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普选和人民代表大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武宁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520020220000718
颗粒名称: 第五节 普选和人民代表大会
分类号: D621.4;D624.56
页数: 14
页码: 183-196
摘要: 195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公布后,根据中央选举委员会“关于基层选举工作的指示”,我县于5月成立选举委员会,抽调20名干部组成选举办公室,下设秘书、人口调查及选民登记、监察、宣传、总务等组,于6月上旬正式开始工作。参加选举人数占选民总数85%以上。1954年3月20日至25日在老县城冷祠举行,到会代表160人,占代表总数87.4%。 会议的主要议程是:审查政府四年来的工作,讨论今后工作任务,选举正副县长、政府委员,成立县人民政府委员会,选举出席省人大代表。对上述议程,会议作出相应的决议。
关键词: 普选 人民代表大会 武宁县

内容

1953年普选工作
  195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公布后,根据中央选举委员会“关于基层选举工作的指示”,我县于5月成立选举委员会,抽调20名干部组成选举办公室,下设秘书、人口调查及选民登记、监察、宣传、总务等组,于6月上旬正式开始工作。参加选举人数占选民总数85%以上。
   结合普选,进行缜密的人口调查工作,为国家的经济与文化建设,提供了准确的人口数据。 在普选运动中,县人民法院前后建立6个人民法院,配备干部28人,及时处理选民资格诉讼等案件,有效地配合与支持普选运动的顺利进行。
   在选举中共选出县人民代表183名,其中妇女代表17名,占9.3%。
  1954年3月上旬全面完成基层选举工作,充实与建立民政优抚、生产合作、人民武装、治安保卫、财粮供销、文教卫生、调解等七个委员会。
  1956年普选工作
  7月17日成立选举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各乡(镇)成立选举委员会,设主席1人,委员4-8人。
  9月份先在浬溪、黄段两乡进行试点,12月2日全面铺开,至19日结束。 全县共有选民99818人,参加选举77223人,占选民总数的77.4%。无选举权60977人,其中依法被剥夺选举权1388人,占总人口0.86%;精神病患者208人;不满十八岁58881人,占总人口36.7%。
   在选举中共选出县人民代表185人。
  1960年普选工作 县选举委员会于10月正式成立,拟订了《武宁县1960年选举工作实施计划》,试点工作自12月上旬至12月18日,在新宁镇进行。12月中旬全县铺开,至1961年2月上旬召开第四届全县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后结束。 根据基层选举统计,全县有选举权人数为97331人(其中:男50123人,女47208人),占总人口56.1%。实际参加选举人数为90518人(其中:男47614人、女42904人),占选民总数93%;无选举权人数75875人(剥夺选举权2183人、停止行使选举权295人、精神病患者550人、不满18岁72847人),占总人口43.9%。 第四届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总名额为3981名,县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额为210名。选举结果,乡(镇)代表3981名,其中男代表为3181名、女代表为800名。县代表210名中男代表156名,女代表54名。乡(镇一)人民委员会组成人员总数为380名,其中男326名,女54名。县人民委员会组成人员为23名,其中男21名,女2名。 在选举方式上,除县人民代表大会在选举时采取无记名投票外,各乡(镇)均采取举手代投票的方式进行。
  1963年普选工作 县选举委员会于2月6日成立,试点工作在黄段乡进行,3月1日全县铺开。至月底结束乡(镇)基层选举,并按照规定召开第五届乡(镇)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 风口乡彭树选区,在选举时采用无记名投票方式。由于会前准备工作充分,设置流动票箱,和委托选举等办法,345名选民全部参加选举。 第四届全县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总名额是3981名。本届经平衡后总名额为3900名,较上届减少81名。乡(镇)人民委员会组成人员686人。结合基层选举,全县选蹦人民陪审员196人。 根据基层选举统计,全县选民104257人,占总人口55.5%(其中:男54547人、女49710人);无选举权83269人,占总人口44.5%(其中剥夺选举权2075人、停止行使选举权302人、精神病患者350人、不满18岁80542人)。本届剥夺选举权占总人口1.1%,比上届降低0.2%。实际参加选举98002人(其中:男54160人、女43842人),占选民总数94%,比上届高1%。
  1965年普选工作 县选举委员会于6月14日成立,试点工作6月25日至7月10日在宋溪公社进行,8月中旬全面铺开,至8月底召开第六届全县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结束。 根据基层选举统计,全县选民104380人(其中:男55474人、女48906人),实际参加选举83150人,占选民总数79.6%。无选举权92596人,其中:剥夺选举权2029人、停止行使选举权1229人、精神病患者446人、不满18岁88892人。
  第六届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额为3900人,选举结果,男代表3182人,占81%;女代表718名,占19%。选出第六届全县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代表210人,其中男代表165人,占代表总数78.5%;女代表45人,占21.5%。
   结合基层普选,全县改选人民陪审员161名。
  1980年普选工作:
   由中共武宁县委、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驻县部队协商推选、十五人组成县选举委员会。 本届选举的特点是:根据全国人大五届二次会议颁发的《选举法》规定,县级实行直接选举。即县一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全县各选区的选民直接投票选举产生,改变历届选举规定县一级以上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由下一级人民代表大会间接选举产生的办法,这是我国选举制度的一项重要改革。本届选举工作的任务是:选举产生第七届全县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召开第七届全县人民代表大会和公社、场、镇人民代表大会;选举第七届全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组成人员;选举由县长、副县长等组成的县人民政府;选举县人民法院院长、人民检察院检察长;选举公社(场)管理委员会、镇人民政府的组成人员。 从10月16日在石门公社开展试点,17日县选举委员会召开第一次会议以后,全面铺开。至1981年3月上旬召开第七届全县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结束。 选举结果,全县从416名县代表正式候选人中选出245名县人民代表;从4279名社、镇代表候选人中选出2793名社、镇人民代表。[=此处为表格(历届历次县人民代表大会举行情况)=][=此处为表格(1949-1981年县长、副县长名单)=][=此处为表格=][=此处为表格(1968-1981县革命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名单)=][=此处为表格(1981年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副主任名单)=]
   第一届第一次会议
  1954年3月20日至25日在老县城冷祠举行,到会代表160人,占代表总数87.4%。 会议的主要议程是:审查政府四年来的工作,讨论今后工作任务,选举正副县长、政府委员,成立县人民政府委员会,选举出席省人大代表。对上述议程,会议作出相应的决议。 会议由中共武宁县委书记高云程致开幕词,并作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报告;副县长纪洪升作“武宁县人民政府四年来施政工作报告”;高云程致闭幕词。 出席会议代表160人中,共产党员65人,青年团员23人,非党’、团员72人;男143人,女17人;分阶层为工人5人,农民123人,文教界4人,学生1人,机关干部10人,医师4人,工商界7人,手工业3人,军队3人。会议期间共收到提案238件。 选举结果,戴利金当选为县长,纪洪升、李吉庆当选为副县长,高云程、关宇超、贾广银、薄世忠、淦长旭、杨妙春(女)、罗来富、张远铨、邓桂英(女)、朱金钰、洪板贤、张罗、张镇环、秦万福、洪泽洲、王德胜、张述良、王世勤(女)、鄢勤生、米玉柱、郝德海、黄修达等当选为委员。
   第一届第二次会议
  1954年7月2日至5日,在老县城冷祠举行,与全县宣传员代表会合并召开。到会人大代表138人,宣传员代表179人,报告员13人,共计330人。 会议的主要议程是:审查县人民政府第二季度工作报告,制订第三季度工作计划;听取学习宪法草案的动员报告:听取对初中、高小毕业生参加农业生产的劳动教育报告;选举出席省首届人代会代表3人。对上述议程,会议作出相应的决议。
   会议共收到提案123件,其中建议26件,批评32件,要求65件,分别交由有关部门进行处理。
   第一届第三次会议
  1955年2月24日至28日,在老县城冷祠举行,参加会议正式代表152人,占代表总数85%,列席代表31人。 会议的主要议程是:审查县人民政府1954年全年工作,决定1955年国民经济计划;听取省首届二次人大会议精神的传达;贯彻《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委员会组织法》,选举县人民委员会组成人员和法院院长。 会议由中共武宁县委书记高云程致开幕词,县长、省人大代表戴利金传达省首届二次人大会议精神和武宁县1955年国民经济计划报告;副县长李吉庆作1954年政府工作和1955年工作任务的报告;高云程向会议作题为“大力开展以互助合作为中心的农业生产运动”的报告。最后由新当选县长朱金钰致闭幕词。
   会议期间共收到提案279件。 会议除通过决议外,并通过致中国人民解放军致敬电,致省委、省人委致敬电,及致全县烈军属、革命残废军人慰问信。 选举结果,朱金钰当选为县长,董乐辛当选为副县长,高云程、米玉柱、王德胜、胡兴保、柯耀桐、刘辉庆、张罗、王世勤(女)、张炳麟、洪板贤、罗来富、张镇环、邓桂英(女)当选为委员,张炳麟当选为法院院长。
   第一届第四次会议
  1955年9月20日至23日,在老县城冷祠举行,参加会议正式代表143人,占代表总数79.4%。各区区长和有关单位负责同志38人列席会议。 会议主要议程:传达省首届三次人大会议精神;审查县人民委员会上半年工作;决定全县发展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 县长朱金钰传达省首届三次人大会议精神,并作了“武宁县人民委员会上半年工作报告”、“关于武宁县发展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报告”、“正确掌握政策、贯彻政策、积极作好粮食‘三定’工作,胜利完成1955年粮食征购销任务”、“关于加强地方财政税收工作,保证按期完成1955年财政税收任务”等报告;副县长董乐辛作9∈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的报告”、“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报告”、“关于开发农田水利工作,保证农业增产”等报告。会议对上述报告作出相应的决议。
   会议期间共收到各类提案239件。
   第一届第五次会议
  1956年6月16日至20日,在老县城冷祠举行,参加会议正式代表164人,列席代表39人。
   县长朱金钰作“武宁县人民委员会半年来工作报告”,会议作出相应决议。
   会议共收到提案275件。
   第二届第一次会议。
  1956年12月21日至25日,在老县城冷祠举行,参加会议正式代表170人,占代表总数91.8%。列席代表44人。会议主要议程:审查“武宁县人民委员会关于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以来的政府工作和今后几项主要任务的报告”;审查和批准?武宁县1955年财政决算和1956年财政预算的报告”;审查“武宁县一年来的法院工作报告”;选举第二届人民委员会正、副县长和委员;补选因工作调动的县人民法院院长。 县长朱金钰作“武宁县第一届全县人民代表大会以来的政府工作和今后几项主要任务报告”;副县长董乐辛作“1955年财政决算和1956年财政预算报告”;人民法院副院长徐泽和作“关于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以来法院工作报告”,对上述报告会议作出相应的决议。‘会议期间共收到提案333件。
   出席会议170名代表中,男代表135人,占79%;女代表35人,占21%。
   有43名代表和列席代表作口头发言,有14名代表和列度代表作书面发言。 选举结果,朱金钰当选为县长,董乐辛、余水河当选为副县长;张志.毛文起、张聘菊(女)、张玉书、胡兴保、余开元、洪板贤、王足余、黄修满、倪承英(女)、张罗、张镇环、杨展黄、盛怀谷、吴履生、朱可贞、吴鑫烈、吴礼生当选为委员;胡德时、徐泽和当选为法院正、副院长。
   第二届第二次会议
  1957年4月18日至21日,在老县城冷祠举行。参加会议正式代表156人,列席代表34人。 会议主要议程;审查武宁县1957年发展国民经济计划;审查武宁县1956年财政决算和1957年财政预算;审查武宁县人民法院第一季度工作。 县长朱金钰作“武宁县1957年国民经济计划(草案)报告”;副县长余水河作“武宁县1956年财政决算和1957年财政预算的报告”;法院院长胡德时作“武宁县人民法院1957年第一季度工作报告”。会议作出相应的决议。
   会议期间,并收到各类提案318件。
   第二届第三次会议
  1957年12月2日至4日,在老县城冷祠举行,参加会议正式代表143人,列席代表29人。
   会议议程是审查一年来的政府工作和法院工作。 县长朱金钰作“关于全县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以来的政府工作报告”和“关于开展社会主义大生产运动的报告”;法院院长胡德时作“关于武宁县人民法院1957年工作情况的报告”,会议作出相应的决议。
   会议期间收到各类提案280件。
   第三届第一次会议
  1958年4月15日至19日,在老县城冷祠举行。参加会议正式代表185人,列席代表26人。县长朱金钰作“武宁县人民委员会关于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以来的政府工作报告”;计委副主任汤道立作“关于1958年发展国民经济计划的报告”;财政局副局长姚唐豪作“武宁县1957年财政决算和1958年财政预算的报告”;法院院长樊万超作“武宁县人民法院一年多来工作和今后的任务报告”。会议作出相应的决议。
   会议期间共收到各类提案309件。 会议选举第三届人民委员会组成人员、县人民法院院长和出席省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朱金钰当选为县长,潘世梧当选为副县长,徐水有、余开元、陈守芬(女)、樊立荣、张玉书、毛文起、张镇环、盛怀谷、徐泽和、杨展黄、郭载阳、朱可贞、王足予、洪板贤、吴礼生、倪承英(女)、周绪政、肖庚生、余贞池当选为委员,樊万超当选为法院院长;朱金钰、徐圣菊(女)、李群化、胡惠恩当选为省人大代表。
   第三届第二次会议
  1959年.10月16日至19日,在老县城冷祠举行,参加会议正式代表144人,列席代表30人。 县长朱金钰作“武宁县人民委员会工作报告”;副县长潘世梧作“关于1959年度发展国民经济的报告”;财政税务局局长黄泽民作“武宁县1958年财政决算和1959年财政预算的报告”。会议作出相应的决议。
   会议期间,共收到各类提案195件。
   第三届第三次会议
  1960年2月25日至27日,在老县城冷祠举行,参加会议正式代表167人,列席代表28人。 县长黎焕新作“武宁县人民委员会1959年一年来的政府工作报告”;县计委副主任陈友吉作“武宁县1960年发展国民经济计划的报告:;副县长潘世梧作“武宁县1959年财政决算和1960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会议作出相应的决议。
   第四届第一次会议
  1961年2月1日至4日,在老县城冷祠举行,参加会议正式代表171人,列席代表32人。 会议议程:审查县人民委员会一年来的工作;审查与通过1961年我县国民经济计划;审查与通过我县1960年财政决算和1961年财政预算;审查县人民法院1959年至1960年工作;选举第四届县人民委员会组成人员、法院院长和补选fB席省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县长黎焕新作“一年来政府工作报告”;副县长李锡令作“武宁县1961年国民经济计划报告”;副县长潘世梧作“武宁县1960年财政决算和1961年财政预算的报告”;县人民法院院长夏克予作“武宁县人民法院1959-1960年工作和今后任务的报告”。会议对上述报告作出相应的决议。会议期间共收到各类提案210件。 选举结果:黎焕新当选为县长,潘世梧、李锡令当选为副县长,张志、毛文起、余开元、沈翠红(女)、樊立荣、徐新国、张镇环、盛怀谷、刘征、杨展黄、肖庚生、郭载阳、朱可贞、洪板贤、王足予、周绪政、熊宣凯、黄修达、刘子余、倪承英(女)当选为委员;夏克予当选为法院院长;补选黎焕新为出席省人大代表。
   第四届第二次会议
  1962年11月22日至25日,在老县城冷祠举行,参加会议正式代表186人,列席代表28人。 县长黎焕新作“武宁县人民委员会工作报告”;副县长李锡令作“武宁县1961年财政决算和1962年财政预算报告”;中共武宁县委书记张志作形势报告:会议对上述报告作出相应决议。
   会议共收到各类提案234件。
   第五届第一次会议
  1963年7月21日至26日,在老县城影剧院举行,参加会议正式代表175人,列席代表34人。 会议议程是:审查自第四届全县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以来政府工作;审查与通过我县1962年国民经济计划执行情况和1963年发展国民经济计划(草案);审查与批准我县1962年财政决算和1963年财政预算;审查县人民法院1961-1962年工作。 会上,县长王德作“武宁县人民委员会自第四届全县人民代表大会以来的工作报告”;副县长冯宝春作“武宁县1962年国民经济计划执行情况和1963年发展国民经济计划(草案)的报告”;县财政局局长张作明作“武宁县1962年财政决算和1963年财政预算的报告”;县人民法院院长熊基良作“武宁县人民法院1961年至I962年的工作报告”。对上述报告,会议作出相应的决议。
   会议期间共收到各类提案373件。 会议进行选举,王德当选为县长,黎焕新、周国兴、董乐辛当选为副县长;高云程、冯宝春、毛文起、王宪文、余开元、沈翠红(女)、刘征、盛怀谷、张镇环、郭载阳、朱可贞、肖庚生、王足予、周绪政、.倪承英(女)、熊宣凯、杨展黄、王继武、罗韵琴(女)当选为委员;熊基良当选为法院院长;王德、洪科呈、柯炳秀(女)、胡惠恩、)李群化当选为出席省三届人大代表。
   第六届第一次会议
  1965年8月30日至9月3日,在老县城影剧院举行,参加会议正式代表181人,占代表总数86.1%;列席代表97人。 会议议程:审查武宁县人民委员会两年来工作;审查与批准武宁县1964年国民经济计划执行情况和1965年发展国民经济计划(草案);审查与批准武宁县1964年财政决算和1965年财政预算;审查武宁县人民法院工作;选举第六届县人民委员会组成人员、县人民法院院长和补选、改选出席省三届人大代表。 会议由副县长董乐辛致开幕词,中共武宁县委书记高云程作当前形势报告;代县长周国兴作“武宁县人民委员会工作报告”;县计委副主任傅林富作“武宁县1964年国民经济计划执行情况和1965年国民经济计划(草案)的报告”;县财政局局长张作明作“武宁县1964年财政决算和1965年财政预算的报告”;县法院院长倪逸仲作“武宁县人民法院工作报告”;县长张传栋致闭幕词。对上述报告,会议作出相应的决议。
   会议期间共收到各类提案310件。
   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武宁县第三届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的委员列席参加这次会议。 选举结果,张传栋当选为县长,周国兴、董乐辛、樊万超当选为副县长;高云程、余贞池、李相余、王宪文、王全淮、沈翠红(女)、王淑仁、盛怀谷、张镇环、郭载阳、朱可贞、肖庚生、王足予、周绪政、王世勤(女)郑遵坦、熊宣凯、杨展黄、刘子余当选为委员;熊基良当选为法院院长;补选张传栋、万成秀(女)为出席省三届人大代表。
   第七届第一次会议
  1981年3月2日至7日,在新县城人民会场举行。参加会议正式代表239人,占代表总数97.5%;列席代表102人。 会议议程:听取和审查通过武宁县革命委员会工作报告;审查和批准武宁县1980年国民经济计划执行情况和1981年国民经济计划安排的报告;审查和批准武宁县1979年财政决算、1980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1981年财政概算的报告;审查和通过武宁县人民法院、武宁县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选举武宁县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委员;选举武宁县人民政府县长、副县长;选举武宁县人民法院院长和武宁县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会议由中共武宁县委副书记王全淮致开幕词;中共武宁县委书记、武宁县革命委员会主任王哲作“同心同德,奋发图强,为加速我县国民经济发展而奋、斗”的政府工作报告;县计划委员会副主任温宏仁作“关于1980年国民经济计划执行情况和1981年国民经济计划安排的报告”;县财政局局长张作明作“1979年财政决算、1980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1981年财政预算的报告”;县人民法院院长熊基良作“武宁县人民法院工作报告”;县人民检察院代检察长刘士杰作“武宁县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会议由县长胡学珍致闭幕词。对上述报告作出相应的决议。 会上,对本届人大常委组成人员、县人民政府县长、副县长、县人民法院院长、县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的候选人,采取差额选举和无记名投票的方式进行选举。
   本次会议共收到提案447件。
   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武宁县第四届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的委员列席参加了这次会议。
   中共九江地委常委路云魁列席参加会议,并代表中共九江地委、‘九江行署向会议致祝词。 会议选举结果,鲁德忠当选为人大常委会主任,卢国源、柯亨荣、柯松、阎政当选为副主任;万贞、王定富、刘艳兰(女)、陈重印、张绪金、房惠兰(女)钟炳星,董汉民、温宏仁、傅军当选为委员。胡学珍当选为县长,陈兆麟、张作明、胡仁义、柳长顺当选为副县长。熊基良当选为法院院长。刘士杰当选为检察院检察长。
   第六节政治协商会议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江西省武宁县委员会于1959年1月成立筹备委员会,经过积极筹备,于同年10月16日正式成立,并召开第一届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会议产生了本届常务委员会及主席、副主席,张志为主席,黎焕新、王延富、盛怀谷、郭载阳为副主席,肖庚生、罗彦斌、洪科呈、陈自力、陈清廉(女)、杨展黄、雷混初、‘樊立荣、熊宣凯为常务委员。本届委员共计53名,其中:中共4名、团县委1名、县工商联5名,县总工会2名、农民2名、县妇联1名、戏剧界3名、科学技术界3名、教育界7名、医学卫生界4名、少数民族1名,特邀20名。副主席黎焕新在会上作“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性质和我县政协今后任务”的报告。会议作出相应的决议。全体委员并列席县三届二次人民代表大会,听取报告。会议至10月20日结束。 本届第二次会议于1961年1月31日至2月4日在县城举行。听取关于认真学习毛主席著作,改造世界观的报告,并作出决议。本次会议委员人事未有变动。第三次于1962年11月21日至26日在县城举行,副主席盛怀谷作常务委员会的工作报告,会议作出相应决议。会议期间,全体委员列席县第四届二次人大会议。本次会议增补了部分委员、常委和副主席,委员增加到57名,常委增加到19名。张志担任主席,黎焕新、陈兆麟、盛怀谷、郭载阳担任副主席:刘会兰、朱可贞、肖庚生、陈自力、陈清廉(女)、杨展黄、张镇环、洪科呈、曾昭民(女)、雷混初、熊宣凯、廖纫兰(女)、樊立荣、戴义瑞为常务委员。 第二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于1963年7月20日至27日在县城举行。副主席盛怀谷作第一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会议作出决议。会议期间,全体委员列席县第五届一次人大会议。会}义选举产生第二届常务委员会。本届委员会共有委员61名,常委17名。高云程为主席,黎焕新、盛怀谷、陈兆麟、郭载阳为副主席,刘会兰、朱可贞、刘辉庆、肖庚生、陈自力、陈清廉(女)、杨展黄、张镇环、曾昭民(女)、熊宣凯、廖纫兰(女)、戴义瑞为常务委员。 第三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于1965年8月29日至9月4日在县城举行。副主席郭载阳作第二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会议作出决议。会议期间,全体委员列席县第六届一次人大会议。 本次会议选举产生第三届常务委员会,委员及常委名额与上届同。高云程为主席,周国兴、盛怀谷、练志、郭载阳为副主席,刘会兰、徐树仁、朱可贞、刘辉庆、肖庚生、陈

知识出处

武宁县志

《武宁县志》

出版者:江西人民出版社

武宁,商属艾地,汉名西安,晋称豫宁,至唐始用今名。以接壤楚尾,屡遭兵燹。宋元以往,典志荡然无存。明、清曾纂修县志十六次,今仅存明嘉清壬戌志一部,清代志六部。自同治癸酉志以后百余年,其间历史兴替,已英雄和业绩纷呈,而志籍未修,必史迹与时间流逝。是以党和人民政府决定重修县志,使承前而昭后。 武宁,处江西西北边境,全县面积为三千六百平方公里。南有九岭流脉,北有幕阜延绵,中部柳峰秀出,联群山以多娇;西来修江奔流,纳百川而东注。万山资源丰富,原野四季流青,盛产粮油、竹木、茶叶。人口滋蕃,现有三十万人,为赣西北望县之一。县城凡四迁治地:由西安而新县,而玉枕山麓,而南市岭。 全志材料,取自省、地、县档案资料、县各部门编写的史料及历代县志等历史文献。一部分取自有关报章杂志及回忆录、座谈记录等,为节省篇幅,均未注明出处。本志各章节篇幅或长或短,或繁或简,主要依据材料多寡所定。有关“附录”,是为辑录有参考价值的文献资料,以补充正文。

阅读

相关地名

武宁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