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石钟山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湖口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520020220000620
颗粒名称: 第一节 石钟山
分类号: K917
页数: 5
页码: 655-659
摘要: 石钟山位于县城双钟镇境内。有上、下石钟山之分。矗立在鄱阳湖与长江交汇处,倚南滨湖的为上石钟山;靠北临江的为下石钟山。两山对峙,相距1200米。上石钟山石林耸立,境地幽静。历代主要建筑有、上钟寺、海清寺、观音庵及朱元璋的系马桩等,均毁。瑞云洞又名古仙洞。洞内石壁上有明清石刻10余处。洞内可容数百人,旁有仔门,曲折迂回,长10余里,可通白浒塘。英雄石在上石钟山麓。民间传说常遇春与陈友谅军交战时,为救朱元璋,枪挑巨石,吓退敌军,此石即枪挑之巨石。上石钟山,建国前,国民党在此设有海军工厂,驻有海军。建国后,海军38579部队驻此。目前仍为海军驻地。现为文物陈列馆。又名六十本梅花寄舫。
关键词: 名胜古迹 石钟山

内容

石钟山位于县城双钟镇境内。有上、下石钟山之分。矗立在鄱阳湖与长江交汇处,倚南滨湖的为上石钟山;靠北临江的为下石钟山。两山对峙,相距1200米。
  上石钟山石林耸立,境地幽静。历代主要建筑有、上钟寺、海清寺、观音庵及朱元璋的系马桩等,均毁。临水石壁上朱元璋题写的“济岩”二字,因石崩,亦扑于水。山上尚存的名胜古迹有:
  瑞云洞又名古仙洞。洞门上端石壁刻有“古仙洞”3字,为宋代王安石题。洞内石壁上有明清石刻10余处。著名的有明朱元璋的大将常遇春题写的“忘怀天地”。洞内可容数百人,旁有仔门,曲折迂回,长10余里,可通白浒塘。
  英雄石在上石钟山麓。耸峙湖面,巍然屹立。民间传说常遇春与陈友谅军交战时,为救朱元璋,枪挑巨石,吓退敌军,此石即枪挑之巨石。石上尚存枪戳痕迹。
   上石钟山,建国前,国民党在此设有海军工厂,驻有海军。建国后,海军38579部队驻此。目前仍为海军驻地。
  下石钟山危崖陡削,亭阁参差,林木葱郁,景物多姿。全山面积约9万平方米。海拔61.6米,为著名游览区。古往今来,拥有名山之誉。人们习惯地将它泛称“石钟山”。
  石钟山历史悠长。据出土文物考证,西周时期有人在此捕鱼、猎兽。汉代有砖瓦建筑。历代主要建筑有:宝钟寺、地藏殿、观音堂、天花官、四王殿、金台庵、九王庙、江声阁、观澜轩、聆音台、读书台、山响楼、石佛楼、山巅古塔等。这些建筑,几经沧桑,毁于战火。现存建筑,是清咸丰八年(1858年)后重修和新建的。建国后,经过几次维修,楼台殿阁,厅院亭廊,焕然一新。主要名胜古迹有:
   石钟亭位于登山路右侧,为四角石柱方亭,1984年新建。亭中央有一响石,敲之,能发出如钟响声。
  半山亭位于山南半山腰,故名。这里为登山老路。亭南北为通道,东面壁间有两块石碑,为县人高心夔撰写的《石钟山铭》并序。西面横砌石凳,装有铁栅栏。游人拾级而登,喜在此小憩。
  怀苏亭为怀念苏轼而建。原址在山南麓临湖塔附近。清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榷使朝尔岱建碑,镌苏轼《石钟山记》。乾隆间,知县赵作林修。嘉庆间,学使吴恒镌《游石钟山歌》于壁。亭碑均早圯。1959年重建亭,移至山南顶端;1979年重修,换琉璃瓦,亭中立石碑,正面镌苏文忠公像及苏轼3次到来湖口的说明词,背面镌清代书法家翁方纲手书苏轼《石钟山记》。
  绀园位于山南顶端入口处,与怀苏亭相望。绀园,为僧寺的别称(佛国土的颜色为绀青),故僧寺名绀园或绀坊。园前,远可餐庐山秀色,近可览石钟山全景。
  紫云廊梅花厅四周檐楹原为紫云廊,因山上岩石多呈紫色,故名。清代熊光有《紫云廊》诗:“轮困一片石,飞来若紫云。”1980年于绀园旁人口处,修建一座民族式门坊,接原有长廊,命名紫云廊。
  船厅位于山巅西南面。形状似船,前临大江,匡庐烟雨,鄱湖波涛,一览无余。清咸丰年间知县岑莲乙建。同治年间镇军丁义方修。1979年大修。原有彭玉麟额书“烟波无际”和杜锡硅额书“湖山一览”,1966年“烟波无际”匾额毁。
  江天一览亭位于船厅前。原名“江山一览亭”。明代天顺中僧人宗铉建,后毁。清代重建,改名“江天一览亭”。1979年大修,拆除砖砌挡风墙,按原有形式,换盖琉璃瓦,又以钢筋水泥混凝土浇制园柱、穿枋。这里视野空旷,景物多姿,擅一山之胜。原有额书“听钟声处”,已毁。
  矶头是一块天然巨石。山兀峰嶙峋,耸峙江面。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略军将我国许多革命志士和无辜人民装入麻袋,在此投入江中。郭沫若《登湖口石钟山》诗中“日寇沉人岬”句即指此。矶头原有“天灯亭”,早毁。
  临湖塔位于江天一览亭左下侧。1980年新建。塔顶装设红灯,为黑夜行船导航,又名“天灯塔”。塔依湖畔,湖光塔影,相互辉映,构成一幅天然图画。原址为惜字炉,1966年毁。
  泛舟崖位于山之西麓。危崖耸峙,下临深潭,为苏轼月夜泛舟探访石钟处。唐代李渤曾在潭上得双石,扣而聆之,“南声函胡,北音清越”。1980年依山傍崖,新建一条悬崖路。由江天一览亭底下隧道循崖而下,越过两座石拱桥,走完156级石坡路,即达崖底。1982年,又从崖底依山往北增修了石坡路,可循级直上楼外楼(即坡仙楼)下的“廊外廊”。
  泛舟亭又名“聆音台”。位于泛舟崖底下。亭下碧波荡漾,为苏轼月夜泛舟处;亭上绿阴覆盖,盛暑小坐,清风随来,使人心旷神怡,留连忘返。
  清浊亭在山之西南,高踞楼外楼前百尺危崖之上。1984年改建。登亭眺望,江水西来而浊,湖水南来而清,合流近50里方混。郭沫若《登湖口石钟山》诗中句“水文黄赤界”即指此。
  廊外廊在紫云廊外,故名。1980年新建。由船厅折向北转,通过两道园门,可沿廊外廊观赏奇石突兀、悬崖峭壁之险境。并由此越过坡仙楼,通向报慈禅林。
  坡仙楼又名楼外楼,位于山之西面悬崖上。清代咸丰年间彭玉麟为纪念苏东坡而建。同治年间镇军丁义方改建。重镌翁方纲手书苏东坡《石钟山记》,后毁。楼分上下两层,上层名更上一层。1980年大修,由木制结构改建成钢筋水泥结构,并新增一层,分上中下三层,楼外增修檐楹,新设栏杆。
  报慈禅林位于太平遗垒西面。由僧房、戏台、大雄宝殿、海岛及前院、后院组成。始建于清咸丰八年(1858年),是彭玉麟为报答慈恩,请僧徒诵经敬佛之所。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重修。大雄宝殿原有大佛、十八罗汉,均早毁。现为书画馆。
   海岛在大雄宝殿后。解放初期毁。1980年重修。塑有神话传说中的海上蓬莱仙境,塑有观音、天女散花等仙佛泥像,栩栩如生,可供观赏。
  太平遗垒位于山之西北面,左为报慈禅林,右为浣香别墅。太平军驻此期间,曾凭高建有营房堡垒。失败后,曾国藩奏请咸丰旨谕,改建为“昭忠祠”,陈烈着被太平军击毙的湘军水师将士的灵牌。1956年为还历史本来面目,改名“太平遗垒”。现为文物陈列馆。
   浣香别墅位于山之西北面。前后两幢,前幢为“听涛眺雨轩”,后幢为“芸芍斋”。斋、轩之中均有空院,栽植花卉,两廊为碑廊。
   石笋在浣香别墅前院右侧。有一块天然立石,形状似笋,故名。
   且闲亭在芸芍斋后。取意忙且偷闲。亭内幽静清凉,右有紫薇一株,又名剥皮树、怕痒树。亭前有鱼池,养殖金色鲤鱼,供人观赏。
   桃花洞由且闲亭过曲桥,即桃花洞。又名渔人精舍,取意陶渊明<桃花源记》。洞内有3个不同的“梦”字,为彭玉麟手书。
   锁江亭位于山之北。北锁长江,境界空旷。亭原在梅花厅下,1982年迁建于此。壁间嵌有石刻《锁江亭记》,为杨升撰。
   放生池在锁江亭前。由寺僧所凿。寺僧常买一些龟鳖之类水生动物放养于此,以表善心。现有金色鲤鱼,并装有喷泉,供游人观赏。
  上谕亭位于山之北。为两层八角,故又名八角亭。原在通济门(北门)内孝感坊。清乾隆五年(1740年)建,咸丰四年(1854年)兵毁。咸丰十年,彭玉麟建亭于现址,立上谕碑。亭名及碑文都是曾国藩手迹。
   新长廊起自太平楼,止于坡仙楼,接紫云廊。建于1980年,续建竣工于1982年。沿廊小桥流水,翠竹名花,映带成趣。
   归去亭位于山之东面。为纪念陶渊明而建。壁间镶嵌有陶渊明《归去来辞》石碑。
  太平楼位于山之东面,原名飞捷楼。1864年镇军丁义方建。此楼竣工时,适逢清军攻占天京(南京)之讯传来,彭玉麟亲书飞捷楼以名之。1956年重修时为纪念太平军,改名太平楼。
  梅花厅位于全山最高处。又名六十本梅花寄舫。四周原有梅树60株,清风明月,疏影暗香,幽雅高洁。梅花厅原为平房,1980年改建为两层楼房,巍然耸立,雄伟壮观。
   绿荫深处在梅花厅南。由此往东即太平楼。这里原种有蕉桐,间以松筠,凉气沁人,最宜消夏。
  天河位于梅花厅下方。据《石钟山志》记载,梅花厅下,归去亭旁,“一带石岩丛竹,岩下活水淙淙,江源不竭,得天然真趣”。1980年,清除淤泥,开挖一条石砌天河,蓄水养鱼。
   天河桥为横跨天河的一道小拱桥。小桥流水,别有佳趣。
  碑廊有从唐代至清代碑刻若干。列为江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中有唐代魏徵手书4幅墨迹;宋代苏轼梅、菊画屏;黄庭坚手书6幅诗屏;清代郑板桥手书两幅对联;彭玉麟手书“寿”字及梅、兰碑刻等。
  摩崖石刻山上崖石上,遍布历代名人书刻60余条。有的笔力雄健端庄,结构严谨;有的笔力遒劲古朴,气势开张;有的笔力姿态清远,刚中带柔;有的笔力豪放飘逸,气势磅礴。实为书法艺术中之珍宝。
  石钟洞石钟山下面,有一行行穴缝迫水而开,里面幽邃曲折,深不可测。冬季水退时,洞门始出,秉烛而人,别有天地。据《石钟山志》记载,洞内壁间多小诗。如:“我来醉卧三千年,且喜尘世无人识”,“小憩千年人不识,桃花春涨洞门关”等。清代彭玉麟,丁相郁游洞有诗文记异。
  石钟山得名,始见于汉代桑钦所著《水经》所载:“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因何以钟命名?历代众说纷纭,至今还在争论。北魏郦道元、唐李渤、宋苏轼,均认为应以“声”定名。北宋以后文人学者,多以苏说为是。明罗洪先、清曾国藩、彭玉麟、俞樾等,则认为应以“形”定名。《光明日报》先后两次载文:《过其门而未人其室……苏轼<石钟山记>中的一个问题》(1981年1月14日。作者赵继颜)、《解石钟山命名之谜的启示》(1982年5月22日。作者:王向东),亦认为应以“形”定名。《地理知识》《湖口石钟山》(1979年5月号。作者:鞠继武、潘凤英)一文中说:石钟山“具有钟之声与钟之形”。可谓“声形俱备”。
  石钟山,据江湖之险,当吴越之冲,号称“江湖锁钥”。时平则南北四达,舟车万里;有事则羽檄交驰,烽烟先被,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三国周瑜,练水军于鄱阳湖,由此进兵赤壁,大破曹兵。朱元璋与陈友谅大战鄱阳湖,朱元璋驻重兵于此,扼陈友谅归路,于泾江口(石钟山下游)射陈友谅,贯晴及颅而死。明宁王宸濠南昌作乱,王守仁置戍于此,督师进剿,濠败就擒。太平军驻此5年,翼王石达开据险拒敌,以铁索锁江,大败湘军水师,逼得曾国藩投江自杀,几乎丧命。江西都督李烈钧讨伐袁世凯的“湖口起义”(史称“二次革命”),这里是起义军的前哨阵地。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华总司令、战犯冈村宁次的前线指挥部曾设此,指挥侵占九江、黄梅的战斗。
  石钟山历代为游览胜地。自然风光,得天独厚,有山有水,有江有湖,山临水、水绕山,水是一大壮观。浩瀚鄱湖,滚滚长江,江湖汇合处,江水西来而浊,湖水南来而清,现出一条天然界线。石是又一奇景。山石层叠,全类人工。具有天然形成的“绉”(绉折规则”、“透”(纹理通透)、“瘦”(清瘦隽秀)、“漏”(孔隙透光)、“丑”(奇形怪状)。有的石块呈紫红色;有的石块作金钟声。水色山光,吸引着历代名人学者。如:陶渊明、谢灵运、李白、白居易、苏轼、黄庭坚、陆游、文天祥、吴澄、蒋士铨、王阳明、袁梅、李烈钧、郭沫若等均到此游览,写了许多探访、赞美石钟山的碑文。苏轼名篇《石钟山记》,传诵至今。郭沫苦《登湖口石钟山》诗手书,刊于《郭沫若诗词选》扉页。石钟山在太平军失败后,为湘军水师管理。并制订管理条例镌刻于碑。
  同治七年(1868年)长江水师湖口镇建立。第一任镇总兵官为丁义方(湖南益阳人)。湖南在湖口任职及来往人员增多,因此成立“湖南旅湖同乡会”组织(设石钟山)负责管理石钟山。民国时期,湖南与湖口为争夺石钟山所有权发生过一次诉讼,结果,经司法部门判决,山上建筑属湖南所有;山属湖口所有。
   民国时期,石钟山为海军兵工厂。1946年国民党海军司令桂永清曾到此视察。
  建国前,石钟山由于多年失修,残垣断壁,破烂不堪,蛇虫出没,一片荒凉。1956年党和政府拨款对石钟山进行了一次全面维修,并将县文化馆迁设于此,作为人民学习和娱乐场所。1959年对石钟山再次进行了维修。
  1965年成立了“石钟山管理办公室”,由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具体领导。从文化、卫生、林业、房管等部门抽调5名人员(实际只有3人),专门负责石钟山的管理工作。
  1966年,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影响,石钟山管理办公室撤销,管理人员下放劳动。当时把石钟山视为“四旧”的重点场所,一批批红卫兵、造反派队伍,到此大破“四旧”,山上的所有匾额(其中有慈禧太后亲笔所书“褒奖忠勋”和彭玉麟写的“烟波无际”等匾额)被打碎,镶嵌在墙壁上的石碑也被捣毁(部分石碑糊上水泥写上毛主席语录才幸免予难),佛殿神座及房屋上所有的龙头、翘角、雕花门窗等统统被砸烂。
  1970年县文化馆再次搬上石钟山,并在此建立展览馆,加强了对石钟山的管理工作。
  1979年,石钟山划入庐山旅游区范围,实行对外开放,,,经省文化局批准,石钟山与文化馆分为两个文化单位,成立“石钟山文物管理所”这一专门机构,定编6名,负责管理石钟山。但从当时石钟山情况看,除文物外,还包括园林、旅游。文物归文化口;园林归城建口;旅游归外事口。为了统一领导,文物管理所行政上由政府办公室领导,业务上接受各业务口领导。因此,在人员编制方面,除了从文化馆分出4名干部外,还从其他单位调入和借用干部4名,向社会上招收青年4名,共12名。在文物管理所统一领导下,设文物、园林、接待3个组,积极开展了文物保护、园林美化、旅游接待等一系列工作。
  1988年,石钟山文物管理所改为石钟山管理处(副局级),行政上仍属县人民政府办公室领导。

知识出处

湖口县志

《湖口县志》

出版者:江西人民出版社

湖口县志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针,以四项基本原则为准绳,坚持辩证唯物丰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真实反映湖口县的历史和现状。湖口县志由概述、大事记和各专志组成。计19卷88章347节。采用志、记、传、图、表、录等形式,以志为主。湖口县志详今略古,取事主要从南唐建县起,下限大体至1988年,有些重大事件适当上溯和下延。湖口县志横排门类,纵写史实,同类归并,不受现行行政管理系统的限制。大事记以编年体与记事本末相结合,以编年为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简称建国)后的历次政治运动散见于大事记和有关专志。

阅读

相关地名

石钟山
相关地名
瑞云洞
相关地名
英雄石
相关地名
下石钟山
相关地名
石钟亭
相关地名
半山亭
相关地名
怀苏亭
相关地名
绀园
相关地名
紫云廊
相关地名
船厅
相关地名
江天一览亭
相关地名
矶头
相关地名
临湖塔
相关地名
泛舟崖
相关地名
泛舟亭
相关地名
清浊亭
相关地名
廊外廊
相关地名
坡仙楼
相关地名
报慈禅林
相关地名
海岛
相关地名
太平遗垒
相关地名
浣香别墅
相关地名
石笋
相关地名
且闲亭
相关地名
桃花洞
相关地名
锁江亭
相关地名
放生池
相关地名
上谕亭
相关地名
新长廊
相关地名
归去亭
相关地名
太平楼
相关地名
梅花厅
相关地名
绿荫深处
相关地名
天河
相关地名
天河桥
相关地名
碑廊
相关地名
摩崖石刻
相关地名
石钟洞
相关地名