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地方病防治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湖口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520020220000642
颗粒名称: 第一节 地方病防治
分类号: R197.65
页数: 5
页码: 680-684
摘要: 地方病属于一种区域性发病。本县在历史上曾发生过的地方病有:头癣病、丝虫病、血吸虫病、钩端螺旋体病、热晒病、哭笑病、松毛虫病、麻病、恶性肿瘤。经过两年巩固工作,我县黄癣病达到根除。1980年,九江地区行署对我县治疗头癣病进行了考核验收,宣布本县为根除头癣病先进县。主要分布在傅垅、高桥、大垅、江桥等乡,经过治疗病人逐年减少。1985年经省政府验收,本县基本消灭丝虫病。松毛虫病又名肿痛病,是由松毛虫引起的中毒性疾病。患者全身肿痛,严重的关节变形瘫痪。县政府及时拨专款予以治疗,绝大部分患者被治愈,少数人终身残废。发病率偏高的地区是在流泗、凰村、马影三个乡。对此,县委、县政府签发文件,禁用西力生拌棉种。
关键词: 疾病防治 地方病防治

内容

地方病属于一种区域性发病。本县在历史上曾发生过的地方病有:头癣病、丝虫病、血吸虫病、钩端螺旋体病、热晒病、哭笑病、松毛虫病、麻病(又各麻软病)、恶性肿瘤。
  头癣病1958年全县开展了以土方法(白糖、猪油、苦子)治疗;1976年用小剂量灰黄霉素综合治疗,全县共治愈4680人。1978年全县有病人5293人,全部进行治疗并已治愈。经过两年巩固工作,我县黄癣病达到根除。1980年,九江地区行署对我县治疗头癣病进行了考核验收,宣布本县为根除头癣病先进县。
  丝虫病在本县最早历史无考。1957年全县开展了一次调查,共查出病人284人。主要分布在傅垅、高桥、大垅、江桥等乡,经过治疗病人逐年减少。1982年,全县又开展了一次调查,血检6109人,未发现一例。1985年经省政府验收,本县基本消灭丝虫病。
  热晒病是我县历史上未发生过的病。1954年6、7月间,首先在流泗乡东风村程和自然村发现了热晒病(当地群众称之为“怕太阳病”或“太阳症”),以后在流泗乡其他村及凰村、马影、张青、大垅等乡部分村也发生此病,经过中医及民间单验方治疗,逐渐消失。
   哭笑病1970年4月在江桥乡夏槐村、李青村、周显村发生过此病,发病数较少,用镇静剂及一般处理治愈,后未发现。
  松毛虫病又名肿痛病,是由松毛虫引起的中毒性疾病。患者全身肿痛,严重的关节变形瘫痪。1978年在三里公社初次发现8例,1979年在凰村公社向阳大队发现11人;1980年在东庄发现100余人。县政府及时拨专款予以治疗,绝大部分患者被治愈,少数人终身残废。
  甲状腺肿建国前本县高桥、傅垅、大垅等少数村庄有散发病人。1982年采用随机抽样调查法,对全县16个公社40个大队进行普查,共发现各类型病人849人,并对流行因素(水、土)含碘情况进行化验,5个点15份样品测定结果表明:含碘量在5微克/升以下的有14份,占9333%。本县属非流行区。1987年经市考核验收,此病在本县基本消灭。
  麻病又名“湖口病”,亦称麻软病(低血钾软病),在本县历史上从未发生过。1963年10月27日首次发现,直至1982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20年中曾出现过3次高峰:1964年发病1029人,死亡94人;1970年发病1540人,死亡21人;1973年发病5646人,死亡17人。发病率偏高的地区是在流泗、凰村、马影三个乡。
   本病发病特点:①多发生在棉区;②多发生在上半年;③多为一户一例,一户2-3例的较少;④女性发病较男性偏多;⑤偏于青壮年;⑥农民发病偏高;⑦接触农药有机磷者发病率高;⑧发病患者多为食用毛棉油者;⑨同一患者易重复发病。
  1964年本病发生后,立即引起国家卫生部和省、地领导及卫生部门的重视。全省各地抽调医务人员216人支援防治工作。卫生部、北京、上海、湖南、湖北等省、市有关单位及解放军军事医学院等派来专家、教授,支援本县麻病的防治工作。中共中央华东局书记魏文伯、江西省副省长黄霖、省卫生厅副厅长杨锡光、九江专署副专员商群、九江地区卫生处处长高俊峰等领导亲临指导。
  开始认为本病是多发性神经炎,后经专家会诊,根据患者临床特点,认为是西力生(即有机汞)中毒所致。对此,县委、县政府签发文件,禁用西力生拌棉种。
  1965年,省卫生厅遵照卫生部的指示,在庐山召开为期十天的湖口病学术讨论会,参加讨论会的有省、地、县领导及部分专家、教授,进一步对病因进行了讨论,并发表了45篇论文,但对致病原因没有统一结论。
  1973年是发病的第三个高峰,全省各地抽调了63名医护人员支援治疗工作。还有一部分教授、专家来县指导工作,继续对病因进行探讨。经过长时间、多方面的调查研究,确认为长期食用毛棉油,棉酚积蓄中毒所引起的。县委召开会议决定禁用毛棉油,并提出下列几项措施:
  ①社员群众一律不得食用毛棉油;③凡拥有毛棉油者,应由生产队集中,统一向粮站兑换精棉油;⑧各公社油榨加工的毛棉油,必须经过精炼方得食用或出售。1973年以后此病发病率大幅度下降。[=此处为表格(湖口县历年麻病发病情况统计表)=]
   [=此处为表格(1964-1965年中央及部分省市来湖口县参加麻病防治名单)=][=此处为表格=]肿瘤病根据1977年6月全国肿瘤防治会议和省、地肿瘤死因回顾调查工作会议精神,本县于同年开展了肿瘤死因回顾性调查,由卫生局直接主持,县直卫生单位和各公社卫生院具体负责。调查结果见表79-3、79-4。
   [=此处为表格(1973-1975年湖口县肿瘤病死亡率(%))=]
   [=此处为表格(1973-1975年湖口县癌亡调查癌死率表)=]

知识出处

湖口县志

《湖口县志》

出版者:江西人民出版社

湖口县志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针,以四项基本原则为准绳,坚持辩证唯物丰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真实反映湖口县的历史和现状。湖口县志由概述、大事记和各专志组成。计19卷88章347节。采用志、记、传、图、表、录等形式,以志为主。湖口县志详今略古,取事主要从南唐建县起,下限大体至1988年,有些重大事件适当上溯和下延。湖口县志横排门类,纵写史实,同类归并,不受现行行政管理系统的限制。大事记以编年体与记事本末相结合,以编年为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简称建国)后的历次政治运动散见于大事记和有关专志。

阅读

相关专题

头癣病
相关专题
丝虫病
相关专题
热晒病
相关专题
哭笑病
相关专题
松毛虫病
相关专题
甲状腺肿
相关专题
麻病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