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消防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武宁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520020220000751
颗粒名称: 第四节 消防
分类号: D631.6
页数: 3
页码: 231-233
摘要: 解放前,武宁县无消防机构和消防专业人员,只由居民组织义务消防队,消防工具简陋,往往因星火酿成大灾。 解放后,消防工作列入公安工作范畴,由公安局统一领导,实行“以防为主,以消为辅”的方针。 1951年,组织城镇青年成立义务消防队,并在县城中心衙前街兴建一座五层十五米的了望楼,1952年春竣工。雇请三名专职了望员,日夜值班,发现火情,敲钟报警。同年,购置灭火钩、灭火叉各十把,泡沫灭火机四只,为我县备有消防设施的开端。
关键词: 消防管理 消防工作

内容

解放前,县无消防机构和消防专业人员,只由居民组织义务消防队,消防工具简陋,往往因星火酿成大灾。 解放后,消防工作列入公安工作范畴,由公安局统一领导,实行“以防为主,以消为辅”的方针。
  1951年,组织城镇青年成立义务消防队,并在县城中心衙前街兴建一座五层十五米的了望楼,1952年春竣工。雇请三名专职了望员,日夜值班,发现火情,敲钟报警。同年,购置灭火钩、灭火叉各十把,泡沫灭火机四只,为我县备有消防设施的开端。
  1960年,县公安局设消防股,组织有关单位人员,进行消防技术培训。1965年成立消防中队,后改为公安消防警察中队,实行义务兵役制,形成专业与业余相结合的消防队伍。至1981年,全县组织义务消防队23个,队员849人;护林防火队组110个,队员1893人。 为适应消防工作需要,消防设备不断增加和更新,全县现有泡沫灭火机658只,各种机动水泵30台,消防水池(桶)220个,消防栓29只,解放牌消防车两辆,轻便干粉车一辆,以及水枪、灭火钩、灭火叉等。对控制和扑灭火灾,提供了物质保证。1977年后,平均每年发生火灾起数比1976年前减少73.1%,死亡人数减少54%,经济损失相应下降。
   附:我县反动会道门及反动帮派等主要有:
   一贯道
  我县最早是在民国时期有一贯道,首要分子张广会在六区地方活动,后以一区为活动中心,并向罗溪、石渡一带发展。民国17年(公元1928年),一贯道“盘主”丁心斋来县,利用长墅乡余厚德、廖厚立为其筹谋策划,出面串动,积极发展。民国33年(公元1944年),湖北杨世久来县后,与姚秉周、潘际兑互相勾结,大肆活动。因传播分子来自各地,其组织名称也各异,以张,“会为首组织的称“一大道”、“慈化会”;以丁心斋为首组织的称“儒道”,又称“龙华会”;以杨世久为首组织的称“龙门正派”,以王兰英、张挥风为首组织的称“红羊盘”、“白羊盘”。一贯道在我县活动的地方有第一、二、三、十一、十二等区。解放后于1953年经政府取缔。
   同善社
  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四川熊仁伦在县城吕家祠,开创“乩坛”发展成员。民国6年(公元1917年),邱松圃、杨荣生为首组织武宁同善分社,由宗春田、饶谓川担任正副社长。民国7年(公元1918年),饶谓川去南昌组织省同善社,武宁为分社。民国9年(公元1920年)以后,武宁同善社由周新柏、邱松圃负责,在辽田、岩下、罗溪等地建立三个事务所,该社大肆宣扬封建迷信,迷惑人民,发展道徒。解放后经政府取缔。
   青帮
  又称“清帮”。民国30年(公元1941年),由浙江大战区长官部大队长孙宝库(通字班)来县发起组织。首先发展林裕光为帮徒。林被暗杀后,该帮便被张横把持,并窜连陈容洲、洪建影等人大肆活动,组织“万进社”、“正气社”、“新新社”、“互时社”等为它的外围组织。解放后,经政府取缔。
  红帮
  又称“洪门”或“洪帮”,我县红帮组织是在抗日战争中期,由四川籍退役军官刘明初发起,称“中华山”。发展对象以四川籍官兵为主。后陆续吸收本地无业游民和部分农民为帮徒。封张业维为“山主”,余化坚为“龙头大哥”,张姻文、田绍坤、复发清、刘显中为“二哥”。王陵基任江西省主席后,刘自封为“龙头山主”,气焰更为嚣张。民国36年(公元1947年),吴孝先任武宁县长,将刘明初拉入自己势力范围,红帮更是有恃无恐,到处开堂收徒,胡作非为,危害人民。解放后,经政府取缔。
  大刀会
  民国15年(公元1926年),河南灾民流入我县谋生,在巾口、箬溪设有总堂一个,分堂五个,有道首十五人,道众六十六人。总堂、分堂均设堂长、堂主,开示师和文牍、庶务等职。该会信仰“玉皇大帝”、“七灵大佛”、“观音菩萨”、“黎山老母”,以学法划“神符”能“去凶成吉”,骗人人会。该会人数不多,活动不大,1953年经政府取缔。
   日新社
  民国34年(公元1945年),潘世伦任武宁县长期间,与盛逢尧、杨士贵互抱成见,关系日益恶化。潘唯恐对已不利,为维护其政治地位,便发起组织日新社,潘自任社长,县党部书记长钟瑞坎、三青团干事长石完璞为副社长。有干事九人、会员二百余人,为地方政治派系之一。民力社
  民国35年(公元1946年)杨士贵在盛逢尧支持下,发起组织民力社,盛逢尧任社长,杨士贵任副社长,与潘世伦的日新社对立。该社内设组织、总务、财务、于事等股,共有会员三百余人,后刘景武为竞选国大代表,亦参加了该社。

知识出处

武宁县志

《武宁县志》

出版者:江西人民出版社

武宁,商属艾地,汉名西安,晋称豫宁,至唐始用今名。以接壤楚尾,屡遭兵燹。宋元以往,典志荡然无存。明、清曾纂修县志十六次,今仅存明嘉清壬戌志一部,清代志六部。自同治癸酉志以后百余年,其间历史兴替,已英雄和业绩纷呈,而志籍未修,必史迹与时间流逝。是以党和人民政府决定重修县志,使承前而昭后。 武宁,处江西西北边境,全县面积为三千六百平方公里。南有九岭流脉,北有幕阜延绵,中部柳峰秀出,联群山以多娇;西来修江奔流,纳百川而东注。万山资源丰富,原野四季流青,盛产粮油、竹木、茶叶。人口滋蕃,现有三十万人,为赣西北望县之一。县城凡四迁治地:由西安而新县,而玉枕山麓,而南市岭。 全志材料,取自省、地、县档案资料、县各部门编写的史料及历代县志等历史文献。一部分取自有关报章杂志及回忆录、座谈记录等,为节省篇幅,均未注明出处。本志各章节篇幅或长或短,或繁或简,主要依据材料多寡所定。有关“附录”,是为辑录有参考价值的文献资料,以补充正文。

阅读

相关地名

武宁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