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土壤与肥料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武宁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520020220000774
颗粒名称: 第四节 土壤与肥料
分类号: F301.24
页数: 6
页码: 289-294
摘要: 成土母质 岩石风化后成为母质,各种成土母质对土壤的分布形成、发育及农业生产特性有直接影响。武宁县成土母质有七种类型。武宁县土壤共划分为7个土类,10个亚类,30个土属。 (一)水稻土:占耕地总面积76.3%的水田属此类土壤,下分三个亚类
关键词: 土壤 肥料

内容

一、成土母质 岩石风化后成为母质,各种成土母质对土壤的分布形成、发育及农业生产特性有直接影响。我县成土母质有七种类型。
  (一)酸性结晶岩类风化物:如花岗岩、花岗片麻岩、花岗斑岩等酸性结晶岩类风化物,是我县山区麻沙泥土、麻沙泥田的成土母质。 (二)泥质页岩类风化物:是泥岩、页岩、板岩、千枚岩、片岩一类含泥较多的岩石风化物,广泛分布在我县丘陵地区。
   (三)石灰岩类风化物:分布在浬溪岩山、船滩辽山、大桥北屏山一带,风化后的土层较薄。
  (四)红砂岩类风化物:是红色砂岩、砂砾岩的风化物,分布在船滩、清江公社与修水三都盆地相邻地带。 (五)紫色砂岩类风化物:是紫色和紫红色砂岩、砂砾岩类的风化物。分布在中、低区,常与丘陵红壤交错分布组成复区。
   (六)第四纪红色粘土:主要分布在新宁镇、县茶场、幸福公社等地。
   (七)河积物:由河流冲积而成,主要分布在修河及一级支流两岸冲积平原上。
   二、土壤类型
   全县土壤共划分为7个土类,10个亚类,30个土属。 (一)水稻土:占耕地总面积76.3%的水田属此类土壤,下分三个亚类:潴育型水稻土,约占水田面积80%以上,主要分布在平原畈田、丘陵山区垄田的中下部,,灌溉条件方便,地下水位适中,潜在肥力较高,是高产水稻土壤;淹育型水稻土,约占水田面积3%,主要分布在丘陵岗地的高榜田和梯田,地下水位深,种稻历史短,灌溉水源缺乏,多为望天丘,肥力低;潜育型水稻土,面积占水田17%左右,主要分布在山区挂壁田和山丘垄田中下部及平原畈田低洼处,由于串流漫灌,地下水位高,全层或局部积水难排,土体中还原作用强烈,土色呈青灰、兰灰、兰绿等色,一般土层较厚,深脚烂泥、土温低,常有冷泉锈水危害,呈酸性反映,是低产田。
   本县水稻土因成土母质不同,又分为潮沙泥田、黄泥田、红沙泥田、紫沙泥田、鳝泥田、灰泥田、麻沙泥田七个土属。
  1、潮沙泥田:包括潮沙泥田、灰潮沙泥田、乌潮沙泥田等土种。主要分布在船滩公社斜石、仑上、河潭、浬溪公社哨背、北湾、下坊、干楼公社外湖、湖滩、石渡公社新华、兰田、黄段公社斜滩、沙田等大队,面积40777亩,占水田16.85%。一般土层较厚,质地为沙壤到中壤,爽水性好,土体疏松,耕作容易,宜种性广。 2、黄泥田:包括黄泥田、灰黄泥田、乌黄泥田等土种。主要分布在幸福、黄段公社和新宁镇、县茶场、县农科所等地,面积8906亩,占水田3.68%。熟化程度较高的乌黄泥田,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丰富,保水保肥,松软易耕,肥力足;有一种死黄泥田,土层浅薄,粘重板结,肥力低。
  3、红沙泥田:包括红沙泥田、灰红沙泥田、乌红沙泥田等土种,面积16069亩,占水田6.64%。主要分布在船滩公社长坪、莲圹、清江公社罗洞、新段、车下、浬溪公社小坪、邓源、牌楼等大队。土壤质地较粗,透水性好,保水保肥能力差。
  4、紫沙泥田:包括紫沙泥田、灰紫沙泥田、乌紫沙泥田、青乌紫沙泥田等土种,面积13044亩,占水田5.39%。主要分布在黄段、宋溪、县农科所、罗坪公社丘陵区的垅田和畈田上,土层较薄,肥力相当,宜种性较广。
  5、鳝泥田:包括鳝泥田、灰鳝泥田、乌鳝泥田、青乌鳝泥田,面积95154亩,占水田39.32%。分布在大桥、莲花、路口、横路、大洞、南岳、东林、浬溪、干楼、石渡、严阳、伊山等公社的丘陵地区。一般土层深厚,质地较粘,潜在肥力高,保水保肥能力强,有后劲。
  6、灰泥田:包括灰泥田、乌灰泥田、青乌泥田,面积27540亩,占水田11.38%。主要分布在大桥公社东屏、西屏、‘上源、龙畈、新塘、新开、莲花公社泉溪、横路公社新溪、,洞门、路口公社富山、杨岭、枣源、大洞公社洞口等大队;船滩、干楼、石渡、清江公社也有分布。土层较厚,通透性差,禾苗前期容易坐兜。
  7、麻沙泥田:包括麻沙泥田、灰麻沙泥田、乌麻沙泥田、青隔麻沙泥田、青灰麻沙泥田等土种,面积40511亩,占水田16.74%。主要分布在罗溪、石门、温汤、严阳公社和罗坪公社的长墅、杨坑、杨州公社南屏、浬溪公社田丘、干楼公社东坪等山区社队。
  (二)旱地土壤:本县旱地面积7.5万亩,占耕地面积23.7%,据有四个土类。 1、湖土:分布在修河两岸冲枳平原上,面积6495亩,占旱地8.66%,土层深厚,质地疏松,通气透水性能好,常有“夜潮”现象。,耕作容易,宜种性广,复种指数高:
  2、红壤:耕作红壤有黄泥土、红沙泥土、鳝泥土、麻沙泥土四个土属。主要分布在地势较平缓的丘陵岗地及坡地,受耕作的影响,土壤熟化程度差异较大。 黄泥土,分布于黄段、幸福、莲花、石渡公社和县茶场、新宁镇、县农科所等地,面积12000亩,占旱地16%。土层深厚,质地粘重,通透性差,保水保肥力强。 红沙泥土,分布于船滩、浬溪、干楼等公社丘陵坡地,面积3458亩,占旱地4.61%。土层浅薄,含粉沙和细沙较多,通透性好,但冲刷严重。 鳝泥土,主要分布在路口、大桥、横路、莲花、石渡、南岳、.大洞、浬溪、干楼等公社的低丘缓坡,面积28253亩,占旱地37.67%。土层浅薄,多为沙土到轻壤,含有细碎屑岩,保水保肥力差。 麻沙泥土,分布于罗溪、石门、温汤等公社,花岗岩区缓坡地和山上挂壁地,面积4208亩,占旱地5.61%,是我县山区的主要旱作土壤。土层较薄,质地较粗,耕性良好。
  3、紫色土:面积6293亩,占旱地8.39%,土层一般较薄。
  4、石灰土:面积14288亩,占旱地19.05%。主要为石灰土,分布在石灰岩地区,土层较薄,、耕性良好,保水保肥。 (三)自然土壤:占全县土地总面积73%的山地,据有红壤、黄壤、紫色土、石灰土、草甸土五个土类。
  1、红壤:广泛分布于丘陵和低山,是我县最大的林业土壤。山地红壤分为两个亚类,500米以下为红壤亚类,500米以上到800米为黄红壤亚类。
  2、黄壤:主要分布在九宫山、九岭山、狮子岩、老鸦尖、太平山、严阳山、武陵岩、大沅洞等中低山,海拔800一1000米地带内,是在云雾多、日照少,湿度大的山地气候条件下形成的一类黄色土壤。
  3、紫色土:主要分布在黄段、宋溪、罗坪、幸福公社和县农科所等中低丘上。
  4、石灰土:分布在浬溪岩山、船滩辽山、路口、大桥北屏山一带,以及横路、莲花、石渡公社的中丘或高丘上。
  5、草甸土;分布在1000米以上的山顶平坦地或山坳处,是在寒湿气候条件下,草本植物生长茂盛,有机质分解缓慢,表层过湿造成草甸化而成。
   三、土壤养分 (一)土壤有机质含量:全县土壤平均值为2.571%,水田2.692%,旱地1.874%,山地3.146%。耕作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3%的有严阳、南岳、杨州、东林、温汤、大洞、宋溪公社;平均含量在2.5一3%的有伊山、罗坪、石渡、横路、石门、路口、幸福公社;平均含量在2一2.5%的有黄段、船滩、大桥、清江、干楼、浬溪公社和县茶场。 (二)土壤氮素含量.:土壤氮素含量比较丰富。全氮含量平均为0.156%,水田0.169%,旱地0.075一0.150%,山地0.163%。耕作土壤全氮平均含量>0.15%的有严阳、伊山、南岳、罗坪、船滩、大桥、石渡、清江、横路、宋溪、浬溪、杨洲、大洞、温汤、路口公社及安乐林场;其余公社(场)平均含量在0.1一0.15%之间。 碱解氮含量平均为138.31PPm,水田159.9PPm,旱地60一120PPm。山地137.5PPm。耕作土壤平均含量>120PPm的有严阳、伊山、南岳、罗坪、船滩、石渡、清江、横路、干楼、宋溪、浬溪、大洞、东林公社;平均含量<100PPm的有县茶场和路口公社;其他公社在100-120PPm之间。 (三)土壤速效磷含量:土壤耕层速效磷含量低,平均仅为5.516PPm。10PPm以上(中量水平)的有严阳、罗坪、伊山公社;5一10PPm(缺磷)的有南岳、船滩、大桥、石渡、清江、莲花、横路、干楼、浬溪、杨洲、石门、大洞、东林、温汤、路口公社和县茶场;<5PPm(极缺磷)的有黄段、幸福两公社。(四)土壤速效钾含量:平均含量为109.35PPm,水田含量>100PPm较丰富的面积占18%,中量偏低的面积占64%,缺钾面积占18%;旱地含量较丰富的面积56.7%,中量偏低的占41.6%,缺钾面积为1.7%。耕作土壤平均含量>100PPm的有大桥、温汤、路口公社,最高的大桥公社高达146.9PPm;除罗坪公社低到43.4PPm外,其他公社平均含量在50-100PPm之间。 (五)土壤酸碱度:本县土壤大多数偏酸性。强酸性土壤,水田占0.5%,山地占3.8%;酸性土壤,水田占68%,旱地占26.1%,山地占67.1%;微酸性土壤,水田占20.5%,旱地占34.8%,山地占17.3%;中性土壤,水田占7.5%,旱地占29%,山地占10.5%;碱性土壤,水田占3.5%,旱地占10.1%,山地占1.3%。
   四、农家肥料 (一)绿肥:主要是草子,有两种,一为兰花草子,一为红花草子。在栽种一季稻较多的时期,兰花草子播种面积大于红花草子,随着双季稻的逐渐扩大,其播种面积年趋减少,直至为红花草子所代替。红花草子是我县稻一稻一肥的配套茬口,1981年播种面积达144567亩。草子绿肥有根瘤菌,能固氮,有机质丰富,是我县早稻的主要基肥。有的地区,因草子种缺,一度曾以萝卜籽、油菜子小麦等混播作绿肥。 (二)厩肥:农民历来重视栏圈积肥,牛有栏,猪有圈,鸡有笼。养猪阳宕积肥,解放后,得到大力推广。猪牛粪含有机质丰富,氮、磷、钾齐全,能改良土壤,提高地力。家禽粪量少质高,均为基本农家肥料。 (三)人粪尿:农家习惯用作追肥和基肥。集体化后,社员除在自留地施用外,尚需向集体交肥。生产队规定社员投肥制度,按人口多少定任务,分农事季节投交,按质记分参加分配,亦有以粮换肥,旨在鼓励社员多向集体投肥。实行责任制后为各户自用。 (四)草木灰:有两种,一是农户炊烟灶地灰,含钾量高,碱性重,多同人尿拌和施用;一是火土粪,用草皮、土杂物堆积烧成。民间有“七烧金、八烧银”(夏季七、八月间最好)的讲究。1969一1973年,推行过土窑闷肥。土火粪含磷、钾,用途广,用处大,秧田盖子,种油菜等尤为需要。 (五)禾灰:取石灰石为原料,煤为燃料,层石层煤,露天叠围烧成,用于农田者称为禾灰。禾灰历为我县局部地方的传统肥料,解放后施用面有所扩大。禾灰含碱,用于酸性土壤,既能克服土壤中还原物质的危害,又能防治病虫害。 (六)稻草返田:将早稻稻草适量还田,轧作二晚基肥,二晚稻草撒盖红花草子防冻。稻草有机质丰富,能松土肥田,农村有传统使用习惯,是很好的农家肥料。 (七)打菁沤肥:春末夏初,在有打菁传统习惯的地区,就开始割草打菁(采摘嫩树叶),踩入水田作基肥。七十年代,全面推行打菁沤肥,有上大堆的,一堆数十至上百担,但多以三两担一小堆于田边四角,敷以泥土,经堆积沤烂,备作二晚基肥。 (八)挖塘泥:为经常性积肥措施之一,有塘的地方,结合兴修水利,深冬早春,车干塘水,挖取塘泥,施于稻田,能起培土增肥的作用。有的清沟取乌泥,有的取用客土,特别是沙质土地,年年要培土。农家有:“客土三分力”、“两土一和,一年好禾”之说。(九)腐植酸肥料:腐植酸土源,我县广为分布。1967、1968两年,曾提倡大搞腐植酸肥料,杨洲和大桥公社曾建起腐肥厂,因施用不见效,未能发展。 (十)枯饼:菜枯饼、麻枯饼、棉枯饼等历为农家优质肥料,有机质丰富,三要素齐全,一般含氮4.6%,磷2.48%,钾1.4%。过去,油榨在加工油料时,副产品枯饼加工者自用。油脂实行派购后,粮油部门按一定比例退枯还农。
   五、化学肥料 解放前,我县无化肥施用。解放后,开始提倡施用化肥,1951年用硫酸氨作棉田追肥,效果好,后用于水稻。时称“肥田粉”,争相购买,在尿素未引入我县之前,是最受农民欢迎的一种化肥。此后,化肥(包括磷、钾肥)施用量逐年上升,1951年全县施用92吨,1959年623吨,1969年达6790吨,耕地平均14.7公斤/亩。1979年上升到13420吨,耕地平均42.4公斤/亩。其后的两年又有所下降,1980年为9022吨,耕地平均28.5公斤/亩;1981年为10772吨,耕地平均33.9公斤/亩。
  我县历年使用的化肥,氮素肥料有:硫酸氨、硝酸铵、氨水、碳酸氢氨、尿素;磷、钾肥料有:钙镁磷肥、过磷酸钙、磷矿粉、磷酸二氢钾、氯化钾,尚有含氮磷钾多种元素的复合肥料以及微量元素肥料:硼肥、钼酸铵。除碳铵于1976年起,用本县化肥厂自产者外,其余全从外地调入。 石膏虽不属肥料,但在我县有使用习惯。石膏研成粉,耘第一次禾时撒施,有沉淀泥浆,防止挫苗发僵,促进稻苗早发的作用。
   六、施肥技术 解放前,均用农家有机质肥料,施肥技术要求不甚严格。解放后,化肥种类、数量增多,若施肥不当,反而危害作物,影响产量。因而在调入新化肥品种时,大力宣传该肥性能知识,使广大农民掌握。农民在长期的施用过程中,逐渐积累经验,农业科技人员进行总结,通过多次试验,摸索出一套施肥技术,在全县推广应用。 (一)磷肥沾秧根:山区农民过去用牛骨灰沾秧根。解放后,改用磷肥代替,效果很好。六十年代,全县推广应用磷肥沾秧根,尤以红壤地区的效果显著,较未施用的禾苗,株高过半尺,产量超百斤。有的地区因人力关系,改用磷肥作面肥,效果亦佳。 (二)碳铵深施:碳铵容易发挥,露水未干施肥又容易烧苗。深施除弊兴利,其法有二。一为耖口基肥,亩施碳铵20斤左右;一为球肥安兜,碳铵和以腐植酸或肥土、禽粪、枯饼,制成球状,安施于禾兜下。 (三)碳铵拌和石膏撒施:1976年横路公社农技干部李杜,试用碳铵拌和石膏(10:3),随拌随撤,不烧禾苗,效果好,该社广为推广应用。 (四)根外施肥:七十年代中期,已应用尿素加水稀液喷施水稻叶面的施肥方法,其优点是节省肥料、养份吸收快。硼砂、过磷酸钙和磷酸二氢钾稀液喷施油菜,钼酸铵喷施留种红花草,都能起到壮子增收的作用。 (五)菌、肥拌种:红花草子,过去是种“赤膊子”(指不拌肥料撒种)。解放后,推行紫云英根瘤菌、磷肥、火土粪拌红花草子种“四合一”播种,红花子拌合前,有的用人尿浸湿。棉花播种推行“三合一”,即种子、磷肥、火土粪,棉花子拌合前用药物浸湿。 (六)“小肥养大肥”:红花越冬,复盖稻草、冬茅或猪牛栏粪,既防霜冻又增加基肥。春季对长势不好的红花施一次氮素化肥,促苗生长,增加鲜草量,群众喻之为“以小肥养大肥”。

知识出处

武宁县志

《武宁县志》

出版者:江西人民出版社

武宁,商属艾地,汉名西安,晋称豫宁,至唐始用今名。以接壤楚尾,屡遭兵燹。宋元以往,典志荡然无存。明、清曾纂修县志十六次,今仅存明嘉清壬戌志一部,清代志六部。自同治癸酉志以后百余年,其间历史兴替,已英雄和业绩纷呈,而志籍未修,必史迹与时间流逝。是以党和人民政府决定重修县志,使承前而昭后。 武宁,处江西西北边境,全县面积为三千六百平方公里。南有九岭流脉,北有幕阜延绵,中部柳峰秀出,联群山以多娇;西来修江奔流,纳百川而东注。万山资源丰富,原野四季流青,盛产粮油、竹木、茶叶。人口滋蕃,现有三十万人,为赣西北望县之一。县城凡四迁治地:由西安而新县,而玉枕山麓,而南市岭。 全志材料,取自省、地、县档案资料、县各部门编写的史料及历代县志等历史文献。一部分取自有关报章杂志及回忆录、座谈记录等,为节省篇幅,均未注明出处。本志各章节篇幅或长或短,或繁或简,主要依据材料多寡所定。有关“附录”,是为辑录有参考价值的文献资料,以补充正文。

阅读

相关地名

武宁县
相关地名

相关专题

水稻土
相关专题
潮沙泥田
相关专题
黄泥田
相关专题
红沙泥田
相关专题
紫沙泥田
相关专题
鳝泥田
相关专题
灰泥田
相关专题
麻沙泥田
相关专题
湖土
相关专题
红壤
相关专题
黄泥土
相关专题
红沙泥土
相关专题
鳝泥土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