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社、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武宁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520020220000701
颗粒名称: 第四节 社、场
分类号: K928.2
页数: 12
页码: 129-140
摘要: 本文介绍武宁县解放后各公社的行政区划。包括:大洞人民公社 、 路口人民公社 、 大桥人民公社 、 横路人民公社 、 莲花人民公社 、 宋溪人民公社 、 伊山人民公社 、 干楼人民公社 、 船滩人民公社 、 温汤人民公社 、 南岳人民公社 、 清江人民公社 、 石渡人民公社 、 石门人民公社 、 罗溪人民公社、黄段人民公社 、 严阳人民公社 、 杨州人民公社 。
关键词: 公社 行政区划

内容

大洞人民公社 位于县城西北约64公里,是赣鄂两省交界处,东连路口公社,东南与横路公社为邻,南接伊山公社,西北皆与湖北省境交界;东南西三面,山峦重叠,最高点为余洞山,海拔1215米。群山之间形成洪大源、大洞源、八里沟三条大源,仅北部有一较大平坂。分水岭、洞口、荞麦源、余家源、双洞等小港,汇成太平河,自东南向西北,流人湖北省境。总面积约117平方公里。 公社以辖区著名村“大洞”而得名。现驻地洋湖段,是公社集镇,地理座标:东经144°57′,北纬29°29′。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是湘鄂赣边区革命根据地之一,曾建立苏维埃政权,设有边区、县、区行政组织。 气温略低于县城,年平均为15.7℃,最低二月,平均3.3℃;最高七月,为27.1℃。无霜期约为230天。
   全社经济,以农为主,以林为辅,有丰富的茅竹资源和多种野生药材。 大洞地处边远山区,经开山改港,修筑公路,东接赣鄂干线,西通大洞竹木制品厂,现每日有客车往返县城。 该社西南面约8公里的大洞村,是大洞竹木制品厂所在地,是全国二轻系统“大庆式”先进单位。
   路口人民公社 位于县城之北约54公里。驻地路口。地理座标:东经115°12′,北纬29°29′。辖境东邻大桥张庄大队,南接横路白羊山,西南与大洞交界,西、北两面皆连湖北省境,总面积约143平方公里。境内山峦起伏,丘陵绵延,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最高仙姑脑山,海拔882米,北屏山横跨公社腹部,把全社截分为南北两条大源。 自然水系以山脉分水,北向南流有发源于高泉山的路口水,汇合芭蕉水、河垄水、五泉洞水和王希洞水,纳入横路港;南向北的天尊山水,由路口流入湖北阳新。 公社驻地路口村,历史久远,位置适中。明隆庆四年(1570年),聂姓祖先建村,因地处湖北、江西两省交通线上,芭蕉出五里垄乡间大道在此相交,故名路口。毹放初期,设路口区,1961年成立路口公社。 气温年平均15.9℃,冬季最低,元月份平均为3.4℃;夏季最高七月,平均为27.4℃。年降雨量1545.8毫米,无霜期240天。 全社经济,以农为主。解放后,大兴水利,1958年兴建的红旗水库,蓄水量达750万立方米,是当时全县规模最大的水库。 赣鄂省际公路干线,由东南至西北,贯穿公社腹地。县城至公社有直达客车,每日对开。县城至大洞和县至鄂城班车,均途经路口站,交通较为方便。
   大桥人民公社 位于县城东北角,东与瑞昌南义公社为邻,西同本县路口、横路相接,南和莲花、宋溪两社接壤,北界湖北洋港和瑞昌横港、乐园。总面积约168平方公里。 公社驻地大桥镇,距县城38公里,地理座标东经115°14′,北纬29°26′。赣鄂省际干线公路由东向西横贯全社腹地,武宁至九江、南昌公路在柯垄车站衔接,是武宁通九江。南昌的门户。 公社辖境,东北以北屏山为屏障,西南以梅崖山为边墙,地势西北高,北南低。最高点为北屏山的扑峰尖,海拔632米,最低在65米以下,已被柘林水库淹没。自然水系有发源于北屏山脉的双坑水,马迹水,纳入双溪港;鲁溪洞、西流源、梅崖段、柯垄、邹塘、郑公庙水,由西至东纳入荷州港,梅崖山下的璞塘、塔前源水,均汇人大桥河,下泻碧田河,向南注入柘林水库。
   年平均气温16℃,最低元月,平均为3℃,最高7月,平均为28℃,无霜期约230天。 大桥公社是以“大桥河”村而得名。早在唐贞观年间,该地建有一桥,名日大桥。由于位置适中,又属交通要道,人烟渐集,在桥两岸,形成农村集市小镇,因就桥、河合称,得名“大桥河”。解放前后,均属地方行政区划驻地。 农业以产粮、棉为大宗,北屏山区有种植川芎传统,是当地人民大宗付业收入。工业以产煤为主。
   横路人民公社 位于县城之北约32公里,驻地横路。因横踞于四路交会之要冲,故名横路街。地理座标为东经115°06′,北纬29°25′。在解放前后一直为区、乡驻地,公社亦因此得名。 公社辖境,北接路口,南界宋溪,东接大桥,西与大洞、伊山公社隔山相邻。总面积约141平方公里。 横路公社属半山区,山多田少,西南两面大山环抱,东北两面丘陵绵延。境内自然水系有四:白洋水发源于仙姑脑,新溪水源自鹿角表;武陵山水源于高山尖,及洞门水等四条小港,汇成横路大港,东流纳入柘林水库。中部沿河地区,地势较平坦,是全社粮食丰产区。全社气温较县城稍低,常年平均气温在16℃左右,最高7月份,平均27℃;最低1月,平均3℃。全年无霜期240天,年降水量约1450毫米。
   该社以农为主,以稻谷为大宗,红薯、大豆、玉米、小麦、油菜等亦自给有余。
  1973年,北线公路修通,金(水)横(路)段公路补建,公社至县城每日有直达客车。
   莲花人民公社 莲花公社原分属幸福、大桥两社所辖范围,1972年县根据水淹区情况,重新调整社队建制;将幸福公社的东山、泉溪两个大队和大桥公社的莲花、宝源、官莲和西湾等大队合组为莲花公社。 公社驻地升坪村,地理座标为东经115°15′,北纬29°18′,位于县城东北约45公里。莲花地名,是以实体形貌相似而得名。抗日战争时期,日军曾在莲花建立“莲花县”,以作为对武(宁)、德(安)、永(修)、瑞(昌)等县侵略的据点。 公社辖境,东界德安、永修,东北紧靠瑞昌南义公社,东南隔柘林水库与杨州公社相望,南临幸福、宋溪公社,西北与大桥公社接壤。总皤积约119平方公里。地势西南和中部较高,东南和西北稍低。发源于大桥境的双溪水,汇集莲花的新坪、洪溪、广城、乾口.大源山、桐子塘、瞿山、西湾、檀塘、下宝源诸水为大桥河,流贯莲花全境,分向西北和东南,注入柘林库区。 常年气温年平均15.8℃,最低元月,平均3.5℃;最高7月,平均28℃。年降雨量1399公厘。无霜期230天。 该社虽处我县东北边缘地区,但水陆交通均较便利,陆路每日有县城至幸福、县城至莲花两次客班:水上交通有客轮,上至武宁,下达柘林接昌九公路。
   幸福人民公社 位于县城东北,幸福山南麓的丘陵地带,距县城水程18.5公里,陆路72公里。驻地座标:东经115°16′,北纬29°19′。公社辖境,一面紧靠幸福山,三面临水,东与莲花之东山、湖边大队交界,西南两面分别与罗坪、宋溪濒水相望,北与莲花隔水为邻。地势倾斜,北高南低。最高点为北面幸福山之四角尖,海拔578.3米,低处南面均在65米水库区。总面积约86平方公里。 幸福公社以幸福山而得名,是我县东大门,山势雄伟险要,在军事上占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原名“冠峰山”、“观凤山”,又名“棺材山”,1960年更名为“幸福山”。抗日战争时期,是赣西北地区抗击日军的重要战场,国民党政府军据此险要,屡挫日军。
  1970年柘林水库复建,巾口、箬溪两社大部分地区被淹,1972年经地委批准,撤销巾口、箬溪两社建制,重新组建幸福人民公社。 全社常年气温平均为15℃,最低元月,3.5℃;最高7月,平均28℃。全年降雨量为1450毫米,无霜期约230天。 交通运输,水陆两便,水运有定期客轮,.E通县城,下达柘林附坝:陆运有班车直达县城,每日定时往返。
   宋溪人民公社 位于柘林库区北岸,与县城隔水相望。东接幸福公社,南临枯林库区隔水与黄段、罗坪连界,西沿伊山、干楼两公社,北与横路为界,东与大桥、莲花公社隔山相邻。总面积约186平方公里。 北面峰峦绵亘,形成一条与横路、伊山、大桥、莲花公社的天然分界线,全社处于北面靠山,南面临水的狭长丘陵地带,山多田少。发源于小东山(伊山水系)、双溪山、桃花尖、碛溪山,南皋山的四条小港,由北向南注入柘林水库。全社大部地区,靠山临湖,地势向阳,常年气温与县城相近。 公社驻地大树下,南距县城6公里,位于海拔75米的丘陵高地,是柘林水库建成以后逐渐形成的一个自然集镇。地理座标为东经115°06′,北纬29°18′。公路西通修水,东达九江,南到县城,是我县修河北岸交通枢纽。 相思鸟(俗名红嘴绿鹦哥)是一种观赏珍禽,每年霜降前后,栖息于双桥山、碛溪山和冷家山一带灌木丛中,秋冬之间,人工网捕,年产在4000到8000只之问,远销香港、南洋等地。
   伊山人民公社 位于县城西北部,东南连宋溪公社,西南邻干楼公社,北靠大涧公社合源林场,东北与横路公社山林相接。总面积约111平方公里。 旧志记载:“世传秦时有伊叟者,避地于此,织腹置山下,路人以米易履去,叟除取米归,不与世接,盖隐君子也。”后人为追念长者,指山为名,称为伊山。
   公社驻地长榜村,距县城27公里。地理座标为东经115°01′,北纬29°22′。 全社处于大山区中,气温较低。1957年以来,年平均气温14℃,最低元月,平均2℃;最高7月,平均26℃。每年积雪寒潮10一12次。1961年曾出现最大冰冻,气温下降至零下14.5℃。1967年2月和1970年3月曾出现两次较大冰雹。 境内大山重叠,山林资源丰富,是我县主要林区之一。“花地鸡”形似野雉,长尾,颏色鲜艳,头部黑白相间。美国纽约生物研究院鸟类专家贝肯来县考察,据称系世界上濒于灭绝的稀有珍贵鸟类。 水系源远流长,由长老棚、大圯坑、肖坑三条大溪汇成伊山大港,当源直出,自北向南贯穿全社。
   县城至公社,每日有直达客车往返。
   干楼人民公社 位于县城西南27公里,地理座标为东经114°47′,北纬29°16′。民国时期,曾成立甫田乡。解放后,先后在该地设立区、乡等行政机构。1960年成立干楼人民公社。东邻宋溪公社,南濒柘林库区,与黄段、石渡两公社隔水相望,西接浬溪公社,东北与伊山公社山场相连,最北角与湖北省及本县大洞公社交界。总面积约203平方公里,修河自西向东,流经外湖、湖滩、干楼、上坑和茶棋五个大队边沿。九江至修水干线公路,横穿公社腹部,公社驻地甫田桥。 年平均气温16.2℃,最低元月,平均3.9℃;最高7月,平均28.1℃。无霜期231天,年平均降雨量1527.3毫米。
   全社境内有太平山、石羊、龙羊等三条港水。龙峰水库为全县较大水电工程之一。浬溪人民公社 以浬溪水而得名,位于县城西北部,东接干楼公社,南连清江、石渡公社,西与船滩公社接壤,北和湖北省通山县隔山相邻,总面积289平方公里。 公社原驻浬溪老街,是县属有名集镇。因镇址属水淹区,自1962年起,先后在老街西北约一华里临近公路的山坡上,重建新镇。地理座标为东经114°50′,北纬29°15′,距县城41公里。 全社按地形分南北两片,北片属山区,最高点是田丘大队境内的太平山,海拔1224米;最低点是浬溪大队,海拔73米。修河自西进入境内,流经哨背、下坊、北湾、临江四个大队南部东去。 年平均气温16.2℃,最高7月,平均28.3℃;最低元月,平均4℃。无霜期234天,年降雨量1573.6毫米。
   船滩人民公社 位于赣北幕阜山支脉南麓,东接浬溪公社,东南隔修河与清江公社相望,南邻修水县境,西连东林、南岳、温汤三个公社,北越九宫山通湖北省境。全社成三角形状,总面积约162平方公里。 公社驻地船滩镇,以介于两条小港之间的狭长地段,形似小船而得名。原有合面店铺,是一个二百多年历史的小镇。清朝和民国期间,皆为都、乡等行政机构所在地。抗日战争时期,往返于湘鄂赣之间的商旅,途经船滩,盛极一时,市镇有万人之多,曾有“小汉口”之称,后毁于火灾。解放后,设立船滩区。建立人民公社以来,市镇日益发展,但因原地狭小,无扩建余地,同时,每年上春受洪水威胁,加之交通不便,于1971年在船滩老街东南一华里的小山脚下重建新镇,沿用原名。距县城66公里。地理座标:东经114°40′,北纬29°14′。县城至温汤、南岳、东林的公路,均由此经过,每日有多次客车往返县城。 年平均气温16.2℃,最低2月,平均4℃;最高7月,平均28.2℃,年降雨量1496.6毫米。无霜期约230天。 自然水系有发源于相公洞、洋深洞、木皋洞、源自九宫山的东港小九官水,源于太阳山脉南岳水,发源四方脑石城山、曹坑、茶畲等九支水系,汇成辽田、温汤、南岳、殿背四条长港,流入船滩河,贯穿船滩全境,经修水三都由石岐纳入修河。
   温汤人民公社 以境内有温泉得名。位于县西部山区,北越九宫山为湖北省境,东、南邻船滩公社,西南接南岳公社,整个地势成三角形。总面积约114平方公里。 温汤公社地处赣鄂边区,古时有省际驿道,由湖北通山经该社现洋深大队的“樊关”,入江西,通往湖南,是湘鄂赣主要通路之一,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明末农民起义军领袖李自成,在九宫山北侧现湖北省境内遇难。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县苏雒埃政权曾设小九宫,即现在的九官大队,彭德怀部曾驻扎该地,江渭清曾在该地领导革命工作。 公社驻地温汤村,距县城76公里,地理座标为东经114°38′,北纬29°18′。利用温泉建有医院和浴室,长年水温在35一38度之间,村人无分冬夏,均在此洗浴。水内含有硫磺,对医治皮肤病有疗效。亦为非洲鲫鱼过冬之地。 常年气温平均14.2℃,最低元月,平均3.3℃;最高7月,平均28.1℃。年降雨量1827毫米。无霜期约229天。
   公社北部,全属大山,是全县茶油主要产区,~有“温汤油,顺水流”之说。 由小九官及发源铜鼓包的东港水,汇成温汤港,为该社主要河流,并有洋深、梅溪两条小溪,均由北向南,贯穿全境。
   东林人民公社 位于县城西部边缘,西南面均毗邻修水县境,东与船滩,北与南岳两公社接壤.总面积约92平方公里。 公社驻地磉坑,原为小村,1954年迁设东林区,1958年成立东林公社后逐渐形成集镇,距县城87公里。地理座标为东经114°32′,北纬29°14′,隔日有客车往返县城。 气温年平均15.7℃,最低元月,平均3.5℃:最高7月,平均27.6℃。年平均降雨量1521毫米。无霜期230天。
   南岳人民公社 位于县境西端,是赣鄂两省交界山区,高达1386米的太阳山,屏峙于此,越北即为湖北省境。东与温汤接壤,东南与船滩公社毗邻,南连东林公社,西接修水县境。总面积约80平方公里。 公社驻地马段,因位于当地最高峰太阳山南面鸡笼山下,属于南面山区,故称南岳。解放前仅有几户人家,解放后成立南岳乡,居民逐渐增加,遂成大村。地理座标为东经114°34′,北纬29°16′,距县城80公里,隔日有客车往返县城。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是湘鄂赣边区革命根据地之一。现黄沙大队驻地,即当B寸西源区苏维埃政府所在地,彭德怀率领工农红军转战湘鄂赣边界时,曾亲临该处。 常年气温较县城略低,年平均气温14.9℃,最低元月,平均2.8℃;最高7月,平均27.2℃。年降雨量1521毫米,无霜期约229天。
   西部山区,溪流综错,汇成南岳港,自西北向东南贯穿全社腹地,长达十余公里。安乐林采育林场 位于浬溪公社北面山区,距浬溪镇约12公里,距县城53公里。东起浬溪田丘笔架山,西止船滩石梗山,南与浬溪大岭上毗连,北与湖北省以四面山水为界。总面积约4.5平方公里,场部驻地大沙洲。地理座标为东经114°45′,北纬29°29′。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是湘鄂赣边区革命根据地之一,曾建立区乡苏维埃政权。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后,该地无人居住。1957年,干部上山下乡,曾去二百余人,先后垦复安乐林、栗林颈、东西边圩、下阮、寡妇榨等部分土地。1958年8月,成立安乐林综合垦殖场。1971年11月,改称安乐林采育林场,为林业局下属单位。 场内有四面山、燕子岩、天河山、山牛宕、蜜峰尖五座高山环列,其中四面山海拔1447米,是全场最高点。1980年曾发现如水牛大小的独角兽。
   清江人民公社 位于县城西北约48公里,东邻石渡,西接修水边缘,南与石门隔山相邻,北与浬溪、船滩隔河相望。总面积约120平方公里。全境南面多山,中部多丘陵,北面有较大平坂。地势南高北低,自然水系有四:公社西部左段水,发源于罗洞,由清江坪出;公社东部下茅田水,出仙人潭;中部黄洞水和源于洞上之清明山水,汇人马山港经龙石、大田,在公社北侧入修河。 公社驻地清江街,地理座标东经114°47′,北纬29°11′。在明末年间,称麒麟街,是以杨麒麟财主在此建铺而得名。继之有袁清江夫妻两人,开设酒店,演变为清江街。解放前后,设有清江乡,1962年公社成立,仍以驻地清江定名。 气温年平均为16.8℃,最高7月,平均28一30℃;最低2月,平均3一4℃。无霜期240天。年降雨量平均1450毫米。
   在罗洞大队境内,蕴藏大量锑矿资源,品位较高,正在开采。县城每日有直达班车。
   石渡人民公社 位于县城西南约32公里,驻地石渡街。地理座标:东经114°55′,北纬29°12′。辖境东靠黄段,西接清江,南与罗溪隔山相邻,西北与浬溪、甫田濒河相望。总面积约195平方公里。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境内高峰耸立,丘陵纵横,最高点为鹰嘴崖峰,海拔1185米。自然水系,一条发源于牛皮洞,流经官田、新丰、农科所,贯穿南北;东南有球场、罗溪两水;西南有安乐水;四溪之水,均南向北流,汇注修河。修河由西端入境,纵贯公社北端,经安乐、石渡、杨坑、兰田、新华、渡头等大队东去。 全社气候,与县城相近,年平均气温16.3℃,最低元月,平均4℃;最高7月,平均28.2℃。年降雨量1532.6毫米。全年无霜期230天。公社驻地石渡街,紧靠修江南岸。据熊姓谱籍记载:北宋熙宁年间,熊祖俸公任分宁学政,解组归田,舟溯修江而下,经瓦子地,见山青水秀,遂定居。垦荒筑室,初称“石口”。该地处修江北岸,两岸过往行人,均籍渡船交通,因而习称为“石口渡”其后因石口不适中,又迁至修江下游三四里地之南岸建成石渡街。解放前后一直为区、乡所在地,公社因以得名。所辖西安里、新县为汉唐西安、豫宁县治。县城每日有直达客车,并有定期客轮。
   石门人民公社 位于县城西南,驻地石门楼,距城52公里。地理座标:东经114°51′,北纬28°58′。东北界罗溪,东南与靖安相邻,西、南接修水边缘,北与清江公社接壤,总面积约167平方公里。 公社驻地石门楼,是一个有四百余年历史的大村。早在明朝宣德年间,张孟发由修水箔竹迁入武宁上南乡三十九都,其四世孙张虞瑚、虞璇分居来此,建有石门框楼房,后遂名石门楼。抗日战争时期,曾为第九行政区专员公署和武宁县政府驻地。是通奉新、靖安、上高、修水等县必经之地。解放前后,一直设有区乡机构。 境内山峦起伏,高峰耸立,垄丘网布,村落满山。地势东南高,西北低,中部构成一大平垄。南面高峰为九岭尖,海拔1794米。白桥大队境内,长有一种稀有杉松,经省林业部门鉴定,划为保护区。自然水系有三:一为石门河原名小流原水,上接黄沙港,发源于狮尾洞,经公社腹部,流贯十个大队,由香炉山锦鸡坳出石门境,入罗溪下泻石渡。正北两条小港,一为银炉港,发源于岭上,流经石门银炉,人修水黄坳境;次为泷溪水,发源于中村撮箕埚,流经中村段、廒下.,出马山人清江龙石。以上三水,均分别纳入修河。 公社地处山区,年平均气温为14.5℃,最高7月,*温度达40℃;最低元月,在3℃左右。年降雨量1450毫米,无霜期240天。 石门钨矿资源丰富,尤以九岭山藏量为最。除县办钨矿在槽头港、大雾塘、狮尾洞工区大量开采外,社办钨矿也积极开采。 从1964年起,武(宁)庙(岭)公路修通,北接罗溪,直达县城,南接黄坳,通至修水,石门镇成为修武两县交通要站。
   罗溪人民公社 位于县西南约30公里,东经114°59′,北纬29°05′,是武庙公路中途重点站。东靠严阳,南邻靖安,西接石门,北界石渡、黄段公社。总面积约194平方公里。 境内群峰列峙,丘岭连绵,最高为南山,海拔1312米。自然水系有四,以承接上流石门来水之罗溪港为主,在锦鸡坳接纳发源于石门寺、太平洞之斜港水;在鹤头岗接纳发源于仙果山之毳浦水;在罗溪接纳发源于南山南麓之坪坑水,曲折北流,出盘溪经石渡入修河。发源于南山东麓之朱山水,经严阳与大寺里水相会出沙田港。因山高水冷,常年气温一般低于平坂地区,平均14.6℃,最低1月,平均2.6℃;最高7月份,平均26.9℃。年降雨量1456.5毫米。无霜期240天。 境内自然资源丰富,石门寺的钨矿,藏量较多。东湾的花岗岩、石英石尚待开发。狲猴桃、小竹笋的产量,居全县首位。
   黄段人民公社 公社驻地月田,紧靠县城南面2公里,与县城隔沙田港南北相望。公社辖区东起罗坪公社友联大队及源口电站库区林场,南连严阳公社烟溪大队,西南连罗溪公社,西与石渡公社毗连,北临柘林水库。 全社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年平均气温16.4℃。无霜期242天。1969年1月,曾出现最大冰冻,气温下降到零下13.5℃。 全境水源充沛,分有多条水系:一源于严阳山鸡婆塘,由花棚入境;二源于罗溪朱山,汇合烟溪水,由茗州入境,两水在斜滩滑石汇合为沙田港;三源于罗溪溪濠洞,在洋港入境;四源于严阳东坑汇集鹤溪水在源口入境。发源于本社境内的有球场,一盆鳅、石枧等小港,溪流如网,水利资源极为丰富。在源口和关门嘴两地,利用隘口及水位落差,分别建有水库、电站,关门嘴水库坝高23.6米。
   严阳人民公社 位于县城之南约20公里的大山区。相传清乾隆初年,有僧名严阳,在山下结茅为庵,修行养性,人称尊者庵。僧死后葬于此,后人为追念此僧,称此山为严阳山,公社即据此定名。东界罗坪,西接罗溪,南同靖安以山水为界,北邻黄段公社。总面积约153平方公里。公社驻地石坪,地理座标东经115°07′,北纬29°07′。 严阳处于九岭山脉大山区中,主峰严阳山高达1521.7公尺。山域辽阔,林深似海,茅竹资源丰富,副产板笋为全县之冠,是九江地区茅竹主要产地。野生果类繁多,为猴类活动天然场所。烟溪、西良等地经常可见三、五十,甚至百余只结队的猴群,嬉游攀缘于深林峭壁之间。 在重迭的山峦之间,溪涧如网。凤凰塘水、严阳山水、烟囱水、石镬洞水、大寺里水,汇成白岩(东坑)、石榴、大港里三条小港。 气温较平原地区稍低,常年平均约15℃左右,最低元月,平均3.8℃;最高7月,平均26.3℃。无霜期约七个月。 县城至严阳的交通,由花棚进入石人洞,道路崎岖,行人步履艰难。石人洞半山曾设有“卡子”,重峦叠嶂,山势险要。抗日战争时,日军曾以重兵多次进犯,均未能越卡一步。过去由于山势陡削,溪水绕山而出,通往东坑、西良、烟溪等地,均是羊肠小道,翻山越岭,极为不便。现武(宁)靖(安)公路修通至西良桂竹窝,石坪至东坑到烟溪亦已修通简便公路,县城每日有多次客车到达石坪。罗坪人民公社 公社驻地罗坪,位于县城东南20公里,地理座标:东经115°15′,北纬29°13′,罗坪地名来历,据余氏宗谱及湾里余姓墓碑记载,余姓孟寿、孟珊兄弟于唐宣宗大中七年(公元853年)由石冲始迁于此,开拓新疆。因见该处四面群山罗列,正中一望平川,因而定名为“罗坪”。 该社辖境,东接杨洲,西连黄段,南至扁担坳,与靖安分水为界,北濒柘林水库,与幸福公社隔水相望。总面积264平方公里。
   罗坪是武(宁)杨(洲)公路中途站,日有多次客车往返县城和杨洲公社。 东南部大山重叠,峰峦绵亘,最高峰武宁岩,海拔1547.2米。由南面山区发源水系有七,除长墅源水经长水、漾都、沙湾,与上洞源水,在中潢口会合入修江,流程长远外,他如申明司水、出漉州;南冲、董家二洞水,在下溪交会出长沙;东边之东源水,出潭埠;大山下分水,出蔡家坂;‘黄源水,源大洪段汇瓜源港,皆流程甚短。
   全社气温,与邻社杨洲相近。年降雨量1592.2毫米。无霜期230天。 全社林业产区,集中在长墅、杨坑、上洞源、南冲洞、苏家源五条大源里。由长墅源经杨坑至武陵岩,连接武宁。靖安两县边区,纵横百里,林深似海,人迹罕至。
   杨州人民公社 位于县城东南,东界永修县,南邻靖安县,西接本县罗坪公社,北靠柘林水库区。总面积为200平方公里。 据查孙姓谱籍碑铭记载,东汉末年,吴主孙权之祖父孙钟,曾在该处种瓜,先称“瓜圃一。后因子孙蕃衍,开拓丛林,分村建业,继有卢、董、吕、舒、张等姓先后迁入,向东西两边山源发展,遂名“瓜源”。瓜源大港,由山源蜿蜒北流,出山入平坂处,原为一片荒洲,杨柳繁生,建成村庄后,取名“杨洲”。后逐渐发展,形成小镇,杨洲之名,由此而著。 公社驻地原在杨洲街,因属柘林水库区,于1970年冬,改迁于原址之南四公里的邢庄村。地理座标:东经115°22′,北纬29°09′ 。距县城34公里。每日有多班客车往返县城。公路往南可通“九一四”林区。 北部滨湖地区,较为平坦,东、南、西三面,九岭山脉逶迤横屏,最高峰武陵岩,高达1547.2米,是杨洲、罗坪分界山。主水瓜源港,源远流长,其程近五十华里,发源于九岭山之横岩一带,有东西两源:东源诸水,由霞庄至江桥;西源诸水(大雾场之水)由南屏直下,两水在邢庄相汇后,出杨洲至三洪滩注入修江。 全社气候,大体可分山区和丘陵两类。丘陵地区,年平均16.3℃,最低元月平均3.9℃,最高7月平均28.1℃。年降雨量1567.8毫米。无霜期230天。山区气候较丘陵地区略低。盛产香菇、板笋。瓜源木材远销京沪等地。
   国营茶场 位于县城南面偏西约8公里,东与县良种场交界,南、西、北三面,与黄段公社相邻。总面积约8平方公里。自1959年建立茶场以来,大面积垦种茶叶。 该处丘陵旧称白鹤坪,相传为“仙子丁秀英跨鹤飞升处”,茶场建立后,群众惯称白鹤坪茶场。场部驻徐家垄,地理座标为东经115°04′,北纬29°11′。在武庙线路东侧。
   良种场 是县农业局所属的一个培声水稻良种的农业科技单位。北靠县城,东、南、西面均与黄段公社接壤。总面积约10平方公里。驻地董家坪,距县城3公里,地理座标为东经115°06′,北纬29°13′。
  1952年,县农业局接管原劳改农场,在南市街创建国营农场。1954年改为武宁县良种示范场。1958改称原种场,1960年改为武宁县良种场。1971年,南市街属水淹区,场部迂董家坪。1972年将场部试验队改为农科所,业务上属县农业局领导。1973年良种场,和农科所合并,仍称武宁县良种场迄今。 良种场位于县城驻地之南郊,是高山与丘陵交接地区,适宜于野生动物活动。新近在农科所境内的山坡水塘边,捕获一只龟壳鳖,咀象鹦鹉。经科学院研究所脊椎分类研究室鉴定,学名叫“大头平胸龟”,又名“鹰嘴龟”。成龟一般重一点五市斤,长一点二市尺,体宽六寸,头周长三寸,竹鞭形尾有二十一节。头大呈三角形,外有硬壳,颈短,不象一般龟鳖能自由缩人甲壳。脚无蹼,有五指,指爪锋利,腿短而粗壮,长满圆鳞状肉刺,善打洞爬树攀岩。能发出类似知了的叫声,是稀有珍贵动物,在东南亚和我国少数地区才有发现。为保护国家珍贵动物,当地群众又把它放归深山溪涧。
   源口电站 源口电站是我县目前最大电站,直属县水利局领导,站房建于源口村,利用源口水库水力发电,故称源口电站。位于县城东南约12公里,地理座标为东经115°08′,北纬29°12′。 该站辖区(包括库区林场),东接罗坪公社蛇头岭,西邻黄段公社潘家段,南靠严阳公社东坑大队,北连罗坪公社关山大队,总面积约18平方公里。在东坑、鹤溪、黄沙三条港水汇合的隘口处,拦港作坝,建成全县最大的源口水库。 库区林场在建站前原属严阳公社鹤溪、三溪两个大队,1976年成立源口水电站工程指挥部后,划归指挥部为库区林场。1981年源口电站建成投产,亦仍旧制。

知识出处

武宁县志

《武宁县志》

出版者:江西人民出版社

武宁,商属艾地,汉名西安,晋称豫宁,至唐始用今名。以接壤楚尾,屡遭兵燹。宋元以往,典志荡然无存。明、清曾纂修县志十六次,今仅存明嘉清壬戌志一部,清代志六部。自同治癸酉志以后百余年,其间历史兴替,已英雄和业绩纷呈,而志籍未修,必史迹与时间流逝。是以党和人民政府决定重修县志,使承前而昭后。 武宁,处江西西北边境,全县面积为三千六百平方公里。南有九岭流脉,北有幕阜延绵,中部柳峰秀出,联群山以多娇;西来修江奔流,纳百川而东注。万山资源丰富,原野四季流青,盛产粮油、竹木、茶叶。人口滋蕃,现有三十万人,为赣西北望县之一。县城凡四迁治地:由西安而新县,而玉枕山麓,而南市岭。 全志材料,取自省、地、县档案资料、县各部门编写的史料及历代县志等历史文献。一部分取自有关报章杂志及回忆录、座谈记录等,为节省篇幅,均未注明出处。本志各章节篇幅或长或短,或繁或简,主要依据材料多寡所定。有关“附录”,是为辑录有参考价值的文献资料,以补充正文。

阅读

相关地名

武宁县
相关地名
大洞人民公社
相关地名
路口人民公社
相关地名
大桥人民公社
相关地名
横路人民公社
相关地名
莲花人民公社
相关地名
幸福人民公社
相关地名
宋溪人民公社
相关地名
伊山人民公社
相关地名
干楼人民公社
相关地名
浬溪人民公社
相关地名
船滩人民公社
相关地名
温汤人民公社
相关地名
东林人民公社
相关地名
南岳人民公社
相关地名
安乐林采育林场
相关地名
清江人民公社
相关地名
石渡人民公社
相关地名
石门人民公社
相关地名
罗溪人民公社
相关地名
黄段人民公社
相关地名
严阳人民公社
相关地名
罗坪人民公社
相关地名
杨州人民公社
相关地名
国营茶场
相关地名
良种场
相关地名

相关作品

源口电站
相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