   风洞
  在县南白岩山,“洞口尘氛如扫,人不能立。”
   第四节名人遗迹 旧志对名人遗迹记载甚详,因年岁久远,多已无遗迹可寻。现择记有迹可寻有重建价值者于后:
   涌翠亭
  在柳山上,柳浑读书之所,遗址犹存。

知识出处

武宁县志

《武宁县志》

出版者:江西人民出版社

武宁,商属艾地,汉名西安,晋称豫宁,至唐始用今名。以接壤楚尾,屡遭兵燹。宋元以往,典志荡然无存。明、清曾纂修县志十六次,今仅存明嘉清壬戌志一部,清代志六部。自同治癸酉志以后百余年,其间历史兴替,已英雄和业绩纷呈,而志籍未修,必史迹与时间流逝。是以党和人民政府决定重修县志,使承前而昭后。 武宁,处江西西北边境,全县面积为三千六百平方公里。南有九岭流脉,北有幕阜延绵,中部柳峰秀出,联群山以多娇;西来修江奔流,纳百川而东注。万山资源丰富,原野四季流青,盛产粮油、竹木、茶叶。人口滋蕃,现有三十万人,为赣西北望县之一。县城凡四迁治地:由西安而新县,而玉枕山麓,而南市岭。 全志材料,取自省、地、县档案资料、县各部门编写的史料及历代县志等历史文献。一部分取自有关报章杂志及回忆录、座谈记录等,为节省篇幅,均未注明出处。本志各章节篇幅或长或短,或繁或简,主要依据材料多寡所定。有关“附录”,是为辑录有参考价值的文献资料,以补充正文。

阅读

相关地名

武宁县
相关地名
四望山
相关地名
饮马岗
相关地名
辽山
相关地名
太平山
相关地名
九宫山
相关地名
武安山
相关地名
朱家山
相关地名
冠峰山
相关地名

相关实物

前后洞
相关实物
鲁溪洞
相关实物
洞门
相关实物
上原洞
相关实物
洞口岩
相关实物
狮子岩洞
相关实物
寺庄岩洞
相关实物
仙姑洞
相关实物
一盆鳅洞
相关实物
天石岩洞
相关实物
五泉洞
相关实物
梅颜山响洞
相关实物
石佛洞
相关实物
暇洞
相关实物
燕岩
相关实物
河鼓洞
相关实物
风洞
相关实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