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明代以前战争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武宁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520020220000763
颗粒名称: 第一节 明代以前战争
分类号: E296.9
页数: 4
页码: 248-251
摘要: 发生在武宁县的最早战争,据史记载在汉延禧五年(公元162年)旧志记载: “汉延禧五年(公元162年)秋八月,艾县贼焚烧艮沙郡县,寇益阳,杀令”。《恒帝记》 (按东观汉记日:时贼秉刺史车屯据临湘,君太守舍,贼万人以上,屯益阳,杀长吏。艾,县名,属豫章郡。放城在今洪州建昌县。省志云,纲目书于五年之复,据帝纪在八月。艾县,今之宁州、武宁地。春秋传鲁哀公二年(公元前493年),吴公子庆忌出居于艾,即此,汉属豫章郡。)
关键词: 武宁县 战争

内容

发生在我县的最早战争,据史记载在汉延禧五年(公元162年)旧志记载:
   “汉延禧五年(公元162年)秋八月,艾县贼焚烧艮沙郡县,寇益阳,杀令”。《恒帝记》 (按东观汉记日:时贼秉刺史车屯据临湘,君太守舍,贼万人以上,屯益阳,杀长吏。艾,县名,属豫章郡。放城在今洪州建昌县。省志云,纲目书于五年之复,据帝纪在八月。艾县,今之宁州、武宁地。春秋传鲁哀公二年(公元前493年),吴公子庆忌出居于艾,即此,汉属豫章郡。)
   嗣后,发生战争多起: “七年(公元164年)夏五月(据帝纪当在秋七月),荆州刺史度尚,击艾县贼,平之。”《通鉴纲目》 (《后汉书度尚传》:延禧五年,长沙零陵贼合七八千人,自称将军。遣御史中丞盛修募兵讨之,不能克.豫誊艾县六百余人应募,而不得赏,直怨恚,遂反,焚烧长沙郡县:寇益阳,杀县令,众渐盛。又遣谒者马睦督荆州,刺史刘度击之,军败,睦度奔走,尚书朱穆举尚,擢为荆州刺史,尚躬率部曲,与同劳逸,广募诸蛮,明设购赏进击,大破之,降者数万人。尚出兵三年,群寇悉定,七年封右乡侯)。
   “建安四年己卯(公元199年),庐江太守刘勋袭海昏上缭”。 (《江表传》云:刘勋粮食少,遣从弟偕告籴于豫章太守华歆。歆遣使将偕,就海昏上缭出谷三万斤与偕,偕乃报勋,使来袭取。勋得书,潜军到海昏。宗帅空壁藏匿,了无所得。初太史慈从豫章还,见孙策日,华子鱼良德也,然非筹略才,丹阳僮芝,自擅庐陵,诈言被诏书为太守。鄱阳帅别立宗部,阻兵守界,海昏上缭壁五六千家,相聚结作宗伍,惟输租布于郡耳。欲发召一人,遂不可得,子鱼亦熟视之而已。策抚掌大笑,遂有兼并之志。)
   (海昏上缭,今武宁、永修等地)
   “建安八年(公元203年),权西伐黄祖还,过豫章,使太史慈领海昏”。《吴书·吴主传》 (《吴书太史慈传》:刘表从子磐骁勇,数为寇于艾、西安诸县。策于是分海昏、建昌左右六县,以慈为建昌都尉,治海昏,并督诸将拒磐,磐绝迹不复为寇。孙权统事,以慈能制磐,遂委南方之事。《吴书程普传》:从征江夏还,过豫章,代太史慈备海昏)。 “晋建兴三年乙亥(公元315年),临川内史谢樆与贼杜弢将杜宏张彦兴战于海昏,败绩,死之”。
   在宋代,发生在我县的战争是岳飞在朱家山追斩叛将赵万。据旧志记载:
   “建炎四年(公元1130年)十二月,马进分兵犯洪州”。(宋史、高宗纪) “绍兴元年(公元1131年)春正月,以张俊为江准路招讨使,岳飞引兵之洪州。夏再月,赵延寿据分宁县,吕颐浩招降之”。(宋史、高宗纪) “《宋史张俊传>:改俊江淮以南招讨使,讨巨盗孔彦舟、张用、李成。时成围江州,其党马进在筠州,豫章介江、筠之间,俊闻命亟趋入豫章,喜日:我已得洪州,破贼必矣。敛兵城中,息金鼓,禁人登城。居月余,进以大书牒来索战,俊以细书状报之。贼以俊为怯。寻谍知贼怠,径由上流绝生米渡,出贼不意,追奔伏发,败走。使人大呼日:不从贼者坐,吾不杀尔。坐而降者八万。进与余卒奔南康,飞夜引兵至朱家山,斩其将赵万。成闻,自引兵十余万来,遇于楼子庄,复大破之,追斩进。时张用方寇江西,飞以书招之日:吾汝同里,南薰门铁路步之战,皆汝所悉,欲战则出,不战则降。用得书遂降,江淮悉平。俊奏飞功第一,加神武右军副统制,留洪州弹压盗贼”。 “宋绍兴元年辛亥(公元1131年),江淮招讨副使岳飞追斩李成将赵万等于朱家山。余党由奉新奔江州,岳飞追斩之,过武宁”。(见《宋史本传》并《金陀编》)“贼分遣所部寇武宁,城几陷。飞复领兵由间道压境三十里,水暴涨,寇贼以神兵至,遁去。”(旧志注:按朱家山在县治南八十里,与奉靖毗连,地势险阻。七十里至筠州。贼背河而阵。率步兵当其前,以精骑授杨沂中、陈思恭,约于午时从山后夹击。鏖战及时,精骑自山驰下,贼骇乱退走,遂复筠州,追至奉新北楼子庄,‘成党商元据草山挟险设伏,俊遣步兵从间道直趋山椒,杀伏夺险,乘胜追至扛州。贼势危迫,绝江而遁,呼为张铁山。江州已复,引兵渡江,遣杀马进,成北走,降刘豫”。 (《宋史岳飞传》:“李成将马进犯洪州,连营西山。飞请于张俊日:贼贪而不虑后,若以轻兵绝生米渡,出不意,破之必矣。俊大喜,因以为前锋。飞重铠跃马,潜出贼右,突其阵,所部从之。进大败,走筠州。飞抵城东,贼布阵十五里,飞先设伏以待。选骑二百,以红罗为帜,上刺岳字,骑随帜而前。贼易其少,薄之,李成兵败,走由间道过其地,武穆王追杀之。又旧志称岳兵由间道至武宁,.此必追杀赵万之后,余党由奉新奔江州者,以武穆南返,遂乘间寇城。及岳兵至,又遁去矣”。)
   在元代,曾发生战争多起,其中属于农民起义的三起,性质不明的战争两起。如旧志载:
   “元至正十二年壬辰(公元1352年),永兴贼将普献寇武宁,达鲁花赤帖木儿主薄楚彦死之”。
  “贼攻城,达鲁花赤召主薄至谓日,寇逼矣。与若受国恩,委身报效,不敢不勉。募义土及骁勇兵击贼,战于东门,不克,皆死之”。 “是年秋,蕲黄贼邹晋胜自称元帅,遣其党自兴国出武宁,犯奉新、丰城,入南昌攻城”。(注:弥勒教首领彭莹玉系江西宜春人,于元顺帝至元四年(公元1338年)在袁州起义,后拥徐寿辉为王。邹晋胜系麻城铁工,膂力出众,仗义结交江湖人士,很有威信。至正十一年(公元1351年)彭莹玉与邹晋胜及黄陂渔人倪文俊等组织西系红军,推徐寿辉为首领,焚香誓众,起兵反元,占领蕲水和黄州路,故旧志称“蕲黄贼”。后其势力扩充到江西等地。) “至元间因达鲁花赤遇害,武宁寇贼蜂起,民多流亡。江阴乡胡绍远素有胆略,兄弟倡义,结寨武安山,豪杰响应。五六年间,村落安堵”。 “至正十九年己亥(公元13591年),胡绍远率乡兵与伪汉陈友谅战于建昌麻潭州,败绩,兄弟皆殁于阵。御史大夫帖里帖木儿以闻,赠绍远中书右丞相。” (注:胡绍远等于武安山立寨后,逐渐扩充势力,于至正十七年(公元1357年)攻破吴三复,占据了奉新县。至正十八年(公元1358年),徐寿辉和陈友谅由九江率领水兵战舰南下攻占了龙兴路,胡绍远则以奉新投降陈友谅。至正十九年(公元1359年),陈友谅命令他的丞相胡廷瑞镇守龙兴路,胡绍远又自奉新起兵与陈友谅的兵在建昌的麻城交战,胡战死。) (又:陈友谅系湖北沔阳人,家世打鱼为生,曾为县吏,参加徐寿辉红巾军,录倪文俊为簿椽,渐升以元帅。倪文俊设计欲谋害徐寿辉不成,被陈友谅袭杀,兼有其众,住平章。后即皇帝位,国号汉,尽有江西、湖广之地。后与朱元璋战于鄱阳湖,中箭身亡。陈虽以失败告终,但系反对元朝地主价级统治的英雄人物,在历史上起过一定的作用。) “元至正二十年庚子(公元1360年),江西行省命脱落合察儿讨武宁叛贼董琦,平之,授虎符江州万户达鲁花赤”。(《元史本纪》) “元至正二十二年壬寅(公元1362年),宁州土豪陈龙以分宁、奉新、通城、靖安、德安、武宁六县降”。(《豫章书》) (注:元末红军起义后,元朝正规军抵抗不住,四处打败仗,各地地主土豪为保卫私家生命财产,组织乡军(亦称民兵)。红军势力大盛后,陆续招降了一批地主武装部队,以陈龙为首的武宁等六县乡军二万余人,由其弟陈良平率领,归降了朱元璋。) “元至正二十四年甲辰(公元1364年)明太祖遣常遇春、邓愈讨熊天瑞,获李明道于武宁山中杀之”。 (注:李明道原为吉安守城官,陈友谅率军攻打南昌,因屡攻不克,乃分兵败陷吉安等地,李明道投降陈友谅。后陈友谅与朱元璋大战鄱阳湖,友谅败死,李明道败退武宁,被常遇春追杀于山中,旧志未载明地名。)
   明代有战争多起: “正德五年(公元1510年)高安贼陈福一、罗长一、奉新胡雪二啸聚华林山,寇武宁,知县毛丕功御之,贼奔。” (注:正德五年,奉新大饥荒,华林玛瑙寨兵起。四月,华林兵攻破了瑞州府(高安),靖安兵占据了越王岭玛瑙寨。朝廷命总制右都御史陈金发兵攻打。七月,高安的陈福一、罗长一、奉新的胡雪二聚集在华林山连破官方仓库和监狱,并在奉新、靖安、建昌等地聚众一万余人分据越王、玛瑙、仙女、鸡冠山等寨,以示长期抵抗。后由于华林首领之一黄奇叛变,里应外合,被官兵攻破华林。) “万历二年(公元1574年)贼李大銮聚党于邑西南之大湖塘、石门,时出剽掠,远近受害。守备邓子龙率兵营于黄竹哨平之”。 (注:李大銮系铜鼓大沩山区农民,被官府及地主所逼,与杨青山等高举义旗,各方饥民群起响应,义军力量迅速壮大,我县石门、大湖塘一带山区均属义军势力范围之内。民谣有“九槽十八洞,洞洞一千兵”之说。江西巡抚潘季训、巡道周恩敬派波阳守备邓子龙率军前来“围剿”。清同治《南昌府志》载:“子龙先以精兵千人,各伏险阻,一营万载之黎沅,一营新昌之黄岗,一营奉新之百丈,一营靖安之双坑,二营武宁之黄竹……子龙自督骁骑百余人,夜半入贼老营大沩山……不旬月大銮、青山余党尽擒”。起义军于万历五年(公元1577年)归于失败。) “崇祯十六年癸未(公元1643年),靖安贼李宿七聚党数千人于乾洲,攻掠旁县。武宁营哨官雷胜、张子琏领兵讨之,不克,殁于阵”。 (注:崇祯十五年(公元1642年)七月,乾洲枧下村李肃七因无力交纳官府月钱,于气愤之余杀死练总刘丁九,李肃七(宿七)又于孟田杀死捕兵刘大二等四人,兄弟聚众二千余人,树立“红巾”旗号,闻风归附达一万余人。后被官兵设计诱杀,次年六月失败。)
   第二节清代战争 清代发生于我县的战争主要为明末清初闯王李自成及咸丰年间太平天国战争,尚有其它战争多起,如旧志记载:
   “顺治元年甲申(公元1644年),罗朝贵作乱,二年就抚,寻斩之”。 (注:罗朝贵,北乡人,自幼焚伤左手,臂指如姜,乡人称“罗姜子”。曾在太平山立寨,后受朝廷招安,为都司,曾随官军出征宁州(修水)奉乡山寨,罗时贵连破三赛。官府疑其复反,斩于宁州之黄土岭”。 “顺治三年丙戌(公元1646年)柯贼柏先鸠合升仁乡群寇攻县,焚官民庐舍,大肆劫掠。知县孔贞恒请兵迎剿,尽歼之,擒柏先磔于市”。(又同治志《名宦》卷载:“孔贞恒,山东兖州人,恩贡生,顺治三年任知县。时方定鼎,风鹤未息,土寇柯柏先鸠合群丑攻城。城陷,纵火劫掠,县署儒学皆焚。贞恒日:吾不能与此贼俱生矣。遂直驰入省,请益兵击贼,愿以身先士卒。于是副将杨某、孔某奉抚军令剿贼,恒身为响导,从箬溪直捣贼营,擒柏先,散其余党,柯贼平”。 “顺治四年丁亥(公元1647年),守备邓云龙叛,知县任天祚弃官归。五年戊子(公元1648年)云龙寇建昌,官军大破之。六年己丑(公元1649年)春,云龙踞宁州;秋,大将军谭太降其众,以云龙归”。 (注:邓云龙系金溪人,流落武宁,不被人重视,后为官任武宁守备。为图报复,统兵千名至县,占民房,派供应,一:胜其扰。江西提督金声桓原为明将,投清后复叛清,授邓云龙为都督。邓为了索取军饷,将武宁知县任天祚捆绑。县生员盛弥科、张安世、罗懋

知识出处

武宁县志

《武宁县志》

出版者:江西人民出版社

武宁,商属艾地,汉名西安,晋称豫宁,至唐始用今名。以接壤楚尾,屡遭兵燹。宋元以往,典志荡然无存。明、清曾纂修县志十六次,今仅存明嘉清壬戌志一部,清代志六部。自同治癸酉志以后百余年,其间历史兴替,已英雄和业绩纷呈,而志籍未修,必史迹与时间流逝。是以党和人民政府决定重修县志,使承前而昭后。 武宁,处江西西北边境,全县面积为三千六百平方公里。南有九岭流脉,北有幕阜延绵,中部柳峰秀出,联群山以多娇;西来修江奔流,纳百川而东注。万山资源丰富,原野四季流青,盛产粮油、竹木、茶叶。人口滋蕃,现有三十万人,为赣西北望县之一。县城凡四迁治地:由西安而新县,而玉枕山麓,而南市岭。 全志材料,取自省、地、县档案资料、县各部门编写的史料及历代县志等历史文献。一部分取自有关报章杂志及回忆录、座谈记录等,为节省篇幅,均未注明出处。本志各章节篇幅或长或短,或繁或简,主要依据材料多寡所定。有关“附录”,是为辑录有参考价值的文献资料,以补充正文。

阅读

相关人物

陈友谅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武宁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