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劳动就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武宁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520020220000739
颗粒名称: 第一节 劳动就业
分类号: F241.4
页数: 1
页码: 213
摘要: 劳动就业是劳动部门一项长期而重要的工作,1975年前主要是贯彻执行“统筹兼顾,全面安排”的方针,根据国民经济发展,采取招工的办法,招收安排城镇无业人员和农村富余劳力,到武宁县国营企业事业单位参加劳动生产或工作,同时也为省、地招收输送学徒工。
关键词: 劳动就业 劳动管理

内容

劳动就业是劳动部门一项长期而重要的工作,1975年前主要是贯彻执行“统筹兼顾,全面安排”的方针,根据国民经济发展,采取招工的办法,招收安排城镇无业人员和农村富余劳力,到本县国营企业事业单位参加劳动生产或工作,同时也为省、地招收输送学徒工。1949年初解放时,我县只有219名职工,通过逐年招工,1957年增加到1028人,1958年义增加到1426人,还为省、地招收学徒工2100人。这一年并开始对家居城镇的复员退伍军人无业可就者给予安置就业。自后历年均有安排。1969年我县新建和扩建厂矿,商业、林业也急需补充人员,这年招收工人1042人,次年又招收工业常备军976人,学徒工277人,为省、地输送学徒工780人。1971年由于建设“山背工业区”,从水淹区农民中招收工人1941人,季节工1500人,为省、地招收学徒工498人。当年9月,根据上级“要控制从农业人口中招工”的指示精神,从1972年开始严格执行,将临时工、季节工中的农业劳力清理回乡。此后,化肥厂、水泥厂、砖瓦厂、煤矿和粮食、供销部门在茶、粮收购时经政府批准,仍向农村雇用亦工亦农的合同工和季节工。
  1973年对矿山井下、森林采伐等行业职工自然减员的补充,实行可由退休的职工子女顶替或从减员单位职工子女中招收的办法。后逐渐扩展到对全民与集体企业和国家机关、事业单位,职工退职、退休或死亡,可由子女顶替,并形成惯例。1976年按上级下达指标,从城镇待业青年中招收142名工人。1978年以后,实行“劳动部门介绍就业,自愿组织起来就业和自谋职业三结合”的劳动就业新方针,从此,城镇待业青年的劳动就业,除少数招工和退职、退休职工子女顶替补员外,更多的是在企业、事业和机关单位的扶助下,由城镇待业青年自愿组织起来就业和自谋职业。1979年成立劳动服务公司以后,依靠部门广开就业门路,创办知识青年服务公司和知识青年门市部,发展城镇集体经济和个体经济,劳动就业机会更多。从1979年至1981年,先后共发展城镇集体经济的服务网点25个,安置城镇待业青年2084人,占3266名待业青年的63.8%。

知识出处

武宁县志

《武宁县志》

出版者:江西人民出版社

武宁,商属艾地,汉名西安,晋称豫宁,至唐始用今名。以接壤楚尾,屡遭兵燹。宋元以往,典志荡然无存。明、清曾纂修县志十六次,今仅存明嘉清壬戌志一部,清代志六部。自同治癸酉志以后百余年,其间历史兴替,已英雄和业绩纷呈,而志籍未修,必史迹与时间流逝。是以党和人民政府决定重修县志,使承前而昭后。 武宁,处江西西北边境,全县面积为三千六百平方公里。南有九岭流脉,北有幕阜延绵,中部柳峰秀出,联群山以多娇;西来修江奔流,纳百川而东注。万山资源丰富,原野四季流青,盛产粮油、竹木、茶叶。人口滋蕃,现有三十万人,为赣西北望县之一。县城凡四迁治地:由西安而新县,而玉枕山麓,而南市岭。 全志材料,取自省、地、县档案资料、县各部门编写的史料及历代县志等历史文献。一部分取自有关报章杂志及回忆录、座谈记录等,为节省篇幅,均未注明出处。本志各章节篇幅或长或短,或繁或简,主要依据材料多寡所定。有关“附录”,是为辑录有参考价值的文献资料,以补充正文。

阅读

相关地名

武宁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